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450  2018-11-04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50]
2018学年部编九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语文试题
期中测试卷
1.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答题。
“当前,国际形势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国与国之间相互依存日益紧密,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尽管众说纷yún,但是我们必须实事求是,必须坚持从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这番话,言简意赅,却让人醍醐灌顶。
已经过去的2017年,世界并不平静:欧美恐袭阴云浓重,中东依旧战事频发,朝鲜半岛持续升温,这让人们在谈论2018年的国际安全形势时多了几分忧虑,但我们必须认清现实。所谓的2018年可能爆发第三次世界大战的预测过于危言耸听。全球范围内,引爆战争的危机可能的确存在,但反对战争、呼吁和平的声音仍是国际社会的主旋律。
(1)根据拼音写汉字。
众说纷yún(______)   危言sǒnɡ(______)听
(2)给加点字注音。
言简意赅(______)   醍醐灌顶(_______)
(3)“势”第五笔笔画名称是___________。
【答案】 (1). (1)众说纷yún(纭) (2). 危言sǒnɡ(耸)听 (3). (2)言简意赅(ɡāi) (4). 醍醐灌顶(tí hú) (5). (3)横折弯钩。
【解析】
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字形的掌握情况,对汉字字形的正确书写能力。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整个词语的意思。此题要注意“纭”的偏旁不要写错。(2)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掌握情况,这就要求在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这样才能轻松应对该种题型。“醐”应该读二声。(3)此题考查学生对汉字笔顺的掌握,平时要注意书写规范。“势”的笔顺应为:横、竖钩、提、撇、横折弯钩、点、横折钩、撇,第五笔为横折弯钩。
2.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校举行了热爱祖国的主题活动,为观看《厉害了,我的国》,同学们趋之若鹜,提前半小时就进了展厅。
B. 孩子向家长倾吐心声时,家长应洗耳恭听,这是家庭沟通中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
C. 音乐比赛就要开始了,其他选手都慌慌张张准备着,只有他一个人郑重其事的样子。
D. 观众看得津津有味,哄堂大笑,不断鼓掌,他却觉得这是一出无聊的闹剧。
【答案】D
【解析】
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要想正确地运用成语,必须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词义的范围、词义的轻重、感情色彩等。A.“趋之若鹜”指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贬义词,用于此处不恰当;B.“洗耳恭听”是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用在此处不恰当;C.“郑重其事”形容对待事情非常严肃认真,这里应该用“若无其事”。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苏联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塑造了共产党员保尔•柯察金的英雄事迹。
B. 由于国际关系结构性矛盾加剧并引发新危机的挑战,使大国博弈加剧。
C. 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完成,现在,摆在翻译工作者面前的任务就是如何提高翻译质量的问题了。


浏览完整试题D. 作为信息时代的公民,对扑面而来的海量信息要进行批判性思考和鉴别。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学生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病句原因。可以从内容角度分析词义的不同理解病因,可从语法角度分析病因。更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及辨识病句的方法, 还需要提高修改病句的语感能力。A.“塑造”与“事迹”动宾搭配不当,应将“事迹”改为“形象”;B.缺主语,删掉“由于”或“使”;C.句式杂糅,将“任务”和“的问题”任删其一即可。故选D。
4. 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①我以为“‘过去’‘未来’皆是‘现在’”的话倒有些道理。
②故一时代的思潮,不是单纯在这个时代所能凭空成立的,不晓得有几多“过去”时代的思潮,差不多可以说是由所有“过去”时代的思潮,凑合而成的。
③有的哲学家说,时间有“过去”与“未来”,并无“现在”。
④因为“现在”就是所有“过去”流入的世界,换句话说,所有“过去”都埋没于“现在”的里边。
⑤有的又说,“过去”“未来”皆是“现在”。
A. ③⑤①④② B. ⑤①④②③
C. ①④②③⑤ D. ③⑤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③概括了“过去”“未来”“现在”,应为首句;然后抓住“又”字,分析下句应为⑤;⑤①承接关系,④是对①的解释,所以②为最后一句。所以选A。
5.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A. “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文体,既可说明记叙事物,也可发表议论,但都是为了陈述作者对社会上某些问题的观点,以议论为主。如:《爱莲说》《捕蛇者说》。
B. 唐宋八大家,是中国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的合称。
C.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作者是俄国诗人普希金,诗句运用假设的口吻,告诉人们对待生活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D. 有人将鲁迅的两部小说集嵌入了悼念他的挽联中:上联: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野草;下联: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答案】D
【解析】
