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291 2018-11-23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91]
湖南省岳阳县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岳阳县一中2019届高三阶段测试
语 文
命题人:邓骁 审校:黄卫红 方智育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元素”一词中的“元”意谓本源、本根,“素”意谓未被分割的基本质素。“中华文化元素”,指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铸造的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中国韵味的基本质素,如阴阳和谐、五行相生相克、家国天下情怀、民本思想、区别于拼音文字的形义文字等。它们生长发育于中华民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中,蕴藏于中华民族器物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观念文化中,为海内外华人所认同和信守。
②中华文化的不同级次、不同门类包含着各具个性的元素。如水墨画的书画同源、墨分五色;武术的技艺合一、刚柔相济、讲究武德;园林的天然雅趣、可居可游可赏;民间风俗文化的吉祥、灵动、热烈、圆满;建筑中的“中国红”、中轴线、对称与不对称美等。可见,文化元素绝非神秘存在物,从来都与民族、民间的文化实践相共生,始终附着并体现于器物、制度、风俗之中。中华文化元素之于中华文化事象、文化符号,如魂之附体、影之随形,须臾不可分离。从诸多文化事象、文化符号中,可以提取、揭示中华文化元素的精魂。
③汉字及汉字文化是彰显中华文化元素的典型案例。世界上各种文字都从象形文字进化而来,多数文字从象形走向拼音,而汉字则从象形走向表意与表音相结合的“意音文字”。近有学者将汉字归为“拼义文字”,即注重语义拼合的文字:首先创造多个视觉符号作为表达万象世界的基本概念,然后将这些符号组合起来,用小的意义单位拼合成大的意义单位,表达新事物、新概念。自成一格的汉字创发于中国,是世界上仅存的生命力盎然的古文字。它主要传播于东亚,成为东亚诸国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互动的语言载体。在古代,中国长期是朝鲜、越南、日本等国的文化供给地;至近代,日本以汉字译介西方文化,成效卓异,日制汉字词中国多有引入。汉字在汉字文化圈诸国所起的作用,相当于拉丁文在欧洲诸国所起的作用。故有学者将汉字称为“东亚的拉丁文”。汉字是中华文化系统中影响最深远广大的文化符号。作为中华文化元素重要内容的汉字,造就了一种具有特殊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文化系统。汉字文化圈是一个有着强劲生命活力的文化存在,是世界上颇具原创性和传承力的文化圈之一。
④内蕴于文化事象、文化符号的中华文化元素并非凝固不变、自我封闭的系统。它具有历史承袭性、稳定性,因而是经典的。它同时具有随时推衍的变异性、革命性,因而又是时代的。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表演的四大发明、上海世博会中国馆采用的“中国红”,皆为古老的中华文化元素在现代的展现。中华文化元素也是在世界视野观照下、在与外域元素相比较中得以彰显的,故是民族的也是国际的、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美国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花木兰》演绎中华文化元素并获得成功,便是一个例证。
⑤中华文化元素是构建当代中华文化的基本成分之一,是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民精神的重要资源。开掘并弘扬中华文化元素,有助于加深中华文化对国人的感召力、亲和力,促使人们增强历史敬畏感和时代使命感,提升民族自信心和传承创新中华文化的自觉性。此外,通过发掘蕴含着中华文化元素的文化事象、文化符号,彰显可亲可敬的中国风格,并将其传播给异域受众,可以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选自冯天瑜《弘扬光大中华文化元素》)
