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267 2018-11-24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7]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
语文试卷
出题人: 赵珊 审题人: 冯雪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页,满分150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
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
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 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 ;
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 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 ,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美术创作面貌趋同的现象,首先表现为题材重复。譬如画家们在描绘都市青年时,花季少女与沙发、饮料的图像组合最为常见,几乎成为固定模式,而在表现普通市民生活时,菜市场是最受青睐的场景。
趋同还表现为样式手法的低层次重复。一些功成名就的国画家,看似每年都推出新作展,但实际上不仅题材单一,样式手法也差不多,如同流水线上生产的工业产品,但不少青年学生追摹名家风格,由此产生一批又一批面貌近似的作品,加剧了“千人一面”的趋势。
再者,趋同表现为各地区、各机构创作面貌近似,个性不突出,风格不鲜明。
雷同,意味着单调和乏味,是艺术创作的大忌。因此,我们有必要分析现象,探究其成因。趋同的现象,反映出艺术家缺乏必要的生活体验和独特的艺术语言,也反映出其视野 的狭窄和创作思路的僵化。诚然如此,但这仅仅道出了创作者主观方面的部分原因,不足以解释面貌趋同现象为何范围如此之广,程度又如此之深。深层原因,恐怕要从人才推出机制、管理机制乃至经济文化生活环境里去找。
一段时期以来,随着人力资源管理手段日益灵活,人才流动较以往更为自由,各地不少资深名家已被在京艺术机构调走,而崭露头角的青年才俊也多奔赴大城市发展。同时,文艺名家们被不同机构“借用”,也成为常见现象。于是,一人拥有多种身份,渐成常态 。美术人才的频繁流动,其实是把双刃剑,它一方面促进了地区间的文化交流,激发了创作活力,另一方面也“稀释”了区域文化特色,客观上造成了各地创作风格的趋同化。
社会生活的变迁,也深刻影响着艺术创作。改革开放以来,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模式逐渐趋同,类似的生活模式导致类似美术作品的出现。艺术是生活的反映,以此解释艺术创作趋同的现象,似乎有其合理性,但必须意识到,艺术绝不是机械地反映生活。仅仅把目之所见的生活片段记录下来,说明作者对生活的理解还很肤浅。
此外,不同美术品类之间的创作语言也在逐渐靠近。譬如,油画追求水彩画的轻盈透明感,而水彩画则借鉴油画的丰富厚重感;水墨画追求素描的明 暗调子效果,而素描则借鉴写意画简括的构图与洒脱奔放的笔触等,这种“跨界”的作法,模糊了门类之间的界限,削弱了某些画种的特色魅力。
创作面貌的“趋同”现象,或许不会持续太久,因为打破单调感,寻求丰富和变化,是人们本能的审美需求,观众的眼睛会做出明智选择,艺术史和艺术市场也终将淘汰浅薄跟风者。走出“趋同”,需要优化人才培养环境,推出更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更需要美术家敏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探索。美术家一定要远离惰性。因为,无论是另辟蹊径的创新,还是对自我的不断超越,都建立在艰辛劳动的基础上。
浏览完整试题
(摘编自《 人民日报 》 2017年09月03日 《不同角度看“趋同”》)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画家们在描绘都市青年时,模式固定,都会选取花季少女与沙发、饮料的图像组合。
B.一些青少年盲目追摹名家风格,因此产生很多面貌相似的作品,加剧了趋同趋 势。
C.因为各地不少资深名家被京艺术机构调走,所以青年才俊多奔赴大城市发展。
D.只有优化人才培养环境,推出合理的人才选拔机制,提高美术家自身要求,才能
走出“趋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章第一段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论证了趋同现象首先表现为题材重复。
B.文章从题材、样式手法和各地区各机构创作面貌三个角度对美术创作面貌趋同的现象作了论述。
C.文章第四~七段从多个角度分析了趋同现象的成因,这样就能避免艺术创作的大
