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高考模拟卷

阅读:390  2018-09-28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90]
山东省青岛市平度一中2018届高三5月份模拟考试试题(语文)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回答非选择题时,用黑色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缘木求鱼”,这是全球各大机构和财经媒体对美国此次贸易保护措施的普遍看法。历史和现实一再证明,经济全球化为国际经贸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促进了商品和资本流动、科技和文明进步,以及各国人民交往,美国自身也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在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经济圈,任性地玩弄贸易保护主义,违背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根本行不通。而企图通过打贸易战减少逆差的做法,更是误入歧途、错上加错!
挑动贸易战,美国错在因果颠倒。扭转中美贸易不平衡,最有效的办法不是限制中国出口,而是要扩大美国出口。贸易是两国企业、消费者在自愿基础上做出买卖选择的结果,放宽交易限制,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才是增出口、减逆差的正解。当前中美贸易逆差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美国政府限制对华出口,尤其是美国高科技产品本身具有很强的竞争力,却始终不愿卖给中国。人家想要的,你捂着不卖;人家不想买的,你却强买强卖,自然就会扭曲市场交易,造成国际贸易不平衡。美国研究机构报告显示,如果出口管制放宽,对华贸易逆差可减少35%左右。不放松出口管制,反而一再加强进口限制,美方的套路无异于扬汤止沸、火上浇油,只会进一步扰乱中美正常经贸合作,损害两国长远利益。
挑动贸易战,美国错在罔顾事实。近些年,中国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经济结构调整成效明显,对外开放步伐不断加快,金融等领域的开放成果有目共睹。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认真履行承诺、严格遵守规则,切实采取措施促进国际贸易收支平衡,经常项目贸易顺差占GDP比重已下降到去年的1.7%左右,同期美国的经常项目贸易逆差占比,则一路降至2.3%。面对中国扩大开放的诚意和努力,面对中美贸易结构的持续改善,美国却搞选择性“失明”“失忆”,把国际贸易中的不平衡问题简单归罪于中国,挥舞着贸易保护的大棒,粗暴要求中国减少千亿美元贸易顺差,这完全是不讲事实、一厢情愿,办不到、达不到,已被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利益相关方共同抵制。
挑动贸易战,美国错在是非不分。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较低的储蓄率和较高的消费率,决定了美国在全球贸易上必然有逆差,且这种逆差不仅对中国有,跟世界许多国家都有。与此同时,美国又必须保持比较大的贸易逆差,才能向全球输出美元,维持美元的国际支付货币地位。一边享受着世界各国贡献的廉价优质消费品,一边又在责骂别国占了便宜,这种畸形的心态和做法,早已为全球众多经济体所不齿。不问贸易失衡的对错黑白,一味迁怒中国,美国发起的这场贸易战,从一开始就注定会败得很难看。(摘自《 人民日报 》2018年04月06日 02 版,吴秋余《美国为逆差大打出手是缘木求鱼》,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全球各大机构和财经媒体普遍认为美国此次玩弄的贸易保护措施是“缘木求鱼”。


浏览完整试题B.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世界经济圈,只要不搞贸易保护主义,就不会误入歧途。
C.扭转中美贸易不平衡的最有效的办法不仅是限制中国出口,更是要扩大美国出口。
D.各国要增出口、减逆差,必须自由选择,不受交易限制,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敏锐眼光、理性思维,驳斥了美国企图挑动贸易战、减少逆差的做法。
B.文章从中美角度,以总分议论结构,深刻批驳了美国挑动贸易战的三大错误。
C.文章在驳斥中以事实论证、反证、对比论证,指出美国挑动贸易战定会惨败。
D.文章针对问题,论述的层次分明:美国错在因果颠倒、罔顾事实、是非不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美方放松出口管制,减少进口限制,就不会扰乱中美正常经贸合作、损害两国长远利益。
B.美国政府不限制特别是美国高科技产品对华出口,才是扭转当前中美贸易逆差的最明智选择。
C.如果能正视并加强中美贸易结构的持续改善,不搞贸易保护,美国贸易逆差占比就可能下降。
D.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储蓄率较低、消费率较高,在全球贸易上必然出现其他国家没有的逆差。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湖底
阿城
后半夜,人来叫,都起了。
摸摸索索,正找不着裤子,有人开了灯,晃得不行。浑身刺痒,就横着竖着斜着挠。都挠,咔哧咔哧的。说,你说今儿打得着吗?打得着,那鱼海了去了。听说有这么长。可不,晾干了还有三斤呢。闹好了,每人能分小二百,吃去吧。
人又来催。门一开,凉得紧,都叫,关上关上!快点儿快点儿,人家司机不等。这就来,也得叫人穿上裤子呀!穿什么裤子,到那儿也是脱,怎么也是脱。
不但裤子穿上了,什么都得穿上,大板儿皮袄一裹,一个一个地出去,好像羊竖着走。
凉气一下就麻了头皮,捂上帽子,只剩一张脸没有知觉。一吸气,肺头子冰得疼。真冷。玩儿命啊。吃点子鱼,你看这罪受的。
都说着,都上了车。车发动了,呼地一下蹿出去,都摔在网上了,都笑,都骂,都不起来,说,躺着吧。
草原冻得黑黑的,天地黑得冷,没有一颗星星不哆嗦。就不看星星,省得心里冷。
骑马走着挺平的道儿,车却跑得上上下下。都忍着说,颠着暖和。天却总也不亮,都问,快到了吧?别是迷了。
车也不说一声儿,一下停住。都滚到前头去了。互相推着起来,四面望,都说,哪儿呢?怎么瞅不见呀?车大灯亮了,都叫起来,那不是!
