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18  2018-11-12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8]
陕西省商南县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一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24分)
㈠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家风是一个家族开展教育的起点。在传统中国,社会教育不发达,人的成长往往依赖家庭教育。许多大的家族组织,承担着对本家族成员的社会保障功能。家族成员之间通过礼仪性的活动取得联系,同时也接受家族的集体约束。在这一层面,家风家训好比家族“纲领”,指导和规训着每一位家族成员的生活和行为。
  家风还是家族的共识性的道德观念。无锡《锦树堂钱氏宗谱》所记载钱氏《家训》,可以概括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八字。在传统社会,家风往往是儒家核心价值观念的具体展开,因族群的生活环境及文化传统不同,侧重会略有不同,但无外乎是教人向善、积极进取、勤劳节俭。
  在每一个具体的家族中,家风不仅仅是道德教化的口号,还是家族精神的体现,通过代代家族成员具体的行为而践行和传承。有的历史人物,可能和这个家族并无直接的血缘关系,但是因为相同姓氏往往也被说成是本族的祖先。用祖先的荣耀和事迹,增强自身的荣誉感和尊严感,凝聚家族成员,使他们对于姓氏家族本身产生认同。家风实际是一种经过历史积累而形成的精神尺度。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明了方向: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度概括,反映了现阶段全国人民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
  从家风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个具体现实,另一个宏观抽象,二者其实存在深刻的内在联系。正是有了家风这样的微观载体,宏观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才会变得具体而鲜活,也就更容易从精神层面的“深入”,到具体行动上的“浅出”。
  现实中,家庭就是这样一个很好的载体。中国传统文化讲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强调个人、家庭、国家的统一。而受传统儒家文化的熏陶,中国人内心深处有着浓厚的家庭情结,诗礼传家、耕读传家、精忠报国等家风,更是一代代传承下来,深入到每个人的血脉当中。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风可谓是深入人心的无形力量。它有时候就是普普通通的语言,却能在日常生活中影响每个人的心灵;尽管它是最基本、最直接、最经常的教育,却能通过言传和身教让每个人刻骨铭心。正因为家风让是每个人从小就不断触及的,因此,对一个人的影响就是整体和全方位的。
  家风的作用固然不可低估,但我们也要看到,随着传统大家庭在现代社会的分崩离析,家风的传承也正面临诸多挑战。在社会加剧转型过程中,不仅传统大家族逐渐被小家庭取代,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离婚率上升、啃老等问题,也对家庭道德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将家风作为社会主流道德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更需要我们协调好国家、集体、家庭、个人的关系,维护一个个社会细胞的和谐与安定。
  无论现实多么复杂多变,人们的价值观如何变化,一个个家庭的家风的存在,仿佛就是一棵棵参天大树,屹立不动。它们从历史中成长起来,植根于深厚的文化土壤中,有强烈的道德感召力,让人在日常生活中得到启示。我们继承历史留给我们的深厚家风,我们也要不断发扬民族的家国精神,让家风这一棵棵大树,最终成长汇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茂密森林。


浏览完整试题  
1. 下列关于“家风”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社会教育不发达的传统中国,家风是人们所受的最基本、最经常的教育,一个家
族开展教育的起点,人的成长往往离不开它。
B.在家族成员受家族的约束层面,家风好比家族“纲领”,指导和规划着每位家族成
员的言行,承担着对本家族成员的社会保障功能。
C.传统社会的家风是家族成员共识性的道德观念,往往是儒家核心价值观念的具体展
开,不外乎教人向善、积极进取、勤劳节俭。
D.受中国传统文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影响,“诗礼传家、耕读传家、精忠报国”等家风代代传承,已融入到了每个人的血脉。
