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单元练习
阅读:263 2018-09-23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3]
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第一单元测试卷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24分)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10分)
(1)蒹葭萋萋,白露为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蒹葭》)(1分)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1分)
(3)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2分)
(4)同是望月,白居易用“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抒发深切的骨肉分离之情,而苏轼则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2分)
(5)将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默写完整。(4分)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4分)
(1)唐宗宋祖,稍逊fēnɡ sāo(风骚)。
(2)百花的guān miǎn(冠冕)你戴着。
(3)这样看来,花香鸟语,cǎo zhǎnɡ yīnɡ fēi(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4)要把叶子切下来拿到显微镜下去观察,绝不是xiù shǒu pánɡ guān(袖手旁观)就可以得到知识的。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C)(3分)
A.我们为人处世要光明磊落,敢于承担责任,不要总找借口,将自己的错误归咎于别人。
B.唐代大诗人李白青年时代就漫游了大江南北。
C.电影《战狼2》,以场面的气势恢宏、情节的抑扬顿挫和风格的奇异独特,赢得了广大观众的一致好评。
D.村干部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带领村民走上致富道路。
【解析】抑扬顿挫:形容声音高低起伏,富有变化。此句用来形容情节不恰当。
4.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D)(3分)
A.成为文明古国标志的万里长城是我国几千年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删去“几千年”)
B.有关部门对大家提出的建议积极采纳,认真研究,进一步完善了相关政策。(把“积极采纳”和“认真研究”调换位置)
C.通过参观中国航空博物馆,使我了解了许多航空知识,增强了国防意识。(删去“通过”或者“使”)
D.这次的“朗读者”活动主要是为了构成朗读爱好者与朗诵专家交流的平台。(把“构成”改为“打通”)
【解析】应把“构成”改为“搭建”。
5.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几句话,使之构成排比。(4分)
只有使自己自卑的心灵自信起来,弯曲的身躯才能挺直;只有使自己懦弱的体魄健壮起来,束缚的脚步才能迈开;只有使自己狭隘的心胸开阔起来,短视的眼光才能放远;只有使自己无知的头脑聪明起来,愚昧的幻想才能抛弃!
二、阅读(46分)
(一)小石潭记(10分)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3分)
(1)卷石底以出(弯曲) (2)水尤清冽(格外) (3)其岸势犬牙差互(参差不齐)
浏览完整试题
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鱼)呆呆的一动也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非常轻快敏捷。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作者描写潭水的空明澄澈和游鱼的形神姿态,二者相互映衬,具有画面感。
B.作者按照游览的顺序写作,描绘了小石潭及周围的多种景物。
C.“斗折蛇行”四字中包含了两个比喻:溪身似北斗星曲折,静态描写;溪水似蛇游动,动态描写,动静结合,写出溪流之长。
D.小石潭清幽秀丽,却被世人忘却,无人欣赏,这正象征作者怀才不遇、被贬谪的处境。
【解析】溪流蜿蜒曲折,静态。
(二)赵简子杀骡(9分)
赵简子①有两白骡而甚爱之。阳城胥渠②处广门之官,夜叩门而谒曰:“主君之臣胥渠有疾,医教之曰得白骡之肝病则止不得则死。”门人入通。董安于③御于侧,愠曰:“嘻!胥渠也,期吾君骡,请即刑焉。”简子曰:“夫杀人以活畜,不亦不仁乎?杀畜以活人,不亦仁乎?”于是召庖人④杀白骡,取肝以与阳城胥渠。处无几何,赵简子兴兵而攻狄⑤。广门之官,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获敌首。人主安能不好士?
(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赵简子:晋大夫,名鞅,谥号简子。②阳城胥渠:复姓阳城,名胥渠。③董安于:赵简子家臣。④庖人:厨师。⑤狄:我国古代北方地区少数民族名。
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3分)
A.愠曰/人不知而不愠 B.门人入通/政通人和
C.董安于御于侧/虽乘奔御风 D.赵简子兴兵而攻狄/百废具兴
【解析】A项,恼怒;B项,通报/顺利;C项,侍奉/驾着、乘着;D项,发起/复兴。
10.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3分)
医教之曰/得白骡之肝/病则止/不得则死
11.作为当代中学生,你怎样看待赵简子“杀畜以活人”的做法?(3分)
示例一:同意赵简子的做法,人的生命高于一切;以人为本,实行仁政是古代政治家应该具有的思想等。示例二:不同意赵简子的做法,万物平等,不可以任意剥夺动物的生命权等。(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赵简子有两匹白骡而又特别喜欢它们,阳城胥渠在广门任小官,夜晚叩门求见,说:“您的臣子胥渠得了病,医生告诉我说:‘只要得到白骡的肝脏,病就可以治好,否则就要死。’”看门的人进去通报,董安于正在旁边侍候,愤怒地说:“胥渠啊,竟想得到我们君主的白骡!请让我立即把他杀掉。”简子说:“杀人却是为了保全牲畜,不也太不仁义了吗?杀牲畜来救活人,不是非常仁义的吗?”于是召来厨师杀死白骡,取出肝脏拿去送给阳城胥渠。没过多长时间,赵简子发兵攻打狄人。广门的小官左边带七百人,右边带七百人,都最先登上城头,得到敌人的头。君王怎么能不爱护人呢?