草原不知怎么就和水接上了。灯柱子里有雾气,瞅不远。都在车上抓渔网,胡乱往下扔。扔了半天,扔完了。都往下跳,一着地,嗬,脚腕没知觉,跺,都跺,响成一片。
车转了个向,灯照着网。都择,择成一长条,三十多米,一头拴在车头右边。一抬头,天麻麻亮。都说,刚才还黑着呢。
先拢起一堆火。都伸出手,手心翻手背,攥起来搓,再伸出去,手背翻手心,摸摸脸,鼻头没知觉。都瞅水。
说是湖,真大,没边儿。湖面比天亮着几成。怪了,还没结冰。都说,该结了,怎么还没结呢?早呢,白天还暖和呢,就是晚上结了,白天也得化。这才刚立秋。关外不比关里。北京?北京立秋还下水游泳呢!霜冻差不多了,霜冻也没这疙冷。
酒拿出来了,说,都喝。喝热了,下水。火不能烤了,再烤一会儿离不了,谁也不愿下水了。别烤了,别烤了。都离开了,酒传着喝。
天一截比一截亮。湖纹丝不动。
都甩了大羊皮袄,缩头缩脑地解袄扣子。绒衫不脱,脱裤子。都赶紧用手搓腿肚子,咔哧咔哧的。
搓热了,搓麻了,手都搓烫了,指尖还冰凉。都佝着腰,一人提一截网,一长串儿,往水里走。
都嚷,这水真烫啊!要不鱼冻不死呢,敢情水里暖和。你说人也是,咋不学学鱼呢?嘿,人要学了鱼,赶明儿可就是鱼打人了。
都笑着,都哆嗦着,渐渐往深里走。水一圈儿一圈儿顺腿凉上来。最凉的是小肚子,一到这儿,都吆喝。
水是真清。水底灰黄灰黄的。脚碰到了,都嚷,嘿,踩着了!别嚷别嚷,鱼一会儿跑了。
网头开始往回兜,围了一大片。人渐渐又走高了,水一点一点浅下去。水顺着腿往下流。都叫,快!快!冻得老子顶不住了!
天已大亮,网两头都拴在车头后面。司机说,好了没有?都说,好了好了,就看你的了!
半天没动静。司机一推门,跳下来,骂,冻上了,这下可毁了!都问,拿火烤烤吧?
司机不说话,拿出摇把摇。还是不行,就直起腰来擦一下头。都在心里说,嘿,这小子还出汗了。
司机的胳膊停在脑门上,不动,呆呆的。
都奇怪了。心里猛地一下,都回过头去。
一疙瘩红炭,远远的,无声无息,一蹿,大了一点儿。光着的腿上都有了感觉。那红炭又一蹿,又大了一点,天上渗出血来。都噤声不语,心跳得咚咚的,互相都听得见,都不说。
还站在水里的都一哆嗦,喉咙里乱动。听见那怪怪的声音,岸上的都向水里跑。
湖水颤动起来,让人眼晕,呆呆地看着水底。灰黄色裂开亿万条缝,向水面升上来。
都是鱼。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文章第二段“打得着,那鱼海了去了”这句充满地方色彩的话,既巧妙交代了这群人要去打鱼的事情,又表现出他们兴奋的心情。
B. 文章注重描写特定情境下人物的感受,“哆嗦”的星星,“红炭”似的朝阳,就绝妙地写出了人们在打鱼境遇中的特殊感受和情绪。
C. 文章擅长人物性格描写,尤其重视人物心理的细腻刻画,善于在人与人、人与景的对比与衬托中,凸显人物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
D. 文章叙写了一群人半夜前往草原大湖网鱼的神奇过程,以短句为主要言说方式,笔法老练,用语奇崛,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5. 文章中网鱼的人群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5分)

6. 文章是怎样叙述网鱼的一群人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乡村振兴,决胜全面小康的重大部署
——专访农业部部长韩长赋
记者: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如何理解这个总要求呢?


