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400 2018-11-27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00]
广西中央民族大学附中北海国际学校2018-2019学年高一(留学部)上学期第二次(11月)
2018年秋季学期第二阶段性考试
高一语文试卷
(满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一、(1~6题,共12分。温馨提示: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上作答无效。)
1.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的字读音无误的一项是( )(2分)
A. 寒 暄(xuān) 城 垣(yuán) 伤 残(cán) 呻 唤(shēn)
B. 伺 候(c ì) 堕 入(zhuì) 蛮 横(hèng) 租 赁(lìn)
C. 飘 泊(bó) 可 耻(chǐ) 忏 悔(qiān) 苦 难(nàn)
D. 提 防(dī) 解 剖(pāo) 慰 藉(jiè) 创 伤(chuāng)
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
A. 根深蒂固 居安思危 善始善终 B. 渊远流长 恃才傲物 戒奢以俭
C. 择善而从 载舟履舟 施惠于人 D. 鸣琴垂拱 文武争驰 是可而止
3. 下列各句中,加横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2分)
A. 第31个教师节的晚上,我们学校举行了庆祝会,在载歌载舞中,大家尽享天伦之乐。
B. “古来磨灭知几人,此老至今元不死.”那些曾经指点江山的国际政治人物不会被历史所遗忘,他们的一举一动依然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C. 时势造就英雄,每个纷乱的历史时代总会产生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D. 图穷匕见,这个一向以友好邻邦来标榜的霸权主义者,终于撕去了“友谊”的面纱,赤裸裸地进行军事交涉了。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A. 我们一定能在国际展览大会期间展现出古老文明大国的风范,那时我们的城市不仅会变得更加美丽,每一个人也会更讲文明。
B. 语文是各门学科的基础,学习自然科学如果不掌握语文这门工具,就不可能正确理解其他学科的题意、概念和原理,不可能有条理的、严密的思维习惯。
C. 去年“双十一”,淘宝24小时便创造出350多亿元的成交额。在电子商务的攻势下,每年的“双十一”已经由光棍节脱胎换骨,变成了全民疯狂的购物节日。
D. 工作压力、睡眠不足、缺乏运动等因素都会影响到人的身心健康,不健康的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同样不容忽视。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2分)
微信朋友圈里的很多人往往是现实生活中的朋友,私密性是微信朋友圈的基本属性。但是 , , , , , 。每个人在各自朋友圈发信息时,要承担一定的“注意义务”。
①个人在朋友圈发布或转发信息要慎重
②还要恪守公共交往规则及秩序
③朋友圈又具有公共性质
④不能盲目动指头
⑤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性
⑥在朋友圈里除了要遵守社交礼仪外。
A. ①⑤⑥②③④ B. ③⑥①⑤④② C. ⑤③⑥②①④ D. ⑥④⑤②③①
6. 下列文学常识和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作者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B. 本纪记述皇帝,世家记述诸侯王,列传记述各方面的著名人物。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打入咸阳,号令诸侯,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浏览完整试题
C. “秋毫无犯”、“劳苦功高”、“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游刃有余”等成语,均出自《鸿门宴》。
D. 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中“项王、项伯东向坐”,是最上位,范增南向坐,是第二位,再次是刘邦,张良则为侍坐。从座位可看出双方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3小题,共6分。温馨提示: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上作答无效。)
怎样读中国书
余英时
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
古今中外论读书,大致都不外专精和博览两途。“专精”是指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工夫。古代经典很多,今天已不能人人尽读。像清代戴震,不但“十三经”本文全能背诵,而且“注”也能背涌,只有“疏”不尽记得,这种工夫今天已不可能。因为我们的知识范围扩大了无数倍,无法集中在几部经、史上面。但是我们若有志治中国学问,还是要选几部经典,反复阅读,虽不必记诵,至少要熟。近人余嘉锡在他的《四库提要辩证》的序录中说:“董遇谓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百遍纵或未能,三复必不可少。”至少我们必须在自己想进行专门研究的范围之内,作这样的努力。不但中国传统如此,西方现代的人文研究也还是如此。
精读的书给我们建立了做学问的基地;有了基地,我们才能扩展,这就是博览了。博览也须要有重点,不是漫无目的乱翻。现代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古人所谓“一物不知,儒者之耻”,已不合时宜了。所以我们必须配合着自己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博览之书虽不必“三复”,但也还是要择其精者作有系统的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细读一遍。稍稍熟悉之后,才能“快读”“跳读”。朱子曾说过: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完成了,以后越来越省力,也越来越快。这是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的过程,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
读书要“虚心”,这是中国自古相传的不二法门。朱子说得好:“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崖来崖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看来看去,自然晓得。”这似乎是最笨的方法,但其实是最聪明的方法。我劝青年朋友们暂且不要信今天从西方搬来的许多意见,说甚么我们的脑子已不是一张白纸,我们必然带着许多“先入之见”来读古人的书,“客观”是不可能的等等昏话。正因为我们有主观,我们读书时才必须尽最大的可能来求“客观的了解”。事实证明:不同主观的人,只要“虚心”读书,则也未尝不能彼此印证而相悦以解。
