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48  2018-10-24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8]
河北省大名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
高一月考语文试题
出题人:贾庆英 审题人:蒙少波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谁来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打开微信“朋友圈”,就能看到一个完整的文化微缩景观:既有“小清新”,也有“情怀党”;既能看到古典乐迷的“高大上”,也能看到各种“非主流”……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他们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风尚的制造者。
  然而,新技术的生死时速,是否也会纵容“所见即所得”的肤浅,带来“既得繁花,亦生野稗”的乱象?已经有人痛心于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图书馆修得越来越好,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难怪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我们的阅读吧!甚至有人说,拔掉网线,关闭手机,才能回到真正的文化生活。
事实上,翻阅近几个世纪的文化史,几乎每一次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海德格尔以哲人姿态发问:技术化的时代文明千篇一律,是否还有精神家园?美国学者罗斯扎克更是一针见血:相比在黄昏时分去附近的咖啡馆,网络真的能更有效地交流思想吗?哲人的忧思,倒是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历史的惯例: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的草根,越能更早地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越是更晚地接受新事物。看看我们的互联网,微博是近6亿网友鼎力支撑的舆论广场,微信是无数中产白领激情互动的文化领地。在抱怨新技术让信息碎片化、文化浅表化的同时,谁愿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知识、人文的情怀,主动涵养席卷天下的网络文化?文化之河能否源远流长,乃是取决于“最低水位”,谁来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正如学者所说,当代中国正在“共时性”地经历着传统、现代与后现代。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反映在文化领域,将使我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注定要面对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的现象。对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主流文化的建设者固然不必过分沉溺文化乡愁、伤感于“吾道衰也”,也不能闭关自守、以和大众文化划清界限来标榜自我,而是更应该防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为整个社会的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并担任守护者。“士志于道”曾经是中国文化和中国文人的光辉传统,一代代士人无不“以天下风教是非为己任”,为时代的文化河床筑土培基,理应是当代文化人的历史使命。
古人云:“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不论时代如何变迁,技术条件如何升级,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不会改变。我们要做的,就是以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中国。
(摘自2014年01月06日《人民日报》,有删改)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士志于道”曾经是中国文化与中国文人的光辉传统,为时代文化加厚土层理应成为当代文人的历史使命。
B. 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文化共存的现象,为防止文化上的劣币驱逐良币,主流文化建设者应为文化水位划定警戒线并担任守护者。
C. 如果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没有改变,就能以比以往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去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


浏览完整试题D. 要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使文化之河源远流长,就应该用理性的思维、专业的知识和人文的情怀,去主动涵养网络文化。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 任何一次新的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这是近几个世纪以来文化史上所特有的现象。
B. 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需要通过“各美其美,美人之美”,最终走向“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文化中国。
C. 当今社会,读书的物质条件越来越好了,但好书和读书人却越来越少,以至于有人疾呼“从电脑和手机中拯救我们的阅读吧!”
D. 文化空气的日益稀薄,使一部分人对此十分痛心,这些人甚至认为中国正在进入文化上的“小时代”。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价值偏好和审美趣味,信息时代,他们既是文化景观的观看者,也是文化时尚的制造者。
B. 既不必过分沉溺于文化乡愁,也不能闭关自守,这是大众审美和信息时代到来时主流文化建设者应有的态度。
C. 在文化领域,因受快速现代化和城市化进程影响,人们在相当长的时间内要面对传统与现代并存、高雅与“低俗”共舞的现象。
D. 海德格尔、罗斯扎克等人的忧思从另一个角度表明:只要拥有文化话语权,无论是草根还是精英,都能更早地接受新事物、拥抱新的文化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明年还种棉花
王生文
连续几个响晴的日子,地里的棉花赶趟儿一般裂开了嘴,炸花天到了。
桂枝有些急了,踮起脚,不时地往村口望,口里还冒出一句:“怎么还不来呢?”