2. 下列对“家风”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系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国人民核心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家风是经过历史积累而形成的精神尺度;一宏观一微观,二者互为补充,各有侧重。
B.家风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观载体,它使宏观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得具体鲜活;通过这个载体,核心价值观更易实现“深入浅出”。
C.中国人有浓厚的家庭情结,家庭成员通过礼仪性的活动取得联系,从中受到家风无形力量的影响,这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可能性。
D.要想让家风这一棵棵大树成长、汇聚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茂密森林,我们既要植根于深厚的文化土壤中,继承历史留给我们的深厚家风,又要不断发扬民族的家国精神。
3. 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随着传统大家庭被小家庭取代,留守老人、留守儿童、离婚率上升、啃老等问题
日趋严重,对家庭道德产生诸多负面影响,家风的传承难以为继。
B.有的大家族,把和自己姓氏相同但可能无直系血缘关系的杰出历史人物说成是自己
家族的祖先,是为了提高本家族的社会地位,赢得社会的认同。
C.要让家风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发挥重大作用,将它作为社会主流道德文化
传承的重要载体,就需要协调好国家、集体、家庭、个人的关系。
D.家风根植于深厚的文化土壤,有强大的道德感召力,对个体的教育是持久而全方位
的;如果离开了家风的继承和发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无法践行。
㈡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9——11题
空鸟巢
刘照进
春天,总是在繁花绿叶间看到一些被遗弃的空鸟巢,像是村子的角落里失去烟火气的破败茅屋,房檐上蛛网密布,主人已不知去向。
大多数鸟儿并不选择去年的旧巢孵蛋育雏。一棵树,一处房檐,石壁间长满荒草的缝隙,都有可能成为鸟儿暂时栖身的村庄。它们在这块地域上衔草筑巢,构筑临时的家园,培育孩子,然后又匆匆地搬迁——这成了鸟儿世界难解的一道谜。
或许有一个词能够解开这样的谜团:安全感。飞翔在空中的鸟儿,早已洞悉了脚下的危险。一棵树似乎总是逃不开这样的宿命:风摧,雨打,雷劈,火烧,砍伐……倾巢之下,岂有完卵!树的命运的不确定性让鸟儿失去准确而明智的判断,逃离是唯一的选择。灾难来临,飞翔的姿势已无所谓优不优美,像战乱时期的难民,鸟儿匆匆从一棵树逃离到另一棵树,卑小的命运里饱含许多沧桑和流浪感。
细小的鸟巢依附树身,临空危悬,仿佛警惕的眼睛。
几乎无人知晓鸟儿的仇恨,它们内心的悲恸与哀怨常常被暗藏花香的语言忽略。
小时候,总喜欢上山去寻找树丛中藏着的新鲜鸟窝,这几乎是整个童年的乐趣和向往。小小年纪,隐含许多成年的狡谲。拇指大的几枚鸟蛋,颜色雪白,或者暗褐中夹杂着斑纹,婴儿一般地安睡在巢里。一对幸福的夫妻携手在林间觅食,全然不知灾祸濒临。一双幼嫩的小手取走了鸟蛋,仿佛偷摘邻家未成熟的瓜果一样随心所欲。肇事者并不逃逸,仿佛有意滞留现场,观看伤心欲绝的父母怎样扯开喉咙怒骂。强者的霸道遮掩了制度和道德的约束,弱者只有通过一张相对自由的嘴巴远距离地发泄愤慨。
恶毒的举止来源于对未知事件的好奇,对悲惨结局的出现毫不在意,人类的心灵永远无法装下对弱小生命的尊重。家毁子亡,一春的希望瞬间化为乌有,鸟儿的伤心不亚于未亡人的恸哭,凄楚的哀叫电线一般绵长地划过那无边旷野……
再次见到鸟巢的时间是今年三月。阳台的花盆间不知什么时候悄悄筑起了一只鸟巢,妻子发现它的时候已经完全成型。饭碗大的体积依旧做工精巧,仿佛记忆中某只鸟儿的手艺。已经无法确切叫出这只鸟儿的姓名了。玲珑小巧的身体,擅长飞翔,灰褐的羽毛,两翼有一抹雪白,像流线形的飞机,每天升降于我的生活周围。惊喜之余,居然没敢告诉女儿,担心女儿毁了它的家。幼时掏鸟蛋的一幕,依旧历历在目。每一天,怀着期待暗中观察鸟儿下蛋、孵化小鸟、嘴对嘴地喂孩子们虫子,直到它们长大,把身体完全交给飞翔。
一只鸟儿从旷野迁徙到喧嚷的城市,是不是对高楼如林的城市的误读?空荡荡的鸟巢并不能给予答案。好在,它依旧置于我家阳台,作为怀旧时抵达疼痛的路径。
每次回到老家都要惊叹故乡的变化,只是屋檐下再没见到燕子的新巢,地里迷惑鸟兽的稻草人也不见踪迹,曾经被祖母用来驱赶麻雀的竹制响器早已变成灰烬。房脊上挂着几滴细微的鸟鸣,但那声音与儿时听到的鸟声大合唱简直无法相提并论……
尚记着许多鸟儿的俗名:红肚儿,水鸦雀,啄木官(啄木鸟),地麻雀,夜老鼠(蝙蝠),牛屎雁,鬼鬼阳(阳雀),薅草包谷(布谷鸟),扁茶罐(脚鸡)……像幼时一同玩耍过的伙伴,多年之后,依旧能够轻易喊出他们的乳名。
是人的欲望打断了鸟儿的飞翔。那么多的鸟儿已被死亡收藏。那么多的鸟儿,像宝贵的眼泪,被我们随意挥霍。
天空是一只倒悬的巨巢,衔着地球这枚鸟蛋——一枚病变的鸟蛋,正在加深天空的空度。
(选自《陶或易碎的片段》,有删改)的空度。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第一段以繁花绿叶的生机反衬被遗弃鸟巢的寂寞,又采用比喻手法突出农村茅屋的破败,表达出作者对农村落后现状的感慨。
