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346 2018-10-29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46]
河南湿封市兰考县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兰考一高2018-2019学年高二第二次月考
语文试卷
出题人:赵焕焕 校对人:赵洁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三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文艺是一种表现而不是一种卖弄。表现的理想是文情并茂,¡°充实而有光辉¡±,虽经苦心雕琢,却是天衣无缝,自然熨贴,不现勉强作为痕迹。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像一个大家闺秀,引人注目而却不招邀人注目,举止大方之中仍有她的贞静幽闲,有她的高贵的身份。
艺术和人一样,有它的品格,我们常说某种艺术品高,某种艺术品低,品的高低固然可以在多方面见出,最重要的仍在作者的态度。品高的是诚于中,形于外,表里如一的高华完美。品低的是内不充实而外求光辉,存心卖弄,像小家娼妇涂脂抹粉,招摇过市,眉挑目送的样子。
文艺的卖弄有种种方式。最普遍的是卖弄词藻,只顾堆砌漂亮的字眼,显得花枝招展,绚烂夺目,不管它对于思想情感是否有绝对的必要。从前骈俪文犯这毛病的最多,现在新进作家也有时不免。
其次是卖弄学识。文艺作者不能没有学识,但是他的学识须如盐溶解在水里,尝得出味,指不出形状。有时饱学的作者无心中在作品中流露学识,我们尚不免有¡°学问汩没性灵¡±之感,至于有意要卖弄学识,如暴发户对人夸数家珍,在寻常人如此已足见趣味低劣,在文艺作品中如此更不免令人作呕了。
过去中国文人犯这病的最多,在诗中用僻典,谈哲理,写古字,都是最显著的例。新文学作家常爱把自己知道比较清楚的材料不分皂白地和盘托出,不管它是否对于表现情调、描写人物或是点明故事为绝对必需,写农村就把农村所有的东西都摆进去,写官场也就把官场所有的奇形怪状都摆进去,有如杂货店,七零八落的货物乱堆在一起,没有一点整一性,连比较著名的作品如赛珍珠的《大地》,吴趼人的《二十年来目睹之怪现状》之类均不免此病,这也还是卖弄学识。
第三是卖弄才气。文艺作者固不能没有才气,但是逞才使气,存心炫耀,仍是趣味低劣。像英国哲学家休谟和法国诗人魏尔兰所一再指示的,文学不应只有¡°雄辩¡±(eloquence),而且带不得雄辩的色彩。
“雄辩¡±是以口舌争胜,说话的人要显出他聪明,要博得群众的羡慕,要讲究话的¡°效果¡±,要拿出一副可以镇压人说服人的本领给人看,免不掉许多装模作样,愈显得出才气愈易成功。但是这种浮浅的炫耀对于文学作品却是大污点。一般文学作者越有才气,也就越难避免炫耀雄辩的毛病。
从前文人夸口下笔万言,倚马可待,文成一字不易,做诗押险韵,和韵的诗一做就是几十首,用堂皇铿锵的字面,戏剧式表情的语调,浩浩荡荡,一泻直下,乍听似可喜,细玩无余味,这些都是卖弄才气,用雄辩术于文学。爱好这一类的作品在趣味上仍不很高。
( 选自朱光潜《文学上的低级趣味》)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文艺工作者要有学识,但是这种学识体现在文艺作品中,要无形,不漏痕迹。