“虚”和“谦”是分不开的。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总要先存一点谦逊的心理,不能一开始便狂妄自大。这是今天许多中国读书人常犯的一种通病,尤以治中国学问的人为甚。他们往往“尊西人若帝天,视西籍如神圣”,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如果有人认为这是“创造”的表现,我想他大可不必浪费时间去读中国书。倒不如像鲁迅所说的“中国书一本也不必读,要读便读外国书”,反而更干脆。不过读外国书也还是要谦逊,也还是不能狂妄自大。
古人当然是可以“批判”的,古书也不是没有漏洞。朱子说:“看文字,且信本句,不添字,那里原有罅缝,如合子相似,自家去抉开,不是浑沦底物,硬去凿。亦不可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读书得见书中的“罅缝”,已是有相当程度以后的事,不是初学便能达得到的境界。“硬去凿”“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却恰恰是今天中国知识界最常见的病状。有志治中国学问的人应该好好记取朱子这几句话。
“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一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读书的第一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创造力”,能“发前人所未发”。
只有温故才能知新,只有推陈才能出新,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这是颠扑不破的关于读书的道理。
(选自《悦读》有删节)
7.下列对作者“读中国书的方法和态度”的理解和概括,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______(2分)
A.“专精”阅读,就是对古代经典之作必须下基础工夫,要选几部经典反复阅读,虽不必全部背诵,但至少“三复”,达到“熟”的程度。
B.“博览”是在“专精”的基础上的扩展阅读,必须配合着自己的专业去逐步扩大知识的范围,要有目的地择其精者作有系统的阅读,至少要一字不遗细读一遍。
C.就态度而言,作者强调要“虚心”,要静心地读,反复地读,读来读去就不会有“先入之见”,做到尊重经典的客观内容,达到能和作者心心相印的地步。
D.作者认为我们读经典之作,甚至一般有学术价值的今人之作,要有“谦逊”的态度,不是不能批判,是不要一开始便狂妄自大,凭着平时所得的一点西方观念,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
8.“中国传统的读书法,讲得最亲切有味的无过于朱熹”,下列说法完全属于朱熹观点的一项是______(2分)
A.读书先要花十分气力才能毕一书,第二本书只用花七八分功夫便可完成了,以后越来越省力,也越来越快,从“十目一行”到“一目十行”,无论专精和博览都无例外。
B.读书别无法,只管看,便是法。正如呆人相似,崖来崖去,自己却未先要立意见,且虚心,只管看。看来看去,自然晓得。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C.看文字,且信本句,不添字,那里原有罅缝,如合子相似,自家去抉开,不是浑沦底物,硬去凿。亦不可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
D.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固是不易之论。读书百遍或许不能够做到,但是反复读多遍一定是不可少的。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2分)
A.清代学者戴震堪称“专精”读书的典范,他对十三经,除了“疏”不尽记得外,经文与“注”全都能够背诵下来,作者认为现在读书做学问的人必须具备这番基础功夫。
B.作者认为,“好学深思,心知其意”是每一个真正读书人所必须力求达到的最高阶段,强调读书的第一要义是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而不是急于横加“批判”。
C.鲁迅的话是反封建思想的激愤之词,作者在此引用并不是非议鲁迅,矛头指向的是那些崇尚西洋、对中国古籍横加“批判”并认为这是一种“创造”的人。
展开余下试题
D.发现古书的漏洞,不是初学者能达到的境界,在没有达到相当程度之后,切不可不尊重原著而对古书中的漏洞“硬去看”;或者“先立说,拿古人意来凑”。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3小题,共6分。温馨提示: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上作答无效。)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
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
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10.对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亡去不义 亡:逃跑
B. 臣与将军 戮力而攻秦 戮力:拼力厮杀
C. 秦时与臣 游 游:交好
D. 籍吏民,封府库 籍:登记造册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沛公“善于应变”和项羽“优柔寡断”的一组是( )(2分)
A. ①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②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B.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②项王默然不应
C.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②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D. ①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②项王默然不应
12.下列对选段的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沛公为项伯的侠义所感动,于是就与他结拜为兄弟,并结成儿女亲家。
B. 项羽为人善良,宽容大度,所以不计前嫌,接受刘邦道歉,与之和解。
C. 范增老谋深算,深知刘邦有称王的野心,所以多次暗示项羽除掉刘邦。
D. 项伯为人仗义,主持公道,所以他在项庄舞剑时挺身而出,保护刘邦。
四、阅读下面一首现代诗,完成13--14题(2小题,共6分。温馨提示: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上作答无效。)
沁园春•长沙
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
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
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
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
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
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3.下列诗句节拍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
