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阅读:384  2018-09-17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84]
浙江慈溪中学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练习
2018届高考第一轮复习--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关注三考向,考虑六方法
理解和翻译文中的句子,就是根据语境读懂、领会某一个句子的意思,能从语句内容、语意阐释和语气效果等方面把这个句子用现代汉语的形式表达出来。文言文翻译对理解文言文来说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涉及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文学文化常识等多方面的知识,考查考生对文言文的综合理解能力和做题的细心程度,是文言文阅读的重点,也是最容易失分的点。做好文言文翻译题,可按以下两个步骤进行。
第方案 关注三考向——明白采分点
一、实词[思考是否为5种特殊实词]
作为采分点的实词,从词性上看,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把关键实词翻译到位,就是对句中的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语(名词作状语、形容词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特殊难解词语进行准确理解,并且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
二、虚词[思考译或不译]
作为采分点的虚词,主要指文言语句中的副词、连词、介词。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1)必须译出的——有实词义项的要译出实义,如作代词的“之”“其”等;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进行互换的,如“之”“而”“以”“于”等。(2)不必译出的——在句中起语法作用的“之”、发语词及句末语气助词等。对关键虚词的翻译,要仔细辨明词性及意义,能译则译,不需要译出的切不可强行译出。
三、句式[思考是否为特殊句式]
文言句式在翻译题目中是重要的得分点,翻译时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是关键。根据对前面“学案4”中“文言句式5大类型”的复习,考生要注重积累,重点掌握容易忽略的省略句、宾语前置句和固定句式等。
例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应詹,字思远,汝南南顿人,魏侍中璩之孙也。詹幼孤,为祖母所养。年十余岁,祖母又终,居丧毁顿,杖而后起,遂以孝闻。家富于财,年又稚弱,乃请族人共居,委以资产,情若至亲,世以此异焉。弱冠知名,性质素弘雅,物虽犯而弗之校,以学艺文章称。司徒何劭见之曰:“君子哉若人!”初辟公府,为太子舍人。赵王伦以为征东长史。伦诛,坐免。成都王颖辟为掾。时骠骑从事中郎诸葛玫委长沙王 奔邺,盛称 之非。玫浮躁有才辩,临漳人士无不诣之。詹与玫有旧,叹曰:“诸葛仁林,何与乐毅之相诡乎!”卒不见之。
(选自《晋书•应詹传》)
先解释各句中的关键实词、关键虚词、文言句式,再翻译句子。
(1)弱冠知名,性质素弘雅,物虽犯而弗之校,以学艺文章称。
①关键实词:性质—_______;校—_______;
称—_______
②关键虚词:以—________
③文言句式:弗之校—________
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伦诛,坐免。
①关键实词:诛—________;免—________
②关键虚词:坐—________
③文言句式:伦诛—________;坐免—________
④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诸葛仁林,何与乐毅之相诡乎!
①关键实词:诡—________
②关键虚词:相—________
③文言句式:何……乎—________
④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性质,古今异义,本性;校,一词多义,计较;称,一词多义,出名。②以,介词,凭借。③宾语前置句。④(应詹)在弱冠之年就出名了,他天性宽宏仁厚,即使别人冒犯他,他也不会跟别人计较,以学术技艺和文章出名。


浏览完整试题(2)①诛,诛杀;免,免官。②坐,因为。③“伦诛”被动句式;“坐免”省略句,应为“詹坐免”。④司马伦被杀,应詹因此受牵连而被免官。
(3)①诡,一词多义,欺诈。②相,副词,互相。③固定句式,“怎么……呢”。④诸葛仁林怎么像乐毅那样不忠诚呢!
