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07  2018-11-22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7]
湖北省孝感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周测(11.1)语文试题
语文检测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谈起法律工具主义,还要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左右,管仲提出依法治国。此后,法律就被公认为是治理国家的工具。所谓治世之具,也可以叫治国之具,法律的工具主义从这儿就开始了。到唐朝,魏征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国家好像是一匹奔马,骑在马上的骑手就是皇帝,皇帝手中拿的鞭子就是法律,这样就把法律工具主义更加形象化。既然古代的法律是君主手中的鞭子,这个法律必然受到君主的影响。遇有开明的君主就能够发挥法律治世功能的作用,遇到昏君那就没有办法发挥法律的治世功能。历史事实也确实如此。唐太宗时期就是个讲究法制的时代。当时,针对官吏假冒伪造履历,唐太宗说了一句话,以后再遇到假冒履历的官员必死不赦。不久,又发现了假冒履历的事情,大理寺少卿戴胄据法断流,没有断死刑,唐太宗就非常不高兴,说我说过以后再有一定要处死。这时戴胄讲了一句话,他说什么是法,法是“国家布大信于天下”,不能因为皇帝一时喜怒的意见,使法丧失了大信,这样说服了唐太宗。唐太宗说了一句话,法乃天下之法非朕一人之法。所以皇帝也遵法了,这就发挥了法律的工具主义的作用,这是遇到了明主。
遇到了昏君的时候,就是法制的败坏。隋文帝本来是很重视法律的,但是到晚年任意为法。比如说六月天要判处犯人死刑,大家就劝解他从汉以来都秋冬行刑,六月天不能判死刑。他说六月天为什么不能判死刑呢?六月天还有雷霆震怒,雷还会击人呢,我是皇帝我也可以杀人。所以法律工具主义是人治下的法制,遇到明主确实起到了治世的功能,但是遇到昏君的时候便不能发挥积极作用。法律工具主义不仅影响了整个古代社会,也包括近代社会。想起用法就把法拿出来,不想用法就把法收起来。所以今天我们要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法律权威主义的观念,就必须肃清法律工具主义的残余影响。
法与改革的关系就是古人所说的改制与更法。春秋战国时期处于社会大变动时期,其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是联在一起的。到汉以后,专制制度牢固建立起来,谈改革多半都是经济体制改革。无论是先秦的也好,以后的也好,体制改革总是和法制密切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成功的改制,成功的改革都是和法制相向而行。举一个大家知道的例子,就是商鞅变法。商鞅变法就经济体制改革来说,是建立一家一户的封建的生产方式。政治体制改革是废除世卿制度,建立军功爵制。这次改革借助于法律,颁布了许多新法。开阡陌,封疆令,废除了过去的土地国有制。颁布二十等军功爵令,奖励首功,废除世卿世禄。这些法律明确地提出改革的内容和方向,对改革起了引导作用。其次商鞅也利用法律扫除或者是减除阻碍改革的旧势力。把反对改革的旧贵族,甚至太子的师傅处以肉刑,借以推动改革。最后是运用法律来巩固改革的成果。这些成果得到了秦国百姓的拥护,所谓秦民大悦。尽管商鞅被处以死刑,但其法未败。所以改制与更法密切相关,成功的例子都是改制与更法相向而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用法律来治理国家的认识起源很早,法律作为治国之具,从它用来治理国家那天起,就形成了法律工具主义。
B.魏征给法律工具主义下定义,他说国家好像是一匹奔马,骑手就是皇帝,皇帝手中拿着的鞭子,就是法律。


