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556 2018-12-03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56]
四川省宜宾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8年秋四川省宜宾市市四中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第I卷(阅读题 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孝是人生自然生发的一种亲情。任何个人都因其父母而来到这个世界上,而人的生命是如此脆弱,只有亲人时时刻刻地关照,才可度过其婴儿期。正是因为父母无私的爱,子女才得以成人。在子女年幼时,父母为子女尽心操心,是父母的责任与本分。父母孩子之间的情感自然产生,非外部所加,属于无条件的道德情感。在人的孩提时代,当我们觉察到自己的存在时,我们就知道自己已经有了双亲。基于对父母的爱和尊重之上的孝起初是孩子天性和爱心的觉醒,经过强化和培养,会逐渐成就孝道,然后进一步,成为超越任何个人私利的人格。
在父母和子女形成了一种基本的情感相通关系后,父母特别理会到孩子的需要,孩子则尤其亲近父母。两者相互都有亲近感,达到爱的统一。子女尽孝也就是爱的体现,这样一种爱,也是人对父母之外的他人的爱的起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蕴含着父母养育子女、子女赡养父母的义务。这种关系既不是契约协定,也不是任何意义上的交换,而是人性的自然产物。因而,这里有着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
治国平天下是传统儒家的理想,从孝道上看,也就是把孝道弘扬光大,达到以孝治天下的目的。孝道把对国家的爱以及对君王的忠诚看成是孝的扩展和提升:“移孝作忠。”儒家伦理的核心是仁,而仁的核心则是 “孝悌”。在孔子那里,他以“仁”为最高道德要求,而“孝悌”则是仁的基础。他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并且明确地说:“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儒家的基本教育,是道德教育,而在道德教育中,孝的教育尤为重要。这里还需要指出一点,即儒家往往“孝悌”并用,孝是指对父母的德性要求,而悌则是指兄弟之间的相互尊重,但前者更为根本。
孟子也明确谈到“孝悌”作为基本的道德要求,并且把它看成是传统的社会伦理的核心地位,这也是儒家的基本观点,他不仅把“孝悌”看作是基本的德性,而且提出了“移孝作忠”的说法。汉代的董仲舒也说:“无孝悌则亡其所以生。”无孝悌则不配做人,更无从谈起政治上的公忠。
当代社会由于传统的断裂,对于孝与公忠两者的关系已经看不到基本的联系。多年来脱离个人的私德来讲政治,实践表明这样的政治是靠不住的。传统孝道认为为父母尽孝是一切教化之本,由亲亲施始,亲亲启蒙,人情陶冶,进而达到道德的升华。试想,谁会相信一个连侍奉双亲的德性都没有的人,会真诚热爱他人和国家呢?把孝与公忠联系起来,其起点就在于孝。教化强调施从亲始,而其根本精神在于更多地远离对自我利益的关切,把爱心更多放在社会和他人那里,从而养成一种关怀他人、关怀社会的胸怀和情怀。 (摘自龚群《孝道的情感与外推》,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是自然生发的,子女对父母的孝道是自然产生,无需后天培养。
