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299 2018-11-22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99]
陕西省榆林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榆林市第二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年级语文试题
命题人: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诗书礼乐到钟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素来为国人所津津乐道,然而一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憾,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剩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相形之下,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如风光片里古堡的坚固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此言差矣。
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朴,易朽,高平,似乎很难与瓶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有人把这归咎于古人的技术不行,或材料短缺。但事实上,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冶金技术世界领先,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更先进。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基,在他们看来,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而从秦汉陵墓的空间布局、工程结构之精妙来看,早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非不能也,乃不为也”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情有独钟一个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
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离于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法国作家而果就曾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一切艺米门类都须为建筑服务,绘画之,雕刻之,咏叹之,旱写之,以图将其打造为“高大上”的永恒纪念碑。而古老的东方中国就不这么看了:文字才是千古之承载,不朽之盛事,相比于文字上的“理想主义”,中国人在对待建筑上体现出了充分的“实用主义”态度。两千多年前,孔老夫子就曾说过:“君子不器。”重道轻器,由是成为中国人精神上的一抹浓重的底色。在传统文化里,精神远比物质更受尊崇。国人向来不求物质之长存,即便建筑,也和世间万物一样都有新陈代谢、自然生灭。儒家倡导“卑宫室”,往往把“大兴土木”等同于“劳民伤财”,更抑制了对建筑规模的奢华追求。
纵观世界历史,宗教信仰对于建筑技术的进步、人力物力的投入都至关重要。一座哥特式大教堂的建造往往耗时百年,这样的不计人力物力的投入,只能是为神而非人服务的。中国则不然,“敬鬼神而远之”。老百姓追求的是现世的幸福,土木之事也以现世为重。连佛教传入中国后,也变得越来越世俗化:寺庙布局从以佛塔为中渐渐演变为以殿堂为重,似乎暗示着人们更倾向于在现实中营造佛国净土;中国的重楼式佛塔,在全世界更是独无二,比之只能仰望敬的高塔,逐层登临更显亲近;到后来竟至“此心即佛”,已无需以建筑或其他物质的渲染来吸引信徒了。
由此观之,中国古建筑的貌不惊人其来有自,完全不必妄自菲薄。传统文化真正的精髓,不正在于精神的包容与意境的博大吗?
(节选自周飞亚《建筑的“中国脸”与“中国心”》,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与诗书礼乐、钟鼎彝器相比,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令人遗憾。
浏览完整试题
B.中国古建筑少用砖石而多用土木材料,体现了中国古人“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C.中国古人对建筑采用的是“实用主义”态度,重视建筑的实用价值而轻观赏价值。
D.西方古建筑是为神服务的,故高大耸立;中国古建筑是为人服务的,故横平舒展。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从中华文明说起,顺势提出“中国传统建筑就是不如西方吗”的问题,并当即予以否定。
B.文章主要从建筑材料、文化地位、宗教信仰等方面将中西古建筑进行对比,以揭示两者差异。
C.文章在论述过程中,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论证,从而大大增强了说服力。
D.文章采用“总一分一总”式结构,材料翔实,逻辑严密,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优于西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中西方古建筑在形式和质料上的差异,看似审美偏好,实为文化选择,这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
B.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但是在中国,文字才是文化的载体,建筑只不过是物质器用。
C.中国传统文化重精神轻物质的理念,儒家“卑宫室”的观念,影响到古建筑的规模与华丽程度。
D.佛教传入中国后变得越来越世俗化,从这个事实中可见百姓追求现世幸福,建筑也以现世为重。
(二)、文 学类文本阅读(15分)
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古典
王开岭
①温习一下这些句子吧:“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亦。”“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那样明亮的户外,那样的四季,那样的江河岳脉,它们今天在哪里呢?那“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的天光明澈,那“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的皎月安在?多少珍贵的动植物已永远沦为了标本?多少鲜活的生态活页从我们的视野里被生生扯去?多少诗词风景像《广陵散》般成为遮远的绝响?
②“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关关雎,在河之洲”……抚摸这些句子的时候,我除了对美的巨大感动,内心更有一份莫名的冰凉和疼痛:那自然史上最纯真的童年风景、生命与自然最相爱和谐 的“蜜月之岁”永远同我们告别了!闻读竟成了永诀和追悼!