“文学常识”的考查旨在开阔学生的文学视野,加深对那些在社会上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作品的了解。它主要考查:(1)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代表作;(2)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与代表作;(3)识记文学体裁常识。D项有误,《野草》是散文诗集,不是小说。
6. 古诗文默写填空。
(1)征蓬出汉塞,________________。(王维《使至塞上》)
(2)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3)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
(4)晏殊在《浣溪沙》一词中表达对春光逝去的惋惜、怅惘之情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似曾相识燕归来。
(5)亲近传统文化,探寻精神家园。让我们走近李商隐,去感受“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无题》)的执着与奉献;让我们走近王安石,去学习“_____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登飞来峰》)的坚毅与无畏。
【答案】 (1). (1)归雁入胡天 (2). (2)烟笼寒水月笼沙 (3). (3)月有阴晴圆缺 (4). (4)无可奈何花落去, (5). (5)蜡炬成灰泪始干尽 (6). 不畏浮云遮望眼
【解析】
此类题属于基础题,也是各地中考语文必考题。古诗文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雁”“沙”“炬”“畏”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注意字形。
7. 名著阅读。
他是__A__、杨益言合写的《红岩》中隐藏最深的共产党员,__B__忍辱负重,装疯卖傻,利用特务对他放松戒备,经常叫他出去挑菜的机会,将狱中的情报送出去。最后越狱带领解放军前来营救狱中的同志。
A是指合写《红岩》的另一个作者_____________;B是指作品中的____________(人名)。
【答案】 (1). 罗广斌; (2). 华子良
【解析】
这是一道名著阅读试题。名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常新,逐步深化印象。做题时才能信手拈来,得心应手。《红岩》的作者是国民党集中营的幸存者罗广斌、杨益言;从“装疯卖傻”“挑菜”这些关键情节可知B指的是华子良。
8. 综合实践。
“为你读诗”是一个公众网络艺术平台,它用诗歌吟读的方式表达情感,希望通过海内外各领域知名人士参与读诗,让大众尤其是青年人,与诗歌结缘。
(1)下面对这幅书法作品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隶书字体,字形宽扁,一波三折。
B.运用楷书字体,字字端庄,方正典雅。
C.运用行楷字体,意态生动,变化自然。
D.运用草书字体,结构简省,笔画连绵。
(2)你想在“为你读诗”平台为亲友(或自己)读一首诗。请给主编写一封邮件说明你的想法。(80字左右)
(3)你想在“为你读诗”平台推荐一首最打动你的诗歌,你会选择哪个诗人的哪首诗歌?请结合其中的诗句,阐明你推荐的理由。
【答案】(1)C
(2)【示例】我是一名九年级的学生,我想给我的父母读一首诗,还有一年就要中考了,他们时常鼓励我,关心我的学习,也注重我的健康,有了他们的爱,我时刻感到拥有源源不断的力量,我希望他们能放心,我一定不会让他们失望。
(3)【示例】我推荐李白的《静夜思》,因为诗中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样质朴的语言,表现了浓郁的思乡之情。
【解析】
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试题。(1)此题考查学生对书法作品的鉴赏能力。行楷是行书与楷书的结合,字中楷多行少,是借鉴行书笔法的楷书,其最大特点是在楷书结构的基础上融入行书的连带笔法。据此可以判断出这幅作品运用的是行楷字体,故选C。(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作答本题时,需先进行自我介绍,然后对这一平台进行高度评价并合理有序表达自己的请求,最后希望对方同意即可。语气要委婉有礼,便于对方接受。(3)本题考查语文积累和语言表达。作答时,选择一首自己最喜欢的诗歌,然后根据诗歌的意境和主旨陈述推荐的理由即可。
古诗文阅读。
【甲】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展开余下试题(选自《扁鹊见蔡桓公》)
【乙】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节选自《愚公移山》)
9.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立有间
(2)臣是以无请也
(3)年且九十
(4)惩山北之塞
10. 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2)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
11. 用“/”划出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各划一处)
(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12. 下列选项中“之”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君之病在肠胃
A.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B. 跳往助之
C. 桓侯故使人问之
D.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13. 对以上选文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 【甲】文以时间为序,以蔡桓公病情的发展为线索,通过扁鹊“四见”的情形,记叙蔡桓公因讳疾忌医最终致死的故事。
B. 【甲】文刻画了蔡桓公顽固不化、掩饰错误、不愿改正错误的形象。
C. 【乙】文愚公之妻“献疑”,可看出她是反对愚公移山的。
D. 【乙】文京城氏之子“跳往助之”,可见愚公移山受到众人的拥护。
14. 蔡桓公的病开始并不严重,后来却变得无法医治,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案】9. (1)立有间(一会儿)
(2)臣是以无请也(询问)
(3)年且九十(将要)
(4)惩山北之塞(苦于)
10. (1) 过了十天,扁鹊远远地看见桓侯,掉头就跑。
(2)凭借你的力量,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
11. (1)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12. A 13. C