【参考译文】
应詹,字思远,汝南南顿人,魏侍中应璩的孙子。应詹幼年便成为孤儿,由祖母抚养。十余岁时,祖母又去世了,应詹为祖母服丧时痛不欲生,扶杖才能支撑而起,于是以孝顺闻名。家中财富很多,应詹年龄稚弱,便请同族人共居一处,把资产交付给他们,感情如同至亲,人们由此觉得应詹不同寻常。(应詹)在弱冠之年就出名了,他天性宽宏仁厚,即使别人冒犯他,他也不会跟别人计较,以学术技艺和文章出名。司徒何劭见到他说:“此人是个君子啊!”最初被公府征召,为太子舍人。赵王司马伦任他为征东长史。司马伦被杀,应詹因此受牵连而被免官。成都王司马颖起用他为掾。当时骠骑从事中郎诸葛玫背弃长沙王司马 而投奔邺,大谈司马 的过错。诸葛玫浮躁而有才气和论辩能力,临漳人士无不趋附于他。应詹与诸葛玫是旧相识,感叹道:“诸葛仁林怎么像乐毅那样不忠诚呢!”始终没有去见诸葛玫。
第方案 考虑六方法——确保字字落实、文通句顺
考生通过“关注三考向”,找到了命题点后,接下来就是动手翻译的过程,先直译,确保字字落实;直译不畅再意译。翻译时,注意6点,我们将其总结为“谨记‘6字诀’,防范‘6失误’”。运用“6字诀”翻译语句,并非单纯考虑某种方法和技巧,而是将两种甚至多种方法综合运用。为了方便同学们更好地掌握“6字诀”,我们特地把“6字诀”分开来详细讲解。
【防范“6失误”】
失误1 该留不留,
强行翻译
1.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时豹子次下辨,闻围解,欲还。弼使谓豹子曰:“贼耻其负败,必求报复,不如陈兵以待之。”豹子以为然。
[错误翻译]
皮豹子拙于言词,不善辩论,听说围势已解,想回师。
[我来评卷]
地名“下辨”,不用翻译,却强行翻译,应保留地名词语。
[我来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当时皮豹子临时驻扎在下辨,听说围势已解,想回师。
【参考译文】
当时皮豹子临时驻扎在下辨,听说围势已解,想回师。古弼派使者对皮豹子说:“敌人以其负败为耻,必定要寻求报复,不如现在就派兵与之对阵。”皮豹子觉得有道理。
【谨记“6字诀”】
留: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包括:①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一般人都能够理解,可以保留不译(译了,反而显得不通顺),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劳苦功高”这个成语就可以保留不译;②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也可保留不译。
例1 把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保留法)
胡宗宪,字汝贞,绩溪人。嘉靖十七年进士。历知益都、余姚二县。擢御史,巡按宣、大。三十三年出按浙江。时歙人汪直据五岛煽诸倭入寇,而徐海、陈东、麻叶等巢柘林、乍浦、川沙洼,日扰郡邑。时柘林诸倭移屯陶宅,势稍杀。会苏、松巡抚曹邦辅歼倭浒墅,文华欲攘功不得,大恨,遂进剿陶宅残寇。
(选自《明史•胡宗宪传》)
(1)擢御史,巡按宣、大。
①保留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关键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关键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会苏、松巡抚曹邦辅歼倭浒墅,文华欲攘功不得,大恨,遂进剿陶宅残寇。
①保留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关键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关键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御史,宣、大 ②擢、巡按 ③“擢御史”为被动句 ④(胡宗宪)被提拔为御史,巡视宣、大。
(2)①苏、松巡抚曹邦辅、浒墅、文华、陶宅 ②会、攘、恨、进剿 ③“歼倭浒墅”为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浒墅歼倭” ④恰逢苏州、松江巡抚曹邦辅在浒墅歼灭倭寇,赵文华想窃取功劳,没有成功,非常生气,于是进攻、剿灭陶宅的残敌。
【参考译文】
胡宗宪,字汝贞,绩溪人。嘉靖十七年考中进士。历任益都、余姚知县。(胡宗宪)被提拔为御史,巡视宣、大。嘉靖三十三年,出任浙江巡查御史。当时歙县人汪直占据五岛煽动倭寇入侵,而徐海、陈东、麻叶等人巢居柘林、乍浦、川沙洼等地,每天都骚扰郡县。当时柘林中众多倭寇转移屯据陶宅,势力逐渐衰弱。恰逢苏州、松江巡抚曹邦辅在浒墅歼灭倭寇,赵文华想窃取功劳,没有成功,非常生气,于是进攻、剿灭陶宅的残敌。

失误2 该换不换,文白混杂
