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241  2018-11-29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1]
广东省肇庆市百花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肇庆市百花中学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总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学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27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本题共3小题,15分)
丹心一片林徽因
林徽因在伦敦留学时候就立下了攻读建筑学的志向。1924年6月,林徽因和梁思成同时赴美攻读建筑学。1928年,这对新婚夫妇学成回国。梁林二人都对中国的古建筑怀有深深的热爱。当时,中国对古建筑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日本学者甚至断言中国没有唐代古建筑。梁思成、林徽因二人下定决心,要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观念来系统研究中国古建筑。
30年代,林徽因经常与梁思成一起骑着毛驴、坐着独轮丰,到穷乡僻壤去寻找古建筑。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他们的发现得以为世人所了解,得到了应有的保护。然而,当这项事业刚刚开始不久,日本侵略者的铁蹄就踏遍了华北的大片地区。战争越来越近,林徽因是北平的太太们中最早表示宁死不做亡国奴的。林家有尽心报国的家风,林徽因的两位堂叔林觉民、林尹民均在黄花岗72烈士之列。她给8岁的女儿梁再冰写信:“如果日本人要来占领北平,我们都愿意打仗。我觉得现在我们做中国人,应该要顶勇敢,什么都不怕,什么都顶有决心才好。”
八年抗战,物价飞涨,不断的“逃难”和越来越差的生活条件;使林徽因旧病复发。从1941年起,她就经常发烧卧床,从此再没有享受过健康人的欢乐。在贫病交加的情况下,林徽因在病榻上仍坚持工作,帮助梁思成反复修改并最后完成了《中国建筑史》的初稿和用英文撰写的《图解中国建筑史》,初步实现了他们在学生时代就已怀有的学术夙愿。也许没有人知道,林徽因为了这两部著作耗费了多少心血,在健康方面又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就是在这个时期,她一再谢绝了外国朋友的邀请,不肯到美国去疗养,而宁愿留在国内,同自己的同胞共命运。梁思成也支持她的选择,虽然他们都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二战行将结束时,虽然梁思成向盟军提出了保护日本奈良古建筑的建议,但奈良附近的军事目标众多,盟军不得不准备对其进行轰炸。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奈良的历史遗迹,盟军需要一张详细标明文物地点的地图。这一次,画这张图的,是林徽因。可能很多人不知道,林徽因一家两次险些在日军的轰炸中丧命,其三弟林恒和梁思成的弟弟梁思忠均牺牲在与日寇作战的战场上。纵是佛经中诸神菩萨,胸襟也不过如此吧。
1949年初,林徽因所住的清华园解放了。她和梁思成应解放军的请求,编写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此书后来演变成为《全国文物保护目录》。这一年,林徽因被聘为清华大学建筑系一级教授,从此她便把自己的命运同新中国连在了一起。林徽因曾决绝地表示,要与离开祖国大陆及去台湾的知识分子断交。她曾说过,自己从小受欧美教育,但珍视中国;一个有爱国心的中国知识分子,是不会也不该选择这样的时机离开祖国的。
一边是病痛的折磨,一边是繁忙的工作,她就像一支两头燃烧的蜡烛。她发表了大量的有关建筑的论著,并以惊人的毅力参与首都的城市规划工作,设计了八宝山革命公墓主体建筑。她力主保存北京古城面貌,反对拆毁城墙、城楼和某些重要古建筑物,提出了修建“城墙公园”的新颖构想。为了挽救古都仅存的完整牌楼街,林徽因在一次会议上与当时的北京市负责人发生了面对面的冲突。她据理力争,甚至指着对方的鼻子大声斥责。而那时她肺病已重,以致激动时只能发出喉音。今日,牌楼早已随着文化浩劫一同烟消云散,但林徽因当日的金刚怒吼,必将永远环绕在每一位具有良知血性的中国学者心头。


