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09  2018-11-21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9]
山西省河津二中2019届高三阶段性测评(二)语文试卷
秘密★启用前
语 文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相应的位置。
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用5mm黑色笔迹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一3题。
中国绘画的“业余精神”
宋元以后,中国绘画形成了 一种“业余精神”传统,即“画画应是文人业余的艺术修养”。一方面,文人追求一种完整人格,反对职业化艺术;而现实中,很多文人却不得不靠绘画来谋生。这就形成了一种耐人寻味的错位。
形成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可以上溯到孔子时代。孔子说“君子不器”——君子应具备完整的人格,而不应成为擅长某种技能的器具。这种文化心理逐渐发展成了对业余的崇拜,不仅影响到绘画,也延伸到文学、建筑等领域。随着财富增多和教育水平提高,文人数量远超官僚机构的需要,边做官边画画的业余之路走不通了,所以文人开始以绘画等才能谋生,成为职业画家或作家。但画家如果是职业的,他就很难被主流艺术评价体系认可,这就造成了一个有趣的结果:为了救免文人成为职业画家的过错,人们把评价业余画家的标准用在这 些职业画家身上。这给中国绘画造成了一系列影响。
首先,书画交易中,画家不会公开出售自己的作品,因为这意味着自己是不被主流标准所认可的职业画家。有身份的画家会通过中间人与买家联系,并且会刻意将自己和所谓的 “画匠”区分开。而在欧洲,拉斐尔向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讨债却可以成为美谈。
其次,塑造了中国画独特的评价标准。这种标准是基于业余精神影响的艺术标准:要超越实际功能、专注图像之外难以捉摸的文人意趣。元代以前,中国画也提倡“师法自然”,唐代韩干在马厩中向马学习,北宋范宽在自然中向山水学习。但元代以后,描绘真实不再是作品的追求,画家也就不再写生。著名史学家陈寅恪解释得很妙:文人画不在考究艺术功力,而在看出许多文人的感想。所以直到今天,哪怕是外国观众在欣赏中国画时,都知道作品是画家为表达自我而创作的。我们看重的是名家手笔、风格传承,而不像西方艺术那样关注图像本身。书画交易中鉴定用的也是相同标准,更强化了这种标准的权威性。
第三,对中国文人画题材的影响。虽然画家以“业余精神”标榜自己在作品中的自我表达,但是他们并不能像业余精神所要求的,只把作品给真正懂他的人欣赏,买家对创作也有很大的决定权,甚至改变画家的创作方式。如郑板桥一年能挣一千多两银子,他中等尺幅的作品是四两银子一幅,他不得不快速生产作品来满足市场的需要,所以只能使用梅、兰、竹等热门主题和重复的笔法。这就造成了中国艺术史评价尺度和画作题材都越来越单一。宋元之后所有不和谐的题材,比如战争,比如鬼怪,几乎都被淘汰了,只留下能表达文人情感的山水、花鸟、人物等主题。这对画家的创造力是很大的限制,画家想选择违反潮流、有所创新,变得比任何时代都艰难。 (节选自高居翰《画家生涯》)
1.下列对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浏览完整试题A.“君子不器”的观点导致中国历史上对专业技术的蔑视,造成职业画家缺失。
B.中国画宋元时风格大变,其重要原因是经济文化发达,文人数量远超官僚机构的需要。
C.西方绘画看重图像本身,欣赏和鉴定中国画时只需关注手笔、风格等因素。
D.市场对创作有一定决定权,这造成中国画中山水、花鸟等题材一统天下的局面。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指出了中国文人画家“业余精神”的两个相互矛盾的侧面,并以之贯穿全文。
