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374 2018-11-22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74]
四川省蓉城名校联盟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
蓉城名校联盟2018~2019学年度上期高中2018级期中联考
语 文
考试时间共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考生考试条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条码粘贴处”。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公羊传》是诠释《春秋》的一部著作,在浩如烟海的中国古代经典注疏之作中显现了独特的诠释特色。它的解经模式不仅带领公羊学家在思想创新上不断前进,也影响了历代为关注现实需求而重新诠释经典的思想家们。《公羊传》对《春秋》的诠释无疑是极为成功的,这使它从儒家经典中第一个脱颖而出,对西汉的政治和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公羊传》与同是诠释《春秋》的《左传》结出了完全不同的成果。《左传》努力丰富《春秋》记述极为简略的史事,带给人们一部文字生动、叙事翔实的史学作品。而《公羊传》大力阐发《春秋》简约文字下所蕴含的义理,带给人们一部讲述礼义、道德和政治观念的哲学作品。同一部典籍,诠释者的诠释目的不同,对典籍性质的认识就不同,其切入的角度也必不相同,其诠释出来的成果也就会存在根本差异。
毋庸置疑,《春秋》文本的外在特征表现为一部编年史,记录了鲁隐公元年至鲁哀公十四年这242年间的史事。而《公羊传》要把《春秋》看成是一部哲学著作,说孔子是借鲁国的史事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观念和社会理想。这样,《春秋》的文本性质就由史学转向了经学。文本性质转换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诠释导向的转化,诠释者将沿着新的方向去诠释文本,所以《公羊传》就不再关心《春秋》里大大小小的历史事件,而以探究《春秋》大义为职志。
《公羊传》对《春秋》文本性质的转换之所以可能实现,实际上是预设了一个前提,即《春秋》之中存在着“微言大义”。所谓“微言”,就是隐晦的文字,即指《春秋》文字的实际意义无法从文字表面获得;“大义”,就是指《春秋》表面文字下所蕴含的孔子的思想和理念。
《公羊传》对《春秋》文本性质的转换以《春秋》存在着微言大义为前提,同时也以揭示《春秋》中的微言大义为目的。文本性质转换以后,《春秋》其文、其事在诠释者看来就只是寄寓大义的载体、探询大义的线索而已。如隐公三年“癸未,葬宋缪公”,《公羊传》叙述了宋宣公不遵循传位于子的正道而传位于弟,最终导致宋国祸乱的故事,并提出了对后世影响很大的“大居正”说。
《春秋》其文、其事既然只是线索,那显然《春秋》的文本在《公羊传》看来就不对历史真相负责,有可能不是真实的记述,都是为背后隐藏的大义服务的。《公羊传》虽然也经常补充一些史料,甚至有时还提供一些记载翔实的独家史料,但总体来说《公羊传》对史实不是那么关注,它完全是以揭示《春秋》微言大义为职志而展开对《春秋》的诠释,有时候它必须随着《春秋》的“委曲”,不惜扭曲史实来成全义理的传达。
(摘编自郑任钊《〈公羊传〉的诠释模式》)
浏览完整试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羊传》的脱颖而出影响了西汉的政治和社会,所以它对《春秋》的诠释很成功。
B.《公羊传》和《左传》虽都是注疏之作,但《左传》的成就显然高于《公羊传》。
C.《春秋》文本的外在特征是一部编年史,而实际上内在的文本性质却是一部经学。
