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期中试卷

阅读:314  2018-12-11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4]
福建省晋江市(安溪一中、养正中学、惠安一中、泉州实验中学四校)2018-2019学年高二
养正中学2018年秋高二年语文学科期中考试题
命题:蔡东南 审核:陈凉凉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
一、文言知识考查(每题2分,共18分)
1.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夙:早时
B.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矜:同情、怜悯
C.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审:审察
D.适莽苍者,三餐而反 适:适应
2.下列加点的词语,没有活用现象的是( )(2分)
A. 园日涉以成趣 B. 而后乃今将图南 C.宾主尽东南之美 D. 臣具以表闻
3.下列各句中“之”字意义与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2分)
A.其翼若垂天之云 B. 悦亲戚之情话
C.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D.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4.下列各项中对相同句式的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2分)
①去以六月息者也 ②《齐谐》者,志怪者也 ③彼且奚适也 ④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⑤都督阎公之雅望 ⑥将有事于西畴 ⑦今臣亡国贱俘 ⑧而莫之夭阏者
A.①/②⑦/③④⑥/⑤⑧ B.①⑥/②③⑦/④/⑤⑧
C.①⑥/②⑦/③④⑧/⑤ D.①⑥/②⑦⑧/③④/⑤
5.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每月的十五称为“望日”,“夏四月之望”是指初夏的四月十五。
B. 补,指官员由候补而正式上任;出,指京官外任;除,指免去官职。
C. “表”即“奏表”,是古代臣子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常含表志陈情、诉说心曲之意,如《出师表》《陈情表》。
D. 东宫,指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宫殿阁。可借指太子本人,太子就是封建时代君主的儿子中被预定继承君位的人。
6. 请指出下列虚词“其”用法不同的一项( )(2分)
A.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逍遥游》)
B.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
C.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游褒禅山记》)
D.实迷途其未远(《归去来兮辞》)
7. 请指出下列虚词“乎”意义不同的一项( )(2分)
A.王之好乐甚,则齐其庶几乎?(《庄暴见孟子》)
B.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师说》)
C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陈涉世家》)
D.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廉颇蔺相如列传》)
8. 请指出下列虚词“因”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2分)
A.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指冠。(《廉颇蔺相如列传》)
B.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鸿门宴》)
C.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廉颇蔺相如列传》)
D.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9. 请指出下列虚词“且”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2分)
A.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B.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C.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孔雀东南飞》)
D.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梦游天姥吟留别》)
二、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2题。
