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辽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月考 语文试卷 命题人:杨春和 审核人:陈玉国 【注意事项】 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 现代文阅读(3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法的气质就是中国人的气质,气质原本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质,是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也指风度、模样。借用到书法上来, 讲的也是其稳定的个性特点。书法的 气质便是在色彩、布局、笔墨、线条中展现。那么,除了表现之外,书法的气质来源于哪里呢?一个人的气质是一个人内在涵养和修养的外在体现,是内心平衡及文化修养的结合,是持之以恒的结果。同样,书法的气质也是数千年中华文明的结晶。书法的气质首先来源于法度,书法的“法”就是方法和尺度。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字由篆而隶,进而有楷、草,在书写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法度。从单字结构到章法布局,再到笔墨精神,都有一整套行为规则,不同的书写者如何拿捏运用这些规则,便是“度”。面对同一规则,每个人运用的度不同,所以形成了风格迥异而又内在统一的书法作品。 书法的气质,更重要的是来源于中国历代文人的心灵累积。这种累积,不仅是总和,更多的是特质。文人,是笔墨里生出来的魂灵,这样的魂灵,源于笔墨,而又付于笔墨。书法是他们的心迹,如果说“迹”是书写,由心而生的迹则是书法。书法最讲心迹。“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讲的便是这个道理。中国文人的气质成就了书法的气质,从这个意义上讲,书法的气质也代表了中国文人的气质,更是代表了中国传统文人的气质。讲书法,最具特点的两句话是:结构严谨,法度庄严。两个“严”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和书法的高度自律精神。 法籍华人哲学家熊秉明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这是从哲学的角度来讲书法的地位和意义。书法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汉字最初多是象形文字,每一个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而随着时代变迁与社会发展,书写要求更加简便、快捷,汉字越来越抽象,越来越符号化。而书法把这种生活的具体和符号的抽象统一起来,用真、草、隶、篆各种书体,各种书写风格,把这种黑白、动静、虚实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不仅体现了“极高明而道中庸”,而且很好地体现了中国哲学的精髓: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思维、情感与生活的统一。从《兰亭序》“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的欣喜、《祭侄文稿》“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的悲痛,到弘一法师临终写的“悲欣交集”,无不表现出活生生的灵魂与现实的对话。中国哲学是中国人智慧的结晶,书法便是这种结晶的表现形式之一。所以说,书法的气质就是中国人的气质。 (有删 改)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气质原本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质,也指风度、模样,是内在稳定不变的个性特点。 B. 书法的气质是数千年中华文明的结晶,更重要的是来源于中国历代文人的心灵累积,即方法和尺度。 C. 法籍华人哲学家熊秉明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这是从外国人的角度讲书法的地位和意义。 D. 书法的气质影响了中国文人的气质,从这一意义上说书法的气质就是中国人的气质。