2.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草书大王
张丞相好草书而不工,当时流辈皆讥笑之,丞相自若也。一日得句,索笔疾书,满纸龙蛇飞动。使侄录之。当波险处,侄罔然而止。执所书问曰:“此何字也?”丞相熟视久之,亦自不识,诟其侄曰:“胡不早问,致予忘之。”
(选自《冷斋夜话•卷九》)
[错误翻译]
有一日想到一个好句子,拿起笔迅速书写起来,整张纸上龙蛇飞动。他让侄子抄下来。遇到波险的地方,侄子就惘然停止。
[我来评卷]
“龙蛇飞动”“波险”都用比喻义,此处应译为“如龙蛇飞舞”“笔画怪诞”。
[我来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有一日他想到了一个好的句子,就拿起笔迅速写下来,整张纸上的字笔势蜿蜒活泼,有如龙蛇飞舞。他让侄子把句子抄下来。到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时,侄子茫然地停下来。
【参考译文】
张丞相喜爱写草书但写得不好看,当时的人们都笑话他,丞相对此表现得很镇定。有一日他想到了一个好的句子,就拿起笔迅速写下来,整张纸上的字笔势蜿蜒活泼,有如龙蛇飞舞。他让侄子把句子抄下来。到书法中笔画怪诞的地方时,侄子茫然地停下来。(侄子)拿着他写着字的纸去问他:“这是什么字?”丞相认真地看了许久,自己也不认识了,便责怪侄子道:“你为什么不早问?以至于我都忘记写的什么了。”
换:①将文言词替换成现代汉语词;②将古汉语的单音节词替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节词;③将古今异义词替换成古代汉语的意思;④将通假字替换成本字;⑤将活用的词替换成活用后的词等。翻译要彻底到位,以防文白混杂,不伦不类。


展开余下试题例2 [2015•安徽省卷改编]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替换法)
先生姓梁氏,讳熙,字曰缉,皙次其别号也。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于诗嗜陶渊明,少得句云:“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老惊异。十三岁补诸生第一,文名籍甚。
举顺治三年乡试,又十年成进士。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视民如子,治行冠三辅。官咸宁半载,入为云南道监察御史。
(选自钱仲联主编《广清碑传集》,有删节)
(1)先生生世族,幼不喜纨绔之习,读书好古,视声利蔑如也。
①需替换的关键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关键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知西安之咸宁,誓于神,不以一钱自污。
①需替换的关键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关键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生、喜、习、好、视、声利 ②“先生生世族”为省略句 ③先生出身于世代显贵的家族,自幼不喜欢纨绔子弟的习气,读书崇尚古风,把名利看得微不足道。
(2)①出、知、誓、以、污 ②“不以一钱自污”为宾语前置句 ③(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
【参考译文】
先生姓梁,名熙,字缉,皙次是他的别号。先生出身于世代显贵的家族,自幼不喜欢纨绔子弟的习气,读书崇尚古风,把名利看得微不足道。在诗歌方面特别喜欢陶渊明,年少时就写出诗句:“明月生东隅,清辉照北床。”长辈们都感到吃惊诧异。十三岁被补荐为诸生第一名,文名很大。
先生通过了顺治三年举行的乡试,又过了十年考中进士。(梁熙)出任西安府咸宁知县,向神灵发誓,不会因一文钱而玷污自己。他爱民如子,政绩位居西安第一。先生在咸宁做官半年,回朝后又做了云南道监察御史。
失误3 该调不调,不合规范
3.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父通,避地河南,以泰和九年九月生衡于新郑县。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
(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
[错误翻译]
(1)父亲许通,避难到河南,在泰和九年九月生下许衡在新郑县。
(2)问他的教师说:“为什么读书?”
[我来评卷]
“生衡于新郑县”是状语后置句,应为“于新郑县生衡”;“读书何为”是宾语前置句,应为“读书为何”,可译为“读书有什么用”。
[我来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父亲许通,避乱来到河南,于金朝泰和九年九月在新郑生下许衡。
(2)问老师:“读书有什么用?”
