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333 2018-11-12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3]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二)语文试题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第一部分 阅读题(6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永远的烛之武
秦晋围郑,郑危在旦夕,“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佚之狐的力荐可谓慧眼识英雄,烛之武临危受命,夜缒而出,智说秦君,秦穆公心悦诚服,秦军乃还。晋文公面对风雨突变,亦毅然去之。郑国终于转危为安。
在国家危难面前,烛之武深明大义、义无反顾;在强秦面前,烛之武不卑不亢、能言善辩、聪慧机智。他的不计个人得失,处处为郑国安危着想的爱国主义精神,他的义无反顾赴敌营的信心和勇气都值得我们学习。烛之武的智勇及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溢于字里行间。
1955年,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冲破重重阻挠回国,当时美国的海军处长金波尔说:“我宁可把这家伙枪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无论他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一个人的力量能抵得上五个师吗?《烛之武退秦师》告诉了我们答案。
曹操有句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古往今来,有多少志存高远之士,哪怕社会、命运对他如何不公,但到了紧要关头,依然挺身而出,为国家、为苍生献出自己的一份光和热。烛之武就是这样一个让我们敬佩不已的人。
刘备三顾茅庐见到了诸葛亮,诸葛亮对他畅谈天下大势。可以说诸葛亮未出山前就做着出山的准备,烛之武也是如此,尽管怀才不遇,但他没有放弃自己的希望。烛之武不是不想做一番事业,他的心始终没有放弃过“一飞冲天”的渴望,他一刻不停地关注着天下形势,思考着定天下济苍生一逞抱负的路径。你想,一个小小的“弼马温”,怎么对晋国的历史、对晋国国君的为人那么清楚,对秦伯的心理、对秦晋之间的恩怨又是如此了然?“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豪情无疑是后人景仰他们的主要缘由。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样一个让才华长久没显出来的人,当国家有难的时候他还是出来解国家之围了。我们可以想象:这样一个须发尽白的老者,夜缒而出时是怎样的一种情形。当他拄着拐杖走进秦营时又是怎样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岁月给了烛之武太多的落寞与不甘,同时也磨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对郑国的最朴素的爱又加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他与秦伯的交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胜局,几十年积蓄的能量终于在瞬间有了释放和爆发的闪亮时刻。“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只是这机遇来得太迟了一点儿,而且是冒着亡国的危险。但如果不是秦晋围郑,烛之武恐怕真得“骈死于槽枥之间”,湮灭在历史的风雨之中了。
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齐鸣。那些鲜活的身影却依然存留在人们的心头。像烛之武这样的识大体顾大局,临危受命的勇士,可以说就是国家 的脊梁!让我们以古人为镜来勉励自己吧!
1.下列属于烛之武年老仍不被重用的真正原因的一项是( )
A.他爱发牢骚,当郑伯听从佚之狐的举荐请烛之武出面解围时,他还说“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B.他有超世之才,但安于平静的生活,不想过问政治。
C.他的官职太小,难以被郑伯发现。
D.当权者不注意选拔人才,有权者嫉妒。
2.文章引述了钱学森回国、曹操的老骥伏枥、刘备三顾茅庐的例子,对其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用钱学森回国的例子,论证人才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
B.运用钱学森回国、曹操的老骥伏枥的例子论证烛之武是一个心存高远的爱国者。
浏览完整试题
C.刘备三顾茅庐的例子论证烛之武身处逆境而不自甘寂寞,而是时刻准备寻找“一鸣惊人”的机会。
D.运用钱学森回国的例子主要是表达作者对钱学森爱国精神的敬仰之情。
3.烛之武的例子给我们很多的启发,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适时的牢骚可以引起别人的注意,会为自己争取到机会。
B.能言善辩也是一种能力,平时应注意自己的口才训练,有时口才可以解救危难。
C.身处逆境要不言放弃,要时刻准备,蓄势待发。
D.有才有德的人才是令人们敬仰的人。
二、古诗文阅读(41分)
(一)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8题。