D.《公羊传》把《春秋》这部编年史看成哲学著作,也就把《春秋》的文本性质转
为经学,注重探究《春秋》的义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旨在分析《公羊传》的独特诠释模式——阐发《春秋》蕴含的义理。
B.文章将《公羊传》与《左传》对比,证实两者诠释的成果存在根本差异。
C.文章中《公羊传》以宋缪公不传位于正道为例来论述 “大居正”说,该例子有
可能不是真实的记述。
D.文章先阐释《公羊传》对《春秋》文本性质转换的后果,后分析该转换实现的前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公羊传》以探究《春秋》大义为职志,没有《左传》那样的文字生动、叙事翔
实的史料。
B.《春秋》的“微言大义”是指它文字隐晦,其实蕴含着孔子的思想和理念。
C.《公羊传》是一部阐发《春秋》义理,讲述礼义、道德和政治观念的哲学作品。
D.《公羊传》在诠释《春秋》时,为了达到成全义理的目的,有时不惜扭曲史实。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我不是个好儿子
①在我四十岁以后,在我几十年里雄心勃勃所从事的事业、爱情遭受了挫折和失意,我才觉悟了做儿子的不是。母亲的伟大不仅因为生下血肉的儿子,还在于她并不指望儿子的回报,不管儿子离她多远又回来多近,她永远使儿子有亲情,有力量,有根有本。
②母亲一生都在乡下,没有文化,不善说会道,飞机只望见过天上的影子。前些年,母亲每次到城里小住,总是为我和孩子缝制过冬的衣物,棉花垫得极厚,总害怕我着冷,结果使我和孩子都穿得像狗熊一样笨拙。她过不惯城里的生活,嫌吃油太多,来人太多,客厅的灯不灭,东西一旧就扔,说:“日子没乡下整端。”最不能忍受我打骂孩子,孩子不哭,她却哭,和我闹一场后就生气回乡下去。母亲每一次都高高兴兴来,每一次都生了气回去,回去了,我并未思念过她,甚至一年一年的夜里不曾梦着过她。母亲对我的好是我不觉得了母亲对我的好,当我得意的时候,忘记了母亲的存在,当我有委屈了就想给母亲诉说,当着她的面哭一鼻子。
③七年前,父亲做了胃癌手术,我全部的心思都在父亲身上,父亲去世后,我仍是常常梦到父亲,父亲依然还是有病痛的样子,醒来就伤心落泪,要买了阴纸来烧。在纸灰飞扬的时候,突然间我会想起乡下的母亲,又是数日不安,也就必会寄一笔钱到乡下去。寄走了钱,心安理得地又投入到我的工作中了,心中再也没有母亲的影子。老家的村子里,人人都在夸我给母亲寄钱,可我心里明白,给母亲寄钱并不是我心中多么有母亲,完全是为了我的心理平衡。而母亲收到寄去的钱总舍不得花,听妹妹说,她把钱没处放,一卷一卷塞在床下的破棉鞋里,几乎让老鼠做了窝去。我埋怨过母亲,母亲说:“我要那么多钱干啥?零着攒下了将来整着给你。你们都精精神神了,我喝凉水都高兴的,我现在又不至于就喝着凉水!”去年回去,她真的把积攒的钱要给我,我气恼了,要她逢集赶会了去买个零嘴吃,她果然一次买回了许多红糖,装在一个瓷罐儿里,但凡谁家的孩子去她那儿了,就三个指头一捏,往孩子嘴里一塞,再一抹,孩子们为糖而来,得糖而去,母亲笑着骂着:“喂不熟的狗!”末了就呆呆地发半天愣。
④小时候,我对母亲的印象是她只管家里人的吃和穿,白日除了去生产队出工,夜里总是洗萝卜呀,切红薯片呀,或者纺线,纳鞋底,在门闩上拉了麻丝合绳子。母亲不会做大菜,一年一次的蒸碗大菜,父亲是亲自操作的,但母亲的面条擀得最好,满村出名。家里一来客,父亲说:吃面吧。厨房里一阵案响,一阵风箱声。母亲很快就用箕盘端上几碗热腾腾的面条来。客人吃的时候,我们做孩子的就被打发着去村巷里玩,玩不了多久,我们就偷偷溜回来,盼着客人是否吃过了,是否有剩下的。果然在锅项里就留有那么一碗半碗。在那困难的年月里,纯白面条只是待客,没有客人的时候,中午可以吃一顿包谷糁面,母亲差不多是先给父亲捞一碗,然后下些浆水菜了,连菜带面再给我们兄妹捞一碗,最后她的碗里就只有包谷糁和菜了。母亲操持家里的吃穿琐碎事无巨细,而家里的大事,母亲是不管的,一切由当教师的星期天才能回家的父亲做主。