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447  2018-11-24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47]
辽宁省营口实验学校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
九年语文试题 试卷满分:150分
一、积累与运用(满分30分)
l.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篡改 (cuàn) 流逝 (shì) 骤然 (zuò) 迫不及带( dài)
B.褴褛 ( lǔ) 拮据 (jù) 阔绰 (chuò) 红装术裹 (sù)
C.赎罪 (shú) 蹒跚(shān) 符和 (hè) 不屑质辩 (zhì)
D.晕眩 (xuàn) 被褥 (rù) 寒碜 (chen) 郑重其事 (shì)
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
A. 黄河之水,浩浩荡荡,一泻千里。
B. 人类因能完成梦想而伟大,但梦想的实现,绝非一朝一夕可达成。
C. 李白《静夜思》诗,虽只二十字,但意境圆满,无可增损,真可谓为一诺千金之作。
D. 眼前吃点亏不用太沮丧,要知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3.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1)2008 年北京奥运会,第一次成为东道主的中国在努力 ____ 着智慧。
(2)不少国有企业在注重收益的同时,利用相互支持、相互 ____ 、联络感情的名义,在企业之间相互宴请、相互发钱、相互慰问。
(3)汶川大地震之后,中国民间组织一致 ____ ,共同支援灾区,关注灾后重建。
A.挖掘 沟通 声明 B .发掘 勾通 申明
C.发掘 沟通 声明 D.挖掘 勾通 申明
4.下列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过分草率的决定,可能会给今后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也会产生悔不当初的愧疚。
②所以选择既要把握好时机,又要仔细慎重。
③人生在世有很多的时候需要选择,但是选择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何去何从常常会让我们
犹豫不决。
④除此之外,就是在决策的时候,不要一味地依赖别人的意见,他人并不知道你真实的处境,
无法设身处地从你的角度出发来选择。
⑤过分地彷徨,可能会坐失良机,让机会从面前溜走,造成“机不可失,时不再来”的感叹。
A.③①⑤②④ B.③⑤①④② C.①⑤③②④ D.③⑤①②④
5.对语法知识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雄伟”“壮丽”“非常”“宁静”都属于形容词。
B.短语“布局优雅”“泰山美景”“赤壁风光”“风流人物”的结构类型都相同。
C.“为了欣赏她自己壮丽无比的美,宇宙创造智慧生物是为了进行自我认识”,是一个单句,句子的主语也是一个单句。
D.“要是我们在会场上,一定会禁不住涕泗横流的”,这是一个条件复句。
6.阅读下面的一段话,仿照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再写两句话,要求内容围绕“幸福”,句式相似,使用同样的修辞手法。(2分)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农民因为在广袤的田地间辛勤劳作,才有了五谷丰登的幸福;运动员因为在激烈的赛场上驰骋拼搏,才有了超越自我的幸福 , 。
7.名著填空。(4分)
拉着空车走了几步,他觉出由脸到脚都被热气围着,连手背上都流了汗。可是,见了 座儿,他还想拉,以为跑起来也许倒能有点风。他拉上了个买卖,把车拉起来,他才晓得 天气的厉害已经到了不允许任何人工作的程度。一跑,便喘不过气来,而且嘴唇发焦,明 知心里不渴,也见水就想喝。不跑呢,那毒花花的太阳把手和脊背都要晒裂。好歹的拉到 了地方,他的裤褂全裹在了身上。拿起芭蕉扇扇扇,没用,风是热的。他已经不知喝了几气 凉水,可是又跑到茶馆去。两壶热茶喝下去,他心里安静了些。茶由口进去,汗马上从身上出来,好像身上已是空膛的,不会再藏储一点水分。他不敢再动了。


浏览完整试题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该选段出自老舍的小说《_____》,“他”指的 ___________。(2分)
(2)请概括选段的主要内容,并结合原著补写两个与“他”相关的请节。(2分,要求各用一句话概括)
8.当今有不少家长效仿古代“孟母三迁”在做法,争先恐后地购买名校周边在“学区房”,请你用简明在语言阐述对这种现象的看法。(2分)
9.古诗文默写填空。(12分)
(1) ,闲敲棋子落灯花。
(2)知否,知否, 。
(3)江晚正愁余, 。
(4) ,小驾炭车碾冰辙。
(5)《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表达作者归心似箭的句子是: , 。
