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84  2018-11-30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84]
四川省成都市第七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半期考试语文试题
成都七中 2018-2019 学年度上期高 2019 届半期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 分钟 满分:150 分
一、 现代文阅读(34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多年以前中国诗人艾青先生写过几句诗:蚕在吐丝的时候,没想到会吐出一条丝绸 之路。丝绸之路的出现,当然是因为有了蚕丝,有了丝绸,有了丝绸制作的华丽衣服,
但更重要的是人的希望,人的追求,人的实践。所以丝绸之路是时间的产物,是人的实
践的产物,也是历史的产物。
1979 年,改革开放之初,在北京的舞台上出现了一部影响巨大的舞剧,《丝路花雨》。 这部舞剧不仅在北京好评如潮,一票难求,后来这部剧在世界 20 多个国家和地区演出,
累计演出场次高达 1800 多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西方观众通过这部舞剧,了解丝绸之 路,欣赏中国的艺术,也加深了对中国的理解。可以说,这个舞剧所表现的历史故事,
依然在当今社会发生着,所塑造的人物依然活在我们周围。如舞剧所塑造的美好艺术形 象“反弹琵琶伎乐天”的造型,取自于敦煌壁画,体现了当时的艺术创造者丰富的想象 力和高妙飘逸的审美观。随着舞剧在国际舞台上不断演出,这个艺术形象也深入到欧洲、
美洲、非洲很多国家的观众脑海里,成为关于中国、关于丝绸之路的一个标志性记忆。 这样一部作品唤醒了大家对丝绸之路的历史记忆,激活了历史想象,再现了历史上的辉
煌。好的艺术作品的力量很大,因为它深入人心,潜移默化给人以美的感受,同时给人 以教育、给人以联想、给人以启迪。所以它产生的作用是超出文化,超出艺术的。
凡是人类历史上所创造出来的东西,凡是在人类历史上曾经辉煌过、留下了痕迹的
东西,文学和艺术都不会忘记,多年以后会重新用艺术的形式再现那段历史。凡是精心 创作出来的优秀作品,必定给现代的人以很多的启迪,除了让我们通过这样一种艺术欣 赏来回顾历史之外,也会让我们借鉴历史经验,面对现实,创造新的更美好的生活。我
们的世界长期存在着各种矛盾,但是好的艺术作品向我们昭示,善的、真的、光明的总 是会战胜恶的、假的、黑暗的。通过艺术的创造和艺术的欣赏,我们的思维不应再局限 于海上丝绸之路和陆地上的丝绸之路,而是扩展到整个人类的历史和未来。
丝绸之路,是政治合作之路,也是经济贸易之路,更是文化交流、艺术融汇之路。
在古老的丝绸之路上,我们的祖先创造了辉煌的文化,留下了诸如敦煌莫高窟这样的伟 大文化遗产,也为我们的文艺工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我们现在面对新的丝绸之
路,在新的丝绸之路上已经发生了很多新的故事,作为一个艺术创作者应该不仅仅关照
历史、回忆历史,更应该把眼光放到现在,甚至要看到未来。我们要了解新的丝绸之路 上发生的新的故事,发现新的文化的雏形。
在以往的关于丝绸之路的艺术作品里,我们看到的是沙漠、骆驼、大帆船、滔天巨 浪、敦煌壁画等等,我想在未来的关于“一带一路”的艺术创作当中出现的很可能是高

铁、飞机、巨大的货轮,以及更加丰富多彩的现代化的生活。时代发展了,生活变化了, 有关艺术表现的内容也必将随之发生变化。
丝绸之路不仅仅是政治之路,也不仅仅是贸易之路,而是人类的文化的共融之路, 是人的情感的理解沟通之路,是人类新的文明的创造之路。所以,丝绸之路是人的道路!


