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单元练习
阅读:511 2018-09-08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11]
部编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
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检测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34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3分)
A.地壳(ké) 惬意(qiè) 剔透(tì)
B.污垢(gòu) 怅惘(mǎng) 淙淙(zōng)
C.褒贬(bǎo) 嶙峋(lín) 精髓(suì)
D.拾级(shè) 古刹(chà) 圩子(wéi)
2.下面一段话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填入表中,然后改正。(4分)
在生命的旅途中,能拥有来自四面八方的各种提醒,该是多么令人欢心鼓舞啊。那是一双双关切的眼睛,在注视着我们的前行;那是一块块清悉的路标,在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那是迷茫中的一盏灯,那是陶醉时的一屡清风,那是求索中的一份勉励,那是落墨时的一句问询……
错别字
改 正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因为诚实守信,老王的超市整天顾客盈门,真是生意盎然啊!
B.由于观点的分歧、性情的差异,两人慢慢疏离了,最后分道扬镳,一个去了上海,一个去了北京,各奔自己的前程。
C.我钦佩《荒野求生》的男主角贝尔,因为面对艰苦的生存环境,他不以为然,总能保持乐观。
D.我早就盼望着能去长城游玩了。今年暑假,我终于如愿以偿地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4.选出下列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 )(3分)
A.旅游景点大都承担着对广大群众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责任,景区门票价格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都需要充分论证。
B.22日,习近平主席在西雅图出席主题为“清洁能源与经济发展”的第三届中美省州长论坛并发表讲话。
C.《朗读者》播出后,圈内人士评论“这才是国产综艺节目该有的样子”,观众称“该节目是良心之作。”
D.船家一路告诉你那些山的来历:什么象鼻山、斗鸡山、磨米山、螺蛳山等……大半是由山的形状得到名字。
5.选出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 )(3分)
A.看到这张照片,仿佛把我带回到那充满无限乐趣的童年世界。
B.是否保持为政清廉,是关系到党和政府取得广大人民群众信任的大事。
C.不能只为考试而学习,更不能用应付考试的方法接近知识、吸收知识,要为完善自我而努力学习。
D.教育的根本使命,不仅仅是传授给学生在未来生存发展的知识和能力,更重要的是构建学生健全完善的人格。
6.在下面横线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寒冬腊月,山里的蜡梅相继开放。它们虽然生长在贫瘠的岩缝间,经受着凄风苦雨的侵袭和无人问津的寂寞,却也无怨无悔;即使零落成泥,也芳香依旧。到了三四月份,生长在高原上的紫花地丁也会自在绽放,三朵两朵地挨在一起,看上去,____①____。花瓣左右对称,向外弯曲,____②____。紫花地丁紫得清新淡雅,____③____。它虽微小但并不自惭形秽,反而更追求精致,活出精彩。
A.①好像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 ②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
③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
B.①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 ②好像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
③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
C.①好像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 ②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
③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
D.①像水墨画中的一缕青烟 ②是扎在姑娘头上的马尾辫
③好像在说悄悄话的小姑娘