桂枝是在望连婶,一个异乡的老寡妇。这些年,一到炸花天,连婶就赶来给她家摘棉花,前后十来天,桂枝家像添了一口人。连婶除了下地摘棉花,还帮衬她照顾孩子做些家务。桂枝婆婆去世得早,感情上拿连婶当婆婆看。每到棉花摘得差不多了,连婶也就要走了,五角钱一斤,这是外乡客来旱区摘棉花的行市,桂枝会包零不去尾地跟连婶结算。连婶每次接过钱,都会久久地握着桂枝的手说,姑娘,要不是兰兰念书,我哪会要你这些钱。
就因为知道了连婶的家境,桂枝每年就不雇别人了。好多人家抢着雇年轻妇女,而且还雇几个,赶着太阳好晒棉花。可桂枝不,三十多亩地就交给连婶一人。连婶是指望她家来雇的,能帮她一把就帮一把。连婶心眼好做事实在,几千斤棉花里寻不出半片叶子。
可是,连婶今年怎么还不来呢?有好几批做雇工的都求上门来了,要不是等连婶,她早答应别人了。桂枝一边在心里急,一边又对自己说还等等吧,就当是还帮连婶最后一年,明年说什么也不种棉花了。
其实,自从去年村里有了第一台玉米收割机,桂枝就不想种棉花了。种玉米方便,机械收割,田边过秤,利利索索,不像种棉花那样时间拖得长。那天,跟连婶结过账,照例把连婶送到村口,桂枝想再不说就没有机会了,便鼓起勇气,说,连婶,种棉花可真麻烦,又累人,要不是遇上你,我早就改种玉米了。
谁知连婶说,麻烦什么,不就是摘棉花吗?婶这双手只会摘棉花,就是手脚慢了点,只要姑娘不嫌弃……
哪里的话,这些年多亏了婶。
姑娘,亏不亏的,婶心里有数。明年一进炸花天,婶还来给你家摘棉花。话说到这个份上,桂枝也不好把话再往回拉,只得顺着说,那好,明年我就还种一年棉花……
到底还是把连婶盼来了。一年不见,桂枝感觉连婶脸上的沟壑比去年细密了些,再有一个变化是连婶用上了手机。不等桂枝开口,连婶连连说来迟了,来迟了,是那种道歉的口气。接下来的几天里,露水还没干连婶就急着下地,而每次回来天都擦黑了,桂枝便劝她慢慢摘不要太累了自己,连婶口里应承,却还是那样早出晚归。每晚收拾完,连婶的手机准会按时响起,她掩上门去接电话,一接就是半天。桂枝看在眼里,笑了,心里说还保密呢。
这天晚上,连婶的手机又响了,也许是疏忽忘了掩上门,让从门前经过的桂枝听了个真真切切------ 再赶紧也要四天……
你不要再催了,说什么也要帮你桂枝姐把今年的棉花摘完……
难怪连婶这么赶紧的,原来是兰兰在催她回家。桂枝等连婶接完电话,走进房间,对她说,婶,家里有事,你怎么不跟我说呢?
连婶没想到桂枝听见了她的电话,见瞒不住了,只好如实说,婶是从城里偷着出来的……
桂枝既惊又喜,婶,你进城了?
可不是,跟兰兰他们住一起了。没曾想,兰兰怀上了,闹什么反应……
婶,照顾兰兰这可是大事,你偷偷跑出来干什么?
去年答应了你的,婶能不来吗?再说,又一年没见你们一家了……
这回,桂枝是酸在眼睛里,泪水差点儿溢了出来。她侧过脸去,抹了一把,不由分说就动手给连婶收拾包裹,她决计明天一早就让连婶回城去。
账,当晚就结算了,这次的零头有些大,连婶要除掉,桂枝却仍要往整里包。连婶认真了,说,兰兰和女婿都有出息,这次就依了你婶吧。
第二天早晨,桂枝送连婶去搭车。快到村口时,连婶站住了,拉过桂枝的手,说,姑娘,明年你家种玉米吧。
可是,婶……
可是什么?