浏览完整试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华文化元素是指中华民族在长期历史进程中形成的那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基本质素。
B.中华文化元素非常丰富,始终与我们的文化实践共生,附着并体现于器物、制度和风俗中。
C.汉字造就了具有特殊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的文化系统,这种文化符号的影响深远广大。
D.和世界上其他文字的起源与发展不同,汉字是由象形走向表意与表音结合的意音文字。
【答案】D【解析】世界上的文字都是由象形文字发展而来的,不能说汉字的起源和发展与其他文字不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首先诠释概念,阐述了“中华文化元素”的内涵和外延,并指出了其存在方式。
B.第③段以“汉字”这一案例为依托进一步展开论证,彰显了中华文化元素的独特魅力。
C.第④段以《功夫熊猫》《花木兰》的成功为例,证明中华文化元素具有经典性与时代性。
D. 第⑤段紧承上文,指出了当下发掘并弘扬中华文化元素的重要意义,明确了文章的主旨。
【答案】C【解析】文章以两部影片为例,是为了证明中华文化元素具有开放性,即文段的首句。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华文化元素决定了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它是海内外华人所共同信守的。
B. 从汉字文化圈的形成来看,可以肯定在较长时间内中国还将是东亚各国的文化输出源。
C. 塑造国家形象、提升国民精神,离不开中华文化元素,没有它,就没有当代中华文化。
D.《功夫熊猫》《花木兰》是中华文化元素主动走向世界的成功案例,值得我们继续推广。
【答案】C【解析】A中华文化元素生长并发育于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所以前者不可能决定后者。B从汉字文化圈的形成,不能推出中国还将是东亚各国的文化输出源。D《功夫熊猫》《花木兰》中的中华文化元素不是主动走出去的,而是美国人充分利用了这些元素,这种方式值得我们“借鉴”而非“推广”。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觅渡,觅渡,渡何处? 梁衡
①常州城里那座不大的瞿秋白纪念馆我已经去过三次。从第一次看到那个黑旧的房舍,我就想写篇文章。但是六个年头过去了,还是没有写出。瞿秋白实在是一个谜,他太博大太深邃,让你看不清摸不透,无从写起但又放不下笔。
②我第一次到纪念馆是l990年。纪念馆本是一间瞿家的旧祠堂,祠堂前原有一条河,河上有一座桥,叫觅渡桥。一听这名字我就心中一惊,觅渡,觅渡,渡在何处?瞿秋白是以职业革命家自许的,但从这个渡口出发并没有让他走出一条路。
③如果秋白是一个如李逵式的人物,大喊一声:“你朝爷爷砍吧!20年后又是一条好汉。”也许人们早已把他忘掉。他是一个书生啊,一个典型的中国知识分子,你看他的照片,一副多么秀气但又有几分苍白的面容。他一开始就不是舞枪弄刀的人。他在黄埔军校讲课,在上海大学讲课,他的才华熠熠闪光,听课的人挤满礼堂,爬上窗台,甚至连学校的老师也挤进来听。后来成为大作家的丁玲,这时也在台下瞪着一双稚气的大眼睛。瞿秋白的文才曾是怎样折服了一代人!秋白与鲁迅、茅盾、郑振铎这些现代文化史上的高峰,也是齐肩至顶的啊,他应该知道自己身躯内所含的文化价值,应该到书斋里去实现这个价值。但是他没有,他目睹人民沉浮于水火,目睹党濒于灭顶,他振臂一呼,跃向黑暗。只要能为社会的前进照亮一步之路,他就毅然举全身而自燃。
④如果秋白的骨头像他的身体一样的柔弱,他一被捕就招供认罪,那么历史也早就忘了他。蒋介石听说抓到了瞿秋白,急电宋希濂去处理此事。宋在黄埔时听过他的课,执学生礼,想以师生之情劝其归降,并派军医为之治病。他死意已决,说:“减轻一点痛苦是可以的,要治好病就大可不必了。”当一个人从道理上明白了生死大义之后,他就获得了最大的坚强和最大的从容。这是靠肉体的耐力和感情的倾注所无法达到的,理性的力量就像轨道的延伸一样坚定。刑前,秋白唱《国际歌》,唱红军歌曲,泰然自行至刑场,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盘腿席地而坐,让敌人开枪。从被捕到就义,这里没有一点死的畏惧。