浏览完整试题C.在古代要发挥法律治国之具的作用,皇帝至关重要。因为皇帝一时喜怒的意见会使法律失去它应有的信用。
D.戴胄能够依法断案,没有判假冒履历的官员死刑,他认为“法乃天下之法”,非皇帝一人之法,不能随意变更。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先追溯法律工具主义源头,指明我国在很早时候就有人提出了依法治国的主张。
B.文章第一段引用官员履历造假事件,论证古代社会君主对法律工具主义所起的作用。
C.文章第二段,以隋文帝为反面事例,论证君主不依法行事随意变更法律造成的恶果。
D.文章第三段,在论法与改革的关系时,运用商鞅变法,阐明改革与变法应相向而行。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公元前五世纪左右,管仲就认识到法律在治理国家中的重要作用,而法律工具主义则影响了整个古代社会,也包括近代社会。
B.法律作为统治者的治世工具,在古代社会中的治理起到了重要作用,尤其是遇到像唐太宗这样的明君时发挥的作用更大。
C.商鞅变法的成功,说明了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都要借助于法律,商鞅如果不颁布许多新法,其改革便难以成功。
D.商鞅以法推行改革,使秦国强盛;唐太宗遵守法治,出现了贞观之治:可见法律工具主义是当代应该继承的古代文化遗产。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传 承 卢生强
草长莺飞的时节,细雨润物无声。
路上,儿子越想越来气,这多大的事儿啊,害我又要牺牲个节假日。就这两天,电话里,父亲的语气似十万火急样,弄得儿子心烦意乱。父亲说:“你无论如何都得回趟家,就是天王老子找你也没用,我在家好好等着你呢。”
儿子还在死磕:“爸啊,我真没时间啊,抽不开身呀。”
“你小子就别找借口了。不是规定的节假日吗?你能有什么事?你必须回来一趟!”父亲说得斩钉截铁。
“爸,这多大的事儿啊,你就雇个人搭把手不就得了,何必非让我路途迢迢地赶一趟?”
父亲生气了,声音高分贝地传过来:“你说什么?这么大的事你还说多大的事?我看你真的忘了本了。你小子轻飘飘了不是?你现在真就忘乎所以啊。臭小子,你得给我回趟家,否则我真的找你去了。”最近父亲与他通话,总是呛了火药似的,噼里啪啦一阵急风暴雨。儿子在想:我春风得意的事,怎么在父亲这儿就一股子嫉妒的味儿?哪儿不对劲儿呢?
早年前,儿子对父亲还是言听计从,渐渐地,儿子羽毛渐丰,就不把父亲的话当回事了。特别是最近,儿子路途坦荡了,就有些飘飘然。儿子想,再这么永远长不大,会被同事耻笑的。
车子驶进老家的集市。儿子打电话问:“爸,家里都准备了没有?要不要我买现成的东西?”
父亲回话:“早准备好啦,你们人回来就行了。”
“爸,就我们俩去吗?”
“怎么?你不带你媳妇回来?你儿子呢?”父亲颇感意外,满是失落。
“嗨,我老婆回她爸那儿了,你孙子准备中考呢,在争分夺秒咧。”
父亲想了想,只好说:“好吧,那就我们俩吧。”
儿子说:“爸,我除了带我司机,还想雇个人帮忙,我怕就我们俩忙不过来。”
“什么啊,这事你好意思雇别人干?说出去你不怕别人笑掉大牙啊?不妥不妥绝对不妥。”父亲坚决反对,头摇得似拨浪鼓。
儿子觉得父亲太过迂腐守旧了,呵呵地笑道:“哎呀老爸,这有什么呀,这在我们城里早就时兴让人代劳了。现在时代不同了,有钱能使鬼推磨哦。”
“钱钱钱,你小子早晚掉进钱眼儿里去。”一提到钱,父亲特别激动,过于敏感了。
儿子觉得好笑,心想:父亲许是一生清贫惯了,以至当儿子的每次送钱,父亲总是接得犹犹豫豫,总要盘问几许,好像儿子的钱沾了什么毒似的。父亲总说:“有口粗茶淡饭,有件布衣遮体就行了,人过日子,就得像山泉般清清爽爽地淌。”想着父亲的话,儿子摇摇头。
儿子让司机把车停下,雇了个人,一起往家赶。
他们来到一座“豪华”的坟茔前,周围杂草丛生。去年他们送的花圈、纸品虽然遗落了,但是那些骨架还傲然地竖在那儿呢。
四个人齐动手,满头大汗。之后,父亲让儿子把祭品摆上,父亲说:“清明节不是有国家规定的假日吗?人人都忙着回家祭拜祖先,你倒好,满嘴借口。我问问你,你能有什么事比这事还急?”
