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单元练习
阅读:527 2018-09-14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27]
2018秋人教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
第三单元测试卷
本试卷分为Ⅰ卷、Ⅱ卷和Ⅲ卷三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0分)
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21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飞漱(sù) 襄陵(xiānɡ) 素湍绿潭(tuān) 沿溯阻绝(sù)
B.藻荇(xìnɡ) 空旷(kuànɡ) 鸢飞戾天(yuān) 千转不穷(zhuǎn)
C.徙倚(tú) 驱犊(dú) 莺歌燕舞(yīnɡ) 嘤嘤成韵(yīnɡ)
D.燕然(yān) 横柯(kē) 直视无碍(ài) 朝发白帝(zhāo)
【点拨】A项,“漱”应读shù;B项,“转”应读zhuàn;C项,“徙”应读xǐ。
2.下列各句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B )
A.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
D.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点拨】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B )
A.夕日欲颓(坠落) 鸢飞戾天者(叫)
B.从流飘荡(跟、随) 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C.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和) 良多趣味(甚,很)
D.四时俱备(都)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寒冷的树)
【点拨】A.戾:至、到达;C.与:参与。文中有欣赏、领悟的意思;D.寒树:文中形容树密而绿,让人心生寒意。
4.下列加点词不属于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
A.绝 多生怪柏 B.横柯上蔽
C.互相轩邈 D.任意东西
5.下列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C )
A.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自康乐以来
B.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恐前后受其敌
C.其一犬坐于前 相与步于中庭
D.经纶世务者 择其善者而从之
6.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富春江分上下两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从桐庐到建德梅城为上段,称富春江上游,也是富春江上最美的一段
②故唐朝韦庄称富春江“钱塘江尽到桐庐,水碧山青画不如”
③从杭州的闻家堰到桐庐为下段,称富春江下游
④两岸青山,山为水铸情,满目葱翠
⑤一江春水,水因山溢美,澄如湖海碧如天
⑥宋代苏东坡亦誉“三吴行尽千山水,犹道桐庐景情美”
A.①④⑤②③⑥ B.③①④⑤②⑥
C.③④⑤②①⑥ D.①②④⑤⑥③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 )
A.《水经注》的作者是宋代的郦道元,书中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神话传说等。
B.《答谢中书书》的作者为南朝陶弘景,该文宛如一幅清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诗,语言精练生动,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情和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
C.《记承天寺夜游》描绘了月夜小景,表达了复杂的感情,有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等,语言朴素而含意深远。
D.《与朱元思书》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写给好友的信的一部分,作者用生花妙笔,为友人描绘出了富春江的奇山异水。
【点拨】郦道元是北魏地理学家。
二、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壬戌之秋,七月既望①,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②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③,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浏览完整试题