⑤如果秋白就这样高呼口号为革命献身,人们也许还不会这样长久地怀念他研究他。他偏偏在临死前又抢着写了一篇《多余的话》。我们看他短短的一生斗争何等坚决,他在国共合作中对国民党右派的批驳、在党内对陈独秀右倾路线的批判何等犀利;他主持“八七会议”,决定武装斗争,永远功彪史册;他在监狱中从容斗敌,最后英勇就义,泣天地动鬼神。这是一个多么完整的句号。但是他不肯,他觉得自己实在渺小,实在愧对党的领袖这个称号,于是用解剖刀,将自己的灵魂仔仔细细地剖析了一遍。别人看到的他是一个光明的结论,他在这里却非要说一说这光明之前的暗淡,或者光明后面的阴影。世上有多少人都在涂脂抹粉,挖空心思地打扮自己的历史,极力隐恶扬善。而他却不肯。当我们只看他的事业,看他从容赴死时,他是一座平原上的高山,令人崇敬;当我们再看他对自己的解剖时,他更是一座下临深谷的高峰,风鸣林吼,奇绝险峻,给人更多的思考。他是一个内心既纵横交错又坦荡如一张白纸的人。
⑥我在这间旧祠堂里,一年年地来去,一次次地徘徊,我想象着当年门前的小河,河上来往觅渡的小舟。他出门登舟之时一定想到“野渡无人舟自横”,想到“轻解罗裳,独上兰舟”。那是一种多么悠闲的生活,多么美的诗句,是一个多么宁静的港湾。他在《多余的话》里一再表达他对文学的热爱。他多么想靠上那个码头。但他没有,直到临死的前一刻他还在探究生命的归宿。他一生都在觅渡,可是到最后也没有傍到一个好的码头,这实在是一个悲剧。但正是这悲剧的遗憾,人们才这样以其生命的一倍、两倍、十倍的岁月去纪念他。一个人无才也就罢了,或者有一分才干成了一件事也罢了。最可惜的是他有十分才只干成了一件事,甚而一件也没有干成,这才叫后人惋惜。瞿秋白以文人为政,又因政事之败而返观人生。如果他只是慷慨就义再不说什么,也许他早已注入历史的年轮。但是他又说了一些看似多余的话,他觉得探索比到达更可贵。当年项羽兵败,虽前有渡船,却拒不渡河。项羽如果为刘邦所杀,或者他失败后再渡乌江,都不如临江自刺这样留给历史永远的回味。项羽面对生的希望却举起了一把自刎的剑,秋白在将要英名流芳时却举起了一把解剖刀,他们都把行将定格的生命的价值又推上了一层。哲人者,宁肯舍其事而成其心。
展开余下试题
⑦秋白不朽。
4. 下面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觅渡”是瞿家祠堂前一座桥的名字,文章以“觅渡,觅渡,渡何处?”为标题,既以问句形式引发读者思索,又加浓了文章的文学韵味。
B.同样是死,瞿秋白与李逵的区别是:前者是理性的,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是积极的,后者对生与死的理解更多的是鲁莽和冲动。
C.作者认为瞿秋白的悲剧在于他以文人为政,又因政事之败而返观人生,有“十分才”却只干成了一件事。
D.作者将灵动的笔触、畅晓的行文、哲理的思索与瞿秋白悲剧意义有机结合,赋予了文章不同寻常的厚度和分量。
【答案】C【解析】作者认为瞿秋白的悲剧在于“他一生都在觅渡,可是到最后也没有傍到一个好的码头”。
5.“秋白不朽”,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作者这样评价的理由。(6分)
【参考答案】(一)“秋白不朽”的意思是,瞿秋白其人虽已离世,但其精神永存人间。(1分)
(二)其精神具体表现为①心忧天下:文弱秀气,才华出众,本可以远离乱世只做纯文学之事,而他却为救国救民而英勇献身。②视死如归:从被捕到就义,他没有一点死的畏惧。③坦荡真实:他看淡虚名,敢于自我解剖,追求真实的自我和独立的人格。(每个要点2分,答出3点记5分,大意对即可。)
6.作者撰文缅怀瞿秋白,在文中将其与项羽进行比照,试探究二者之异同。(6分)
【参考答案】同:①二人都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为了自己内心的追求,做出了异乎常情的选择,将生命的价值向上推了一层。 异:②项羽放弃的是生的希望(有渡船却拒渡),以自刎维护了自我最后的尊严。留给了历史永远的回味。③瞿秋白放弃的是自我英名流芳的完美形象,用《多余的话》剖析个人的“渺小”和“愧对党的领袖”之称 ,剖析在政治责任和文学爱好之间的自相矛盾,探究生命的归宿,给人更多的思考。(每个要点2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共享经济,是由个人或第三方平台将闲置资源或服务以有偿分享给需求者,并从中获得报酬的经济模式,其核心特征是基于信息技术平台的资源优化配置。共享经济的发展驱动力主要有以下四点:一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产生与普及。