B. 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
C.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D.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14.对《沁园春•长沙》中的语句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层林尽染”是说山上一层层的枫树叶经霜变红,象是染过一样。
B. “万类霜天竞自由”是说一切生物都在秋光中争过自由自在的生活。
C. “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是说,读书人最讲意气,非常豪爽。挥洒自如,一点都不吝惜。
D. “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是说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
五、阅读下面语段,完成15~17题(3小题,共14分。温馨提示: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上作答无效。)
(六)
时间永是流驶,街市依旧太平,有限的几个生命,在中国是不算什么的,至多,不过供无恶意的闲人以饭后的谈资,或者给有恶意的闲人作“流言”的种子。至于此外的深的意义,我总觉得很寥寥,因为这实在不过是徒手的请愿。人类的血战前行的历史,正如煤的形成,当时用大量的木材,结果却只是一小块,但请愿是不在其中的,更何况是徒手。
然而既然有了血痕了,当然不觉要扩大。至少,也当浸渍了亲族,师友,爱人的心,纵使时光流驶,洗成绯红,也会在微漠的悲哀中永存微笑的和蔼的旧影。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倘能如此,这也就够了。
(七)
我已经说过:我向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推测中国人的。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我目睹中国女子的办事,是始于去年的,虽然是少数,但看那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曾经屡次为之感叹。至于这一回在弹雨中互相救助,虽殒身不恤的事实,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虽遭阴谋秘计,压抑至数千年,而终于没有消亡的明证了。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
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
呜呼,我说不出话,但以此记念 刘和珍君!
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不过供无恶意的仙人以饭后的谈资。(谈笑的话题)
B.我总是觉得很寥寥。(寂寥)
C.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顾忌、害怕)
D.则更足为中国女子的勇毅。(勇敢、坚毅)
16. “倘要寻求这一次死伤者对于将的意义,意义就在此罢”,这里的“此”指的是( )(2分)
A.通过女师大事件,作者看到了中国女子办事千干练坚决、百折不回的气概。
B.作者认清了当局者的因残,流言家的下劣,中国女性临难之从容。
C.三个女子殒身不恤的行为证明了人民是压不倒的,人们由此看到了中国的希望。
D.“三一八”修案使苟活者看见了微茫的希望,使真的猛士更奋然前行。
17. 分析文中画线句子的含义。(4分)
18.作者在最后一段说“我说不出话”,请结合文本概括其原因。(6分)
六、(19~22题,共16分。温馨提示: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上作答无效。)
展开余下试题
1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每空1分)
(1)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书生意气, 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______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3)满载一船星辉, ______ 。(徐志摩《再别康桥》)
(4) ______ ,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荆轲刺秦王》)
(5)真的猛士, ______ ,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20.把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21.阅读下则消息,概括消息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5个字)(4分)
2006年3月中旬,英山县有关部门透露,首都北京将在中华世纪坛位立40位中华文化名人塑像,英山县历史名人毕升位列其中。毕升是中国古代四大 发明家之一,他创造发明活字印刷术,为人类文明作出了重大贡献。1990年,在英山县草盘地镇五桂树发现了毕升的墓碑后,英山县召开了毕升文化研究会 10多次,建造了毕升纪念馆,编辑出版了《毕升研究文集》,创作出版8集电视连续剧《活字精神》,并且较好地传承打造出了毕升文化品牌。
22..仿照例句,用比喻的手法描述一组事物。 (2分)
【示例】
青天,是一片芭蕉叶,
月亮是一滴露珠。
手指,轻轻一点,它就落了。
七、作文(40分。温馨提示:请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题上作答无效。)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马克•吐温与朋友豪威尔准备去远郊春游,出门时恰遇大雨。豪威尔见到大雨,不禁悒悒不乐,他问马克•吐温:“你看这雨会停么?”马克•吐温回答:“所有的雨都会停的。”
请以“雨过天会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之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800字。
2018年秋季学期留学部高一第二阶段考试语文试卷答案
一、1-6 AAACCC
二、7-9 CCA
三、10-14 BBCDC
15.B 16.C
17.①以煤炭形成过程比喻人类血战前行的历史:需要大量残酯的流血斗争,也只能前进一小步。说明徒手斗争并不能促进历史的进步。(2分)②为青年学生徒手请愿牺牲惋惜。(2分)
18.①当局政府的凶残,流言家的下劣都让我感到愤慨;(2分)②刘和珍等中国女性临难的从容,办事的干练坚决和百折不回的气概让我感动和意外;(2分)③优秀青年学生的惨死使我沉浸在悲伤之中。(2分)
19.(1)挥斥方遒(重点字:遒)
(2)粪土当年万户侯(重点字:侯)
(3)在星辉斑斓里放歌(重点字:斑斓)
(4)复为慷慨羽声(重点字:慷慨)
(5)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重点字:生)
20.(1)我之所以派遣军队守住函谷关,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变故的发生啊。
(2)范增多次向项羽使眼色,举起他所佩戴的玉玦多次向项羽暗示(抓住时机杀掉刘邦),项羽却闭口不答。
21.毕升塑像将伫立在中华世纪坛
22. 花圃,是一座机场,
蝴蝶是一架飞艇.