【参考译文】
许衡,字仲平,怀州河内人,家中世代务农。父亲许通,避乱来到河南,于金朝泰和九年九月在新郑生下许衡。许衡从小有非凡资质,七岁入学,学习章句,问老师:“读书有什么用?”老师说:“用来换取科举功名。”许衡又问:“仅此而已吗?”老师大为惊讶。每次学习书本,又能询问宗旨大义。时间长了,老师对许衡的父母说:“这孩子聪颖不同凡响,日后必成大器,我已不能当他的老师了。”于是告辞而去,父母竭力挽留不成。像这样总共换了三位老师。
调:即按照现代汉语的习惯,在对译的基础上,将特殊句式的语序调整过来,使译句畅达。翻译时需要调整语序的句子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状语后置句,翻译时要将状语移至谓语的前面。②定语后置句,翻译时要把定语移到被修饰、限制的中心语之前。如《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应翻译为“寻求(寻找)一个可以派去回复秦国的人,没有找到”。③主谓倒装句,翻译时必须将主谓成分颠倒过来。如《愚公移山》中“甚矣,汝之不惠”,应翻译为“你也太不聪明了”。④宾语前置句,翻译时要将宾语移到动词或介词之后。
例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调序法)
(1)[2016•全国新课标卷Ⅲ]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吏部请如雍言,不报。而珪适卒,年五十七。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傅珪传》)
①关键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调整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15•全国新课标卷Ⅰ]“金人虽不吾索,吾当与之俱行,求见二酋面责之,庶或万一可济。”遂从太子出。
①关键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调整句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谠、报 ②“吏部请如雍言”为状语后置句 ③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
【参考译文】
傅珪归家三年,御史卢雍称赞傅珪在位有古大臣风范,家里没有积蓄,每天为吃饭发愁,乞求发放每月的禄米和仆人每年的食米,以表示朝廷对官员的优待。又认为傅珪刚正忠实,敢于直言,应当起用。吏部按照卢雍的话上奏,没有回复。傅珪去世,终年五十七岁。嘉靖元年录入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号文毅。
(2)①索、面、庶或、济 ②“不吾索”为宾语前置句 ③金人虽然没有点名要我,我却应该与太子同去,求见两名首领当面指责他们,或许有成功的可能。
失误4 该删不删,画蛇添足
4.将下面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宋弁,字义和,广平列人人也。弁才学俊赡,少有美名。高祖初,曾至京师,见尚书李冲,因言论移日。冲竦然异之,退而言曰:“此人一日千里,王佐才也。”弁与李彪州里,迭相祗好。彪为秘书丞,弁自中散。彪请为著作佐郎,寻除尚书殿中郎中。高祖曾因朝会之次,历访治道,弁年少官微,自下而对,声姿清亮,进止可观,高祖称善者久之。因是大被知遇,赐名为弁,意取卞和献玉、楚王不知宝之也。
[错误翻译]
(1)高祖称赞好的人很多。
(2)意取卞和献玉,楚王也不知道把它当作宝贝。
[我来评卷]
(1)句中“者”,表停顿,不翻译;“之”,调节音节,不翻译;(2)句中“也”,位于句末表陈述,不翻译。以上三字在翻译时都要删掉。
[我来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高祖称赞了他很久。
(2)意思取自卞和献玉、楚王不知宝的典故。
【参考译文】
宋弁,字义和,广平列人人。宋弁才学文辞华美丰裕,少年时就有美好的名声。高祖初期,宋弁曾经到京城,见到尚书李冲,谈了很长时间。李冲震惊不已,送走宋弁后说:“此人一日千里,是辅佐君主的人才。”宋弁和李彪是州里同乡,成为至交。李彪任秘书丞,宋弁任中散。(李彪)请求任宋弁为著作佐郎,不久(宋弁)升任尚书殿中郎中。高祖曾趁朝会的间隙,向群臣询问治政之道。宋弁年轻,官职低微,从下位应答,声音洪亮、体态娴雅,进退有礼,高祖称赞了他很久。从此大受知遇,赐名叫弁,意思取自卞和献玉、楚王不知宝的典故。


展开余下试题删:即把没有意义或不必译出的衬词、虚词删去。文言句子中有些词,如句首语气词“盖”“夫”、音节助词“之”、用于特殊场合的连词“而”等,在翻译时删去之后也不影响译文的准确、通顺,便可删去不译。
例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删削法)
韦贯之,名纯,避宪宗讳,遂以字行。少举进士。德宗末年,人有以贯之名荐于京兆尹李实者,实举笏示所记曰:“此其姓名也,与我同里,素闻其贤,愿识其面而进于上。”说者喜,骤以其语告于贯之,且曰:“子今日诣实而明日受贺矣。”贯之唯唯,数岁终不往,然是后竟不迁。
①删削词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关键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而、矣 ②骤、且、诣 ③(向李实)推荐(韦贯之)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你今天到李实那里去,明天就能受到庆贺。”
【参考译文】