忌,趋同现象才不会持续太久。
D.文章在最后一段提出了美术家要远离惰性,敏于观察,善于思考,勤于探索的观
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事物往往具有利弊两面性,一人拥有多种身份促进了地区间的文化交流,同时也
“稀释”了区域文化特色,导致创作风格的趋同化。
B.作者对生活理解不够,因此机械地记录生活,可见类似的美术作品出现源于这种
类似的生活模式。
C.不同美术品类之间的“跨界”做法,看似实现了丰富和变化的目标,打破了门类
之间的单调性,却也使某些画种的独特魅力黯淡弱化。
D.作者认为趋同现象可能很快就会结束,艺术家要想不被艺术市场淘汰,需要艰辛
劳动,不断超越自我。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两位小保姆的故事
刘醒龙
小时候住在山里,每当黄昏来临,如果没有别的事情吸引,我就会出神地望着远处山腰上的那棵大樟树。传说黄昏是一天当中灵魂开始出没的时候,月光落地,清风入夜,这些都是它的背景。
女儿尚小的那几年,家里前后请过几位小保姆。之所以做不长,大部分是因为她们思家心切,但也有两位例外。
早来的那位女孩,初中毕业。朋友们特地介绍说,她家离大樟树只有两里路。大樟树本是一棵有名的树,那地方原本叫满溪坪。也就二三十年的时间,作为地名的满溪坪就没有人叫了,而换成了大樟树。女孩来之前正在山上采茶。一见面我就问她,那棵大樟树还在不在。女孩回答说,在,已被列为县里重点保护的古树了。
女孩一来就明白地表示自己最多只做半年。开始还不太在意,以为是想家的另一种说法,后来才发现女孩是当真的。她之所以愿意出来,是想挣钱给父亲治病。从中介绍的朋友先前就说过,女孩的父亲患了食道癌。所以,女孩拿到第一份工资后就委托我们替她存起来,连一分钱都舍不得花。
正好半年的那天晚上,女孩突然对我们说,她要去汉口中山大道的某个地方买能治食道癌的药。女孩要买的那种灵芝做成的药,媒体上已不止一次披露,其治癌的功效是假的。女孩言之切切的样子,让我们不好直接提出忠告,只好答应说,我先去看看情况,然后再带她去。同时费尽心机地将披露相关情况的文章找出来,放到她的房间里,希望她看过后,能有所转变。在接下来的几天里,女孩反而更加迫切地反复催问 我们,何时让她去汉口买药。从汉口回来后,她一分钟都不肯等待,当即就要去车站。她说:“我要给我的父亲送药回去。”
送别的路上,我有些恍惚。坦率地说,这半年我们对女孩的表现不能说是十分满意。在车站里,上了车后,她回头默默看我的那一眼,突然让人心酸极了。
几年后的某一天,在东湖边的那处咖啡馆里,很静的时候,忽然听到邻座的人轻声提及一个曾经耳熟能详的名词。女孩走后不到一年,这种以灵芝为名的名噪一时的所谓特效药,便从社会信息传播途径中全面消失了。邻座的人说,父亲生病后一向认为癌症是不治之症,不肯吃药花冤枉钱,也不知为什么,大概是广告做得太诱惑人了,突然同意试试这种药。他花了几万元买回来的药,还没吃完,父亲就走了。其实,他明白那药是假的,可是父亲都病成那个样子了,做儿子的还能做什么哩!听话声十分深情,但从面容上看十分平静,就像长在几里外的大樟树,风暴来袭,也吹不动一片叶子。
乡村的大樟树是一种活生生的哲理。在远处遥望樟树的人 ,内心比每天都能享受樟树荫蔽的人还要丰富。明白真相的时候,倒让我们的内心变得格外无助。
之后来家带孩子的第二个女孩,心地十分善良,女儿和妻子十分满意,过年时,还专门开车送她到离家最近的小路口。说好,过完年她就回来,并且将回程的车票钱都给了她。女孩穿着妻子送给她的那件红色呢绒大衣,在冬日的原野上一路走走停停。我们一直等她到正月底,仍没有任何音讯。难得全家都很满意的女孩不辞而别,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小小的打击,于是我们决定,不再找小保姆了,家务事早前就请了钟点工来做,孩子则由自己来带。这样过了半年之后才听说,女孩非常想再来,却没有钱搭车,连同我们给的返程车票钱,她都给了母亲,一半用作长期卧病不起的父亲的医疗费,一半用作年后弟弟上学时的报名费。得到消息的时候,女孩已再次来到武汉,跟着同村的人一起在离我们家不远的长江二桥附近的一个建筑工地上做零工。
几年之后,妻子还在提起这个女孩,想不通长江二桥离家如此近,她到武汉后,即便不来打个招呼,怎么就不肯来个电话呢?或许,是那张返程车票梗在中间,成了打不通的大岭关山。女孩一定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好,拿了车票钱,人却不来。
其实,真正惭愧的是我们,是我们在衣食无忧的生活中过得久了,用以体察周围的智慧锈蚀了。
灵魂出现在我们身边,并非总是伴随命运的起承转合。有时候,它宁可成为一张车票,或者干脆就是一包借灵芝之名的药。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展开余下试题
A.文章写“我”一见到第一个做保姆的女孩时,就向她打探大樟树的情况,表达了作者对大樟树具有非常深厚的情感。
B.文章写“我”费尽心机将披露“治癌假药”的文章放在她房间,女孩却仍然催促“我们”去买药,以此暗示女孩单纯幼稚。
C.文章插入“我”在咖啡馆听到男子明知假药却仍然花几万元把药买回来给父亲吃的故事,有力地映衬第一个保姆的行为。
