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320  2018-11-14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0]
甘肃省高台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高台一中2018--2019学年上学期期中试卷
高一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考试范围:人教版必修1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分析
“丝绸之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之前数千年。张骞到达中亚后,发现那里已经大量使用中国的竹制品和纺织品。西汉使团凿开亚、欧、非三大洲的通道,被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命名为“ 丝绸之路”。实际上,就功能而言,还可以叫“茶叶之路”、“瓷器之路”、“欧亚使道”,而且地理上的具体路线也不止一条。历史上,开辟“丝绸之路”绝非仅仅出于贸易目的,当时的中原王朝为了巩固北 方边界的安全,在信息极端闭塞的情况下,凭借传闻与使团的勇气和信念,搭建起连接东西文明的桥梁。这个过程既有偶然、更是必然。“丝绸之路”尽管曲折,但仍然是连接亚欧大陆最便捷的通道,极大地滋养了东西文明的交流,但囿于技术条件、自然条件与政治因素的限制,它难以承载大规模的物质转运的任务。随着航海技术的进步,“丝绸之路”被效率更高的海运所取代。
近百年来,中国为重新“凿通”“丝绸之路”做出了不懈努力。1905年,古丝绸之路上,中国境内的第一条铁路(汴洛铁路)开始修建。无论是清政府,还是孙中山先生的国民政府,都规划了延伸到西北方向的铁路,以便与各国的铁路网衔接。新中国成立后,铁路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连接陇海、兰新直达欧洲的铁路动脉全线贯通。
除铁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外,我国更明确提出了相关的战略规划。21世纪以来,中央先后部署了“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重大战略,西部地区建设的步伐明显加快,丝绸之路复兴的前景日渐光明。2005年,“欧亚经济论坛”在西安召开,两年一度的国际论坛成为我国推进丝绸之路复兴的重要多边舞台。2007年,我国与中亚七国计划共同投入192亿美元建设“现代丝绸之路”。2008年,我国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及中亚四国联合发起“丝绸之路”区域项目,共有19个国家响应,各国在日内瓦签署意向书,决定再为复兴“丝绸之路”投入430亿美元。
201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完整阐述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构想,这一构想既与古老的“丝绸之路”一脉相承,又充分体现了时代特点。在历史坐标系上,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认识“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构想的内涵。
首先,在新技术条件下,“丝绸之路”具备复兴的客观条件。古老的陆路运输技术不足以承载产生规模效益的运输量。但是铁路和公路运输技术的发展,极大地降低了陆地运输的成本。据测算,从我国连云港到荷兰鹿特丹,如果通过“丝绸之路”,运输距离可比海运缩短9000多公里,时间缩短近一个月,运费节约近1/4。此外,古“丝绸之路”必须避开山地与沙漠,路线选择范围有限,经济、社会效益不高。而今天,我们的技术水平已经能把铁路修到世界屋脊。因此,与古“丝绸之路”相比,“新丝绸之路”覆盖的面积将更广,路线更密集,也更发达,从而可以在更广泛的区域内把资源与市场串联起来。“新丝绸之路”是在新技术条件下,对古老的交通通道的复兴与拓展。
其次,“新丝绸之路”构想充分兼顾了国际、国内两方面的战略需求。从国际角度看,“丝绸之路”两端是当今国际经济最活跃的两个主引擎:欧洲联盟与环太平洋经济带。“丝绸之路”沿线大部分国家处在两个引擎之间的“塌陷地带”,发展经济与追求美好生活是本地区国家与民众的普遍诉求。这方面的需求与两大经济引擎通联的需求叠加在一起,共同构筑了“丝绸之路”复兴的国际战略基础。从国内角度看,我国当前的发展需要兼顾地区平衡,并着力开拓新的经济增长点。复兴“丝绸之路”能带动经济实力较为薄弱的西部地区,有望形成新的开放前沿。


浏览完整试题再次,“新丝绸之路”设想兼顾政治、经济、安全乃至文化利益的均衡发展。中亚地区处于地缘战略要冲,又是东西文明的交汇点,更是近年来恶名昭彰的宗教极端势力的发源地。“新丝绸之路”构想以经济合作为先导与基石,以政治合作为前提与推进手段,以促进文化交流、化解安全风险为重要目标,是具有前瞻性的综合战略规划。经济发展为基础设施建设准备了物质条件,提高了各国参与合作的意愿。政治合作消除了开展经济合作的各种人为障碍。经济发展与政治合作有助于化解安全冲突,消弭宗教极端势力滋生的温床。伴随着政治、经济活动而展开的文化交流,最终将促进东西方文明的融合。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目标并行不悖,使得“新丝绸之路”构想具有突出的稳定性,不至于被安全冲突打断,反而能抑制安全冲突。
(摘编自《人民论坛 学术前沿》)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被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Ferdinand von Richthofen)命名的“丝 绸之路”,还可以叫做“茶叶之路”、“瓷器之路”、“欧亚使道”,其历史源于张骞出使西域时。
B.“丝绸之路”当时是连接亚欧大陆最便捷的通道,极大地滋养了东西文明的交流,逐渐难以承载大规模的物质转运的任务。
C.历史上,开辟“丝绸之路”是为了巩固北方边界的安全,既是偶然也是必然。
D.新“丝绸之路”覆盖的面积更广,路线更密集,是在新技术条件下,是对古“丝绸之路”的复兴与拓展。
2.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发展经济与追求美好生活这两方面的需求与两大经济引擎通联的需求叠加在一起,共同构筑了“丝绸之路”复兴的国际战略基础。
B.形成新的开放前沿后,复兴“丝绸之路”就能带动经济实力较为薄弱的西部地区了,兼顾地区平衡。
C.“新丝绸之路”设想兼顾政治、经济、安全乃至文化利益的均衡发展,是具有前瞻性的综合战略规划,最终将促进东西方文明的融合。
D.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目标并行不悖,使得“新丝绸之路”构想具有突出的稳定性,还能抑制安全冲突。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3分)
A.“丝绸之路”极大地滋养了东西文明的交流,但是技术条件、自然条件与政治因素限制了它,使其被效率更高的海运所取代。