浏览完整试题(莫言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 5 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研讨会”上的发言,2018 年 10 月 9 日,光明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由于蚕丝、丝绸,以及 丝绸制作的华丽衣服的出现,人的希望,人的追求,人的实践 就产生了。
B.1979 年诞生的舞剧《丝路花雨》,在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累计演出场次高达 1800 多场, 产生了巨大影响。 C.好的艺术作品的力量很大,因为它深入人心,潜移默化给人以美的感受,同时给人以 教育、给人以联想、再现历史上的辉煌。
D. 虽然这个世界长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矛盾,但是善的、真的、光明的往往会战胜恶的、 假的、黑暗的。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文章首段把蚕丝、丝绸等物与人的希望、追求等进行对比,得出了丝绸之路是时间的 产物,是人的实践的产物,也是历史的产物的结论。 B.文章论述了好的艺术作品所产生的巨大作用,并进一步提出通过艺术的创 造和欣赏,
我们的思维要面向人类的历史和未来。
C.作者认为艺术表现的内容应随时代而发生变化,并以高铁、飞机等可以进入到关于“一
带一路”等艺术创作中作为例证。
D.文章在开头的部分提出 丝绸之路等产生与人密切相关,在结尾的部分点明 丝绸之路是 人的道路,首尾照应,中心明确。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反弹琵琶伎乐天”的造型取自于敦煌壁画,体现了当时的艺术创造者丰富的想象力
和高妙飘逸的审美观,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B.作为一个艺术创作者,需要了解新的丝绸之路上发生的新的故事,发现新的文化的雏 形,这样才可能做到关照现在,关照未来。 C.无论是古丝绸之路还是新丝绸之路,都不仅仅是政治之路、贸易之路,可见古往今来
中国人民的创造力是无穷的。
D.正如敦煌莫高窟为我们的艺术创作者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一样,“一带一路”的出 现,势必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创作素材。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绳子的故事 莫泊桑 戈德维尔的集市广场上,人群和牲畜混在一起,黑压压一片,尖利刺耳的嘈杂声嗡
嗡声一片。这是个赶集的日子。整个集市都散发着种田人所特有的那种难闻的人和牲畜 的酸臭气。
布雷奥戴村奥士高纳大爷正在向集市广场走来。突然他发现地下有一小段绳子,奥
士高纳大爷具有勤俭精神,他弯下身去,从地上捡起了那段细绳子。这时他发现自己的 冤家对头马具商马朗丹大爷在自家门口瞅着他,颇感丢脸。他立即将绳头藏进罩衫,接
着又藏入裤子口袋,然后很快便消失在赶集的人群中去了。
教堂敲响了午祷的钟声,集市的人群渐渐散去。朱尔丹掌柜的店堂里,坐满了顾客。 突然,客店前面的大院里响起了一阵鼓声,传达通知的乡丁拉开嗓门:“今天早晨,九、 十点钟之间,有人在勃兹维尔大路上遗失黑皮夹子一只。内装法郎五百,单据若干。请
拾到者立即交到乡政府,或者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家。送还者得酬金法郎二十。” 不久,宪兵大队长突然出现在店堂门口。他问道:“奥士高纳大爷在这儿吗?”奥
士高纳大爷回答说:“在。”于是宪兵大队长又说:“奥士高纳大爷,请跟我到乡政府 走一趟。乡长有话要对您说。”
乡长坐在扶手椅里等着他。乡长身体肥胖,态度威严,说活浮夸。“奥士高纳大爷,” 他说,“有人看见您今早捡到了曼纳维尔村乌勒布雷克大爷遗失的皮夹子。马朗丹先生, 他看见您捡到啦。”
这时老人想起来了,明白了,气得满脸通红。“啊!这个乡巴佬!他看见我捡起的是 这根绳子,您瞧!”他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了那一小段绳子。但是乡长摇摇脑袋,不肯
相信。 他和马朗丹先生当面对质,后者再次一口咬定他是亲眼看见的。根据奥士高纳大爷
的请求,大家抄了他的身,但什么也没抄着。最后,乡长不知如何处理,便叫他先回去,
同时告诉奥士高纳大爷,他将报告检察院,并请求指示。 消息传开了。老人一走出乡政府就有人围拢来问长问短,于是老人讲起绳子的故事
来。他讲的,大家听了不信,一味地笑。他走着走着,凡是碰着的人都拦住他问,他也 拦住熟人,不厌其烦地重复他的故事,把只只口袋都翻转来给大家看。他生气,着急,
由于别人不相信他而恼火,痛苦,不知怎么办,总是向别人重复绳子的故事。 第二天,依莫维尔村的农民布列东大爷的长工马利于斯博迈勒,把皮夹子和里面的
钞票、单据一并送还给了曼纳维尔村的乌勒布雷克大爷。这位长工声称确是在路上捡着
了皮夹子,但他不识字,所以就带回家去交给了东家。 消息传到了四乡。奥士高纳大爷得到消息后立即四处叙述起他那有了结局的故事来。
他整天讲他的遭遇,在路上向过路的人讲,在酒馆里向喝酒的人讲。不相识的人,他也
拦住讲给人家听。现在他心里坦然了,不过,他觉得有某种东西使他感到不自在。人家 在听他讲故事时,脸上带着嘲弄的神气,看来人家并不信服。
下一个星期二,他纯粹出于讲自己遭遇的欲望,又到戈德维尔来赶集。他朝克里格 多村的一位庄稼汉走过去。这位老农民没有让他把话说完,在他胸口推了一把,冲着他