在我上大学的那些年,每次寒暑假结束要进城,头一天夜里总是开家庭会,家庭会差不多是父亲主讲,要用功学习呀,真诚待人呀,孔子是怎么讲的,古今历史上什么人是如何奋斗的,直要讲二三个小时,母亲就坐在一边,为父亲不住吸着的水烟袋卷纸媒,纸媒卷了好多,便袖了手打盹。父亲最后说:“你妈还有啥说的?”母亲一怔方清醒过来,父亲就生气了:“瞧你,你竟能睡着?!”训几句。母亲只是笑着,说:“你是老师能说,我说啥呀?”大家都笑笑,说天不早了,睡吧,就分头去睡。这当儿母亲却精神了,去关院门,关猪圈,检查柜盖上的各种米面瓦罐是否盖严了,防备老鼠进去,然后就收拾我的行李,然后一个人去灶房为我包天明起来要吃的素饺子。
⑤每年的院里的梅李熟了,总摘一些留给我,托人往城里带,没人进城,她一直给我留着,“平爱吃酸果子”,她这话要唠叨好长时间,梅李就留到彻底腐烂了才肯倒去。
⑥我成不成为什么专家名人,母亲一向是不大理会的,她既不晓得我工作的荣耀,我工作上的烦恼和苦闷也就不给她说。一部《废都》,国之内外怎样风雨不止,我受怎样的赞誉和攻击,母亲未说过一句话,当知道我已孤单一人,又病得入了院,她悲伤得落泪,她要到城里来看我,弟妹不让她来,不领好,她气得在家里骂这个骂那个,后来冒着风雪来了,她的眼睛已患了严重的疾病,却哭着说:“我娃这是什么命啊?!”
⑦我告诉母亲,我的命并不苦的,什么委屈和劫难我都可以受得,少年时期我上山砍柴,挑百十斤的柴担在山岭道上行走,因为路窄,不到固定的歇息处是不能放下柴担的,肩膀再疼腿再酸也不能放下柴担的,从那时起我就练出了一股韧劲的。而现在最苦的是我不能亲自伺候母亲!父亲去世了,作为长子,我是应该为这个家操心,使母亲在晚年活得幸福,但现在既不能照料母亲,反倒让母亲还为儿子牵肠挂肚,我这做的是什么儿子呢?把母亲送出医院,看着她上车要回去了,我还是掏出身上仅有的钱给她,我说,钱是不能代替了孝顺的,但我如今只能这样啊!母亲懂得了我的心,她把钱收了,紧紧地握在手里,再一次整整我的衣领,摸摸我的脸,说我的胡子长了,用热毛巾捂捂,好好刮刮,才上了车。眼看着车越走越远,最后看不见了,我回到病房,躺在床上开始打吊针,我的眼泪默默地流下来。
展开余下试题
(节选自《贾平凹文集》,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③段末尾,母亲“笑着骂着‘喂不熟的狗’,末了就呆呆地发半天愣”,是因为
母亲看见别人家的小孩,想起了自己不能常常与子女相伴而倍感落寞。
B.本文主要记叙了一些关于母亲的生活琐事,这些琐事中,更多的是表现母亲对儿
子的爱,也有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歉意,读来感人肺腑。
C.“这当儿母亲却精神了,去关院门,关猪圈,检查柜盖上的各种米面瓦罐是否盖
严了,然后就收拾我的行李,然后一个人去灶房为我包天明起来要吃的素饺子”。
说明母亲不善言辞,她用她自己的方式默默地为家里付出着,关心着我。
D.纵观全文,作者采用了倒叙、插叙相结合的叙述方式,综合运用记叙、议论、描
写、抒情等表达方式,情感厚重,含蓄隽永。
5.阅读全文,请概括作者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并结合具体细节进行分析。(6分)
6.(1)作者认为自己不是个好儿子,你认为“他”确实不是好儿子吗?联系文本说明
理由。(3分)
(2)“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请联系自身感悟谈谈你的看法。(3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
爱国至情与民族大义 汤序波
汤炳正曾说,自己不仅“在小学方面受太炎先生的教益,更重要的是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感情给我以巨大的影响”。1937年7月,他从苏州返荣成探亲,不虞被困故乡达六年之久。一次,前线葬埋抗日阵亡将士于文登县的柘阳山,他送挽联:“今朝雄志吞桑岛,终古英魂壮柘阳。”把宣传抗战救国看作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
