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272  2018-11-19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72]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银川一中2018/2019学年度(上)高一期中考试
语 文 试 卷
课内基础知识
字词句辨析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漫溯 杯杓(sháo) 长篙(gāo) 廖(liáo)廓江天
B. 散佚 参乘 (shèng) 刀俎(zǔ) 殒(yǚn)身不恤
C. 遏制 桀骜(ào) 箕(qí)踞 长歌当(dàng)哭
D. 濡缕 骨髓(suǐ) 炽(chì)热 叱咤(zhà)风云
【答案】D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字音和识记并正确书写规范汉字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的积累,通过音义结合的方法进行判断。A项,“廖廓江天”应为“寥廓江天”;B项,“殒(yǚn)身不恤”应为“殒(yǔn)身不恤”;C项,“箕(qí)踞”应为“箕(jī)踞”。故此题答案应为D项。
【点睛】本题考查字音字形识记能力。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解答此题关键在于平时学习中扎实的积累,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对于课文中出现的生僻字,易误读的字,平时要善于归纳,分类整理,加强记忆。以记忆为主,训练、记忆相结合。字形记时可采用下面几种方法:①语音辨识法,通过朗读词语,发现词中字的书写错误;②字形辨识法,在我国汉字中,形声字占了绝大多数,其形旁为我们领悟词义辨析字形提供了有利条件;③语义辨识法,通过掌握、分析词语的意义来辨析用字是否正确;④结构分析法,借助词语的结构特点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或者说做到“字不离词”;⑤语境辨识法,借助词语语境来判断用字是否正确。
2.下列句中加点字,与“吾得兄事之”中“兄”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其人居远未来 B. 常以身翼蔽沛公 C. 群臣怪之 D. 邻之厚,君之薄也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重点考查词类活用现象。此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将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分析。本题题干中“吾得兄事之”中的“兄”是名词做状语,像对待兄长一样。A项,“远”,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远方;B项,“翼”,名词意动用法,像鸟儿翅膀一样;C项,“怪”,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怪,感到奇怪;D项,“厚”,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雄厚、增加。故此题答案为B项。
3.下列各项中,与 “何为而至于此?”句式完全一致的是
A. 不然,籍何以至此? B. 具告以事
C. 夫晋,何厌之有? D.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句式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根据平时对句式知识的积累情况,抓住标志性的词语进行判断。本题题干中“何为而至于此?”是宾语前置句,正常的语序为“为何而至于此”。A项,宾语前置句,“何以”正常的语序应为“以何”;B项,状语后置句,同时又是省略句,正常的语序为“以事具告(之)”;C项,宾语前置句,“之”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何厌之有”正常的语序为“有何厌”;D项,定语后置句,“者”是定语后置的标志,正常的语序为“太子及知其事之宾客”。故此题答案为A项。
课内阅读
阅读《记念刘和珍君》,完成下面小题。
时间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浏览完整试题4. 作者用“煤的形成”来比喻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这个比喻主要表明
A. 人类历史的前进步履艰难的
B. 人类进步是很缓慢的,其前进不一定经过流血斗争
C. 作为推动历史前进的流血斗争有无数次,但历史前进还是缓慢的
D. 人类要前进非靠流血斗争不可
5. 这段话表达作者主要的观点是
A. 反对徒手请愿 B. 反对请愿
C. “3•18”徒手请愿没有什么价值 D. 不赞成用请愿的方式向反动派斗争
【答案】4. C 5. D
【解析】
【4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既考核鉴赏文章修辞手法的能力,也考查理解句子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需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了哪种修辞手法,然后阅读原文,找到相关句子,结合上下文来分析。本题考查的是一个比喻句,原文说的是,“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本体是“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喻体是“煤的形成”,二者之间的相似之处在于,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会有很多次流血斗争,“煤的形成”需要“大量的木材”,而历史前进缓慢,对应于“煤的形成”中“结果却只是一小块”。根据这些信息,可知答案应为C项。
