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456  2018-11-04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56]
贵州省遵义市桐梓达兴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桐梓县达兴中学2018秋七年级语文半期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1.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看护(kān) 镶嵌(xiānɡ) 稀稀疏疏 吝啬(lìng) B.盔甲(huī) 倏忽 倘若(tǎng) 美不甚收
C.屋檐(yán) 急躁 发髻(jì) 人声鼎沸 D.搓捻(niǎn) 澄清 黄晕(yūn) 各得齐所
2.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今天 你穿得这么花枝招展的干吗?害我差点儿没认出来。
B.上课铃声响起,同学们赶紧进入教室,楼道里人迹罕至。
C.他在辩论会上为学校争了光,伶牙俐齿,咄咄逼人。
D.每当一道数学题把我难住了,我就会恍然大悟,哦,原来这道数学题我做不出来。
3.文化积累——下列对名著《朝花夕拾》的表述中,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是儒家经典著作。
B.《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曲牌名,“秋思”是题目。
C.古代张贴的对联,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颠倒。
D.《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鲁迅先生最具代表性的小说集。这组作品主要记录了作者从幼年到青年的生活道路和心理历程,富有生活情趣。
4.语言运用——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放学后,你是去奶奶家呢,还是回自己家?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称《诗三百》。
C.遵义的云门屯、竹海、北京的故宫、杭州的西湖均是旅游胜地。
D.“我们下周举办校园艺术节,”老师兴奋地说:“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吗?”
5.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B.遵义中学的学生讨论并听取校长关于培养良好习惯的意见。
C.能否规范地书写汉字,是对义 务教育阶段学生书写的基本要求。
D.由于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我校环境卫生状况有了很大改变。
6.语言运用——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老王对父亲刚去世三天就来上班的老刘说:“家父刚过世,你还是在家里多休息几天吧。”
B.小赵老师参加工作刚一年,她对教学经验丰富的张老师说:“教学上我有许多不懂之处,请您不吝赐教。”
C.向老师高兴地对我说:“你此次夺冠,为班级争了光,你真是我的高足呀!”
D.小惠在刚开张的小店里买到了自己心仪的音乐盒,她兴奋地对店主说:“下次我还会光临贵店,多多惠顾贵店的。”
7.句子积累——默写句子。(12分)
(1)《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随 君直到夜郎西。(2)《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
(3)《峨眉山月歌》:▲,思君不见下渝州。 (4)《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
(5)《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 (6)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7) 《次北固山下》一诗中表达作者急迫的思乡之情的两句是:▲?▲。
(8) 咏雪》中,当谢太傅问“白雪纷纷何所似”时,兄子胡儿的回答是:▲,兄女谢道韫的回答是:▲。 (9) 《夜上受降城闻笛》中营造了边塞荒凉、凄冷氛围的句子是:▲,▲。
二、阅读理解(50分) (一)
①童年就像一条小河,从你生命的河床里流过,它流得那么缓慢,又流得那么湍急,你无法把它留住,它的涟漪和浪花会轻轻地拍击你的心,让你感觉自己似乎总是没有长大。


浏览完整试题②七岁那年,父亲到乡下接雪弟去上海,可雪弟并不想去。
③乡下房子的后门外面是一条河,雪 弟天天在河边走来走去,他喜欢在河岸玩,喜欢河边的风吹在脸上的感觉。迎面吹来的风中,有芦苇、树叶和青草的气息,有油菜花的香味。河岸上种着很多杨树和槐树,浓密的枝叶在空中交织成一团团绿色的云。树上的鸟在唱歌的时候,河里的鱼也在忙着,它们虽然无声无息,却是水里活泼的精灵。这一切,到了上海就再也看不见了。
④阿爹说上海也有河,叫苏州河,比这里的小河宽得多,河里有很多船,小舢板、大帆船、机器船,来来往往热闹得很。可雪弟还是不想离开乡下,不想离开亲婆。
⑤亲婆对他说:“雪弟,亲婆也舍不得你离开,不过你妈妈在上海盼你去呢。我的孙子最听话了,去吧。”
⑥听着亲婆的这些话,看着她没有几颗牙齿的嘴巴一张一合,雪弟突然觉得鼻子发酸,眼泪就像小虫子在面孔上爬,怎么也赶不走……
⑦离开乡下老家的情景,就像一幅画。
⑧一支 竹篙在河岸上轻轻一点,木船就摇晃着在河面上滑动了。老家的房子和宅子边的树浮在河面上,一点点往后退。亲婆站在老宅后门口,一头稀疏的白发在风中飘动,她是这幅画的中心。
⑨亲婆的身影越来越小,终于被芦苇的绿荫遮住了。这时,雪弟突然听见很多人在喊他的名字,一簇簇黑头发在起伏的芦苇梢上一冒一冒地闪现,这是镇上的孩子们在岸上追他呢。那些孩子跑到石桥,趴在栏杆上大声喊着,摇动的手臂就像风中的芦叶。雪弟听不清他们在喊什么,只看到石桥在往后退,孩子们的身影渐渐缩小,最后化成眼睛里的模糊一片……
⑩阿爹坐在船舱里,默默地凝视雪弟:“雪弟,到上海后,你就要上学了。等放暑假,你就可以回乡下来看亲婆,来和你的伙伴们玩。老家不会逃走的,你说对不对?”