B. 正因为父母尽心尽力,子女才得以成长,所以父母年老后子女也应尽自己的孝心。
C. 儒家的基本教育是道德教育,而“孝悌”是“仁”的基础,因此包含了儒家道德教育的全部内容。
浏览完整试题
D. 孔子和孟子都认为,孝悌是一个人基本的道德要求,这也是儒家思想的伦理核心。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第一段从孝的自然生发的特点讲到孝道的形成,引出了笫二段关于孝和忠关系的阐述。
B. 作者将个人为父母尽孝与儒家治同平天下的理想相结合,足将孝与公忠结合起来。
C. 文章以孔子、孟子和董仲舒的言论有力地论证了孝悌是仁爱、公忠等道德的基础。
D. 文章的论述由现象到理念,由古代到当代,由孝道到公忠,逐层深入,层次分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孩子的孝需要经过强化培养才能转化为孝道,可见孝道是需要后天学习修炼的人格。
B. 为父母尽孝,是人对父母之外的他人和社会的爱的起点,可见孝是一切爱的核心。
C. 儒家教化强调从侍奉双亲开始,就是以孝道推动公忠,以亲情陶冶来升华道德。
D. 一个人的私德不好,必然会影响到对他的政治评价;不爱父母的人不会真正爱人爱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如果大雪封门
徐则臣
宝来被打成傻子回了花街,北京的冬天就来了。他父亲来把他接回去了。我和行健、米梦坚持待在北京。我们三个都是打小广告的。就是在纸上、墙上、马路牙子上和电线杆子上印上一个电话,如果你需要假毕业证、驾驶证、记者证、停车证、身份证、结婚证,护照以及这世上可能存在的所有证件,拨打这个电话,洪三万可以满足你的一切要求。
有天中午我去洪三万那里拿墨水,经过中关村大街,看见一群鸽子在当代商城门前的人行道上蹦来蹦去,在欢快的人和鸽子群里看见一个人冰锅冷灶地坐着,缩着脑袋,脖子几乎完全缩进了大衣领子里,我走到他面前,说:“一袋鸽粮。”他叫林慧聪。这个叫林慧聪的南方人,比我大两岁,家快远到了中国的最南端。去年结束高考,作文写走了题,连专科也没考上,考的是材料加半命题作文。材料是,一人一年载三棵树,一座山需要十万棵树,一个春天至少需要十三亿棵树,云云,挺诗意,题目是《如果……》。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就写《如果大雪封门》。说实话,他们那里的阅卷老师很多人一辈子都没看见过雪长什么样,更想象不出什么是大雪封门。他洋洋洒洒地将种树和大雪写到了一起,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逻辑。在阅卷老师看来,走题走大了。一百五十分的卷子,他对半都没考到。父亲问他:“怎么说?”他说:“我去北京。”在中国,你如果问别人想去哪里,半数以上会告诉你,北京。林慧聪也想去,他去北京不是想看天安门,而是想看到冬天下大雪是什么样子。他想去北京也是因为他叔叔在北京。很多年前林家老二用刀捅了人,以为出了人命,吓得当夜扒火车来了北京。他是个养殖员,因为跟别人斗鸡斗红了眼,顺手把刀子拔出来了。来了就没回去,偶尔寄点钱回去,让家里人都以为他发大了。林慧聪他爹自豪地说,那好,投奔你二叔,你也能过上北京的好日子。
二叔没有想象中那样西装革履地来接他,穿得甚至比老家人还随意,衣服上有星星点点可疑的灰白点子,林慧聪出溜两下鼻子,问:“这是鸡屎?”
“不,鸽屎!”二叔吐口唾沫到手指上,细心地擦掉老头衫上的一粒鸽子屎,“这玩意儿干净!”