开放数据、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为共享经济平台进行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技术条件。二是人口红利。近年来共享经济在中国的大发展也源自人口基数带来的互联网人口红利。三是大量共享经济服务提供者。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大量的传统行业劳动力进入共享经济领域,个人的技能或服务借助第三方平台实现更快速的流动。四是大量闲置资源可供优化。以汽车为例,根据摩根士丹利的研究显示,平均一辆车只有4%的时间在行驶,而在96%的时间中被闲置,这在客观上提供了可供优化的资源。(摘编自《国家地理》周刊编辑部《共享经济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
材料二:
“共享经济”金句NO.1:“没有一个房间也可以开酒店,没有一辆车也可以开租车公司,没有一件商品也可以开商场。”
优客工场创始人兼董事长毛大庆说:我们并没有完全离开地产行业,共享的还是地产行业的一些物料。我们共享了各种办公资源,这远远不只是一个空间的问题。从优客工场成立到现在估值近20亿人民币,我们影响了190家企业、将近2000人的工作方式。”
“共享经济”金句NO.2:“你的就是我的,我的也是你的。”
洪泰创新空间创始人CEO王胜江说:“举一个我自己的例子,双十一的时候,我把自己卖了,我作为投资人,把自己放在微信上,将见我一次标价为99元。我在设计这个产品的时候,只是为了新鲜,我推销这个产品的时候,我发现,长成这个样子的我也可以分享……共享经济共享的是什么?共享有价值的东西。通过这个平台,让它变得更有价值,因此我们要思考,如何把产品做好。”
“共享经济”金句NO.3:“每个人都知道你是一条狗,但却没人在意。”
在共享经济中,每个人都知道你是一条狗,但没人在意,因为你的产品和信誉才是最重要的。共享经济的核心是信誉,它提高了社会的效率,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
《21世纪商业评论》发行人吴伯凡说:“‘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应该是共享经济的一个比较准确的概括。共享经济导致有些产品的销售量降低,但是社会公共总福利会提高,让好多根本就买不起某个东西的人,能用得起。最重要的是它不仅仅关系到经济意义,还可能会增加审美意义上、伦理意义上的东西。”(摘自央视财经《三句话让你读懂“共享经济”到底是什么》)
材料三:
调查数据显示,大多数市民(62.1%)对共享单车带来的便捷性、环保性给予了充分肯定,但也有42.5%的市民对部分使用者素质较低、有意损坏或据为己有感到担忧,还有29.3%的市民认为“共享单车违规停车,扰乱正常秩序”;此外,23.0%的市民认为“单车增多,占用有限社会资源”,20. 7%的市民认为“同行恶性竞争,降低用户体验”,还有14.7%的市民认为“单车发展不够,数量不足”,另有6.9%的市民认为“要使用时寻找空闲单车不方便”。
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共享单车的使用者也基本以年轻人为主,有研究发现,25—35岁人群使用最多,其次是25岁以下人群。中老年市民对共享单车的利与弊有着更为清晰的认知。在针对“违规停车扰乱秩序”的认识上,年龄越大,对这一问题的认知比例也越高,60岁以上人群为39.3%,30岁以下仅为21.6%。(摘编自上海社科院社会学研究所《2017年“上海民主民意”共享单车专题调查报告》)
材料四:
诚然,共享经济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在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第一,共享经济的信息反馈和信任机制存在缺陷。共享经济虽然通过第三方平台提高了交易质量,重拾人们的信任度,但是第三方平台的资质以及对用户的信任措施有待加强。供需双方于第三方平台之间的依赖关系需要更明确的规则。第二,共享经济模式中,无限供给的能力、趋近于零的边际成本及其迅速扩张的发展态势给原有的商业逻辑和利益分配方式产生强烈冲击,受到既得利益者的质疑和阻挠。第三,共享经济模式的发展还处于探索阶段和发展初期,针对其提供的服务、产品还没有完全相适应的安全、标准的质量保障体系。(摘自金碚和郝丹《“共享经济”的经济学分析》)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共享经济离不开两个条件:一是可供优化的闲置资源或服务,二是信息技术平台。