③语文教材中的众多游记,无论是赏三峡、登黄山,还是临赤壁、游洞庭……除了传递水墨画般的意境外,更有着凭吊和祭奠的意义,更有着“黄鹤一去不复返”的绝唱意味!难道我们在对之阐释时,就只停留在汉语表面的字义上?比如“蒹葭”“雎鸠”,难道除了“一种植物”“一种水鸟”,就再也延伸不出别的含义?除了挖掘莫须有的政治意义,难道就不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隐隐动容?除了分享审美愉悦,难道就品咂不出挥别”的忧愤和悲怆?
④我更想建议老师:为什么不问问孩子,那些美丽的“雎鸠”“鹿鸣”哪里去了?甚至还可以让孩子去想,假如诗人活在当下,他又会作何吟?这等反差难道不会在孩子心里掀起一场风暴吗?我不知道老师们沉醉于“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的当口儿,心中有没有升起一丝伤感和悲情?有没有把一份疼痛悄悄传递给台下的孩子?如果有,那我要为我们的教育感到庆幸,要为这位老师鼓掌——感谢他为孩子接种了一支珍贵的精神“疫苗”!因为,接种了这支“疫苗”的孩子,多少年后,面对一片将被砍伐的森林、一条将被铲平的古街时,至少会有一丝心痛和迟疑。这就有救了。
⑤其实,又何止语文课!地理、音乐、美术、哲学、生物、历史…哪个不包含着丰饶的自然信息和生命审美?哪个不蕴藏着比僵硬的笔画、词条、年代、人名、事件和中心思想更辽阔的人文资源和精神含量?如果连最日常、最初级的人文课堂都无法让孩子树立起一种信仰,当他们成年后,所谓环保宣传和口号标语又有什么用呢?遗憾的是,我们的教育大多停留在了概念说教和灌输上,而在最重要的”审美“和“感动”上,做得选远不够。试想,从小缺少“感动”的孩子会变成什么人?所以当今天从网上看到广州餐来上日均“吃猫”一万只,惊讶得目瞪口呆时,我忽然想到:这些食客曾经也是孩子,谁曾告诉他们“人不是什么都可以吃的”呢?随即又想起那个用硫酸泼熊的清华学生。
⑥曾经看到两则报道,都和“树”有关一—
⑦一位叫莱莉亚•希尔的女孩,为保护北美一株巨大的红杉树,竟然在这棵高55米的树上栖居了738天, 直到树的所有者太平洋木材公司承诺不砍伐该树。
⑧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当市政工程的铲车向古树枣天的“国王花园”逼近时,一群年轻人高喊着“拯救斯德哥尔摩”,用身体组成人墙,挡在那些美丽的古树前。终于,政府做出了让步,将地铁绕道而行。
⑨读着这些报道,我被深深打动了。多么勇敢和纯洁的心灵啊,其心灵像那些大树一样美丽而健康!我深信,他们之所以有这样的举动,与其童年教育和自然意识的启蒙有关这热爱一定是童年就埋藏在心底,正是那些深刻的印象刺激和鼓励着他们,才让他们做出这般不顾一切的举动。
⑩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我们的教育为什么“树”不出这样的“人”呢?像“树”一样郁郁葱葱、根深叶茂的“人”!
(原文有删改)
4. 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题“流逝的古典”含义深厚,指已经消逝了的古代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人类与自然最亲近和谐的岁月。
B.文章追古思今,涉猎中外,记叙、抒情、议论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感染力极强,能引起读者心灵的震撼。
C.两则报道都和“树”有关,由此过渡到”树人”,谈到塑造心灵,行文巧妙自然。
D.列举广州餐桌上日均“吃猫”一万只的例子是为了说明小时候大人要教小孩“人不是什么都可以吃的”这个道理。
5.文中画线的句子“他为孩子接种了一支珍贵的精神疫苗”应怎么理解?(6分)
6.作者在文末热切呼唤“像树一样郁郁葱葱、根深叶茂的人”,综观全文,他希望我们的教育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来?(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第四次零售革命是建立在互联网电商基础上、又超越互联网的一次革命,它将把人类带入智能商业时代。
这次革命改变的是零售的基础设施,不断改变零售业本质“成本效率、体验”的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方式,是信息、商品和资金流动效率的升级,然后一步步走向社会化、专业化。
社会化是专业化的基础,通过社会化能够更好地实现规 模经济和网络效应,提高专业化的水平。最终,信息、商品和资金流的服务会变成像水电煤一样的公共基础设施,将零售业的成本、效率、体验推向的层次。
展开余下试题
所以,零售的改变其实是背后零售基础设施的改变。未来零售的业态可以有许多新的形式,但背后的基础设施会越来越社会化、专业化。零售业会演变成为互联、共享的零售生态。
(刘强东《第四次零售革命将是一次超越互联网的革命》)
材料二 推动第四次零售革命的因素是什么呢?