(张)良尝闲从容步游下邳(pī)圯(音yí,桥)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良愕然,欲殴之。为其老,强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业为取履,因长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惊,随目之。父去里所(所,表约数;里所,即一里路左右),复还,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与我会。”良因怪之,跪曰:“诺。”五日平明,良往,父已先去,怒曰:“与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复早来!”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顷,父亦来,喜曰:“当如是。”出一编书,曰:“读此则为王者师矣。后十年兴。十三年孺子见我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无他言,不复见。旦日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 (《史记•留侯世家》)
淮阴侯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又不能治生商贾,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从其下乡南昌亭长寄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内室的床)食。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亦知其意,怒,竟绝去。信钓于城下 ,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 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蒲伏,俯出胯下。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顾谓良曰:“孺子,下取履!” 顾:回头看
B.旦日视其书 旦日:第二天
C.始为布衣时,贫无行 布衣:平民百姓
D.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 若:假若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食时信往,不为具食 乃为装遣荆轲
B.常从人寄食饮 张良是时从沛公
C.直堕其履圯下 吾其还也。亦去之。
D.父以足受 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6.下列句子中,与“视其书,乃《太公兵法》也”句式不同的一项是 ( )
A.是寡人之过也 B.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C.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D.亚父者,范增也
7.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良能忍辱为老父取履,穿履,能听从老父训导,如期赴约,终有所得。
B.从张良愕—忍—怪—异的心理变化中,可以看到他性格转变的过程。
C.漂母的大怒是为了激发韩信作为男子汉的尊严。
D.韩信受胯下之辱中,在他“孰视”、“蒲伏”中表现了他的心理活动。
8.将下 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10分)
(1)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堕其履圯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良因异之,常习诵读之。(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9--10题。
淮村兵后 戴复古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晓鸦。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
9、诗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景象?请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请简要概括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感情。(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10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共10分。)
(1) , 。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毛泽东《沁园春 长沙》)
(2)《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
!
(3)撑一支长篙, ;满载一船星辉, 。
(徐志摩《再别康桥》)
(4)真的猛士,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5) ,宽则得众, ,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论语 阳货》
