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50  2018-10-24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0]
福建省晋江市平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福建省晋江市平山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经典是民族文化传承的精神源泉,而经典阅读则是传承与激活民族文化精神 的关键环节。经典阅读曾经只限于少数学者,并通过相对固定的教育场所得以薪 火传递。当今,我们则可以借助大众媒体的多元途径,将经典阅读推向大众。在 此过程中,有两种选择:一是由学者个体阅读引导大众阅读;二是由学者个体阅 读取代大众阅读。显然后者更受欢迎。这标志着传统的经典阅读与传授方式的重 大变化:一是在对象上,由知识阶层转向大众群体;二是在空间上,由教育场所 转向媒体空间;三是在方式上,由讲——读互动转向单向传授。学者、媒体与大 众群体三向合力,意味着一个新的经典传播时代——经典“代读”时代的到来。
经典“代读”热的兴起,是大众传媒与学者群体携手合作、一同满足大众精 神需求的时代产物。以上三者在经典“代读”中融为一体,是基于以下原因:一 是大众媒体的泛生活化。在当今时代,媒体内化为人们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二 是知识精英的抗边缘化。面对市场经济的严峻挑战与商业逻辑的残酷选择,日益 趋于边缘状态的知识精英渴望走出书斋,重返文化中心舞台。三是经典崇尚的中 介化。随着大众精神追求的高涨,崇尚经典成为新的时代风气,然而大众群体普 遍无法自主阅读,不得不求助于学者“代读”,以获得对经典的了解和体会。央 视《读书时间》与《百家讲坛》的兴替交接,自然地成为其典范性的标志。
从大众传媒时代本身的发展历程与规律来看,经典“代读”之火爆或缺陷, 都具有某种历史必然性。早在 20 世纪 70 年代,欧美发达国家率先经历了类似的 历史阶段。其中法国电视二台创办于 1975 年 1 月的《毕沃读书》最具典范意义。 该栏目在约 90 分钟节目里,全是主持人、作者和读者一起自由论谈。10 多年间, 这个高雅节目赢得了难以想象的 20%左右的收视率,被称为法国的“文学弥撒”, 法国作家、学者都将在《毕沃读书》中亮相视为无上荣耀。西方的类似栏目,显 然具有多重指向性意义,包括强化文化导向、标示思想高度、激活传播方式等意 义。由此表明,在西方发达国家已形成了优良的电视读书氛围与传统,这是由其 文明发展阶段与整体国民素养决定的。
与西方相比,我国当前的经典“代读”在文化导向上无疑是一致的,但在思 想高度与传播方式方面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开办于 20 世纪 90 年代,以央视《读 书时间》为代表的一批读书栏目,一直无法摆脱收视率低迷的困扰,相继黯然落 幕。而《百家讲坛》之以“讲坛”为名,实际上是大学课堂在媒体虚拟空间的延 伸与革新。它将传播重心落在以文、史、哲为内容的文化经典上,并由此打造出 易中天、于丹这样的“学术明星”。在此,需要我们深刻反思的问题有三:一是 我们为何不能在《百家讲坛》兴盛之际,依然坚守《读书时间》?二是我们为何 不能选择多方互动的自由论辩,只能接受由学者单向灌输的“代读”?三是我们 为何总是局限于故事性、趣味性的欣赏口味,而缺乏应有的思想锐度与精神高 度?这昭示着我国经典“代读”走向更高层次、实现自我超越的紧迫性与可能性。
(选自《新华文摘》
有删改)
1.下列对全文内容的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经典“代读”的缘起与走向。


浏览完整试题B. 我国经典阅读对象及阅读内容形式的变迁。 C. 经典“代读”热的兴起及典范性标志。
D. 我国当前经典“代读”与西方相比的异同。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有关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众精神追求的高涨及其普遍无法自主阅读是促进经典“代读”热兴起的原 因之一。
B. 《百家讲坛》栏目选择由学者个体阅读引导大众阅读的传授方式将经典阅读 推向大众。
C. 《毕沃读书》的成功表明西方发达国家的文明发展程度及整体国民素质水平 都很高。
D. 我国当前经典“代读”与西方相比的差异昭示我国经典“代读”实现自我超 越的紧迫性。
3.下列各项中,对我国当前经典“代读”火爆原因概括有错的一项是( ) A. 媒体内化为人们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为经典“代读”的火爆提供了广阔的 平台。
B. 知识分子渴望重返文化中心舞台,为经典“代读”提供了阅读的传授者。 C. 大众精神追求高涨,崇尚经典成为新的时代风尚,为经典“代读”的火爆提 供了广泛的接受者。
D. 采用“讲——读”互动的方式,更符合大众的接受习惯。而“代读”的内容 具有较强的故事性、趣味性,也更符合大众的欣赏口味。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小题共 3 小题,14 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 4—6 题。