乐府诗在入唐以前已存在两个传统,一是上承“诗教”风刺一面的汉魏传统,二是以艳歌艳词为主的六朝传统。初唐乐府沿袭齐梁绮靡的路子,内容不出白氏所批评的“赞君美”或“悦君意”。“初唐四杰”的乐府虽体现闻一多先生所谓“由宫廷走到市井”“由台阁移到江山和塞漠”的倾向,但现实的针对性不强。盛唐以边塞为题材的乐府诗,更多地歌颂盛唐的武功气象。中唐以后,张籍、王建、元稹、白居易和刘禹锡集中创作乐府,试图在理念的层次上直接继承《诗经》的“风刺”传统,甚至否定汉乐府的价值,但选择以“乐府”而非其他诗体干预政治,还是反映出他们对于汉乐府观风知俗观念的继承 。不仅如此,中唐乐府诗人吸收了六朝的部分传统,展现出对于地方风土风俗的书写兴趣。


浏览完整试题中唐大量出现表现地方风土或风俗的乐府,与中唐观风观念的转变关系密切。初唐、盛唐之观风俗以政治治理为中心;另一方面,更是要通过礼乐教化来“移风易俗”。但安史之乱后,中唐人不再视地方风俗为负面的无条件改造对象。高 郢《礼部试策五道》指出“然为政之道,当因人所利而利之,故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欧阳詹《鲁山令李胄三月三日宴僚吏序》说得更加清楚:“一方不同教化,恐他邑之欢乐此辰,不得似公之邑也。”
同时,“采风”或“采诗”的理想被中唐诗人不断提出。但其“采诗”与汉人有异,所采并不是真正来自民间,而是从士大夫的创作中收集而得,与其说是“采诗”,不如说是“献诗”。白居易和刘禹锡是中唐乐府大家,白氏真正主张的是“采诗以补察时政”,新乐府如《上阳白发人》《卖炭翁》《道州民》都已涉及唐世风俗的叙写。刘禹锡《淮阴行》“以裨乐府”其实就是一种采诗的思路,他在《采菱行》《插田歌》中明确表示要赋之“以俟采诗者”。这就进一步把与六朝乐府有亲缘关系的中唐乐府赋予汉乐府的政治意义,并在题材上进行了扩充。
这种“采诗”的思路为中唐文人所共有:随着中唐文人纷纷到地方就职,送行者常期待被送者因为在地方施政得当而能让当地 民众作歌谣以颂之,这预设的正是“采诗”的可能。此外,有些作品本身就是在表达某州县长官的“政教得失”,背后还是体现“采诗”的观念。这一类型的创作未见于初、盛唐,却为中唐文人所发掘,这都说明汉代“观风”或“采风”的传统在中唐复兴。
各类文体中,乐府的起源本与“采诗”或“采风”的理想直接相关,当采风的传统被再次强调,“观风俗得失”不再依附于“察吏人善恶”或王朝礼乐的落实,而是更直接地与百姓生活的具体情况相关,这就让与“观风俗”最直接相关的乐府产生创作上的转变。中唐之所以出现大批书写风俗的乐府,背后正涉及唐人在观念上的转变。
(摘编自吕家慧《论中唐乐府中风俗题材的兴起》)
10.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初唐乐府华丽浮艳,以歌颂、美化君王的德政为主,其中虽也有涉及市井生活之作,但现实针对性不强。
B.中唐乐府否定汉乐府价值,直接继承先秦诗歌的“风刺”传统,但又对汉乐府观风知俗的传统有所保留。
C.盛唐一些边塞题材的乐府,多反映了盛唐的武功气象;而中唐则以乐府来干预政治,并表现出对地方风土风俗的书写兴趣。
D.乐府“采诗”的传统主要来源于汉乐府,但中唐的“采诗”与汉乐府有别,大多是从士大夫的创作中收集而来。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与初唐、盛唐的“观风”观念不同,中唐人承认不同地域风土风俗的差异性和存在的合理性,尊重各自的风俗习惯。
B.中唐一些士大夫乐于“献诗”,所写乐府大多通过描绘地方风俗来反映社会现实,以达到“补察时政”的政治目的。
C.中唐乐府大家白居易和刘禹锡在“采诗”的创作实践中,不仅赋予了中唐乐府的政治内涵,而且还扩展了乐府诗的题材领域。
D.“观风”传统在中唐的复兴,使得反映地方官员施政得失的乐府诗成为衡量官员政绩高低的标准,因而为文人所重视。
1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中唐乐府是在六朝乐府传统与汉魏乐府传统的共同影响下,并适应新的社会现实和文化环境而逐步形成的产物。
B.中唐乐府继承六朝乐府反映民情风俗的传统,但更强调诗歌的政治性与实用性,文学性已非首要追求。
C.促使中唐乐府产生质变的直接原因是中唐人在“观风”观念上的转变,而安史之乱正是产生这一变化的重要节点。
D.中唐乐府中有大量的书写风俗的作品,这不仅是社会生活变化的结果,也与士大夫们不再从负面的角度看待地方风俗有关。
(二)小说阅读(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机舱里的钟声
希区柯克
从明尼苏达州杜鲁门城飞往华盛顿的班机上,坐在我旁边靠窗座位上的那个大高个子,看着手腕上的表说:“七点十分,托尼,我们已飞一半路了,假如我逃亡海外的话,他们会认为我不回来了。”
“山姆,你不是在逃亡。”我说。他微微一笑,赞同地说:“对,我不是在逃亡。”就从那时候起,从头顶传来“滴答,滴答”的声音。
山姆的两眼瞪大,他长期处于恐怖之中,一听到这滴答声,立即目瞪口呆,一只手紧紧抓住我们座位间的扶手。
我明白他恐怖的原因,这是定时炸弹的定时装置的声音。 他惊恐地望着我,好像我能保护他。
我十分镇静地站起来,但是心却在怦怦乱跳。我看到山姆头上行李架上的公文包。它不是山姆的,他的皮包正在身旁,印有名字缩写。
滴答声来自那个没有记号的皮包。它的声音像打鼓,每一声似乎都要毁掉我的生命及飞机上其他四十几个无辜的生命。
我看看那个公文包,没敢碰它。没错,是定时装置,但谁能说清那是一种什么样的装置?也许把它取下就会爆炸。
一分钟过去了,山姆问:“找到没有?”
我无言以对。一个小男孩在山姆前面的座位中十分不安,他说:“妈妈,我听到时钟声。” 一位空中小姐端着一只盘子走过来,她停在我座位旁边的走道上,侧耳倾听。“那是你的吗?”她的微笑是牵强的,“我想里面是一只钟吧?”
“那不是我的。”我挤向她,贴近她耳朵,轻轻说,“小姐,它可能是一枚炸弹,坐在窗边的是山姆。”
她听了我的话后急忙走向驾驶舱。山姆看了看我。一会儿,从麦克风里传出一个男人的声音:“我是机长,170号座位上头那个没有标签的皮包,不论是谁的,请声明……”那滴答声在我耳里如打鼓般响。乘客的脸全转向我们。机舱内有谈话声,但是没有人承认那只公文包是自己的。


展开余下试题 山姆的额头上出现了豆大的汗珠,他说:“该死,它什么时候爆炸?”