(三)用头顶球的风险有多大(10分)
顾凡及
①足球如其他运动一样,如果不注意科学训练,也有可能对运动员造成伤害。在我国,由于足球运动普及度不高,所以这个问题还不突出,但是在一些足球大国,人们已经对这个问题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甚至据此颁发了相应的法律。
②足球运动最大的风险之一是脑震荡。其症状表现为记忆减退、眩晕、头痛、迷茫、恶心呕吐、视觉模糊、眼冒金星、耳鸣、注意力不集中,甚或意识丧失。
③以上症状可能只出现一种或几种,持续时间从几分钟到几天不等。其中绝大多数症状只有患者自己才知道,如果他们不说,家长和教练可能根本就注意不到。而许多运动员有了相关症状也不自知,他们错误地认为只有丧失意识才是脑震荡呢。
④脑是人体的“司令部”,同时又是一个非常娇嫩的器官。脑受到坚固的颅骨的保护,脑的外表面还包裹有三层脑膜,其中和脑组织表面紧贴的一层软脑膜和上面的脑膜之间充满了脑脊液,这就使得脑好像是悬浮在蛋清中的蛋黄一样,可以减轻外界的冲击力。尽管如此,如果头部受到过分冲撞,虽然颅骨并未破裂,然而,脑由于惯性运动会和颅壁冲撞造成损伤,甚至造成脑出血或水肿。用头顶球一次的风险虽然没有前面讲的可能引发脑震荡的几种情形那么大,但是频繁顶球的后果也不容忽视。
⑤美国纽约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研究者招募了34名成人志愿者,他们从小就玩足球,并都参加了球队的比赛。研究者向他们发了调查表,要他们回答过去一年中用头顶了多少次球,是否有过脑震荡的症状。然后,研究者对球员进行了记忆和其他认知功能测试,并对其进行脑成像扫描以找出脑中是否发生了结构性变化。
⑥结果发现,那些在过去12个月中用头顶球超过1100次的球员,比起那些不常用头顶球的球员,他们脑中和记忆、注意力以及视觉信息处理有关部位的白质(也就是脑中专门传送信号的线路)有明显的损失。这和严重脑震荡以后的情形很类似。此外,对他们做记忆测试,例如,将一张词汇表给他们听,要他们回想听过哪些词,那些在一年中用头顶球超过1100次的球员的表现也要比不经常顶球的球员差得多。从这一研究似乎可以得出结论,经常用头顶球确实有损伤脑的风险。
⑦美国的另一组研究者也对大学里的51名男女足球运动员做了调查研究。这些运动员多半是在学期中用头顶球,而到学期结束时他们在视觉记忆方面的表现要比学期开始时差。此外,这些运动员比起其他运动员更多地报告说有过头痛和眩晕。
⑧现在,关于顶球造成脑震荡危险的可能性还有争论。一些观点认为,顶球不是造成脑震荡的主要原因,运动员头相撞或是头和地相撞更危险。不过,当运动员用头顶球时往往会不慎和其他运动员的头相撞。不管怎么说,这些因素都有可能造成脑震荡,或是通过长期作用对球员的认知造成损害,需要严加防范。
12.下列说法不符合文章原意的一项是(A)(3分)
A.顶球引起的脑震荡没有引起重视,主要由于运动员及其家长、教练们对它认识片面。
B.第②段画线句子中“之一”准确地说明足球运动风险很多,脑震荡只是其中的一种。
C.本文先由足球运动的风险引出了对脑震荡症状的介绍,接着从大脑结构的角度揭示了脑震荡的形成原因,然后用科学研究证明了顶球的危害,最后总结全文,表明正确的态度。
D.虽然用头顶球造成脑震荡的危险的可能性还没有定论,但作者还是认为应当严加防范。
展开余下试题
13.下列对第⑤⑥⑦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3分)
A.美国纽约爱因斯坦医学院的研究得出了“经常用头顶球确实有损伤脑的风险”的结论。
B.从研究对象看,第⑤⑥段中的志愿者比第⑦段中的足球运动员用头顶球的时间更长,因而研究结论更科学可靠。
C.第⑦段中的调查研究不仅有研究对象的前后情况的纵比,还将研究对象与其他运动员比较,因而研究是可信的。
D.美国的这两项研究方法不尽相同,但都证明了经常用头顶球的危害。