儿子呵呵一笑。其实儿子就想跟城里人学,掏钱请人代劳。路途迢迢又难走,实在是懒得回来。
父亲问:“臭小子,你不会忘了你爷爷生前是干什么的了吧?”
儿子说:“怎么可能忘?不过呀,你这话都听得我耳朵生出茧子来了。我爷爷当年是公社书记呢。这不,每个清明节都有别人送的花圈。”
父亲说:“是啊,你爷爷生前也是赫赫有名的,你看乡亲们为你爷爷造的坟就是不一样。告诉你,生前再怎样奢侈,终归是一撮黄土为伴,倒是名气源远流长,你看看,你爷爷的墓前,哪年少了别人的花圈?”
儿子默默无语。
“好名气是我们为官的根本啊,我们就求赤裸裸地来,赤裸裸地去。在我们家,只有坦荡做事的人,百年后才能归位祖宗墓地。当年我刚升县长时,你爷爷就是这样告诫我的。”
才升为区长的儿子,虔诚地给爷爷祭拜着……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题目“传承”是小说叙述的中心:爷爷把良好的家风传给父亲,父亲将其传给儿子,希望儿子很好地传承下去。
B.开头的景物描写表现了春天生机勃勃的景象,与后文的“清明节”相呼应,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令背景。
C.儿子每次给父亲钱的时候,父亲“总是接得犹犹豫豫,总要盘问几许”,这表现了父亲对儿子有点不放心,他唯恐这钱来路不正。
D.对于父亲无数遍地讲爷爷的事迹,儿子早已心生厌烦,只是碍于孝道,唯恐父亲生气才特意装出喜欢听的样子。
5.小说中的“父亲”有怎样的形象特征?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5分)
6.小说结尾部分写父亲向儿子叙说爷爷的事情,这一情节安排有多重作用,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探究。(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从2017年9月1日的秋季学期起,教育部统一组织新编审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三科教材。将在全国所有地区义务教育阶段相应的初始年级投入使用。


展开余下试题教育部相关专家介绍,对统编三科教材要从根本上把好“三关”——政治关、理念关和科学关。审查教材的思想性,以保证教材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审查教材是否注重学思结合,是否注重知行合一,是否注重以学生为本;审查教材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内容是否准确,容量是否适当,难度是否适宜,选材是否符合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最基本内容和社会发展的新成果,编排是否体现整体性和系统性。
(据《中国之声》2017年8月报道)
材料二:
图一:语文教材古诗文篇目数量变化

图二:语文教材阅读要求变化

(图一、图二根据义务教育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答记者问绘制)
材料三:
在强化革命传统教育方面,语文教材收录了大量革命传统经典篇目,如《纪念白求恩》《黄河颂》《我爱这土地》等文章。救材中既有叙写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领袖的文章,也有描绘江姐、雷锋等革命英雄人物的篇目,以及记录钱学森、邓稼先等为新中国建设做出巨大贡献的著名科学家的篇章,还有鲁迅、茅盾等著名文学家的作品。历史教材系统讲述中国共产党建立、发展,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史实,涉及老一辈革命家40多位;完整介绍了中国抗战14年的史实。道德与法治教材讲述了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等具有代表性的内容,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
(中新网北京8月28日记者阚枫)
材料四:
从2012年开始,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义务教育阶段道德与法治、语文和历史三科教材,2017年上半年完成了全部的编审工作。