消费主权时代的到来,使需求个性化。需求个性化是指消费来越注重自身个性的表达。他们的关注点从性价比、产品功能等共性特征转向美学设计、价值标签等个性特征,这对产品和零售的适配度提出更高要求。比如说,来消费者可以通过家里的智能冰描自动识别鸡蛋、牛奶等常规食品的余量,自动下单;可以对着电视剧中喜欢的服装搭配随手拍照,自动识别售卖来源并实现购买;还可以一边和虚拟助手种天,一边让它购买朋友最近关注的时尚新品作为生日礼物…
可以预见的是,消费变化带来的结果是:客户需求、消费场景和商品产出会变得极其分散。这会给零售活动带来非常大的挑战:如何才能把这些散乱的点有序地串联起来、协同起来?通过更新的技术可以来实现。
消费和技术就像DNA的双螺旋结构一样,是相互联系、相互配合的。消费端的变化代表了第四次零售革命的方向。但如果没有智能技术的支撑,这一切都是空谈。技术端的更新则为第四次零售革命提供了支撑。消费与技术两股力量绞合在一起,带来第四次零售革命。
(《第四次零售革命,还是新零售》)
材料三 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上半年,我国网络零售交易额达到3.1万亿元,同比增长334%,实物商品网络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颕比重达到13.8%,增速比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高出18.2个百分点,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4.5%。
随着新零售这扇大门的开启,越来越多的本土品牌在“寒冬”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春天。2017年的“双十一”,很多国产品牌占据了越来越大的优势,其品牌销售增速高于国际品牌。凭借互联网技术创新、善用多元化的营销手段和服务优势,中国品牌正在崛起。
中国在未来零售方面,有很大的探索与突破,将会成为许多国际的模板。“超级大企业”们如果能在标准、国际规则方面进一步探索并加强国际合作,那么中国参与和引领国际规则制定、提升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也就有了着力点,中国引领的“第四次零售革命”就正在落实到实处。
(《国内国际品牌“双11”发力全渠道,新零售大门开启》)
7.下列对材料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第四次零售革命,将把人类带入智能商业时代,它建立在互联网电商基础上,又超越互联网。
B.零售业本质“成本、效率、体验”的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方式等,将在第四次零售革命中不断改变。
C.第四次零售革命,促进信息、商品和资金流动效率的升级,也使零售逐步社会化、专业化。
D.第四次零售革命将零售业的成本、效率、体验推向新的层次,以此促进信息、商品和资金流服务的升级。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社会化能够更好地实现规模经济和网络效应,提高专业化的水平 ,政府应该担负起社会化的关键性职能。
B.消费的个性化使客户需求、消费场景和商品产出这三者会变得极其分散,而智能化商业则将其串联起来。
C.第四次零售革命就是要实现消费个性化的目标,让消费者可以通过家里的智能冰箱自动识别鸡蛋、牛奶等。
D.2017年上半年,我国网络零售交易额增长迅猛,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已经超过了同期实体店。
9.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推动第四次零售革命的因素有哪些?(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9分)
秦且灭六国,兵以临易水,恐其祸至。太子丹患之。樊将军亡秦之燕,太子容之。太傅鞫武谏曰:“不可。夫秦王之暴,而积怨于燕,足为寒心,又况闻樊将军之在乎!是以委肉当饿虎之蹊,祸必不振矣!愿太子急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太子丹曰:“夫樊将军困穷于天下,归身于丹,丹终不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置之匈奴,是丹命固卒之时也。愿太傅更虑之。”鞠武曰:“燕有田光先生者,可与之谋也。”
太子跪而逢迎,却行为道。田先生坐定,左右无人,太子避席而请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田光曰:“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精已消亡矣。虽然,光不敢以乏国事也所善荆轲,可使也。”太子曰:“愿因先生得愿交于荆轲,可乎?田光曰:“敬诺。”太子送之至门,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
见荆轲,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光言足下于太子,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田光曰:“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遂自到而死。
轲见太子,言田光已死。太子再拜而跪,膝下行,流涕,有顷而后言曰:“丹所请田先生无言者,欲以成大事之谋,今田先生以死明不泄言,岂丹之心哉?”荆轲坐定,太子避席顿首曰:“田先生不知丹不肖,使得至前,愿有所道,此天所以哀燕不弃其孤也。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窥以重利,秦王贪其贽,必得所愿矣。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偿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柯曰;“此国之大事,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无让。然后许诺。于是尊荆轲为上卿。