B.文章通过分析“业余精神”形成的深层原因,显示了作者深厚广阔的宏观视野。
C.文章在论证过程中始终立足于中外比较视角,在不同文化的对比中得出清晰结论。
D.文章逐层指出了“业余精神”给中国画带来的影响,结构清晰,具有辩证意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国画的风格并非一成不变,是随着历史、文化、经济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B.宋元前,主业为官、业余作画现象大量存在是“业余精神”形成的现实基础。
C.业余精神让中国画从追求写实到追求难以捉摸的意趣,丧失了可贵的写实传统。
D.历史上可能有些颇具个性的画家选择个性题材,但其声名却很难流传下来。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一6题。
鱼道
沈石溪
前几天和一位朋友谈起“道”字。他说:道由“首”和“走之”组成,而人类生产是头先出来,所以道最原始的含义就是新生命的诞生 最伟大的自然现象。他对“道”字标新立异的解释激活了我记忆深处那条鱼母的故事。
天蒙蒙亮,孔雀湖丰沛的湖水漫过山垭,沿着一级级石坎淌下去,灌进山下道,陡峭的山坡垂挂了 一道宽阔的瀑布。突然我看见山下被瀑布冲出的水潭里,有条黑影晃动。定神一瞧: 是条大黑鲩。每年四五月间黑鲩会从澜沧江下游溯江而上,游进流沙河,再游进孔雀湖产卵。 我从没见过这么大的黑鲩,足有一米半,比蟀蛇还粗,少说有一百斤。浑身墨黑,肚子鼓得像 特大号泡泡糖——里面塞满鱼子。这是一条鱼母。鱼母者,女中豪杰,女中魁首。两三丈高的 山坡,被瀑布冲刷出七八道石坎,像层层梯田;我站在最高的石坎上,等候鱼母光临。
鱼母喘息了 一阵,一打挺,跳到上一层石坎,像爬楼梯似的。它每跳一层后躺在石板上喘息两三分钟,积蓄力量,再往上一层跳。跳到第四层后,它间歇的时间越来越长,躺在石板上大口喘息,要五六分钟才能缓过劲来。我知道,它已经筋疲力尽了。从澜沧江下游游到这里,从不休息,也极少吃东西,要提防野猪、狗熊捕捉,又要躲避渔网和钓钩暗算,一路艰险, 早已心力憔悴。如果在深水里,还能凭借水的弹性跳起来;现在躺在石板上,又挺着胀鼓鼓 的肚子,更是雪上添霜、难上加难。
终于,它跳上最高一层石坎。它望着我,眼光冷冽,像被冰雪渍过。我咬着牙,抡起棍子, 瞄准它的后脑,一棍子下去。棍子砸下的刹那,鱼头和鱼尾却向上翘起,弯成月牙形,又猛地落下,整条鱼便以极快的速度弹出去。我打了个空,啪!棍子砸在石头上,震得虎口发麻,棍 子断成两截。我一个踉跄,差点从石坎上摔下去。鱼母也从石坎上一级一级砸下去,一直滚进水潭。它沉进水底,过了 一会儿又飘上来,像根黑鹅毛在旋涡里打转。过了一阵,它燕尾服似的鱼尾开始摆动,背鳍歪歪地斜在水面,挣扎着游出旋涡。我想,目睹了手持木棍的我,知道死神正在山上等它,它很快就会游走的。
这时,让我目瞪口呆的事发生了。鱼母游进瀑布,一摆尾,又开始向上跳,它跳得无比艰难,往往要好几次才能跳上一个石坎,每次失败,都重重摔在石板上,传来拍的一声闷响。孔雀湖仿佛是强磁场,让它跳向死亡,跳向地狱,跳向毁灭!可它还跳得那么起劲,那么执著,那么顽强。
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它终于又跳到最高那层石坎了。我看见,它尾巴砸碎了,背鳍折断了,背部鳞片也被粗糙的石头掀得七零八落。它躺在我面前,鱼尾、鱼背、鱼嘴、鱼鳃、鱼眼都渗着血丝,那圆溜溜的肚皮却完好无损,连皮都没擦破。它的嘴缓慢而沉重地翕动着,两只眼睛直勾勾望着我,我觉得那两道被血过滤过的眼光有种暗示和期待。
我一棍击在它的脑壳上,它纹丝不动,只是嘴巴停止翕动。我解下绳子,从鱼嘴塞进去, 又从鱼鳃穿出来,打好结。当地有个奇特风俗,凡是在产卵期逮到大肚子黑鲩,打死后,都要抬到孔雀湖边,让它们把鱼子产进湖里。老乡说,如果不这样,大鱼死也不瞑目,即使把它切成段,放进油锅,它也会把油锅掀翻。我才不信。我从小就喜欢吃鱼子,鱼母肚子鼓得那么大,少说也能挖出两碗鱼子来!