D.文章开头写“灵魂开始出没”,结尾又说“灵魂出现在我们身边”,首尾呼应,读完全文,我们发现作者时时在剖析“灵魂”。
5.作者在文章前半部分多次提到大樟树,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6.文章通过叙述两个小保姆的故事,抒写作者的多种情感,试结合原文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5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
顾琛字弘玮,吴郡吴人也。琛谨确不尚浮华,起家州从事,驸马都尉,奉朝请。少帝景平中,太皇太后崩,除大匠丞。后为彭城王义康右军骠骑参军,元嘉七年,太祖遣到彦之经略河南大败,悉委弃兵甲,武库为之空虚。后太祖宴会,有荒外归化人在坐,上问琛库中仗犹有几许琛诡答有十万人仗旧武库仗秘不言多少上既发问追悔失言及琛诡对上甚喜十五年,出为义举太守。初,义康请琛入府,欲委以腹心,琛不能承事刘湛,故寻见斥外。十九年,徙东阳太守,欲使琛防守大将军彭城王义康,固辞忤旨,废黜还家积年。
琛及前西阳太守张牧, 并司空竟陵王诞故佐,诞待琛等素厚。三年,诞据广陵反,遣客陆延稔赍书板琛为征南将军,牧为安东将军,琛子前尚书郎宝素为谘议参军,宝素弟前司空参军宝先为从事中郎。时世祖以琛素结事诞,或有异志,遣使就吴郡太守王昙生诛琛父子。会延稔先至,琛等即执斩之,遣二子送延稔首启世祖曰:“刘诞猖狂,遂构衅逆,凡在含齿,莫不骇愧,臣等预荷国恩,特百常愤。忽以今月二十四日中获贼诞疏,欲见邀诱。臣即共执录伪使,并得诞要书,具列本郡 太守王昙生。臣即日便应星驰归骨辇毂,臣母年老,身在侍养,辄遣息宝素、宝先束骸诣阙。”世祖遣诛琛使其日亦至,仅而获免。上嘉之,召琛出,以为西阳王子尚抚军司马。
太宗泰始初,与四方同反,兵败,奉母奔会稽,台军既至,归降。宝素与琛相失,自杀。琛寻丁母忧,服阕, 起为员外常侍、中散大夫。后废帝元徽三年,卒,时年八十六。
(节选自《宋史•顾琛》,略有删改)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上问琛库中/仗犹有几许/琛诡答/有十万人仗/旧武库仗秘不言多少/上既发问/
追悔失言/及琛诡对/上甚喜/
B.上问琛/库中仗犹有几许/琛诡答/有十万人仗/旧武库仗秘不言多少/上既发问/
追悔失言/及琛诡对/上甚喜/
C.上问琛/库中仗犹有几许/琛诡答/有十万人仗/旧武库仗秘不言/多少上既发问/
追悔失言/及琛诡对/上甚喜/
D.上问琛库中/仗犹有几许/琛诡答/有十万人仗/旧武库仗秘不言/多少上既发问/
追悔失言/及琛诡对/上甚喜/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驸马都尉,官名,汉代置驸马都尉,掌管副车之马。
B.诣阙,阙是古代王宫、祠庙门前两边的高建筑物。诣阙可指赴朝廷。
C.辇毂,皇帝的车驾,既可指代天子,也可指代京城。
D.服阕,指古代服丧期间为哀悼死者要穿上丧服。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顾琛思虑周全,处事严谨。太祖曾在宴会上问顾琛,武库中兵器的数量 有多少,
顾琛唯恐失言,如实回答,太祖十分高兴。
B.顾琛不畏权贵,忠于本心。彭城王刘义康召请顾琛入自己的官署,是想把他当作
心腹委用, 但顾琛不肯违心顺承敬奉刘湛, 所以不久就被疏远排斥。
C.顾琛尽忠职守,深受皇帝赞赏。刘诞叛乱,想要邀约诱 骗顾琛,顾琛当时就擒住
刘诞的使者陆延稔,将他斩首,派两个儿子把其首级送给世祖。
D.顾琛十分孝顺,亲侍母亲。太宗泰始初年,顾琛反叛朝廷,起兵失败后,他侍奉年
老的母亲逃往会稽, 后又为母亲守丧,服丧期满才出仕任官。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时世祖以琛素结事诞,或有异志,遣使就吴郡太守王昙生诛琛父子。
(2)臣即共执录伪使,并得诞要书,具列本郡太守王昙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
红梅
苏轼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注]诗老:指苏轼的前辈诗人石曼卿,石曼卿《红梅》诗云“认桃无绿叶,辨杏有青枝”。
11.这首词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 )
A.诗人使用拟人手法,以红梅自况,表 达了红梅期待与桃杏共同装饰春天。
B.心境幽寒的红梅“怕愁贪睡”,不肯随“春”,故而未能及早开放。
C.颔联的“故作”是没有丝毫贬义的,这不是忸怩作态,而是在她的“冰容”之外的另一种性格,即她的与人为乐她的朴实。
D面对百花盛开的“春态”,红梅仍深自怵惕,保持自己的节操。
E尾联引用典故,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赞颂了梅花高洁傲岸的品质,古今同赞。
12.颔联蕴含了诗人哪些思想情感?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8小题,16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