种棉花的收入还是要高些……
连婶呵呵一笑,姑娘,明年一添外孙,婶的手脚就被捆住了,恐怕偷都偷不出来了。
往下桂枝不知再说什么了,但是,一个想法却是那样不可阻挡地冒了出来,那就是明年还种棉花。
(原文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描写了棉花成熟时裂开的景象,同时细致具体地描写了桂枝的动作和心理,表现了她因担忧没有足够晴朗天气晒棉花而焦急的心情。
B.“明年说什么也不种棉花了”,桂枝这样想的主要原因是种棉花很麻烦,拖的时间也长,而种玉米可用机械收割,方便得很。
C.小说中的补叙占了很大的篇幅,一方面交代了桂枝焦急盼望连婶和明年再也不种棉花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表现了桂枝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
D.小说结尾交代,桂枝决定“明年还种棉花”,主要是因为连婶家境不好,需要帮助;并且,桂枝曾顺着连婶的心意答应再种棉花,不能失信。
5.小说中的连婶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6.小说最初发表时,采用的标题是“桂枝与连婶”,你认为是原来的标题好还是现在的标题好? 请谈谈你的观点和具体理由。(6分)


展开余下试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材料一:
党的十九大对脱贫攻坚进行了新的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有关扶贫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创新,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必须以此为根本遵循。自2013年年底作出“精准扶贫”重要指示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精准扶贫的重要论述不断丰富与完善,系统回答了扶贫中“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等核心问题。目前,我国扶贫必须在实践中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
我国实现到2020年让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摆脱贫困的既定目标,时间紧,任务重。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精准扶贫的核心是扶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实现农村地区脱贫奔富最核心是要充分利用贫困地区自然资源优势,找准路子,因地制宜开展脱贫攻坚产业发展项目。这需要紧紧抓实“三个覆盖”:产业发展覆盖到村,强化致富门路,加大回引创业力度,把产业发展作为打好扶贫攻坚战的重要抓手;道路硬化覆盖到社,夯实基础设施,“要想富、先修路”“人心齐、泰山移”;技能培训覆盖到户,提升造血功能,细化技能培训规划,加大农村实用技术和劳动转移的培训力度。
(选自“搜狐网”,有删改)
材料三:
在短短数十年里,中国已经使得近7亿人口脱离绝对贫困,是世界反贫困史上的奇迹。不过,新的反贫困运动仍有必要,因为全球化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导致收入分化和社会不公平,社会矛盾激化,出现不稳定。从这个角度来看,精准扶贫是中国政府保护社会的最基本手段。也就是说,扶贫的基本目标是实现基本社会公平和正义。但是,现实中的精准扶贫往往产生着新的问题,影响社会公平的实现。因为精准扶贫基本上是一种财富再分配,就存在着一个分配给谁的问题。因为是通过分配方式进行,经常会导致村民“阶级”的再分化,产生新一类型的社会“不公平”,一般表现在不同宗族之间、家族之间、村民群体之间。一旦涉及利益分配,这些传统的因素和新产生的因素都会卷入进来。这样很容易产生新的“认同”政治。在很多地方,社会对基层官员的信任度本来就不高,“精准扶贫”是一种新的政治,搞不好容易造成新的隔离和新的对立。
(选自“和讯网”,有删改)
材料四:
精准扶贫是一项惠民工程,目的之一是能够让农村地区改变贫困面貌,促进经济发展,实现小康社会。一个地区的文化程度往往决定着这个地区的经济状况,村民的文化程度不高,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贫困由此而生。农村人口数量庞大,诸多访问对象的文化程度只停留在小学低年级水平。六十岁以上的村民接受教育的人极少,中年人中大多女性没有接受过教育。文化水平过低使得村民对大多事物的理解存在偏差,不愿接受新鲜的东西。他们对于国家政策的理解上也就产生了困难,一般不太关注国家的政策导向,所以出现了对精准扶贫参与度不高的现象。发展教育,提高村民认知水平和文化程度对解决贫困问题尤为重要。
(选自《科学与财富》期刊,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我国如果要在2020年基本实现“脱贫”的目标,就必须在“扶贫”的实践中将精准扶贫落到实处。