为什么要统编三科教材?第一,统编三科教材是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第二,这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举措。第三,统编三科教材是进一步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
三科教材的编写原则:一是要坚持德育为先,以德塑魂;二是坚持以学生为本,易教利学,三是坚持继承发展,守正创断。
教育部有序推进教材的编审工作:第一,组建编写团队。通过推荐、评审,在全国范围内遴选政治立场整定、学术造诣精深的一流专家担任三科教材总主编。同时,调集全国知名学科专家、优秀教研员和一线教师,组建了一个140多人的编写团队,主编领衔,集体创作。第二,精心组织编写的四个环节。研制大纲——编写样章——撰写初稿——修改完善。教材编写完成之后,还要强化实践检验,在10多个省300多所学校开展了试教试用。第三,广泛征求意见,充分考虑这些征求意见的机构、专家的权威性和代表性。再一个,注重听取一线的意见,组织了东中西9个省份的特级教师对教材进行精细审读,每科教材请了100多位一线教师进行审读。
最后是严格审查把关。按照编审分离原则,专门有一部分专家进行审查,实行四审(思想政治审查、学科审查、专题审查、综合审查)制度,严把“三关”。最后,报国家教材委员会审查通过投入使用。
(摘编自教育部网站8月28日《义务教育三科教材有关情况》)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教育部 三科义务教材 相应的年级
B.新编语文教材+新编历史教材+新编道德与法治教材 强化革命传统教育
C.教育部 三科教材总主编 学科专家、教研员、教师 编写团队
D.研制大纲 编写样章 撰写初稿 定稿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5分)( )( )
A.从2017年秋季学期开始,教育部新编的三科义务教育阶段教材将在全国所有地区的所有初始年级投入使用。
B.新编语文教材古诗文数量小学阶段大幅增加,初中只是略有增加,可见,新教材更注重小学阶段的传统文化教育。
C.由图二可知,统编语文教材变精读几乎一统课堂为精读、略读和课外自读三分天下的情况,更强调了阅读形式的多样化。
D.根据材料二的数据分析,统编语文教材整体上突出了学习继承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面,同时引导师生更加重视阅读。
E.统编语文教材收录大量革命传统篇目,像历史和道德与法治教材一样强化革命传统教育,难免会冲淡其文学属性。
9.根据上述四则材料,概括说明三部义务教育阶段教材耗时五年才最终编定的原因。(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徐文远,洛州偃师人。父彻,梁秘书郎,尚元帝女安昌公主,而生文远。属江陵陷,被虏于长安,家贫无以自给。其兄休,鬻书为事。文远日阅书于肆,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氏传》。大儒沈重讲于太学,文远就质问,数日便去。或问曰:“何辞去之速?”答曰:“观其所说,悉是纸上语耳,仆皆先已诵得之。至于奥赜之境,翻似未见。”有以其言告重者,重呼与议论,甚叹服之。窦威、杨玄感、李密皆从其受学。开皇中,累迁太学博士。大业初,授国子博士。文远所讲释,多立断义,先儒异论,皆定其是非,然后诘驳诸家,又出己意。时洛阳饥馑,文远出城樵采,为李密军所执。密备弟子礼北面拜之。文远曰:“老夫畴昔之日幸以先王之道仰授将军今将军属风云之际为义众所归权镇万物威加四海犹能屈体弘尊师之义此老夫之幸也”密顿首曰。“欲先征化及,报复冤耻,然后凯旋,入拜天阙。”文远曰:“将军前受误于玄感,暂坠家声。回车复路,以康家国,天下之人,是所望于将军也。”及征化及还,而王世充权兵专制。密问计于文远,答曰:“是人残忍,意又褊促,既乘此势,必有异图。将军前计为不谐矣。”及密败,复入东都,王世充给其廪食,而文远尽敬,见之先拜。或问曰:“闻君踞见李密,而敬王公,何也?”答曰:“李密,君子也;王公,小人也。”后王世充僭号,复以为国子博士。因出樵采,为罗士信获之,送于京师,复授国子博士。武德六年,高祖幸国学,观释莫,遣文远发《春秋》题,诸儒设难蜂起,随方占对,皆莫能屈。年七十四,卒官。
(节选自《旧唐书•徐文远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老夫畴昔之日幸/以先王之道/仰授将军/今将军属风云之际/为义众所归/权镇万物/威加四海/犹能屈体弘尊师之义/此老夫之幸也/
