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94  2018-10-25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94]
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模块诊断 语文
山西大学附中
2018~2019学年高二第一学期9月(总第一次)模块诊断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40分钟 满分:150分 考查范围:综合(必修三、四)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18分)
(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唐人古体
古体诗,亦名古诗、古风或往体诗,指的是产生于唐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近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体。它的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声律,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不过唐人的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杂言也多以七言为主体。
五七言古诗自汉魏以来已经有了悠久的传统,至唐代又发生了新变。唐代社会生活领域的扩展和人的思想感情的复杂化,要求诗歌作品在表现范围上有较大的开拓,加上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的近体诗走向定型化,更促使这种少受时空限制的古诗朝着发挥自己特长的道路迈进。一般说来,较之魏晋六朝诗歌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唐人的古诗则趋向笔力驰骋、气象峥嵘、边幅开阔、语言明畅,不仅抒写波澜起伏的情感心理活动,还直接叙述事件,刻画人物,铺捧场景,生发议论,使诗歌表情达意的功能得到空前的发挥。唐代诗人中也有接近于汉魏古诗含蓄淳厚作风的,如王、孟、韦、柳,但较为少见,不构成唐人古诗的主流。另外,在音节上,唐代古诗受今体诗的影响,或则吸取声律的和谐与对仗的工整,或则有意走上反律化的途径,皆不同于晋、宋以前诗歌韵调的纯任自然。所以明代格调论者以唐人古诗为汉魏以来古诗的“变体”,并不算错。只是他们从伸正黜变、荣古虐今的传统观念出发,贬抑唐人古诗的成就,甚至宣言“唐无五言古诗”(李攀龙《唐选诗序》),那就太过分了。清王士禛《古诗选》在五言古诗部分选了一百多位汉魏六朝作家的作品,于唐人只取陈于昂、张九龄、李白、韦应物、柳宗元五家,还说是“四唐古诗之变,可以略睹焉”(《古诗选•五言诗凡例》),显示出同一偏见。倒是明末许学夷在《诗源辩体》中强调指出“唐人五古自有唐体”,它以敷陈充畅为特色,不能拿汉魏古诗委婉含蓄的作风来硬加绳尺,可谓通达之见。
至于同属唐人古体,五言和七言又有所差别,这个问题比较微妙,须细心体察。我们看五七言的区分,虽只在每句相差两个字上,但造成的节奏感和韵调感却很不一样。五言字少,念起来有一种安详舒缓的气度,近乎平时的语调;七言音促,上口时会给人以发扬蹈厉的感觉,类似于朗诵或歌唱表演的声腔。试读“杜陵有布衣,老大意转拙。许身一何愚,窃比稷与契”(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或者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杜甫《石壕吏》)这样的句子,无论叙事还是抒情,口气何等自然平实,不带任何拖腔。但如“少陵野老吞声哭,春日潜行曲江曲,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杜甫《襄江头》),以至于“中兴诸将收山东,捷书夜报清昼同。河广传闻一苇过,胡危命在破竹中”(杜甫《洗兵马》)则不管是悲慨还是喜颂,是仄脚还是平收,念起来都有一种异乎寻常说话的调门,抑扬抗坠,铿锵成韵。我国古代传统上有诵诗和歌诗的区分,西洋歌剧音乐亦有宣叙调与咏叹调的歧异,五言和七言在调式上的分别大抵如此。这就是为什么五七言古诗尽管都起源于民歌,而五言诗在东汉叶以后即日渐脱离音乐,取得独立的发展,七言诗却长时期停留在乐府歌行体的范围内,直到唐代还常以七言短章合乐歌唱的缘故。


浏览完整试题(节选自陈伯海《唐诗学引论》,有删改)
1.关于古体诗,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
A.古体诗产生于唐代以前,在唐出现篇幅短小、格律严整、生命力更强的近体诗后,逐渐走向衰微。
B.古体诗的格律限制并不严格,因而形成了篇幅可长可短,押韵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偶与声律的特点。
C.古体诗在形式上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
D.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唐人古体虽为“古体”,其实已与以往古风不同。
2.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样开阔。
B.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优势。