B.“新丝绸之路”构想具有突出的稳定性,得益于其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目标的并行不悖。
C.古老的陆路运输技术不足以承载产生规模效益的运输量,但是当今铁路和公路运输技术的发展,使“新丝绸之路”可以完成对古代“丝绸之路”的复兴和拓展。
D.“新丝绸之路”构想具备复兴的客观条件,兼顾了国际、国内的战略需求,将促进东西方文明的融合。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②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待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③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叨唠:“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 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这当儿就呆呆地张望——从粉白的花间,一直到无限的天空。
④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带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胡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从老花镜上缘抬起眼,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院子里的人都还在梦中。那时我大些了,正在插队,从陕北回来看她。那时奶奶一个人在北京,爸和妈都去了干校。那时奶奶已经腰弯背驼。“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你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得见?”奶奶说:“不能那样,人家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 事,我得 自觉。”她扫完了院子又去扫街。“我跟您一块儿扫行不?”“不行,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⑥这样我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要补花,不让自己闲着。有爸和妈养活她,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她的成分随了爷爷算地主。虽然我那个地主爷爷三十几岁就一命归天,是奶奶自己带着三个儿子苦熬过几十年,但人家说什么?人家说:“可你还是吃了那么多年的 剥削饭!”这话让她无地自容。她要用行动证明。证明什么呢?她想着她未必不能有一天自食其力。奶奶的心思我有点懂了: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名正言顺的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就是那老海棠树下屡屡的迷茫与空荒。不过,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展开余下试题⑦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⑧……
⑨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有删改)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我”对奶奶的情感变化为线索,表现了“我”对奶奶认识的变化和感情的深化。
B.本文③到⑥段写奶奶为了贴补家用而忙于劳作,一刻不闲。尽管得不到儿孙的理解,也一直坚持劳动。
C.本文融叙事、抒情、议论为一体。内涵丰富,感情真挚,表现了“我”对奶奶深深的怀念和愧疚之情。
D.本文善于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形象,如“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
5.根据②至⑦段对奶奶的描写,概括奶奶的形象特点。(6分)
6.本文反复出现“老海棠树”,这一形象在文本中起到哪些作用?(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打通“肠梗阻”,还须“动手术”
——南京市医联体建设现状调查
看病想挂专家号,大医院人太多挂不上号怎么办?实行分级诊疗制度,社区医院的医疗质量不过硬怎么办?将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整合在一起的医联体,可以为患者解忧。记者在南京市采访发现,医联体的建立方便居民在家门口看病,有助于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
18日上午,家住南京秦淮区王府南园社区的周翠英老人照例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这一天,省中医院消化专科主任沈洪带领专家团队来此坐诊。“我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要长期调理,以前每周都要往省中医院跑,身体真是吃不消。现在好了,在家门口的社区医院也能看到省中的专家号了。”周奶奶说。
“在社区医院看病,不仅方便,还能省钱!”家住慧园里小区的文国琦说,“在省中医院挂大专家的号要100多元,在这儿只要15元。此外,我们退休人员在门诊看慢性病,在社区医院的报销比例为85%,比在三级医院高出10个百分点。”
南京市卫计委的数据显示,去年前10个月,南京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达1816.9万,比上年同期增长4.57%。
南京市医联体打通了社区医院病人上转至大医院的通道,但因为南京七成社区医院不设病床,患者在大医院确诊后回社区康复,目前还较难实现。“养病床的成本太高。”秦淮区月牙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薛坚说,“按现行医保政策,病人在社区康复结算标准太低,也降低了社区医院配置病床的积极性。病人在社区康复按照床单元结算,社区医院平均每张床位的偿付标准为3500元。在二级医院和三级医院,床单元结算的标准分别为6000元和1.3万元。”
医联体联而不结,还受限于基层医疗机构的检测设备。“我在一家社区医院坐诊时,需要为病人做一项检查,但社区医院做不了,最后病人跟我回了鼓楼医院。”鼓楼医院科技处处长戴玉田说。
基层药品目录种类少、档次低,也阻碍了大医院资源下沉。戴玉田说:“目前社区医院实行的基本用药目录跟不上省内三级医院临床科室一线用药的水平。虽然我能到社区坐诊,但患者往往需再到三级医院挂专家的号,由三级医院开药。”薛坚说:“推进医联体建设应打破临床用药层级壁垒。去年南京基层医院药品目录增加了180个品种,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药品目录在大小医院之间的差别越来越小。”未来,医联体内的社区医疗机构可以作为医联体大医院分院,共享医联体内所有医院药房资源。