浏览完整试题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由“气质”这一概念说起,从而引发出后文对“人和书法的气质”的分析论述。 B. 文章第二段论述了中国历代文人的心灵累积是书法的气质的重要来源这一问题。 C. 文章第三段所举《兰亭序》等例,不是为书法的书写风格“极高明而道中庸”提供论据。 D. 文章善用引证,大量的经典名言警句,为作者论证其观点提供了充实而有力的论据。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书法特点中的两个“严”字,体现出中国传统文人和书法的高度自律精神。 B. 书法作品的风格迥异而又内在统一,是因为不同的书写者对同一规则拿捏运用的“度”不同。 C. 书法的气质在色彩、布局、笔墨、线条中展现,每一幅书法作品的气质都完全不同。 D. 汉字最初是象形文字居多,而随着时代变迁、社会发展,汉字越来越抽象和符号化。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斯人独憔悴 迟子建① 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 每个人都有独具个性的生命存在方式,每个人都尽可能地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比较充分地去实现自己的价值。我当然也未能免俗。 细细算来,从我开始小说创作至今所发表的三十万字作品,百分之九十九都是写下 层人的生活的。这一回顾连我自己也略为吃惊。 我出生在北极村漠河,在那里度过了我孤独寂寞的童年时光。那里有我的外婆和外祖父,他们曾经给我讲过许许多多的民间故事。我现在还常常回忆起当年讲故事的情景来。 晚饭过后,农人家里忙过了该忙的事情,就要聚在一起谈天说地。生活太单调,他们疲惫的呵欠声常常同日头一起落山。而且,那里一年难得看上一场电影,那么,晚饭之后的茶水和故事就是生活中最好的消遣了。每逢这个时刻,我就带着我心爱的狗(它叫傻子,后来我把它写入第一部中篇小说《北极村童话》),和这条狗一起挤入听故事的人中,直听得心儿不知飞到哪里,仿佛魂都丢了似的。 那便是我最早的启蒙文学。它不是唐诗宋词,而是来源于民间的那种质朴而又奇诡、光怪陆离的故事。 于是,我在十九岁那年坐在夕阳西下的窗前,看着天边飞涌的那一团团金色的晚霞的时候,我仿佛在绚丽的晚霞中又看到了童年生活的每一个片段,我的心难以平静,我开始断断续续地记载我的童年生活,二十岁那年把它整理成中篇小说,发表在一九八六年第二期的《人民文学》上。从此,我真正走上了文学创作的道路。 这实在不是一条坦途,这实在不是一个美差。 我需要读大量的书来丰富自己的心灵,我需要走南闯北去看世界,而时间和日常琐事又常常打乱我的计划。因而我的创作有它不可否认的局限性和狭隘性,它还没有具备从一个宏观领域的高度去把握和观照生活的那种让人叹服的洞察力。 必须承认,我将来如果不超越自己,只是在我的童话世界里流连忘返,那么我的艺术生命也就终止了。而超越自己是多么艰难。它要养精蓄锐几时、苦苦求索几时,才能获得一个瞬间的辉煌。 但我仍要孜孜以求那辉煌。不管它最终实现与否。 今年五月,在泉州附近的静峰寺山上,我看见了弘一法师的手书遗言:“悲欣交集”四个字。据说,他的出家一直是个谜,他出家后他的妻子曾跪在寺门外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他也不动一丝恻隐之情。我以为他伟大。而他临终的遗言却使我对他的伟大产生了怀疑。因为真正的出家人,无所谓悲,无所谓喜,而他生命之终极之时,仍能感受到“悲欣交集”,可见凡心难泯,他未能来一个彻底的超脱留与后人传说。但我左思右想,仍然认为他是伟大的。 他的伟大便在于他把自己难以超拔的心态毫不保留地馈予人间,还给人间一个真实。他便是不朽的了。 我又想起了一个故事,是法国著名作家巴尔扎克写作的故事。巴尔扎克作为现实主义艺术大师,留给人间的十部不朽的作品,早已闻名世界。他一生中唯独喜欢咖啡。每逢写作之时,他总要把咖啡壶放在写字桌旁,一杯一杯地饮下去。他创作的欲望和情绪在膨胀,而他的身体却在一天天地垮下去。丰富的精神生活把他推到一个波涛汹涌的极致的境界,可渐渐衰竭的体力却把一个血肉之躯慢慢地推向上帝的虎口。 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一种自我销蚀的过程。 我们要完善自己,因而不怕销蚀。 (选自《姹紫嫣红开遍》,有删改) 注:①“斯人独憔悴”出自杜甫的《梦李白二首(其二)》“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4. 下列对散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作者在偏远的山村长大,熟悉下层人民的生活,这为她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激发了她创作的灵感。 B. “直听得心儿不知飞到哪里,仿佛魂都丢了似的”, 生动地写出了质朴的民间故事动人心脾的艺术感染力。 C. 时间的缺失和琐事的干扰使作者没有办法全身心地投入创作前的准备,无法超越自己,作者曾一度对自己的创作感到失望。 D. 弘一法师的临终遗言表明他尚且无法超越自己,更何况一般人,作者借弘一法师的例子宽慰苦闷的自己。 5. 文中写道:“丰富的精神生活把他推到一个波涛汹涌的极致的境界,可渐渐衰竭的体力却把一个血肉之躯慢慢地推向上帝的虎口。”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5分) 6. 文章为什么以“斯人独憔悴”为题目?请结合文本加以探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据多家媒体报道,多项研究显示近年来全世界的蜜蜂数量减少,甚至存在灭绝风险,蜜蜂数量锐减已是一个全球性的大问题。在坊间传闻中,有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蜜蜂消失后,人类只能活四年。”这个假托爱因斯坦的说法虽然已被证实确实为“假托”,但却从一定程度上昭示了蜜蜂的特殊性。在人类发现蔗糖和甜菜糖之前,是蜜蜂生产的蜂蜜开拓了人类舌头味蕾上最初的甜。假如蜜蜂灭绝了,首先人类可能再享受不到蜂蜜的美味了。其次,除了玉米,小麦、大米等风媒作物以外,全球约30%的农作物都依赖虫媒授粉,如果传粉昆虫消失,虫媒作物的产量就会显著下降,有些甚至会出现减产甚至绝收的危机,人口数量持续暴增的人类将面临严重的饥荒。 有研究表明,相比人工授粉,昆虫授粉可以使大多数作物的产量质量都得到提高。而相比苍蝇、黄蜂、甲虫这些授粉昆虫,能够大规模家养的蜜蜂在授粉上更高效更专业。