(1)《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 。
(2)《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 , 。
(3)“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 , 。
(4)《归去来兮辞》中体现诗人急于归家的热切细节: , 。
(5)《滕王阁序》中描写山光水色,被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的两句是: , 。
(6)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 , 。这两句是将《滕王阁序》中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也是全文文眼,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7)《陈情表》用 , 两句表现出李密家里家外都无人照应。
(8)《陈情表》用 , 两句写出作者形单影只,孤独生活的样子。
(四)课内文言文基础知识(每小题3分 共9分)
14.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 )
A.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B.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C.吾令人望其气……成五采 D.夙遭闵凶
1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B.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C.刘夙婴疾病 D.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16.与“《齐谐》者,志怪者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莫之夭阏者。 B.覆杯水于坳堂之上。
C.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D.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第Ⅱ卷
三、语言文字运用(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小题。
“薜荔”是古诗文中 的意象,古代文人仕途困惑,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中唐诗人柳宗元被贬柳州时写道“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晚唐诗人沈彬亦有诗云“薜荔惹烟笼蟋蟀,芰荷翻雨泼鸳鸯”,诗中因薜荔而生出凄楚的意味。有趣的是,薜荔也有另外一面,薜荔不 ,在寂寞中生长,延伸着碧绿的藤蔓,任密雨侵,依然绿意盎然,活出自己的精彩。屈原《离骚》中就有“揽木根以结茝兮,贯薜荔之落蕊”的诗句,借薜荔这种芳草来表达清高芳洁之意,夏天来了,薜荔更显出一片生机,藤条 ,坚韧地攀缘吸附于墙壁,构成一扇天然的绿壁,任凭风雨雷电轰击,也不能撕扯分离它们。( )。待到挂果时,薜荔藤叶丛里挂满了青果,煞是可爱,初唐宋之问“薜荔摇青气,桄榔翳碧苔”,描写了蔓生浓绿的路荔、亭亭玉立的桄榔与碧苔相映成趣的景致,令人 。
展开余下试题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司空见惯 同流合污 青云直上 心驰神往
B.层出不穷 随波逐流 青云直上 爽心悦目
C.司空见惯 随波逐流 扶摇直上 心驰神住
D.层出不穷 同流合污 扶摇直上 爽心悦目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若是睛朗的夏日,远远去仿佛一片彩霞,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
B.若是天气睛朗,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远远望去仿佛一片彩霞
C.远远望去,阳光为它涂上一层金色,简直是一片彩霞
D.远远望去,简直是一片彩霞,阳光为它涂 上一层金色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古代一些文人仕途不顺,他们怀才不遇,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B.古代文人仕途多困惑或怀才不遇,或身处逆境,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愁。
C.古代文人仕途不顺或怀才不遇,他们常常为解心愁而借薛荔抒情。
D.古代文人大多仕途困惑或怀才不遇,他们身处逆境之时常借薜荔抒情,以解心
愁。
20.下面一则文稿在表达上有三处不妥当,请指出并改正。(3分)