(苏轼《赤壁赋》)
【注释】①既望:农历十六日。②属:致意,引申为劝酒。③冯(píng)虚御风:在天空中驾风遨游。冯虚,凭空、凌空。
8.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D )
A.念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B.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
C.水波不兴(起,作) D.纵一苇之所如(与“横”相对)
9.下面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B )
A.相与步于中庭 月出于东山之上
B.壬戌之秋 诵明月之诗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D.而不知其所止 羽化而登仙
10.对两文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 )
A.“闲人如吾两人者”和“羽化而登仙”透露出作者悲观消极、企图逃避的情绪。
B.【乙】文中“白露横江,水光接天”与王勃的“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相类似。
C.张怀民与苏轼一样,都是投身自然、不争名利之人,这从“怀民亦未寝”可以看出。
D.【甲】【乙】两文中都写到月光的皎洁,寄托了作者的情感追求。
第Ⅱ卷 (阅读•感悟 共50分)
三、翻译、感悟,鉴赏、默写(17分)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每小题2分,共4分)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水那样清澈透明,水中藻、荇纵横交错,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2)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白茫茫的雾气横贯着江面,波光与星空连成一片。
12.【甲】文中“闲人”指不贪恋名利而能从容流连美景的人。请结合【乙】文的内容说说“闲人”在夜游赤壁中是怎样体现的。(3分)
(1)清风明月,泛舟江上,悠闲自在;(2)举酒诵歌,冯虚御风,宛若仙人。
13.诗歌鉴赏。(4分)
【甲】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乙】 送严士元①
刘长卿
春风倚棹阖闾城,水国春寒阴复晴。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君去若逢相识问,青袍②今已误儒生③。
【注释】①严士元:吴(今苏州)人,曾任员外郎。两人在苏州偶遇后,严要赴湖南,故刘长卿写诗赠别。②青袍:唐代九品官员的官服颜色。③儒生:诗人的自称。
(1)两首诗题目中都有“送”字,但表达的情感不同,请简要分析。(2分)
【甲】诗主要表达思乡之情。【乙】诗既表达了与友人相遇又别离的复杂情思,又写出了诗人对仕途失意的不满。
(2)两诗中的颔联都是写景名句,但意境各异。请根据提示,完成赏析。(2分)
①【甲】诗“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写了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地流入辽远的原野的景象,蕴藏着诗人到楚地游览时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蓬勃的朝气。
②【乙】诗“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写出了毛毛细雨微微湿润了衣服,树上偶尔飘下几朵残花落到地上,连一点声音都没有,营造出一种闲适(恬静)的意境,道出了诗人与友人相逢共赏江南美景的惬意和悠然自得的心情。
14.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第5小题2分,其余每小题1分,共6分)
(1)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4)《钱塘湖春行》中从动物的变化写早春景象的句子是: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5)《三峡》中用“重岩叠嶂,隐天蔽日”描绘了山形的挺拔险峻,用“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写尽了深秋的凄婉幽美。
四、课外材料阅读理解(23分)
(一)(温州中考改编)(11分)
与致虚妹丈
高尔俨
昨宵乐甚!碧天一色,澄澈如昼,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①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吹洞箫数阕,清和婉妙,听之怡然;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出户一望,空旷无际。大醉后笔墨撩乱,已不复记忆。