【5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所给文段的中心句为“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意思是和大量的木材只能生成一小块煤一样,人类历史要付出大量的流血牺牲才能前进一小步,但请愿时的流血是不能推动历史前进的。可见,作者认为徒手请愿并不能推进历史前进。即作者并不赞成用请愿的方式向反动派斗争。故此题答案应为D项。
【点睛】第2小题考查概括文章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1)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动机、目的进行分析概括。注意分析题目、注释、题干以及字里行间的暗示性语句。(2)抓住文章中的显性因素进行分析概括。所谓“显性因素”,一般表现在:文章的标题、开头或结尾,文中的点睛之处,有人物、景物描绘之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使用较多之处等。抓住这些因素,通过辨析词语、句子,划分段落层次等方法,来把握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⑶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主旨。通读全文之后,应知道作者在文中要告诉读者什么,读者能从中明白什么或受到什么启发,这样就可推知作者的观点态度。
名篇名句默写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里,毛泽东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两句是:____。_____。
(2)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
(3)《记念刘和珍君》里作者对“沉默”作出预言,召唤人民起来反抗的选择复句是:__,___。
【答案】 (1). 携来百侣曾游 (2).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3). 风萧萧兮易水寒 (4).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 不在沉默中爆发 (6). 就在沉默中灭亡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名句名篇默写能力,采用的是情景式默写的题型,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所给句子的出处及作者,还要注意题干中给出的提示,准确书写出答案。本题要注意下列字词的正确写法:携、侣、昔、峥嵘、稠、萧、默、爆。
现代文阅读
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炫目秋景话乡愁
刘醒龙
晓得大悟是小时候所读的书籍中,有太多关于河口与宣化店的描写。河口是红四方面军不得不撤离鄂豫皖的最后一战。那一战红四方面军倾尽全力,没有战败,也没有打赢,只能在万般无奈中“再见”大别山。宣化店的情况也是如此,新四军五师全部主力集结于此,面对十几倍敌对兵力,新四军五师的十万官兵,以自我牺牲的姿态,坚守到最后一分钟,才突围去向四方,成就了近代史上,不以胜利为目标的胜利。那时候这地方被称为礼山,直到以胜利为目标的胜利在全中国实现后,这一县域才以铁血铸就的大悟山作了名字。
金岭,是大悟的一个小小村落,被人知晓的首先是那片土地上茫茫田野开着真如铺了黄金的向日葵花,以及那些不亚于任何一处久负盛名秋景的红叶。不知何时开始的,各种各样的自媒体上,标明大悟,说着金岭的炫目秋景。让南来北往的高铁,在一处叫孝感北的小站停了下来。与小站相比略显夸张的一群群人,大多行装简约,兴高采烈。
秋风一路所向,无一不是秋天的意志。那所有的银杏树上的所有黄叶子,或许是大悟山中,金岭之上,天太洁净,地太清淡,一切分明是在秋风中,偏偏透着一种含有某种深意的娇羞,没过多久,真的踏上金岭土地,就明白这种娇羞也算是人的一种原始情怀。
山中的小小村落,注定会被大山掩藏。金岭的不同之处是藏得太深了,就连红军医院和新四军医院都能安然无恙地设在这里,在腥风血雨中是一种得幸天赐的安宁。一旦普天之下都安宁了,这些只供躲藏的缝隙,就成了连美景也无法输出的屏障。
银杏的娇羞还有一番难以出口的言说,金岭银杏再动人,面对如此小小村落竟有四十四户,四十四位孤寡衰弱老无所依的特级贫困者,能够示人的表情只剩下无地自容。
什么叫乡愁?乡愁是藏在心中最美的美,落在命运中最苦的苦,总是欲说还休,欲言又止;分明说不完,道不尽,却又是除非醉到昏天黑地,一个字也不想透露,就像叫着金岭,想着金岭,于心里偏偏苦不堪言。
枫檀秋色,是天下最奇幻的。与银杏那江河湖海一样的波澜壮阔不同,一枫一檀各自成趣,一样的阳光照耀,不一样的色彩斑斓;一样的秋风吹过,却没有一样的摇曳风姿,如此光怪陆离,就该有对策应运而生,哪一样颜色是命定,哪一种光彩是未来,需要精准认识,精准扶持,金岭成为精准扶持对象才几个月,情形就发生根本变化,农业示范板块、旅游乡村公路、古民居改造、河道整治、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环境综合整治和农家乐旅游项目,在十平方公里的范围里,如枫檀一样展现出多姿多彩。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说的是求知。几位从省直机关下来驻村的干部,硬是在金岭的山上山下,田头地边,在这几个月里,人人行走了五百多公里,这样的行走,需要一腔热血与不掺一点杂念的拳拳深情。


展开余下试题金岭还有一种动人的植物名叫乌桕,秋风来时,这些参天的高大乔木,一树树的像玫瑰,像牡丹,像金箔,眼皮一眨,这样的乌桕就会变成那样的乌桕。稍等些时日,霜更浓时,各色树叶一一落尽了,所有乌桕便会不约而同地变得雪白,那是它们的果实!