我拖着鱼母,准备回寨子。突然,手里的绳子沉得拖也拖不动。我回头一看,一条树枝缠住了鱼头。我返身把树枝拉开时,却发现是鱼母咬住了树枝!不可能,鱼母脑浆都被打出来 了。肯定是这根树枝无意中插进了鱼嘴,我用力拔,奇怪的是,怎么也无法把树枝从紧闭的鱼嘴里拔出来。
我这辈子无法忘怀的事发生了。我只觉得手里的绳猛一颤,眼前闪耀起一片黑光,湖面爆起一片水花:鱼母诈尸般跳进湖里。它的嘴紧紧咬着湖边的树枝,头枕在岸上,它尾部的生殖腔里,喷射出一片金色的鱼子,碧水间飘起一条长长的黄绸带!不,更像是一条金色的虹,一端连着死亡,一端连着新生。金色的鱼子绵绵不绝地喷射出来,缓缓沉进绿色的水草间……它赢得了最后的辉煌。
鱼母胀鼓的肚皮瘪了下去,尾部金色的虹也消逝了,插在它嘴里的那根树枝也徐徐退了出来。直到我把它切成鱼块,清蒸油炸,它再也没动过一下。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用朋友对“道”字标新立异的解释作为开头,巧妙过渡到作者对于黑鲸故事的联 想,同时开启并强调了本文对于生命的思考和关注。
B.陡峭山坡上那道宽阔的瀑布构成了本篇小说的典型环境,对于经历了长距离艰难旅行的黑鲩而言,这七八级石阶成为一道无法逾越的天堑。
C.小说中“我”称大黑鲸为“女中豪杰”“女中魁首”,既强调了我对它硕大体型的赞叹,也表达了自己即将征服这造物奇观的自豪。
D.小说最后反复出现的“金色”一语双关,它既是黑鲸鱼子的真实颜色,同时也是一种高 贵的色彩,隐含着作者对黑鲸高贵精神的赞美。
5.在捕捉黑鲸的过程中,我经历了怎样的心理变化?请结合小说作简要分析。 (6分)


展开余下试题6.小说中的“我”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题。
材料一
5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国家文物局副局长关强介绍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成果。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是世界性课题,历来为国际学术界关注。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又是其中唯一未曾中断、延续至今的文明。但是关于中华文明的一些重要问题,中国学术界还缺乏系统的综合研究,还没有一个较为系统的、为多数人所接受的认识。在这种背景下,2001年,“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项目正式提出。研究认为,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区域出现了文明起源迹象。距今5300年以来,中华大地陆续进入文明阶段。距今3800年前后,中原地区形成了 更为成熟的文明形态,并向四方辐射文化影响力,成为中华文明总进程的核心与引领者。关强说:“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就是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绵延不断。中华文明早期发展过程是从多元到一体,既有中华大地不同文明之间的兼收并蓄,也有对外界文明的兼收并蓄。我们能特别自豪地说,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的文明就是中华文明。”
(摘自2018年05月29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广网)
材料二
5月28日,教育部教材局巡视员申继亮出席“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新闻发布会。他表示:教育部制定“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进教材工作方案,组织统编 《历史》和大学《考古学概论》等大中小学相关教材编写组认真学习理解“探源工程”研究成 果及价值,并与现行教材内容进行比对;目前,初中统编历史教材的修改方案已经确定,统编高中历史教材和高校《考古学概论》则正在编写修订中。上述调整均遵循三个原则:强调原始农耕发展为中华文明的产生奠定了坚实基础,更加突出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注意补充工程的考古发现。历史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学科,对学生进行爱国主 义教育、培养民族自尊、增强文化自信意义重大。伴随着探源工程的成果陆续写入中小学生教材,中华文明5000年灿烂的星光,将在每一个幼小心灵中撒下文化自信的种子。
(摘自《中国教育在线》2018年05月30日)
材料三
神话传说研究和考古发掘应该是探源工程不可缺失的两个互动方面。人类历史分为无文字记载历史和有文字记载历史两个阶段性形态,将有文字记载历史之前的口头历史归入无文字记载历史,这在突出有文字记载历史地位的同时,又很容易淹没口头历史的存在。这种形态划分存在局限。立足中华文明起源研究,神话传说研究与考古发掘属于各自独立的互动系统。物质性地下文物和地上文物属于非言语方式流传的博物历史系统。口头历史与文字历史属于非物质方式流传的言语历史系统。用有无文字记载划分历史不同形态,混淆了依靠言语流传还是依靠物质流传两种历史形态的根本区别。
中国有文字记载历史前的口头历史,大多以只言片语方式散落在古代文献、祭祀和岁时民俗中,传递的却可能是几百年、几千年乃至上万年跨度的“大叙事”。其在不断积累和遗失中传递,存在谱系断层和谱系错位,是极其丰富和需要展开解读的。中国文字历史承接口头历史,口头历史蕴含的文化基因,不仅影响中国古代文明发展,且传递至今。中华文明起源研究不能缺失口头历史研究。