C.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
D.两者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之偏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清王士禛对唐人五言古诗只认可五家,足见其偏见;明许学夷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观点可谓通达。
B.本文第三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律感方面的不同。
C.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
D.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抒情悲慨,读来抑扬抗坠,铿锵成韵。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巡山
艾克拜尔•米吉提
他看到了那顶毡房穹顶般硕大的犄角,在那里纹丝不动。居然是在那并不险峻的山脊上。他极目望去,竟是一头岩羊卧在一块大圆石上。按说,那不该是岩羊歇脚之处。以它天生机敏,此时它应该有所动作才对。但是,不知怎的,貌似全然无知,一动不动。
这引起了他足够的好奇。
自从持枪证和猎枪一同被收缴,他再没有触及过岩羊的皮毛。岩羊已列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猎获它是要犯罪的。当然,在这天山深处,所有的野兽和动物都有保护等级。这一点,他心里了如指掌。
这些年来,他只保留了一个习惯,每到初秋,都要到这山上走走,哪怕是看一眼那些野物。他自己将此称为巡山。现在山上的野物越来越多了。有时候成群的野猪会趁着夜色跑到牧人营盘附近,将草地翻拱一番兴冲冲地离去,压根不理会牧羊犬凶猛的吠声。肥嘟嘟的旱獭也会在光天化日之下昂然走过车路饮水上山。有一回走在山林里,不经意间一抬头,在树杈上见到了狸猫,那家伙没有丝毫的怯意,两眼直视着自己,闪着幽幽的光。狼和狐狸他也常见。有一次,一只狼叼着一只黑花羊从公路旁高高的铁丝网上纵身腾跃而去,全然不顾飞驰的汽车,横切公路越过另一道铁丝网,在公路另一侧的草原上,朝着那条山梁奔去,估计它的窝就在那边,小狼崽们或许正在耐心等待它满载而归。
他终于从山坳登上了山脊。那只岩羊还在,几乎在那个大圆石上一动不动。
他有些迟疑。这是他此生见到的最不可思议的情景。一只岩羊,居然还会等着他登上山脊。按说以岩羊的机警,早就应该逃之夭夭。
他下了马,将坐骑用马绊子绊好,向着大圆石走去。
岩羊依然没动。他的心有点缩紧——太奇怪了!真是匪夷所思!那只岩羊丝毫没有逃跑的意思。山脊的风很强劲,呼啦啦地吹着,秋黄的草被风撩起一阵阵草浪簌簌作响。雪山上的雪线已经开始低垂。要不了多久,雪线也会覆盖到这座山脊。
他环视了一下,对今天的奇景疑惑不解。
他决定攀上大圆石看个究竟。
他利利索索就攀上了大圆石。
那岩羊还是没动。
走近岩羊的刹那,他惊呆了。
这是一只已经痴呆的老岩羊,它根本意识不到人的走近,双眼蒙满了眵目糊,牙也掉尽,那一对毡房穹顶般的犄角尖,已经深深地长进后臀皮肉里了。
他望着眼前这只老岩羊,一阵惊怵像电流般袭过周身。天哪,他想,唯有你苍天不老,人和动物都会老去。
他将老岩羊双眼的眵目糊擦去,老岩羊却对他视而不见。
他心疼极了。
你怎么会老成这样,他在心里问这只老岩羊。
难道没有哪只狼来成全你吗?
但是他又否决了自己。
其实,他心里清楚,狼也只吃它该吃的那点活物,只不过是背负罪名而已。哈萨克人那句话说得好,狼的嘴吃了是血,没吃也是血。
现在,他的心情很沉重。他不忍心就这样抛下这只已经痴呆的老岩羊而去。生命总该有个尽头。他为这只老岩羊祈祷,然后,割下这只老岩羊的首级,将长进后臀皮肉里的角尖拔出,面朝东方搁好羊头,依然保持着它曾经的尊严。他把老岩羊的躯体肢解后放在大圆石上,用枯草揩净手和折扣刀,上马离去。
这时候,他看见天空中开始有秃鹫盘旋,还有几只乌鸦和喜鹊捷足先登,落在大圆石上开始争食老岩羊的肉。一个艰难的生命终于终结。
下山的时候,他的心情多少有些缓了过来。他自己似乎突然彻悟了什么。
(选自2017年9月22日《光明日报》)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写一头岩羊卧在山脊的一块大圆石上,一动不动,奇特的景象勾起了“他”的好奇心,也容易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用一大段文字介绍了现在山上野物旁若无人的种种表现,展现了山区生态保护的成果,同时也交代了老岩羊生存的环境。
C.“唯有你苍天不老,人和动物都会老去”,这句话是“他”对老岩羊顽强生命意志的咏叹,“不老”指的正是老岩羊的精神内涵。
D.小说以第三人称叙述了一次巡山的经历,“巡山”作为“他”刻意保留下来的一个习惯,反映了他对这片大山的眷恋热爱。
5.小说在描写“他”上山脊一探老岩羊究竟时,用了几个短句独立成段,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简要说明。(6分)
6.小说结尾写道,“他自己似乎突然彻悟了什么”。请结合作品说说“他”可能领悟到了什么?(6分)


展开余下试题(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5月16日在天津举行的第二届世界智能大会上,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就人工智能人才短缺问题发表了看法。他说道:“先说一个坏消息,中国在人工智能人才上极度缺乏,几乎没有人才。再说一个好消息是,全世界都缺乏。”