B.老夫畴昔之日/幸以先王之道/仰授将军/今将军属风云之际/为义众所归权镇/万物威加四海/犹能屈体弘尊师之义/此老夫之幸也/
C.老夫畴昔之日幸/以先王之道/仰授将军/今将军属风云之际/为义众所归权镇/万物威加四海/犹能屈体弘尊师之义/此老夫之幸也/
D.老夫畴昔之日/幸以先王之道/仰授将军/今将军属风云之际/为义众所归/权镇万物/威加四海/犹能屈体弘尊师之义/此老夫之幸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传”是替经书做注的著作,《春秋左氏传》相传就是左丘明注解《春秋》的一部史书。
B.李密“北面”见礼,《鸿门宴》中“沛公北向坐”都说明古代以面朝北坐最为尊贵。
C.行礼时,头触地即起,称“顿首”。通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拜迎、拜送、拜贺、拜望等。
D.冒用帝王的称号或者使用超越自己本来地位的称号,叫“僭号”,被视为公然抗礼的反叛行为。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徐文远家道中落,逆境里不忘治学。他原本地位显赫,遭遇战乱,被迫迁徙,贫穷不堪;即便如此,仍抓住机会遍览群书;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终究业有所精。


展开余下试题B.徐文远学识渊博,论辩时众人难敌。即便名重一时的大儒经过与文远探讨经义的深邃境界之后,都对文远甚为叹服,那些企图难倒文远的人,就更不是他的对手。
C.徐文远善于识人,处事中相时而动,对待李密,他当然是南面而坐、坦然受礼且志满意得,主要原因是李密曾是他的弟子;对待王世充则小心翼翼,礼数周到,恭敬有加。
D.徐文远一介儒生,论天下腹有韬略。他透过王世充表现出的专权,看出此人生性残忍,得志猖狂,在李密问计时及时提醒,认为李密原来拜见天子的计划很难实现。
13.把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以其言告重者,重呼与议论,甚叹服之。(5分)
(2)因出樵采,为罗士信获之,送于京师,复授国子博士。(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又呈吴郎① 杜 甫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便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②贫到骨,正思戎马泪盈巾。
【注】①吴郎:杜甫吴姓亲戚。杜甫将草堂让给他住,这位亲戚住下后,即有筑“篱”护“枣”之举。邻居妇人向杜甫诉苦,杜甫便写此诗去劝告吴郎。②征求:指征敛赋税。
14.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首联现身说法,写诗人以前任由邻妇扑枣,是因为她既没有吃的,也没有儿女,为下文劝告吴郎作铺垫。
B.颔联紧承首联,分析邻妇扑枣原因,希望吴郎能够体谅对方,对邻妇不但不要阻拦,反而应该友好亲善。
C.颈联大意是说,吴郎防备邻居打枣是出于自己生活窘迫,而孤寡妇人向我诉苦也是敏感多心,自己多事。
D.尾联借景抒情,以小见大,深刻揭示了当时广大百姓的贫困根源,表达诗人对苛政与战争的痛恨与不满。
E.本诗在委婉曲折的夹叙夹议当中,逐步展现了诗人沉痛的心理和复杂的感情,语言沉郁顿挫而平实。
15. 请从“扑枣”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的上阙中,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荆轲刺秦王》的“易水诀别”一段中,通过音乐来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是: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①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中,李晨一身披风,两手豪举超大哑铃,略显傲气的眼神侧目而视,一派武林盟主的气势。
②母亲薄氏卧病期间,汉文帝刘恒不顾自己帝王的身份,常常目不见睫,衣不解带,亲自侍奉母亲,为她亲口尝汤药。
③在诸侯伐郑、大臣劝谏的情况下,郑成公不顾疾病缠身,不为诸侯所迫,不忘楚王旧恩,坚守立场,担当责任,至死不渝,让人看到了一个国君非异人任的鲜明特点。
