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84  2018-09-25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84]
宁夏银川市第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银川二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月考一语文试卷
命题人:高一1组 审核人:高一语文组
(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
一、选择题(21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划横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彷徨(pánɡ) 沉淀(diàn) 青 荇(xìnɡ)
B.寂寥(liáo) 漫 溯(shù) 百舸(gě)
C. 浪遏(è) 斑 斓(lán)长 篙(hāo)
D.颓圮(pǐ) 笙箫(shēnɡ)满 载(zǎi)
2.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伴侣 辽括 主宰 风华正茂B.岐视 草霉 废墟 激浊扬清
C.茼篙 追溯 斑斓 鱼翔浅底D.榆阴 摸索 星晨 天纶之乐
3.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徐志摩可以说是诗歌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见能望其项背的。
B.诗人在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展纸执笔,信手拈来,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C.他完全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临到他要离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漫步于康桥,举步维艰,写下了这首诗。
D.夕阳下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
B.在此次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同学们常围在一起相互鼓励并认真总结得失,赢得的远远不只是比赛的胜负。
C.首届跨境电商论近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各知名电商的数十名代表齐聚一堂,分析了电商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D.在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本市历时三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査工作,昨日交出了首份答卷。
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失其所与,不知。 B.不阙秦,将焉取之。
C.秦伯说,与郑人盟。 D.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6.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③顾计不知所出耳④荆轲顾笑武阳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
B.词最初称为“曲词”“曲子词”,是配乐的;后来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故有人称之为“诗余”;又因为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又叫“长短句”。
C.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长沙》是中调。
D.戴望舒,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雨巷》是其成名作,叶圣陶先生收到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给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作者也因此得到了“雨巷诗人”的称号。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浏览完整试题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8.下列句子中划横线词语意思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略:掠夺,夺取 B.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信:诚信,信用
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为:是 D.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迟:来迟
9.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历史。
B.古人讲求礼仪,尊卑有序,对别人要用尊称敬称,对自己要用谦称。文中的“足下”、“仆”“臣”都是谦称,“卿”是尊称。
C.文中“邑”指封邑是古代君主对臣下的一种奖励,君主把自己国土中的一部分的财政收入奖励给某一个人,被封邑的人可在封邑范围内自由制定一些不违背国家利益的政策。
D.“宗族”是父系单系亲属集团,即以一成年男姓为中心,按照父子相承的继嗣原则上溯下延,这是宗族的主线。主线旁有若干支线,支线排列的次序根据与主线之间的血缘关系的远近而决定。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写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连用“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词,以短促的语气交代逼人的形势,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气氛。
B.太子丹在大军压境之际,心生恐惧,向荆轲说“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一语,婉转含蓄,既有意向荆轲说明燕国的处境,也含有催促荆轲行动之意。
C.荆轲三问樊於期,先动之以情,激起樊对秦不共戴天之仇;然后晓之以理,说明此举一可报仇二可解燕国之患;最后告之以谋,让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动计划。
D.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衬托手法来凸显人物性格,比如用太子丹的“恐惧”来表现荆轲的沉着冷静,用秦武阳表现荆轲的“大勇”,用樊於期自刎反衬荆轲的足智多谋。
11.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10分)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烦忧
戴望舒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1) 在这首小诗中, “秋”和“海”两个意象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这首诗只由两节组成,第二节正好是第一节的回文。这种形式有什么作用?