14. 有病需早治,切勿讳疾忌医;对待缺点错误,应该防微杜渐;不可主观猜忌,切勿拒绝忠告;要避免祸患,必须见微知著,及早加以提防;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解析】
甲:选自《韩非子•喻老》 作者:韩非 年代:战国
乙:选自《列子》 作者:列御寇 年代:战国
参考译文:
甲:扁鹊进见蔡桓公,站了一会儿,扁鹊说:“君王,您的皮肤间有点小病,不医治的话,恐怕要更厉害了。”桓侯说:“我没有病。”扁鹊走后,桓侯毫不在乎地说:“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当作功名!”过了十天扁鹊又去拜见桓侯,(对桓侯)说:“君王,您的病已经到了肌肉里,不医治的话,会更加严重。”桓侯却不理睬(他)。扁鹊走后,桓侯又不高兴了。过了十天,扁鹊再去拜见桓侯,(对桓侯)说:“君王,您的病已经到了肠胃中,不医治的话,会更加严重。”桓侯又不理睬(他)。扁鹊走后,桓侯又不高兴了。过了十天,扁鹊看到桓侯后转身就跑。桓侯特地派人去问他。扁鹊说:“(病)在皮肤,(是)烫熨(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到了肌肉,(是)针灸(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到了肠胃里,(是)火剂汤(的力量)所能达到的;(病)到了骨髓里,(那是)司命所管的事了,(医药已经)没有办法的。现在(他的病)已经到了骨髓,所以我不再说话了。”过了五天,桓侯浑身疼痛,派人寻找扁鹊,(扁鹊)已经逃到秦国去了。于是桓侯就死去了。
乙: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90岁了,在山的正对面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就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都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往哪儿搁挖下来的土和石头?”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9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点是文言词语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且”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在这里是“将要”的意思。
【10题详解】
文言文翻译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一般要求直译。所谓直译,就是将原文中的字字句句落实到译文中,译出原文中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求与原文保持一致。翻译要求字字落实,译出原文用词的特点,译出原文造句的特点。“居”“还”“以”“损”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句子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1)句的意思是: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以此当作功名!(2)句的意思是: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可以根据句意进行停顿。
【12题详解】
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项和题干中的“之”都是结构助词,“的”。B:代词;C:代词;D: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把握主旨,联系实际,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答案。C项的分析不正确,愚公之妻“献疑”只是提出疑问,并不是反对。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阅读启示。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文章的主旨来分析。文中的蔡桓公因为讳疾忌医,最终葬送了自己的性命。这则小故事告诉我们有病要及时医治,以免耽误病情。再往深层次思考,还可以将“病”理解为自己的缺点,我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与错误,不能逃避,要勇敢面对。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小题。
两会与传统文化
【两会镜头】
3月8日晚,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剧院,名为“先人与我们同行”的感悟国学经典大型交响咏诵会上,《易之歌》《道法自然》《万世师表》《美哉!诗经》……一篇篇由名家咏诵、交响乐伴奏的作品,让人不由得被传统经典的魅力和风范所折服。
中华经典,“望之俨然,即之也温”。此前,电视栏目《中国诗词大会》、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以“现象级”的姿态,点燃了国人拥抱传统经典的热情,也让传统经典真正落地,变得可触可感、亲切可人。


展开余下试题3月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民进、农工党、九三学社委员时指出,我国广大知识分子是社会的精英、国家的栋梁、人民的骄傲,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重道义、勇担当。
(摘自2017年3月10日《光明日报》)
【部长通道】
3月3日下午,列席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的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经过“部长通道”时,面对现场“诗词大会”的喊声,陈宝生微笑作答:“好问题!你刚才提的问题,和我最近关心的兴奋点对接了。”他还当场吟诵了两首唐诗。
陈宝生称,传统文化进校园,一要覆盖从小学到大学的各个时段,这是“固本工程”;二要融汇到教材体系里,这是“铸人工程”,三要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这是“中国人打底色的工程”。
陈宝生强调,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做四件事:一是加强教材体系建设,针对各学段特点选择合适内容进入教科书;二是在涉及规律、方法论等技术层面,选择适当教材内容,比如国画、书法、中医药、武术、太极等传统文化;三是加强研究阐释及现代性、创新性转换,为学科建设加强培养人才;四是还要推进国际传播,传统文化不仅进校园还要出国境,讲好中国故事。
(摘自2017年3月4日《澎湃新闻》)
【代表建言】