(选自《战国策》,有测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偿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
B.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偿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
C.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偿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
D.彼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大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偿破秦/必矣此丹之上愿/而不知所以委命/唯荆卿留意焉
11.下列对文中相关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太傅,古代的官职名,和太师、太保一起,位列“三公”,文中的“太傅”是太子太傅,太子太傅一般认为就是太子的老师。
B.“左右”有多种含义,可以是方位词,指左和右两边;也可以是名词,指身边跟随的人。文中是后一个意思。
C.文中“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拜两次,表达敬意。
D.《战国策》是一部叙事详尽的编年体史书,课文《荆轲刺秦王》就节选自《战国策》。
12.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在秦将灭六国,兵临易水之际,太子请教鞫武、田光以及接见荆轲都是为了消除秦灭燕国之患。
B.樊将军从秦流亡到燕后,太傅鞫武以为收留他对燕国很不利,建议急遣樊将军人匈奴,想借匈奴之手来杀掉樊将军。
C.太子向田光请教如何缓解燕、秦两国紧张局势之后,叮嘱他不要泄露谈话内容。为此,田光“自刭而死。
D.太子重用荆轲,是想让他胁迫秦王返还诸侯的全部土地;或者刺杀秦王使秦大乱,六国趁机合纵破秦。
13.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每句5分)
(1)愿足下急过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
(2)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之侵地,则大善矣;则不可,因而刺杀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喜达行在所三首(其三)
杜甫
死去凭谁报,归来始自怜。
犹瞻太白雪,喜遇武功天。
影静千官里,心苏七校前。
今朝汉社稷,新数中兴年。
[注]①至德二载(757年),唐肃宗到凤翔(临时政府所在地),杜甫也从长安逃到凤翔。②太白雪,指行在所在地凤翔的太白山,“武功太白,去天三百,”武功天,指陕西的武功县。
展开余下试题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是脱险后的回思:先假设了自己的死,死且无人知晓,但自己居然生还,足堪“自怜”。
B诗人庆幸能见到太白、武功山,终于复见汉家天日,“犹瞻”表达了杜甫的“侥幸”和欣喜。
C.从“影静”“心苏”,可以想见诗人以前种种奔窜惊危之状。“七校”是汉代的七种校尉,这里代指朝廷百官。
D.本诗欲扬先抑,章法谨严,笔力苍老。诗人到达行在所前与到达行在所后对比鲜明,表意含蓄。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义?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常用来表达当别人不了解自己时应当采取的正确态度。
(2)孟子在《鱼我所欲也》中强调做人要有自己的原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分析亡国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II卷 表达题 共80分
三、语言立字运用(20分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说起紫土豆很多人以为是近年才有的新品种,其实紫土豆并不是什么稀奇玩意儿,它是秘鲁的一个古老品种,明朝的时候就从国外引进种植,不过因产量不高,才逐渐被淘汰。
紫土豆种植创业者彭洁告诉记者:“紫土豆中富含花青素和硒元素,营养价值极高,与现代人的饮食需求正好契合。”看清市场需求后,虽然______,彭洁还是借款开始试种紫土豆。收获后,彭洁并没有______别人的做法----到市场上贩卖,而是拿着样品找订单。让彭洁没想到的是,她一下就以普通马铃薯7~8倍的价格,拿下深圳一家公司300吨的订单。接到订单后,彭洁______,欢喜紫色土豆销售前景广阔,( )。在与对方协议三年内完成订单后,彭洁便带领创业团队在四川古 蔺县箭竹乡建立基地。
对紫土豆了解越多,彭洁就越兴奋,她一头扎进了紫土豆创业大潮。她和团队已经从事了近7年马铃薯研完工作,对紫色马铃薯的高营养价值和市场前景开展调查研究。紫土豆国内缺乏优良品种、生产规模小、脱毒种薯少、贮运技术落后,有很大的挖掘空间。经过不断尝试,彭洁和团队终于选育出比较满意的品种。研发出高效快速的种著脱毒繁育技术、早熟防寒高效生产技术、晚疫病预测预警系统、全年供应储运技术,让紫色马铃薯充满了“科技范儿”。