B.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打赢脱贫攻坚战离不开技术指导,可见“扶技”是实现农村地区脱贫奔富的最核心。
C. 精准扶贫基本上是一种财富再分配,一旦涉及利益分配,就容易产生新一类型的社会“不公平”。
D. 作为一项惠民工程的“精准扶贫”,却常被一些文化水平低的农民误解,有些村民不愿意接受。
8.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 四则材料都关注到精准扶贫所产生的困惑与难题,但对实现扶贫目标并没有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
B. 四则材料都没有注重对新闻事实的“点”上的详细报道,而重在“面”上对精准扶贫进行了深入思考。
C. 对于“精准扶贫”的新闻报道,材料一重在理论支撑,材料二重在“扶技”问题,后两则重在产生的难题。
D. 四则材料虽然来源不尽相同,有报纸,有网站,有杂志,但都捕捉到社会热点,体现了新闻的时效性。
9.如何才能更好地开展“精准扶贫”?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节选自《荆轲刺秦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B.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C.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D.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郡县”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制度,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有一些诸侯国陆续在新兼并的地区设郡县,秦统一后,在全国实行郡县制。
B.“九宾”是我国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主国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迎上殿。
C.“陛下”原来指的是站在台阶下的侍者。臣子向天子进言时,不能直呼天子,必须先呼台下的侍者,后来“陛下”就成为对帝王的敬称,文中的“陛下”指对秦王的敬称。
D.“郎中”本是官名,始置于战国,职掌侍卫,秦汉沿置,为帝王侍从官的通称,宋代以后称中医医生为“郎中”。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荆轲计划周密。荆轲为了刺杀秦王,到秦国后首先贿赂蒙嘉,得以见到秦王;然后献地图,得以接近秦王;最后实施刺杀计划。
B.荆轲富有谋略。荆轲到秦国见到秦王,和秦王说燕国愿举国为内臣,并愿献上樊於期的头颅和督亢的地图,取悦秦王。


展开余下试题C.荆轲善于随机应变。荆轲等人到殿上后,秦武阳感到害怕,露出破绽,荆轲上前谢罪,解释原因,消除了秦王的猜疑。
D.荆轲视死如归。荆轲刺杀秦王,身受多处剑伤,见事情不能成功,还是倚柱而笑,箕踞大骂。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5分)
(2)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小题。   
野泊对月有感 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②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③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北宋灭亡、南宋初建之际。②逋逃,此处意为逃避战乱。③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14. 对本诗的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明了“野泊”之因:“逋逃”指逃难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
B. 后人评周莘此诗“最近杜味”。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C. 诗歌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D. 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心使人暗自惊叹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所思、所感、所痛。
15. 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岳阳楼记》中写明月朗照,从动态和静态描写湖面的两句是:“      ,      。”
(2)荆轲临行前在易水边慷慨歌曰:“       ,       !”表现了他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3)《鸿门宴》中,樊哙说明做大事者不拘小节后,紧接着又说“      ,      ,何辞为?”