B. 现在新进作家在写骈俪文时也爱犯卖弄辞藻的毛病,只顾堆砌漂亮的词眼。
C. 艺术有品格。品高的艺术通常追求内在的充实而不 “外求光辉”。
D. 文学作者越有才气,就越喜欢炫耀雄辩,并以此显示出一副可以镇压人说服人的本领。
2. 下列对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浏览完整试题
A. 第一、二段主要从作者的创作态度方面提出文艺的特点是“表现而不是卖弄”,并分别对“表现”和“卖弄”在文艺中的体现做了形象的阐述。
B. 从第三段起,作者重点论述“卖弄”。文章分别列举了文艺作者卖弄的几个层面,论证条理清楚。
C. 举例论证是本文突出的论证方法。比如,用“大家闺秀”论证品高的艺术品,用“小家娼妇”论证品低的艺术品,说服力强。
D. 本文论证语言生动形象,论证方式多样,说理深入浅出,增强了阅读兴趣。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一件完美的艺术品引人注目却不招邀人注目,就在于它不卖弄,不做作。
B. 作品中用典也是作者卖弄学识的体现,跟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C. 如果对作品思想感情的表达有必要,那么,辞藻绚丽夺目也是无可非议的。
D. 文艺作品中,卖弄是作者创作态度的一种体现,卖弄的作品,艺术品位不会很高。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海边的雪
张炜
风肆无忌惮地吼叫着,绞拧着地上的雪。天就要黑下来了。他们一刻也没有多站,就返身回铺子里了。
金豹重新坐到炉台跟前,烘着手说:¡°这样的鬼天气只能喝酒。唉唉,到底是老了,没有血气了,简直碰不得风雪。¡±
¡°这场雪不知还停不停。等几天你看吧,满海都漂着冰矾。¡±老刚还在专心听着风雪的吼叫声。
¡°唉,老了,老了。¡±金豹把一双黑黑的手掌放在炉口上,像烤咸鱼一样,反反正正地翻动着。¡°就像雪一样,欢欢喜喜落下来,早晚要化的。¡±
老刚点点头,¡°像雪一样。¡±
金豹望着铺门上那块黑乎乎的玻璃:¡°还是地上好,雪花打着旋儿从天上下来,积起老厚,让人踏,日头照,化成了水。它就这么过完一辈子。¡±
¡°人也一样。真不容易啊!¡±老刚的声音有些发颤,他的眼睛直盯住跳动的灯火,眼角上有什么东西在闪亮。金豹慢慢地吸一支烟,把没有喝完的半瓶酒重新插到沙子里去。
两个老人挨在一起,闭着眼睛各自想心事。老刚想他的儿子——这时已经背上猎枪和金豹的儿子回家了。
老刚躺下了。金豹自己却睡不着了。他侧身吸着烟,静静地听外边的声音。海浪声大得可怕,他知道拍到岸上的浪头卷起来,这时正恶狠狠地将靠岸的雪砣子吞进去。他惯于在骇人的海浪声里甜睡。
可是今晚却睡不着了。仿佛在这个雪夜里,有什么令人恐惧的东西正向他慢慢逼近过来。他怎么也睡不着。他披上破棉袄钻出了铺子。
刚一出门,一股旋转的雪柱就把他打倒了,头被撞得有些懵。金豹望着四周,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突然想起了白天搬动的舢板,加固的锚绳也不保险哪!他像被什么蜇了似地喊着老刚,翻身回铺子去了。
凭借雪粉的滑润,他们将几个舢板又推离岸边好几丈远。彼此都看不见,只听见粗粗的喘息声。他们不敢去推稍远一些的小船,怕摸不回铺子。
他们的手脚冻得没有了知觉,终于不敢耽搁,开始摸索着回铺子了。金豹不断喊着老刚,听不到回应,就伸手去摸他、拉他。有一次脸碰到他的鼻子,看到他用手将耳朵拢住,好像在听什么?