(6)《论语》中孔子教诲我们珍惜时间的句子是: , 。
(7)《论语》阐述待人接物之道的句子是: , 。
(8)在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有许多描写秋天的句子,请写出连续的两句:
, 。
二、古诗文阅读(满分20分)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回答问题。(16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 (选自孟子《鱼,我所欲也》)
【乙】公孙仪①相鲁而嗜鱼,一国尽争买鱼而献之。公孙仪不受。其弟子谏曰:“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对曰:“夫唯嗜鱼,故不受也。夫即②受鱼,必有下人③之 色;有下人之色,将枉于法;枉于法,则免于相,虽嗜鱼,彼必不能常给我鱼,我又不能自给鱼;即无受鱼而不免于相,虽嗜鱼,我能长自给鱼。”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 ¬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注释:①公孙仪:春秋时鲁穆公的相。②即:假如。③下人:迁就他人。
10.解释加点的词语(4分)
(1) 蹴尔而与之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3)公孙仪相鲁而嗜鱼 (4)其弟子谏曰
11.翻译句子(4分 ) ¬
(1)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
(2)夫子嗜鱼而不受者,何也?
12.【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公孙仪的观点?(2分)
13.从公孙仪对受鱼和枉法关系的分析,可以看出他有怎样的品质?(2分)
14.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对此,你是怎样看待的?(4分)
(二)阅读下面课外古诗,回答问题。(4分)
即 事
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
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
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15.“鸣”“吠”两词在全诗写景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16.最后一句运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三、现代文阅读(满分40分)
(一)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22分)
最后的牵手
⑴这一次,是他的手握在她的手里。
⑵这是一双被岁月的牙齿啃得干瘦的手:灰黄的皮肤,像是陈年的黄纸,上边满是渍一般
的斑点;不安分的筋,暴露着,略略使皮与指骨间,有了一点点空隙。那些曾经使这手显得健壮和有力的肌肉消失了。这是长年疾病的折磨所雕凿出来的作品。
⑶可是,母亲仍然紧紧地握着这手。很久都是相对无言。突然,她感到那手在自己手心动了一下,便放松了它。那手立即像渴望自由的鸟,轻轻地转动一下,反握住她的手。
⑷“要喝水吗?”她贴近他的脸低声地问。
⑸A父亲不回答,只是无力地拉着母亲的手。母亲知道,他实在是没有力量了,从那手上她已感到,生命准备从这个肉体上撤离。不过依着对五十多年来共同生活的理解,她随着那手的意愿,追寻着那手细微的指向,轻轻地向他身边移动着。到了胸前,她感觉到父亲的手指还在动。又移到颈 边,那手指似乎还在命令:前进!不要停下来。
⑹母亲明白了,全力握紧那干枯的手,连同自己的手,一齐放在他的唇上。那干枯的手指不动了,只有嘴唇在轻轻嚅动。有一滴浑浊的泪从他灰黄多皱的脸颊上滚落下来。
⑺许多记忆一下子涌上她的心头。从这两双手第一次牵在一起的时候,父亲就这样把母亲纤细的手握在自己手里。那时,父亲的手健壮、红润而有力量。母亲想挣脱他的手,但像关在笼子里的鸟, 冲不破那手指的门,直到她心甘情愿地让自己的手停留在他的手里。
⑻这两双手相牵着,走过一年又一年,直到他们的子女一个个长大,飞离他们身边。贫困的时候,他们坐在床边,父亲拉过母亲的手放在自己的手里;苦难的时候,他拉起她的手放在自己的手里。手指好像是一些有灵性、会说话在的独立生命,只要握在一起,就如同魔术师神奇的吹了一口气,什么就都有了。信心、勇气、财富,一切都有了。
⑼难道就是这两双手一相牵,就能相守一生?或许这只是他们自己独特的方式。
⑽可是,他们彼此听得懂这手的语言:关切、思念、幽怨、歉意、鼓励、安慰……现在,生命就要首先从他的一双手中滑落。曾经有过的共同的幸福记忆,都将从这一双手首先远去了。母亲的手在父亲的唇上只停留了短暂一瞬,便感到那只干枯的手不再动了,失去了温度。屋子里突然一片静寂,原来那咕咕作响的氧气过滤瓶不再作声了。时间到了!