今晨于袖中得纸幅,出而视之,则所谓“笔墨撩乱”者也。然亦殊可爱,以为有骀荡②之趣。把笔效之,不能及已③。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
(选自《历代小品尺牍》)
【注释】①被:遮盖。②骀荡:这里指书法舒放畅达。③已:句末语气词。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4分)
(1)昨宵乐甚(很)
(2)吹洞箫数阕(几)
(3)不能及已(比得上)
(4)因即以昨日所就者请正(完成)
16.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又松竹影交加,翠影被面,月光落酒杯中,波动影摇。
又有松树和竹子的影子交加重叠,影子遮盖了地面,月光投射到酒杯里,波光和影子一同摇曳。
17.依据字形,领会词义,体会情味。参考示例,给“婉妙”做批注。(2分)
【示例】响绝余音,犹绕耳间不退:“绝”和“绕”是绞丝旁,和丝绒有关。“绝”意为“断绝”,“绕”意为“缠绕”,一“绝”一“绕”,写出了箫声虽止,但仍如丝如缕,萦绕耳畔,作者的陶醉之情跃然纸上。
【批注】清和婉妙:“婉”和“妙”都是“女”旁,让人联想到女子的柔美。“婉”意为“婉转”,“妙”意为“美妙”,“婉妙”二字写出了箫音柔美悠扬、悦耳动听。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的愉悦之情。
18.这篇小品文读来“趣”味盎然,作者认为昨夜纸幅“有骀荡之趣”,你还从文中发现了哪些“趣”?阅读全文,说出你感受最深的一种“趣”,简要阐述。(3分)
示例一:我感受到自然之趣。夜晚碧空如洗,通透如玉。月光之下,松影、竹影翠色拂面,皎洁的月光直落酒中,干净明亮,杯中月影摇曳生姿,读来趣味盎然。示例二:我感受到艺术之趣。“昨宵”月色空明,竹影摇曳,自然之景触发作者的创作灵感,酒酣之际,兴会神到,虽笔墨纷乱,但浑然天成,作者在自然之景中直抵自然之境。“今晨”握笔仿效,却再难企及。看似无意,却启示自然意趣是艺术创作的真意。
(二)(12分)
用善良做底色
松韵
①天气冷得出奇,寒风咆哮着卷起雪花,升腾起呛人的白烟。
②温暖的红砖房里,母亲在厨房里忙碌着,柴火在灶坑里噼啪作响,锅上冒着润白的蒸气。我和弟弟早就饿了,正眼巴巴地等待着第一锅酸菜肉蒸饺出笼。
③这时,有人叫门。父亲出去片刻,带回一个衣着单薄的外乡人来。看上去是个20多岁的农民,很年轻,但是嘴唇都发青了,显然在风雪中冻了很久。“这丝棉很好的,你看看。”他说着,卸下肩上的旧麻袋,就要往外掏丝棉。“别拿了,我不买丝棉。”父亲止住了他,“外面太冷,请你进屋暖和暖和!”“哦,不买?不买啊?这丝棉好,真的很好。”他有些失望,坐在暖和的火墙旁,一时却也并不想挪动。
展开余下试题
④这时,母亲端上了两大盘热腾腾的酸菜肉蒸饺。“你一定饿了,吃几个饺子挡挡寒吧!”母亲看着仍有些哆嗦的他,把筷子递过去。那人的确是饿了,推辞了一下,便接过筷子狼吞虎咽起来。当他意识到我们一家人还没吃饭时,两盘蒸饺只剩下了小半盘。他尴尬地抬起头,窘迫不安地嗫嚅道:“这……我……我……你们,你们还没吃吧?”母亲笑道:“还有呢,你要吃饱了啊!”蒸饺的确还有,可那一笼是纯素馅儿的,一丁点儿肉都没放。弟弟捏了捏我的衣角,嘟起嘴来。一盘半的蒸饺,对他来说可能也就六分饱,但无论如何他也不肯再吃了。
⑤接下来的聊天中,我们知道他是安徽的农民,跟父亲、弟弟一起到北方贩丝棉,没想到折了本,近年关了,打算把剩下的丝棉低价处理了,好歹挣回返乡的路费。“我兄弟的脚冻坏了,他跟我父亲在车站蹲着呢。今儿天太冷,没让他们出来,我寻思把最后一包丝棉卖了,今晚就跟他们坐火车回去。”他说。母亲听了,感叹道:“唉,你们做点小生意,也挺不容易啊!”
⑥父亲跟母亲轻声说了点什么,母亲便去仓房找了三双半新的棉鞋,还有半面袋的冻豆包回来,递给这个年轻人说:“我们也不是有钱人家,要不然,就把你这丝棉买下了。这双棉鞋你换上,另两双拿去给你父亲和弟弟穿,北方不比南方,脚冻伤了可了不得!冻豆包我们今年蒸得多,你带几个让你的父亲和弟弟尝尝吧!”年轻人站了起来,拘谨地搓着手,一遍遍地说:“这可咋好呢?这可咋好呢?我这是遇上好人家了!”
⑦我们把他送出门时,年轻人一眼瞥见院子里一堆锯好的圆木。他突然放下肩上的包,三步两步抢过去。“我干点儿活再走!”说着便抡起大斧,劈起柴来。母亲正要劝阻,父亲说:“让他干吧!”寒风中,雪花飘飞,年轻人已经走了,我家院子里,整整齐齐地码着一垛劈得粗细均匀的柴火。弟弟吃了剩下的半盘有肉的蒸饺,玩去了。我跟父母吃着第二笼纯素馅儿的蒸饺,觉得温暖而香甜。
⑧我一直认为,在这个世界上,最赏心悦目的,是纤尘未染的青山绿水;最温暖人心的,是人与人之间纯洁真挚的感情。暮年回首时,最有价值的财富,应是一颗恬淡宁静的心,和一份丰富无悔的回忆。而所有这一切的拥有,都需要用一颗善良单纯的心做底色。
19.第①段的环境描写有何作用?(3分)
第①段的环境描写交待了故事发生的环境,为后文年轻人的出场作铺垫,同时天气的寒冷与人情的温暖形成对比,借以突显文章的主题。
20.“我”和父母吃着纯素馅蒸饺时,为什么会觉得“温暖而香甜”?(2分)
“我”吃纯素馅蒸饺所觉得的“温暖而香甜”,完全是因为被这种人与人之间纯洁的真情所感染,才会有这种感觉。
21.年轻人在做出为“我”家劈柴的决定时,心理活动是怎样的?请联系上下文,用文字写出来。(2分)
