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340  2018-11-14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40]
福建连江黄如论中学高一语文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试卷及答案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半期考试卷
【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名句默写。(6分,每格1分)
1.(1)携来百侣曾游, 。《沁园春•长沙》
(2)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再别康桥》
(3)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的,____ 。《雨巷》
(4)她飘过,像梦一般的, 。《雨巷》
(5)以时间的流驶,来洗涤旧迹, 。《记念刘和珍君》
(6)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 。《荆轲刺秦王》
二、基础知识积累。(每题3分,共15分)
2.选出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颓圮(pǐ) 忸(niǔ)怩 慰藉(jiè) 茅塞顿开(sè )
B.寥廓(kuò) 作揖(yī) 叱(chì)骂 瞠目结舌(chēng)
C.攒射(cuán) 青苔(tái) 彷徨(huáng) 殒(sǔn)身不恤
D.桀骜(ào) 赁屋(lìn) 噩(è)梦 博闻强识(zhì)
3.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火钵 不郸 青荇 毛骨悚然
B. 荆棘 凄苦 激杨 黯然泪下
C. 偕手 麦糟 型谱 阴谋鬼计
D. 笙箫 戮没 百舸 痛心疾首
4.下列加点的词语词性活用不同类的一项是( )
A.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群臣怪之
B.使使以闻大王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C.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函封之
D.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其人居远未来
5.每组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A.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B.夫晋,何厌之有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C.邻之厚,君之薄也 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
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6.下列语句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秦王还柱而走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B.秦伯说,与郑人盟 张良出,要项伯
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D.无能为也已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三、文言文阅读(共17分)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增加


浏览完整试题B.若不阙秦 阙:侵损、削减
C.肆其西封 肆: 肆意
D.失其所与 与:结交,亲附
8.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够正面表现烛之武机智善辩的一组是( )
①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②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
③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④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
⑤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⑥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A.①③⑤ B. ②④⑤
C.②③⑥ D. ①④⑥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C.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D.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10.翻译下列句子。(8分)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3分)
译文: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9分)
1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9 分)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阅读“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时在脑海中出现的画面,并感悟出这一画面所营造的氛围?(4分)


(2)这首词的下阕,诗人如何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结合诗句分析。(5分)


五、现代文阅读(共3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11分)
别了,“不列颠尼亚”
周婷 杨兴
在香港飘扬了150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总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25任港督的庭院。
  4时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有另一面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5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陈迹。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制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里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在香港上空。150多年的英国管制即将结束。” 
  7时45分,广场上灯光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156年前,是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0点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港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156年5个月零4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新华社香港1997年7月1日电
相关链接:
①香港回归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1997年7月1日的香港政权 交接仪式吸引了世界各大媒体的目光。为了记下这一盛事,四位新华社记者通力合作,真实、准确地描绘了这难忘的时刻。在众多关于香港回归的报道中,《别了,“不列颠尼亚”》是最别致的一篇,作者没有写交接仪式现场多么庄严,也没有写欢庆回归的人们多么激动,而是选择了英方撤离时的情景,并且把末代港督乘英国皇家游艇“不列颠尼亚”号撤离香港这一事件放在一个历史的背景中,更加突出了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②消息一般由导语和主体两部分组成。导语放在开头,由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者依托新闻事实的精辟议论组成;而主体则具体展开新闻事实的叙述。本文就是以这样一种结构组织材料的。
12.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展开余下试题A、文章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香港回归这一重大的历史时刻,字里行间流露出强烈的自豪感,文章中港督府的沧桑巨变暗示了香港的百年变迁,也反映出中国的日益强大。
B、“‘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描写出王子和末任港督乘船驶离香港的情形,暗示这艘船及船上的人永远不能再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在这片土地上。
C、文章中英国的告别仪式之所以被称为“日落仪式”,是因为“象征英国管制结束的告别仪式”发生的时间是在“晚6时15分”。
D、最后一段采用今昔对比的形式,陈述了香港殖民统治开始和结束的时间。“156年5个月零4天”,说明中国人民对香港回归期盼之深,直接抒发了胜利的自豪之情。
13.文章结语“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有什么深刻含义,请加以分析。(4分)


14.请举一例说明文中现实场景和背景材料两方面是如何有机地融合在一起的。(4分)