⑾B母亲没有落泪,站起身来。望着那一张曾经无比熟悉、突然变得陌生的脸,她慢慢抓起父亲的手,轻轻地贴在自己唇边。她觉得沿着手臂的桥,那个人的生命跑了过来,融汇在自己身上。
⑿她相信自己不会孤单,明天,依然会是两个生命、两个灵魂面对这同一世界。
17.文章线索有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选文有两条线索,请说说明线、暗线分别是什么。
(4分)
明线:
暗线:
18.选文第②段中画线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


展开余下试题 灰黄的皮肤,像是陈年的黄纸,上边满是渍一般的斑点;不安分的筋,暴露着,略略使皮与指骨间,有了一点点空隙。
19.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线句的妙处。(3分)
那手立即像渴望自由的鸟,轻轻地转动一下,反握住她的手。
20.选文第⑦⑧两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21.请结合语境分析A、B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4分)
A.父亲不回答,只是无力地拉着母亲的手。
B.母亲没有落泪,站起身来。

22.根据选文内容,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3分)
她觉得沿着手臂的桥,那个人的生命跑了过来,融汇在自己身上。
(二)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18分)
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①云南省勐海县的贺开茶山上,有几个做茶的年轻人。茶山听起来很美好,待起来可不好受:远离了都市的繁华,朋友圈就那么几个人,洗个澡、看个电影、吃顿料理都不太方便。虽说是为了创业,怎么能待得住?有个做茶的年轻人杨景润这样回答:人生就像一杯茶,不会苦一辈子,但总会苦一阵子;26岁的崔亚蕾说得更简单:静下来就好了。
②静,就是潜下心来,保持安静。有些年轻人缺乏安静的耐心,一味追求高频率、快节奏的生活,一静下来就不习惯,觉得无聊。譬如酒和茶,他们更爱酒的热烈刺激,较少去品茶中滋味。遇事急躁,做事浮躁,还没想好要干什么、怎么干好,就急吼吼做方案拿计划,一旦遭遇挫折,又不知如何是好。又或者“这山看着那山高”,职业规划变了又变,跳槽成了家常便饭。有些年轻人想当然 以为动比静好,外向者一定比内向者 更容易成功。于是整日忙于交朋友,参加酒场聚会,钻研“成功学”,寻找成功的“终南捷径”,希望一蹴而就。
③静的好处很多。《大学》里说:“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诸葛亮告诫过我们:“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显然,安静也是一种“能量”,甚至是一种很强大的“能量”。为了让自己安静下来,曾国藩给自己定了“静坐”的“日课”:每天不管在家还是外出,总要独坐两小时。
④安静是一种能量,安静的人更自省,做事更专注,收获也会更大。云南保山原地委书记杨善洲,退休后“自找苦吃”,带领林场职工绿化荒山,20余年造林5万多亩。来访的记者问他,那么艰苦怎么待得住?老书记笑答,山上鸟语花香、清风阵阵,也是一种很好的生活。应该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忍受得住如此寂寥漫长的精神考验,并把它转化为郁郁葱葱的“精神绿洲”吧。
⑤培养“静能量”,要学会追求安静。但“树欲静而风不止”,安静并非召之即来,要想静下来,须下一番修炼功夫。让自己“静下来”的法子挺多,古人说“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读读书,钓钓鱼,下下棋,练练书法,只要有心,无论哪种,久久为功形成习惯,心沉下去,“静”的境界就升上来了!
