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410  2018-09-28
标签: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一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10]
高中语文苏教版必修1专题质量检测(第二单元)获得教养的途径
专题质量检测(二) 获得教养的途径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训练(13分,选择题每小题2分)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①金就砺则利     就:接近,靠近
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参:参透
B.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假:凭借,利用
②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用:因为
C.①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众人:一般人
②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   徒:徒弟,学生
D.①余嘉其能行古道 道:道理
②君子生非异也 生:同“性”,天赋、资质
解析:选B A项,②参:检验。C项,②徒:类。D项,①道:从师学习的途径、做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其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①无以至千里②作《师说》以贻之
B.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C.①蚓无爪牙之利②句读之不知
D.①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②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解析:选D A项,①介词,用;②连词,表目的,“来”。B项,①介词,“对”“对于”;②介词,“比”。C项,①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②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D项,①②都是转折连词,“却”“但是”。
3.对下列文言句子的翻译有误的一项是(  )
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译文: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成的,却比水冷。
B.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译文:我是向他学习道理的,哪管他的年龄出生得比我早还是晚呢?
C.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译文:所以圣人更加圣明,愚人更加愚昧。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这个原因吧?
D.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译文:人们喜爱自己的孩子,(为此)选择老师来教导他们,对于他们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耻,糊涂啊!
解析:选B 主谓不搭配,“年龄”不能“出生”,删去“的年龄”或改为“哪管他的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三十五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政府和市场关系经过不断调节发生了重大变化,各行各业发展成果丰硕。
B.从《失恋33天》到《小时代》等,业内人士虽一直在诟病它们缺乏电影的叙事强度和视听强度,但正是这些“电视剧化”电影成为去年票房最成功的几部中小成本电影。
C.“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并非结盟条约,而是国家间关系达到一定程度,双方都认识到友好合作的重要性,并通过法律形式确定下来的,在义务和责任等方面进行的约定。
D.刘醒龙在担任《芳草》主编改版之初就定下了“汉语神韵,华文风骨”的高基调,追求每一个文字都是因优雅而动人,坚持文学的高品位,不向市场低头。
解析:选C A项,介词残缺,造成两个主语,在“三十五年的改革开放”前加上“经过”,使之变成状语;主语搭配不当,“调节”改为“调整”。B项,关联词“虽”位置不当,两个分句不共用主语,“业内人士”应在“虽”之后。D项,结构杂糅。“担任《芳草》主编”与“《芳草》改版之初”混为一句。应改为“担任主编的刘醒龙在《芳草》改版之初”;且“追求”缺宾语中心词,应该为“追求每一个文字都是因优雅而动人的目标”。


浏览完整试题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韩愈《师说》中“      ”一句,出自《论语》“夫子焉不学,而亦何常师之有”。
(2)《劝学》中用螃蟹的例子,从反面说明学习只有专心致志,才能获得成功的句子是:           ,               ,      。
(3)韩愈在《师说》中体现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拒绝从师学习的不良风气的句子是:        ,        。
答案:(1)圣人无常师 (2)蟹六跪而二螯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3)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二、阅读理解专练(49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而耻学于师     耻:以……为耻辱
B.圣人之所以为圣 所以:……的原因
C.或师焉,或不焉 或:或者
D.君子不齿 不齿:不屑一提
解析:选C 或:有的。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而耻学于师小学而大遗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位卑则足羞
C.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D.其皆出于此乎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解析:选A 均为连词,表转折,却,但是。B项,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承接,就;C项,副词,竟然,却/副词,表肯定,是;D项,副词,表猜测,大概/代词,他们。
8.下列关于选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选文运用了三组对比,批判了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恶劣习气,鲜明而直接地提出从师学习的主张。
B.选文以“古之圣人”比照“今之众人”,得出了“圣益圣,愚益愚”的结论。
C.选文以择师教子和自身“耻师焉”作对比, 得出了“小学而大遗”的结论。
D.选文最后将“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和“士大夫之族”的学习态度进行对比,揭示了尊卑贵贱和智力高下成反比的奇怪现象,引人深思。
解析:选A “鲜明而直接地提出从师学习的主张”表述不恰当,这段文字重在批判现实,通过对比,揭示“士大夫之族”不从师学习,违背常理,作者主张从师学习,观点不言而明。
9.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4分)
译文: 
  