汤炳正的屈原及楚辞研究,始于抗战后期。此时由于中华民族的危机,促使他在思想情感上与爱国诗人屈原产生了强烈共鸣。这里面当然也有乃师太炎先生的“爱国至情与民族大义”的潜在作用。但汤炳正并没有想到,他当时开始的这项研究工作,日后竟会使自己成为这门学科的领衔人物。
1985年6月,“中国屈原学会”在楚故都江陵成立,汤炳正当选为第一届会长。关于他在这方面的研究成就,李诚概括为:“如理史迁《屈原列传》之惑、破屈子生辰之谜、辟‘《离骚》乃刘安所作’之妄,论《楚辞》一书非成于一人之手,倡‘神话演化常以语言因素为其媒介’之论,在国内外学术界皆有深远影响。”
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个别著名学者提出“屈原否定论”。先生知道后,一方面鼓励黄中模将日本学者原著译出,并撰文讨论,一方面着手筹办“屈原问题学术讨论会”,以推动屈原研究的健康发展。
汤炳正奔走呼吁,克服重重困难,于1984年5月在四川师范学院召开屈原问题讨论会。他向与会者拟出:“(一)对日本人的意见,应当纳入中日文化交流的范畴之内,而决不是声讨或挞伐。(二)措词命意,都应当以学术探讨的姿态出现,摆事实,讲道理,而决不是什么批判。”“对当时国内外所吹起的那股意图把屈原从中国历史上抹掉的不正之风,进行实事求是的探讨与评议。”通过辩论,维护了屈原的存在与其著作权及他作为“世界文化名人”的地位。
由于汤炳正及有关学者的努力,这次讨论会收到了预期效果。有学者说:“这次大会的论文质量、讨论情况、社会影响都远远超过其他全国性屈原讨论会。”《光明日报》等三十家报刊“发表了近五十篇文章,讨论与报道了屈原问题论争,遂成为近几年来中国学术界注目的重要问题之一”。汤炳正也因此赢得日本汉学界同人的尊重。在这件事上,他体现出章门那种“事不避难、勇于担当、奋勇向前”的气概。这也正是他一生的学术追求。
(节选自2017年9月25日《光明日报》)
相关链接
①汤炳正生前不喜参加社会活动,专意于学术研究,知名度逊于他的几位师兄,实则在学术研究上有不少开拓性贡献,也是“章太炎晚年在传人黄侃先逝后最属意的弟子”。 (戴明贤语)
②正如太炎晚年一样,汤炳正晚年在学术研究之余,也把更多精力放在了不遗余力的奖掖后学上。他生命的最后近二十年,留下了大量为年轻学者的著作撰写的序言以及同他们的通信论学。
(李浴洋《汤炳正:“承继绝学惟一有望之人”》)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章太炎先生的门生,汤炳正不仅在学术上受恩师教益,更在爱国情怀和民族
大义上深受其影响。
B.汤炳正自抗战后期开始研究屈原及楚辞的原因是,中华民族的危机使汤炳正在思
想情感上与爱国诗人屈原产生了强烈共鸣。
C.正是因为汤炳正的筹办和积极奔走,屈原问题讨论会才能克服重重困难召开,在
汤炳正及有关学者的努力下,大会收到了预期效果。
D.汤炳正在屈原问题讨论会上向与会者提出的两点建议,体现了他尊重知识、包容
并蓄、实事求是的学术精神。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汤炳正听闻日本有学者提出“屈原否定论”,并没有声讨或挞伐,而是鼓励多翻
译一些日本著作,为中国作借鉴。
B.汤炳正是章太炎晚年继黄侃后最属意的弟子,因为不喜参加社会活动,专意于学
术研究,在学术上颇有建树。40年的研究,使他成为了屈原研究方面的领军人物。
C.汤炳正把章门的“事不避难、勇于担当、奋勇向前”作为毕生的学术追求,也像
章太炎先生一样积极奖掖后进。
D.材料以表现汤炳正的学术精神为目的,讲述了他从事屈原及楚辞研究的时间和原
因,以及学术上的成就和贡献。
9.汤炳正的“爱国至情与民族大义”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并加以分
析。(6分)