易水不寒
卢世龙
在漂泊与寻找之间,我总会有意或无意地感到岁月就像一条河。尽管河的左
岸是难以释怀的记忆,右岸是充满玄奥的无穷未知,但河里飞快流逝的绝对是人 的鲜活生命。
对于易水河的膜拜,源自一位名叫荆轲的英雄。世间孤胆除暴的好汉多得很, 然荆轲明知有去无回,仍临河高歌,绝尘远行。慷慨悲壮,不但成就了英雄,也 成就了易水。
那时,平静的燕国,大地常绿,燕山常青。冬日里,雪花大如席,漫天落下, 给茫茫山岭笼罩厚重冰盖。然后,春夏之季,慢慢融化。条条涓流融入易水河道, 汇成清澈透明的涟漪,抚慰鲜活的水草游鱼,抚慰多姿的大地生灵……
人生不过是一场漂泊,并无意义可言。而寻找精彩的漂泊方法,给灵魂一个
好的归属,或许便是做人的意义所在。
英雄去了远方,那里是另一个世界,谁也无法知道那边是个啥模样。不过, 英雄和筑而歌,仰面痛饮,登车壮行的易水仍在,仍是千秋万代子孙们感受英雄 精神的场所。物欲盛宴下的人群,没有人文精神壮骨活血,往往迷失自我。
没错,面前的易水河,枯草杂存,乱石遍地,更像平缓沟渠。它非但无水, 反倒让人燥热难奈。如此沧桑,或许是在证明,伴随时间河流消失的,更有自然 河流。如同一个小小的“!”号,我再怎么疲惫不堪地为她奔波,也注定只会留 下慨叹。使劲揉搓眼睛,擦拭满脸汗泥后,便想,这黄沙漫天,黄尘遍地的世界, 真的是英雄所要拼却宝贵生命捍卫的家园吗?历史长风,蔓延一沟惆怅。既然眼 睛看不到水,就用脚去看吧。尽管步履沉重,我仍打起精神,奢求收获易水对我 的哪怕点滴馈赠。顺缓坡而下,我将苍凉枯槁沙沙踩伏大串印痕,它们也在我的 裤腿留下道道黄泥标志。有沙粒相继入鞋硌人,有顽石偶尔跌撞绊人。但生活路 上的磕绊再怎么复杂多变,我们也不能因之忘却既定目标。我屏息直奔河的中心 地带……不远处哄地飞出一只小鸟,吓一跳。原来,水是有的。密集枯苇菖蒲, 裹挟一线时断时续的浊流,浮些黑不溜秋的塑料泡沫,猛一下还难看清水的模样。 原来,似无却有的水,蜿蜒于沟心草丛,时不时蜷个凼,积成汪。
我轻轻提起裤管,悄悄蹲下身去,生怕一不小心,扰乱这脆弱的宁静。慢慢 拨开漂浮物,但见水底融着厚厚的黑色汁液,仔细瞧,怎么也看不清凼的底部是 个啥模样。这简直就是中国历史的翻版——无论在何种情况下,都把底牌给藏着 掖着……可我依稀看见,水中有个秃秃的圆球,悬浮不定。人或许是生着一双什 么样的眼睛,看到的事物就会是什么模样;也或许是身处什么样的环境,就会看 到什么样的事物。醒过神来,才知那是自己的脑袋。世界真是越来越莫名其妙, 对照浊流看自己,原来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谁。
正感慨着,右脖颈生生地酸痒起来。抬头,满天沙尘纠结菖絮和杨絮,如城 市噪音,一阵紧接一阵疯狂地扑来。我将眼睛眯成一条缝,它们却魔鬼般钻进衣 里,某处发痒,浑身难奈。这世间呀,人有什么样的追求,就会出现什么样的家 园。所有追求,都直接影响人格发育。且人们让河流沧桑不堪,成了河不河鬼不 鬼的样子;河流便让人们痛苦不堪,活得有话说却无处诉说地憋屈。于今的燕山 系脉,恰似难于收拾的乱石堆;而纤毫般的易水,更像它的一行辛酸浊泪。
我站在干枯的河床上,完全是在亲近易水河的残骸。
一条以水承载人文精神的河流,于今连水都没有了,这失去的又岂止是蓬勃 生机,它更是全部的精华和荣光啊。
在华北平原的广袤背景里,易水显然不够小鸟们饮用。游人满怀肃穆接踵而 至,满目苍凉,易水不寒,心寒。
适有老汉路过,见我一身狼藉,面露哂容。遂问,这是易水河吗?答,那是 荆轲塔,不是易水河是啥。这河三十年前还清水滔滔,断流也就近些年的事哩! 顺老汉手指方向,山坡一座灰不溜秋的塔儿,孤立尘暴之中,情形酷似荆轲他老 人家伫立云层,默默静观华夏众生茫无头绪地折腾时光。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在岁月长河里,这次生命实在过于短暂,寻找生命作为 的机会便更加宝贵。舍个人生命,挽民族大厦于将倾也好,照亮他人行程也罢, 给予他人福祉也行……生命的漂泊,原是个实践过程,只有及时而认真进行把握, 才能找到真正意义的价值归属之地。 (有删节)
4.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作者对易水断流“心寒”,是因为易水是子孙万代感受英雄精神的载体,现代 人如果没有英雄的人文精神滋养,就会迷失自我。
B.文章取材十分广泛,没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谈古论今,写人写水写人生, 行文看似闲散,实则紧凑有序。
C.第七段作者写自己认不清楚水中自己的脑袋,表现了易水河水的浑浊不堪, 也喻指中国历史的深藏不露。
D.文章采用夹叙夹议的艺术手法,叙述和议论交互穿插,浑然融合,笔法灵活 多变,生动活泼,富有启迪。
5. 文章第三段写易水河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分)
6.请结合文章内容理解“而寻找精彩的漂泊方法,给灵魂一个好的归属,或许便 是做人的意义所在”这句话的含意,再结合本文内容或荆轲的故事谈谈你从这 句话中得到的启示。(5 分)


展开余下试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中国网络文学自 1998 年发轫,于今已走过二十载。中国文学的时空观 念通过网络文学得到了拓展。如果说以前的写作走的多是纯文学的路子,到了新 的时期,即便在穿越小说里,作家也展现出全球化的新视野,纵横驰骋于中国历 史各时期的地域、文化和文明,在文学创作中也都呈现出符合大国时空观的想象 力。