四、默写(8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戴望舒《雨巷》)
(3)__________________,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_______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4)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复为慷慨羽声。(《战国策•荆轲刺秦王》)
五、现代文阅读(14分)
奶奶
曹文轩
开镰了,收割了,新稻登场了。
青铜的爸爸赶着拖着石磙的牛,碾着稻子。稻粒不像麦粒那样容易从禾秆上碾下,碾一场稻子,常常需要七八个小时。所有的稻子,几乎是一起成熟的,秋天又爱下雨,因此,全村的劳力,都必须被发动起来,不停地收割,不停地装运,不停地碾场。
深夜,爸爸的号子声在清凉、潮湿的空气中飘荡着,显得有点儿凄凉。
碾上几圈儿,就要将地上的稻子翻个身再碾。通知大家来翻场的,是锣声。
锣一响,大家就拿了翻场的叉子往场上跑。
夜里,疲倦沉重的人们一时醒不来,那锣声就会长久地响着,直到人们一个个哈欠连天地走来。
第一场稻子碾下来,很快就按人口分到了各户。当天晚上,人们就吃上了新米。
那新米有一层淡绿色的皮,亮亮的,像涂了油,煮出来的无论是粥还是干饭,都香喷喷的。
面黄肌瘦的大麦地人,吃了几天新米,脸上又有了红润,身上又有了力气。
这一天晚上,奶奶对全家人说:“我该走亲戚了。”
奶奶是要去东海边她的妹妹那儿。奶奶说,她活不了太久,趁还能走动,她要去会一会妹妹。
爸爸妈妈倒也同意。但是,他们没有想到奶奶去东海边还有更重要的原因。过去的这段日子里,青铜家借了别人家不少粮食,等将这些粮食还了,青铜家的粮食又很紧张了。奶奶想,她去她妹妹家住上一段时间,就会省出一个人的口粮。妹妹家那边相对富裕。还有,妹妹家那边,是一个大棉区,每到采摘棉花的季节,就会雇很多人采摘棉花,工钱是钱或是棉花。她想弄些棉花回来,给青铜和葵花做棉袄、棉裤,马上就要过冬了。日子过得这么清贫,这两个小的,却一个劲地蹿个儿,原先的棉袄、棉裤,即使没有破破烂烂,也太短了,胳膊和腿,去年冬天就有一大截露在了外面,让人心疼。


展开余下试题然而,奶奶只说去看看她的妹妹。
奶奶走后,青铜一家人,心里总是空空落落的。
过了半个月,奶奶没有回来,也没有一点儿音信。
妈妈开始对爸爸抱怨:“你不该让她去的。”
爸爸说:“她一定要去,你拦得住吗?”
妈妈说:“就是该拦住她。她那么大年纪,不能出远门了。”
爸爸很心烦,说:“再等些日子吧,再不回来,我就去接她回来。”
又过了半个月,爸爸托人捎信到海边,让奶奶早日回家。那边捎话过来,说奶奶在那边挺好的,再过个把月,就回来了。
不出半个月,海边却用船将奶奶送回来了。船是夜里到的。陪奶奶回来的,是爸爸的表兄。他是背着奶奶敲响青铜家门的。
全家人都起来了。
爸爸打开门,见到这番情景,忙问表兄:“这是怎么啦?”
表兄说:“进屋再说。”
全家人都觉得,奶奶变得又瘦又小。奶奶却微笑着,竭力显出一副轻松的样子。
爸爸从表兄的背上将奶奶抱起,放到妈妈铺好的床上。爸爸抱起奶奶时,心里咯噔一下:奶奶轻得像一张纸!
一家人开始忙碌起来。
奶奶说:“天不早了,一个个赶紧睡吧,我没事的。”
爸爸的表兄说:“她老人家在那边已经病倒十多天了。我们本想早点儿告诉你们的,但她老人家不肯。我们想:那就等她好些吧,好些,再通知你们。没想到,她的病非但不见好转,倒一天一天地加重了。”他回头看了一眼床上的奶奶,声音有点儿颤抖,“她是累倒的。”
“她到了我家后,也就歇了两天,就去棉花田摘棉花了。别人无论怎么劝她别去摘,她就是不听。直到有一天中午,她晕倒在棉花地里。幸亏被人看到了,把她送了回来。从那一天起,她就再也没有能起床……”
青铜和葵花一直守候在奶奶的床边。
奶奶的脸似乎缩小了一圈儿,头发白得像寒冷的雪。
她伸出颤抖的手,抚摸着青铜和葵花。
青铜和葵花觉得奶奶的手凉丝丝的……
(节选自《青铜葵花》)
1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 )
A.文章交代稻粒不容易被碾下来,碾一场稻子需要七八个小时等内容为后文爸爸深夜碾场的凄凉心情以及翻场的人们“哈欠连天”等内容作铺垫。
B.奶奶说自己“活不了太久”,这说明奶奶年纪很大了,另外也是奶奶想通过这句话不让家人阻拦自己走亲戚;同时,这样写也为后面写奶奶累病埋下伏笔。
C.爸妈对话中,“爸爸很心烦”一句表现了爸爸复杂的情感,一方面是感觉妈妈太唠叨,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爸爸对奶奶还不回来的轻微恼怒。
D.爸爸将奶奶抱起的情节,运用了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的方法,同时还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表明奶奶极其瘦弱、病情严重。
E.爸爸表兄的话是补叙内容,交代了回家后的奶奶病情很重、体重很轻、头发更白的具体原因,表现了爸爸的表兄一家人对奶奶的关心和对爸爸的责备。
15.小说开篇几段描写了新稻登场的情景,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简要分析。
16.奶奶这个人物有哪些形象特点?小说表达了怎样的主题?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六、语言表达(8分)
17. 学校要举办诗歌朗诵会,请在下面两首诗歌后为主持人各设计一段串场词,使之衔接自然。(每段不超过50字)
戴望舒《雨巷》
串场词① _______________
徐志摩《再别康桥》
串场词② ________________