14.根据文章内容,请给迷恋足球的同学至少提两点建议。(4分)
一是必须限制顶球的次数,不要超过每年1100次;二是必须注意每次踢球以后是否有头痛、头晕之类的现象,如果有就要及时就诊。
(四)搭车记(17分)
小时候,黎鸣最大的愿望就是当一名警察。每当在电影里看到警察说“我是警察”时,他觉得忒威风。几年后,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夙愿,分到市公安局当了一名警察。
黎鸣家在两百里之外的农村。回家时,先从市长途汽车站坐车到县长途汽车站,然后再坐通乡镇的公共汽车,到镇上下了车,再步行三公里才到家。从市内到县里,车十分钟一趟,很方便,但从县里到镇上,就比较麻烦了,有时,两个小时也发不了一趟车。
黎鸣开始试着搭车,是在上班一年之后。这一天,他站在回家的路口,学着港台片上警察的样子,拦住一辆面包车,然后出示了警官证说,我是警察,想搭你的车。司机打量了一下他全身的警服,并没看他的证件,就痛快地说,上来吧。
上车后,通过交谈,才知道司机是黎鸣家所在的镇街上的,在镇政府旁边开了一家饭馆,每隔几天开车去县城买一次菜。到了镇上后,司机主动说,你离家还远,我送你吧。从镇上到村里三公里的路程,步行需要半个小时,而坐车,五分钟就到家门口了,省了他以前的步行之苦。
第一次搭车,黎鸣觉出了搭车的好处,方便快捷,省时省力。自此,每次回家,他都在县城搭车,而且每次都能如愿。这更使他感觉到了当警察的优越性。
后来,黎鸣又从市内开始搭车了,从市里搭到县里,再从县里搭到镇上。运气好的时候,还能直接从市里搭到镇上。他搭的每一辆车,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把他送到家门口。
黎鸣对工作也很努力,几年后,被提拔为户政科副科长。秋天的一个周六上午,黎鸣又站到了作为交通枢纽的路边上,想搭车回家。一辆黑色的轿车缓缓驶过来,他招了招手,轿车在他面前停下了。车停下后,黎鸣才看清,这是一辆2.8排量的“奥迪A6”。他迟疑地放下了手,因为坐这种车的,不是领导,就是大老板,他以前可从不搭这么高档的车。车窗玻璃缓缓下降,司机探出头问他,有事吗?
黎鸣说,我……想搭个车。这是他搭车以来第一次说得这么迟疑。去哪里?黎鸣说出了他所在的那个县那个镇的名称。司机说,我这车去省城,不顺路。好好!那你快走吧!黎鸣竟然有了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这时,从车内传出一个浑厚的男人的声音,上来吧,搭一段也行呀。
黎鸣一想,去省城虽然不顺路,但从最近的路段下车,离他所在的镇也只有十几公里了,应该能搭到车。就拉开车门上了车。
后排坐着一个五十多岁的男人,微胖,两个鬓角已经泛白。男人主动问,小伙子,在哪工作呀?
黎鸣掏出警官证,递给男人说,我在市公安局,这是我的证件。男人看了看他的证件,还给了他。
静了片刻,男人又问,小伙子,经常回家吗?黎鸣说,每周都回。
经常搭车?黎鸣点了点头。
那,你为什么不坐客车呢?黎鸣说,要倒好几次车,不方便。
你每周都回家干什么?
看我的母亲。
你母亲一个人在家?
是的。
那为什么不接来一起住?
那得等分了房子,我现在还住着集体宿舍。
男人再也没有说话。到了该停车的时候,男人说,别停了,还有时间,把他送回家。黎鸣说,这怎么好意思?男人说,这有什么?举手之劳。
一直到了黎鸣的家门口,黎鸣下了车,对男人说,真的谢谢您了!男人说,这是应该的,你是为人民服务的,我是为你服务的。这句话把黎鸣扔进了雾谷。但很快,黎鸣就把这件事情忘掉了。
一天早上,刚上班,局长一个电话把黎鸣召到办公室。局长问,你是不是搭过省公安厅马厅长的车?
黎鸣愣了一下后,马上明白过来,感觉要大祸临头了。因为,根据纪律,非公务行为,是不允许利用职务之便随便搭车的。一瞬间,他的汗就下来了。他胆怯地看着局长问,我……我是不是……给你惹麻烦了?