银杏黄了,枫檀该黄的黄了,该红的红了。这时节,乌桕本该是这万般灿烂中的一部分。走在金岭正在修筑的大路和依旧保持原貌的小路上,偶尔有乌桕心不甘情不愿地透出初红,更多的乌桕仍旧继续着春天与夏天的青枝绿叶。相同的天气,相同的季节,相同的雨露,相同的风霜,乌桕们为何要与银杏们与枫檀们另做一番模样呢?
有这样一位老人,他年轻时,跟着新四军五师爬过千里大别山的每一条山沟与山头,老人年过九旬时,还带着满身的枪伤与弹痕,为这些山沟与山头的富饶奔走。乌桕不肯黄,不肯红,不肯玫塊,不肯牡丹,不肯金箔,就在于乌桕比银杏和枫檀更懂得春天与夏天,懂得春天长一些,夏天长一些,多一些耕种时光,接下来的秋天才有实实在在的美妙。
在金岭,见过几位在家门口做着简单事情的老人,那些沧桑纵横的脸上,挂着一些由衷的微笑,既望着一群群初来金岭的陌生人,又望着熟悉的村子一天变一个样子。这道风景在我心里比银杏、枫檀和乌桕更美!起云的天空忽然下起了小雨,今年秋天长江北岸的第一场雨眼看着就来了.雨落久了盼晴,天晴久了盼雨,大悟金岭盼的是将世世代代的青山变为真正的金岭。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开篇从革命战争年代河口与宣化店的两场战斗写起,意在突出大悟是一个革命老区,为后文写金岭作了必要交代。
B. 文章所写的“乡愁”不是游子对家乡的思念,而是指对尚处在贫苦之中的乡村的忧虑和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情怀。
C. 文章最后一段写到几位挂着笑容、在家门口做着简单事情的老人,表现了金岭老一代人甘于贫穷的淡定心境。
D. 作者语言功底深厚,文章语言既给人简练朴实的感觉,又不乏文采,尤其是拟人、 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运用自如。
8. 作者写银杏树“偏偏透着一种含有某种深意的娇羞”,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句中“娇羞”含义的理解。
9. 本文题目为“炫目秋景话乡愁”,文中主要选取了三个典型的秋景进行描写。与鲁迅先生在《记念刘和珍君》一文中叙述、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作方法类似,本文的三处景物描写与写人记事、抒情亦结合紧密,请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①“娇羞”本义是“妩媚含羞”的意思,但在文中是“隐藏很深”“难以出口”的意思)。②具体指:是人的一种原始情怀:金岭深藏在大山之中,虽地处偏僻,当地人迷恋此地。③是一番难以出口的穷苦:金岭这个小小村落竟有四十四户、四十四位孤寡衰弱老无所依的特级贫困者。
9. ①写银杏树,既写了黄叶之美,又借其“娇羞”引出了金岭在战争年代对革命的贡献以及和平年代山民的贫穷。②写奇幻的枫檀秋色,点出了如枫檀一样展现出多姿多彩的精准扶贫项目,歌颂了驻村干部的一腔热血和拳拳深情。③写乌桕树,突出它“不肯黄,不肯红”等品质,歌颂了年过九旬的革命前辈为这些山沟与山头的富饶奔走的事迹。
【解析】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此类试题答题时一般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结构,关注手法;最后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C项,“表现了金岭老一代人甘于贫穷的淡定心境”曲解文意。从全文来看,应为看到游客的到来,看到村子的变化,他们看到了摆脱贫困的希望,所以他们才会心地微笑。作者认为“这道风景在我心里比银杏、枫檀和乌桕更美”,也正是对精准扶贫成果的肯定。故此题答案为C项。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仔细审题,明确考查要求,确定所考查的是哪些词语,然后把所考查的词语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语境来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娇羞”一词的含义。从其本义来看,“娇羞”就是妩媚含羞的意思。文中用“娇羞”来写银杏树,运用了拟人的手法。结合文中“偏偏透着一种含有某种深意” “这种娇羞也算是人的一种原始情怀”“银杏的娇羞还有一番难以出口的言说”“金岭银杏再动人,面对如此小小村落竟有四十四户,四十四位孤寡衰弱老无所依的特级贫困者,能够示人的表情只剩下无地自容”,可分析出,娇羞具体指人的一种原始情怀,是一番难以言说的穷苦。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分析文章内容鉴赏文章表达方式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需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要求,然后结合文本进行分析。本题题干说“本文的三处景物描写与写人记事、抒情亦结合紧密,请简要分析”,解答时首先要在文中找到写景的段落,然后找到写景和写人记事相结合的具体句子,对句子内容进行分析得出答案。本文中,第三到第五段写金岭的银杏树,其中第三段写银杏“偏偏透着一种含有某种深意的娇羞”,第四段写金岭在大山深处位置隐蔽,曾经为革命做出过贡献,第五段写山民生活贫困窘迫;第七段描写奇幻的枫檀秋色,通过描写秋色的光怪陆离、色彩斑斓,并将精准扶贫带来的变化称作“如枫檀一样展现出多姿多彩”,表达对精准扶贫项目的赞美,歌颂了驻村干部的拳拳深情;第八到第十段通过乌桕树迟迟不愿枯黄,尽可能“继续着春天与夏天的青枝绿叶”,与革命老人年过九旬仍然为了山头的富饶奔走互相衬托,歌颂了革命前辈的光荣事迹,突出了前辈同乌桕树一样的高贵品格。