大声说:“老滑头,滚开! ”然后扭转身就走。奥士高纳大爷目瞪口呆 ,越来越感到不安。 他终于明白了,人家指责他是叫一个同伙,一个同谋,把皮夹子送回去的。
他想抗议。满座的人都笑了起来,他午饭没能吃完便在一片嘲笑声中走了。他回到 家里,又羞又恼。愤怒和羞耻使他痛苦到了极点。他遭到无端的怀疑,因而伤透了心。
于是,他重新向人讲述自己的遭遇,故事每天都长出一点来,每天都加进些新的理由,
更加有力的抗议,更加庄严的发誓。他的辩解越是复杂,理由越是多,人家越不相信他。 那些爱取笑的人,为了拿他开涮,老逗他讲“绳子的故事”……
十二月底,他病倒在床。一月初,他死了。临终前,在昏迷中,他仍不停地表白:“一 根细绳……一根细绳……瞧,就在这儿,乡长先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小说开头的场景描写,为故事的发生提供了典型的环境,也为主人公命运的发展提供 了行动依据,有着浓郁的乡土气息。 B.小说对马具商仅写了三次,虽然着墨不多,但他是个关键人物,通过他的行为,可以 看到他的恶毒具有一定的社会基础。 C.作者善于通过细节描写和富有特征的外貌、动作、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以绳子 的故事为线索,情节曲折有致。 D.小说通过农民奥士高纳因捡到一根绳子而被诬陷以致含冤而死的不幸遭遇,只是反映 了下层人民中小人物的性格悲剧。


展开余下试题5.奥士高纳大爷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简要概括。(4 分)
6.请简要分析奥士高纳大爷的死因,并联系其他文学作品谈谈你的看法。(6 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而今“一带一路”在和平之上又添加了合作共赢的内涵,强调“共商共建共享”的
全新理念,这是丝路意识、丝路共识的要义所在。 相信“共商共建共享”“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及“命运共同体”等“中国
原则”与“中国倡议”的深度阐释与广泛传播,会让世界认识到“中国思想”的价值, 并通过倡导“一带一路”体现出中国提供丝路公共产品的能力,让越来越多的人理解、
认同中国在国际和地区问题上的立场和“中国主张”。
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包容发展。“一带一路”的包容性,体现了中国的“和”文化 基因,并向世界表明,中国之所以能够破解“修昔底德陷阱”,是因为“中 华民族的血
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愿意同世
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
(选自马丽蓉《丝路新韵》,新华网)