展开余下试题(摘编自《假如蜜蜂灭绝人类只能活四年?》2018年4月3日《中国妇女报》) 材料二 蜂蜜的主要成份是果糖和葡萄糖,在自然界中是非常珍贵的能量来源,是许多动物都无法拒绝的诱感,通过法国及西班牙岩画上的证据推测,人类大约从旧石器时代就已经开始在野外获得蜂蜜了。为了获得秘密的蜂蜜来源,古埃及人最早对蜜蜂进行驯养。作为最早被人类驯养的昆虫之一,西方蜜蜂随着人类活动被带到世界各地。目前除南极洲外,每个大陆均有西方蜜蜂分布。但毕竟西方蜜蜂对于许多地区来说是一种人为引入的外来物种。由于它们强大的适应能力和繁殖能力,一些本土的野生蜜蜂种群因此受到一定的影响。 以中国为例。西方蜜蜂于1896年被引入,由于它们体型较大,竞争能力强,造成我国野外分布的原生种类中华蜜蜂的分布区域迅速缩 小,而一些本土生态系统中依赖中华蜜蜂传粉的植物,西方蜜蜂很少拜访,进而也影响到植物授粉量。 (摘编自《“蜜蜂消失后,人类只能活四年”》,2018年5月1日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 材料三 为了防患于未然,科学家们也开始着手研究“机器蜂”或其他替代品,来实现蜜蜂的授粉功能,以应对未来蜜蜂可能消亡的糟糕情况。但从目前來看,短期内都无法代替蜜蜂。 想要生产1千克的蜂蜜,辛勤的蜜蜂必须要完成200万朵花以上的巨大“工作量”,90万英亩(约3642.1平方千米)的杏仁树,需要蜜蜂为3万亿朵花来投粉。像无人机授粉这种方式需要远程操控,指挥整个蜂群那样的一大群无人机似乎不切实际。只能寄希望于未来某日,通过使用全球定位系统和人工智能,无人机有一天“学会”自己飞行。 机器蜂无法像真正蜜蜂-一样“酿造”香甜的蜜,因为蜂产品内部有蜜蜂自身携带的生物活性物质,这点是机器蜂完全不可能取代的。 另外,在传粉昆虫和开花植物的协同进化过程中,蜜蜂等昆虫逐渐形成了高效传播花粉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这也是机器蜂难以具备的。 (摘编自《假如蜜蜂灭绝,人类只能活四年?并非耸人听闻》2017年4月24日新浪科技) 7.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蜜蜂消失后,人类只能活四年”虽然不是爱因斯坦所言,但蜜蜂消亡会造成人类毁灭的观点却非常荒诞。 B. 人类驯养蜜蜂的历史非常悠久,相关证据显示,大约在旧石器时代古埃及人就开始对蜜蜂进行驯养以获取蜂蜜。 C. 蜂蜜不仅给人提供珍贵的能量,而且在人类发现蔗糖和甜菜糖之前,还是唯一的甜味剂,带给人味觉上的享受。 D. 科学家想用机器蜂替代蜜蜂的所有功能,短期内还难以成为现实,因为蜜蜂自身携带的生物活性物质,机器蜂完全不可能取代。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假如蜜蜂真的灭绝,会对人类农业生产造成较大的打击,甚至会出现减产甚至绝收的危机,人类将面临严重的饥荒,引发全人类的生存危机。 B. 近年来在全世界范围内,不管是家养蜜蜂还是野生蜜蜂,其数量都在急剧减少,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蜜蜂已经刻不容缓。 C. 蜜蜂在授粉上更高效更专业,是因为苍蝇、黄蜂、甲虫等其他传粉昆虫不具备高效传播花粉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D. 西方蜜蜂的引入扩大了蜜蜂总量,但也挤占了本土蜜蜂的生存空间,本地蜜蜂以及依赖本土蜜蜂授粉的植物前景堪忧。 9. 在蜜蜂数量锐减的现实面前,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解决虫媒作物的授粉问题?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要概括。(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论》,言其详明。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五载复还。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有八龙,首衔钢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杨,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年卒。 (节选自《后汉书•张衡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B.