【点睛】第2题考查对词语含义的理解,常见的命题形式为:结合文章内容,简要阐释某词语的深刻含意;从文中看,某词语指的是什么意思;依据某段文字,如何理解某词语的意思。一般的解题思路是:对内涵比较丰富的词语要注意联系上下文,进行分析,答题步骤:上下勾连;对使用特殊表现手法的词语,就要抓住它使用的表现手法进行分析,答题步骤:还原手法+作用+情感(把握修辞——由表及里)。
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全球孔子学院分布情况
亚洲 33国 118所
非洲 39国 54所
欧洲 41国 173所
美洲 21国 161所
大洋洲 4国 19所
(摘自2017年4月人民论坛网)
材料二:
2017年6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卢森堡首相贝泰尔时强调,要深化双方在“一带一路”建设框架内金融、产能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共建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对于民航业来说,落实‘一带一路’建设任务,关键是要加快构建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多维空中走廊。”东航集团董事长刘绍勇说。
此外,“一带一路”文化建设也百花齐放。2014年,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开始实施“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打开了中外电影合作新局面。三部中印合作电影项目《功夫瑜伽》《大闹天竺》及《大唐玄奘》最终在中国、印度还有其他丝路沿线国家悉数上映。此外,还有中捷、中俄、中英、中泰、中越等合拍的大量影视片陆续上映。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拍摄团队远赴欧洲、东南亚、非洲实地取景拍摄。这些都折射出中国电影日益开放的姿态、多元包容的取向。更重要的是,中国电影市场中的进口片,不再是美国好莱坞一家独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日益增强,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都有电影进入中国市场。


展开余下试题 (摘编自2017年6月《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三:
“一带一路”不仅是经贸通道,也是文明互鉴之路。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语言贯通中外思想,超越文化藩篱,推动文明创新。由此,孔子学院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
因为需要,所以繁荣。走出国门的孔子学院,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向前发展着,一年大约有50所学院诞生。孔子学院以文化的姿态向世界发出强有力的中国声音,显现正面的中国形象。美国圣玛丽中学孔子课堂负责人弗兰克•菲利普斯8年前参加该国孔子学院的会议,会上一句“让我听懂你的声音”启发了他。孔子课堂的使命,就是传递和平的信息,面对质疑的声音,找到听众,让听众了解我们在做什么。
文化的交流、观念的碰撞、思想的升华,孔子学院并非简单地教授与传播,它的一些活动对当地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利比里亚大学副校长沃特•韦尔什说,孔子学院对大学而言意味着多样性。爱丁堡大学校长提摩斯•奥谢赞赏孔子学院的建院模式,由外方先提出申请,双方在充分协商基础上签署合作协议。这种模式造就了平等、友好、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校长、孔子学院美国中心主任纳普说:“在全球化背景下,孔子学院可以成为教育文化交流的典范。”
(摘编自杨桂青等《孔子学院给世界带来了什么》,2017年12月9日《中国教育报》)
材料四:
创建孔子学院是一项大规模行动,它无疑是本千年之初最重要的地缘文化之举。有人将其比作是“语言上的人类登月工程”。该工程创建于2004年,被描述为“中国公权强力参与的文化攻势最亮的名片”。孔子学院主要传播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培育汉语教育。按照中国领导人的说法,其既定目标是弥补该国遭受的国际文化赤字。从现在到2020年,该学院将拥有1000个分校,分布在全球各大陆,它将成为一支庞大的无敌舰队,征服人类的精神和心灵。该工程肩负的使命是让中国以外的1亿人学习汉语,确保中国语言的国际扩展,让普通话成为另一种国际语言。《中国日报》2007年3月发表了一篇题为“让汉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的文章,汉语是当今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和屏幕上的第二大语言,但不久的将来,汉语将位居第一。
(摘自让•路易•鲁瓦著、袁粮钢译《全球文化大变局》)
10. 下列对“一带一路”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对民航业来说,加快构建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多维空中走廊是落实“一带一路”建设任务的关键。
B. “一带一路”既是金融交流、贸易合作的良好通道,同时也对消融中外思想、文化隔阂以及文明创新起到促进作用。
C. “空中丝绸之路”的构建和“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的实施,是“一带一路”倡议跨国度跨文化跨领域思维的体现。