林家老二在北京干过不少杂活,发现还是老本行最可靠,由养鸡变成了养鸽子的。不知道他走了什么狗屎运,弄到了放广场鸽的差事。他负责养鸽子,定时定点往北京的各个公共场所和景点送,供市民和游客赏玩。鸽子太多他忙不过来,侄儿来了正好,他给他两笼,别的不管,他只拿鸽粮的提成,一袋他拿五毛,剩下都归慧聪。吃喝拉撒衣食住行慧聪自己管。
“管得了么?”我问他。我知道在北京自己管自己的人绝大部分都管不好。“凑合。”他说,“就是有点儿冷。”
慧聪住七条巷子以南。那房子说凑合是抬举它了,暖气不行,也是平房,房东是个抠门的老太太,自己房间里生了个煤球炉,一天到晚抱着炉子过日子。她暖和了就不管房客。
“我就是怕冷。”慧聪为自己是个怕冷的南方人难为情,“我就盼着能下一场大雪。”大雪总会下的。天气预报说了,最近一股西伯利亚寒流将要进京。不过天气预报也不一定准,大部分时候你也搞不清他们究竟在说哪个地方。但我还是坚定地告诉他,大雪总要下的,不下雪的冬天叫什么冬天。
完全是出于同情,回到住处我和行健、米梦说起慧聪,问他们,是不是可以让他和我们一起住。我们屋里的暖气好。慧聪很想和我们一起住,但他无论如何舍不得用鸽子做见面礼,他情愿送我们一只老母鸡。他还是来了。天气预报,要来大雪,傍晚就到。
回去的路上我买了二锅头和鸭脖子,一定要坐着看雪如何从北京的天空上落下来。我们喝到十二点,慧聪跑出去五趟,一粒雪星子都没看见。夜空看上去极度的忧伤和沉郁,然后我们就睡了,醒来已经上午十点,什么东西抓门的声音把我们惊醒。我推了一下门,没推动,再推,还不行,猛用了一下劲儿,天地全白,门前的积雪到了膝盖,我对他们三个喊:“快,快,大雪封门!”慧聪穿着裤衩从被窝里跳出来,赤脚踏入积雪,他用变了调的方言嗷嗷乱叫,鸽子在院子里和屋顶上翻飞,这样的天,麻雀和鸽子都该待在窝里哪也不去的。这群鸽子不,一刻也不闲着,能落的地方都落,能挠的地方都挠,就是它们把我们的房门抓得嗤嗤啦啦直响。但看见两只鸽子歪着脑袋靠在窝边,大雪盖住了木盒子。行健说,这两只鸽子归他,晚上的酒菜也归他。我们要庆祝一下北京三十年来最大的一场雪。收音机里就这么说的,这一夜飘飘洒洒、纷纷扬扬,落下了三十年来最大的一场雪。(节编自徐则臣《如果大雪封门》)
4.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开头以宝来被打傻的情节奠定全文沉重的基调,全文展现从乡村来到北京的底层人物的命运, 表现作者关注底层人物命运的人文情怀。
B. 小说主要叙述方式是顺叙,也用了插叙的手法,例如交代林慧聪来北京的原因等,插叙使小说故 事情节完整,手法富有变化。
C. 小说中的“鸽子”有象征意味,它们在当代商城门前的人行道上蹦来蹦去象征着人物短暂的快乐, 在大雪降临时的死亡象征着悲剧的必然性。
D. 小说在阴暗寒冷的基调中不乏暖色,如“我们”接纳寒冷环境中的林慧聪同住,大雪中林慧聪充满激情地赤脚踩雪等,这些情节增强了人物形象的艺术感染力。
展开余下试题
5.作者在小说中写到“我”这个人物,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6.小说中多次写到“雪”,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全球孔子学院分布情况
亚洲 33国 118所
非洲 39国 54所
欧洲 41国 173所
美洲 21国 161所
大洋洲 4国 19所
(摘自2017年4月人民论坛网)
材料二:
2017年6月14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卢森堡首相贝泰尔时强调,要深化双方在“一带一路”建设框架内金融、产能等方面的国际合作,共建郑州-卢森堡“空中丝绸之路”。“对于民航业来说,落实‘一带一路’建设任务,关键是要加快构建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多维空中走廊。”东航集团董事长刘绍勇说。
此外,“一带一路”文化建设也百花齐放。2014年,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开始实施“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打开了中外电影合作新局面。三部中印合作电影项目《功夫瑜伽》《大闹天竺》及《大唐玄奘》最终在中国、印度还有其他丝路沿线国家悉数上映。此外,还有中捷、中俄、中英、中泰、中越等合拍的大量影视片陆续上映。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拍摄团队远赴欧洲、东南亚、非洲实地取景拍摄。这些都折射出中国电影日益开放的姿态、多元包容的取向。更重要的是,中国电影市场中的进口片,不再是美国好莱坞一家独秀,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化交流日益增强,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也都有电影进入中国市场。