(二)阅读下面的小说,完15-18题。(23分)
父亲的新年
傅东华
  ①中学生杂志社邀我谈话的那天晚上,母亲从故乡到上海。女儿娟,儿子浩,都特地向学校告了假,和我一起到车站迎接。
  ②母亲接到了,在别后的琐屑家庭谈话中,提到明年是父亲的七十阴寿。那时我心里正被《中学生》编辑出给我的题目“新年”占据着,及至提到父亲,这才像通了电似的突然把新年的观念和父亲的影像融合了起来。
  ③是的,自从我能记忆的时候起直到我童年的终了,每个新年的回忆里总是父亲的影像居于最前列。一到腊月初头,父亲的面容就变严肃了,账目要清理,年事要备办,一切都得父亲独个人担当。有时候,父亲紧皱着眉头,双手互相拢在袖筒里,默不作声地在房里整日地往来踱着,我们都知道他正过着难关,于是新年将到的喜望就不觉被给父亲的同情所销克。
  ④但是到了谢年的晚上,年夜饭照例是十大碗,照例一到上灯就开始。那时街上讨债人的行灯还正往来如鲫,我们却已安然团坐吃喝了。因了这,父亲总很郑重地对我们说:“我们能够这样也就不容易啦。”
  ⑤元日早起,父亲就穿着廪生的衣冠开始请神供祖。正厅中心的方桌上这时挂上红桌帷,朝南一张椅子上披上红椅罩,上面竖着一个纸神马,桌上供着神果盒:这就是过新年的主要背景了。在这背景上演着过新年的节目的就只父亲一个人。我们都是看客;我们看过他毕恭毕敬地跪拜祖先遗容,看着他送往迎来地招待贺年客。这些,在我们都是过年的有趣的节目,在父亲却是严肃的义务。啊,我是直到现在才懂得这种义务的意义的。
  ⑥到了灯节,每夜,父亲总先领我们到别处看过一遍,这才回家等着,等到灯行过我家门口,我们全家人就都站在门口看。行列的末节是关圣帝君的香亭,前面有灯伞仪仗,伴有细乐,后面四面尖角旗,一面大帅旗,都挂着灯笼,也有一副锣鼓伴着,总是冬仓冬仓地敲得那么单调。我们听见这声音,总感觉一种兴会完尽的不快,而父亲每夜又必加上一句结束词:“好啦好啦,明年再看啦!”我们听见这话时的感触是难以形容的,但也直到现在,我才终于懂得了这话背后的意义。
  ⑦父亲去世已经二十七年了,故乡废止行灯也已有了好几年,即使他活到现在,也已不复得“明年再看啦”。
  ⑧娟和浩都不曾见过祖父,不知祖父怎么个样子。他们自己的父亲不会像祖父那样过新年给他们看,这是他们的不幸。但是每个新年终了时的那种悲怆情调他们却也尝不着,又何尝不是他们的幸福?而且当他们的父亲过着这样的新年的时候,他还没有做中学生哩。
15.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A、篇首《中学生》约稿的叙述并非闲笔,它与篇末“他还没有做中学生哩”等文字遥相呼应,传达了作者的写作意图。
B、文章第③段“是的,自从我能记忆的时候起……居于最前列”一句,具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从而使文章的时空转换严谨自然。
C、文章第④段“那时街上讨债人的行灯还正往来如鲫”的描写,其最主要的作用是突出“我家”怡然自乐的生活景况。
D、文章第⑤段作者只对人物进行描写,人物描写中写了父亲的衣着、行为、情态,特别突出人物心理,突出了父亲在年节大典时的庄重和严肃。
E、本文是一篇回忆性的记人叙事文章,文笔朴实、细腻,感情真挚、深沉,通过描述几件与年相关的事情,使“父亲”的形象鲜明地呈现于读者面前。
16.通读全文,说说文章开头两段有什么作用?从内容与结构方面进行分析。(4分)



17.文章将“父亲”放在“新年”中描写,这样的构思有什么意图?(6分)



18.文章在第⑤第⑥两段最后分别写到:“我是直到现在才懂得这种义务的意义的”,“但也直到现在,我才终于懂得了这话背后的意义”,根据你的理解,简要说说“这种义务的意义”和“这话背后的意义”各是什么。(8分)






六、语言表达(共9分)
19.依照下列句子格式,根据提供的开头,仿写句子(3分)
如果没有理想,人生就像一只无舵的航船,飘飘荡荡,没有方向;
如果没有理想,人生就像 , ,

20.根据课文内容填空(3分)
汉字是方块字,有独体字与合体字之分,独体字是以图形为发展变化而来的,合体字是以独体字为基础而构成的。关于汉字的构成,前人有“六书”说,即认为汉字的构成有 、 、 、 “指示”、 “转注”和“假借”六种方法。
21. 根据下面语言材料,运用对联知识对出下联。(3分)
春天时,湖水涨满,湖天一色,船行湖中,如行天上;秋日里,山色斑斓,山景如画,人游山中,如行画中。
上联是:春水船如天上坐;
下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伸出你的手,为自己开拓一片天地;伸出你的手,温暖你、我、他;伸出你的手,为社会奉献一份爱。伸出你的手,可以让冰封的心融化,让未来充满希望。
请以“伸出你的手”为题,联系生活体验与认识,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个字。要求注意运用各种描写手法,写出事件的波澜,做到中心明确突出。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半期考
答题卷
【完卷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一.名句默写(6分,每格1分)
1.(1) (2)
(3)____ (4)


展开余下试题 (5) (6)
二、基础知识积累(每题3分,共15分)
2 3 4 5 6

三、文言文阅读(共17分)
7 8 9

10.翻译下列句子。(8分)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9分)
11.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现代文阅读(共3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11分)
12.(3分)( )
13. (4分)


14. (4分)



(二)阅读下面的小说,完15-18题。(23分)
15.(5分)( )
16. (4分)


17.(6分)



18.(8分)




六、语言表达(共9分)
19.(3分)如果没有理想,人生就像 , ,

20.(3分) 、 、
21.(3分)下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作文(60分)


















400






















高一语文第一学期半期考试卷答案
一.名句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福建连江黄”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4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