 
 
 
(2)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3分)
译文:  
  
参考答案:(1)那些孩子们的老师,是教授他们读书,(帮助他们)学习书中的文句,不是我所说的(能)传授那些(大)道理、解答那些疑难问题的人。
(2)那个人和那个人年龄相近,学问也差不多。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9分)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无名位。愈生三岁而孤,养于从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学儒,不俟奖励。洎举进士,投文于公卿间,故相郑余庆颇为之延誉,由是知名于时。寻登进士第。
宰相董晋出镇大梁,辟为巡官。府除,徐州张建封又请其为宾佐。愈发言真率,无所畏避,操行坚正,拙于世务。调授四门博士,转监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门,宰相不专机务。宫市之弊,谏官论之不听。愈尝上章数千言极论之,不听,怒贬为连州阳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
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执政览其文而怜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注]郎中、史馆修撰。逾岁,转考功郎中、知制诰,拜中书舍人。俄有不悦愈者,摭其旧事,言愈前左降为江陵掾曹,荆南节度使裴均馆之颇厚,均子锷凡鄙,近者锷还省父,愈为序饯锷,仍呼其字。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为淮西宣慰处置使,兼彰义军节度使,请愈为行军司马。淮、蔡平,十二月随度还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诏愈撰《平淮西碑》,其辞多叙裴度事。时先入蔡州擒吴元济,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诉碑辞不实,诏令磨愈文,宪宗命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
凤翔法门寺有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指骨一节,其书本传法,三十年一开,开则岁丰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宫人三十人,持香花赴临皋驿迎佛骨。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谏之。
愈性弘通,与人交,荣悴不易。少时与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友善。二人名位未振,愈不避寒暑,称荐于公卿间,而籍终成科第,荣于禄仕。后虽通贵,每退公之隙,则相与谈宴,论文赋诗,如平昔焉。而观诸权门豪士,如仆隶焉,瞪然不顾。而颇能诱厉后进,馆之者十六七,虽晨炊不给,怡然不介意。大抵以兴起名教,弘奖仁义为事。凡嫁内外及友朋孤女近十人。
长庆四年十二月卒,时年五十七,赠礼部尚书,谥曰文。
[注] 比部:刑部所属四司之一,设有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四人。
10.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B.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C.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展开余下试题D.自光顺门入/大内留禁中三日/乃送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废业破产烧顶灼臂而求供养者
解析:选C “百姓”“王公士庶”在句中作主语,其前应断开,据此排除即可。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韩愈字退之,自称昌黎先生,世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人物,著作有《昌黎先生集》。卒谥文,世称韩文公。
B.征辟制是汉武帝时开始推行的一种选拔官吏的制度,是自下而上的推荐,唐虽采用科举制,也存在“征”和“辟”。
C.宫市是中唐时,宫中需要买外面市场上的物品,随意给出价款强行收购的行为,是皇帝直接掠夺人民财物的一种无赖的方式。
D.节度使初置时,作为军事统帅,主要掌管军事、防御外敌,而没有管理州县民政的职责,后来渐渐总揽一区的军、民、财、政。
解析:选B “征辟制”是自上而下的选拔,举荐制则是自下而上的。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韩愈三岁时丧父,自认为是孤儿,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前任宰相郑余庆为他宣扬美名。
B.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操行直正,不擅长应付事务。对宫市弊端,韩愈曾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不但不听从,还发怒把他贬官。
C.元和年间,韩愈随裴度平定淮西,获升迁,还奉诏写了《平淮西碑文》。但李愬对碑文内容不满。
D.韩愈和张籍关系好。但豪门权贵对待张籍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
解析:选D “但豪门权贵对待张籍就像对待奴仆一样”错误,应为韩愈对待豪门权贵就像对待奴仆一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愈自以才高,累被摈黜,作《进学解》以自喻。(5分)
译文:  
  
  
(2)此论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5分)
译文:  
  