二、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少好学,善隶书,从白侯子安受《左氏春秋》,博览众书,与琅邪赵昱、东海王朗俱发名友善。弱冠察孝廉,不就,与朗共论旧君讳事,州里才士陈琳等皆称善之。刺史陶谦举茂才①,不应,谦以为轻己,遂见拘执。昱倾身营救,方以得免。
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抚军中郎将,文武之事,一以委昭。策临亡,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上表汉室,下移属城,中外将校,各令奉职,权悲感未视事②,昭谓权曰:“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乃身自扶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心知有所归。昭复为权长史,授任如前。
权每田猎,常乘马射虎,虎尝突前攀持马鞍。昭变色而前曰:“将军何有当尔?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原野,校勇于猛兽者乎?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权谢昭曰:“年少虑事不远,以此惭君。”然犹不能已,乃作射虎车,为方目,间不置盖,一人为御,由于中射之。时有逸群之兽,辄复犯车,而权每手击以为乐。昭虽谏争,常笑而不答。
展开余下试题
初,权当置丞相,众议归昭。权曰:“方今多事,职统者责重,非所以优之也。”后孙邵卒,百寮复举昭,权曰:“孤岂为子布有爱乎?领丞相事烦,而此公性刚,所言不从,怨咎将兴,非所以益之也。”乃用顾雍。
昭每朝见,辞气壮厉,义形于色,曾以直言逆旨。昭容貌矜严,有威风,权常曰:“孤与张公言,不敢妄也。”举邦惮之。年八十一,嘉禾五年卒。遗令幅巾素棺,敛以时服。权素服临吊,谥曰文侯。长子承已自封侯,少子休袭爵。
节选自《三国志•吴书•张昭传》
注释: ①茂才:本指秀才,为避讳汉光武帝刘秀改为茂才。②视事:指官吏到职办公。
10.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谦以为轻己,遂见拘执 逮捕 B.权谢昭曰 感谢
C.非所以优之也 用来 D.曾以直言逆旨 违背
11.下列与本文相关的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隶书:汉字的一种形体,产生于战国晚期,西汉时发展成熟,两汉时期通行的
主要字体。隶书把字形进一步简化,书写变得简化,同时使古汉字的象形程度
大为降低。小篆到隶书的转变,是汉字两大阶段(古汉字阶段和隶书楷书阶段)
的分野。
B.侯:爵位,早在西周的时候,实行了分封制,就规定了爵位有五级:公爵、侯
爵、伯爵、子爵、男爵。爵位是世袭的。它们与官职没有关系。
C.弱冠:《礼记曲礼上》记有男子二十冠而字。意思是举行加冠礼并赐以字。古人
二十岁加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D.谥:即谥号,是朝廷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包括其它地位很高的人)、平
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12.下列对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昭自幼好学,博览群书,与赵昱、王朗齐名,被推荐为孝廉、茂才均未就任。
B.张昭受孙策委托,辅助孙权,尽心尽责的劝导孙权走出悲伤,履行继承者的职责。
C.孙权骑马射虎因被张昭婉言规劝,他虽立即认可了张昭的话,却没有真正改正。
D.孙权觉得张昭性格不适合担任事务繁多的丞相职位,因而两次都没有任命张昭
为相。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原野,校勇于猛兽者乎?