展开余下试题韩长赋:乡村振兴不仅是经济的振兴,也是生态的振兴、社会的振兴,文化、教育、科技的振兴,以及农民素质的提升,我们要系统认识,准确把握。乡村产业、生态、乡风、治理、生活,“五子”登科,内在要求是统筹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在“五位一体”推进中,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产业兴旺就是要紧紧围绕促进产业发展,引导和推动更多的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农村流动,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一丢;产业季合发展,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旺盛活力。
生态宜居慧是要加强农村资源环境保护,大力改善水电路气房讯等基础设施,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建设,保护好绿水青山和清新清净的田园风光。
乡风文明就是要促进农村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等事业发展,推进移风易俗、文明进步,弘扬农耕文明和优良传统,使农民综合素质进一步提升、农村文明程度进一步提高。
治理有效就是要加强和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加强基层民主和法治建设,让社会正气得到弘扬、违法行为得到惩治,使农村更加知谐、安定有序
生活富裕就是要让农民有荷续稳定的收入来源,经济宽裕,衣食无忧,生活便利,共同富裕。
推进乡村振兴,既要积极又要稳妥,要在制度设计和政策支撑上精准供给。必须把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拓宽农民就业创业和增收渠道。必须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体现农业农村优先的原则。必须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保留乡村特色风貌。
(材料选自《人民日报》,有删节)
材料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工业化与城镇化不同步,工业化走在了城镇化前面。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到2017年我国城镇化率已经达到58.52%。按照目前发展趋势,到2020年、2030年城镇化率还将进一步达到60%、65%,2050年可可能超过70%。我国以城镇为主的人口分部格局己经基本形成,城镇化发展迈入中后期转型提升阶段。观察世界其他国家的发展历程,各国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普遍遇到了乡村衰退问题,一般要到城镇化率达到70%以后,城乡矛盾才能逐步得到解决。因此,在我国人口加速向城镇聚集的大趋势下,在工业化、城镇化深入推进的同时,避免出现乡村衰退问题,真正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把乡村建设成为与城市共生共荣、各美其美的美好家园,是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要求。
(材料选自《求是》,有删节)
材料三
脱贫是“乡村振兴”的起点。中共十九大报告对过去五年的扶贫做出的总结是:中国脱贫攻竖战取得决定性进展和显著成绩。2012年至2016年,我国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由9899万人减少至4335万人,累计减少5564万人,2017年减贫人数也在1000万人以上.5年平均减贫130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0.2%下降到4%以下。
(材料选自《新华网》,有删改)
材料四

图一 2012年~2016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对比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乡村振兴过程中,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要实现“五位一体”,统筹推迸一
B.2017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到58.52c.7e.按照我国目前的发展趋势,到2050年,城乡矛盾有望逐步得到解决
C.2012年至2017年.我国现行标准下的贫困人口累计减少6500万人以上,5年年均减贫1300多万人?