通过这二十年的长足发展,网络文学呈现了中国人怎么想象自己,怎么想象 民族国家,怎么想象自己和世界的关系,并在这三个维度上扩展得非常好。中国 网络文学的成功是中国现代性的成功,为中国现代性的特色树立了主体性,这样 一种中国现代性精神,也导致了在资本、传媒、文学的合力下,在各种机遇的碰 撞下实现了网络文学二十年的腾飞式发展。
(摘编自《中国网络文学的成长与烦恼》,2018 年 4 月 19 日《解放日报》) 材料二:
在梳理网络文学二十年发展过程中,我们发现它的爆发期在 2000 年到 2015 年。2015 年后虽然有很多很好的作品出现,但是上升有点乏力,而且出现了学 界所概括的网络文学模式化、同质化、循环化现象。
网络小说要吸引读者,常采用一些基本的故事套路。受商业化的驱动,网络 小说需要快速更新,借用套路,是难度最小的写法,导致许多部小说好像是一部 小说,跟风、同质化倾向严重。但是即便是借用同样套路的作品也有高下之分, 决定作品质量的不仅是故事模式,还有语言表达能力、对故事结构的把控力、对 生活的洞察力、故事中人情事理的合理性、类型领域的开拓性、细节深处的表现 力等。在这些方面,网络文学需要向传统文学学习,网络作家需要拓展阅读视野, 深入生活,适当沉潜,提高修养,超越商业化的局限,提升作品的艺术境界。
(摘编自《网络文学何以有效对接文学传统》,2017 年 12 月 11 日《光 明日报》)
材料三:
网络文学的兴起很大程度源自对读者群体多样化阅读需求的捕捉和满足。但
是,敏锐捕捉并不代表一味迎合,对创作者而言,既不能落入“写书人抄不算抄” 的自我欺骗,也不能被点击量、更新频率甚至作品字数等牵着鼻子走。网络文学 行业的发展不排斥商业逻辑,但并不意味就要屈从盲从。那些披着商业运营外衣, 唯点击率至上,将“流水作业”代替原创,夹杂色情、暴力、媚俗等“精神鸦片” 的行为,只能是自我陶醉的泡沫,泡沫消散,未来将难以为继。
今年 6 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印发《网络文学出版服务单位社会效益评 估试行办法》,通过客观指标和量化标准对网络文学进行社会效益考核。有了指 挥棒,还需自念紧箍咒。对于网络文学创作者而言,理应在行业飞速发展的大潮 中少一些浮躁逐利、多一些伏案定力,转变唯点击量、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观念, 回归对所处时代和生活本身的关注。唯有如此,网络文学才能在量的高原上继续 打造质的高峰,让更多作品走进人心。
(摘编自《莫让网络文学被资本绑架》,2017 年 11 月 17 日《人民日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材料一和材料二立足于网络文学的发展,都从正反两个方面说明了网络文学 的创作既有新时代的特色同时也存在模式化、同质化、循环化的现象。
B.材料一分析了近二十年网络文学的艺术特点,肯定了网络文学的成功是中国 现代性的成功,为中国现代性的特色树立了主体性。
C.随着网络文学市场与影视、游戏等众多娱乐市场的结合,网络文学体现出巨 大的营销价值,因而创作者应更加看重经济效益。
D.《网络文学出版服务单位社会效益评估试行办法》为网络文学的社会效益考 核制定了客观指标、量化标准和奖惩方案,是创作者的指挥棒。
9.在当今商业浪潮冲击的时代背景下,网络文学的创作者们如何才能在网络文 学量的高原上打造质的高峰,让更多作品走入人心?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6 分)
二、古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丹请先遣秦武阳!”荆轲怒,叱太子曰:“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今提一匕首 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 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 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 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
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 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
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
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 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 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 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 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 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 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 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3 分)( ) A.秦王方还.柱走 还:环绕
