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577  2018-09-14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77]
2018秋人教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测试卷
第五单元测试卷
本试卷分为Ⅰ卷、Ⅱ卷和Ⅲ卷三部分。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 共30分)
一、基础•积累(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B )
A.沉檀(tán) 驻足(zhù) 推崇(cónɡ) 重峦叠嶂(zhànɡ)
B.遒劲(qiú) 匀称(chèn) 罅隙(xià) 摩肩接踵(zhǒnɡ)
C.涂墁(màn) 蚋虫(nà) 轩榭(xiè) 惟妙惟肖(xiào)
D.黏土(zhān) 丘壑(hè) 模样(mó) 瘦骨嶙峋(lín)
【点拨】A项,“崇”应读chónɡ;C项,“蚋”应读ruì;D项,“黏”应读nián,“模”应读mú。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查理•卓别林在《大独裁者》中扮演的希特勒,模仿得栩栩如生。
B.聪明的重庆人因地制宜,依山建楼,跨水筑桥,让重庆呈现出一种独特的美。
C.她自出心裁地缝出一件新款的裙子,倒也十分好看。
D.在这春寒料峭的日子里,人们以为隆冬还没有过去呢!
【点拨】“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这里应用“惟妙惟肖”。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C )
A.中国军事动作片《战狼2》日前成功登顶中国电影市场票房冠军,广泛引发国际社会关注。
B.通过以“重拾人们内心深处的文化渴望”为己任的《朗读者》,令观众从中感受到温暖与力量。
C.拙政园里的建筑不仅构造讲究,而且注重意境的设计。
D.城区机关事业单位实行错时上下班制是能否缓解交通压力的重要措施。
【点拨】A项,“广泛”应放在“关注”前面;B项,无主语,删去“通过”或“令”;D项,删去“能否”。
4.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D )
窗子在园林建筑艺术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
①这样,画的境界就无限地增多了。
②窗外的竹子或青山,经过窗子的框框望去,就是一幅画。
③而且同一个窗子,从不同的角度看出去,景色都不相同。
④有了窗子,内外就发生交流。就能够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我们获得美的感受。
⑤颐和园乐寿堂差不多四边都是窗子,周围粉墙列着许多小窗,面向湖景,每个窗子都等于一幅小画。
A.②①③⑤④ B.⑤④①③② C.④⑤②①③ D.④②⑤③①
二、说明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陆春龄
①一根小小的笛子,在吹者手中,能吹奏出各种各样优美动听的曲子。听那活泼的欢乐之音,开人胸襟;吹到委婉之处,又是那么娓娓动听。这就是笛子的魔力。因此在江南吹打曲、江南丝竹和十番锣鼓等器乐合奏中,都以笛子为主。笛子,又因为材料便宜,制作简易,携带便利以及劳动人民爱好等原因,成了民间流行十分广泛的乐器。
②笛子的种类很多,按音色音量,现在普遍有曲笛和梆笛两种。曲笛一般产于苏州,所以又称苏笛,音色柔和,一般流行于江南一带。曲笛除用于独奏外,京剧中的吹腔,淮剧、锡剧、沪剧、绍兴大班以及民间乐曲和古曲乐曲中都用它来伴奏。特别在昆曲中,唱起来必须用曲笛伴奏,才能传达神情而引人入胜。梆笛在北方流行较广,音色清脆、高亢,在有些地方小戏、民歌和舞蹈中,一般都采用梆笛伴奏。按材料分,又有紫竹笛和白竹笛,北方还有一种枣木笛。而竹笛中又以枯竹做的最好。江苏、浙江、福建、贵州产的竹子都可做笛,其中以浙江产的竹子质地最好。
③从汉墓的拓片和敦煌的壁画中都有笛子这一点来看,我国两千多年前就有笛子了。相传公元前140年到公元前87年汉武帝时,张骞通西域后,笛子就传入当时的首都长安(即现今的西安)。但也有人考证,最早的笛子是西亚细亚的纵笛。在埃及的三角塔一墓中还有八人合奏纵笛的图。因西亚产苇管,苇管颇直且大,那时纵笛就多用苇管做成,后传到印度,印度苇管小,但印度产竹,才以竹制纵笛代替苇制纵笛。纵笛经西亚、中亚,周朝末年,由西域传入中国。但几年前我在印度演出时,看到印度演奏的笛子都是用芦苇做的,称苇笛。其实在我国《诗经》《礼记》中,也都记载有竹制乐器如龠(yuè)、箫、管等,也应该是属于横笛、纵笛之类。