彭洁说:“花青素对身体的益处人们都已______,紫色马铃薯就富含花青素,并且口感好,非常受欢迎。”现在,彭洁正带领当地的乡亲们大踏步地走在脱贫致富的路上。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紫土豆国内缺乏优良品种、脱毒种薯少、生产规模小、贮运技术落后,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B.国内紫土豆缺乏优良品种、脱毒种薯少、生产规模小、贮运技术落后,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C.国内紫土豆优良品种缺乏、脱毒种薯少、生产规模小、贮运技术落后,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D.国内紫土豆优良品种缺乏、生产规模小、脱毒种薯少、贮运技术落后,有很大的挖掘空间。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但忧虑的是种植基地还没有规模,还有短时间内难以完成订单
B.但忧虑的是种植基地还没有规模,短 时间内难以完成订单
C.但忧虑的是短时间内难以完成订单,还有种植基地还没有规模
D.但忧虑的是短时间内难以完成订单,种植基地还没有规模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一清二白 如法炮制 喜忧参半 耳濡目染
B.一穷二白 上行下效 悲喜交集 耳濡目染
C.一穷二白 如法炮制 喜忧参半 耳熟能详
D.一清二白 上行下效 悲喜交集 耳熟能详
20.下面是某校一则倡议书初稿,其中包括格式和用语有五处不合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倡议书
全校师生:
今年我国长江流域,因为特大飓风,给灾区人民的生活带来极大不便,给国家造成了庞大的财产损失。“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是共产主义精神的体现,我们倡议全市群众捐款捐物来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钱物有价,情义无价,希望大家竭尽所能,热忱地伸出友谊的双手,为灾区人民做出贡献,希望捐款的师生请到学生会办公室洽谈。
学生会
x年x月x日
21.仿照下面的示例,选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
示例:九层之台, 起于累土, 万丈高楼平地起, 道出了打好基础的真谛
材料:心境 复习 谦逊
不管风吹浪打 温故可以知新 虚心使人进步
虚怀若谷 心如止水 查缺补漏 抗灾治水 不耻下问 充耳不闻 亡羊补牢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沙漠能长水稻?日前,袁隆平带领技术队,运用“四维改良”技术,在迪拜热带沙漠种植中国杂交水稻初获成功,作出改善沙漠生态环境、保障全球粮食安全的又一项中国贡献。
近年来,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我国科技工作者“敢于走前人没走过的路”“勇于攻坚克难、追求卓越、赢得胜利”。从“天眼”探空到复兴号疾驰,从页岩气勘探到“海翼”号深海滑翔,一大批重要科技成果相继问世,依靠自主创新,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中国正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宽广大道。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你认为自主创新需要哪些精神?科技创新与国家发展强大有怎样的关联?……请根据材料的内容及含意,任选角度写一篇文章,要求明确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
答案
1.B(A项“中国传统建筑显得黯然失色,土里土气”不正确。原文指的是“保存下来的古建筑”。C项“轻观赏价值”于文无据。D项强加因果,且“西方古建筑”扩大范围,原文为“一座哥特式大教堂”),
2.D(“有力地论证了中国传统建筑优于西方”的说法带误。文章认为,中国传统建筑并非不如西方,两者各有特色。)
3.A(“这是由自然环境决定的”于文无据,)
4.选D项,(解析:这个倒子主要是为了说明我们要教会孩子树立一种信仰)
5.(1)老师向学生传达了一种理念,教他们学会敬畏自然,珍爱生命。(2)这种教育将影响学生的一生,使得他们在面对种种对待自然和生命的无知与粗鲁时,有一种正确的选择。
6.作者希望我们的教育培养的人是这样的:(1)他们能够敏锐地感受丰饶的自然信息,具有生命审美意识;(2)热爱自然,尊重生命,心灵美丽而健康,勇敢而纯洁;(3)有着健全的人文精神以及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7.D(解析:颠倒“成本、效率、体验”与“信息、商品和资金流服务”之间的关系,原文是“最终,信息、商品和资金流的服务会变成像水电煤一样的公共基础设施,将零售业的成本、效率、体验推向新的层次”。)
8.B(解析:A项,“政府应该担负起社会化的关键性职能”原文没有提及。C项,“个性化消费”是推动第四次零售革命的因素,而不是它的目标。D项原文是“对社会消费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上一篇:
辽宁省抚顺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篇:
四川省棠湖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陕西省榆林”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99]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