(6) ,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
奥斯维辛的雪 肖复兴
① 在奥斯维辛解放60周年纪念活动的电视实况转播里,看到奥斯维辛正飘
飞着鹅毛大雪,仿佛老天也为之动容,流下冬天的眼泪,洒下祭祀的白花。远处苍茫的背景下,奥斯维辛集中营那些处在低洼之地的木制和砖砌的营房和毒气室,在洁白飞舞的雪花中,静静地伫立着,无言地显示着历史的一份浸透着血泪的证明。
② 触动我的不仅仅是纪念活动的场景,而是所有参加这一活动的人们一致
要求,一定要把活动放在露天举行,虽然天正下着大雪。
③ 触动我的还在于,出席纪念活动的包括法国总统希拉克、俄罗斯总统普
京、乌克兰总统 尤先科、波兰总统瓦希涅夫斯基在内的40多个国家的领导人,他们都和所有出席纪念活动的普通人一样,坐在那里,头顶着一样纷飞的大雪。所有的国家领导人,在讲话的时候,都要把帽子摘下来,让雪花洒满头顶。
展开余下试题
④130万犹太人曾经被关押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110万人死在这里,苏联红军为了解放奥斯维辛集中营,60万人死在这里。是应该这样脱帽站立在这里,让纷飞的雪花洒满习惯了荣誉权势与金钱冠盖的那些骄矜不可一世的头顶,让 冰冷的雪花浇湿并激活已麻木了并被今天那威胁着人类和平的战火所膨胀所炙烤的心灵。让我们的头和我们的心一起为在战争中无辜死去的亡灵垂下来。无论是致以哀思、幽思,还是反思;是报以忏悔、遗恨,还是缅怀;是出于悲伤、愤怒,还是激动,所有的人们都应该为人类自身曾经犯下的惨无人道、灭绝人性的罪行,垂下头来。所有出席纪念活动的各国领导人,都无一例外地置身在纷飞的大雪之中,所有发言者都脱帽垂下头来,看来是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却将形式变成了内容的一部分,而且是血肉相连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不是将纪念活动移花接木变成了一种显示自己或展示自己的盛大party。
⑤ 我们常常爱说和世界接轨,从此次奥斯维辛解放60周年纪念活动中,
我们应该学到一些接轨的有益方式和启示。
⑥ 我想起有一次在长江三峡上的经历,航船途经一个小地方停靠码头,
天正下着不大不小的雨(并不是雪),从码头到岸边的大路上,大约有五六百米,早早就铺好了长长的一溜红地毯,红地毯的尽头,停着一辆黑色的小轿车,都已经淋湿在淅沥沥的雨水中。一位领导(不知是什么级别的领导)要下船,刚刚走下船梯,立刻就有一把伞花开一般张开,遮挡在领导的头顶,一行人前呼后拥着一路迤逦而去。船舷旁围着许多看热闹的人,有人在大声呼喊着:“让领导同志先走!”戏谑中含有讽刺和不满,自然流露的都是情绪。
⑦ 也许,这样的做法,在我们这里已经见多不怪,习以为常。我们上行
下效,愿意把大小一切活动搞得形式雷同而仪式堂皇。在官本位的思想指导下,我们更愿意把大小领导推在醒目的位置上,不管是在任何活动中,都让他们像是唱戏的主角一样风光无限才是。因此,如果是我们来操办奥斯维辛解放60周年纪念活动,我们会怎么办?自然,也许我们会操办得更好,但我们会坚持一定要把活动放在露天举行吗?虽然天在下着大雪。我们会让各国领导人无尊卑长幼地都站立在风雪之中吗?会不会搭建一个临时的主席台和遮挡风雪的塑料棚?会不会好 心好意地为他们每个人头顶花开般张开一把 伞?当然,更会不会在群众到齐顶着风雪站立老半天之后,才让各国的领导人在掌声中烘云托月般鱼贯出场?在他们出场的时候让扩音喇叭大声地播放着他们的头衔和名字?而在活动结束之后,让所有人仍然立在风雪中,而“让领导同志先走”?
⑧ 也许,这真的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借鉴的。
⑨奥斯维辛的雪,真冷,真白,那样的晶莹,清澈。
12.文章第一段对雪景的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文章第四段说“将形式变成了内容的一部分”,这里的“形式”和“内容”分别指什么? (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根据原文,我们应该从这样的纪念活动中得到哪些有益的启示?(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部分 表达题(87分)
四、语言文字运用(27分)
15.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著名作家翟泰丰曾在评论臧克家诗作的《融抒情与哲理于一体的世纪画卷》一文中指出:“如果说对人生哲理抒发得境界最高的,要算《有的人》这首现代诗,这是响遍祖国大地的名著力作。这首诗把人生的伟大与丑恶论述得淋漓尽致,栩栩如生,诗又是那么潇潇洒洒,铿锵有力,字字力透纸背,句句镌刻在人们心间,以哲理的 力量毫不容情地道出了人生真谛。”
A.淋漓尽致 B.栩栩如生 C.铿锵有力 D.力透纸背
1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B.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克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了顶峰。
C.该市有人不择手段仿造伪劣产品,对这种坑害顾客骗取钱财的不法行为,应给以严厉的打击。
D.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得不够充分,差点儿就没及格。
17、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站在马盂山下, , 。 , 。 , 。我开始晕眩了。
① 我又好像掉进了一个自然的大染缸里,花草色彩斑斓绚丽