浏览完整试题④两千多年来,经过不断改革,笛子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音孔由原来的三孔到四孔、五孔,一直到现在的六孔。(A)取材也由最初的苇管到现在的竹子。(B)但竹笛的好坏,还受材料和制作上的种种限制。(C)最近,上海民族乐团和上海民族乐器厂合作试制成功的塑料笛,吹起来声音清脆嘹亮,冷热变化对音色影响也极小。(D)塑料不吸收水分,吹奏时水汽凝结成小水滴,附在管壁,就不像竹笛那样容易受潮,影响音色,而且笛膜也不会潮湿。塑料笛最大的优点就是从材料到制作处理,都可由人工控制,材料成分不同就可制出不同音色的笛子。用两头粗细一致,管壁厚薄相同的塑料做成的笛子,它的音色音量音准也能达到统一。制造规格统一后,就可采用机器生产。
(文章有删改)
5.下列不属于笛的特征的一项是( D )
A.经不断改革,笛的音孔由原来的三孔到四孔、五孔,变成了现在的六孔。
B.笛按音色音量分为曲笛、梆笛两种。曲笛音色柔和,梆笛清脆、高亢。
C.笛的取材经历了由苇管到竹子,再到枣木、塑料等材质的过程。
D.笛在两千多年的文化交流中,经由西亚、中亚,从西域传入了中国。
6.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C )
A.从笛的特点写起,到发展历史,再到最近研制成功的塑料笛,选文采用了逻辑顺序。
B.“按材料分,又有紫竹笛和白竹笛,北方还有一种枣木笛”一句采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
C.“塑料不吸收水分,吹奏时水汽凝结成小水滴,附在管壁,就不像竹笛那样容易受潮。”采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
D.“江苏、浙江、福建、贵州产的竹子都可做笛,其中以浙江产的竹子质地最好。”用了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B )
A.“曲笛一般产于苏州”一句中“一般”表示具有普遍性,在无法通过统计得出确切结论时,这样表达更有分寸,更具准确性。
B.“在工作中,我也先后试制过枣木笛、电木笛、芦苇笛、化学纸笛、金属笛等,但都不能令人满意”一句应放在第④段的(B)处。
C.“用两头粗细一致,管壁厚薄相同的塑料做成的笛子,它的音色音量音准也能达到统一。”充分体现了塑料笛的最大优点,从材料到制作可由人工控制。
D.选文第③段,从汉墓拓片,敦煌壁画,后人考证,《诗经》《礼记》记载等多个方面介绍了笛子在中国的历史,大大地丰富了选文说明的内容。
【点拨】应放在(C)处。
三、文言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
【甲】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节选自《富贵不能淫》)
【乙】天祥将出狱,即为绝笔自赞①,系之衣带间。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②无愧!”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③。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俄有使使止之,至则死矣。见闻者无不流涕。
(节选自《文山先生全集》)
【注释】①自赞:自我总结。②庶几:差不多。③观者如堵:围观人多得像一道墙。
8.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 )
A.贫贱不能移(移动) B.见闻者无不流涕(眼泪)
C.此之谓大丈夫(称作) D.俄有使使止之(不久)
【点拨】移,改变、动摇。这里是使动用法。
9.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B )
A.独行其道 B.悬泉瀑布,飞漱其间
C.择其善者而从之 D.其词曰:“孔曰成仁,孟云取义。”
【点拨】A、C、D三项中的“其”均为第三人称代词,译为“他(她,它)的”或“他(她,它)们的”;B项,代词,那。
10.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D )
A.【甲】文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行文流畅,富有气势。
B.文天祥临刑之际自作绝笔,系之衣带间,这表明他早有赴死之心。
C.孟子认为大丈夫应该具有坚定的信念和崇高的精神追求。