材料二:
铁路总里程:一带一路(不含中国) —— 铁路总里程:一带一路(不含中国)同比(右轴)
图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铁路总里程(不含中国)
一带一路在走出去的同时,也协同带动了国内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珠江经济带等 区域经济体的共同发展。2016 年 7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交通运输部、中国铁路总公司联 合发布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勾画了新时期“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的 宏大蓝图, 在“十三五”期间进一步推动完善我国高铁网络建设。
我国铁路营业总里程/公里 我国普通铁路营业总里程/公里 我国高铁营业总里程/公里
图二:我国铁路营运里程
(选自《2017 年全球及中国“一带一路”政策发展现状及市场前景预测》)
材料三:
“成都契合了几大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北京社科院城市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张柏 瑞表示,在国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中,成都成为国内外投资者关注的热点城市:作 为历史上“南丝绸之路”的起点、“北丝绸之路”的货源供应地,一直以来成都与“一
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人文合作密切:地处“长江经济带”和“丝绸之路经济带” 的交汇处,成都不仅是我国内陆地区重要的国际性门户城市,还是沟通长江经济带的重
要城市。长江经济带被认为是中国经济新的支撑带,而成都将在这项战略中发挥不可替 代的影响力。完美契合“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几大战略的成都,
自然成为西部地区的核心及首要城市之一。
(选自《成都:引领西部发展》,《成都日报》)

材料四:
卡特彼勒公司在其近期发布的《一带一路:共赢的愿景和承诺》的白皮书中说,“一
带一路”倡议将推动中国的产业升级、提升生产效率以及对全球化的参与,同时为世界 其他地区带来巨大的机遇。
一些嗅觉敏锐的跨国公司将依靠此前在中国的布局而从中获益,甚至成为重要的参
与者,比如像卡特彼勒这样的重型设备制造商——该公司是最早进入中国市 场的全球企 业之一,并逐步将其位于中国的工厂建成其海外规模最大的制造基地;他们 还在中国设 立了全球技术研发中心,并帮助和扶持该行业上游的本地基础零部件制造商 成为一流企
业;同时,卡特彼勒很早就意识到要将其在中国的业务打造成一支供应和服 务全球市场 的核心力量。这一切都为该公司如今能够共享“一带一路”倡议带来的机遇夯实了基础。
卡特彼勒在其白皮书中提出了创新、协作、可持续发展、风险管理和利益相关方参 与五个关键因素,倡导企业在这些方面作出切实的努力,以更好地参与“一 带一路”战
略并获益。他还指出,开放与包容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基础与核心,在未 来五年和更 长时间内,政府、研究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对实现“一带一路”倡议的目标和愿景极 其必要和重要,呼吁各方为了实现“共赢”而需做出最大限度的协作。
(选自《新丝绸之路的机遇》,《中国新闻周刊》,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由图一可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铁路总里程(不含中国)在 1989 到 1990 的同比增长 率最大。
B.1990 年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铁路总里程数(不含中国)迅速回落到上世纪 80 年代 的水平。
C.从 2008 年到 2016 年,我国普通铁路营业总里程数和高铁营业总里程数总体均呈现 上升趋势。
D.随着高速铁路网的建设,2016 年我国高铁营业总里程在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中所占比
例约为六分之一。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如果能够对“中国原则”“中国倡议”进行深度阐释与广泛传播,那么越来越多的人 一定可以理解、认同“中国主张”。
B.优越的地理位置、完美契合几大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都是成都成为西部地区核心及 首要城市之一的重要原因。
C.跨国公司已经在“一带一路”战略中获益,因为它们之前就在中国布局,甚至成为这
项战略重要的参与者。
D.四则材料从多个角度,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下定义等方法,来论证“一带一路”所 体现出来的“中国思想”价值。
9.根据材料四,简要说明跨国公司想要在“一带一路”战略中获益,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8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宇文士及,字仁人,京兆长安人。父述,为隋右卫大将军。开皇末,以述勋封新城 县公。文帝引入卧内,与语,奇之。诏尚① 炀帝女南阳公主,为尚辇奉御,从幸江都,以 父丧免,起为鸿胪少卿。其兄化及谋弑逆,以主婿忌之,弗告。已弑帝,乃封蜀王。初, 士及为奉御,而高.祖② 任殿中少监,雅自款结。及从化及至黎阳,帝手书召之。士及亦遣 家童间道走长安,通谆勤,且献金环。帝悦曰:“我尝与士及共事,今以此环献,是将 来矣。”化及兵日蹙,士及劝归命,不从,乃与封德彝诡求督饷。俄而化及败,与德彝 等自归。帝让之曰:“汝兄弟率思归之人为入关计,尔得我父子,尚肯相假③ 乎?今欲何 地自处?”士及谢曰:“臣罪当死,但臣往在涿郡,尝与陛下夜论世事,顷又奉所献, 冀以此赎罪。”帝笑谓裴寂曰:“彼与我论天下事,逮今六七年,公等皆在其后。”时