④舌尖上的浪费出现回潮迹象,警示人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难以一蹴而就,“光盘行动”需要常抓不懈、久久为功。
⑤要从根本上毁灭一个民族的文化,最便捷的方式莫过于以一种温和的、渐进的、习焉不察的方式,侵蚀乃至颠覆它的教育。
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陆慷19日在北京的例行记者会上谈到中朝经贸合作时说,作为一个原则,中朝作为两个邻国保持正常贸易关系是无可厚非的。
A.①②⑥ B.①④⑥ C.③④⑤ D.②③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
A.洪荒少女傅园慧在丢了手机之后,众多手机厂商争相送给她新手机,唯恐这位网红不接受。
B.国内共享单车累计骑行50亿公里所减少的碳排放量约80万吨,这相当于111万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森林一天吸收二氧化碳的总量。
C.不管是有意还是无心,“农民工逆袭”论调中隐含着农民工阶层和某些职业的歧视和偏见,实属不该。
D.当城镇化率过半,“乡土中国”开始转向“城市中国”时,我们也迎来了城市大发展建设的阶段,如何管理、建设、规划好城市家园,摆在了各级管理者的面前。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
A.热浪翻滚的酷暑天气,朋友特意做了拿手菜“凤鹅烧冬瓜汤”招待我们,并不断嘱咐:“你家小女最爱吃这道菜了,一定要带孩子来呀!”
B.今年高考刚结束,一外地老师就发来微信:向您垂询一下,您觉得全国卷第21题考的是逻辑问题还是语言准确?
C.贤弟太客气了,愚兄只不过陪你走了一段远路,尽了些绵薄之力罢了,这点小事,又何足挂齿。
D.吴阳要向导师请教如何写研究生论文,导师开门请入,吴阳说:“我不能久坐,半小时后我还有事,恐怕要失陪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人工造林在减轻洪水和沙尘灾害方面作用巨大,① 。其原因就在于过去的人工造林树种单一,林下其他野生动植物极少,无法形成完整的生物链,不能为更多动植物提供栖息地。据调查,在支撑生物多样性方面,环境越自然越好,纯林不如退耕农田,② ,人工混交林不如天然杂木林。作为人工造林第一大国,今后我国将调整以人工纯林为主的造林计划,③ ,为生物多样性提供更有利空间。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我国目前有52项世界遗产,这是国际社会对中国自然和文化资源的认可。世界遗产不是一地一国的遗产,是属于全人类的,所以,保护世界遗产要有大格局,绝对不能追求商业利益,不能让自然和历史的馈赠在我们手中消失;只要我们把世界遗产保护放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坐标上,就一定能够保护好我国的世界遗产。
①即使是世界遗产,也应该属于一地一国,然后才属于全人类。


四、写作(60分)
22.请以“那一缕阳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②文体自选;③字数不少于800字。(60分)

检测卷答案
1.C(A偷换概念。“形成了法律工具主义”错,原文是“法律的工具主义从这儿就开始了”;B曲解句意。魏征只是阐述国家君王和法律三者的关系,不是给法律工具主义下定义;D张冠李戴。“法乃天下之法,非朕一人之法”是唐太宗的话。)
2.C(弄错论点。隋文帝的例子论证的是“古代社会中昏君会败坏法律”这一观点。)
3.D(不合文意。“当代应该继承”与文意不符。)
4.D(曲解文意。“特意装出喜欢的样子”错误。)
5.①脾气急躁。从父亲与儿子的对话中或多或少带点火药味儿可以看出,父亲脾气有点急躁。
②深爱家人。担心儿子走上歧路,多次给儿子讲自己父亲为官清廉的事情,教育儿子传承家风;见儿子媳妇、孙子没有回家祭祖,满是失落。
③正直坦荡。他每次接儿子给的钱,
标签: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湖北省孝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0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