B.第四段将鸟巢比作警惕的眼睛,承接上文突出鸟儿内心的不安全感,并为下文写人对鸟巢的破坏给鸟带来的破坏做铺垫。
C.文章写“我”惊叹家乡的新变化但故乡的鸟却越来越少,主要是为了表现农村的现代化发展对传统乡村的巨大冲击。


展开余下试题D.“好在,它依旧置于我家阳台,作为怀旧时抵达疼痛的路径。”表达出作者对自己幼时行为的自责与反省。
E.本文语言朴实而灵动,如“房脊上挂着几滴细微的鸟鸣”在朴素的叙述中用“挂”“滴”等词语将鸟鸣写得具体可感。
5.文中详细记叙了幼时“掏鸟蛋”的事情,有何用意?(4分)
6.试探究文章以“空鸟巢”为题目,有何好处?(6分)
二、文言文阅读(25分)
㈠阅读下文,完成13 ---15题(6分,每小题2分)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7.下列句子,黑体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2分)( )
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 以乱易整,不武 (替代)
B.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因人之力而敝之 (损害)
C.共其乏困 (供给) 朝济而夕设版焉 (渡河)
D.夫晋,何厌之有(厌烦)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微:略微)
8.对下列句子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
①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是寡人之过也 ③邻之厚,君之薄也 ④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⑥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A.①③④/②⑥/⑤ B.①②/③⑥/④⑤
C.①④/②③⑥/⑤ D.①⑤/②⑥/③④
9.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2分) ( )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④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⑤邻之厚,君之薄也
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A.①③④ B.①⑤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㈡课外阅读,完成18----21题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已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侮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
( 司马迁《报任安书》☆节选)
☆注:《报任安书》是司马迁写给其友人任安的一封回信。信中司马迁以激愤的心情,陈述了自己的不幸遭遇,抒发了内心的痛苦,说明因为《史记》未完成,他决心放下个人得失,体现出一种进步的生死观。
10.下列各组中,加线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不可胜记 予观夫巴陵胜状
B.重为乡党所笑 为击破沛公军
C.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乃令秦舞阳为副
11.下列古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人尊卑观念很强,对别人用敬称,如“子”“君”;对自己用谦称,如“臣”“仆”。
B.《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分别选自编年史著作《左传》、国别体《战国策》。
C.古代音乐分宫商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高亢。
D.《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末,共3000多年的历史。
12.下列各项中,对文意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列举了文王,仲尼,屈原等人的事迹,意在说明自己受腐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是为了完成《史记》,实现自己的理想。
B.介绍《史记》的写作宗旨,是为了“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C.即使受到残酷的刑罚,作者也毫无愠色,继续奋笔疾书,这种在逆境中忍辱图强的精神,实在是难能可贵。
D.作者对余生的看法是无脸见人,痛苦至极,因此想隐退山林,顺从世俗而行事,通过著书立说来抒发在即内心的苦闷与不甘。
1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⑴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⑵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