⑥培养“静能量”,还要学会享受安静,于安静中汲取养分。当你烦躁不安、百无聊赖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想要什么,适合做什么;当你遭遇挫折、心灰意冷时,不妨静下来,想想自己做错了什么,失败了又如何;当你小有成就、志得意满时,不妨静下来,想想初衷是什么,得到的算什么。
⑦培养“静能量”,当然不一定要去茶山等偏远的地方“修行”,只要心无旁骛,处处可以历练,“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培养“静能量”,也不是要搞得暮气沉沉,故作高深。青年像初升的太阳,自然是朝气蓬勃的。不过,于艳阳天里多一缕清风,想必不 无裨益。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23.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分)
24.开头第一段的作用是什么?(3分)
25.第③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何作用?(4分)
26.请为第④段补充一个事实论据。(4分)
27.请结合文章内容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自己的“静能量”。 (4分)
四、写作(满分60分)
28. 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作文。
题目一:经历后才明白
题目二: 是一剂良药
要求:①如果选择题目二,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诗歌除外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见解等;③字迹工整,书写规范,全文不少于600字;④文中请不要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⑤文中不得引用、抄袭本试题中阅读理解部分的材料。

九年语文参考答案
一、1.D 2.C 3.A 4.D 5.C 6.略 7.(1)骆驼祥子 祥子(2)答案示例:祥子在烈日下拉车。补写情节:①祥子在暴雨下拉车②祥子的车被大兵抢走 ③祥子的车钱被孙侦探敲诈走④祥子卖车安葬虎妞 8. 观点一:我认为家长在这种做法不可取。因为自己在孩子适不适合上名校,还要根据孩子在实际情况,况且更多在家长只是出于一种跟风心里而已。
观点二:可取。我认为家长在这种做法对孩子有好处,因为名校集中国优质教学资源,孩子在这样在环境中求学更容易成长。9.略
二、10、①用脚踢②通“辨”,分辨 。 ③特别喜欢(很爱好)。④他,指公孙仪
11、①一碗饭,一碗汤,得到这些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得饿死。 ②先生喜欢鱼却不接受(别人送给的)鱼,为什么呢?12、此明夫恃人不如自恃也。13、公孙仪是个注重防微杜渐(清醒自律),清正廉明的人14、我们每一个个体,由于身体的、技能的原因,有着不同的特长与能 力,只要为社会的正义事业作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在一定意义上就是一个好市民。我们不能完全赞同一些人提出的“遇到暴力事件不要反抗”的理念,但这种“反抗”一定要量力而行否则,对自己,可能是身体的损害;对家人,是失去亲人的悲伤:对国家,则是社会资源的无谓浪费。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在逞匹夫之勇,我们倡导的 见义勇为,应该是“巧为”、“智为”。
(或: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
15、以动衬静,突出表现了山村安谧的生活景象。16、运用了世外桃源(桃花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静谧闲适生活的赞美(向往)。
三、17、明线:(父母的)牵手暗线:父母相伴一生的深情(父母之间的深厚感情)
18、灰黄的皮肤,像是陈年的黄纸,上边满是渍一般的斑点;不安分的筋,暴露着,略略使皮与指骨间,有了一点点空隙。 外貌描写(1分),生动地写出了父亲手的干瘦和苍老(1分),体现出父亲饱经风霜(1分),且病得很重(1分)。
19、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表现出弥留之际的父亲对母亲深深的依恋和不舍(表现出父亲对母亲的深厚感情)(2分)20、插叙(1分),补充交代了父母从第一次牵手起,便一直双手相牵共同面对生活的幸福记忆(1分),写出了父母的牵手具有神奇的力量(1分),表现了父母之间具有深厚的感情(1分)。21、A:父亲临终前对母亲的不舍;B:母亲能够平静、坦然地面对父亲的离世22、 父母心手相牵,父亲的生命已经融入到母亲的生命中(1分),父亲虽然去世了(1分),但在母亲心中,父亲并没有离开,会永远陪伴自己(1分)。
23. 培养自己的“静能量”24.激发读者阅读兴趣;由几个年轻人静心做茶的事例引出论题;作为事实论据论证本文的中心论点。25.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引用《大学》的内容,诸葛亮的告诫,曾国藩的事例论证了“静的好处很多”的观点,进一步论证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使文章更有说服力。26.闻一多潜心研究,目不窥园写出《唐诗杂论》;司马迁遭受宫刑,在狱中依然静下心来完成《史记》。27.谈出感受,语言简洁即可。 (122.240.205.193)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辽宁省营口”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4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