B. 材料三反映了年轻人是共享单车的主要使用者,中老年人则更了解它带来的利弊。
C. 第三方平台保障供需双方的交易,故第三方平台的资质和对用户的信任措施必须可靠。
D. 从材料四看,原有商业模式中的既得利益者,将对共享经济的发展产生强烈的冲击。
【答案】D【解析】表述将原文的主宾倒置,原文认为,共享经济对原有的商业模式造成了强烈的冲击。
8.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互联网将大量闲置资源高效、灵活地组织起来,满足供需双方需求,实现供需双赢,为共享经济模式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B. 材料二的前两个金句反映了共享经济的灵活性、共享性,第三个金句强调在共享经济模式中没人在意供需双方的身份,只在意其产品和信誉。
展开余下试题
C.从材料三来看,随着共享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共享单车已经普遍有了理性的思考与清晰的认识。
D.作为新生事物的共享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如果能采取有效的方法加以解决,共享经济将逐步走向完善。
【答案】C【解析】“普遍”一词错,文中是指中老年人比年轻人有更为清晰的认知。
9.材料二中,毛大庆、王胜江和吴伯凡谈话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6分)
【参考答案】①毛大庆:共享经济让供需双方更便捷地实现了双赢。②王胜江:共享经济共享的是有价值的东西。③吴伯凡:共享经济不仅能提高社会公共总福利,而且能加强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每个要点2分,大意对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顾雍字元叹,吴郡吴人也。蔡伯喈从朔方还,尝避怨于吴,雍从学琴书。州郡表荐,弱冠为合肥长,后转在娄、曲阿、上虞,皆有治迹。孙权领会稽太守,不之郡,以雍为丞,行太守事,讨除寇贼,郡界宁静,吏民归服。数年,入为左司马。权为吴王,累迁大理奉常,领尚书令,封阳遂乡侯,拜侯还寺,而家人不知,后闻乃惊。
黄武四年,迎母于吴。既至,权临贺之,亲拜其母于庭,公卿大臣毕会,后太子又往庆焉。雍为人不饮酒,寡言语,举动时当。权尝叹曰:“顾君不言,言必有中。”至饮宴欢乐之际,左右恐有酒失而雍必见之,是以不敢肆情。权亦曰:“顾公在坐,使人不乐。”其见惮如此。是岁改为太常进封醴陵侯代孙邵为丞相平尚书事其所选用文武将吏各随能所任心无适莫。时访逮民间,及政职所宜,辄密以闻。若见纳用,则归之于上,不用,终不宣泄。权以此重之。然于公朝有所陈及,辞色虽顺而所执者正。权尝咨问得失,张昭因陈听采闻,颇以法令太稠,刑罚微重,宜有所蠲损。权默然,顾问雍曰:“君以为何如?”雍对曰:“臣之所闻,亦如昭所陈。”于是权乃议狱轻刑。久之,吕壹、秦博为中书,典校诸官府及州郡文书。壹等因此渐作威福,遂造作榷酤障管之利,举罪纠奸,纤介必闻,重以深案丑诬,毁短大臣,排陷无辜,雍等皆见举白,用被谴让。后壹奸罪发露,收系廷尉。雍往断狱,壹以囚见,雍和颜色,问其辞状,临出,又谓壹曰:“君意得无欲有所道?”壹叩头无言。时尚书郎怀叙面詈辱壹,雍责叙曰:“官有正法,何至于此!”
雍为相十九年,年七十六,赤乌六年卒。权素服临吊,谥曰肃侯。
【参考译文】顾雍,字元叹,吴郡吴县人。蔡伯喈从北方返回后,曾到吴县躲避仇人,顾雍跟着他学琴习书。州郡都上表举荐他,成年即担任合肥县县长,后转任娄县、曲阿、上虞,每处都有政绩。孙权兼任会稽太守,不在郡府就任,让顾雍担任郡丞,代理太守职任,讨除贼寇,郡内安定平静,官民都归服他。几年后,他入朝任左司马。孙权做吴王后,顾雍逐步升任为大理、奉常,兼任尚书令,封爵阳遂乡侯。他封侯后返回官府时,家中人都不知道,后来听说此事才感到惊奇。