马云进一步说道,就人工智能而言,我们没有未来的专家,所有的专家都是昨天的专家。他认为,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必须要改革。不能让孩子和机器比谁背书背得快,记得快。教育必须要让孩子有创造力,有担当,这是机器做不到的事。“我们国家从教育入手,才有可能赢得未来。”
(摘编自《马云:中国没有人工智能人才,所有的专家都是昨天的专家》,2018年5月16日澎湃新闻)
材料二:
今天,由商务印书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商汤科技、华东师范大学国际慕课研究中心共同主办的“人工智能教育研讨会暨《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教材发布会”在华东师范大学举行。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华东师范大学校长钱旭红院士等出席发布会,共同见证了这一中国AI教育领域的里程碑事件。
现场,由华东师范大学慕课中心、商汤科技、上海知名高中优秀教师共同编著的全球第一本人工智能教材“《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正式发布,华东师大二附中、上海交通大学附中、清华大学附属中学、上海市市西中学等全国40所学校成为首批“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基地校”。
国内中等教育体系首次引入AI教材,人工智能教育在中国正式迈入基础教育阶段。由此人工智能这一当今最前沿的高新技术将走出“象牙塔”,成为每一个在校高中生都可以掌握的基本技能。
(摘编自唐小丽《普及AI教育首部〈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教材发布》,2018年4月28日人民网)
材料三:
现在所有人工智能仍属于在“图灵测试”概念下界定的“智能”,无论是将要盛行的根据神经网络算法的翻译程序,抑或是基于量子计算理论的各种模型,在未来很长时间内都将是从属于人类的工具。作家韩少功提出了“当机器人成立作家协会”的有趣假设,从文学的角度解释了自己对于人机对立关系的看法。他认为价值观才是人类最终的特点和优势,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促使人们对自身存在的本质进行更加深刻的探索,并坚定人类本身的存在价值。
尽管如此,行将迈入人工智能时代,我们仍需谨慎界定人机之间的关系格局。国务院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出,“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未来,应通过对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的深入探讨,为智能社会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人类社会。这也是世界范围内的一项共识。今年初,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和哈佛大学伯克曼•克莱因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合作推出了AI伦理研究计划,微软、谷歌等巨头也因人工智能的发展风险而成立了AI伦理委员会。越来越多的机器人专家呼吁,在机器人和自动化系统上安装“道德黑匣子”以记录机器的决定与行为。人们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的发展应该以人类社会的稳定与福祉为前提。
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发展迅猛,在未来构建人机关系格局上,也应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面对高阶人工智能,既要通过法律和政策予以规范,也要用文明和伦理赋予其更多开放的弹性。在这方面,中国文明传统会比偏重逻辑与实证的西方文明传统更有用武之地,更有助于开拓兼顾科技与人文的“中国智造”。
(摘编自人民时评《人工智能,以法律和伦理为界》,2017年8月23日《人民日报》)
7. 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所有人工智能目前仍没有超出人类已界定的“智能”概念的水平,它们在现在甚至将来一段时间都属于人类工具。
B.韩少功认为人机关系中人对人工智能的优势在于人类有价值观,这个观点与材料一中马云说人“有担当”的看法有相似性。
C.智能社会将面临诸多的法律、伦理和社会问题,为了让人工智能更好地服务人类社会,需要划出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边界。
D.专家建议人工智能安装记录机器决定与行为的“道德黑匣子”,表明人类已经意识到人工智能必将有如人一样的道德意识和行为。
8. 下列对材料的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部《人工智能基础》(高中版)教材发布,是我国AI教育领域的里程碑事件,目的在于普及AI教育,把AI纳入我国的新高考。
B.作家韩少功认为人类不能因人工智能的发展而怀疑自身,应深刻地探索人类自身存在的本质,坚信只有人类的存在才有意义和价值。