老刚真的在倾听。听了一会儿,他的嘴巴颤抖起来,带着哭音喊了一句:¡°妈呀,海里有人!¡±
金豹像他那样听了听。
¡°呜喔——哎——救救——呜¡-¡-¡±
是绝望的哭泣和呼喊。金豹跳了起来,霹雳一般吼道:
¡°有人!他们上不来了!¡±
¡°听声音不远!¡±老刚身上抖起来,牙齿碰得直响。
金豹在浪头跟前吼起来,浪头扑下来,他的身子立刻湿透了¡-¡-老刚喊了一阵,最后绝望地说:¡°不行了,他们听见也摸不上来,他们不行了¡-¡-¡±
金豹奔跑着,呼喊着,不知跌了多少跤子,伸开手在雪地上乱摸——他想摸些柴草点一堆大火:被海浪打昏了头的人,只有迎着火光才能爬上来,金豹想按海上规矩,为落水者点一堆救命的火。厚厚的大雪,哪里寻柴草去!他一声不吭地站在了老刚身边,突然说了句:¡°点铺子吧!¡±
铺子是他们承包组的全部家当哪。
大火燃起来了!风吹着,熊熊烈火四周容不得冰雪了。空中飞旋的雪花,都被映红了;雪地上,远远近近都是嫣红的火的颜色,狂暴的风雪比起这团大火好像已经是微不足道的了¡-¡-
金豹钻到了水浪里,盯着水里的那团黑影。黑影近了,是抱着一块木板的落水者。金豹拖上他,刚迈开一步,就被一巨浪打倒了,他爬起来时,看到老刚也拖着一个人¡-¡-他们把两个落水的人抱到了大火边上。
烤了一会儿,两个身体蠕动起来。
正在这时候,金豹和老刚听到了大火的另一边有一种奇怪的声音。他们跑去一看,惊得说不出话——从雪地里、从黑夜的深处滚来两个¡°雪球¡±!¡°雪球¡±滚到大火边上才展开,让他们看出原来是两个人。老刚低头瞅一瞅,惊慌地捏住其中一个的手说:¡°这是我儿子!¡±
原来他们终于没能冲出茫茫原野,在漫天的雪尘中迷路了!他们左冲右突,终于知道自己注定要冻死在这个雪夜里了。可他们绝境中望到了奇迹——一团生命的大火在远方剧烈燃烧,爆出了耀眼的白光!他们流着眼泪,爬过去,滚过去¡-¡-
火势渐渐弱下去,那一堆炭火却红得可爱。两个落水的人能够坐起来了,他们看看炭火,看看远处的黑夜,放声大哭起来。
两个年轻猎人的双筒猎枪早已不知丢在哪里了。他们的一身冰砣融化着,水流又渗进沙子里。他们颤声叫着:¡°爸¡-¡-¡±
他们和两个落水的人一块儿跪在了两个老人面前¡-¡-
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小说开头写金豹烘手、饮酒取暖,突出风雪带来的寒冷程度之深,把酒瓶插到沙子里暗示了地点,这些描写紧扣了标题。
B. 两位老人对海边正下着的大雪有一番对话。话语中流露出他们对自己“老了”的无奈心态,真实展示了老年人对未来生活的迷茫。
C. 小说写金豹睡不着,目的是引出下文一连串情节,因为睡不着而走出铺子,直到他们点火救人,构思巧妙,环环相扣。
D. 小说语言细腻生动,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极富画面感和表现力,把一个寒冷冬季风雪天气里的温暖故事,讲述得精彩动人。
展开余下试题
5. 小说极力描写海浪和风雪之大,这样描写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5分)
6. 小说结尾写金豹和老刚的儿子也因为点燃的大火而得救,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小题。
材料一
2018年4月2日,教育部制定印发《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其中提到发展目标:
到2020年,基本完成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布局,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等方面取得新突破,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优势进一步提升,并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
到2025年,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和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取得一批具有国际重要影响的原创成果,部分理论研究、创新技术与应用示范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有效支撑我国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智能社会建设。
到2030年,高校成为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的核心力量和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为我国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提供科技支撑和人才保障。
(摘编自教育部《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
材料二
2018年6月8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召开新闻发布会解读《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在回答¡°《行动计划》在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方面有何举措¡±的问题时,相关负责人说:支持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设置人工智能学科方向,深入论证并确定人工智能学科内涵,完善人工智能的学科体系,推动人工智能领域一级学科建设。支持高校自主设置相关二级学科或交叉学科。加快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版),积极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重视人工智能与计算机、控制、数学、统计学、物理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科专业教育的交叉融合,探索¡°人工智能+X”的人才培养模式。鼓励高校对照国家和区域产业需求布点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加快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和资源向教育教学转化,推动人工智能重要方向的教材和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推动编写一批具有国际一流水平的本科生、研究生教材和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将人工智能纳入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引导高校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多主体协同育人机制,并通过增量支持和存量调整,稳步增加相关学科专业招生规模、合理确定层次结构,加大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力度。此外,还要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在中小学阶段引入人工智能普及教育;不断优化完善专业学科建设,构建人工智能专业教育、职业教育和大学基础教育于一体的高校教育体系;鼓励、支持高校相关教学、科研资源对外开放,建立面向青少年和社会公众的人工智能科普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参与科普工作。
