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348  2018-12-03
标签:苏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48]
浙江省杭州市八中2019届高三上学期语文周末检测卷四
浙江省杭州市八中2019届上学期高三语文周末检测卷四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
1.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3分)
A.居住证制度为户籍制度改革提供了一个过渡,通过不断剥(bō)离户籍制度承载(zài)的福利,最终拆除户籍制度蕃篱,还原户籍制度的基本功能。
B.网络社会中,一个小事件容易在论坛中被围观,被热炒,以致不断发酵(jiào),上升为论坛主题帖(tiě ),并被更多的论坛转载,成为网络社会的一时热点。
C.柔和不是丧失原则,而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坚守,一种不曾剑拔弩(nú)张、依旧扼守尊严的艺术。柔和是虚怀若谷的谦逊(sùn)和冷暖相宜的交流。
D.世事纷扰,人生坎坷。在这纷烦芜(wú)杂的现实中,独处让人摈(bìn)弃各种陈规陋习,让心灵从尘嚣转向淡泊,它让思想在天空里自由翱翔,让智慧在跋涉中得到提升。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题
古人笔下生花,作品如行云流水。古典诗词中,人们最初读到的有关“捣衣”的古典诗词,会是哪一首呢?【甲】可能是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抑或是李白的《秋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乙】那么,“捣衣声”究竟是怎样的声音?是单调机械扰人心绪的,还是杂而不乱缠绵深淳的?许多人不甚明白。从事民俗研究的王明教授也曾为此感到困惑。进而,某个深秋夜晚在内蒙古乡村的所见所闻,让他茅塞顿开——【丙】那一晚,“清冷的月光如霜似水洒在地上,一片惨白。此时,‘梆梆梆’的捣衣声,响成一片,有高有低,互相呼应,构成一篇激动人心的乐章” 。
2. 文段中的加点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云流水 B. 抑或 C.进而 D.茅塞顿开
3.文段中画横线的甲、乙、丙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 B.乙 C.丙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政府应转变观念,逐步放开医疗价格管制,树立医保与医院协商谈判定价机制,让医生的技术价值得到合理回报。
B.为打击行业久治不愈的低价游、不文明旅游,国家旅游局近年出台了关于打击组织“不合理低价游”的意见、关于旅游不文明行为记录管理暂行办法等,旅游市场更加规范有序,游客的文明程度也大为提高。
C.SAT考试是用英文测验考生的逻辑、表达、沟通、思辨,以及文史等综合能力,如果只是把SAT当作语言考试来准备,是无法达到美国大学的要求的。
D.望着玉苍山上密布的形态各异的奇石,形成石的海洋,场面十分壮观,无不使游览者感受到大自然的壮美雄奇和神功伟力。
5.阅读下面的材料,用平实的语言概括作家和批评家的关系。(不超过30字)(4分)
勒•克莱齐奥:批评家是作家最大的敌人。有一次,俄罗斯作家屠格涅夫在咖啡厅看到有人吵架,想去劝解,他的朋友告诉他别去,那是作家和批评家在吵架。作家和批评家的关系有好有坏,但评论总是有价值、有用的。
余华:作家和批评家就像世界上最糟糕的夫妻,天天吵却天天黏,夫妻是为了孩子, 作家和批评家是为了文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某出版社准备出版一册《陶诗画意》,请你为陶渊明《杂诗十二首》(其二)中的“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席冷”构思画面内容。
要求:想象合理,语言生动,不超过60字。


浏览完整试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现代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9分)
经典的阅读,向来为传统的人文教育所注重。中国的旧式教育自不必说,近代的西方教育也不例外。如英国近代中学体系中,最重要的一类即为“文法学校”,顾名思义,便是以古典语言的教授为基础,引导学生进入经典之中。
不过,自20世纪以来,传统的经典教育逐渐失色,各级学校愈发重视自然科学乃至于实用技能的教学,这自然引起了守旧人士的不满。据说,19世纪末任哈佛学院院长的著名教育家布里格斯曾经忿忿不平地说:“新设立的科学学士并不能保证拿到学位的人懂得什么科学,但可以肯定,他不懂任何拉丁文。”然而,无可奈何花落去,经典阅读的式微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似乎与传统渐行渐远——不论是传统的教育方式本身,抑或是传统教育方式中对经典的珍视。
令人意外的是,近十余年来,传统文化在中国似乎正以惊人的速度回归。所谓的“国学”已俨然成为社会的热潮、身份的象征,而其中经典阅读又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乃至于在不少小学中,《弟子规》成为了必读必背之物。在这“复兴传统”几成“政治正确”之话语的时代,阅读经典究竟当如何进行,又有何意义?