C.马云认为人工智能人才短缺是世界性问题,我国应通过改革教育来解决。目前我国已在基础教育阶段开始尝试培养人工智能人才。
D.我国对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的规划,美国大学的AI伦理研究计划,微软等巨头AI伦理委员会的设立,都表明人工智能风险完全可控。
9. 根据上述材料,请概括目前发展AI智能遇到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建议。(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3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竞陵文宣王子良,字云英,武帝第二子也,幼聪敏,武帝为赣县时,与裴后不谐,遣人船送后还都,已登路,子良时年小,在庭前不悦。帝谓曰:“汝何不读书? ”子良曰:“娘今何处?何用读书? ”帝异之,即召后还县。
子良敦义爱古,郡人朱百年有至行,先卒,赐其妻米百斛,躅一人,给其薪苏。郡阁下有虞翻旧床,罢任还,乃致以归,后于西邸起古斋,多聚古人器服以充之。
武帝即位,封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加都督,永明二年,为护军将军,兼司徒。四年,进号车骑将军。子良少有清尚,礼才好士,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善立胜事,夏月客至,为设瓜饮及甘果,著之文教。士子文章及朝责辞翰,皆发教撰录。
武帝不豫,诏子良甲仗入延昌殿侍医药,子良日夜在殿内,太孙间日入参。居几月,武帝暴渐,内外皇惧,百僚皆已变服,物议疑立子良。武帝俄顷而苏,问太孙所在,因召东宫器甲皆入,遗诏使子良辅政,萧鸾知尚书事。子良素仁厚,不乐时务,乃推萧鸾。诏云:“事无大小,悉与鸾参怀。”子良所志也。太孙少养于子良妃袁氏,甚著慈爱,既惧前不得立,自此深忌子良。
子良又与文惠太子同好释氏,甚相友悌,其劝人为善,未尝厌倦,以此终致盛名。进位太傅,增班剑为三十人,本官如故,解侍中。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遣人视,见淮中鱼无算,皆浮出水上向城门。寻薨,年三十五。
(《南齐书•萧子良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驾/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B.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C.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驾/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
D.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 /门外应有异/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百斛”,泛指多斛。斛,旧量器,方形,口小,底大,容量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
B. “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多借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即“太子”。


展开余下试题C.“友悌”,与朋友相友爱。“申之以孝悌之义”,即把孝顺父母、朋友友爱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所。
D.“不豫”,“豫”为安和之意,“不豫”就是不舒服,文中是天子有病的讳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萧子良孝顺有加。母亲裴后因与武帝不和睦被送还,年幼的萧子良心中不悦,废书不读,这触动了武帝,他便召回了裴后。
B.萧子良重义好古。本郡人朱百年有极高的德行,他死后,萧子良善待他的妻子。萧子良还在西邸建了一座古斋,收集了许多古人的器具衣服布置在里边。
C.萧子良礼遇贤士。夏天客人到了,子良为他们摆出瓜果和饮料,宣扬文教。士子的文章以及朝贵的作品,子良也让人撰录。
D.萧子良深受信任。武帝生前有意传位于子良,在遗诏中让子良辅政,可惜子良志不在此,对政治事务不感兴趣。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子良少有清尚,礼才好士,倾意宾客,天下才学皆游集焉。(5分)
(2)居几月,武帝暴渐,内外皇惧,百僚皆已变服,物议疑立子良。(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辋川别业①
王维
不到东山②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
优娄比丘经论学,伛偻丈人乡里贤。
披衣倒屣且相见,相欢语笑衡门前。
【注】①辋川别业:王维在辋川山谷中园林旧址上营建的山庄,既富自然之趣,又有诗情画意,以供其母参禅礼佛及诗人自身隐居。别业:别墅。②东山:指辋川别业所在的蓝田山。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诗人离开辋川已近一年,归时正遇春耕农忙,细数时间点明时节,也流露出归来的急切与喜悦。
B. 颔联写出辋川沿途所见,用语秀而不媚,于全诗质朴清新中别出生趣,合乎王维诗作“诗中有画”的特点。