D.图一显示,从2012年到2016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逐年递增,有效缩小了城乡之间差距。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提高农村文明程度,从而实现乡风文明,最重要的是发展农村文化教育,弘扬优良传统。
B.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把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首位,但既不能出现城乡分离发展,也不能违背乡村自身发展规律二
C.工业化走在了城镇化前面,使我国以城镇为主的人口分布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城镇化发展迈入中后期转型提升阶段。
D.要真正实现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把乡村建设成为与城市共生共荣、各美其美的美好家园,乡村衰退问题不可忽视也无法回避。
E.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相对较低限制了乡村的发展,因此,拓宽农民就业创业和增收渠道,才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9.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生活富裕”的要求,请结合材料一谈谈如何才能更好地实现乡村居民“生活富裕”这一目标。(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司马旦字伯康。清直敏强,虽小事必审思,度不中不释。以父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历郑县主簿。郑有妇蔺讼夺人田者,家多金钱,市党买吏,合为奸谩,十年不决。旦取案一阅,情伪立见,黜吏十数辈,冤者以直。又井元庆豪欺乡里,莫敢谁何,旦擒致于法。时旦年尚少,上下易之,自是惊服。吏捕蝗,因缘搔民。旦言:“蝗,民之仇,宜听自捕,输之官。”后着为令。丁内外艰,服除,监饶州永平铸钱监。知祁县,天大旱,人乏食,群盗剽敓,富家巨室至以兵自备。旦召富者开以祸福,于是争出粟,减直以粜,犹不失其赢,饥者获济,盗患亦弭。
举监在京百万仓,时祁隶太原,以太原留,不召。通判乾州,未行,举监在京杂物库。知宜兴县,其民嚣讼,旦每狱必穷根株,痛绳之,校系县门,民稍以诋冒为耻。市贯大溪,贾昌朝所作长桥,坏废岁久,旦劝民葺复,不劳而成。
旦澹薄无欲,奉养苟完,人不见其贵。与弟光尤友爱终始,人无间言。光居洛,旦居夏县,皆有园沼胜概。光岁一往省旦,旦亦间至洛视光。凡光平时所与论天下事,旦有助焉。及光被门下侍郎召,固辞不拜。旦引大义语之曰:“生平诵尧、舜之道,思致其君,今时可而违,非进退之正也。”光幡然就位。方是时,天下惧光之终不出,及闻此,皆欣然称旦曰:“长者之言也。”
英宗即位,例以亲属入贺得官,时旦在梁山,诸孙未仕者皆不遣,惟遣其从兄子禀。旦与人交以信义,喜周其急。尝有以罪免官贫不能存者,月分俸济之,其人无以报,愿以女为妾。旦惊谢之,亟出妻奁中物使嫁之。旦生于丙午,与文彦博、程公珣、席汝言为同年会,赋诗绘像,世以为盛事,比唐九老。
(选自《宋史•司马旦传》,有删节)
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上下易之,自是惊服 易:轻视
B. 皆有园沼胜概 胜:优美的
C. 固辞不拜 固:坚决
D. 旦惊谢之 谢:感谢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以父任”指因父辈的官爵而获得官职,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种,也称为荫补、恩荫等。
B.“秘书省”是我国古代专门管理国家藏书的中央机构,东汉始置秘书监一官,南北朝以后始设秘书省,其主官称为秘书监,明后其职务并入翰林院。
C. “主簿”,官职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魏、晋以前主簿官职广泛存在于各级官署中;隋、唐以后,主簿是部分官署与地方政府的事务官,重要性减少。
D. “服除”指提前结束守丧期。“服”指服丧,李密《陈情表》中“外无期功强近之亲”中的“期功”是古代丧服的名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司马旦果敢强干。任郑县主簿时,快速审理了原来十年都难以处理的案件,使受冤枉的人得到公正对待;依法惩处了横行乡里却无人敢问的井元庆。


展开余下试题B.司马旦关心百姓疾苦。官吏扑打蝗虫,乘机扰民,司马旦建议让百姓自己扑杀,然后送到官府来。因为这个建议,后来让司马旦做了郑县的县令。
C.司马旦和司马光兄弟友爱。兄弟分隔两地但时常互相探望;司马光想推辞朝廷召任的门下侍郎一职,司马旦引用大义劝他任职。
D.司马旦淡泊清心,乐于助人。英宗即位,司马旦没有按例派遣未获官职的孙子辈入朝祝贺以获得官位;曾有一位因罪免官家贫无法生活的官员,司马旦每月分出薪俸接济他。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⑴于是争出粟,减直以粜,犹不失其赢,饥者获济,盗患亦弭。(5分)
⑵旦每狱必穷根株,痛绳之,校系县门,民稍以诋冒为耻。(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次韵①公实②《雷雨》
洪炎
惊雷势欲拔三山,急雨声如倒百川。
但作奇寒侵客梦,若为③一震静胡烟!
田园荆棘漫流水,河洛腥膻今几年?
