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451  2018-10-14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5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5第4单元第11课中国建筑的特征 测试试题
《中国建筑的特征》测试试题
一、基础锤炼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A.坍缩(tān) 拱券(quàn) 蔓延(màn) 未雨绸缪(móu)
B.混沌(dùn) 霎时(shà) 纤夫(qiàn) 博闻强识(shì)
C.羸弱(léi) 贮存(zhù) 估量(liáng) 量入为出(liàng)
D.毗邻(pí) 谙熟(ān) 模样(mó) 模棱两可(mó)
2.下列各组词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鸟瞰 轮廓 合拢 水谢歌台
B.逾越 蹩脚 辐射 及不可待
C.蒙昧 膨胀 代德 真知灼见
D.孵化 倚重 纰缪 凤毛麟角
3.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建筑之始,产生于实际需要,________于自然物理,非着意创制形式,更无所谓派别。
②最初有赖于西方学者先开________研究之风,继而社会对建筑之态度渐改,愈增其了解焉。
③中国建筑历史之研究尚有待于将来建筑考古方面_______调查种种之努力。
A、受治 考查 发掘 B、受制 考察 发掘
C、受制 考查 挖掘 D、受治 考察 挖掘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座恢弘建筑此前享有世界第一高楼的美誉,虽然现在位居第二,我想它的魅力还是前所未有的,它可是台北的一个标志性的地标啊。
B.整个建筑工艺精致、绘雕并举、雄浑严谨,是典型的三堂四横一围的客家围龙屋,是一座美伦美奂的典型中国园林式豪宅。
C.尽管我们早已进入世界建筑大国的行列多年,但是,真正堪称上品的建筑摄影却寥若晨星。
D.城市的古建筑隐在高楼大厦的钢筋水泥丛中,门可罗雀,无比寂寞。一部分保留下来了,一部分仍被视作“城中村”面临拆迁的命运。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文章重点概括了中国建筑在结构和装饰上的基本特征,提出了中国建筑学的“文法”理论,以及世界各民族建筑之间的“可译性”问题,是梁思成建筑美学思想的具体体现。
B.不仅中国古代建筑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而且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
C.斗拱这个词在谈论中国古建筑中不可不提,由于它在历代建筑中的做法极富变化,因而成为古建筑鉴定的最主要依据。
D.中国古代建筑优美柔和的轮廓和变化多样的形式而引人注意,令人赞赏。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中国古代建筑不仅是我国现代建筑设计的借鉴,而且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一一被它形象的记录了下来。
①那洪荒远古的传说,秦皇汉武的丰功
②欣赏中国古建筑
③成为举世瞩目的文化遗产
④还有史书上找不到记载的千千万万劳动者的聪明才智
⑤就好比翻开一部沉甸甸的史书
⑥大唐帝国的气概,明清宫禁的烟云
A、③②⑤①⑥④ B、②④①⑤③⑥
C、①⑤②⑥③④ D、②④①⑤③⑥
二、课内精读
(一)阅读下面文段,回答7~10题。
这一切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可以叫它做中国建筑的“文法”。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在西方,希腊、罗马体系创造了它们的“五种典范”,成为它们建筑的方式。中国建筑怎样砍割并组织木材成为梁架,成为斗拱,成为一“间”,成为个别建筑物的框架,怎样用举架的公式求得屋顶的曲面和曲线轮廓;怎样结束瓦顶;怎样求得台基、台阶、栏杆的比例;怎样切削生硬的结构部分,使同时成为柔和的、曲面的、图案型的装饰物;怎样布置并联系各种不同的个别建筑,组成庭院;这都是我们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至如梁、柱、枋、懔、门、窗、墙、瓦、槛、阶、栏杆、隔扇、斗拱、正脊、垂脊、正吻、戗兽、正房、厢房、游廊、庭院、夹道等等。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浏览完整试题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的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 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 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 文法”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 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极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
这种“词汇”和“文法”到底是什么呢?归根说来,它们是从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在长期建筑活动的实践中所累积的经验中提炼出来的,经过千百年的考验,而普遍地受到承认而遵守的规则和惯例。它是智慧的结晶,是劳动和创造成果的总结。它不是一人一时的创作,它是整个民族和地方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下的产物。
由这“文法”和“词汇”组织而成的这种建筑形式,既经广大人民所接受, 为他们所承认、所喜爱,虽然原先是从木材结构产生的,但它们很快地就越过材料的限制,同样运用到砖石建筑上去,以表现那些建筑物的性质,表达所要表达的情感。这说明为什么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和“文法”。
7.中国建筑的“文法”指的是什么?为了说明这种“文法”作者列举了那些事例?请举例说明。
8.中国建筑的“文法”具有怎样的特点?作者在说明这一问题时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
9.文章中说的建筑“词汇”指的是什么?