C. 颈联道出邻里多为善谈经论的僧人和年迈的乡贤,也暗合山庄的主要用途及诗人参禅悟理的宗教倾向。
D. 尾联描写诗人披衣倒屣与乡邻相见,开怀畅谈的情景,以虚写的笔法表现了乡里间淳朴亲密的人际关系。
15.宋人胡仔《苕溪渔隐丛话》有“诗以一字为工,自然颖异不凡,如灵丹一粒,点石成金也”的论断,本诗颔联中有两字亦有“点石成金”的效果,请指出并加以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6分)
(1)《劝学》中用博喻的方式强调学习必须日积月累、持之以恒,其中用雕刻作比来正面说明坚持作用的句子是“ , ”。
(2)《师说》中,士大夫们不能相互为师的原因在于他们“年相若”“道相似”,自认为如果彼此为师,就会出现“ , ”的尴尬状况。
(3)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以“ , ”两句写人们社日的迎神赛会,歌舞作乐,与前面的“烽火扬州路”形成鲜明对照。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进入8 月,沪指连续四周下跌,很多被套股民备受煎熬,想尽快弥补巨额亏损,因此一度消失的非法“代客理财”又东山再起。
②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
③面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不能胶柱鼓瑟,而应根据社会实际,在变通、创新、开放、多元的基础上传承。
④多年来,十校推行的“联考联评”制度是大快人心的改革之举,各联考学校汲取兄弟学校先进经验,做到对比中找差距,反思中求进步,受到各校师生的好评。
⑤最近,科学家“网红”不断涌现,但有反对者认为,科学注重严谨性、严肃性,而“网红”更注重娱乐性、趣味性,二者圆凿方枘。
⑥针对日本的危言危行,外交部新闻发言人华春莹多次警告,日方应端正历史态度,正视侵略历史,并进行深刻历史反省。
A. ①②⑤ B. ②④⑥ C. ①④⑥ D. ②③⑤
18.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互联网时代,社会快速发展,创客倍出,越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越要登高自卑,脚踏实地。
②抗击匈奴的名将中,陈汤的功劳其实是非常大的,他阵斩匈奴单于,平定西域土地。陈汤的功劳自不必说,可他偏偏落了一个功高不赏的下场。
③你若坚持,定能发光。因为时间是所向披靡的武器,它能群轻折轴,也能聚沙成塔,将人生所有的不可能都变成可能。
④二十世纪60年代,便有人批评“凯旋而归”是错的。“旋”就是“归”,再加一个“归”字,岂不是“叠床架屋”吗?
⑤他今天真让我另眼相看了,处理事情竟然如此机智。我原以为他只会暴虎冯河、横冲猛撞,今日方知他是小事糊涂,大事精明。
⑥这块刚挖掘出来的翡翠矿石,还没加以雕琢就已经展现出桃羞杏让的光彩,让大家对它的市场价值产生极高的期待。
A. ①②⑤ B.①④⑤ C. ②④⑥ D. ②③⑥
19.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 IT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高水平的专业技术人才。
B. 津冀海关一体化、税收一体化等,都在加速推进,作为基础设施、公路和轨道交通的一体化,也在加速推进。
C. 通过观察别人的临摹作品,使我们更为清楚地看到他们如何将碑帖中的字还原到纸上,将古人的精神气质化作自己的面目。
D. 精准选派,就是把贫困村最需要的优秀干部派下去,为的是让他们打通精准扶贫的“最后一公里”,带领当地群众走出一条脱贫增收的路子。
20.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 我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认为,大学不仅要培养专家,更要培养有责任感、能明辨是非、体格健全的人。
B. 中国文化如果要走出去,那么我们就必须充分考虑国际文化市场需求和国内文化资源优势、人才优势、技术优势等问题。
C. 武力手段是不是解决南海问题的唯一合理手段?大规模动用武力会不会对国家安定大局造成不良影响?很多人对此持否定态度。
D. 如今小煤窑数量急剧膨胀,内蒙古呼伦贝尔宝日希勒镇以北约两公里左右处的矿区,就有数百家小煤窑聚集。在卫星地图上,这个区域看起来更像是布满陨石坑的月球表面。
21.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A.作为黄老师的高足,我一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把工作室的事情做好。
B.在欢迎张笃行重回母校的晚会上,主持人发言:“这套丛书,收录了多位大师的作品,张先生的作品忝列其首。”
C.以上所持拙见,实属班门弄斧,仅供大家参考,诸位是专家,万望多多批评指正。
D.这几天突降暴风雪,地面结冰,学生上下学期间,实在欠安,各地各校务必小心防范。
22.下面是中国天气网一则应用文的一部分,在标点、字形、语法和语言得体方面都存在问题,请找出其中的四处并修改。(5分)
《中国天气网》天气新闻征稿启示
《中国天气网》内容涵盖丰富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山西大学附”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9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