⑾阿爹问“你说对不对”时,雪弟感觉自己被当成大人对待了。他喜欢这种感觉。他一边点头,一边问阿爹:“为什么不让亲婆一起去上海呢?”
⑿“亲婆年纪大了,她在乡下住了一辈子,不愿意搬家。上海的新家现在什么也没有,等家里都安顿好了,一定想办法把亲婆接来。”
⒀雪弟看着在河岸上浮动的芦苇和树梢,不再说话。他在想,上海的新家,到底是什么样子。阿爹说的那条苏州河,和身边这条河,是不是一样呢?
8.选文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3分) ▲
9.下面语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3分) ▲
那些孩子跑到石桥,趴在栏杆上大声喊着,摇动的手臂就像风中的芦叶。
10.第③段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
11.结合选文内容,请从结构和内容上说说你对文末画线句的理解。(3分) ▲
不要告诉别人
①咖啡馆里的自家烘焙糕点特别受小朋友的欢迎,经常有父母喝完咖啡后打包一块带给家里的孩子,或者干脆带小朋友一起来吃。
②父亲与男孩一起出现时,是中午,服务员刚上班。昨天下过一场春雨,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男孩戴着一顶深蓝色绒线帽,在这个流行“春捂秋冻”养生观的城市里并不显得突兀。
③男孩四五岁的样子,很活泼,边吃蔓越莓饼干,边与服务员聊天,他父亲站在院子里,大约因为只买了三块饼干而不好意思坐下。
④因为不是节假日,大家很自然地问男孩为什么没上幼儿园。“因为我要去看病。”他的声音十分响亮,像个真正的男孩。“什么病呀?”服务员随口问。男孩的父亲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冲了进来,一只大手牢牢地按在儿子肩上。
⑤男孩抬头看着他的父亲,说:“姐姐问我呢。”语气里充满了“我想说”。父亲注视着他的眼睛,坚定地摇头。男孩低下头,喝了一口免费的柠檬水,又吃了一口饼干,忽然语速很快地大声说:“爸爸说我病得很重,做完化疗还要吃中药,但我一点儿也不怕。”空气像滴在香草冰淇淋上的巧克力,瞬间凝固,男孩的父亲尽管努力克制,还是忍不住揪了一下他的耳朵。看上去轻巧,下手却很重,男孩明显被弄疼了,愤怒地质问父亲为什么打他,父亲显然不想当着我们的面解释什么,儿子更加愤怒,摘下帽子狠狠地甩在桌上,他的小脑袋露出来,上面覆盖着稀疏的毛发,头皮一块块暴露着,似乎在说“我很痛”。
⑥父亲的态度缓和下来, 将帽子重新戴在他的头上,拍拍他的脑袋,男孩的气还没有消,他离开了椅子,狂躁地从房间这头走到那头。“等我长大了,也要让你尝尝挨打的滋味。”终于,他在父亲面前停下来,稚气的话语逗得人想笑。从他走下椅子,他父亲的目光始终没有离开他一秒,甚至连眼睛都没眨一下。此时,他闭上眼睛,短短几秒之后,睁开看着他的儿子,说:“一言为定。等你长大了,如果爸爸不听话,你也揪爸爸的耳朵。”
⑦我认真地看这位父亲,年纪大约35岁,粗黑的头发里夹杂着更粗的白发,背一只双肩包,包的两端已经磨破发白。或许是有一阵风经过,他在说到“等你长大了”这句话时,声音抖动着。
⑧店里来了别的客人,大家开始忙碌。父亲终于肯在桌子边坐下来。他将儿子拉进自己怀里,迫不及待地教育他“以后不要告诉别人”,声音不大,以为我们听不到。
⑨“为什么?”男孩在吃最后一块饼干。
⑩“我跟你说过多少次了,如果别人知道你跟他们不一样,就会瞧不起你。”大约这个答案的确听过太多次,男孩有些泄气,却没再问为什么。吃完饼干,他又喝了一杯水,父亲拉着他的小手走了。我们给父亲倒的水,他一口都没喝。
“真可怜,应该送几块饼干给他。”一个服务员说。
我摇摇头。谁愿意接受同情呢?如果每个人都能够像所有平常的人一样。
1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2分) ▲
13.分析第①段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
14.结合语境,根据要求品味下列 语句。(4分)
(1)空气像滴在香草冰淇淋上的巧克力,瞬间凝固,男孩的父亲尽管努力克制,还是忍不住揪了一下他的耳朵。(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味)(2分) ▲
(2)或许是有一阵风经过,他在说到“等你长大了”这句话时,声音抖动着。(说说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2分) ▲
15.谈谈本文刻画了一位怎样的父亲形象。(3分) ▲
青少年体质状况
材料一:某省学生体质状况最新监测结果(箭头代表升降状况)
监测项目 升降趋势 监测项目 升降趋势
身高 ↑ 肺活量 ↓


展开余下试题体重 ↑ 视力 ↓
胸围 ↑ 长跑(男1 0 00米,女800米) ↓
  材料二: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某军区新兵训练,55%的新兵怕跑步,跑不动,跑不远,一累就虚脱。新兵一连进行站军姿训练,不到20分钟,全连117名新兵中竟有9人晕倒。
材料三:学生课业负担较重,睡眠严重不足。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强度不够。学生升学压力较大,引发精神紧张。某市教育局针对学生体质健康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经过分析,得出结论,即中小学生体质差主要源于学校、学生、家庭和社会四个方面的原因。