浏览完整试题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设计国徽图案,是林徽因最光荣的任务。连续几个月,她呕心沥血,一次次地参与修改设计,直到方案最后确定。而这时,她已经病弱到几乎不能从座椅上站起来了。1955年3月,林徽因耗尽了最后一点气力,带着许多未完成的心愿离开了人世。她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烈士陵园一个偏僻的角落里,墓碑上镌刻着一簇有着浓厚民族韵味、丰满又秀丽的汉白玉花圈。这原是林徽因为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的碑座上的一个刻样,它作为一篇无言的墓志铭,纪念着它的主人。
(摘编自梁从诫《建筑家的眼睛,诗人的心灵》)
相关链接
①林徽因(1904 -1955),原名林徽音,中国著名建筑师、诗人、作家,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她同丈夫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领域的开拓者。林徽因有着倾城的貌,出众的才,在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绘画、翻译等方面成就斐然,早在30年代就事有“一代才女”的美誉。
(百度百科《林徽因简介》)
②徽因的健谈绝不是结了婚的妇人的那种闲言碎语,而常是有学识、有见地、犀利敏捷的批评……她从不拐弯抹角、模棱两可。我常常折服于徽因过人的艺术悟性。
(萧乾《才女林徽因》)
③母亲在融汇材料方面充满了灵感,常会从别人所不注意的地方独见精彩,发表极高明的议论。那时期,父亲的论文和调查报告大多经过她的加工润色。父亲后来常常对我们说,他文章的“眼睛”大半是母亲给“点”上去的。
(梁从诫《回忆我的母亲林徽因》)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林徽因和梁思成的个人志趣和爱好完全一致,他们将研究建筑学作为终身追求的事业,二人取长补短,互相支持,可谓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
B.古建筑遗存是全世界共同的文化遗产,为了使奈良古建筑免遭战火,林徽因克制住内心对日寇的仇恨,为盟军绘制出了详细标明文物地点的奈良地图。
C.林氏后人传承了家族尽忠报国的门风,先后有多人为推翻封建帝制、为抗击日寇侵略牺牲了自己的生命,林徽因从小就深受他们的影响。
D.战乱时期动荡的环境、恶劣的生活条件、繁重的工作,击垮了林徽因的身体,她所取得的重要成就,都是以牺牲自身健康作为代价的。
2.林徽因在建筑学领域取得了哪些成就?请结合材料简要归纳。(6分)
3.林徽因有哪些品质最应该为后世所铭记?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本题共3小题,12分)
别了,不列颠尼亚
周婷、杨兴
在香港飘扬了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米字旗最后一次在这里降落后,接载查尔斯王子和离任港督彭定康回国的英国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驶离维多利亚港湾——这是英国撤离香港的最后时刻。
英国的告别仪式是30日下午在港岛半山上的港督府拉开序幕的。在蒙蒙细雨中,末任港督告别了这个曾居住了二十五任港督的庭院。
4点30分,面色凝重的彭定康注视着港督旗帜在“日落余音”的号角声中降下旗杆。根据传统,每一位港督离任时,都举行降旗仪式。但这一次不同:永远都不会再有港督旗帜从这里升起了。4时40分,代表英国女王统治了香港五年的彭定康登上带有皇家标记的黑色“劳斯莱斯”,最后一次离开了港督府。
掩映在绿树丛中的港督府于1885年建成,在以后的近一个半世纪中,包括彭定康在内的许多港督曾对其进行过大规模改建、扩建和装修。随着末代港督的离去,这座古典风格的白色建筑成为历史的陈迹。
晚6时15分,象征英国管治结束的告别仪式在距离驻港英军总部不远的添马舰军营东面举行。停泊在港湾中的皇家游轮“不列颠尼亚”号和临近大厦上悬挂的巨幅紫荆花图案,恰好构成这个“日落仪式”的背景。
此时,雨越下越大。查尔斯王子在雨中宣读英国女王赠言说:“英国国旗就要降下,中国国旗将飘扬于香港上空。一百五十多年的英国管治即将告终。”
7点45分,广场上灯火渐暗,开始了当天港岛上的第二次降旗仪式。一百五十六年前,一个叫爱德华•贝尔彻的英国舰长带领士兵占领了港岛,在这里升起了英国国旗;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当然,最为世人瞩目的是子夜时分中英香港交接仪式上的易帜。在1997年6月30日的最后一分钟,米字旗在香港最后一次降下,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统治宣告终结。