参考答案:(1)韩愈自认为才华出众,而又多次遭受排挤贬官,作《进学解》来自我开导。(累:多次。黜:降职、贬官。喻:开导。各1分,句意2分)
(2)这一议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为这个原因韩愈改任太子右庶子。 (状语后置句:喧于朝列。坐:因为。是:代词,这个原因。各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韩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亲名叫韩仲卿,没有什么名声地位。韩愈三岁时丧父,寄养在堂兄家中。韩愈自认为是孤儿,所以从小就刻苦学习儒家经典,不需要别人奖励督促。等到应举进士科,文章投送到公卿中间,前任宰相郑余庆很是为他宣扬美名,由此在当代知名。随即韩愈考中进士科。
宰相董晋出京镇守大梁,征召韩愈到幕府任巡官。董晋幕府撤除后,徐州张建封又请他到自己幕府充当宾客佐僚。韩愈说话直率,无所回避,操行直正,不擅长应付事务。后调任四门博士,转任监察御史。德宗晚年,一些部门随意发布政令,宰相不能独立掌管机务。宫里的宦官到民间强买物品的弊端,谏官议论过而德宗不听。韩愈也曾递上数千字的奏章极力劝谏,皇帝不但不听从,还发怒把他贬为连州阳山令,后改任江陵府掾曹。
韩愈自认为才华出众,而又多次遭受排挤贬官,作《进学解》来自我开导。宰相看了这篇文章后同情他,认为他有修史才能,便改任他为比部郎中和史馆修撰(编写史书)。过了一年,转任考功郎中、知制诰,拜授中书舍人。不久有不喜欢韩愈的人,搜集他过去的事情,说他以前降职任江陵府掾曹时,荆南节度使裴均待他优厚,裴均的儿子裴锷平庸粗鄙,最近裴锷回家看望父亲,韩愈写序为其饯行,在序中称呼裴均的字。这一议论在朝廷传播开来,因为这个原因韩愈改任太子右庶子。
元和十二年八月,宰相裴度任淮西宣慰处置使,兼任彰义军节度使,他上奏请韩愈任行军司马。淮西和蔡平定之后,十二月韩愈随裴度返回朝廷,因立功授任刑部侍郎,宪宗还下诏命韩愈编写《平淮西碑文》,韩愈在碑文中较多记述了裴度的事迹,而就当时首先进入蔡州活捉吴元济一事而言,李愬功劳为第一,所以李愬对碑文不服。李愬的妻子经常出入宫中,借机向皇帝诉说碑文失实,宪宗便下诏叫人磨掉韩愈写的碑文,并命令翰林学士段文昌重新撰写碑文并刊刻碑上。
凤翔法门寺有座护国真身塔,塔内有释迦文佛的一节手指骨,可以书写经文传布佛法,三十年开启一次,塔开时便年丰人泰。元和十四年(819)正月,圣上命中使杜英奇带领宫女三十人,手持香料鲜花,前往临皋驿迎接佛骨。从光顺门进入皇宫,留在宫中三日,然后送往各寺。王侯公卿士大夫及平民百姓,人人奔走迎送,施舍钱财,唯恐落在他人之后。百姓中有人不惜耗尽家产、灼烧头顶和手臂以求供养佛骨。韩愈向来不喜欢敬佛之事,便上疏劝谏这件事。
韩愈性情宽宏通达,和别人交往,无论人家荣辱沉浮他都不改变态度。年轻时和洛阳人孟郊、东郡人张籍关系友好。孟郊、张籍名声和地位还不显达时,韩愈不避寒暑,在公卿间称赞推荐他们,结果张籍终于考中进士科,仕宦之途顺利。后来韩愈虽然显贵,但每遇公事之暇,就和他们交谈会餐,论文赋诗,和昔日一样。然而他对待诸权门豪士,就像对待奴仆一样,瞪着眼睛不予理睬。他还颇能扶持鼓励后辈,招入家中的十有六七人,即使连自己的早饭都供不上了,也和颜悦色地不在意。他总是把振兴名教和弘奖仁义作为自己的职责,经他资助出嫁的内外亲戚及朋友的孤女多达十人。
长庆(穆宗年号)四年十二月韩愈去世,死时五十七岁,朝廷追赠韩愈礼部尚书的官职,谥号为“文”。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14分)
农 家
赫尔曼•黑塞
①当我重新见到阿尔卑斯山南麓这块福地时,我仿佛总觉得自己从流亡中回到了故乡,仿佛终于又站在我理应站的山的那一边。这里,太阳更亲切,群山更红,这里生长栗子、葡萄、杏仁、无花果,人们善良、友好、彬彬有礼,虽说他们都很贫穷。他们所建造的一切,看来是那么好,那么恰当而可爱,仿佛都是自然生成的。房屋、围墙、石级、道路、种植地和梯田,这一切既不新也不旧,这一切仿佛不是靠劳动建造的,不是用脑筋想出来的,不是巧夺天工的,而是像岩石、树木、苔藓一样自然形成的。葡萄山的围墙、房屋、屋顶,这一切都是由同样的褐色片麻岩石砌成的,这一切相辅相成,像弟兄手足一般。没有一样看来是陌生的、怀有敌意的和粗暴无情的,一切都显得亲切、欢畅和睦邻友好。
②你愿坐哪里就坐在哪里,围墙上、岩石上、树桩上、草地上或者土地上,全都可以。不论你坐在哪里,你周围都是一幅画和一首诗,你周围的世界汇成优美而幸福的清音。
③这里是贫穷农民居住的一个田庄。他们没有牛,只有猪、羊和鸡,他们种植葡萄、玉米、果树和蔬菜。这所房屋全部是石头砌成的,连地板和楼梯也是,两根石柱间一道凿成的石级通往场院。不论在哪里,植物和山头之间,都浮现出蓝色的湖光。
④忧虑仿佛已留在雪山那边了。处在受折磨的人和可憎的事情之间,人们的忧虑实在太多了!在那里,要找到生存的理由,是那么困难,又是那么至关重要。不然的话,人该怎么生活呢?面对真正的不幸,人们煞费苦心,郁郁寡欢——在这里,不存在难办的问题,生存无需辩护,思索变成了游戏。人们感觉到:世界是美丽的,生命是短暂的,但不是万念皆灭。我想再增一对眼睛,一叶肺。我把双腿伸进草丛里,并希望它们变得更长一些。