7.下列关于课文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鼎湖山听泉》中作者把山泉当成山的灵魂来写,从自己对泉水的喜爱之情的不断升华之中,透露出自己对人生的见解。
浏览完整试题
B.普里什文在《林中小溪》中通过对小溪流过森林全程表现出来的冲决一切障碍,非到达自由水域不可的顽强精神的描写,表现出作者的生活信念和人生理想。
C.柯蓝的《飞红滴翠记黄山》有别于一般的游记,它是一篇导游词,是借助于电视镜头展示画面来介绍黄山风光的,使用了现代影视的表现手段。
D.《画山绣水》是著名散文家杨朔写的一篇散文,课题采用了互文的手法,意思是画出来的和绣出来的山和水。
8.名著阅读。(5分)
“他说那泾河龙诬告我许救转杀之事,是朕将前言陈具一遍。……崔判官教朕回阳世,千万做一场‘水陆大会’,超度那无主的孤魂。”……(唐太宗)榜行天下,着各处官员推选有道的高僧,上长安做会。——《西游记》第十一回
(1)请简述“泾河龙诬告我许救转杀之事”。(3分)
(2)推选的“有道高僧”是谁?这位高僧在“水陆大会”后发下什么誓愿?(2分)
9.综合性学习。(7分)
现阶段各班都开展了“气象物候”专题研究活动,试根据掌握的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疑难探讨】小王同学搜集到下面两组诗句,请你帮他辨别一下,诗句描写的分别是什么季节的景色。(2分)
①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季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季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海撷趣】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地理知识,探究下面一段话中蕴含的物候规律。(2分)
山下还是阳光灿烂,山上渐渐地云雾浓稠。山岚云气漫入车窗又溢出车厢而去。山下尚是汗水津津,山间则是凉气侵人了。那股凉气给人的感觉不在温度,而在穿肌透骨的力度。在自然生态上,从山脚到山巅历经了从热带到温带再到寒带的三级转换,形成了三种不同的景观。
——吴功正《阿里山纪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口语交际】成语、谚语中有一些是反映气象物候的,请你各写出一个;但有些反映的又不合我们观察到的实际情况,加之现在科技越来越发达,因而王飞同学认为再依靠成语、谚语来识天气根本没必要,你该怎样劝说他打消这种念头呢?(3分)
成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谚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劝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探究(31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10.对这首曲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这是一首元曲,“天净沙”是曲牌名,与内容没有直接关系。
B.“夕阳西下”点明了特定时间,与首句的“昏”相呼应。
C.“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并不能成为使“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D.这首曲运用了景物烘托的写法,将抒情主人公置于特定的画面中,使主观意绪和客观环境达到了高度的统一。
11.请用生动的语言描述“古道西风瘦马”所展现的画面。(3分)
(二)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0分)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贝斯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12.“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这“看不见的指挥棒”是什么?(2分)
13.选文的语言精练形象,往往一个词语就能描绘出景物的神韵,试赏析文中加点的“滤”字的精妙。(2分)
14.文段中把“泉声”比成提琴、弹拨乐器、铜管等的声音,有什么好处?(3分)
15.文中说“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后面又写“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你觉得前后矛盾吗?说说理由。(3分)
(三)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16分)
悠悠楠溪江
陈鹏举
①楠溪江生长在永嘉。它使当时的永嘉太守谢灵运成了山水诗的第一人。
②我大概是为了看望谢灵运,才到楠溪江的。因为在我记忆里,许多诗写过的山水本来未必好。到了楠溪江,却发现楠溪江这源头,真该有着谢灵运。①