在新的一天来临的第一分钟,五星红旗伴着《义勇军进行曲》冉冉升起,中国从此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与此同时,五星红旗在英军添马舰营区升起,两分钟前,“威尔士亲王”军营移交给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军开始接管香港防务。
0时40分,刚刚参加了交接仪式的查尔斯王子和第28任港督彭定康登上“不列颠尼亚”号的甲板。在英国军舰“漆咸”号及悬挂中国国旗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的香港水警汽艇护卫下,将于1997年年底退役的“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
从1841年1月26日英国远征军第一次将米字旗插上海岛,至1997年7月1日五星红旗在香港升起,一共过去了一百五十六年五个月零四天。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消息即狭义的新闻,是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及时报道新近发生发现的有价值的实事的一种文体,它是报纸、广播、电视新闻中使用得最广泛的一种新闻体裁。
B.消息的结构比较固定、简单,大多数消息的结构都是“倒金字塔”式的,即最重要的材料放在开头,次要材料放在后面。消息的结构一般体现为:标题、导语、主体、结语,并可在文中穿插背景。
C.真实性、时效性及文字少、篇幅短是消息的基本特征,行文简洁明了是消息写作的风格。消息写作中允许有较多直接的议论。
D.报道重大历史事件,描述现实场景的同时,兼顾历史的回顾,可以增加作品的厚重感。《别了,“不列颠尼亚”》在这一方面堪称典范。


展开余下试题5.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抒情的笔调叙述了香港回归这一重大的历史时刻,字里行间流露出强烈的自豪感,文章中港督府的沧桑巨变暗示了香港的百年变迁,也反映出中国的日益强大。  
B.“‘不列颠尼亚号很快消失在南海的夜幕中”描写出王子和末任港督乘船驶离香港的情形,暗示这艘船及船上的人永远不能再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在这片土地上。  
C.在这篇文章中,新闻背景材料和现实场景交叉出现,以空间顺序记叙新闻事件,在相关段落加入背景材料,极大地拓展了新闻的容量,使现实的场景增加了历史纵深感,从而使读者体会到香港回归这一事件的重大历史意义。  
D.文章通过对四个特定的场景的描述,真实地再现了香港回归祖国怀抱这一历史时刻。作者郑重地记录下这一历史时刻,直接表达了一种祖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时的庄严与喜悦的心情。
6.文章结语“大英帝国从海上来,又从海上去”有什么深刻含义,请从手法和情感角度加以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7.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何厌之有     厌:讨厌
B.若不阙秦 阙:侵损、削减
C.肆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失其所与 与:结交,亲附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相传为左丘明所著,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的基本情况。
B.“伯”是爵位名称,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文公当时为侯爵,故称“晋侯”;秦穆公当时为伯爵,故称“秦伯”;郑文公当时为伯爵,故称“郑伯”。
C.“子”是古代对男子的尊称。
D.“寡人”是诸侯谦称,孤家寡人的意思。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10.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早梅
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11.下列对这首唐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一枝开”是诗的画龙点睛之笔,显出此梅不同寻常。
B.诗歌的前三联写作的角度是由近及远,由实到虚。