清风,微微拂过,它就远了.
七、23.作文
雨过天会晴
大雨倾盆的黑夜,曾有无数希望与热情被浇灭。但漆黑中,我们仍能寻见那些坚强的火苗。它们在豆大雨点的砸击下,依旧坚强地不灭,说出马克•吐温的名言:“所有的雨都会停的。”
在雨中独行,是乐观与信念告诉我们:天一定会放晴。那些灰暗的现实曾烙在历史书页中,十四世纪的黑暗轻易地窒息了无数美好的向往与希望。但是,薄伽丘从未舍下珍贵的羽毛笔与墨水,那一行行清隽的文字依旧在他笔下生辉。罗马教廷腐朽的恶雨,意大利黑死病的肆虐,都未曾绊住他的笔尖。《十日谈》里,他写的一个个悲惨黑暗的故事,却也不懈地塑造过一个个纯净明白的灵魂。他凭的是什么?是心底里那乐观与自信的呐喊,他也许看不到光明,但他乐观人类不会从此堕落,他自信自由与民主之风定会拂走乌云,还晴朗明媚之天空。
在暴雨中跌倒,是不屈服的意志助我们爬起,依旧抬头等待天晴。在那个软弱委靡的王朝,国家动乱与家庭破裂的狂风暴雨一次次掀翻了曾经优雅的李清照。在雨中,她狼狈,她不堪,她奉献了忠心却无人理会!她绝望了吗?她从此一蹶不振了吗?没有!暴雨之洗去了她曾经的稚嫩与温婉的生活,不曾折断她的意志之脊。失去了一切,潦落了半世,她既然用一意志撑起高昂的头,依然坚强地寻觅那片晴空。最终,历史留给了她艳阳与蓝天,她在芳冢中也已微笑闭目。
在延绵不绝的雨中,是真正宽广的胸怀伴我们走出乌云密布,重返明媚生活。十九岁的印度青年,怀着对天文的挚爱与追求,踏上异土,但命运并不垂青于他,钱德勒塞卡,在天文学会上被权威粗暴地否定后,从此面对白眼与冷嘲。年青的心也许有过不甘,也许怨恨诅咒过。但他终于还是把心上的丘壑抚平,终于能平常面对。有这样的胸怀,他继续着他的科学生涯,继续着他的严谨治学,继续着他的风趣优雅,终于在中年成就名家。雨停了,但早在他放下怨恨那一刻停了,是胸怀帮了他。
在人生道途上,总会遇着疾雨,淋湿我们本该平顺的衣衬,阻着我们本该矫健的步伐。但只有真正在行走人生的人,真正希望走出人生的人,才能在寒颤时坚挺,在跌倒时爬起,在愤怒中放开心胸。支撑我们的,正是那些人类最珍贵的乐观、意志与胸怀。雨过天会晴,我们都能做到。
【解析】
这是一个具有隐喻性的作文题目,也就是说要透过题目中的“雨过”和“天晴”挖掘出与之相对应的社会生活现象,进行思考,确定写作的切入点。
“雨”应该指的是生活中带有灾害性的事物或现象,“天晴”指的是生活中的困难被战胜、问题被解决、危机被消除、风波被平息、苦难终过去、一切变得美好幸福起来。
所以审题要抓住“雨过”和“天晴”之间的关系进行思考,既可以谈外在的环境和条件,也可以分析主体内在的情绪也体验,要立足于其间的关联词“会”,“会”在这里即可以表示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也可以表示事物发展的可能性,从题目中给予的材料看,应该偏重于“应该”,偏重于“雨过”天一定会晴,表现的是事物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
议论性散文。审题准确,中心明确,三个分论点的设置恰当--从“乐观与信念、不屈服的意志、宽广的胸怀”展开说理。“雨中”、“暴雨”、“绵延不绝的雨”体现了层次美。论据典型充分,选材宽广--中外结合。紧扣段落中心与论据的联系展开论证,正反辩证分析,说理透彻,结构完整,详略恰当。语言流畅有文采。 (61.240.237.181)
上一篇:
广西南宁市马山县金伦中学“4+N”高中联合体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下一篇:
福建省长汀一中、连城一中等六校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联考试题语文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广西中央民”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0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