黄武四年,顾雍到吴郡迎来母亲。母亲到达后,孙权亲自前往庆贺,并在厅堂上向他母亲行拜礼。公卿大臣们都来聚会,后来太子又前往庆贺。顾雍为人从不饮酒,沉默寡言,举止适时又适宜。孙权曾感叹地说:“顾君不开口便罢,一开口必定会有道理。”到了饮酒欢乐的时候,顾雍左右的人都怕酒后失礼而顾雍看见,因此不敢放纵情怀。孙权也说:“顾公在座,使人不快活。”他就是这样的让人敬畏。这一年,顾雍改任太常,又加封醴陵侯,接替孙邵任丞相,总理尚书事务。他所选用的文武官员,每个人都依据他们的能力来安排,他的内心没有厚薄之分。他常到民间察访征求意见,遇上有政务上应采用的地方,就当即秘密呈报。如果被采纳施行,就归功于皇上;如果不被采纳,就永远不泄露出去。孙权因此十分敬重他。然而他在朝廷上有所陈述与建议,言辞态度虽然恭顺,但所坚持的立场原则却是正直的。孙权曾咨询朝政得失,张昭趁机把自己收集到的意见都说了出来,他认为法令太烦琐,刑罚稍微重了些,应该有所削减。孙权听了不作声。他回头问顾雍:“您认为怎么样?”顾雍回答说:“我所听到的情况,也同张昭说的一样。”于是孙权便与大家商定狱讼的法令并减轻刑罚。过了很久,吕壹、秦博任中书,主管审核各官府及州郡上报的文书。吕壹等人因此逐渐独揽权势,专行赏罚,于是开始建立机构卖酒、关隘征税来牟取暴利,他们检举他人罪过,细微的小事也上报朝廷,再加重案情进行诬陷,毁谤大臣,排斥陷害无辜之人,顾雍等人都曾被他们告发,并因此受到谴责。后来吕壹邪恶罪行暴露,收押在廷尉府中。顾雍前往审理此案,吕壹以囚犯身份见顾雍,顾雍和颜悦色,讯问了他的口供。临走时,又对吕壹说:“您心里难道没有想要说的话了吗?”吕壹只是叩头,无话可说。当时尚书郎怀叙当面斥骂羞辱吕壹,顾雍责备他说:“官府有明确的法令,何必这样呢?”
顾雍任丞相十九年,享年七十六岁,赤乌六年去世。孙权身穿孝服来吊唁,谥为肃侯。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是岁改/为太常/进封醴陵侯/代孙邵为丞相/平尚书事/其所选用文武将吏/各随能所任/心无适莫/
B.是岁/改为太常/进封醴陵侯/代孙邵为丞相/平尚书事/其所选用/文武将吏各随能所任/心无适莫/
C.是岁改/为太常/进封醴陵侯/代孙邵为丞相/平尚书事/其所选用/文武将吏各随能所任/心无适莫/
D.是岁/改为太常/进封醴陵侯/代孙邵为丞相/平尚书事/其所选用文武将吏/各随能所任/心无适莫/
【答案】D(是岁,改为太常,进封醴陵侯,代孙邵为丞相,平尚书事。其所选用文武将吏,各随能所任,心无适莫)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入”在这里是指从地方到京城任职,与“出”相对,“出”指京官外放。
B.“寺”指佛教寺庙,顾雍被封阳遂乡侯后,去到寺庙表达感恩之情。
C.“拜其母于庭”指孙权当众拜见顾雍的母亲,表示两家结为友好。
D.“素服”指居丧时所穿的白色冠服,孙权着此服亲往吊唁,是以亲友之礼对待顾雍。
【答案】B【解析】此处的“寺”是指官署。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顾雍少年出仕,政绩斐然。孙权担任会稽太守时,让顾雍代行太守的职事,顾雍把一郡治理得很安定,官员和百姓都很信服他。
B.顾雍温和少言,使人敬畏。在宴饮的时候,顾雍左右的人都因为担心喝多了举止失当被顾雍看见而不敢开怀畅饮,只有孙权不怕他。
C.顾雍选贤任能,关注民情。他为相时,任用官员依能授职,心无好恶;经常亲自到民间察访,只要是政务上应该改进采纳的,就秘密地上报到朝廷。
D.顾雍为人谦和,处事理智。即使是审讯作奸犯科、陷害无辜的吕壹,他也和颜悦色、以礼相待。他认为自有严正的法律惩处犯人,不必责骂羞辱。
【答案】B【解析】依据下文“权亦曰:‘顾公在坐,使人不乐。’其见惮如此”可知,孙权内心对顾雍也是有所忌惮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州郡表荐,弱冠为合肥长,后转在娄、曲阿、上虞,皆有治迹。(5分)
【答案】州郡都上表举荐他,顾雍成年后(二十岁)就担任合肥县令,后转任娄县、曲阿、上虞,每处都有政绩。(译出大意给2分;“表荐”“弱冠”“治迹”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表荐:上表推荐。弱冠:成年,二十岁。治迹:政绩,治理成绩。)
(2)若见纳用,则归之于上,不用,终不
上一篇:
湖北省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篇:
河南省罗山县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湖南省岳阳”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9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