三、诗歌鉴赏(11分)
鉴赏下面现代诗,完成16——18题
浪淘沙 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14.下列对这首词及相关知识的理解,有误的两项是(5分)( )( )
A.词,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词有词牌,还有题目。
B.词中“幽燕”指古幽州及燕国,“滔天”形容水势很大,“魏武”即曹操,“遗篇”指《观沧海》。
C.这是毛泽东主席于1954年在秦皇岛北戴河开会时创作的一首词,“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是点旨句。
D.这首词描绘了北戴河海滨夏秋之交的壮丽景色。写景极有层次感:上片前两句随着视角的变化,由陆而海,从上而下;后三句则显示视线由近而远的渐次推移。
E.这首词展示了无产阶级革命家前无古人的雄伟气魄和汪洋浩瀚的博大胸怀,但气势上稍逊《观沧海》。
15.下阕用“挥鞭”概括而鲜明地勾勒曹孟德的形象,有何妙处?(6分)
四、默写(6分,每空1分)
16.根据要求填空:
⑴《沁园春.长沙》中,作者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回忆的过度句:“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⑵《荆轲刺秦王》中,一代大侠荆轲,为了生命的精彩,高吟着“___________ ,____________。”慷慨赴秦。
⑶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表达自己对真的猛士的看法:“真的猛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语言文字运用(24分)
17. 下列字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百舸kē 青荇 火钵bō 提要钩弦 B.浸渍zì 寥廓 饼铛chēng 应接不暇
C.游说shuì 忸怩 颓圮pǐ 东床事发 D.遒qiú劲 沧茫 浪遏è 殒身不恤
18.下列句子中,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3分)( )
A.“党风正则民风好,政风纯则社风清”“激浊扬清,重塑党风”将成为未来全社会的主旋律。


展开余下试题B.著名歌唱家刘欢演唱的蜀军为诸葛武侯举哀时响起的那首《哭诸葛》真是长歌当哭,如泣如诉,让人潸然泪下。
C.一个 短小精悍的中年人进来了,一眼看去就知道他是广东人。
D.文学经典,就是要精读,口诵心惟,反复咀嚼,深刻理解作品的内涵,以期产生内心的共鸣,收获更多的人生启示。
19.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通过老师的鼓励和指导, 使他在本次运动会上表现很出色,人也自信多了。
B.学校严禁学生不要带手机到校园的做法,得到家长的一致赞同,社会的认可。
C.范冰冰偷税漏税,税务机关多名官员被责问,我认为这是正确的。
D.将自律和他律有机的结合,保障人们从不自觉到自觉地遵守规范和公约。
20.李铭贪玩,成绩严重滑坡,老师想用一句话来劝诫他,最合适的一句是(3分)( )
A.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B.人必自辱,然后人辱之。
C.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D.往者不可谏,来着犹可追。
21.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义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元,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⑴ ,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有利于推动“书香社会”的建设。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知识的哺育;一个家庭的幸福,⑵ 。一个“书香社会”,无不有追求,有道德,有品位。其实,一本真正有用的书价值比一件名牌衣服的价值不知要大多少倍。一本好书,小则使人获得知识,懂得道理;⑶ ,改变人的一生。“耕读传家”,让书籍“走入”每一个家庭,营造读书的环境,沁人心脾,其乐无穷。
22.下面是某班级一次“分享阅读”活动的初步构思框架,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6分)
六、作文(60分)
23.请以《别了,____ 》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立意自定; 3)记叙文; 4)不少于800字 。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参考答案
1. B (“承担着对本家族成员的社会保障功能”的是“家族组织”)
2.A (对二者的关系理解不当,“两者互为补充,各有侧重”不正确)