② 我为花草簇拥,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③ 我暗自惊叹,整个山顶就像一个大花篮
④ 满是浓郁的芳香,整个人仿佛置身于一个刚刚打开的香水瓶边
⑤ 百花盛开,繁花似锦,五颜六色的鲜花将整个山装点起来
⑥ 在各个山头闪亮,真是一座炫目的殿堂
A.③⑤①⑥②④ B.②⑤③⑥①④
C.③⑥①④②⑤ D.②④③⑤①⑥
18.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_____ ___高的诗歌作品的。
(2)舒婷把这种深厚的感情________在她的诗歌里,希望引起读者的共鸣。
(3)鉴赏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认真________诗的意象。
A.品位 灌注 揣摩 B.品位 贯注 揣测
C.品味 灌注 揣摩 D.品味 贯注 揣测
19、以“近月江楼听水韵”为上句,下面四个句子中哪个能作为下句与它组成对偶句?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
A、临水楼台听涛声 B、逢春枯木又发芽
C、临风野 陌醉花香 D、临日山崖观海潮
20.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②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③夫晋,何厌之有
④若属皆且为所虏 ⑤敢以烦执事 ⑥大王来何操
A.①⑤/③⑥/②④ B.①④/③⑥/②⑤
C.①⑤/③⑥/②/④ D.①④/③/⑥/②/⑤
21.下列加点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
A.①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②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B.①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①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②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
D.①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②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22.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完成下面题目。(6分)
时光流逝,中国传统节日正处于逐渐演变为简单的假日或是商家吸金的噱头的尴尬境地。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不再强烈,仪式感日益淡化。面对这个状况,某校为了让更多同学广泛深入地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准备开展系列介绍交流活动。
(1)下列诗句与中国传统节日哪一个有关?请将答案填在横线上。(2分)
①黄花应笑关山客,每岁登高在异乡:
②不效艾符趋习俗,艾符蒲酒话升平:
(2)请你为学校开展的这项活动拟一条宣传标语。(不超过30个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方法)(4分)
五、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60分)
爱好读书,是一个健康而文明的社会所不可或缺的一道人文风景线。古代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就是用物质和精神利诱来激励读书。实际上,读书人都知道,书中没有“黄金屋”,书中也没有“颜如玉”。但是,透过书本,上下五千年的今人古人得以沟通,纵横九万里的国人洋人能够共鸣。所以,我们认为:读书,是人生一大乐事。我读书,故我快乐;我快乐,我更读书。
展开余下试题
请以“我读书,我快乐”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不得抄袭。
温馨提示:
1、书写规范,字迹清晰,卷面整洁;否则,酌情扣分。
2、不允许使用涂改液或改正带。
3、错一字扣一分。
4、无题目扣2分,字数每不足50字扣1分。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A项他爱发牢骚是因为他怀才不遇,郑伯请他时的牢骚与后文的出面说秦伯更能突出他的深明大义。B项文章四、五、六段多处显示他不是不想过问政治,而是没有机会。C项烛之武为官三朝,仍未被发现,不是官职太小的原因。D项从佚之狐的推荐和烛之武的牢骚中可以看出,当权者不注意选拔人才等才是真正原因。
2、答案:D 解析:本文的中心是赞美烛之武的不畏逆境、终成大器的精神,文中每个例子都为这个中心服务。
3、答案:A 解析:烛之武的牢骚是有条件、有资本的,如果无才一味牢骚满腹,只能让人生厌。
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言文实词的能力。A项,若:第二人称代词,你。
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理解文言虚词的能力。A项,介词,为,替,给/动词,准备,打点。B项,都为动词,跟随,跟从。C项,代词,他的/表示商量或希望的语气词,还是。D项,介词,用/动词,认为。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句式。B项为倒装句中的定语后置句,其他句和例句皆为判断句。