(摘编自2017年6月《人民日报》海外版)
材料三:
“一带一路”不仅是经贸通道,也是文明互鉴之路。作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语言贯通中外思想,超越文化藩篱,推动文明创新。由此,孔子学院被赋予了新的时代使命。
因为需要,所以繁荣。走出国门的孔子学院,以异乎寻常的速度向前发展着,一年大约有50所学院诞生。孔子学院以文化的姿态向世界发出强有力的中国声音,显现正面的中国形象。美国圣玛丽中学孔子课堂负责人弗兰克•菲利普斯8年前参加该国孔子学院的会议,会上一句“让我听懂你的声音”启发了他。孔子课堂的使命,就是传递和平的信息,面对质疑的声音,找到听众,让听众了解我们在做什么。
文化的交流、观念的碰撞、思想的升华,孔子学院并非简单地教授与传播,它的一些活动对当地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利比里亚大学副校长沃特•韦尔什说,孔子学院对大学而言意味着多样性。爱丁堡大学校长提摩斯•奥谢赞赏孔子学院的建院模式,由外方先提出申请,双方在充分协商基础上签署合作协议。这种模式造就了平等、友好、合作、共赢的伙伴关系。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校长、孔子学院美国中心主任纳普说:“在全球化背景下,孔子学院可以成为教育文化交流的典范。”
(摘编自杨桂青等《孔子学院给世界带来了什么》,2017年12月9日《中国教育报》)
材料四:
创建孔子学院是一项大规模行动,它无疑是本千年之初最重要的地缘文化之举。有人将其比作是“语言上的人类登月工程”。该工程创建于2004年,被描述为“中国公权强力参与的文化攻势最亮的名片”。孔子学院主要传播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培育汉语教育。按照中国领导人的说法,其既定目标是弥补该国遭受的国际文化赤字。从现在到2020年,该学院将拥有1000个分校,分布在全球各大陆,它将成为一支庞大的无敌舰队,征服人类的精神和心灵。该工程肩负的使命是让中国以外的1亿人学习汉语,确保中国语言的国际扩展,让普通话成为另一种国际语言。《中国日报》2007年3月发表了一篇题为“让汉语成为世界通用语言”的文章,汉语是当今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和屏幕上的第二大语言,但不久的将来,汉语将位居第一。(摘自让•路易•鲁瓦著、袁粮钢译《全球文化大变局》)
7.下列对“一带一路”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对民航业来说,加快构建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多维空中走廊是落实“一带一路”建设任务的关键。
B. “一带一路”既是金融交流、贸易合作的良好通道,同时也对消融中外思想、文化隔阂以及文明创新起到促进作用。
C. “空中丝绸之路”的构建和“丝绸之路影视桥工程”的实施,是“一带一路”倡议跨国度跨文化跨领域思维的体现。
D. 中国与“一带一路”国家在电影行业的合作与交流日益广泛,沿线国家大量优秀的进口影片进入中国电影市场陆续上映。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欧洲、美洲、亚洲的孔子学院数量明显高于非洲、大洋洲,说明孔子学院的设立与所在国的经济实力成正相关。
B. 孔子学院在促进世界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取得的骄人成绩,是在说明我们应该吸收世界先进文化,促进中华文化的发展。
C. 到2020年,随着让中国以外的1亿人学习汉语,汉语有可能将会超越英语,成为国际社会第一通用语言。
D. 孔子学院,主要以语言文化为载体,推动“一带一路”建设;“一带一路”建设也为孔子学院持续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9.关于创办孔子学院的目的,材料三和材料四在表达观点时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涣,字稚子,广汉郪人也。父顺,安定太守。涣少好侠,尚气力,数通剽轻少年。晚而改节,敦儒学,习《尚书》,读律令,略举大义。为太守陈宠功曹,当职割断,不避豪右。宠风声大行,入为大司农。和帝问曰:“在郡何以为理?”宠顿首谢曰:“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薄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帝大悦。涣由此显名。州举茂才,除温令。县多奸猾,积为人患。涣以方略讨击,悉诛之。境内清夷,商人露宿于道。其有放牛者,辄云以属稚子,终无侵犯。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以平正居身,得宽猛之宜。其冤嫌久讼,历政所不断,法理所难平者,莫不曲尽情诈,压塞群疑。又能以谲数发擿奸伏。京师称叹,以为涣有神算。