D.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在电影行业的合作与交流日益广泛,沿线国家大量优秀的进口影片进入中国电影市场陆续上映。
1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欧洲、美洲、亚洲的孔子学院数量明显高于非洲、大洋洲,说明孔子学院的设立与所在国的经济实力成正相关。
B. 孔子学院在促进世界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是在说明我们应该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
C. 到2020年,随着让中国以外的1亿人学习汉语,汉语有可能将会超越英语,成为国际社会第一通用语言。
D. 孔子学院,主要以语言文化为载体,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也为孔子学院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12. 关于创办孔子学院的目的,材料三和材料四在表达观点时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答案】10. D 11. D
12. ①材料三认为创办孔子学院是为满足各国人民学习汉语言文化了解中国的需求,促进中外教育文化合作交流。 ②材料四认为创办孔子学院是为对外进行语言文化输出和渗透(或答弥补国际文化赤字),让汉语成为国际语言,从而影响人类的精神和心灵。
【解析】
【10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是实用类文本阅读筛选信息概括文章要点的题目,采用的是选择题形式,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注意把选项放回到原文中,结合上下文做出判断。D项,“沿线国家大量优秀的进口影片进入中国电影市场陆续上映”不正确,原文说的是“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都有电影进入中国市场”,并没有说大量。故此题答案为D项。
【11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重要信息和解读图表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以及图表中相对应的信息,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及图表内容逐一比对,寻找细微的差别确定答案。A项,无中生有,“说明孔子学院的设立与所在国的经济实力成正相关”不正确,文中没有依据。B项,“是在说明我们应该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不正确,从材料内容及原报道标题等都可看出,材料重点阐释孔子学院给世界带来了什么,而不是说我们应该向世界学习什么。C项,“到2020年,汉语将会超越英语,成为国际社会第一通用语言”不正确,说法武断。材料四原文为“汉语是当今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和屏幕上的第二大语言,但不久的将来,汉语将位居第一”,“不久的将来”并不等于“2020年”,材料也没有指明“屏幕上的语言”就是“国际通用语言”。故此题答案为D项。
【12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核归纳内容要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一般要通读全文,根据题干要求筛选出相关信息,再进行概括即可。材料三第一段说语言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语言贯通中外思想,超越文化藩篱,推动文明创新”,第二段说“因为需要,所以繁荣”,据此可概括出创办孔子学院是为满足各国人民学习汉语言文化了解中国的需求;第三段说“孔子课堂的使命,就是传递和平的信息”“文化的交流、观念的碰撞、思想的升华,……它的一些活动对当地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这种模式造就了平等、友好、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据此可概括出创办孔子学院促进中外教育文化合作交流。材料四说“孔子学院主要传播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培育汉语教育”“既定目标是弥补该国遭受的国际文化赤字”“确保中国语言的国际扩展,让普通话成为另一种国际语言”,据此可概括出创办孔子学院是为对外进行语言文化输出和渗透,让汉语成为国际语言等。
【点睛】第1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古代诗文阅读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秦始将连横说秦惠王,曰:“以大王之贤,士民之众,车骑之用,兵法之教,可以并诸侯,吞天下,称帝而治。愿大王少留意,臣请奏其效。”秦王曰:“寡人闻之:毛羽不丰满者不可以高飞,文章不成者不可以诛罚,道德不厚者不可以使民,政教不顺者不可以烦大臣。今先生俨然不远千里而庭教之,愿以异日。”
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资用乏绝,去秦而归。负书担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宁夏回族自”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7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