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284 2018-11-21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84]
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乾安七中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本卷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小题
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
杨景龙
综观20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到观念题旨、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
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即至为明显,胡适自己就承认,他的新诗“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胡适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无法完全逃离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
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像戴望舒名篇《雨巷》的中心意象“丁香”,即来自李璟《摊破浣溪沙》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卞之琳就说《雨巷》“读起来好像旧诗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的现代白话版”。余光中《碧潭》有句“如果舴艋舟再舴艋些/我的忧伤就灭顶”,活用李清照《武陵春》词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古今诗歌作品之间,郑愁予名篇《错误》的艺术构思,显然借鉴了苏轼《蝶恋花》下片中的无焦点冲突和戏剧化情境;舒婷名篇《船》表现的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与《古诗十九首》中的《迢迢牵牛星》同出机杼。
古今诗人之间,像郭沫若诗歌的豪情气势与李白诗歌,艾青诗歌的深沉悲郁与杜甫诗歌,戴望舒、何其芳诗歌的辞色情调与晚唐温李诗词,卞之琳诗歌的炼字琢句与南宋姜吴雅词等;古今诗体之间,像胡适之体的浅白与元白体的浅俗,俞平伯、严阵、流沙河诗歌的语言节奏与古代词曲句式,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诗歌与古代辞赋歌行,白话小诗的体式与古代绝句小令等;古今诗歌流派之间,像新边塞诗的激昂豪迈、地域特色与盛唐边塞诗的激情悲壮、异域风光等;古今诗歌主题之间,像社会政治主题,爱国主题,爱情主题,时间生命主题,历史主题,自然主题,乡愁主题等;古今诗歌形式手法之间,像构句分节押韵,意象化,比兴象征,构思立意,意境营造与氛围渲染,叙事性和戏剧化,互文与用典等: 其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开展扎实有效的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有利于古代诗歌研究者扩大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理清20世纪新诗的诗学背景和诗艺渊源,从而对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并以辉煌灿烂的古典诗艺为参照,剖析新诗艺术的利弊得失,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促使古典诗艺的现代性转化;它还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而在广泛的意义上,它更有益于培养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弘通的历史视野和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能力。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根据文意,下列不能证明“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的关系的一项是( )
A.舒婷《春夜》中的名句“我愿是那顺帆的风/伴你浪迹四方”,与宋代张先《江南柳》词句“愿身能似月亭亭,千里伴君行”,可说是活脱相似。
B.李瑛的《谒托马斯•曼墓》中的“细雨刚停,细雨刚停/雨水打湿了墓地的钟声”,很容易让人想起杜甫《船下夔州郭宿》中的诗句“晨钟云外湿”。
浏览完整试题
C.洛夫做过将古诗句“加工改造”的实验,他曾把李贺的“石破天惊逗秋雨”一句改写为“石破/天惊/秋雨吓得骤然凝在半空”。
D.台湾诗人席慕蓉在她的《悲喜剧》一诗中写“白苹洲”上的等待与相逢,其实是对温庭筠《梦江南》词意的翻新与主题的掘进。
2.下列对“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的意义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能够扩大古诗研究者的视野,完善知识结构,整体把握中国诗歌史的发展演变。
B.能够较为准确地评估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
C.能够拓展中国新诗的领域,进而形成边缘交叉的、新的分支学科。
D.能够丰富现代人的审美趣味和历史视野,同时对古典诗艺进行创造性转化。
3.下列分析与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中国新诗在继承古诗优良传统的同时,横向移植外来作品,并对外来作品进行现代创造性转化。
B.白话新诗从一开始出现,就秉承了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尝试集》的作者胡适 对此给予了肯定。
C.古今诗歌无论是在作品之间还是诗歌体裁之间,以及在诗人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D.小到意象、诗句,大到诗人、流派、主题、手法,都可以寻找到古今之间施受传承的脉络和痕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目送 龙应台
有些路啊,只能一个人走。
—题记
①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 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②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③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④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⑤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 。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⑥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⑦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⑧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⑨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⑩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⑾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⑿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⒀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⒁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⒂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⒃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 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4.下列对这篇散文的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龙应台这篇《目送》带给我们的不仅是一份血浓于水的亲情的感慨和温暖,更有一份对生命本质,生命起点与终点的深刻思索。
B.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你的孩子并不属于你,他们是生命延续的代表,他们经你而来但非为你而生,你可以给他们爱却不能给予思想,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心。你可以尽力去爱他们,却不能要求他们爱你...。
C.我们的这一生,被父母目送着,然后我们会目送着我们的孩子蹦跳着离开。但是我们都很难去回头张望,只因我们知道那份可以依靠的爱一直坚 实地存在着。
D.“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说明孩子离去,母亲分明地感到内心的失落和孩子的无情。
E.“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说明父亲不愿意让女儿的新同事们知道女儿有一个运饲料的穷酸父亲,他为自己没能风风光光送女儿上班而羞愧,可以看出父亲的虚荣心很重。
5.第⑨段与第⒃段两段文字相同,表达的意思和情感相同吗?为什么?(4分)
6.你认为文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下面是网友对《目送》这篇文章的评价,基于生活经验的不同,他们对本文的领悟与评价也各不相同。你同意这些这些说法吗?或者你有另外的理解?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对文中“目送”这一行为及其寄托的情感作出领悟和评价。(6分)
展开余下试题
网友一:可怜天下父母心!可怜天下儿女心!——《目送》真实!