元兴元年,病卒。百姓市道莫不咨嗟。男女老壮皆相与赋敛,致奠醊以千数。涣丧西归道经弘农,民庶皆设槃案于路。吏问其故,威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钞,恒亡其半。自王君在事,不见侵枉,故来报恩。其政化怀物如此。民思其德,为立祠安阳亭西,每食辄弦歌而荐之。永初二年,邓太后诏曰:“故洛阳令王涣,秉清修之节,蹈羔羊之义,尽心奉公,务在惠民,功业未遂,不幸早世,百姓追思,为之立祠。自非忠爱之至,孰能若斯者乎!今以涣子石为郎中,以劝劳勤。”延熹中,桓帝事黄老道,悉毁诸房祀,唯特诏密县存故太供卓茂庙,洛阳留王涣祠焉。
(节选自《后汉书•王涣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
B. 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
C. 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
展开余下试题
D. 在温三年/迁兖州/刺史绳正部郡/风威大行/后坐考妖言不实论/岁余/征拜侍御史/永元十五年/从驾南巡/还为洛阳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尚书》儒家经典之一,是对我国上古历史文献和部分追述古代事迹的著作的汇编
B. 豪右,西汉时期出现的占有大量田产的豪族,文中指权势盛大的豪族大户。
C. 和帝、永元,前者是谥号,后者是年号,都可做纪年之用,均含有对帝王的褒贬评价。
D. 黄老道,“黄”指黄帝,“老”指老子,“黄老道”也称黄老之学,是古代一种思想流派。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王涣晚而改节。他年少时喜欢行侠,崇尚武力,后来才改变志向,研究儒学,入世为官,曾任兖州刺史,侍御史和洛阳令等职。
B. 王涣为官有方。做温县县令时,他想方设法消灭境内的坏人,使境内安定太平;做洛阳令时,他以身作则,为政宽严适度。
C. 王涣深得民心。因善揭发隐秘的奸恶,京师之人都称赞他;他病逝后,百姓叹息感伤,相互凑集钱粮去为他举行祭奠。
D. 王涣备享哀荣。王涣去世后,邓太后认为王涣为国为民辛勤操劳,任命他的儿子王石为郎中,并为他设立祠堂。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任功曹王涣,以简贤选能;主薄镡显,拾遗补阙,臣奉宣诏书而已。
(2)吏问其故,威言平常持米到洛,为卒司所钞,恒亡其半。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14—15题。(9分)
送杨少府贬郴州
王维
明到衡山与洞庭,若为①秋月听猿声。
愁看北渚三湘远,恶说南风五两轻。
青草瘴②时过夏口,白头浪里出湓城。
长沙不久留才子,贾谊何须吊屈平。
(注)①若为:怎堪 ②青草瘴:《番禺杂编》“岭外二三月为青草瘴”。
14.下面是对诗歌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
A. 本诗是一首送别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眼前秋景,虚写别后之景。
B. 本诗想象朋友被贬后路途遥远,景物凄凉,山水险恶等种种艰难,表达了对朋友未来命运的担忧。
C. 诗歌运用典故,把杨少府与贾谊相比,肯定了友人了才华。
D. “青草瘴时过夏口”点明送别的时间,说明作者是春天送别杨少府的。
15.本诗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杜甫《咏怀古迹(其三)》运用拟人、对比手法,借用山水景象蓄势,用以烘托昭君形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李白《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手法,以人仿佛能触摸星辰、内心恐惧来写蜀道之高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第II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期待已久的《战狼2》终于上映了,观众拍手称快,既被电影宏大的场面所吸引,又对吴京的演技赞不绝口。
②父亲送给我最多的词是“短打”,我一直没在意这个词,反正他说的话,那时对我来说都是马耳东风。多年以后,我才知道“短打”的意思是“欠揍”。
③清朝名臣谢济世,一生四次被诬告,三次入狱,两次被罢免官职,一次充军,其经历之坎坷,令人不忍卒读。