③在楠溪江的半腰渡头村,去乘漂流的竹筏。一团青葱中,流水无声,村口树上那悠长的蝉声,把这没有尽头的安宁,唱成了舒坦和慵懒。三两顶竹做的斗笠,让两岸的山形稍稍闪过了一番坚挺。据说这水边的小路很漫长,可以到达山的心坎。一位永嘉的朋友,曾经一次次从这儿步行十多小时去深山的丛林中讨生活。他说这儿的山水太静,静到会让人从心中渗出苦味。于是,在这个源头,一个小小的竹筏,让不同心情的人,都把自己的心浸到水中去,把宁静浸到了骨头里。
④楠溪江见不到现代生活的景致,这是一片上古留下来的天地。水清澈到鱼以为它活在天上。江两边的滩林,半在水中,半在水上。我一直不敢去想人眼的差异。因为人眼的差异,说明每个人看到的世界不一样。我曾见过来自欧洲的油画和水彩画,一些作品中的纯净和明媚,我一直以为是因了人眼的差异。直到有一天,我被告知欧洲的许多天空和大地,真是这样的纯净和明媚时,我才有了一个成年人的惊异。我甚至因此相信那种高贵的青黛,是欧洲人很荣幸的独有。然而在楠溪江,我见到了这种青黛,这种停泊在水天之间,被午后的阳光映出来的青黛。这时节,万籁俱寂;在这源头,我想起了杜甫的诗句“黛色参天二千尺”,一下子明白了这纯净明媚的青黛,绝非独独属于欧洲人。
展开余下试题
⑤眼中的水天出奇地空阔起来,人与这水天也出奇地感觉到了一种亲密,甚至很想在这水天之间有一个久长。撑筏人很快活,用歌声,也用他四肢的语言,叙说着他的快活。在这源头,快乐和恬淡像诗画一样浓郁。
⑥住在楠溪江边的芙蓉山庄。入夜,山庄前的名为“芙蓉三冠”的山峰,被一轮明月映衬出一个深深的山形。那晚,高大的山形依然寂寞。山前有滩林般的几丛枝干很美的树影,树前是一条溪流,水声很低,然而很欢快。动情的是各色虫鸣,还不时有几句蛙的情话。虫声十分精致,也十分富丽。它们与这山这水、与楠溪江一样永远,让我们飘然、逸放、陶醉。小坐片刻,沉思相随。一位与水墨交游了大半生的画家明白了,中国画的全部美意,正在于它是用水墨描写大自然无限美妙的夜。一位用文字过滤百年孤寂的鉴赏家,明白了山、水,还有虫的歌唱,并不需要见诸文字。而我只是明白了自己的多余,明白了人其实并不被山、被水,甚至被虫子放在眼里。
⑦在芙蓉山庄,住去了生命中很轻也很重的一夜。
⑧离开楠溪江之前,又去拜访了楠溪江边两个古老的村庄:芙蓉村和苍坡村。这两个村庄大都有了一千个年份。村庄里的石街和屋宇都已苍老得散发出草木的滋味。鸡叫声是如此的悠长,仿佛来自久远的宋代。苍坡村有个说是建于宋代的木质凉亭。这亭里外有两圈木凳。阳光很淡然,好像弥漫着许多年月。两圈木凳上或坐或躺着七八个老人,个个慈眉善目,像是宋代翰林院中的人物;个个很健康的肤色和饱满的身子,又像是那遥远的年代退了伍的将军。阳光与他们的谐和,谱成了生活的艺术。这个村庄的人都姓李。听得说到姓李,老人们都扳着指头悠悠地说起李家的大业来。而楠溪江也在村前悠悠地流。
【注释】①谢灵运:南朝宋诗人,中国山水诗的开创者,被称为“山水诗鼻祖”。
16.文章第②段说“却发现楠溪江这源头,真该有着谢灵运”,结合③—⑤段归纳“真该有着谢灵运”的三大原因。(3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第⑦段写道:“在芙蓉山庄,住去了生命中很轻也很重的一夜。”怎样理解“这一夜”“很轻”又“很重”?(3分)
18.第④段中作者写“欧洲的油画和水彩画”,有什么作用?(3分)
19.阅读文中第③段和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回答下面的问题。(4分)
(1)第③段中作者引用永嘉的朋友的话,目的是什么?
(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⑥段中画线句子。
20.楠溪江源头因为有了谢灵运而多了几分诗情画意。华夏大地,能让文人墨客产生这样亲密情感的又何止楠溪江一处。请列举一处山水,结合与之相关的历史人物和杰出诗文,仿照下面的示例作简要阐述。(3分)
示例:南山:陶渊明为之作《饮酒》,留下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
三、作文(35分)
21.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美妙的声音:泉声、雨声、小草拔节的声音、花蕾绽放的声音……有的是欢快的,有的是凝重的;有的是大自然的天籁之声,有的是心灵世界的肺腑之音;有的声音飘动着明亮的希望,有的声音荡漾着温暖的柔情……凝神聆听,你会突然间感到,有一个美丽的音符正在自己的心里跳跃……
请以“聆听心音”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在答题卷上;②除诗歌、剧本外文体不限;③不要少于600字;④文中不要出现(或暗示)本人的姓名、校名;⑤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参考答案
一、1.D 解析:A.“壳”应读“qiào”,“剔”应读“tī”。B.“惘”应读“wǎng”,“淙”应读“cóng”。C.“褒”应读“bāo”,“髓”应读“suǐ”。
2.心—欣 悉—晰 屡—缕 墨—寞
3.B 解析:A.“生意盎然”形容极富生命力,“生意”误用为“经商”之意;C.“不以为然”指不认为是对的,不合语境;D.“如愿以偿”,按所希望的那样得到满足,指愿望实现,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意思重复。