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曾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C.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D. 以精铜铸成/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六艺,文中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B. 孝廉,汉朝由地方官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被举荐者称为“孝廉”。 C. 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巡查地方,后来又常用“下车伊始”表示官吏初到任所。 D. 乞骸骨,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回家乡去,是古代官吏因年老请辞的委婉说法。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张衡聪颖明慧,善于广泛学习。他年轻时就擅长写文章,曾游学到“三辅”之地,并进入洛阳到太学参观、学习,于是通晓五经,贯通六艺。 B. 张衡品格高尚,不慕世俗虚荣。他被推举为孝廉,却不应荐;屡次被三公的公署征召,都没有就任;皇帝命公车特地征召他为郎中,他也没去。 C. 张衡“善机巧”,造候风地动仪。候风地动仪的质地、尺寸、形状、文饰以至整个结构的“巧制”、测定时的效验都体现了他高超的制作水平。 D. 张衡不畏权贵,为政机智果断。河间王和很多豪族大户,胡作非为;张衡担任河间相后严厉治理,先暗中探得奸党的姓名,然后一下子同时逮捕。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2)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跋①子瞻和陶诗 黄庭坚 子瞻谪岭南,时宰②欲杀之。 饱吃惠州饭,细和渊明诗。 彭泽千载人,东坡百世士。 出处③虽不同,风味乃相似。 【注】①跋(bá):文体的一种,多写在书籍和文章的后面。②时宰:当时的执政者,指章悖。③出处:指出仕和退隐。
展开余下试题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首联不用“章悖”之名而用“时宰”二字,含有宰相弄权、排斥同僚指深意。 B. 颔联用寻常的动作“吃”与“和”,褒赞子瞻不以迁谪为意而泰然处之的品格。 C. 颈联高度评价渊明、东坡的人品,借东坡“百世士”衬托渊明的千载遗风。 D. 尾联以“虽”与“乃”二字呼应转折,着“风味”二字含蓄蕴藉,意味深长。 15. 颔联中的“细”字耐人寻味?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7分) 16.根据要求,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悟已往之不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2)潦水尽而寒潭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3)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李密《陈情表》) (4)庄子从奇妙莫测的描写后接着以现实社会的四种人的具体描述,他们分别能“效”“比”“合”“征”,但却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自居,作为人生的境界,他们也仅仅是斥鴳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并未入道,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 ”。文中描写四种人的句子分别是: , , , 。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应用(22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3分) ①我蹲在日本茶园的一个小池塘边,为慢慢畅游在水底睡莲之中琳琅满目的鲤鱼所陶醉。这是我最快乐的童年记忆之一。 ②动物的游戏,究竟是为了“演习”,为了“自娱” ,为了“学习”,还是为了“锻炼”?研究者们对这几种假说各执己见。 ③王熙凤不仅遭到赵姨娘的暗算,更经常受婆婆的气,在贾府一贫如洗的衰弱局面下,她以病体恃强支撑,终因心劳力拙而死。 ④幼儿开始学走路、说话和认识世界,这时同母亲的关系就失去了一部分相濡以沫的重要性,而同父亲的关系开始重要起来了。 ⑤地球这个行星上有充满氧气的蓝天,有碧波荡漾的海洋,有凉爽的森林,还有柔软的草地。这无疑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星球。 ⑥年轻人的一个优点就是不会由于世俗的约束而畏不前,而这种约束对于大多数成年人而言通常似乎又很难超越。 