D.“见闻者无不流涕”一句,描绘“观者”的反应,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
【点拨】“是为了表现他们的痛惜之情”表述有误,应是“为了表现文天祥从容就义的气节”。
第Ⅱ卷 (阅读•感悟 共50分)
四、翻译、感悟,鉴赏、默写(17分)
11.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
(1)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实现志向了,与老百姓一同遵循正道而行;不能实现志向,独自走自己的道路。
(2)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问集市上(围观)的人何处是南,何处是北,面向南方拜了又拜,然后受刑而死。
12.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文天祥身上,是如何体现的?(3分)
文天祥被俘后面对死亡,面对威逼利诱,一身浩然正气,从容就义,正是孟子“大丈夫”论断中“威武不能屈”的体现。
13.诗歌鉴赏。(4分)
【甲】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乙】 咏史•赤壁
胡曾
烈火西焚魏帝旗,周郎开国虎争时。
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
(1)两首诗吟咏的都是三国时候赤壁之战的历史,而两位作者对“周郎”的态度并非一致,其中区别何在?(2分)
【甲】诗慨叹周瑜侥幸成功,【乙】诗赞美了年轻统帅周瑜的功绩。
(2)【甲】诗前两句写了什么?与【乙】诗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2分)
【甲】诗开头描写发现旧日武器,磨洗辨认朝代的场景,引起人们冷静的历史沉思。【乙】诗却是直接陈述历史,表达对英雄的热情赞颂。
14.根据提示,用作品原句填空。(每小题1分,共6分)
(1)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2)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3)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展开余下试题(4)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5)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6)李清照的《如梦令》中抒写词人由瞬间的惊愕很快变成了喜悦的句子是: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五、现代文阅读(23分)
(一)(12分)
一榫一卯①总关情
黄秀芳
①我很喜欢古建筑,尤其是木构建筑,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每一处都品玩不尽。
②中国的传统建筑,从技术到文化,常常衍生得奇妙、自然。考察中国传统木作建筑时会发现,技术最初的目的越是简单、实用,其效果却越是神奇、伟大。
③最让人折服的例子之一,是榫卯。

④榫卯是两个独立的木构件,一凸一凹,凸的榫嵌入凹的卯里,两个木构件便咬合在一起,成为一体。这是一种构件间的连接方式,不用钉子,也不用绳子,两个需要连接的物体,各自做一点改变,就可以完成并形成一个结构整体。其功效是,一接二,二接三,三接万物,需要连接多少构件,就可连接多少,这个整体想要多大,就可以有多大。
⑤榫卯的功用不仅仅是连接,还有因连接而生发的另两种功效。众所周知,木材有热胀干缩的“活性”,而榫卯的连接,又是木构件间的柔性的结合,因此有了一定移动或者说松动的余地。这看似缺点,但一旦组合为一个由各种榫卯连接在一起的整体构件时,缺点就成了优点;垂直方向结合的榫卯,与水平方向结合的榫卯,咬合在一起时,就不怕来自任何方向的挤压和拉伸。因挤压或拉伸造成的松脱与张紧,会互相抵消,从而形成复杂微妙的平衡。
⑥榫卯结合,可谓刚柔相济,而刚柔结合,便有着巨大的消耗作用,于是即便地震来袭,也自岿然不动。山西应县木塔就是最好的说明。这座建于公元1056年的木塔,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全塔有数以万计的木构件,全以榫卯咬合的方式连接、固定,以至于牢固不破。
⑦榫卯的功用极其简单,即两个部件的组合。但越简单,越接近事物的本质,也越伟大。最终它让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还有他,万众最终如同一体。