为防止医联体流于一纸协议,南京于去年9月对医联体出台严格的考核标准。南京市卫计委主任孙家兴表示,医联体建设铺开后,卫生主管部门将对医联体进行规范管理。各区政府、卫计局、核心医院均为考核对象,重点考核人员下基层、联合病房建设、临床业务开展、基层首诊率等17项内容。如果对接成效不好,卫计委将对医联体进行调整,让基层医院与做得好的三级医院对接。
(略有改动)
相关链接:
医联体即区域医疗联合体。一个医联体通常由一个区域内的三级医院、二级医院、社区医院、村医院组成。
分级诊疗,即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疾病的治疗工作,实现基层首诊和双向转诊。
2015年南京市卫生局下发《区域医疗联合体工作指导意见》,要求南京所有三级医院至少参加一个医联体,基层医院全部加入医联体,以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诊疗新模式。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一个医联体一般由一个区域内的三级、二级医院与基层医院组成,一个建设得好的医联体能有效整合医疗资源,充分为患者提供便利。
B.一区域建立医联体,有助于提高该区域基层医院的诊疗水平,增强该区域居民对基层医院的信心,能有效减少大医院专家的工作量。
C.周翠英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以前她常去省中医院,她所在社区的卫生服务中心加入医联体后,她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能看专家号。
D.2016年1-10月间,南京市基层医疗机构门急诊人次相对2015年同期有所增长,这与南京市推行区域医疗联合体建设有一定关系。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文中第2段写“周翠英老人照例来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照例” 一词说明周翠英老人常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不用总跑大医院。
B.文国琦认为在社区医院就诊省钱,并列举数据,通过对比,从专家挂号费和患者在门诊看慢性病的报销比例两方面予以说明,令人信服。
C.戴玉田亲身经历了在社区医院做不了某些检查,在社区医院坐诊但开不出药等事情,因此,他对医联体的健康发展充满忧虑。
D.南京市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诊疗新模式的前提是南京所有三级医院加入医联体,大医院资源下沉到基层。
9.南京市医联体建设现在存在哪些问题?请根据文意,分别给出解决办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 ”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既出,沛公留车骑,独骑一马,与樊哙等四人步从,从间道山下归走霸上军,而使张良谢项羽。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之心矣。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展开余下试题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①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②,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③,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注】①绝:临终诀别。②素:平素,这里指平素的为人。③附骥之尾:指跟随刘邦打天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B.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 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C.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D.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沛公指汉高祖刘邦,起兵于沛,故称“沛公”。公,对人物的敬辞,尊称男子。公,有时也指封建制度五等爵位中的最高爵位,这五等爵位依次是“公、侯、伯、子、男”。
B.舍人始于先秦,战国及汉初指王公贵族家里的门客,宋元后指官名。
C.参乘,亦作“骖乘”,古时乘车,站在车右担任警卫的人。乘,六匹马拉的车。
D.禁中,古时指帝王居住的皇宫之内,也说“禁内”“宫禁”。
1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樊哙是刘邦手下的一员猛将,屠狗出身,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樊哙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背信弃义,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课本《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写了樊哙撞倒守门卫士入帐,怒视项羽这一细节,本文言辞比《鸿门宴》委婉,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的生动传神。
C.在最后的议论中,司马迁对原为普通平民的樊哙等人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名垂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异与赞美。
D.刘邦晚年,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表现出意志消沉、精神疲惫的神情。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1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5分)
(2)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 项羽,沛公事几殆。(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菩萨蛮•黄鹤楼①
毛泽东
茫茫九派②流中国,沉沉一线③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
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④滔滔,心潮逐浪高!