三、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李雷和韩梅梅的爱情之旅长达十年,十年间有误解,有矛盾,但他们克服了一切困难,终于结为伉俪,享受天伦叙乐。
B.我们必须把革命的领导权抓在自己手上,把枪杆子抓在自己手上,否则,便会陷入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被动的处境。
C.我们布局谋划了三年,大家也隐忍了三年,今天是图穷匕见的时候,我们要让敌人知道,当初羞辱我们是多大的错误。
D.1927年,毛泽东在这革命的关键时刻,指点江山,辨明方向,成为中国革命道路的重要开拓者之一。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A.为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坚持围绕以吕梁精神为中心,不忘初心,团结奋进,让吕梁精神在新的历史时期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B.夏季饮食有三忌:一忌不可吃湿热、辛辣的食物,二忌不可过量吃苦味的食物,三忌不可吃不洁的食物。
C.由世界品牌实验室组织评选的2017“中国品牌500强”榜单在北京揭晓,山东共有海尔、青岛啤酒、魏桥等45个品牌上榜。
D.在新时期,微博是政府各个部门都无法回避的新舆论场,政府官员能否利用微博和民众沟通互动,既考验着官员的能力,也是广大民所期待的。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3分)( )
当前,随着科技创新发展和技术的不断进步,      ,传统金融必将迎来大变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为核心的金融科技正在悄无声息的改变着金融业的传统模式。某种意义上而言,科技金融代表着金融的未来,不容小觑。
A. 金融科技成为一种全球性趋势和潮流是不可避免的
B. 一种全球性趋势和潮流不可避免的偏向于金融科技
C. 科技金融不可避免地成为一种全球性趋势和潮流
D. 一种全球性趋势和潮流不可避免的偏向于科技金融
20.下面的一段话,其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找出并修改。(5分)
您的信已收到,寄来的特产我就笑纳了,看到这些家乡特产,我又忆及您对我一贯的关心和爱戴,至于您托我为您的犬子毕业联系工作一事,我定会鼎力相助,请您放心.俗语云“来而不往非礼也”过几日,我将托人惠赠给您一份礼物,希望您能喜欢
⑴ 改为 ⑵ 改为
⑶ 改为 ⑷ 改为
⑸ 改为
21. 下面是驾驶员在遇到堵车时的常见心态及对应做法的框架图,请把这个框架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古人云: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   
曾国藩说:“善莫大于恕。”   
安德鲁•马修斯说:“一只脚踩扁了紫罗兰,它却把香味留在那脚跟上,这就是宽恕。”   
最新科学研究显示:原谅别人有益身心健康。   
读了上面的这几段话,你有什么感想?
请选定一个角度,明确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文体自选。

答案
1.C 【解析】试题分析:C项,“如果……就……”假设关系不成立,依据文本最后一段“人心向善向美的文化情怀不会改变”“我们要做的,就是以更积极的态度、包容的气度、渊博的深度,加厚信息时代的文化土层”可推知C项假设的前后内容之间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
2.A 【解析】A项,“任何一次新的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说法绝对化。原文是“几乎每一次技术手段的升级,都会引起人们的文化焦虑”。
3.D 【解析】D项,“只要拥有文化话语权,无论是草根还是精英,都能更早地接受新事物、拥抱新的文化场”曲解文意,不符合原文第三段的内容“越是缺少文化话语权的草根,越能更早地拥抱新的文化场;越是在原有格局中掌握话语权的精英,越是更晚地接受新事物”。
4.D(3分)(桂枝知道连婶家情况已有改善,“帮助”不像以往那么迫切;当时对连婶的承诺也只是顺着连婶心意;况且,明年连婶会添外孙,定难再脱身来摘棉花。但她还是决定“明年还种棉花”,突出表现的是她在感情上是将连婶当婆婆、当亲人看,心中有一份难以割舍的深厚感情;同时,如果明年还种棉花,那她就能够以摘棉花的名义再请连婶来家相聚)
5.(6分)①朴实善良,做事实在:连婶除了为雇主摘棉花,还主动帮助照顾孩子做些家务;摘几千斤棉花寻不出半片叶子。②能吃苦耐劳:连续多年一个人承包三十多亩地棉花的采摘任务,起早贪黑,一连十多天。③讲诚信,重情义:女儿怀孕有反应需要她照顾,但她为了兑现承诺偷偷跑出来为桂枝家摘棉花。把桂枝当闺女,关心体贴理解有加。(答对3点记6分。)
6.(6分)观点一:以“明年还种棉花”为标题更好。①小说的主要内容围绕桂枝明年还种不种棉花而展开,当然以“明年还种棉花”为标题更加切题。②“种棉花”贯串全文,是小说的线索,以“明年还种棉花”为标题,能制造悬念,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观点二:以“桂枝与连婶”为标题更好。①小说的主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河北省大名”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