(摘编自¡°中国政府网¡±)
材料三
6月10日,在江汉大学举行的高校招生咨询会上,人工智能成为了家长和考生最关注的专业之一,多数家长们看好它的就业和薪资前景。
长江日报记者发现,大数据、机器人工程成高校爆款专业,教育部在汉高校在设置此类专业时非常积极主动。在湖北今年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高校里,除武汉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华中农业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双一流高校全部¡°集体上线¡±。
省属高校中,湖北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今年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武汉科技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
作为市属高校的江汉大学围绕武汉市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双一流高校建设需要,增加了大数据、智能制造专业方向;武汉商学院去年成立了湖北省首个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
部分民办高校也十分敏感,武昌理工学院、武汉工程科技学院新增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武昌首义学院、湖北工业大学工程技术学院新增机器人工程专业。
那么,如何培养人工智能人才?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统计与数学学院院长张虎认为,人工智能人才一定是交叉学科人才,培养人工智能人才时一定要打牢基础。江汉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执行院长程辉也持同一观点。他认为低年级的大学生首先要学好数学、计算机这些基础学科知识,到高年级再进行大数据挖掘分析实践。湖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副院长杨维明认为,人工智能人才可以结合项目进行培养。
(摘编自2018年6月12号《长江日报》)
7. 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2020年时,适应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高校科技创新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优化布局基本完成,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B. 2025年,高校在新一代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质量方面成效显著,并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建设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C. 2030年,中国要建设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要跻身创新型国家前列,高校在技术和人才方面,要发挥核心力量作用。
D. 该目标从人工智能领域的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两个方面提出,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同时也凸显了人工智能发展的前景。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 如果计划得以顺利实施,那么,2030年,高校将成为引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人才高地,我国也因此而走在了创新型国家的前列。
B. 高校要努力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开放人工智能教学、科研资源,积极参与人工智能科普工作。
C. 培养人工智能人才一定要打牢基础,所以,专家们并不建议在大学低年级就学习人工智能的相关知识。
D. 大数据、机器人工程成高校爆款专业,与人工智能本身的发展前景有关,同时,跟教育部出台的《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有关。
9. 教育部在高校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方面有哪些举措?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完成10~13题。
孔克仁,句容人。由行省都事进郎中。尝偕宋濂侍太祖,太祖数与论天下形势及前代兴亡事。陈友谅既灭,太祖志图中原,谓克仁曰:¡°元运既隳豪杰互争其衅可乘吾欲督两淮江南诸郡之民及时耕种加以训练兵农兼资进取退守仍于两淮间馈运可通之处,储粮以俟。兵食既足,中原可图。卿以为何如?¡±克仁对曰:¡°积粮训兵,观衅待时,此长策也。¡±当是时,江左兵势日盛,太祖以汉高自期,尝谓克仁曰:¡°秦政暴虐,汉高帝起布衣,以宽大驭群雄,遂为天下主。今群雄蜂起,皆不知修法度以明军政,此其所以无成也。¡±因感叹久之。又曰:¡°江南则惟我与张士诚耳。士诚多奸谋,尚间谍,御众无纪律。我以数十万众, 修军政,任将帅,相时而动,其势有不足平者。¡±克仁顿首曰:¡°主上神武,当定天下于一矣。¡±尝阅《汉书》,濂与克仁侍。太祖曰:¡°汉治道不纯者何?¡±克仁对曰:¡°王霸杂故也。¡±太祖曰:¡°谁执其咎?¡±克仁曰:¡°责在高祖。¡±太祖曰:¡°高祖创业,遭秦灭学,民憔悴甫苏,礼乐之事固所未讲。孝文为令主,正当制礼作乐,以复三代之旧。乃逡巡未遑,使汉业终于如是。帝王之道,贵不违时。三代之王有其时而能为之,汉文有其时而不为,周世宗则无其时而为之者也。¡±又尝问克仁:¡°汉高起徒步为万乘主,所操何道?¡±克仁对曰:¡°知人善任使。¡±克仁侍帷幄最久,故获闻太祖谋略居多。 洪武二年四月,命克仁等授诸子经,功臣子弟亦令入学。已,出知江州,入为参议,坐事死。
展开余下试题
(选自《明史•孔克仁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元运既隳豪杰/互争/其衅可乘/吾欲督两淮江南诸郡之民/及时耕种/加以训练/ 兵农兼资/进取退守/
B. 元运既隳/豪杰互争/其衅可乘/吾欲督两淮江南诸郡之民/及时耕种/加以训练/ 兵农兼资/进取退守/
C. 元运既隳豪杰/互争/其衅可乘/吾欲督两淮江南/诸郡之民及时耕种/加以训练/ 兵农兼资/进取退守/