坦率地说,我们若轻佻地倡导传统,不仅是对时代的背离,也是对传统的无知。无论中西,古今教育在目标上都有着根本的差异。古典教育强调的是对人之灵魂的塑造,经典阅读在其中的意义,是指引人们对终极之“道”的探究和对个人修养的追求,成为合格的“劳心者”。中国传统旨在培养君子,不以一技谋生,而求“内圣外王”,此之谓“君子不器”;类似的,西方传统以“自由技艺”为核心,通过对音乐、算术、几何、天文以及语法、逻辑、修辞等“形而上者”的研习,成就人的自由心智。一言以蔽之,传统意味着对不拘于物的小众精英的培养。
现代教育则恰恰相反,愈发倾向于面对大众,培养工业社会和后工业社会下的合格劳动力,故而着重于器与技——或者说谋生手段——的掌握。近年来日本、德国、英国等地的大学改革,无一不在转而追求实用技能和就业率。对于中国来说也同样如此,一句惯常的口号“知识改变命运”便已道尽现代教育的实质。
在传统教育中,经典阅读是必须的,因为它规定了一种文化传统中最核心的价值、最终极的回答,在一个缓慢变化、相对封闭的社会中,我们尽可依靠掌握此奥义而无需为稻粱谋的少数精英,来为社稷立心立命,守护纲常,凝聚共识。
在如今不可逆转似也无可厚非的教育导向之下,个人尤需找到自己的“生命之弦”。但现在“国学热”中的某些潮流,却似乎正是在“强不能以为能”,以一种文化“原教旨主义”的方式,产生了“一些不堪入目的怪物”,即文化本位主义或者说中国特殊论——将中国经典(更确切地说是汉族经典)奉为圭臬,将他者的传统视若无物或视为敌手。
全球化时代的经典阅读,需要我们在回溯自身传统的基础上,兼涉其他文明的经典,由此,才能真正洞察和理解这个复杂的世界。近十余年来,不少哲学家都在讨论,世界有没有共通的价值观,若有的话,它又该多“厚”。可以肯定的是,我们既不能走向一个极端,以一种价值观作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世价值”,又不能走向另一个极端,无可无不可,陷入相对主义的泥淖。通过阅读多种经典、游走于不同的传统之中,我们或可在各种文明交汇碰撞的当下,求得其中的平衡,找到自己安身立命之所在。
7. 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哈佛学院院长布里格斯所说的话旨在阐述反对现代教育重“器”与“技”而忽视人的自由心智的观点。
B. 近十余年来,传统文化在中国正在回归,“国学”已俨然成为社会的热潮、身份的象征,这又让作者产生了担忧。
C. 古典教育强调的是对人之灵魂的塑造,能指引人们对终极之“道”的探究和对个人修养的追求,成为合格的“劳心者”。
D. 作者认为我们应该阅读多种经典,了解不同的传统,在各种文明的交汇碰撞下求得平衡,真正洞察和理解这个复杂的世界。
8. 根据文意,最适合做选文标题的一项是
A. 在生活中多阅读经典 B. 在多元的世界阅读多元的经典
C. 阅读经典促进君子的养成 D. 多元的学识来源于不停的阅读
9. 结合全文说说你对“个人尤需找到自己的‘生命之弦’”句中“生命之弦”的理解。(3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20分)
魔鬼心里的上帝
雨果
母亲已经攀着荆棘滚进沟里。她披头散发,身上被刺伤,流着鲜血。西穆尔丹和盖尚都在沟里,像塔里的戈万一样束手无策。士兵们无能为力,绝望地围在他们身边。炙热难忍,但是谁也感觉不到。大火还在继续,令人畏惧。人们看见在烧得通红的窗口有三个金发脑袋。拉杜对天挥挥拳头,仿佛在用眼光寻找什么人,说道:“这叫行善吗,老天!”母亲跪着亲吻桥拱,一面呼喊道:“发发慈悲吧!”