⑧榫卯何人发明,又发明于何时?无从可知,迄今为止可见的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但它一旦出现,便被运用得淋漓尽致,并直指木构建筑的灵魂所在:单体不是核心,单体之间平衡有序的连接与融合的关系,才是要旨。当你看到颠三倒四、横七竖八的各个木构件,依照一种组合关系被连接得天衣无缝时,你就会有一种顿悟:任何一个世界、组织、机构、团体,都是由关系连接在一起的,而“关系”的精髓就是榫入卯眼。格格不入是行不通的。或者说方枘圆凿——方形的榫头也是入不了圆形的卯眼。榫卯结构就是这样令人开悟,并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
【注释】①榫卯(sǔn mǎo):是古代中国建筑、家具及其他器械的主要结构方式。
15.根据文章内容完成(1)(2)题。(4分)
(1)文章除介绍榫卯的连接功用外,还介绍了榫卯的哪两种功效?(2分)
介绍了榫卯的平衡与耗能两种功效。
(2)文章第④段和第⑤⑥段的顺序能够调换吗?为什么?(2分)
不能调换。第④段介绍榫卯的连接功用,第⑤⑥段介绍榫卯的另两种功效。而榫卯的另两种功效是因连接而生发的,④段和⑤⑥段间存在着逻辑关系。
16.文章第⑦段在全文结构上有何作用?请做简要分析。(2分)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第⑦段承接了上文对榫卯技术方面的介绍,引出了下文对榫卯所衍生出的文化的介绍。
17.请从说明语言的角度,分析下面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4分)
(1)历经十几次地震袭击,依然高高耸立,其功臣之一,就是榫卯。
“功臣”一词说明了榫卯结构对山西木塔的抗震起到了重要作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2)迄今为止可见的最早的实物,是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
“迄今为止”说明距今6900年的浙江河姆渡遗址上的建筑,只是到目前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榫卯木结构建筑,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8.结合全文,说说题目“一榫一卯总关情”的含义。(2分)
一榫一卯总关情,关联着人的情感。简单、实用的榫卯,效果是如此的神奇、伟大,让作者深深为之折服,并由此领悟到,事物都是由关系连接在一起的,其精髓就是榫入卯眼。
(二)(11分)
窗花
①我怀念窑洞和窑洞里的生活。而尤其不能令我忘怀的,是窑洞的窗格上烂漫的窗花。窗花源于剪纸,而剪纸据说是一种民间艺术,但朴实的村姑从未把它当做艺术看待,也从未有过艺术的荣耀与自豪。
②令人惊奇的是,窗花几乎全部在冬天灿烂。这当然与农闲有关,但农闲不是根本的原因。冬是无花的季节。冬季的花如雪莲、腊梅等,在渭北的土塬上根本看不到;唯一的自然之花,就是时时飘舞的雪花。那时环境还未遭受污染,雪下得特别频繁,动不动就是漫山遍野银装素裹。夏天少雨,而冬天多雪。窗花渲染着冬雪,可以驱走人们心灵上的干旱,给贫穷的人们带来丰衣足食的希冀,给寒冷的乡民带来生命的暖意,给寂寞单调的生活带来色彩和趣味。
③窑洞的窗子一般都制成木格状,上面粘一层白纸。狂风一吹,纸就瑟瑟颤栗,发出蚊蝇鸣叫的声音。久而久之,纸就扯开一个口子,口子越扯越大,进而纸就变得褴褛不堪。因此,对于大多村民来说,往窗格上贴纸只是冬天的事,其余的季节,窗格都空空洞洞的。冬天一到,寒流席卷而来,这时就会看到,家家户户所做的首要事情就是从供销社花五分钱,买回一张洁白的大纸,然后和了面浆,再然后就是粘窗纸。而少女和少妇们是最忙碌的,她们摊开五颜六色的纸片,手中持小剪刀,三五成群地围坐在一张土炕上,开始剪窗花。她们把窗花看得很神圣。谁窗花剪得好,村里人都会跑来观赏,并会得到无休止的赞扬;而谁的窗花剪得差,人们会看不起她,说她心不灵手不巧,严重点儿,她嫁人都有些困难。许多媒人说媒,怀里就揣着姑娘剪的窗花,到了男方家里,就把窗花拿出来。
④每个冬季来临的时候,村子里都进行着一场悄无声息的剪窗花比赛。没有组织者,没有助威的锣鼓,但并不影响比赛的认真和严肃。于是在村子里走一圈,就会看到所有窗子都五彩缤纷、生机盎然。黄土是单调的,而窗花却在这单调之中,注入了另外的灵魂。
⑤窗花的内容概括起来不外乎就两种:一是植物,二是动物。人自然归属于动物之列。在无花的日子里,花朵却在窗格上恣肆。如古人描绘它,会用“花闹窗棂”几个字。的确,束束花朵不但神韵俱备,而且形态上都挺夸张。牡丹有点胖,菊花有点瘦,玫瑰妻妾成群,郁金香携儿带女……意味深长,窗花更多的与吃有关,映现着农民们对食物的渴望。麦穗特别肥大,玉米棒籽粒圆满,苹果鲜红耀眼,桃子鲜嫩欲滴。也许人们太需要这些东西了。