4.B 解析:A.问号应改为逗号。C.句末的句号应放在引号的外面。D.省略号与“等”不能同时使用,应删去“等”或省略号。
5.C 解析:A.成分残缺,缺少主语,应删去“看到”。B.两面对一面。D.“传授”和“能力”不能搭配。
6.C 解析:根据比喻的本体与喻体的相似性判断。
7.C 解析:《飞红滴翠记黄山》是解说词,不是导游词。
8.(1)泾河龙因触犯天条被判死罪,向太宗求救;太宗答应救它,但不料泾河龙仍被魏征梦中所杀。泾河龙就到地府状告太宗。 解析:“求救”“允救被杀”“状告”为关键词。
(2)玄奘 誓死去西天取回真经。
9.(1)①夏季 ②冬季
(2)阿里山地形高度变化大,致使气温产生差异,不同气候条件下,产生了不同的自然面貌。
(3)示例:成语:春暖花开、秋高气爽。
谚语:①早起浮云走,中午晒死狗。
②云从东南涨,有雨不过晌。
③日出红云升,劝君莫远行;日落红云升,来日是晴天。
劝说:王飞,使用物候谚语、成语时,若注意这类经验的适用区域,考虑所在地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善于变通,是有用的;另外这些成语、谚语简明易学,在日常生活中,不失为一种判断天气的有效手段,所以依靠它们来识天气还是有必要的。
二、(一)10.C 解析:“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以乐景衬哀情,反衬作者羁旅之苦、思乡之情,也是“断肠人”心碎肠断的触发物。
11.在萧瑟的秋风中,在寂寞的古道上,饱尝乡愁的游子骑着一匹瘦马,在沉沉的暮色中踽踽独行。
(二)12.大自然中的一切和谐组合的自然规律。 解析:作者用对乐曲的阐释道出自己对人生规律乃至社会和宇宙发展规律的领悟。
13.“滤”写出了泉水对作者心灵的净化:荡涤灵魂,冲走污垢,带来洗礼,留下深情。
14.让我们对泉声有了真切的感受,形象地写出了泉声的千变万化。 解析:把“泉声”比成提琴、弹拨乐器、铜管等的声音,将泉声的千变万化写得更加生动形象。
15.不矛盾。说“万籁俱寂”一是相对于白天能听到泉声、钟声等多种声响而言的,用来极言山中深夜之寂静;二是为下文作铺垫,以静衬动,以无声衬有声,正因为山寺入夜万籁俱寂,作者才能由倾听眼前的泉水交响乐进而听出大千世界新陈代谢的主旋律,听出自己的心音。
解析:这是以静衬动的写作手法,以无声衬有声,使人对“泉声”的印象更加深刻。
(三)16.①这源头有着浸到了骨头里的宁静。②这源头里有着纯净明媚。③这源头里有着快乐和恬淡。
17.“这一夜”“很轻”的意思是这一夜那些永远的美丽风景,让我们飘然、逸放、陶醉。“这一夜”“很重”的意思是这一夜那些美丽风景,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18.作用是为了衬托楠溪江纯净明媚的青黛。
19.(1)目的是为了证明楠溪江源头有着浸到骨头里的宁静,会让不同心情的人都把自己的心浸到水中去,把宁静浸到骨头里去。
(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赋予这些景物以人的情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其令人飘然、逸放、陶醉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楠溪江的深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0.西湖:苏轼为之作《饮湖上初晴后雨》,留下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诗句。
三、21.思路解析:①审题立意:这是一道命题作文,题目可以理解为“写一个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声音”。②选材:可以写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的“声音”,也可以写通过阅读文章、观看影视作品等感受到的“声音”。③写法:本文适合写记叙文,或以记叙为主的散文,表达自己对这种声音的独特感受;在写的时候可以运用多种描写方法,如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来直接点明“心音”,还可以通过衬托、欲扬先抑等来为要写的“心音”蓄势。语言要凝练,语句要优美。
例文略。 (122.240.216.22)
上一篇:
部编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检测卷
下一篇:
部编版2018-2019学年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检测卷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相关:
关于“部编版2018”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1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