大火的劈啪声中夹杂着低沉的爆裂声。图书室里书橱上的玻璃裂开了,哗啦啦地掉了下来。显然屋架要坍了。谁都无能为力。再过一会儿,一切都将倒坍。大难临头。只听见孩子们在喊叫:妈妈!妈妈!人们恐慌万状。
突然间,在与孩子们相邻的另一扇窗口,在大火的朱红色底幕前,出现了一个高高的人影。
所有的头都抬了起来,所有的目光都凝住了。一个男人站在楼上,站在图书室里,烈火之中。他的身影在火焰中发黑,但是满头白发。人们认出这是德•朗德纳克侯爵。
他消失了,不久后又出现。
这位可怕的老人在窗口摆弄一个很长的梯子,这就是放在图书室里的救火梯。他去墙边找到梯子,将它一直拖到窗前。他抓住长梯的一端,像竞技者一样灵巧自如地将它搭在窗栏边沿往外滑动,一直滑到沟底。拉杜站在下面,惊喜万分,伸手接过梯子,紧紧抓住它,喊道:“共和国万岁!”
侯爵回答说:“国王万岁!”
拉杜低声说:“你愿意怎么喊都行,胡说八道也可以,反正你就是仁慈的天主。”
梯子放好了。燃烧的大厅和地面建立了联系。二十个人跑了过来,拉杜一马当先,他们很快便从上到下站到了梯子上,背靠着梯级,像是上下传递石头的泥瓦工。这是木梯上的人梯。拉杜站在梯头,挨近窗口,面向大火。


展开余下试题分散在欧五南地和斜坡上的军队惊喜交加,涌向高原、沟壑和塔顶平台。
侯爵再次消失,然后再次出现,手里抱着一个孩子。
掌声雷动。
这孩子是侯爵随手抱起的,他是胖阿兰。
胖阿兰喊道:“我怕。”
侯爵将胖阿兰递给拉杜,拉杜又递给身后下方的士兵,士兵又递给另一位士兵。害怕地叫嚷的阿兰就这样被传递下来,一直传到梯房,与此同时,侯爵又消失了一会儿,然后将勒内•让抱到窗前,勒内•让又哭又闹,当他从侯爵手中转到拉杜手中时,他还踢打拉杜。
侯爵又返回满屋是火的图书室。若尔热特一个人呆在那里,他朝她走过去。她微笑。这个铁石心肠的人感到眼睛湿润,问道:
“你叫什么名字?”
“若尔热特。”她说。
他将她抱在怀中,她仍然微笑。当他把孩子交给拉杜时,他那如此高傲、如此隐秘的心灵竟被天真无邪的孩子迷住了,他亲吻了她。
“这是小姑娘!”士兵们说。若尔热特便在一片欢呼声中被一双双胳膊传下来,直到地面。人们在鼓掌、跺脚,老兵们在抽泣。她对他们微笑。
母亲站在梯子下面,气喘嘘嘘、懵懵懂懂,面对意外的惊喜如痴如醉,因为她从地狱跃进了天堂。过度的快乐会损伤心灵。她伸开双臂,先抱住胖阿兰,再抱住勒内•让,最后拖住若尔热特,她狂热地亲吻他们,接着便大笑起来,晕倒在地。
响起了高呼声:
“都得救了!”