(摘自2015年04月《中国社会科学在线》,作者为社科院研究员)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解决中华文明起源中的一些尚缺乏系统研究、无法达成共识的重要问题是文明探源工程的主要任务,对于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意义重大。
B.中华民族文明探源工程产生了一系列重要的新成果,现行教材内容与其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对现行的大中小学教材进行认真比对和修订。
C.口头历史无法系统传承,只能以只言片语方式散落在古代文献中,因此在传承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错位和断层,必须系统研究才能正确解读。
D.中国口头历史蕴含的丰富的文化基因,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文明发展,这种影响一直持续到今天,对于中华文明起源研究有重要意义。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距今5800年前后黄河、长江中下游以及西辽河等多个地区相继产生文明迹象,这一发现打破了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核心部分的传统认识。
B.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等是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它是吸收多种文明元素而形成的,其中既有中国境内的多种文明元素,也有外国文明元素。
C.教育部门将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成果写进历史教科书是因为教材,特别是中小学教材 对于奠定人的精神根基、培育文化自信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D.在材料三中,作者认为历史应该分成物质性的博物历史和以言语与文字传播的言语 历史,以往以有无文字记载划分历史形态是不可取的。
9.以上三则材料陈述的侧重点有何不同?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 —13题。
汤金钊,字敦甫,浙江萧山人。嘉庆四年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十三年,入直上书房。 金钊端谨自持,宣宗在甚敬礼之。母忧服阙,擢侍讲,督湖南学政。累迁内阁学士。典江南乡试,留学政。诏勉以训士不患无才,务培德,经学为本,才藻次之。金钊阐扬诏旨,通诫士子。宣宗即位,调吏部。时用尚书英和议,命各省查州县陋规,明定限制。金钊疏言:“陋规皆出于民,地方官未敢公然苛索者,畏上知之治其罪也。今若明定章程即为例所应得势必明目张胆求多于例外虽有严旨不能禁矣。吏治贵在得人,得其人,虽取于民而民爱戴之,不害其为清;非其人,虽不取于民而民嫉仇之,何论其为清?惟在督抚举措公明,而非立法所能限制。”金钊疏入,上手批答曰:“朝有诤臣,晓朕皂白,且无伤政体,不胜欣悦! ”予议叙。道光元年,兼署户部侍郎。二年,典会试,父忧归。六年,服阕,仍直上书房,授皇长子奕纬读。七 年,连摧左都御史、礼部尚书。上甚倚异,迭命赴诸省鞫狱按事,四年之中,凡奉使五次。自禁烟议起,海疆久不靖。林则徐既罢,琦善主抚,复不得要领。金钊素不附和议,与穆彰阿等意龃。一日召对,上从容问广东事可付诸何人,金钊以林则徐对,上不悦。未几,坐事为人所讦, 降四级调用。逾年,授光禄寺卿。以衰老乞罢,住京养疴,许以二品顶戴致仕。久之,上仍眷念,赐头品顶戴。咸丰四年,重宴鹿鸣,加太子太保。六年,卒,谥文端。金钊自为翰林,布衣 脱粟,后常不改,负一时清望,虽被排挤,卒以恩礼终。
(节选自《清史稿》)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若明定章程/即为例所应得势/必明目张胆/求多于例/外虽有严旨/不能禁矣/
B.今若明定章/程即为例所应得/势必明目张胆/求多于例/夕卜虽有严旨/不能禁矣/
C.今若明定章程/即为例所应得/势必明目张胆/求多于例外/虽有严旨/不能禁矣/
D.今若明定章程/即为例所应得势/必明目张胆/求多于例外/虽有严旨/不能禁矣/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潜邸,指非太子身份继位的皇帝登基之前的住所,这里指道光帝即位前的宅邸。
B.服阕,古代官员专享的丧礼仪式,为父母守丧期满后除去丧服,又称“服除”。
C.宣宗,道光皇帝在清朝宗庙中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道光”是其年号。
D.议叙,清朝评价官吏的一种制度,对考核成绩优良者给以议叙,以示奖励。


展开余下试题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汤金钊为人方正严谨。他行为端正、自我克制,皇帝多次任命他担任学政,并主持乡试和会试,道光帝还让他教育自己的长子。
B.汤金钊为人刚正、直言敢谏。他直言不讳地指出上司英和建议的不合理处;在对英战和上,坚持主战,为此甚至被排挤降职。
C.汤金钊能力出众、勇于任事。他曾为嘉庆、道光、咸丰三代皇帝效力,在不同职位均有所建树,深受皇帝特别是道光皇帝信任。
D.汤金钊为官清廉。他从做翰林时就坚持穿布衣、吃粗米,身居高位也从未改变,他的清廉自守为他赢得了当时人的普遍赞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0分)
(1)朝有诤臣,晓朕皂白,且无伤政体,不胜欣悦!