C.这首诗意蕴深刻,借“梅”抒发怀才不遇之慨。
D.全诗咏物写景,描摹出一幅风韵十足的“寒雪早梅图”。
12.诗的一、二句用了什么手法来表现早梅的什么品性?(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15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下阙“ , ”由眼前的秋景过渡到对往昔的回忆。
(2)《雨巷》中,开头一节,诗人戴望舒说自己希望逢着“ / 。”
(3)沉默时感情最深,《再别康桥》中,“ , ”写出了往日欢愉的校园,此刻因为我的离愁别绪,一切都沉默了。
(4)《荆轲刺秦王中》,荆轲的唱词“ , ”景中含情,渲染了悲壮的氛围,表现了慷慨赴死的英雄气概。
(5)《鸿门宴》中,宴会上的形势对刘邦极其不利,刘邦借上厕所之机准备逃走,但又担心失了礼节,故樊哙劝说“ , ”。刘邦也因生死存亡的时刻,也就顾不上什么小细节、小谦让了。
(6)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 , ”表明不因行迹的疏远而淡漠感情。
(7)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 ”这两句是以春花喻冬雪。
(8)《论语十则》中,“学而不思则罔, ”阐述学习与思考辩证关系。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基础运用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通过自己杰出的大脑,倾尽毕生精力,以整个宇宙为研究对象,试图解开关于时空和存在的本质。
B.文化创意产业属于知识密集型新兴产业,具有高知识、高融合性、高带动性等优势,是创建宜居“智慧新城”的有力推手。
C.无论是在天津,还是在比赛现场,都有支持热爱天津女排的一批球迷与这支队伍同呼吸共命运。
D.尤瓦尔•赫拉利写作了《人类简史》一经上市就登上了以色列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蝉联榜首长达100周,30多个国家争相购买版权。
15.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一个人在创作和欣赏时所表现的趣味,大半由资禀性情、身世经历和传统习尚三个因素决定。 , , 。 , , 。这三层功夫就是通常所谓的学问修养,而纯正的趣味必定是学问修养的结果。
①它们的影响有好有坏
②我们应该根据固有的资禀性情而加以磨砺陶冶
③接收多方的传统习惯而融会贯通
④这三者都是很自然地套在一个人的身上的
⑤不易也不必完全摆脱
⑥扩充身世经历而加以细心体验
A.②③⑥④①⑤ B.②⑥③④⑤①
C.④⑤①②③⑥ D.④①⑤②⑥③
16.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1)早在上个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 ,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一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


展开余下试题(2)经过几天的 ,又和病人家属做了充分沟通,吴医生最终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案,决定尽快为病人进行肺部手术。
(3)这正是经验丰富的主教练在战术安排上的 之处:下半场比赛中想方设法消耗对方主力队员的体力,终于扭转劣势,赢得比赛。
A.老谋深算 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 B.深思熟虑 老谋深算 深谋远虑
C.老谋深算 深思熟虑 深谋远虑 D.深谋远虑 深思熟虑 老谋深算
(二)语言表达
17.下面是一篇寻物启事中的文字,有不规范不得体的地方,请指出来,并改正。(6分)
今天下午10点左右,不幸在操场北端丢失英雄牌钢笔一支,望拾到者赶快交给高三(1)班王大鹏,必有重谢。
(1) 改为:
(2) 改为:
(3) 改为:
18.请根据下面的示意图,对广州体育馆的所在位置作一个介绍。(5分)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儿子在学校运动会上摔了一跤,脸擦破了皮,鼻子上也有伤痕。回家后,母亲见了立即给他照了几张相。儿子很诧异,问:“妈妈,我现在这么难看,为什么给我照相?”母亲回答说:“你现在的样子虽然不好看,但很真实,拍摄下来可以帮助你记住受伤这件事,这会让你明白,不是一切都美好,不是什么都顺利。”这段材料引发你怎样的回忆与感想?