确实,都得救了,但老人除外。
但谁也没有想到他,他本人多半也没有想到自己。
他在窗前呆了几分钟,若有所思,仿佛在给大火一点时间来决定去留。接着他便不慌不忙地、慢慢吞吞地、高傲地跨过窗栏,头也不回地直立在梯子上,背靠梯级,面对深渊,背靠大火,像威严的幽灵一样默默走下楼梯。梯上的人们赶紧下来,在场的人都不寒而栗,面对这个自天而降的人仿佛面对异象一样,感到一种神圣的恐惧,纷纷后退。此时,侯爵正沉着地钻入眼前的黑暗。他们在后退,而他却在靠近。他那大理石一般苍白的面容上没有一丝皱痕,幽灵般的眼神里没有一丝闪光。人们在黑暗里惊恐地盯着他。他每走近一步,就似乎又高大一分,梯子在他死亡的脚步下颤抖,发出响声,仿佛是骑士的石像再次进入坟墓。
当侯爵走下最后一个梯级,踩上地面时,一只手抓住了他的衣领。他转过身来。
“我逮捕你。”西穆尔丹说。
“我同意。”朗德纳克说。
【注】本文选自雨果的长篇小说《九三年》,有删节。《九三年》创作于法国大革命时期,小说围绕封建势力旺岱叛军首领朗德纳克、资产阶级革命代表西穆尔丹等人物,生动地展现了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生死斗争的历史画卷。
10. 简析文中加点字的内涵。(4分)
①反正: ▲
②神圣的恐惧: ▲
11. 一个优秀的结尾不仅能为小说增添可读性还能使小说的人物更加深刻。请分点赏析本篇小说的结尾。(5分)
12. 本节选部分以“魔鬼心里的上帝”为标题颇有深意,请结合文本探究其内涵。(5分)
13. 这篇小说的描写颇为细腻,请从场景描写、人物动作描写、神态描写中任选两个方面举例分析。(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40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20分)
海塘记
[北宋]王安石
自云柯而南,至于某,有堤若干尺,截然令海水之潮汐不得冒其旁田者,知县事谢君为之也。始堤之成,谢君以书属予记其成之始,曰:“使来者有考焉,得卒任完之以不隳。”谢君者,阳夏人也,字师厚,景初其名也。其先以文学称天下,而连世为贵人,至君遂以文学世其家。其为县,不以材自负而忽其民之急。方作堤时,岁丁亥十一月也,能亲以身当风霜氛雾之毒,以勉民作而除其灾,又能令其民翕然皆劝趋之,而忘其役之劳,遂不逾时,以有成功。其仁民之心,效见于事如此,亦可以已,而犹自以为未也,又思有以告后之人,令嗣续而完之,以永其存。善夫!仁人长虑却顾图民之灾,如此其至,其不可以无传。而后之君子考其传,得其所以为,其亦不可以无思。
而异时予尝以事至余姚,而君过予,与予从容言天下之事。君曰:“道以闳大隐密,圣人之所独鼓万物以然而皆莫知其所以然者,盖有所难知也。其治政教令施为之详,凡与人共,而尤丁宁以急者,其易知较然者也。通途川,治田桑,为之堤防沟浍渠川,以御水旱之灾;而兴学校,属其民人相与习礼乐其中,以化服之,此其尤丁宁以急,而较然易知者也。今世吏者,其愚也固不知所为,而其所谓能者,务出奇为声威,以惊世震俗,至或尽其力以事刀笔簿书之间而已,而反以谓古所为尤丁宁以急者,吾不暇以为,吾曾为之,而曾不足以为之,万有一人为之,且不足以名于世而见其材。嘻!其可叹也。夫为天下国家且百年,而胜残去杀之效,则犹未也,其不出于此乎?”予良以其言为然。既而闻君之为其县,至则为桥于江,治学者以教养县人之子弟,既而又有堤之役,于是又信其言之行而不予欺也已。为之书其堤事,因并书其言终始而存之,以告后之人。庆历八年七月日记。
14.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截然令海水之潮汐不得冒其旁田者 冒:淹没,漫溢。
B.至君遂以文学世其家 世:继承。
C.其易知较然者也 较:比较。
D.而胜残去杀之效 胜:克制。
1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3分)
A.①始堤之成 ②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B.①而犹自以为未也 ②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C.①其不出于此乎 ②其孰能讥之乎
D.①以告后之人 ②木欣欣以向荣
16.下列有关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作者赞赏谢景初一心为百姓办实事的行为,后来又听到他对天下事的议论,就为他记下了修堤坝的事,同时也可资后人借鉴和思考。
B.谢景初具有实干精神,身先士卒,与百姓同甘共苦,组织、带领民众修筑拦海堤坝,充分体现了他急民之困的为官之道。