拟叩九关④笺帝所,人非大手⑤笔非椽。
【注】①次韵:按原诗的韵进行和诗。②公实:郑公实,洪炎的朋友,作有《雷雨》一诗。③若为:怎能。④九关:天门九重,代指朝廷。⑤大手:大手笔。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首联写雷雨发出轰鸣声,有如百川崩泻,仿佛具有拔走蓬莱三山的威势。
B.颔联作者通过写雷雨不能扫清“胡烟”,表达了对不能驱除侵略者的憾恨。
C.颈联中的田园荒芜、洪水弥漫、河洛被金人占领,意在写出百姓生活艰难。
D.结尾两句表达出作者忧国忧时的心志,希望能亲自带兵出征,北定中原。
E.作者虽有意向皇帝陈情,但认识到自己并非大手笔,担心倾诉有所不尽。
15.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首联写景的作用。(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⑴庄子在《逍遥游》中说明列子是“有所待”之后,指出了“无所待”的状态。能够表明这种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在《己亥杂诗》中,龚自珍表明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西街村城隍庙会上,锣鼓震天,瓦釜雷鸣,大鼓传人孙克光的精彩表演吸引了四面八方前来赶会的群众。
②共享的理念一经获得共识i,就迅速在美国、欧洲等信息经济发达的国家演变成了声势浩大的社会实践。
③随着时间流逝,“卓筒井”的前世今生在他的创作构思中越来越丰满,小说《蜀盐说》也终于瓜熟蒂落。
④我一直认为,在某种程度上,科学家行云流水的想象力、活跃的创新构思,基本决定了其远大科研目标的实现。
⑤北方地区端午节采摘的鲜艾草,散发着令蚊虫进退维谷的抑制性气味,可以起到驱虫的独特功效。
⑥在很多地方,由于收入保底,参保农户还可以将保单拿去银行进行质押贷款,融资难题迎刃而解。
A. ①②④ B. ①④⑤ C. ②③⑥ D. ③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人们所说的“高学历,低智商”是真的吗?《中国青年报》的调查显示,68.4%的受害者归因于缺少社会经验与辨别能力所致。
B.“抱团养老”凸显了老年人对集体互助养老方式的期望和对精神慰藉的需求,未来也许会成为可供非失能老年人选择的一种模式。
C.各地陆续出台的多个限制性政策有效抑制了房价不快速上涨,这些举措预计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对我国房地产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D.司马迁在漫游天下的同时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使命,他始终注意整理、搜集、编写散失的历史传闻,考订事实,终于写出了巨著《史记》。
19.下面的句子推理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我们班,你不会讲俄语,我不会讲俄语,李山不会讲俄语,赵斌不会讲俄语,所以,我们班没有人会讲俄语。
B.在某些国家,无神论传播很广,自杀率也很高,所以,失去对上帝的信仰就是导致自杀的原因。
C.学校决定派老师外出学习,或者张兰去上海,或者李霞去北京,李霞没有去北京,所以,张兰被派去上海。
D.如果外面的交通堵塞,那么李佳上班可能会迟到,现在外面路面畅通,那么李佳上班不会迟到。
20.阅读下面这首题为《付出》的哲理小诗,仔细揣摩内容和句式,补写出其中空缺的诗句。(6分)
不要说你得到的太少太少, ① 。
多的还会化成少,少的还会化成多。
不要说你今天有的明天还会有,不要说你今天没有的明天还会没有。
星星升起来了还会落下去,月亮落下去了明天又会爬上山坡。
挖出石头凿成磨,削开竹篾织成箩。
种瓜的得瓜, ② 。
③ ,该有什么,还会有什么。
21.下面一则通知在表达上有五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5分)
关于举办中国传统节日讲座的通知
为进一步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弘扬中华文化,学校将于4月16日在图书馆403室举办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知识讲座,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讲座内容
本次讲座主要牵涉以下节日: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七夕节、重阳节等。
二、讲座嘉宾
本次讲座我们应邀了德高望重的淦老师,他将抛砖引玉,以深入浅出的语言,丰富详实的历史材料,为大家带来一顿精神上的文化大餐。
三、其他说明
请各班主任认真组织,拜托同学们踊跃参加,准时莅临图书馆,细心聆听淦老师的精彩讲座。
学校教务处
2018年4月10日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今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改革开放,让很多东西或诞生,或成长,或改善,或丰富……它将很多东西引进来,又让很多东西走出去……这一伟大国策,赋予一个古老民族无穷的活力和无尽的挑战。作为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人,读了下面六句话,你对这场关系到国运、人生的变革有着怎样的感触与思考?
①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
②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论语》)
③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管子》)
④中国太难改变了,即使搬动一张桌子,改装一个火炉,几乎也要血。(鲁迅)
⑤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邓小平)
⑥广大人民群众坚持爱国奉献,无怨无悔,让我感到千千万万普通人最伟大,同时让我感到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习近平)
请以“写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为副标题,主标题自拟;并以上述两到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使之形成有机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A(B.无中生有,导致“误入歧途”还有其他情况,不单是“搞贸易保护主义”。C.误解了原文的“不是……而是”的并列关系。D.扩大范围,原文是“
标签: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高考模拟卷
相关:关于“山东省青岛”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9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