B.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 比:并,列
C.愿大王少假.借.之 假借:借助
D.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被:遭受
1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 分)( )
A.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B.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C.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D.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12.从这段文字内容看,对荆轲形象评价有误的一项是(3 分)( )
A.耿直刚烈,太子丹催促荆轲前去刺秦,荆轲虽屈于权势,但仍然毅然悲壮 辞别。
B.虑事周密,用重金贿赂蒙嘉,为蒙蔽秦王实施刺杀计划起到了重要作用。 C.镇定从容,秦武阳在秦廷露出恐惧神色,引起秦国君臣疑心,所幸荆轲机
智化解。
D.忠义赤诚,荆轲希望生擒秦王,以便谋求秦燕长久和平,来酬谢太子丹。
1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5 分)


展开余下试题(2)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共 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4—15 题。
望秦川①
[唐]李颀
秦川朝望迥,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逶迤城阙重。 秋声万户竹,寒色五陵松。 客有归欤叹,凄其霜露浓。
【注】①这首诗是诗人李硕晚年辞官归隐故乡之前所写。 秦川:泛指今秦岭以北平原地带。 此诗中指长安一带。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5 分)( )
A.颔联中的“净”字和“重”字,将秋色的明净阔朗,长安城的庄重肃穆,
传神地点染出来了。
B.本诗前两联既写出秦川的广阔视野,又衬托出长安城的巍峨雄姿,不言秋
而秋色自现,描绘出一幅萧瑟、苍凉的画面。
C.颈联写秋风吹起,家家户户的竹林飒飒作响,五陵一带的松林蒙上了一层
寒冷的色彩,渲染出一种清冷意境。
D.尾联中的“霜露”,既指自然界中的霜露,也指自己在官场经历的风霜雨露;
“凄其霜露浓”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凄苦。
15.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5 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一诗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的快乐场景(或表现男女曾 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是: , 。
(2)《兰亭集序》中,作者表达自己对生死的看法的句子或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 无的思想倾向,作者用了两句话来批评的句子是: , 。
(3)《赤壁赋》一文中,客人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伤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短
暂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第Ⅱ卷表达题
1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 )
①由于高度很低,强大的飞机尾气流把地面上的落叶吹得 ,遮天蔽日。
②最近“单独二胎”政策一出,街头巷尾人们都在谈论此事,很快弄得 。
③对他来说,世界杯起着标记时间的作用,提起来,他能 讲上一天。
A.沸沸扬扬 洋洋洒洒 纷纷扬扬
B.纷纷扬扬 洋洋洒洒 沸沸扬扬
C.纷纷扬扬 沸沸扬扬 洋洋洒洒
D.沸沸扬扬 纷纷扬扬 洋洋洒洒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3 分)( )
A. 美韩两国防务部门当日发表联合声明,正式宣布决定在驻韩美军部署“萨德” 系统,将影响东北亚安全形式,导致地区安全格局发生重大调整。
B. 有网友认为,特朗普的对外经济政策是围绕贸易保护主义为核心的,其若当 选,与美国有这大额贸易顺差的国家的贸易盈余将减少。
C. 2016 年 9 月 1 日首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正式开始施行。法律明确禁 止的,是个人开展公开募捐,但不禁止个人求助。