材料四:家长要掌握必要的营养科学知识,注意改善孩子的膳食结构,矫正孩子的偏食习惯,有意识地让孩子多劳动、多运动。要走出重智育轻体育、重营养轻锻炼、重技能轻体能的误区。不能以牺牲孩子的健康为代价而进行“课业加餐”。
学校要认真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和新课程标准,上好体育课,不得使体育课“空壳化”“休闲化”“走过场”。体育课内容要不断地更新,从而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体育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科学合理地选择和安排体育课的内容,学校要加强学校体育场地设施的建设。
教育部门要加强完善学生体质与健康监测,指导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教育部门要建立和完善学校体育的监督制度,成立学校体育工作指导委员会或督导组,定期和不定期地对各级各类学校体育进行评估检查,确保学校体育工作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政府对应在农村建一些必要的体育设施,同时要把青少年儿童作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对象,为青少年的体育锻炼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
16.阅读上述材料,你发现青少年的体质状况呈现什么特点?(3分) ▲
17.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学生体质下降的原因。(至少三点)(3分) ▲
18.根据上述材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学生的身高增加,肺活量便自然随着下降。 B.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某军区新兵一半以上害怕跑步。
C.某市教育局的调查显示,中小学生体质差主要源于学校方面的原因 。
D.增强学生体质,家长要掌握必要的营养科学知识,必须加强孩子的营养。
(三)《论语》十二章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子罕》)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子罕》)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人不知而不愠愠:▲ (2)学而不思则罔 罔:▲ (3)人不堪其忧 堪:▲ (4)博学而笃志 笃:▲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2)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21.孔子把“不义而富且贵”视作“浮云”,应怎样理解“浮云”这一比喻?(3分) ▲
观沧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2.请你展开合理的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所表现的画面描述出 来。(3分) ▲
23.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诗是诗人北征乌桓,经过碣石山时所作。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B.诗人把登高望海所见的秋天自然景色,特别是把大海的壮阔生动地描绘出来,让我们可以领略到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C.本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通篇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
D.“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诗歌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三、综合性学习(10分)
为激发同学们阅读经典的兴趣,你所在的班级正在开展“与经典同行,与好书为伴”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24.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3分)
25.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段开场白。▲(3分)
26.李华受到此次活动的影响,对四大名著当中的《红楼梦》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于是在11月16号向同班同学张丽借了一本《红楼梦》,准备在三个星期内看完,于12月7日归还,请你替李华写一张借条。▲(4分)
四、作文(60分)
27.根据下面的题目和要求写一篇文章。(书写5分,作文55分)
歌手蔡琴说:“我是一个善于捕捉幸福的人。比如,阳光落到桌子上,温暖安静,那一刻好幸福。我喜欢养花,花开放了,我也感到幸福。”是啊,只要用心去捕捉,你会发现,幸福一直都在。