1927年春
【注】①作者自注:“一九二七年,大革命失败,陈独秀的右倾错误路线断送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 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那年的春季(大革命失败前夕),心情苍凉,一时不知如何是好。夏季,八月七 号,党的紧急会议,决定武装反击,从此找到了出路。”②九派:水的支流。在长江中游有九条支流与之汇合,故称“九派”,也泛指长江。③一线:指当时长江以南的粤汉铁路和以北的京汉铁路。④酹,古代用酒浇在地上祭奠鬼神或对自然界事物设誓的一种习俗。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一个“锁”字,连结两山大江,不但形象地描绘了龟蛇夹峙的形势,而且暗写出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一段江景。
B.上片多用叠音词。突出景物广阔、漫长、沉郁的特点,勾勒出一幅萧索压抑、苍茫无际的画面,传达了诗人低沉、苍凉的心绪。
C.下片一个“逐”字,不但生动地写出了浪花的滚滚催进,而且隐喻汹涌澎湃、如火如荼的革命浪潮,还写出了作者高昂的革命激情。
D.此词写黄鹤楼不落前人窠臼,开首就从小处着笔,随后又作具体描绘,烟雨江山莽莽胜境。继而引用神话传说,最后抒发登临感受。
15.词的最后两句“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鲁迅痛惜于我们民族的“衰亡”,痛心于民族的默无声息,渴望“爆发”,他警示人们: , 。
(2)《荆轲刺秦王》一文中,荆 轲身赴秦国之前,易水送别之时,写到:“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 。”
(3)《论语•子罕》中“ , 。”两句告诉人们任何时候都应该坚定信念,矢志不渝,不可改变自己的志向。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中国古代家具的发展 。至明清时代,中国古典家具的制造进入了鼎盛期。明清家具( ),表明当时中国的家具制作工艺已经 。数千年来,家具始终在社会的政治、文化及人们的风俗、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保持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其设计理念反映了充分的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和审美情趣。一件优美的家具必须具备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它既是物质载体,又富有精神内涵。 吉祥图案在家具上的运用大约起源于商周,至宋代已被广泛使用,明清更盛,达到了“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地步。它不仅有洪福吉祥之内涵,更是绘画艺术和语言艺术的 。 文字本身就具有很好的装饰性,其各种变体或书法形式都有较强的表现力,因此直接将吉祥 文字装饰在家具上是一种很好的表现手段。常用的吉祥文字有“福”“禄”“寿”“喜”四个字,常与室内艺术品或屏风雕刻结合起来,体现出书法艺术和民族工艺的 ,颇具意味。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源远流长 炉火纯青 并驾齐驱 相辅相成
B.源远流长 登峰造极 珠联璧合 相应相生
C.源源不绝 登峰造极 珠联璧合 相辅相成
D.源源不绝 炉火纯青 并驾齐驱 相应相生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数千年来,家具始终在社会的政治、文化及人们的风俗、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保持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其设计理念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和审美情趣。
B.数千年来,家具始终与社会的政治、文化及人们的风俗、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保持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其设计理念反映了充分的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和审美情趣。
C.数千年来,家具始终与社会的政治、文化及人们的风俗、信仰、生活方式等方面保持着极其密切的联系。其设计理念充分反映了中国传统的文化思想和审美情趣。
D.数千年来,家具始终在社会的政治、文化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甘肃省高台”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