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C项,原文为“母怒曰:‘吾哀王孙而进食。’”
8、(1)(3分)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衣服,到了张良站的地方,径自把他的鞋子丢到桥下。(“老父”“衣” “所”各1分)
(2)(3分)张良于是认为这件事很奇怪,经常反复学习诵读它。(“因”“异”各1分)
(3)(4分)假如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秦国使者往来,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所缺乏(的东西),(这)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东道主”“行李”“乏困”各1分,省略1分)
9、(4分)描写了一幅江淮一带战乱后农村残破的景象。人已逃亡,桃花寂寞地开着。烟草茫茫,晓鸦聒噪,围墙坍塌,水井荒废,人烟稀少,一切都已荡然无存了。
10、(5分)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给农村和百姓带来破坏的痛心,对侵敌的仇恨和对战争的厌恶。
诗歌鉴赏:首句写桃花不识人间悲苦,花开依旧。这早春的艳阳景色,倍增战后的凄凉。次句写烟草茫茫,晓鸦聒噪,人烟稀少,为后面两句点题蓄势。“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这两句是诗的主旨句,蕴意丰富。本来,这里原是人们居住的地方,可现在只剩下残垣故井,一切都已荡然无存了。这首短短的绝句,为战后荒村绘出了最典型真实的图景。典型的环境,典型的细节,把离乱景象写得如此真切感人,有力地突出了“反战”这一主旨。
11、(10分)(1)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3)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4)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
(5)恭则不侮 信则人任焉 (6)云横秦岭家何在
12、(4分)①有效地渲染了纪念活动的氛围,仿佛让人想起血泪的历史。(2分)②由雪景而写到雪中人的活动,自然地引出下文。(2分)
解析:本题考查文学作品中环境描写的作用。文中活动的主题是“奥斯维辛解放60周年纪念活动”,雪景的描写渲染了活动的氛围,让人想起了血泪的历史。结构上,由雪景写到人的活动,引出下文。
13、(5分) “形式”是指所有出席纪念活动的各国领导人都无一例外地置身在纷飞的大雪之中,所有的发言人都脱帽。(2分)
“内容”是指:①对战争中无辜死亡者的哀悼。②对人类自身曾经所犯罪行的忏悔。③对人类永久和平的向往。(每小点1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解答本题时,考生要找到该句所在原文的位置,再根据上下文作答。“形式”在原文指参加活动的领导人的动作形态。“内容”是指活动的主题和意义。
14、(4分)①反对形式主义,任何活动都不应该只追求形式而抛弃内容本身。②杜绝官本位思想,切忌将活动办成领导们展示自己的政治秀。③追求平等思想,反对特权。(答出2点即可,每点2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学作品的探究能力。本文启示我们,任何活动都不应该只追求形式而抛弃内容本身,杜绝官本位思想,追求平等。答案要自圆其说,言之成理。
15、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项,“淋漓尽致”形容文章或说话表达得非常充分、透彻,或非常痛快。B项,“栩栩如生”指艺术形象非常逼真,如同活的一样。用来论述“人生伟大与丑恶”不妥,可改为“入木三分”。C项,“铿锵有力”形容声音响亮而有劲。D项,“力透纸背”形容诗文等作品深刻有力。
16、答案:D 解析:A“防止”与“不再”搭配,使要表达的意思表反了,应去掉“不”。B“不管”这个连词不当,应改为“尽管”。C“仿造”就改为“制造”。
17.答案A 解析:我站在山下的感受,由视觉感受到嗅觉感受。③⑤①⑥描写视觉感受,②④描写嗅觉感受。又因⑤是对③的具体阐述,所以紧承其后。
18、答案A 解析:品味:仔细体会,玩味。品位:文艺作品所达到的水平。灌注:浇注,注入(心血)等。贯注:(精神、精力)集中。揣摩:反复思考推求。揣测:推测,猜测。
19、答案C。 解析:C项属于工对,野是田野,陌是小路。与“江楼”对得上。A项犯重字,B项“又”与“听”字词性对不上;D项“日”与“月”都是仄声,而且“合掌”,即上下联所表达的意思重复了。
20、答案A 解析:省略句、宾语前置句、被动句
21、答案D 解析:A项①告辞,②拒绝;B项①召见,②表示被动;C项①把……当做边邑,②浅陋的;D项都是“谢罪”。)
22、(6分)答案:(1)(2分)①重阳 ②端午节(答对一个给1分)
(2) (4分)(示例一)尊重传统节日风俗,传播中华文化精髓。
(示例二)走近传统节日,传承中华文明。
(突出宣传对象“传统节日”,1
上一篇:
内蒙古包头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模拟测试(一)语文试题
下一篇:
辽宁省新民市第一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内蒙古包头”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3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