A. ①③⑥ B. ②④⑤ C. ①③④ D. 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不但优秀的科普作品传播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还能带领我们进入全新的科学天地,激发探求未知世界的兴趣。 B. 《人间喜剧》包括九十多部小说,描写了两千四百多个人物,大致由分为风俗研究、哲理研究和分析研究三大部分组成。 C. 由于《红楼梦》没有停留在琐屑的生活细节的描写中,而是深入挖掘了日常生活中的诗意,使作品洋溢着充沛的抒情性。 D. 鲤鱼和我生活在两个截然不同的宇宙之中,从不进入对方的世界,我们之间被水面这一薄薄的“栅栏”分隔开来。 19.把下列句子组 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所有这一切都唤起游子们浓郁的中华情! ②中华文化虽 历经劫难,却经久不衰,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 ③文化,就其广义而言,指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④还有那端午的龙舟,中秋的月饼,重阳的登高,阴历年大门上贴的红纸黑字的春联。 ⑤中华儿女无论走到哪里,无论在天之涯、海之角,都不会忘记自己的根——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四合院,故乡的竹篱笆。 A. ③①②⑤④ B. ③②⑤④① C. ②⑤④①③ D. ②①④⑤③ 20.认真读图,写出图的内容和寓意,内容不超过45个字,寓意不超过30字。(7分) 1.01365=37.8 0.99365=0.03 内容: (4分) 寓意: (3分) 21.仔细揣摩样句的内容和形式,补写出空缺的句子。(6分) 读书应该发扬的三种劲头。第一是发扬挤劲。争取每天挤出一定时间读书,特别要善于把各种零碎时间利用起来。① 。② 。 四、写作(60分 )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猴子想变成人,它知道要变成人,至少要砍掉自己的尾巴,因为人没有尾巴,于是拿起刀,决定动手砍掉尾巴,但动手之前,猴子被三件事困扰住了:一是砍尾巴的时候会不会很疼?它怕疼死;二是尾巴砍了以后,身体还能不能保持平衡,能不能保持灵活性,能不能活得长久;三是一生下来尾巴就和自己在一起,跟了自己很多年了,不忍心抛弃它。这些问题一直想不通,所以就一直无法下手砍掉自己的尾巴,直到今天猴子也没变成人。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选好角度,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脱离材料内容和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高二上月考语文答案 【答案】1.B。题中A项,偷换概念,“内在稳定”应为“相对稳定”;C。是从哲学的角度来讲书法的地位和意义。 D项,曲解文意,“书法的气质影响了中国文人的气质”有误,原文是“中国文人的气质成就了书法的气质。 2. A。题中A项,只是论述“书法的气质“没有人的。 3. C。题中C项,无中生有,“每一幅书法作品的气质都完全不同”在文中缺少依据。 4. D “旨在宽慰苦闷的自己”理解不当,弘一法师的临终遗言“悲欣交集”体现了他凡心难泯,他未能来一个彻底的超脱留与后人传说。但作者仍然认为他是伟大的,这旨在说明即使不能自我超越,真实展现人生也是伟大的。故选C。 5. 作者以“波涛汹涌的极致的境界”表现“精神生活”的富足与丰盈,以“一个血肉之躯慢慢地推向上帝的虎口”表现体力的“渐渐衰竭”,表明巴尔扎克在创作中获得精神富足的同时也失去了健康的身体;突出了创作是一种自我完善和自我销蚀的过程。 6. ①内容上:以此为题统领全文。“斯人”指文学创作者,“憔悴”是指文学创作的艰辛,自我超越的艰难,文学创作不只是自我完善也是自我销蚀。标题凸显了文章主旨。②形式上:引杜甫诗句为题,更具文采,更有文化意蕴。 7. C A“非常荒诞”错,原文第一自然段表明造成人类毁灭的这种观点并非荒诞;B“旧石 器时代”是人类在野外获得蜂蜜的时间,埃及人养蜂的时间文中没有交代;D“替代蜜蜂的所有功能”错,原文说的是“实现蜜蜂的授粉功能”。 8.C 归因错误,主要原因是蜜蜂“大规模家养”;另,“其他传粉昆虫不具备”错,原文最后一句是“蜜蜂等昆虫”。 9. ①扩大家蜂饲养规模;②加强本土野生蜜蜂的保护;③采用人工授粉;④加快完善“机器蜂”和无人机授粉技术。 10. C 11. A A项,文中指“六艺”文中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12. C “下车,古代可以代指官吏巡查地方“错,是指古代官吏任职。 13. (1)(这篇赋 ,他)精心构思润色,用了十年才完成。大将军邓骘认为他的才能出众,屡次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2)用实际发生的地震来检验仪器,彼此相符,灵验如神。从古籍的记载中,从来没有这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