请以“捕捉幸福”为题目作文。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和人名。

七年级半期考试语文参考答案
1C 2A 3D 4A 5D 6B
7.句子积累——默写句子。(12分)
(1)我寄愁心与明月。(2)行舟绿水前。(3)夜发清溪向三峡(4)崔九堂前几度闻。(5)受降城外月如霜。
(6) 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7)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8) :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9) 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8.叙述了7岁的雪弟随父亲乘船依依不舍地离开老家的故事。
9.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孩子摇动的手臂比作风中的芦叶,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小伙伴们对雪弟依依不舍的情形。
10.景物描写,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乡下老家优美宁静的生活,流露出对老家的留恋与热爱之情。
11.结构上:以问句结尾,引起读者的注意和思考,意蕴悠长。内容上:这是雪弟的心声,表现了雪弟对老家、对亲婆、对玩伴的依恋不舍,同时也表现了他对未来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12.父亲带儿子到咖啡馆吃饼干,儿子暴露了病情后,被父亲教育。
13.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为父亲与男孩的出场做铺垫,自然引出下文“与众不同”的父子俩,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14.各2分(1)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空气比作巧克力,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空气瞬间凝固的特点,突出了男孩说出病情真相后的紧张气氛。
(2)“抖动”指声音颤动,表现了父亲希望儿子能战胜病魔,健康长大的激动与伤感之情。
15.本文刻画了一个有自 尊,疼爱儿子,节俭,操劳过度的父亲形象。
16.身高、体重、胸围增加,体质却愈来愈差。(意思对即可)
17. (至少三点)(3分)①课业负担较重;②睡眠严重不足;③体育锻炼的时间和强度不够;④升学压力较大,引发学生精神紧张。18. (B)(3分)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 愠:生气,恼怒(2) 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3) 堪:能忍受(4) 笃:坚定
20. (4分)
(1)替人谋划事情是不是尽心竭力呢?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诚信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展开余下试题(2) 广泛地学习并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发问求教,多思考当前的事情,仁德就在其中了。
21. (3分)浮云聚散无常,比喻不义得来的富贵,瞬间即逝,极为短暂;浮云在天,高不可及,比喻不义得来的富贵与己无关,用不着汲汲而求之;浮云轻飘淡然,比喻不义得来的富贵无足轻重。孔子在这是用“浮云”来比喻“不义而富且贵”,表明了自己坚持道义的信念。
22. (3分)[示例](树木凋零,)秋风阵阵,呼呼作响,诗人站在辽阔的海边,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心潮与大海一起涌动,感慨万千。
23. (C)(3分)
24.请你为这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示例]读最经典的书,做有根基的人。
25.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段开场白。
[示例]同学们,阅读文学名著,能够培养我们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使我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三日不读书,面目可憎”,让“好读书,读好书”成为我们生活的习惯,让我们在古今中外的名著海洋中畅游吧!
26.李华受到此次活动的影响,对四大名著当中的《红楼梦》产生了很大的兴趣,于是在11月16号向同班同学张丽借了一本《红楼梦》,准备在三个星期内看完,于12月7日归还,请你替李华写一张借条。
借 条

今借到张丽《红楼梦》壹本,于本月12月7日归还。
此据。
李华
2018年11月16日 (122.240.203.67)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贵州省遵义”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5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