⑥但现实生活中他们难以得到,于是只有把梦想纺织在窗纸上。的确,我曾亲眼目睹过有幼儿想吃窗纸上的苹果而不能时哇哇啼哭的景象;我也看到过邻家大爷饿得卧床不起凝望窗花时木呆的眼神。窗花,显示着村姑的手艺,也在诠释着庄稼人的梦想。
19.第④段中写道:“黄土是单调的,而窗花却在这单调之中,注入了另外的灵魂。”结合上下文,体会句中“灵魂”一词所蕴含的含义。(2分)
示例一:窗花可以驱走人们心灵上的干旱,给贫穷的人们带来丰衣足食的希冀。示例二:窗花给寒冷的乡民带来生命的暖意,给寂寞单调的生活带来色彩和趣味。
20.请简要概括选文第⑤段的主要内容。(2分)
介绍窗花的内容是植物和动物。
21.第⑤段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3分)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窗花各具特色的夸张形态,同时也表现了剪纸人的高超技艺。


展开余下试题22.根据提示完成下表,探究中华民族的传统民风民俗。(2分)
名称 民风民俗
清明节 ①扫墓、踏青、荡秋千
②端午节 包粽子,挂艾叶
中秋节 吃月饼
23.细读全文,结合下面的链接材料,给材料二中的窗花起一个美好的名字,并揭示其蕴含的寓意。(2分)
【材料一】 窗花的表现题材极其广博,其中又以寓意吉祥的窗花数量最大。窗花的民俗作用最为集中,不仅美化生活环境,而且寄托着对生活理想的追求与渴望。祈祝生活富裕、后代昌隆、人寿年丰及辟邪迎祥等是窗花表现最多的主题,体现了窗花古老而丰富的文化内涵。
【材料二】 
示例:命名:六鱼闹莲__寓意:以莲花和鱼剪纸成图张贴,谓之“连年有余”,幸福富足有余。
六、语言综合运用(10分)
24.根据提供的情境,按要求表达。(4分)
(1)你在某家网店买了一件衣服,穿着肥大,想要调换,该怎样和店主小美协商呢?(2分)
示例:小美,您好!我在您的店里买了一件衣服,不太合身,想换小一码的,您说可以吗?
(2)小明很喜欢你买的这件衣服,也想买一件。你打算怎样向他介绍这家网店?(2分)
示例:小明,我的衣服是在某网店买的。这家网店商品质量可靠,价格便宜,服务态度又好。你也可以在这家网店买啊!
25.综合性学习。(6分)
目前,中学生将手机带入校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为此,某校八(3)班将以“正确使用手机,争做守纪学生”为主题召开一次班会。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1)下面是本次班会的活动环节,请你补全所缺的环节。(2分)
环节一:开场白    环节二:讲用手机的故事
环节三:演手机入校园的情景剧    环节四:小组辩论会
(2)请简要写出本次主题班会的意义。(2分)
示例:引导中学生正确使用手机,使之成为学习的助手。
(3)请针对如何正确使用手机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2分)
示例:①如果将手机带入校园,交给老师保管。②把手机当作学习工具,帮助提高成绩。
第Ⅲ卷 (交流•表达 共40分)
七、作文(40分)
26.按要求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作文题一】你喜爱苏州园林的小桥流水、花廊曲径吗?你欣赏卢沟桥上那千姿百态、惟妙惟肖的石狮子和“卢沟晓月”的无边风韵吗?你惊叹恢宏大气、细腻生动的《清明上河图》吗?生活中,只要我们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一颗善于感知的心灵,美景胜地就无处不在,大千世界就无限精神!
请以《我欣赏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作文题二】鲜花感激雨露,因为雨露滋润它成长;苍鹰感激天空,因为天空让它飞翔;高山感激大地,因为大地让它高耸……我感激您明眸的凝视,因为它像一股暖流,永远奔流在我的心谷。
请以《那一股暖流》为题,写一篇文章。
【温馨提示】①如选作文题一,请先在横线上填上一个恰当的词语,然后作文;②要有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⑤不得抄袭套写。 (122.240.201.226)
标签:人教版 八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2018秋人教”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7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