通 告
为提高电话网的通信能力,我公司将对辖区电话局的交换机进行升级改造,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将有关事项宣布如下:
本工程将于2018年6月10日20时至11日8时施工,在此期间会影响青山区电话用户的正常通话。交换机升级后,用户原有的一些业务功能(如闹钟、呼叫转移等)需要重新设置;热线和呼出限制的设置方法也有变化。
如有疑问,欢迎提出。本公司客服电话:87654321。
对工程施工给您造成的不便,我们深表不安,请予理解和支持。
天网通信有限公司青山分公司
2018年9月1日
更正:(1) 改为 (2) 改为
(3) 改为
四、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谁年轻的时候没有过梦想,谁年少的时候没有过榜样?好的偶像能够成就一代人的志向、理想和美好的精神家园,而不好的偶像则会误人志向、毁人前程。在引导崇拜偶像时,我们要大力呼唤和推出“英雄偶像”,逐渐将那些“反面偶像”逐出舞台。
材料二:影视歌明星,总是引领着一个时代的流行潮流。无论是昙花一现的辉煌还是常青藤般的经久不衰,他们带给人们的震撼与激情,是可以穿透岁月和记忆的。每个 人的成长过程中都有过类似的偶像情结,只不过因所处的时代不同,意义与价值观也随之大相径庭。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要求: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年级
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1.B(解析)A项原文“几乎成为固定模式”,选项缺少修饰限定。原文“最为常见”,选项“都会选”范围扩大。C项,强加因果。D项“只有……才”太绝对。
2. C(“这样就能避免艺术创作的大忌”错,雷同是创作大忌。走出趋同不仅要探究原因还要满足艺术家自身条件等其他因素)
3.A原文“它一方面促进了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中的“它”指代错,不是“一人拥有多种身份”而是“人才频繁的流动”。
4【答案】B
【解析】B项,“暗示女孩单纯幼稚”错,作者是在提醒女孩不要上当,食道癌是无法治愈的,表达的是作者对女孩的关心,同时也说明了女孩对治疗父亲的病的急切心情。
5.作者在文章前半部分多次提到大樟树,这样写有什么作用?(5分)
【参考答案】①引出第一个小保姆的故事,因为第一个小保姆来自大樟树村。②引起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也为下文作者对自我灵魂的剖析作铺垫。③是作者抒发情感,阐发议论的寄托物。如“就像长在几里外的大樟树,风暴来袭,也吹不动一片叶子”等语句,寄托着作者的情感和哲思。
6.文章通过叙述两个小保姆的故事,抒写作者的多种情感,试结合原文加以分析。(6分)
【参考答案】①对儿女们孝敬父母、敬爱父母的讴歌。第一个女孩出来挣钱是给自己患食道癌父亲买药治病,即使是假药也在所不惜;第二个女孩连同车票钱都给了母亲。②对不能体察和体谅贫穷者处境的自责。第二个女孩因为家庭困难而没有钱返回时,我们不理解和妻子“抱怨”,写出了在衣食无忧中无法理解贫穷者的自责。③对弱者的同情。作者 对第一个女孩为父亲治病甘愿上当感到“心酸”,对第二个女孩不辞而别及不来电话原因的猜想与反思。
7.B上问琛:“库中仗犹有几许?”琛诡答:“有十万人仗。”旧武库仗秘不言多少,上既发问,追悔失言,及琛诡对,上甚喜。(划分标志词“答、问”,“琛诡答” “上既发问”后应划开,“许”是句末标志词,“仗犹有几许”后应划开,“不言多少”,动宾结构不要划开,“上既发问”“上甚喜”主语“上”应放句首,主语前可划开。)
8.D服阕,指古代服丧期满除去丧服。
9. A(“顾琛唯恐失言,如实回答”错,顾琛看到有外人在场,用假话回答。)
10. ①当时世祖认为顾琛一向结交事奉刘诞,也许会有二心,就派使者去吴郡太守王昙生那儿,命他诛斩顾琛父子。(关键词“素”“或”“就”各1分,句意2分)
②我们立即一同抓住刘诞派来的伪使,并且得到了刘诞的重要书信,我们已经把这事向本郡太守王昙生备述。(关键词“执录”1分,“要书”1分,“具列”1分,句意2分)
【参考译文】
顾琛字弘玮,吴郡吴人。顾琛严谨朴实,不崇尚浮华,出仕任州从事,驸马都尉,奉朝请。少帝景平年间,太皇太后去世,顾深被授为大匠丞。后任彭城王刘义康右车骠骑参军,元嘉七年,太祖派遣到彦之率军经营河南,到彦之大败而归,军队兵甲全都丢弃,武库因此而空虚。后来太祖举行宴会,有自中原来投附归化的人在座,太祖问顾琛:
上一篇:
河南省辉县市高级中学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下一篇: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邢台八中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吉林省长春”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