今年春节期间,以古诗词为主题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走红,很多人的朋友圈被诗词曲赋刷屏。来自上海复旦附中高一女生武亦姝,“飞花令”的出口成章,更是让很多人惊呼这位00后美少女“满足了对古代才女的所有幻想”。那么,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在年轻一代身上传承呢?两会期间,不少上海代表建议要重视孩子的传统文化知识的学习,并呼吁大力促进传统教育进课堂。
(摘自2017年3月12日东方网)
王本朝认为,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知识分子要“双肩挑”,既要传播传统文化,也要传播现代文化,而且要努力让传统文化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势在必行。利用新媒体传播传统文化是必然趋势。网络媒体、电视节目、动漫、广告等都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摘自2017年3月10日《光明日报》)
冯骥才指出:“文化不只是知识,学习文化的最好方式是体验。要不断地用新方式、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激起他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这个过程一定是潜移默化的、渐进的。文化的事情要慢慢做,要踏实做。”
(摘自2017年3月10日《光明日报》)
“全社会有必要重视起来,让学校、老师、家长和学生正确认识素质教育到底是什么,素质教育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只有在思想上纠正了某些认识偏差,才能真正上好传统教育这一课。”范小青说。
(摘自2017年3月10日《光明日报》)
15. 概括【两会镜头】的主要内容。
16. 根据对材料内容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些媒体优秀节目的推出,正唤醒国人传播传统文化的热情。
B. 我国当代的知识分子更有浓厚的家国情怀。
C. 传统文化进了校园,就是实现了素质教育。
D. 只有传统文化进课堂,才能增加孩子的传统文化知识。
17. 阅读上述材料,谈谈怎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传统文化进校园?(至少答出两点)
18. 以上材料中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任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19. 对于两会代表有关“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呼声你持怎样的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答案】15. 国人拥抱经典传统的热情与习近平总书记的期望。 16. A
17. ①做好“三大工程”“四件事”;②知识分子要敢于担当;③传播传统文化的媒体要善于创新;④全社会要在思想上纠正认识的偏差;⑤传统文化要让学生慢慢体验。(至少答出两点)
18. 分类别,如“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做四件事”,分条阐述,使说明更加清晰有条理。
19. 【示例一】支持。因为传统文化极具魅力与风范,学习传统文化能给自身打上靓丽的底色,能在国际上扩大我们国家与民族的影响力,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好地推行素质教育。【示例二】反对。因为我们现在的学习负担已经很重,如果传统文化都进入了校园,今天考中医,明天考武术,后天考周易,再加上数理化英和体育,不是都把我们“考焦”了吗?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概括。【两会镜头】的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先人与我们同行”的感悟国学经典大型交响咏诵会和电视栏目《中国诗词大会》,纪录片《我在故宫修文物》等节目共同点燃了国人拥抱传统经典的热情;二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知识分子的期望。总结起来就是:国人拥抱经典传统的热情与习近平的期望。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A项“一些媒体优秀节目的推出,正唤醒国人传播传统文化的热情”符合【两会镜头】的内容;B项“更有浓厚的家国情怀”错误,原文是“我国知识分子历来有浓厚的家国情怀”;C项“传统文化进了校园,就是实现了素质教育”绝对化,且不符合原文意思;D项“只有传统文化进课堂,才能增加孩子的传统文化知识”不符合原文,网络媒体、电视节目、动漫、广告等都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提出措施的能力。为了实现更好地促进传统文化进校园,根据【部长通道】的材料,陈宝生部长认为要做好“三大工程”“四件事”;根据王本朝代表的建议,在传播知识的过程中,知识分子要“双肩挑”,知识分子要敢于担当;另外,他也认为,创新传承传统文化的方式势在必行,传播传统文化的媒体要善于创新。根据范小青的观点,全社会要在思想上纠正认识的偏差,正确认识素质教育。最后,根据冯骥才的观点,学习文化的最好方式是体验,文化的事情要慢慢做,要踏实做,传统文化要让学生慢慢体验。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分析常见的说明方法及其作用。首先要了解说明文的常用说明方法及特征,然后根据文字信息来判断,根据文段内容从说明了事物什么特征,说明什么问题方面来表达其作用。从“陈宝生强调,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做四件事……”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网络媒体、电视节目、动漫、广告等都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运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观点发表看法的能力。针对两会代表有关“传统文化进校园”的呼声,可以支持也可以反对,但是要言之有理。如果支持,可以围绕传统文化的意义来谈;如果反对,可以谈传统文化进校园可能会加重孩子们的负担。
议论文阅读
善借者赢天下
王 飙
①人生有涯,事业无疆。怎样才能利用有涯的人生岁月,在无疆的事业中纵横驰骋成为英雄呢?聪明的犹太人有一句名言:借别人的鞋子比打赤脚跑得快!犹太在世界多个领域一直都是领跑者,占尽了先机和风流。因为他们懂得: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仅靠自己的单打独斗,也许自食其力不成问题,但若想获得突破性的发展,恐怕就力不从心了。所以,唯有善借者,才能从平凡走向卓越,从贫穷走向富贵,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2018学年部”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5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