网友二:该走就走,又不是小孩,有什么好送的?——《目送》矫情!
二、古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襄子,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赵襄子最怨智伯,漆其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曰:“嗟乎! 士为知己者死,女为说己者容。今智伯知我,我必为报仇而死,以报智伯,则吾魂魄不愧矣。”乃变名姓为刑人,入宫涂厕,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则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且智伯亡无后,而其臣欲为报仇,此天下之贤人也。”卒释去之。
既去,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襄子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而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襄子喟然叹息而泣曰:“嗟乎豫子!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而寡人赦子,亦已足矣。子其自为计,寡人不复释子!”使兵围之。豫让曰:“臣闻明主不掩人之美,而忠臣有死名之义。前君已宽赦臣,天下莫不称君之贤。今日之事,臣固伏诛,然愿请君之衣而击之,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非所敢望也,敢布腹心!”于是襄子大义之,乃使使持衣与豫让。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曰:“吾可以下报智伯矣!”遂伏剑自杀。死之日,赵国志士闻之,皆为涕泣。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去而事智伯 去:前往
B.女为说己者容 容:打扮
C.卒释去之 卒:最后
D.于是襄子乃数豫让曰 数:责备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 )
A.豫让者,晋人也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B.乃变名姓为刑人 乃遂私见樊於期
C.中挟匕首,欲以刺襄子 使工以药淬之
D.灭智伯之后而三分其地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9.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直接表现豫让“忠义”的一组是(3分)( )
①去而事智伯 ②我必为报仇而死
③彼义人也 ④我故国士报之
⑤子之为智伯,名既成矣 ⑥焉以致报仇之意,则虽死不恨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豫让曾先后侍奉几个主子,智伯对他很宠信。在智伯被赵襄子灭掉后,豫让为报答知遇之恩,一心为智伯报仇。
B.豫让改变姓名,到宫中充当“刑人”,涂抹厕所,想在赵襄子如厕时,趁其不备杀死他,结果被赵襄子识破。
C.豫让为智伯报仇义无反顾,明知报仇之事难为却拼死为之,就连险遭他刺杀的赵襄子也深深赞叹他的忠义。
D.豫让在赵襄子经过的桥下行刺赵襄子,被发现后毫不畏惧。在想办法突围没有成功的情况下,拔剑自刎以报智伯。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诗歌鉴赏(共7小题,28分)
(一)课内诗歌理解(本题共4小题,12分)
12.下列对《再别康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轻轻的走”“轻轻的来”“轻轻的招手”,诗的开篇连用了三个“轻轻的”来修饰动作,不仅生动地再现诗人来到和离开康桥时的情景,更表达出他来去时不愿惊动自己深爱着的康桥的心情,对康桥的热爱和依恋溢于言表。
B.“悄悄的走” “悄悄的来”,诗的末节用两个“悄悄”与首节的三个“轻轻”相呼应,两个诗段不仅词语对仗,且节奏相同。整齐的诗句,优美的音韵,可以融入诗人更多的离愁别绪。
C.诗篇首尾二段起呼应作用的,还有“云彩”这一意象。云彩本是无情物,这里早已诗化了。 “轻轻的招手”,似乎欲同它话别;然而,又“挥一挥衣袖”,决计“不带走一片云彩”,两个细节,生动地说明诗人对康桥的留恋。
D.“寻梦?撑一支长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诗人似乎已忘记他要“再别康桥”,反倒撑起长篙随意地要到更深的青草中寻梦。这种宕开笔来,不从正面写别情的写法,更有一番情趣和魅力。
13.对《雨巷》一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诗人把当时黑暗阴沉的社会现实暗喻为悠长狭窄而寂寥的“雨巷”,没有阳光,也没有生机和活力。抒情主人公“我”就是一个失去对美好理想和希望的憧憬和追求的彷徨者。
B.诗人将丁香般的姑娘写得那般清雅、凄美、缥渺、哀怨,使这个雨巷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象征着诗人对理想、人生和美好事物的信念和追求,也表现了空虚、幻灭和感慨的心境。
C.本诗在用词上别具特色,用了大量很浓的带有情绪色彩的词,如寂寥、愁怨、冷漠、太息、凄婉等,借此表达诗人朦胧而又感伤的诗情。
D.本诗的作者绝妙地切割散文式长句而又浑然天成地组成了现代诗的语言,节奏舒缓悠扬。