10.结合原文回答:为什么在中国无数的建筑上都常常应用原来用在木材结构上的“词汇”和“文法”?
(二)阅读下面课内文段,完成11—14题
考古学家所发掘的殷代遗址证明,至迟在公元前15世纪,这个独特的体系已经基本上形成了,它的基本特征一直保留到近代。3500年来,中国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发展了这个体系的特长,不断在技术上和艺术上把它提高,达到了高度水平,取得了辉煌成就。
中国建筑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下列九点。
(一)个别的建筑物,一般地有三个主要部分构成:下部的台基、中间的房屋本身和部翼状甚展的屋顶。
(二)在平面布置上,中国所称为一“所”房子是由若干座这种建筑物以及一些联系性的建筑物,如回廊、抱厦、厢、耳、过厅等等,围绕着一个或若干个庭院或天井建造而成的。在这种布置中,往往左右均齐对称,构成显著的轴线。这同一原则,也常应用在城市规划上。主要的房屋一般地都采用向南的方向,以取得最多的阳光。这样的庭院或天井里虽然往往也种植树木花草,但主要部分一般地都有砖石墁地,成为日常生活所常用的一种户外的空间,我们也可以说它是很好的“户外起居室”。
……
(四)斗拱:在一副梁架上,在立柱和横梁交接处,在柱头上加上一层层逐渐挑出的称做“拱”的弓形短木,两层拱之间用称做“斗”的斗形方木块垫着。这种用拱和斗综合构成的单位叫做“斗拱”。它是用以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以减少梁的折断之可能的。更早,它还是用以加固两条横木接榫的,先是用一个斗,上加一块略似拱形的“替木”。斗拱也可以由柱头挑出去承托上面其他结构,最显著的如屋檐,上层楼外的“平坐”(露台),屋子内部的楼井、栏杆等。斗拱的装饰性很早就被发现,不但在木构上得到了巨大的发展,并且在砖石建筑上也充分应用,它成为中国建筑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11.文中划线句中词语“技术上”和“艺术上”从全文看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12.指出文中加点字“这种建筑物”和“这同一原则”指代的内容。
13.中国建筑中,斗拱的作用有哪些?
14.选文最后一段的说明顺序是
三.拓展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8题。
建筑色彩
金磊
色彩与宇宙并存,与一切物质同时存在。色彩具有深刻而丰富的象征力、表现力。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色彩担任了重要的角色。
  建筑色彩和建筑形式一样,都是一定历史时期内的文化的产物。这二者是互相依存的,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建筑形式,建筑色彩就没有依托;如果没有建筑色彩,建筑形式就没有增饰。它们都是遵循建筑美学的原则而构成的建筑美学的基础。当然以受时间和空间的制约——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发生变化。
  在悠久的历史中,建筑形式采用了严格的左右对称的表现技法,像宫殿、寺院等建筑那样,显示出来权力、威力的象征;另一方面建筑色彩则采用了红色、黄色等来充分表现这些,以增加形式的庄严壮丽的气氛。这样,色彩与形式结合在一起,就能够产生出精神上的表现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建筑形式已不再采用对称均衡的表现技法,而像现代建筑那样反映着现代的思想意识。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建筑色彩则配合新的形式发挥它的表现力,唤起人们的感觉,帮助人们体会这样的形式的美观。这时,色彩根据不同的形式,或者助长,或者控制,起到所谓的色彩调节的作用。
  对于一定的建筑形式,建筑色彩是有其相应的表现技法的。一般来说,有秩序的、有节奏的、有变化的表现技法,才能获得美观的效果。杂乱无章地使用色彩决不能获得那样的效果。因此,在建筑物上正确地使用色彩,必须遵守一定的规律和技法。


展开余下试题  在一定的环境中,建筑色彩不但能够显示出民族的、社会意识的表现力,而且还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通过建筑色彩可以观察到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程度。
  建筑物的内部和外部都使用色彩,一般称做内部装修色彩和外部装修色彩。它们在各自的表面上要显示出艺术效果。一般来说,在一个时期、一定的地区内,根据社会意识和物质要求,使用一些自然材料或人工材料,设计和建造出代表当时形式或风格的建筑物,所用色彩富有时代精神,是能够满足人们的生活要求的。然而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异,社会意识变革,人们对物质要求的提高以及设计手法、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的不断进步,建筑色彩就要发生变化。因此,建筑色彩既蕴含着传统性,又是流行的,它总在不断地满足着人们的生活要求。
  建筑是多姿多彩的,建筑物用什么颜色,有着明显的时代特点,地方特点。就以北京故宫来说,黄色是主要的代表色,象征着皇权至高无上。北京天安门的红墙,中南海红墙给人的感觉十分庄严。苏州的民居,白墙、黑瓦,在青山绿水的映衬下,独具江南特色。西藏的建筑,色彩对比强烈,红、黄、白是主要色彩。在我们城市中,建筑的色彩也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因素。色彩的运用得当与否,对人们的视觉乃至精神起直接的影响。试想,人们的居住区,或红砖楼,或灰砖楼,或混凝土结构涂上白色涂料的居民楼,色彩简单明快,在绿树绿草、各种颜色的鲜花的陪衬下,在干净平整的柏油路或水泥方砖路上散步,那是多么的惬意。如果居民楼的外立面大红大绿,花里胡哨,怎能给人以愉悦的心境 我们要让城市美起来,色彩有着其他形式(建筑、装饰、雕塑等)不可替代的作用。
(选自《建筑科学与文化》)
15.对于一定的建筑形式,建筑色彩是有其相应的表现技法的,有怎样的表现技法呢?