示例:这一家人真是太好了,既给吃的,又给穿的,我得为他们做点什么,不然对不住人家对我的关爱了。对了,这院子里有柴没有劈,我就帮他们吧,也算是一点回报。
22.年轻人在为“我”家劈柴时,母亲要阻止,而父亲却说“让他干吧”,父亲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呢?(2分)
年轻人不是乞丐,如果不让他做,他心里会觉得过意不去,让他做,虽然有些不妥,但让他心安。
23.细读全文,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你的感受。(3分)
【材料链接】 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卸任后,在得克萨斯州的一个庄园里举行了一场慈善晚宴,旨在为非洲贫困儿童募捐,应邀参加晚宴的都是富商和社会名流。当天慈善晚宴的主角不是倡议者安南,不是捐出300万美元的巴菲特,而是仅仅捐出30美元零25美分的小露西。她说了这样一句话:“慈善的不是钱,是心。”让全场的人感动不已。
示例:这个世界之所以美好,就是因为有人与人之间无私的关爱,就如同文中的那家人一样,如果没有他们的善良,单纯得让人看了觉得耀眼的善良,就不会有今天这样美好、和谐的社会。
五、语言综合运用(10分)
24.名著阅读。(2分)
《红星照耀中国》这本书从多个方面展示中国共产党为民族解放而艰苦奋斗和牺牲奉献的崇高精神,瓦解了种种歪曲、丑化共产党的谣言。书中以毋庸置疑的事实向全世界宣告: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红色革命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25.综合性学习。(8分)
我们正值五彩缤纷的花季年华,朝气蓬勃的青春时代,让我们一起来开展“放飞青春”综合性学习活动吧。
【青春座右铭】 少年强,国家强;青春梦,中国梦。请你依据下面一段文字,补写青春座右铭。(2分)
青春应立志为国。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两弹元勋”邓稼先年轻时就立志要让中国变强盛,将自己毕生的心血奉献给了祖国的国防科研事业。
青春座右铭: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让中国变强盛毕生奉献。
【青春励志会】 班主任计划组织青春励志会,拟分别围绕“立志”“拼搏”“奉献”开展三项活动。他已设计好前两项,请你帮他设计第三项。(2分)
活动一:讲“立志的青春”故事
活动二:宣“拼搏的青春”誓言
活动三:看“奉献的青春”电影
【青春接力棒】 百善孝为先。一个“孝”字,上“老”下“子”,彰显着中华民族孝亲敬长的优良传统。请仿照画线句子,将文段补充完整。(2分)
孝亲敬长,就是耐心倾听双亲长辈的教导,就像鱼儿一直倾听溪流的歌唱;就是真诚回馈双亲长辈的恩泽,就像花儿美丽绽放回报雨露的滋养;就是全力实现双亲长辈的期望,就像江河奋力前行终成海洋的宽广。
【青春同路人】 朋友,是我们的青春同路人。我们应和什么样的人交朋友?怎样与其同行青春路?请探究下面两则材料,做出你的回答。(2分)
材料一:管宁、华歆共园中锄菜,见地有片金,管挥锄与瓦石不异,华捉而掷去之。又尝同席读书,有乘轩冕过门者,宁读如故,歆废书出观。宁割席分坐,曰:“子非吾友也。”
(选自《世说新语》)
材料二:为了从经济上支持马克思的研究,恩格斯去经商,把挣来的钱不断地寄给马克思。当马克思还没有精通英文时,恩格斯就帮他翻译;当恩格斯写文章时,马克思也常放下自己的工作,帮他写作有关部分。《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马克思写信给恩格斯:没有你,我永远不能完成这部著作。
探究结果:我们应和志趣相同的人交朋友并相互帮扶同行青春路。
第Ⅲ卷 (交流•表达 共40分)
六、作文(40分)
26.按要求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题一】我和父母之间、我和邻里之间、我和书之间、我和自然之间……我和他人(或事物)之间总有说不完的故事、理不清的情感。
请以《我和________之间》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题二】请以《身边风景也动人》为题,写一篇文章。
【温馨提示】①如选作文题一,请先在横线上填上一个恰当的词语,然后作文;②要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⑤不得抄袭套写。 (122.240.201.226)
上一篇:
2018秋人教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卷
下一篇:
2018秋人教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标签:
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相关:
关于“2018秋人教”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2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