D. 通过参与国家公祭日,我们不仅掌握了千真万确的史实,而且能够培养起真 正热爱和平、守卫和平的认知。
19.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①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 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
②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高档电器 也不再望.尘.莫.及.了。
③他在学习上坚持博.学.审.问.,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
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④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肯认真研究调查,他对于群众的意见总是 充.耳.不.闻.,所以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评。
⑤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 被弄得左.支.右.绌.,狼狈得很。
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
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
A. ①②⑥ B. ①③⑤ C. ②③④ D. ④⑤⑥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6 分)
一般来说,① ,甚至还有点幻想成分。或许这也是人们喜欢怀 旧的一个原因,如果怀旧总是噩梦,② 。但是,今天在我们心目中的 旧日美好事物,③ ,因为大多数的人总会不自觉地把记忆中的痛苦和不 如意的部分过滤掉,把美好的部分更深刻地留存下来。。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 分)
文明有赖于规则的涵养,汽车文明也不例外。交通拥堵源于交通事故的发生。 交通事故的发生率,拥堵状况,一定都与对交通规则的遵守程度有直接关联。一 些漠视规则的陋习,直接导致交通事故的发生和交通拥堵,也提升了路怒症的爆 发几率。
①导致拥堵不一定是交通事故的发生,而是汽车的普及。
②。
③。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材料一:正月初一,一部演绎中国历史传统诗词的综艺节目《经典咏流传》火
爆荧屏。节目以古诗词和部分近代诗词配以流行乐,即所谓的“和诗以歌”,用 歌声诠释诗词之美。 材料二:甘肃省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幼儿园开展蒙古族民间传统游戏——沙嘎。全 园大、中、小 9 个班级,330 多名幼儿和家长共同参加了活动。沙嘎是蒙古族氏 间传统智力游戏之一,该游戏可以促进幼儿智力发展,让孩子们在游戏中感受到 竞争意识和合作、分享、谦让以及成功的快乐。同时,在幼儿们的玩乐中传承、 发展和保护蒙古族传统文化。
材料三:1937 年 5 月,商务印书馆从《史记》《左传》《战国策》中撷取公孙 杵臼、程婴、子路、荆轲等人的故事,编成《中华民族的人格》小册,向全民推 广,激励全民以先民为榜样,保全固有的精神,像典籍中记载的仁人义士一样, 筑起血肉长城,保家卫国,这在当时产生重大影响。
读了上面三则材料,你对传统文化传承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 则材料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使之形成有机联系,写一篇文章。要求自 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 800 字。
晋江市平山中学 2018-2019 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
语文答案
1.A
2.B
3.D
4.C(“喻指中国历史的深藏不露”错,无此含意。)
5.①表现古代易水河水清澈透明、富有生机的特点。②表现古代易水滋养“水草 游鱼”,养育“大地生灵”的作用。③与后文易水“断流”“沧桑不堪”的现状形 成鲜明的对比。
6.人生的意义在于让自己精彩的人生有所作为,让生命有价值。荆轲明知刺杀秦 王有去无回,但为了燕国的国家利益,舍个人生命,毅然前往。人生不在于生命 的长短,而在于有所作为。
7.D
8.B
9.①网络文学的创作者们需要向传统文学学习,作家需要拓展阅读视野,深入 生活;
②网络文学的创作者们应少一些浮躁逐利,多一些伏案定力,注重沉潜;
③创作者们应专注于创作本身,而不能屈从盲从商业逻辑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福建省晋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5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