士及女弟为昭.仪.,有宠,由是见亲礼,授仪同三司。从秦王

平宋金刚,录功,复隋旧封,

以宗室女妻之,迁王府骠骑将军。从讨王世充等,进爵郢国公。武德八年,权检校侍中, 兼太子詹事。王即位,拜中书令,以本官检校凉州都督。时突厥数入寇,士及欲立威以 镇耀边鄙,每出入,盛陈兵卫,又痛折节 下士。或告其反 ,讯无状,召为殿 中监,以疾 改蒲州刺.史.。政尚宽简, 人皆宜之。擢右卫大将军。……太宗延入阁语或至夜分出遇休 沐往往驰召士及益自谨其妻尝问遽召何所事士及卒不对帝尝玩禁中树曰:“此嘉木也!” 士及从旁美叹。帝正色曰:“魏征常劝我远佞人,不识佞人为谁,乃今信然。”谢曰: “南.衙.群臣面折廷争,陛下不得举手。今臣幸在左右,不少有将顺,虽贵为天子,亦何 聊?”帝意解。又尝割肉 ,以饼拭手,帝屡目,阳若不省,徐啖之。其机悟率类此。久 之,复为殿中监。卒,赠左卫大将军,陪葬昭陵。


展开余下试题(选自《新唐书》卷一百,有删改)
【注】①〔尚〕娶公主为妻。 ②〔高祖〕指唐高祖李渊。 ③〔假〕宽恕,饶恕。
④〔秦王〕与后文的“太宗”均指李世民。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太宗延入阁/语或至夜分/出遇休沐/往往驰召士及/益自谨/其妻尝问遽召何所事/士及 卒不对/ B.太宗延入阁语/或至夜分出/遇休沐/往往驰召士及/益自谨/其妻尝问遽召何所事/士及
卒不对/
C.太宗延入阁语/或至夜分/出遇休沐/往往驰召/士及益自谨/其妻尝问遽召何所事/士及 卒不对/ D.太宗延入阁语/或至夜分出/遇休沐/往往驰召/士及益自谨/其妻尝问遽召何所事/士及
卒不对/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高祖,是古代皇帝的庙号。庙号是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唐 明皇、宋太宗、明成祖、汉武帝。 B.昭仪,古代后宫嫔御的一种。西汉始设,仅次于皇后,位同丞相,爵比诸侯,后世 至明均曾设置,地位已经下降。 C.刺史,“刺”是检核问事之意,即监察之职,“史”为“御史”之意。刺史制度是 中国古代重要的地方监察制度。 D.南衙,唐宫城在长安城北部的中央,宫城以南有皇城,中央的省、台、寺、监各官 署都设在宫城之南,故称南衙。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宇文士及深得皇帝信任。隋炀帝曾将女儿嫁给他,让他随从巡视江都;后太宗又 把宗室之女许嫁给他。 B.宇文士及深有远虑。他没有参与谋逆弑杀隋炀帝;宇文化及兵败之时,曾劝其归 附唐朝,但未被采纳。 C.宇文士及卓有战功。跟随秦王李世民消灭了宋金刚;后随同秦王消灭了王世充等 叛军,多次得到提拔。 D.宇文士及通变谨密。常被太宗征召入阁,却终不曾向妻子解释;面对太宗的故意 为难,常能从容应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时突厥数入寇,士及欲立威以镇耀边鄙,每出入,盛陈兵卫,又痛折节下士。
(2)又尝割肉,以饼拭手,帝屡目,阳若不省,徐啖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完成问题。
春中田园作 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远行客。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这首诗开头两句运用白描手法,仅通过鸟鸣、花开描写春天的景色,却把春意写得很 浓。
B.诗的第三、四句写人们拿着斧子到遥远的地方去开拓土地,扛着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 路。
C.诗的第五、六句写燕子飞回来了,屋中的旧主人在翻看新历,写出了生活的和平安定。