C.文章综合运用记叙、议论的手法,在交代写作缘由、肯定谢景初言行的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作者自身的为政理念。
D.谢景初批判了当世官吏哗众取宠之风,反对沉迷刀笔簿书之行,认为宋代近百年间教化不行的原因就在于官吏缺乏惠民思想。
17.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通 途 川 治 田 桑 为 之 堤 防 沟 浍 渠 川 以 御 水 旱 之 灾 而 兴 学 校 属 其民 人 相 与 习 礼 乐 其 中 以 化 服 之 此 其 尤 丁 宁 以 急 而 较 然 易 知 者 也
1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其为县,不以材自负而忽其民之急。(3分)
译文: ▲
(2)夫为天下国家且百年,而胜残去杀之效,则犹未也,其不出于此乎?(5分)
译文: ▲
(二)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9-20题。(7分)
[中吕]满庭芳• 武林感旧
(元)汤式
钱塘故址,东吴霸业,南渡京师。其间四百八十寺,不似当时。山空蒙湖潋滟随处写坡仙旧诗?水清浅月黄昏何人吊逋老荒祠?伤情思,西湖若此,何似比西施?
19.这首元曲描写屡遭兵难创伤的杭州 的景象,抒发了诗人 的感慨。(2分)
20.请赏析这首元曲的主要艺术特色。(5分)



展开余下试题
(三)阅读下面材料,完成21-22题。(6分)
材料一: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论语》)
材料二:子曰:“可与共学,未可与适道①;可与适道,未可与立②;可与立,未可与权③。”
(《论语》)
【注】①适:往,追求。②立:坚持道而不变。③权:秤锤,这里引申为权衡轻重。
21.结合材料一,简要阐述孔子的仁爱观。(3分)

22.结合材料与现实,谈谈你对“通权达变”思想的理解。(3分)

(四)古诗文默写。(6分)
2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
(1)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 ? (杜牧《阿房宫赋》)
(2)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青泥何盘盘! 。(李白《蜀道难》)
(3)渔舟唱晚, ;雁阵惊寒, 。(王勃《滕王阁序》)
(4)子曰:“ ,不悱不发。 ,则不复也。”(《论语》)
(5)春江潮水连海平, 。滟滟随波千万里,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四、作文(60分)
24.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撒币,张一鸣撒币,周鸿祎撒币。”有人这样形容2018年的开年局面。数百万人利用网络平台,在同一时间内作答,平分上百万的奖金,益智类答题节目以惊人的速度掀起一阵风潮。
佬用户沉迷答题节目嗨翻天时,节目中的问题也开始浮出水面。“百万赢家”节目将“香港”“台湾”与“加拿大”并称为国家,引来网上轩然大波。有网友认为,网络答题节目水准堪忧,例如回答“西瓜视频”四字有多少笔画,纯粹是广告植入。也有网友认为,不过是一两题没出好,毕竟给了普通人一展才能的机会,更是传播了知识……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加以评说。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②题目自拟。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浙江省杭州市八中2019届上学期高三语文周末检测卷四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B(3分)【解析】A藩篱,C 谦逊(sùn)改为(xùn),D纷繁芜杂。
2、C (3分)此处语境中有转折义,故用“然而”合适。
3、C (3分)【解析】文末句号应在括号后。
4、C (3分)
【解析】A搭配不当,树立机制“”改成“建立机制”。B成分残缺,“打击现象”。D 句子杂糅
5、示例:作家和批评家既对立又依存(2分),批评家可以促进作家的创作(2分)。