(2)上甚倚并,迭命赴诸省鞫狱按事,四年之中,凡奉使五次。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一 15题。
喜小儿辈到行在①
陆游
阿纲学书蚓满幅,阿绘学语莺啭木。
截竹作马走不休,小车驾羊声陆续。
书窗涴②壁谁忍嗔,啼呼也复可怜人。
却思胡马饮江水,敢道春风无战尘。
传闻贼弃两京走,列城争为朝廷守。
从今父子见太平,花前饮水勿饮酒。
【注天子巡行所到之处,这里指南宋临安。②惋,弄脏。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前四句写了儿子们种种顽皮嬉闹的情形,体现了诗人对孩子们深深的父爱。
B.孩子们弄脏窗户和墙壁后因害怕受罚放声啼哭,样子十分可怜,令人不忍责骂。
C. “传闻”两句间接表达了诗人听到捷报的欢喜,这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颇为相似。
D.这首诗从天伦之乐转到天下太平,展现了陆游作为一名爱国诗人的广阔胸襟。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观刈麦》中通过展示农人矛盾心理揭示其生活困苦的两句是 , 。
(2)《诗经•卫风•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两句是 , 。
(3)《荀子•劝学》指出,螃蟹虽然有锋利而坚硬的“跪”和“螯”,却“ ”这是因为“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地理环境、经济水平、文化交流使不同地区剪纸风格 。以陕西剪纸为例:关中地区文化、经济相对发达,剪纸受到绘画的影响,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关中北部地区由于交通相对闭塞,剪纸更多呈现朴实、凝练的风格。自由随性的剪纸与民众生活紧密贴近,各地剪纸呈现出 的局面,成为一张张生动的“地域文化名片”。伴随信息沟通的日益顺畅便捷,各地剪纸在元素上 ,既拓展了不同地域的剪纸样式,也为当地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此外,机器生产的应用促成了剪纸更大范围的传播。这也意味着更大的挑战,手工剪纸若 ,抑或盲目求变,必然失去其优势与传统。( );拓展是趋势,但不应失去方向。现如今的剪纸中存在用色单一、构图机械化、风格单调、设计感过重,导致许多地方的剪纸开始“变味儿”的出现。绘画化、模式化倾向在剪纸创作中也普遍存在,在这个乡土变成“乡愁”的时代,剪纸更应该追求朴素的“乡土味儿”。
17.依次填入画横线部分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组是 (3分)
A.大相径庭百花齐放扬长避短固步自封
B.千差万别异彩纷呈取长补短墨守成规
C.千差万别百花齐放取长补短墨守成规
D.大相径庭异彩纷呈扬长避短固步自封
18.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其中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现如今的剪纸中存在用色单一、构图机械化、风格单调、设计感过重,导致许多地方的剪纸开始“变味儿”。
B.现如今的剪纸中存在用色单一、构图机械化、风格单调、设计感过重,导致许多地方的剪纸开始出现“变味儿”的现象。
C.现如今的剪纸用色单一、构图机械化、风格单调、设计感过重,导致许多地方的剪纸开始“变味儿”。
D.现如今的剪纸用色单一、构图机械化、风格单调、设计感过重,导致许多地方的剪纸开始“变味儿”的出现。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处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传统是财富,不应是包袱 B.传统是财富,但不应成为包袱
C.传统不是包袱,是支持开拓的财富D.传统不是包袱,而应该是财富
20.下面是一封感谢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 (5分)
2018年3月18日,我光临你校,垂询学生就学事宜。不慎将手包遗失在办公楼附近。当我返回寻找时,发现你校李子阳同学正在原地等候。这种行为充分体现了你校学 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也是你校为精神文明建设所尽的绵薄之力。感谢你们培养出这样优秀的学生。本人请你校务必对李子阳同学提出表扬,使他的行为能感染更多同学。
21.下图是某地肉牛生态养殖循环经济流程图,请将其转换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精准,语言连贯,不超过10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西方古典绘画以“写实逼真”,大师们对光影、形准的把握令人拍案叫绝。一般认为,这种高超功力源于扎实的素描基础。然而英国艺术家大卫•霍克尼却认为这里可能存在“猫腻”:有些画家在创作时可能借助了“暗箱”这种光学仪器,即利用小孔成像原理和透镜原理将影像反射在画纸上,进行勾勒轮廓,再细致上色,以此达到“逼真”的效
果。此言论一出引起业界和舆论界的争论和思考……
上述材料引起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作文。
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110.52.94.161)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山西省河津”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