3.C(A“家风的传承难以为继”,程度言重了。B“是为了提高本家族的社会地位,更加赢得社会的认同”错,文中第三段讲目的是为了赢得家族成员的认同。
D“离开了良好家风的继承和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无法贯彻落实”,绝对化,家风是重要载体,而非唯一载体)
4.A C(A脱离文章主题;C对主题的理解有误)
5.(1)生动真实地写出了人类恶行对鸟儿的伤害;记叙越详细,越能展现人类欲望恶行之重,越能使读者深入反思。(2)与下文“我”保护鸟巢的事情前后呼应,形成对比,表现“我”的反省与改变,使文章反思的主题更为深入。
6.(1)引出鸟巢空置原因等文章具体内容,是文章写作的线索。(2)揭示主题,通过对鸟巢“空”的原因的追问与分析,引发对人类欲望造成环境破坏问题的反思。(3)喻指人类整个生存环境,以此为题,更有警示意味,深化主题内涵。
7.D(厌,满足;微,略微)
8.A (①③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②⑥,助词,的;⑤代词)
9.D (①③不是烛之武所言,⑥并没有表现他的智慧)
10.D
11.D (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12.D(由“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看出,作者并没有归隐山林的想法)
13. ⑴这些人都是(因为)感情有压抑郁结不解的地方,不能实现其理想,所以记述过去的事迹,让将来的人了解他的志向。
⑵刚开始草创还没有成书,恰恰遭遇到这场灾祸,我痛惜这部书不能完成,因此受到最残酷的刑罚也没有怨怒之色。
14. AE(A词有词牌,不一定有题目;E,理解有误,)
15. (挥鞭,是一个典型的动态意象,生动、传神地勾勒出曹孟德当年策马扬鞭、登山临海的雄姿。作为片段过程,它概括了人物驰骋沙场、南征北战的戎马生涯;作为瞬间动作,它显示了人物沉雄豪放、威猛赢武的性格特征。)
16.⑴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⑵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⑶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17.B (A百舸gě C东窗事发 D 苍茫)
18.B (激浊扬清:比喻抨击坏人坏事,褒扬好人好事。激:冲去;浊:脏水;清:清水。长歌当哭:用写文章来代替哭泣。望文生义,不合语境。短小精悍:形容人身躯短小,精明强悍。也形容文章或发言简短而有力。口诵心惟:口头上背出来的同时,心里还要思考)
19.D(A缺主语, B双重否定,表意相反 C这指代不明 20.D
21. ⑴为人父母率先读书 ⑵ 离不开书香的熏陶 ⑶大则可以激发人的斗志。(注意段中的语义提示,如⑴空后的“营造浓厚阅读氛围”, ⑵空后的“书香家庭”, ⑶空前的“小则”。)
22.答: 班级分享阅读活动,先分组进行,各组要确定阅读主题和书目,并完成海报等作业;班内再开展海报展示、笔记漂流等活动,并通过投票对各组阅读成果进行评比。(分号前后个3分)
23.作文提示:
1. 要审清题意.“别了___ ”,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题,“别了”所涉及的对象,可以是实体的,也可以是比喻性、象征性的;它之所以有广阔的写作空间,是因为它既可以写与“别了”有关的人,也可以写与之相关事或物。既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又可以发思古之幽情,回顾过去,畅想未来,抒发感受。一间老屋、一个教室,会引起你多少对往昔生活的追忆!
2.立意要深刻。文以意为先,审题就是为了立意,“意”就是文章要告诉别人的道理,给人的启示、感悟等。“意”是文章的灵魂、统帅。一个正确的立意,应该是既真实又能明示事物本质的,立意还应紧扣时代脉搏,把握时代律动,力争表现反映社会生活的本质。这就要学会挖掘,学会从日常小事中挖掘出新意、深意来。高中记叙文,已不能满足于把事件本身记叙清楚,如果只停留在平铺直叙一个过程,那么叙述得再清晰也是不够的。写作时应当让事件载着自己对生活的关注、认识与思考,展示自身思想成长、升华的过程,并且用恰当的抒情、议论表现出来。其实,事无巨细,只要懂得去开掘,哪怕是最寻常的事,也可以表现出自己富于个性的感悟来,也能给人许多回味与启迪。有时甚至仅是微琐细节,也可以挖掘出有价值的主题来,使文章因为有思想、有深度而登上新的台阶。
3.选材要典型、新颖。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最能反映事物本质,最有表现力和说服力。因此,要从众多的材料中挑出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品质总要通过事件来表现,写人离不开叙事,而这些事件的选择必须典型。典型事件有时可以是人物有代表性的重大行为,但更多的是那些看来细小平常却能展示人物思想性格的生活琐事。典型事件往往不止一件事,一般都要二、三件事以上。 选材新颖是立意深刻的前提,俗话说,新米煮饭自来香。文章材料出新,就会有时代气息,生活味就会浓。因此要以独特的视角,选取新颖的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陕西省商南”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