18.依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两句话,要求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梅花在冰天雪地的季节吐蕾,意在教导我们:学会坚强;
昙花于万籁俱寂的深夜绽放,意在提醒我们:不要张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作文(40分)
19.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你一定写过很多作文。其间肯定有过困惑和纠结,也肯定有过创造与快乐。请以“让我欢乐让我忧”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

银川二中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月考一语文试卷
命题人:高一1组 审核人:高一语文组
(时间:120分钟 总分:120分)
一、选择题(21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划横线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彷徨(pánɡ) 沉淀(diàn) 青 荇(xìnɡ)
B.寂寥(liáo) 漫 溯(shù) 百舸(gě)
C. 浪遏(è) 斑 斓(lán)长 篙(hāo)
D.颓圮(pǐ) 笙箫(shēnɡ)满 载(zǎi)
【答案】选A;B项,“漫溯”的“溯”应读“sù”;C项,“长篙”的“篙”应读“gāo”;D项,“满载”的“载”应读“zài”。
2.下列四组词语中都有错别字,其中只有一个错别字的一项是 (  )
A.伴侣 辽括 主宰 风华正茂B.岐视 草霉 废墟 激浊扬清
C.茼篙 追溯 斑斓 鱼翔浅底D.榆阴 摸索 星晨 天纶之乐
【答案】选AC;辽括应为辽阔;岐视应为歧视、草霉应为草莓;茼篙应为茼蒿;星晨应为星辰、天伦之乐应为天伦之乐。
3.下列各句中,划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徐志摩可以说是诗歌的诗魂,茅盾说他既是中国的布尔乔亚的“开山诗人”,又是“末代诗人”,他以后的继承者未见能望其项背的。
B.诗人在乘船离开马赛的归国途中,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展纸执笔,信手拈来,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C.他完全沉醉在大自然的怀抱里,临到他要离开伦敦的前夕,在一个美丽的黄昏,他漫步于康桥,举步维艰,写下了这首诗。
D.夕阳下的康河,波光潋滟,栩栩如生,河畔的金柳姿态婀娜如妩媚的新娘,动人心弦。
【答案】选A;B项,“信手拈来”,指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能得心应手地运用词汇和选用材料。此处指思路畅通,不合语境。C项,“举步维艰”,形容行动困难或生活艰难。与语境不符。D项,“栩栩如生”,像活的一样,形容生动逼真。与语境不符。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经验的积累,再加上政策的扶持,使得我国自主品牌汽车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各种创新产品层出不穷。
B.在此次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同学们常围在一起相互鼓励并认真总结得失,赢得的远远不只是比赛的胜负。
C.首届跨境电商论近日在北京举行,来自各知名电商的数十名代表齐聚一堂,分析了电商企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D.在第40个国际博物馆日到来之际,本市历时三年开展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査工作,昨日交出了首份答卷。
【答案】选C;A.成分残缺,缺主语,删去“随着”; B.赢得不能搭配胜负。 D.语序不当,多层定语语序混乱,改成“本市第一次开展的历时三年的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査工作”;
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失其所与,不知。 B.不阙秦,将焉取之。
C.秦伯说,与郑人盟。 D.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答案】选B;A项,“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意思是“聪明、明智”。 C项,“秦伯说,与郑人盟”,“说”通“悦”,高兴。 D项,“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振”通“震”,恐惧。
6.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与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②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展开余下试题③顾计不知所出耳④荆轲顾笑武阳
A.①②不同,③④相同 B.①②不同,③④也不相同
C.①②相同,③④相同 D.①②相同,③④不相同
【答案】选D;①②副词,假如没有;③副词,只是;④动词,回头看。
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徐志摩,现代诗人、散文家。著有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集》。