展开余下试题⑤我愿成为一个巨人,那样,我就可以把头枕在积雪旁一处高山牧场上的羊群中间,我的脚趾则伸进山下深深的湖中去戏水。我就可以这样躺着,永远不站起来,在我的手指间长出灌木丛,在我的头发里开出杜鹃花,我的双膝变成前山,我的躯体上将建起葡萄山、房屋和小教堂。我就这样躺上千万年,对着天空眨眨眼睛,对着湖水眨眨眼睛。我一打喷嚏,便是一阵雷雨。我呵上一口气,积雪融化,瀑布舞蹈。我死了,整个世界也死了。随后我在宇宙中漂洋过海,去取一个新的太阳。
⑥这一夜我将睡在哪里?反正都一样!世界在做什么?创造出了新的神、新的法律、新的自由?反正都一样!但是,这儿山上还开着一朵樱草花,叶子上银珠点点,那儿山下的白杨树间,甜蜜的微风在歌唱,在我的眼睛和天空之间,有一只深金色的蜜蜂在嗡嗡乱飞——这可不是一回事。它哼着幸福的歌,它哼着永恒的歌。它的歌是我的世界史。
(选自《林中水滴》)
1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本文是一篇游记体散文,作者的侧重点在于风光的游览,同时在景物的描摹中渗透了内心的感受,使文章充满了诗情画意。
B.第③段点出“这里是贫穷农民居住的一个田庄”,意在指出现实社会是贫富悬殊不合理的社会,表达了作者对贫穷农民深切的同情。
C.作者说“我想再增一对眼睛,一叶肺”,含意是:生命短暂,而农家的世界实在让人流连,希望能在有生之年尽情享受这美好的世界、美好的生活。
D.文章最后写一只蜜蜂“哼着永恒的歌。它的歌是我的世界史”意在说明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大自然的变化才能称为历史,否定了人类的世界史。
解析:选C A项,作者的侧重点不单纯在风光的游览上;B项,意在强调这里虽然贫穷,但人们的生活是自由的、幸福的、和谐的,表达的是作者的赞颂和向往之情;D项,意在说明蜜蜂的歌是幸福、永恒的歌,有着农家质朴美丽、温暖幸福、亲切欢畅的特色,蜜蜂的歌代表着我的理想和追求。
15.作者重新见到阿尔卑斯山南麓这块土地时,为什么感到自己仿佛“从流亡中回到了故乡”?(5分)
答:  
  