韦贯之,名纯,为避宪宗名讳,就以字行于世。年轻时考中进士科。德宗末年,有人把韦贯之推荐给京兆尹李实,李实举起笏板给人看他所记下来的名字,说:“这是他的姓名,和我是同乡,我一向就听说他很贤能,希望认识他,然后引荐给皇上。”(向李实)推荐(韦贯之)的人很高兴,急忙把李实的话告诉韦贯之,并且说:“你今天到李实那里去,明天就能受到庆贺。”韦贯之唯诺而已,但几年中始终不肯前往,这件事之后他的官位也没有升迁。
失误5 该补不补,语意错误
5.把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君讳宗谅,字子京。大中祥符八年春,与予同登进士第,始从之游,然未笃知其为人。
(范仲淹《滕待制宗谅墓志铭》)
[错误翻译]
和我一起考中进士,方才与他交游,然而并没有深入了解他的为人。
[我来评卷]
“与予同登进士第”承前省略了主语“滕宗谅”,“始从之游”承前省略了主语“予”,在翻译时补上,表达的意思才完整。
[我来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滕宗谅)和我一起考中进士,(我)才和他交游,然而并没有深入了解他的为人。
补:即补出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或隐含的成分,如句子中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以及介词“于”等,从而使句意完整。
例5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增补法)
郭舒,字稚行。幼请其母从师,岁余便归,粗识大义。乡人、宗人咸称舒当为后来之秀,终成国器。始为领军校尉,坐擅放司马彪,系廷尉,世多义之。
(节选自《晋书•郭舒传》)
①增补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关键词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郭舒)始为领军校尉 ②坐、系、多、义 ③郭舒开始做官担任领军校尉,因为犯了擅自释放司马彪的罪过,被廷尉拘囚,当时的人称赞他为人仗义。
【参考译文】
郭舒,字稚行。他年幼的时候请求母亲让他拜师求学,学了一年多就回家了,粗略懂得了为人处事的要义。乡里人、宗族人都称他会是后起之秀,最终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郭舒开始做官担任领军校尉,因为犯了擅自释放司马彪的罪过,被廷尉拘囚,当时的人称赞他为人仗义。
失误6 该变不变,语意不畅
6.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逍遥游》)
[错误翻译]
再说水汇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那么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但搁置杯子就粘贴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风的力量不雄厚,它托负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够。
[我来评卷]
“胶”应根据语意翻译成“胶着”。“风之积”应稍作变通,可翻译为“风积聚的力量”,此处翻译得不够准确。
[我来改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再说水汇积不深,它浮载大船就没有力量。倒杯水在庭堂的低洼处,那么芥草也可以给它当作船;但搁置杯子就胶着了,因为水太浅而船太大了。风积聚的力量不雄厚,它托负巨大的翅膀便力量不够。
变:指根据语境,灵活变通地翻译。考生翻译句子时,往往上述五种方法都用上了,还难以准确翻译,尤其是碰到文言文中运用修辞或典故的地方,应学会灵活变通地翻译。如:①对比喻句的翻译,应尽量保留比喻的说法,如果不能保留,只译出本体即可。如《过秦论》中“金城千里”,可译为“辽阔的国土,坚固的城池环绕,牢固可靠”。②对借代句的翻译,一般只要把所代的事物写出来就可以了,如可以将“缙绅”“三尺”“纨绔”分别翻译成“官员”“法律”“富家子弟”。③对委婉说法的翻译,只要将委婉语句按照现代汉语的用语习惯表述出来就可以了,如可将“会猎”“更衣”翻译成“出兵征伐”“上厕所”。
例6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运用变通法)
是岁卒,年五十九,遗奏大旨以进贤退谀佞、罢土木不急之费为言。济颇涉经史,好读《左氏春秋》,性刚直,无所畏避。少时,深州刺史念金锁一见器之,且托后于济。金锁没,济抚其孤,援置禄仕。素与内臣裴愈有隙,愈坐事,上怒甚,命宪府鞫之,济适知杂事,力为辨理,遂获轻典。
(节选自《宋史•王济传》,有删改)
(1)金锁没,济抚其孤,援置禄仕。
①变通词语:________
②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素与内臣裴愈有隙,愈坐事,上怒甚,命宪府鞫之,济适知杂事,力为辨理,遂获轻典。
①变通词语:________
②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①没、禄仕 ②念金锁去世后,王济抚养他的后代,帮助他们走上仕途。
(2)①隙、轻典 ②王济一直与内臣裴愈有嫌隙,裴愈因事犯罪,皇上十分恼怒,命令宪府进行审问,王济恰好知道一些事情,极力为裴愈辩白开脱,最终裴愈只获较轻的惩罚。
【参考译文】
这一年王济去世,终年五十九岁,遗言上奏真宗招纳贤才,疏远阿谀奸佞之徒,免除各种不急需的土木建筑劳役。王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文言文阅读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浙江慈溪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8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