B.词最初称为“曲词”“曲子词”,是配乐的;后来跟音乐分离了,成为诗的别体,故有人称之为“诗余”;又因为词的句子长短不一,所以又叫“长短句”。
C.古人按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沁园春长沙》是中调。
D.戴望舒,中国现代著名的诗人,《雨巷》是其成名作,叶圣陶先生收到这首诗后认为这首诗给新诗的音节开了一个新的纪元,作者也因此得到了“雨巷诗人”的称号。
【答案】选C;《沁园春长沙》是长调,
二、文言文阅读(19分)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荆卿曰:“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太子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轲曰:“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樊於期乃前曰:“为之奈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8.下列句子中划横线词语意思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略:掠夺,夺取 B.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信:诚信,信用
C.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为:是 D.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迟:来迟
【答案】选A;B项,凭信之物;C项,被;D项,意动用法,以......为迟。
9.下列对文中加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学著作,记载了西周、东周及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各国之事,记事年代起于战国初年,止于秦灭六国,约有240年历史。
B.古人讲求礼仪,尊卑有序,对别人要用尊称敬称,对自己要用谦称。文中的“足下”、“仆”“臣”都是谦称,“卿”是尊称。
C.文中“邑”指封邑是古代君主对臣下的一种奖励,君主把自己国土中的一部分的财政收入奖励给某一个人,被封邑的人可在封邑范围内自由制定一些不违背国家利益的政策。
D.“宗族”是父系单系亲属集团,即以一成年男姓为中心,按照父子相承的继嗣原则上溯下延,这是宗族的主线。主线旁有若干支线,支线排列的次序根据与主线之间的血缘关系的远近而决定。
【答案】选B;“足下”是尊称。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写秦军破赵,势如破竹,大军压境,燕国危在旦夕,连用“破”“虏”“收”“进”“略”“至”六个动词,以短促的语气交代逼人的形势,渲染了紧张、危急的气氛。
B.太子丹在大军压境之际,心生恐惧,向荆轲说“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一语,婉转含蓄,既有意向荆轲说明燕国的处境,也含有催促荆轲行动之意。
C.荆轲三问樊於期,先动之以情,激起樊对秦不共戴天之仇;然后晓之以理,说明此举一可报仇二可解燕国之患;最后告之以谋,让樊於期明白自己的行动计划。
D.文章多处运用了对比衬托手法来凸显人物性格,比如用太子丹的“恐惧”来表现荆轲的沉着冷静,用秦武阳表现荆轲的“大勇”,用樊於期自刎反衬荆轲的足智多谋。
【答案】选D;用樊於期自刎反衬荆轲的足智多谋不是反衬,手法不对。
11.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将军岂有意乎?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我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私仇,而伤害长者的心意,希望您另外考虑对策吧!
(2)如果这样,那么将军的仇报了,并且燕国被欺侮的耻辱也洗雪了。将军您是否愿意呢?
(3)荆轲发怒,呵斥太子说:“现在去了不回来(复命),是没有用的人!”
三、诗歌鉴赏(10分)
12.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各题。
烦忧
戴望舒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我不敢说出你的名字,
假如有人问我的烦忧。
说是辽远的海的相思,
说是寂寞的秋的清愁。
(2) 在这首小诗中, “秋”和“海”两个意象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3) 这首诗只由两节组成,第二节正好是第一节的回文。这种形式有什么作用?
【答案】
(1)①诗人借“秋”和“海”两个意象营造了寂寞、辽远的意境.②清秋是一个怀人的季节,大海寄寓着无尽的相思,把诗人落寞无奈与无边无际的相思之情展示得更为深刻细致。
(2)①这种回环形式使诗的旋律循环往复,增强音乐美。②使诗人所抒发的情感显得更强烈、更鲜明,更能表现诗人不敢说的真实处境。
四、默写(8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毛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宁夏银川市”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8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