局长“哼”了一声说,瞧你这点儿胆,搭车时的胆儿哪去了?他羞愧地低下了头。
好了,没什么事。局长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马厅长是和我一起开会时顺便提起的,他表扬了你,说你孝顺,每周两天的休班时间都不去休闲娱乐,而跑到农村去看望你的母亲,现在的年轻人,很少有这样的了……
从此,黎鸣再也没有搭过车。
15.小说具体描述了黎鸣两次搭车的情形,请阅读全文,完成下面表格内容。(3分)
搭车经过 心理变化
第一次 黎鸣工作一年后,学港台片上警察的样子,在县里回家路口搭车,面包车司机将其送到了家门口。 姑且试试——①感到便捷(优越感)
第二次 ②黎鸣成为副科长后,在市里交通枢纽的路边搭车,搭上了公安厅长的车;他们将其送到了家。 迟疑——如释重负——疑惑不解
16.结合语境,品读下面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5分)
(1)回家时,先从市长途汽车站坐车到县长途汽车站,然后再坐通乡镇的公共汽车,到镇上下了车,再步行三公里才到家。(结合加点词语分析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示例:加点词语一方面写出了黎鸣回家路途遥远,另一方面也是为后文作铺垫。
(2)男人说,这是应该的,你是为人民服务的,我是为你服务的。(这句话有何意味?)
示例:表现了马厅长说话的幽默与含蓄。提醒黎鸣“为人民服务”应当是工作的宗旨,委婉批评了黎鸣利用警察身份搭车的违纪行为。
17.小说详细描述了黎鸣第一次搭车的情景,这样写有何作用?(3分)
①意在通过对黎鸣第一次搭车过程的具体描述,表明黎鸣以警察身份搭车非常顺利,显得真实可信;②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写他后来一直利用警察身份搭车以至发展到碰巧搭上了马厅长的车等)作了铺垫,使得下文情节发展(马局长约谈黎鸣事件),顺理成章。
18.文中马厅长、公安局长没有对黎鸣的违纪行为进行严肃处理。你是否认同他们的做法?请结合文本和生活经验,陈述观点和理由。(6分)
示例一:认同。一是因为黎鸣是个优秀的青年,为人诚实,懂礼貌;孝顺母亲,工作出色;二是黎鸣的违规行为并不严重,通过对他的约谈、警示,黎鸣已经认识到错误,不必再处分。事实证明“黎鸣再也没有搭过车”。这样人性化处理,体现了领导者的通情达理、体察民情,起到了保护、鞭策作用。示例二:不认同。一方面,原则、制度必须遵守,人情不能超越法纪。因人而异的处理会导致不公。另一方面,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如果因为情节轻微而不加以重视,就有可能会使一些违纪者产生侥幸心理,进而一犯再犯,最终走到无法挽救的地步。文中黎鸣起先在县城搭车,后来逐渐发展到从市内开始搭车即是明证。
三、写作(50分)
19.请以《修一颗________的心》为题作文。
要求:①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写作;②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600字。
附加题(10分)
阅读下列名著选段,回答1~3题。
【甲】(A)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
(B)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他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
(C)一般的碧绿,只多些温柔。西湖呵,你是海的小妹妹么?
展开余下试题
【乙】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1.两个选段出自诗集《繁星•春水》,结合【甲】选段的三首诗,说说这部诗集的主题是母爱、童真、自然。(2分)
2.请概括出【甲】文段三首诗在写法上的共同特点,并任选其中一首,从字里行间品味作者写法的突出特点,进行点评。(4分)
共同特点:善于将自己生活中获得的感受用短短的诗行生动形象地表达出来,短小精悍,自然含蓄,又富有哲理。具体赏析:【甲】(A)“心中的风雨”比喻生活中的坎坷。诗人以生动形象的比喻,把母爱之情传达出来,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B)诗人热烈歌颂童真。婴儿身躯的“细小”与灵魂的“伟大”形成鲜明对比。在诗人眼里,充满纯真童趣的世界才是人间最美的世界。(C)诗人运用比喻、拟人手法歌颂大自然,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3.诗人善于捕捉刹那间的灵感,以三言两语书写内心的感受和思考,形式短小而意味深长。请阅读【乙】文段的诗歌,结合自己的阅读感受,向你的老师和同学们作简要的介绍。(4分)
示例:这是一首哲理小诗。诗人把人生事业的成功比喻为花,把成就事业的起步阶段比喻为花儿的“芽儿”,把奋斗的辛劳比喻为培养花儿的“泪泉”,把自我牺牲比喻为滋润花儿的“血雨”,生动贴切,引人深思。告诉我们在羡慕别人取得成功的时候,更应该看到成功背后所付出的辛酸。 (122.240.202.237)
上一篇:
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检测内容:第二单元
下一篇:
2018年秋九年级语文上册检测内容:第四单元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单元练习
相关:
关于“2018年秋九”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