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二)现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完成14~15题。
思念 舒婷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的第一节,诗人表达思念的深沉难消、缠绵难了与“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表达的伊人在望,却可望而不可即的无限怅惘之情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B.“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通过比喻形象地突出了虽略显孤独却充满了热切和希望
的等待;“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同样用了比喻,表达时间的缓慢和距离的遥远,
突出了等待的悲哀和思念的痛苦。
C.第三节诗,诗人含蓄委婉表达了深藏在人们内心的深沉缠绵、辽远悠长的思念之情。
D.本诗隐秀而不晦涩,诗中未着“思念”二字,却处处透出相思,情意浓郁,新
奇隽永,其味无穷。
15.思念,本来是一种无形的心绪,诗人却借助意象和意象的组合,把它化作可闻、可见、
可触的具象。诗歌第一节,作者用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是如何表达思念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沁园春•长沙》中,总结万物竞相自由生活的句子是: 。
(2)《荆轲刺秦王》表现同仇敌忾的气势的句子是: , 。
(3)岁寒, 。《论语》
(4)《登飞来峰》中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
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近年来,外卖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中 的行业,伴随行业的发展壮大,“舌尖上的安全”问题愈益凸显。无数事实证明,在一个没有规则监督又缺位的市场环境里,商家的“良心”往往是靠不住的。显然,不仅任何餐饮食品领域需要监管,而且外卖也需要一位尽职尽责的食安“守门员”。谁来担此重任?
诚然,政府及主管部门 。作为社会秩序的维护者和裁判,及时制定外卖业的运行规则、行业标准、质量要求等 。近年来,由于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构滞后,《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管理办法》直到今年1月1日起才实施,外卖提供者须有实体店和食品经营许可证等规定也才得以明确。此后,相关的法规与监管也还须进一步完善。
( )外卖平台虽也是“利益攸关方”,但它并非食品的直接生产制作者,而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桥梁或牵线人,其麾下成千上万的外卖送餐员更是直接接触食品的运送者,对商家有无实体店、卫生条件等 。因此,作为外卖平台,在整个产业链上,其天生具备监督员的角色定位。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至关重要 责无旁贷 刻不容缓 一目了然
B.不可或缺 责无旁贷 迫在眉睫 一目了然
C.至关重要 义不容辞 刻不容缓 了如指掌
D.不可或缺 义不容辞 迫在眉睫 了如指掌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相对而言,外卖平台更易做一个“守门员”,政府及主管部门则不适合。
B.相对而言,政府及主管部门适合监管,而外卖平台适合做一个“守门员”。
C.相较于政府及主管部门的监管,外卖平台无疑更为接近“守门员”的角色。
D.相较于外卖平台更接近“守门员”的角色,政府及主管部门更注重监管。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近年来,由于外卖业的快速崛起,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构滞后。
B.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构滞后。
C.近年来,由于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
D.近年来,外卖业的快速崛起,导致监管法规及游戏规则建设滞后。
20.下面是一位作者发给自己老师的一则短信,其中有五处不得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亲爱的老师:您好!您今天专程来看望我,我万分感激。但是我今天日理万机,实在是没有时间与您会面。明天我会抽时间光顾您的寒舍,并带上我的著作请您垂问。
21.余光中先生说:一个方块字是一个天地
上一篇:
甘肃省兰州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云南省峨山彝族自治县第一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四川省蓉城”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7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