6、【答案】宁静的濮水,缓缓地流淌在苍翠的青山之间;欲滴的青草之上,开满了燃烧似火的野花;垂翠的杨柳,呼吸着新鲜的空气。这是一块绝尘之地。巍巍高山之下,粼粼水波之滨,心如澄净秋水、身如不系之舟的庄周先生,席地而坐,持竿垂钓。安闲,自在。濮水在波纹中映出了两位衣冠楚楚的风尘大夫。他们身负楚王的重托,欲以高官之位来征拜庄子,庄子却将他们冷落在旁。
二、现代文阅读
7. C 原文说的是“经典阅读在其中的意义,是指引人们对终极之‘道’的探究和对个人修养的追求”,选项偷换了概念。
8. B 全文强调我们需要去阅读经典、接近古典教育,同时还强调片面地以中华经典为尊是不可取的,同时也要阅读多方的传统经典,故选B。
9. 生命之弦指阅读经典,接近古典教育(1分),探究终极之“道”、追求个人修养(1分),使内心成长为一个君子,成就人的自由心智(1分)。(3分,每点1分)
10.①“反正”展现出拉杜的妥协,意图告诉朗德纳克侯爵先把孩子们救下来,立场问题可以暂时搁置(1分)。展现了拉杜在情势危急情况下内心的焦急(1分)。
②“神圣的恐惧”表现了人们对朗德纳克侯爵因救了孩子们表示敬佩(1分)同时又因为侯爵的身份而感到害怕和抗拒(1分)。
11.①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使小说情节突转,引起读者深思。②戛然而止,为后文发展留下空白,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方便进行艺术再创造。③使朗德纳克人物形象更丰满,展现其正直、无畏的一面,给人以崇敬之感。④透过人物形象使主题升华,反思战争给人带来的影响,歌颂人物内心善良一面的光辉。(答中一点得1分,答中两点得2分,答中三点得4分,答中四点得5分。)
12.“魔鬼”意味着人性中的凶残、邪恶和冷酷,“上帝”则预示着善良、正直和仁爱。(阐释关键词的含义,2分)小说中的朗德纳克是旺岱叛军首领,自觉维护腐朽没落的封建势力,对资产阶级革命而言有“魔鬼”的一面(1分),但在连绵的战火中,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遭到威胁时,却能跨越心里的藩篱,挺身而出,救人于火海中,闪耀着善良、正直和仁爱的光辉,说明这个魔鬼心里也有上帝。(结合文本和背景解析标题内涵,2分)
13.①场景描写:“大火的劈啪声中夹杂着低沉的爆裂声。图书室里书橱上的玻璃裂开了,哗啦啦地掉了下来。显然屋架要坍了。谁都无能为力。再过一会儿,一切都将倒坍。大难临头。”对火场的细致描写,为故事的发生提供特殊背景,营造了紧张气氛,为小说主人公的出场作铺垫。
②人物动作描写:“他去墙边找到梯子,将它一直拖到窗前。他抓住长梯的一端,像竞技者一样灵巧自如地将它搭在窗栏边沿往外滑动,一直滑到沟底。”一连串的动作描写,迅速娴熟,突出了朗德纳克沉着冷静的性格和临危不乱的精神品质。
③人物神态描写:“此时,侯爵正沉着地钻入眼前的黑暗。他们在后退,而他却在靠近。他那大理石一般苍白的面容上没有一丝皱痕,幽灵般的眼神里没有一丝闪光。”运用比喻手法描写人物神态,既体现了朗德纳克侯爵的坚毅和威严,也歌颂了无情战火中人性的伟大。
(评分要点:举例得当1分,分析能突出作用2分;答对两种描写手法,给6分。)
三、古诗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共18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
14 C 考查理解文言文实词的含义。较:明显,明白。
15. C 考查理解文言文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两者都是副词,表反诘语气。A项①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②音节助词。B项①连词,表转折;②连词,表顺承。D项①连词,表目的;②连词,表修饰。)
16、A考查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作者先是听到了他对天下事的议论,而后才听说他的做法。
17、通途川/治田桑/为之堤防沟浍渠川/以御水旱之灾/而兴学校/属其民人相与习礼乐其中/以化服之/此其尤丁宁以急/而较然易知者也
18(1)他担任
标签:苏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浙江省杭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4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