16.“建筑色彩既蕴含着传统性,又是流行的”,怎样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17.最后一段文字列举了北京故宫、天安门的红墙、苏州的民居、西藏的建筑和在我们城市中建筑的色彩,表达一个怎样的观点?
18.建筑色彩在建筑中起到怎样的作用?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1、C(A、拱券xuàn,B、博闻强识zhì,D、模样mú)
2、D(A、水榭歌台B、急不可待C、戴德)
3、B。
4、B(A、前所未有:从来没有发生过的。前边已说“现在位居第二”,这里再用“前所未有”不恰当。B、美伦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雄伟壮观、富丽堂皇。现在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的精美效果。C寥若晨星:稀少得好像早晨的星星。指为数极少。用在此处不恰当,因为句子前边说“真正堪称上品的”,这里应当用“凤毛麟角”,麒麟的角:比喻珍贵而稀少的人或物。D、门可罗雀:形容十分冷落,宾客稀少。用在此处不恰当。可以用形单影只:形容孤独,没有同伴。)
5、C(A、“是梁思成建筑美学思想的具体体现”这一句缺少主语,造成句式杂糅,可在句前加上“这”一词。B、关联词“不仅”移到“中国古代建筑”的后边。D、成分残缺,在“优美柔和”前边加上“以它”一词。)
6、A。
7、指中国的建筑都有着一定的风格和手法,已成了人们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这种中国建筑的法式或惯例被称为“文法”。作者列举了西方“五种典范”做对比,列举了中国的建筑法式:木架结构、斗拱、间、屋顶……列举了台基、台阶、栏杆,列举了庭院的组成。
8、具有“拘束性”和“灵活性”。用了比喻修辞手法来说明:文章比喻建筑;文章的法式比喻建筑的法式;文章的文法约束下的各种体裁比喻不同的饿建筑,“大文章”和“小品”比喻宫殿、庙宇等建筑。
9、指的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10、因为这种“文法”和“词汇”既为广大人民所接受,又为他们所承认、所喜爱。
11、“技术上艺术上”分别指中国建筑结构上的特点和装饰上的特点,起着总领下文的作用。
12、“这种建筑物”指由台基、房屋本身和屋顶三个部分构成的建筑物,“这同一原则”指中国建筑在平面布置上往往左右均齐对称。
13、①减少立柱和横梁交接处的剪力或加固两条横木的接榫,②也可以承托上面其他建筑,③对建筑有装饰性。
14、由总到分,由主到次。
15、一般来说,有秩序的、有节奏的、有变化的表现技法,才能获得美观的效果。
16、①建筑色彩蕴含着传统性。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红色和黄色为正色、为最尊贵的颜色。因此建筑色彩主要采用红色、黄色,蕴含着传统性。②建筑色彩又是流行的。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异,社会意识变革,人们对物质要求的提高以及设计手法、建筑材料和施工工艺的不断进步,建筑色彩就要发生变化。
17、建筑是多姿多彩的,建筑物用什么颜色,有着明显的时代特点,地方特点。
18、①在悠久的历史中,建筑色彩采用了红色、黄色等以增加形式的庄严壮丽的气氛。②随着时间的推移,色彩根据不同的形式,或者助长,或者控制,起到所谓的色彩调节的作用。③在一定的环境中,建筑色彩不但能够显示出民族的、社会意识的表现力,而且还能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相当大的影响。 (122.240.211.65)
标签:人教版 高二 必修五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人教版高中”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5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