D.这首诗没有渲染春天的万紫千红,但从淡淡的色调和平静的活动中却成功地表现了春 天的到来。
15.尾联“临觞忽不御”一句使本诗情感发生突转,请结合全诗分诗本诗情感是如何转变 的。(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题,10 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0 分)
(1)韩愈《 师说》中 “ , ?”用反 问的形式 说明人不是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谁都会有疑惑,从而强调了从师的必要性。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来表现蜀道开辟之艰难和来历之
神奇的句子是: , 。
(3)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 , ”
以梨花喻飞雪,以春景喻冬景,描绘出短短一夜间大雪忽至,形成寒冷瑰丽的壮观景象。
(4)孟 子在《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从内 外两个方面指出会导致国家灭亡的原因有 “ , ”。
(5)白居易在《琵琶行》中通过“ , ”描写了 深受触动的琵琶女第三次演奏时,曲子更为悲恻动人,以至听者无不唏嘘的场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时尚并非可以简单地 。其本身也具备种种包容的可能:既可孕育诞生之契 机,亦可成为溃靡之温床,事情确实存在两面性。时尚可能受到社会风气的引导,但有
时个人 也可能引领时尚;无论如何,都是从不同侧面说明了人在社会中的选择 和态度。不妨说,“趋时”是人类的天性,要不然,“ok”“byebye”也不至于那么频
频挂到男男女女的嘴边。这方面说明人的“顺变”能力,另一方面呢,也就说明了人的
“从众”心理——他们那样说的时候,( )。可见“趋时”大体指向外部关涉,关 涉“面子”上的事,跟自己内心的好恶关系是不太大的。这原本 ,须得一议的 是:这里的时尚很可能成为一种压力,人们产生难以 达成的超水平的企 求, 如婚嫁 时
房子车 子列为必要 前提——面对种种时尚 或心理失衡,人们有理由拒绝“安分 守己”的慰勉,也同样有必要顾及具体的现实条件和属于自己的选择。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混为一谈 独辟蹊径 不容置喙 人云亦云
B. 一概而论 刚愎自用 不容置喙 趋之若鹜
C. 混为一谈 刚愎自用 毋庸置疑 人云亦云
D. 一概而论 独辟蹊径 毋庸置疑 趋之若鹜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英语也未必被他们酷爱
B.英语也一定不被他们酷爱

C.未见得他们多么酷爱英语
D.他们一定不酷爱英语
19.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 产生人们难以达成的超水平的企求,如把婚嫁时房子车子被列为必要前提。
B. 产生人们难以达成的超水平的企求,如婚嫁时房子车子被列为必要前提。
C. 使人们产生难以达成的超水平的企求,如把婚嫁时房子车子被列为必要前提。
D. 使人们产生难以达成的超水平的企求,如婚嫁时房子车子被列为必要前提。
20.下面是一名中学生写给某杂志社的一封信,其中有几处用语不妥当,请指出并加以修 改。(4 分)
尊敬的主编:
您好! 我是一名高中生,对语文情有独钟。偶然发现了贵刊合订本,至今惠存于家,时常
翻阅。我觉得贵刊既有很浓的人情味,又有很高的文学品位,让人读了很受启发。 高考在即,希望贵刊能刊登一些对写作有帮助的时评类文章,并且务必要传达一下
思考的角度,我将不胜感激。

(1) 改为
(2) 改为
(3) 改为
(4) 改为

××× 顿首
2018 年 10 月 27 日

21.下面是成人高考报名的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四川省成都”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8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