请以“记住自己跌倒的时候”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语文期中考试试卷答案
1.B
A项,林梁二人“个人志趣和爱好完全一致”欠妥;
C项大体正确,但“林徽因从小就深受他们的影响”表述欠清楚;
D项“都是以牺牲自身健康作为代价的”不妥。
2.①研究建筑学。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系统研究中国古代建筑, 成为这个领域的开拓者;帮助梁思成完成《中国建筑史》初稿和用英文撰写的《图解中国建筑史》,和梁思成一起编写了《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成为清华大学建筑系一级教授,发表了大量有关建筑的论著。
②保护古建筑。30年代与梁思成一道四处寻找古建筑,二战时保护奈良古建筑,解放后保护北京古城。
③参与首都城市规划工作。设计了八宝山革命公墓主体建筑、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
(每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   
3.①热爱祖国,尽心报国,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气节。为了打破日本学者的断言,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技术的观念来系统研究中国古建筑;明确表示宁死不做亡国奴;和新中国同呼吸、共命运,与离开祖国的知识分子断交,积极投身新中国的建设事业。
②珍视、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对中国古建筑怀有深深的热爱,寻找、研究、保护古建筑。
③工作勤奋,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很早就确立研究建筑学的志愿;长期忍受病痛的折磨,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之中。
④坚持真理,坦诚直率。开展批评犀利敏捷,从不拐弯抹角,模棱两可;为保护北京古城敢于当面斥责政府负责人。
⑤明辨是非,胸襟开阔。二战时保护日本奈良古建筑,体现出一个学者的襟怀与良知。 (以上5个要点,答出其中3点即可,每点2分。) 
4.C
“消息写作中允许有较多直接的议论”表述有误,应是“少发或不发直接的议论”。
5.B
A.“文章中港督府的沧桑巨变暗示了香港的百年变迁,也反映出中国的日益强大。”于文无据。
C.“以空间顺序记叙新闻事件,”错,应为“以时间和空间顺序记叙新闻事件。”
D.“直接表达了一种祖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时的庄严与喜悦的心情。”错,是含蓄地表达。
6.①“从海上来”指当年不可一世的英国远征军强占了中国的领土,开始殖民统治。“从海上去”指英国殖民统治的结束。
②这句话就历史与现实形成今昔的对比,引发读者回忆历史的沧桑巨变。
③表达了中国人民胜利的自豪之情。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7.A
【解析】厌,满足。
8.D
寡人,是寡德之人。
9. C
C项,“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不对,应是“晋曾经答应把焦、瑕二邑割让给秦”。
10.
(1)我不能早重用您,现在国家危急了才来求您,这是我的过错。
采分点:而、是、过、句式、大意
(2)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秦国的使者往来途经(郑国),(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采分点:舍、东道主、行李、供、乏困
11.B
诗歌的颔联写前村梅开到颈联梅香袭人,是由远及近。首联、颔联都是虚写。颈联是实写,是由虚到实。
12.对比(1分),描写梅花不畏严寒的秉性(2分)。梅花与“万木”相对照,写出在严寒的季节里,万木经受不住寒气的侵袭,简直要枝干摧折了,而梅树却像凝地下暖气于根茎,恢复了生机。(2分)万木凋摧之甚,才更有力地反衬出梅花“孤根独暖”的性格。(1分)
13.
(1)携来百侣曾游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2)一个丁香一样的 结着愁怨的姑娘
(3)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4)风萧萧兮易水寒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大行不顾细谨 大礼不辞小让
(6)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7)忽如一夜春风来 千树万树梨花开
(8)思而不学则殆
14.B
【解析】
A.成分残缺,缺宾语,“试图解开……的问题”。
C.语序不当,“无论是在天津,还是在比赛现场”改为“无论是在比赛现场,还是在天津”。
D.结构混乱,“了”改成“的”,《人类简史》做主语。
15.D
【考点】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017•江苏卷)
16.D
【解析】这三个近义的成语,都有考虑谋划的意思,关键是要把握这几个成语的根本区别,然后再根据语境来判断选择。
深谋远虑,指计划得很周密,考虑得很长远。与(1)中“早在上世纪末”相吻合。
深思熟虑,指反复深入细致地考虑。与(2)中“几天”相吻合。
老谋深算,指周密的筹划,深远的打算;形容人办事精明老练。与(3)中的“经验丰富”相吻合。
17.
(1)“不幸”不能用于丢失物品,应改为“不慎”。
(2)“赶快交给”用语不礼貌,应改为“交给”。
(3)“必有重谢”太夸大,应改为“谢谢”。
(指出1分,改正1分,每点2分)
18. 广州体育馆位于广州市白云大道西侧,隔道东望鸣泉居度假村和风景秀丽的白云山,西傍白云新城,南接蓝天花园,北邻白云国际会议中心。(每个分句信息为1分) (61.240.237.181)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广东省肇庆”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4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