14.下列对课文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沁园春•长沙》中,词人写景由山上到湘江,由江面到天空,再到江底,远近相间;从万山、层林、江面、百舸、雄鹰到万类,这是由概括到具体。景物描写远近相间,由概括到具体,层次井然。
B.在《雨巷》中,“油纸伞”意象给人复古、怀旧、神秘、迷蒙的感觉,暮春时节,寂寥的雨中,一份冷漠,一份凄清,撑一油纸伞在风雨中独立,神秘、迷蒙之感顿生。
C.一般离别诗中离别的是人,徐志摩在《再别康桥》中告别康桥时,却避开送行的人,周围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等平常物象,而选取云彩等自然景物,告别对象由人间向自然景物转移,给人清新飘逸之感。
D.《雨巷》运用了象征的手法。诗中的“我”“雨巷”“姑娘”并非是对生活的具体写照,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的抒情形象。
15.下列关于诗词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在形式上不是以句子为单位,而是以行为单位,分行的主要根据是节奏,而不是内容。
B.词是我国古代一种可以配乐歌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体,又名长短句等,它始于唐,盛于宋。
C.古人根据字数的多少,把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类型,《沁园春•长沙》属于中调。
D.“沁园春”是词牌,它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平仄、押韵等;“长沙”则是这首词的标题。
(二)课外诗歌鉴赏(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
煤的对话
艾青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万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万年的岩石里
你的年纪——
我的年纪比山的更大
比岩石的更大
你从什么时候沉默的?
从恐龙统治了森林的年代
从地壳第一次震动的年代
你已死在过深的怨愤里了么?
死?不,不,我还活着——
请给我以火,给我以火! 1937年
1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4分)
展开余下试题
A.诗中的“我”经历了自然界的灾难,失 去了昔日的荣华,被埋到地层深处,“我”满怀怨愤,痛恨以往不公平的历史。
B.诗中的“我”历经沧桑,长久地沉默过、怨愤过,但是更有希望和祈求,“我”渴望火的到来,要使自己在烈火中再生。
C.诗中的“我”是中华儿女的写照,有着炽烈的情感,昂扬的斗志,不甘沉沦,自强不息,“我 ”要摧毁黑暗,迎来光明。
D.诗中的“我”是进步青年的象征,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有着高涨的政治热情,憧憬着光明灿烂的前景的到来。
17.这首诗是怎样运用什么手法的?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8.补写出下面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2)但我不能放歌, ;
(3)她飘过,像梦一般的, 。
(4)是天上虹;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5)《荆轲刺秦王》一文中,易水送别场面,荆轲唱的“ , ”两句,慷慨悲壮。
四、语言文字运用(选择题每小题3分,23题4分,共19分)
19.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寥廓(liáo) 方遒(qiú)
沁(qìn)园春 百舸争流(kě)
B.峥嵘(zhēnɡ rónɡ) 下载(zài)
橘子洲(jú) 星辉斑斓(lán)
C.青荇(xìnɡ) 颓圮(pǐ)
大堰(yàn)河 叱咤(chì chà)风云
D.冰屑(xiāo) 团箕(jī)
分(fēn)外香 妄自菲(fěi)薄
2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沧茫 萧瑟 打渔船 意气风发
B.惆怅 云彩 万户候 枯躁无味
C.挑衅 抱歉 明信片 貌和神离
D.长篙 伫立 挖墙脚 凄婉迷茫
21.下列句中横线处依次应填入的一组词语是( )
①没有深厚的生活积淀和艺术功底,是写不出________高的诗歌作品的。
②戴望舒把对“丁香姑娘”深厚的感情________在他的《雨巷》里,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③鉴赏诗歌时,要体会这些诗的章法、韵律及其他方面的特点,认真_______诗的意象 。
A.品位 灌注 揣摩 B.品位 贯注 揣测
C.品味 灌注 揣测 D.品味 贯注 揣摩
2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回望过去的岁月,无论是悲喜忧乐,还是得失成败,都串联起如星辉斑斓般美好的回忆,闪烁在我洒满阳光的花样年华。
B.9月初一则“乌达煤田火灾近期将被彻底扑灭”的消息,让乌达煤田成为关注焦点。但记者发现采坑底部裸露的煤层已自燃,正络绎不绝地释放着二氧化硫。
C.日本我行我素地开采石油,与别国签订合作协议,明目张胆抢劫我南海财富,国内早已民怨沸腾,加上美国一系列挑衅性的军演,更让中国有志之士义愤填膺。