  
  
 
  
参考答案:这儿没有一样看来是陌生的、怀有敌意的和粗暴无情的,一切都显得亲切、欢畅和睦邻友好。
16.作者笔下的“农家”与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有什么异同?谈谈你的看法。(6分)
答:  
  
  
 
 
 
参考答案:不同之处:“农家”是现实生活的真实存在,“桃花源”是虚构的理想的生活环境,与世隔绝。(3分)
相同之处:它们都代表着作者的理想,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3分)
三、表达能力训练(8分)
17.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礼是对人的社会行为的规范,是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①          :一种是自然属性,一种是社会属性。作为自然属性的人,属于动物,只不过是高级动物而已;作为社会属性的人,②          。一个人的行为,如果脱离了礼仪的规范,那么剩下的只是自然属性,③          。这个道理,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的先哲就已经说得清清楚楚了。
解析:把握材料关键词“人”与“礼”。第一空,承后文作为“自然属性的人”,对象应当是“人”,而不是前文的“礼”。第二空,要紧扣材料关键词“礼”,即社会人,必受到社会之礼的约束与规范,看后文“脱离了礼仪的规范”也可暗示作答。第三空,扣了前文“脱离了礼仪的规范”,只剩下自然属性,即说人是一个纯粹的动物,与猪狗无异,而不是人了。
参考答案:①人具有双重属性 ②必须受礼仪的规范
③这就与禽兽无异了
18.请用一句话解说下面这幅漫画蕴含的道理。(4分)

这幅漫画蕴含的道理是:  
  
  
    。
解析:首先要观察画面内容,全面考虑画面中的要素,不能偏颇或漏掉,包括人物的神情,也是重点。然后分析画面寓意,要联系现实,分析画面背后的内涵。这幅漫画中“教育”是表述的主题,“泥团”“泥人”是对象,“模子”是形式,说明模式化教育抹杀个性。
参考答案:教育不能模式化,否则抹杀学生个性,阻碍特长发展
四、写作能力训练(5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二十多岁、年轻漂亮的师范大学毕业生李云飞,到山村做了一名教师。
有一年,她接到了一笔捐款,这笔捐款的使用方式,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争议。她没有把钱用在“现实问题上”,比如增添一些新的教学工具、改善教学环境之类,而是在其他老师的反对下,将全班孩子“奢侈”地带到了深圳,让孩子们第一次走出山沟,亲身感受外面广阔的世界。
面对记者的一大堆问题,年轻女教师只淡淡地说了一句话:“我们那里太穷了,但我想让我的学生知道山外有高楼。”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指导] 本题材料主要讲的是山村教师李云飞利用捐款带领孩子们走出山沟,感受外面的世界的故事。从她的那句“我们那里太穷了,但我想让我的学生知道山外有高楼”可以推知她这样做的用意:让孩子们知道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精彩,使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了目标才有动力。因此我们可以立意为,山村教师李云飞着眼于未来,富有远见。也可从其他角度立意,比如我们对贫困地区的捐助大多停留于物质方面,而没有考虑到精神方面,可结合一些贫困山区接受大量资助依然贫困的现象,说明精神上的帮助也很重要。
[参考例文]
拥有远见,铸就人生
远见,是一种优秀的品质。因为有了远见,老鹰才会毅然决然把小鹰推下悬崖,使其练就强壮的翅膀,有朝一日能翱翔天空;因为有了远见,小溪才会曲曲折折一路克服高山峭壁的阻隔,最终
标签:苏教版 高一 必修一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高中语文苏”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1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