④“吾日三省吾身?高否?帅否?富否?否!滚去学习!”校方解释此标语改自儒家经典《论语》,但网友们仍不赞一词。
⑤各级政府官员,手中掌握着管理社会事务,履行国家职能的权力,权力用好了便可以经世济民,立德立功;反之,权力便可以为虎傅翼,招财纳贿。
⑥经过十余年的沉淀,如今他的沙画技艺已经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但她对艺术的追求仍没有停滞。
A. ①③④ B. ②④⑥ C. ①③⑤ D. ②⑤⑥
18.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 5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领导下,中国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勇气向污染宣战,首次把“美丽中国”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宏伟目标。
B. 志愿者已成为大型博物馆服务公众的重要力量,故宫博物院自2004年开始,累计注册3000人次左右。
C. “法医神探”黄墁,2009年入警至今协助破获重大疑难案件70多起,她以细致的工作,还社会公平,还案件真相。
D. 从枪杆子打天下、打开国门看天下到敝开胸怀迎天下,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我们就是怀揣着梦想走来的,我们仍要坚定地走下去。
19.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 洋柿子是一年生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全株有软毛,花色黄,结浆果,球形或扁圆形,红或黄色,是营养价值较高的蔬菜。
B. 听说朋友要来访,老李高兴得合不扰嘴:“太好了,明天我一定在府上恭候各位光临。”
C. 毕业时,李峰画了一幅《雄鹰展翅图》送给王爷,并在画上题字“请王帅同学雅正”。
D. 外交部发言人强调,中国政府一贯主张地区间的矛盾应协商解决,不能说不到一块就吵起来。
20.阅读下面一则消息,拟定一个恰当的标题。(10字以内) (5分)
今年可以说是多灾之年,人们刚刚从土耳其、台湾大地震和美国飓风的恐惧中摆脱出来,强烈的飓风又袭击了印度东海岸,造成了至少79人死亡,数以万计的人流离失所。在受灾地区,建筑物、电线竿和通讯设施被一扫而光,供水和供电完全中断。
据统计,在本世纪至少有100万人死于来自印度洋的强烈飓风。为了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印度政府正在加强研究,希望能够了解北印度洋地区飓风的形成,加强预报工作,以减少损失。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 如琢又如磨、两句三年得、锤名句出精品,中国人向来就有精益求精的精神。(6分)
材料
淡泊名利 一丝不苟 桀骜不屈
昂头颅挺脊梁 耕陇亩隐山林 谨于行慎于言
名利是身仇 十年磨一剑 砍头不要紧 功名尘与土 聚精正会神
丹心照汗青
(1)
(2)
(3)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汉景帝时的太子太傅石奋对子女要求特别严格,家规很严。孩子犯错误后,他会在列祖列宗灵位前放一块石头,对石头下跪,不吃不喝,直到孩子前来请罪,他才起身。有人问他为何这样做,石奋说:“教育孩子要言传身教,我在祖宗灵位前跪拜石头就是让孩子们明白我们都姓‘石’,都是尘世中一块普通的石头。只有打磨合格才能铺出平整的路,才能体现石头存在的价值。我跪拜石头是心怀敬畏,我怕孩子们的错误日积月累,变成狰狞恐怖的石头,成为社会的挡路石…….”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8年秋四川省宜宾市市四中高一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
1.D 2.A 3.B 4.C
5.①情节方面:通过“我”的所见所闻串起情节,展现众多人物命运;
②人物方面:“我” 也是社会底层人物,通过“我”的生活情态和心理活动更丰富地展现底层人物的多样情态;
③主题方面:通过“我”关注林慧聪的生活和理想来展现底层人物的善良和期望,表达
上一篇:
江苏省如皋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教学质量抽测(一)
下一篇:
福建省龙海市程溪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四川省宜宾”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5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