D.艾青对他的养母大堰河的爱是发自内心的,因为大堰河对他的爱是让他刻骨铭心的。
2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人才培养的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的重要因素,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课题。
B.为了更好地提高服务质量,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为旅客创造和谐的候车环境、快乐的人性化服务。
C.这种感冒新药经过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开封等地医院的400多个病例临床试用,80%反映确实有疗效。
D.校庆在即,学校要求全体师生注重礼仪,热情待客,以带给从全国各地回母校参加庆祝活动的校友感到宾至如归。
24.请根据上下文,在材料的空格处补写出恰当的内容。要求:语意连贯,表达简明,每处不超过12个字。(4分)
文学形象如同绘画形象,一样是心中的形象,一样全凭虚构,一样先要用心来看。写人、写物、写环境,必须看得逼真,直至看到细节,方能落笔。 ① ,绘画是片段静止的文学。文学用文字作画,所有文字都是色彩; ② ,所有的线条色彩都是语言。画非画,文非文, ③ 。我画,不过再现一句诗、一阕词、一段散文而已;站在画面上千姿万态的树,全是感动过我的不同境遇中的人物,或者全是我自己;淌过纸表的流水,不论舒缓、疾进,还是迷茫虚渺,更是我一时真切的情绪,这与写作的心态又有何异?
①
②
③
五、作文(60分)
25.请以“母爱”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①自拟文题,自定立意;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文体特征鲜明。
乾安县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质量检测
高一语文试题答案
1.D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先从文章中找到论述“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关系的语段,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内容的细微差别,做出判断取舍,A、B、C三项说的都是“古今诗歌意象、诗句之间”的关系,D项,说的是古今诗歌作品之间的关系。所以选D。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2.B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找到论述“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的相关语段,然后将选项代人比较即可。A项,原文说“形成关于中国诗歌 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C项,原文说“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D项,原文说“有益于培养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以及“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所以选B。
3.A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将选项代人进行比较分析做出判断取舍,A项原文第1段说“这种继承……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而不是“对外来作品进行现代创造性转化”;B项是对第2段第1句话的正确改写;C项是对第4、5段相关内容的正确转述或概括;D项是对3~5段内容的正确概括。所以选A。
4.AC(B他们“不能要求他们爱你”不对,应教会孩子学会爱你,学会感恩。D“孩子的无情”不对。)
5.答:两段文字表达的意思和感情是不相同的,第八段文字,从几次目送儿子的背影的经历中体味出来的感受是,父母与子女的缘分,就是用不断的关爱使子女成长,而子女的独立能力一步步增强,表达的是一种做父母的欣慰和惆怅之情;第14段是从目送父亲的几次背影的经历中体味出来的感受:子女与父亲的缘分就是在不断的感激与关心中,父母逐渐老去,直到离开人世,表达的是一种做子女的感恩和无奈之情。
6.答案:是一个细腻温婉(感情细腻)、爱子心切、孝顺父亲、思考冷静的女教师形象。(2分)评价首先要明确观点,然后阐述理由,并联系实际分析。(4分)
7.A【解析】 去:离开。
8.D【解析】 A项,表判断的语气词。B项,副词,于是,就。C项,介词,用。D项,连词,表顺承/连词,表修饰。
9.D【解析】 ①是豫让的行为,但却
上一篇:
江苏省上饶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零奥国)
下一篇:
吉林省乾安县第七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吉林省乾安”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8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