D. 元运既隳/豪杰互争/其衅可乘/吾欲督两淮江南/诸郡之民及时耕种/加以训练/ 兵农兼资/进取退守/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布衣:麻布衣服。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多穿布衣,故常用来借指平民。布衣之交,即指贫贱之交。
B. 顿首:古代跪拜礼之一,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本文中的“顿首”属于书简表奏用语,有致敬意。
C. 王霸:王道、霸道的统称。其中王道是以刑法、权势等统治天下,也属儒家政治主张,如“春秋五霸”说。
D. 经:指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本文中的“经”是指“四书五经”这样的儒家著作。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孔克仁忠诚,颇得皇上信任。皇上让他陪侍,且经常和他讨论天下形势及前代兴亡的史实,以资政建。
B. 孔克仁聪慧,颇具洞察之力。皇上和他讲述图中原之志,他赞赏皇上储粮、练兵、等待等都是战略之计。
C. 孔克仁自信,常怀崇敬之心。皇上筹划未来,充满信心,他表示认同,并赞赏主上神武,定能成就天下。
D. 孔克仁好学,被任命为经师。皇上发现他在读《汉书》,就试着查问,他能对答如流,后被任命为经师。
13. 把文章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今群雄蜂起,皆不知修法度以明军政,此其所以无成也。
⑵我以数十万众,修军政,任将帅,相时而动,其势有不足平者。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4~15题
感事
陈与义
丧乱那堪说,干戈竟未休。公卿危左衽,江汉故东流。
风断黄龙府,云移白鹭洲。云何舒国步,持底副君忧。
世事非难料,吾生本自浮。菊花纷四野,作意为谁秋。
【注】诗题¡°感事¡±,总指靖康、建炎以来的丧乱事变,诸如汴京被占,徽、钦帝被俘,高宗南迁,以及公卿士大夫窜亡等等。陈与义,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爱国诗人。左衽,夷狄的服式。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 )
A. 诗歌一开头就指明所感之事是“丧乱”“干戈”,金人入侵,致使神州陆沉,社会动乱,使人痛心之极,不忍诉说。
B. 二、三两联紧扣题面“感”字从国家方面展开议论,用“危”“故”“断”“移”等字眼,写出了对故国倾覆的感慨。
C. 四、五两联则从诗人自身来写,表达了虽然自己一生飘浮不定,却要想尽办法来解救国家危难,为君主分忧的坚定决心。
D. 诗的最后两句以景语作结,经历战乱,故园残破,而菊花不解人意,依旧在漫山遍野开放,抚今追昔,不禁悲从中来。
E. 本诗以排律的形式,把流离颠沛、备尝兵荒马乱之苦、目睹了破碎山河的诗人忧国忧世的情怀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
15. 有人认为此诗“逼近杜甫”,纪昀也谓这首诗“真有杜意,乃气味似,非面貌似也”。请你结合全诗,说说陈与义的这首诗与杜甫诗有哪些相似之处。(5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6分)
16、补充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时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者沮丧的句子势“ , ”
(2)《马说》中讲千里马悲惨遭遇是:“ , ”。
(3)《劝学》中的“ , ”通过“木”与“金”的变化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后,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対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各以“天然自工”来赞美。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 ,一气可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 ,毫无做作之态。然而即使这件 的作品,其味也与《兰字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義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 ),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兰字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毎每可见;而《兰字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 ,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
概括来说,晋人的“韵”主要关注的是书法的客体汉字,而家人的“意”,更多关注的是书法主体的审美情搡与艺术功力。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行云流水 信手括来 浑然天成 悠然自得
B.行云流水 信马由缰 相得盖彰 悠然自得
C.天衣无缝 信手拈来 相得益彭 泰然自若
D.天衣无缝 信马由缰 浑然天成 泰然自若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B.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C.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摇之姿
D.因此週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不仅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勢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B.这不仅在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C.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玉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D.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
上一篇:
吉林省扶余市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
陕西省西安市远东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10月月月考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河南湿封市”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4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