机长出来了。他非常镇静,不动声色。他瞧瞧公文包,注意地听听,通道那头有位男士站起来和他说话。“请坐下。”机长说。
突然有个人说:“炸弹!”乘客们都站起来,向前舱和后舱乱跑。
纷乱中,我迅速告诉机长说:“我叫托尼,是私人侦探,我正带这位山姆到华盛顿去作证,假如他能够证明塔克兄弟帮在中西部的所作所为的话,就会消除一个犯罪集团。”
“我们可以把它丢出门外。”机长说。“那机舱能保持正常的压力吗?”“这是没办法的办法。”
“谁也不知道它是什么样的装置,改变压力可能会引发炸弹爆炸。”
机长点点头,他抬高声音,大叫:“诸位请各归原座,假如我们能紧急降落……”他头一次表现出惊慌,“天哪,等一等。”他看看手表,“七点十九分。”自从滴答声开始,已过去九分钟。
“我们需要的是四千米的跑道。在新阿巴尼附近有一个小机场……” 他向驾驶舱冲去。几秒钟后,我们系上安全带,飞机准备紧急降落。 庞大的飞机俯冲着滑翔,发出很大的声响。
飞机在机场上空盘旋的时候,我看到一个风 向塔,两个小小的孤寂的棚子,三辆闪闪发亮的汽车等候在跑道边。
那三辆黑色汽车在等什么?
我觉得面部肌肉僵硬,傻兮兮地冲山姆笑着。他皱着眉看着我,同时抹抹额头的汗水。 我越过他的头,伸手取下那只公文包,他吃了一惊,几乎从座位上跳起来。 我夹着公文包,来到驾驶舱。
副驾驶在驾驶飞机,机长看看我和公文包:“你疯了吗?”
“我差点成了 傻子。”飞机正在滑落。“马上飞离机场。”我说。那位副驾驶不理我。 此刻,我做了唯一能使他们听话的事,我举起手中的公文包,要把它砸在机舱壁上。 机长伸手要抓我,但没抓住。我打开公文包,里面有一只静悄悄的小钟,还有一只噪音很大的钟。小钟牵动大钟,七点十分开始作响。
没有炸弹。
“歹徒知道你们的一贯作风,”我说,“估计你们不敢去动那枚‘定时炸弹’,假如你们听见它在七点十分开始响的话,你们就会在这里降落,那三辆汽车在这荒凉的机场停着,是在等候山姆。”我说,“现在请告诉下面机场的人,通知警察逮捕他们。”
山姆按照规定的时间抵达华盛顿,并且由于他的作证,警方破获了一个犯罪集团。
(节选自《希区柯克悬念故事》,有删改)
13.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两项是( )(4分)
A.小说开篇首句“从明尼苏达州杜鲁门城飞往华盛顿的班机上”,为故事设置了一个独特的环境,接下来的情节主要在这狭小的机舱里进行。
B.本文情节舒缓,人物形象鲜明,作者从语言、动作、肖像、心理等角度对私家侦探托尼进行了全面的描写,使这一形象活灵活现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C.小说文字简洁,注重细节描写。写空中小姐的“微笑是牵强的”,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已经能说明“滴答”的钟声已经引起了机舱内其他人的注意和不安。
D.当“我”要把发出“滴答”声的公文包砸在机舱壁上时,“我”已经十分肯定包里没有定时炸弹,这一切只是一场阻止山姆去作证的阴谋。
E.本文中机长形象虽然着墨不多,但他对整个事件的处理有条不紊,自始至终都冷静果断,有力地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4.请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概括本文情节。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希区柯克被称为悬念大师,他常在故事中设置很多悬念。本文中的山姆究竟有没有参与“定时炸弹”这一阴谋?请结合文本,从内容和主题两方面对这一悬念予以探究。 (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古诗文阅读(28分)
(一)文言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18题。
杜甫,字子美,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曾祖依艺,位终巩令。祖审言,位终膳部员外郎,自有传。父闲,终奉天令。
甫天宝初应进士不第。天宝末,献《三大礼赋》。玄宗奇之,召试文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十五载,禄山陷京师,肃宗征兵灵武。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谒肃宗于彭原郡,拜右拾遗。房琯布衣时与甫善,时琯为宰相,请自帅师讨贼,帝许之。其年十月,琯兵败于陈涛斜。明年春,琯罢相。甫上疏言琯有才, 不宜罢免。肃宗怒,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时关畿乱离,谷食踊贵,甫寓居成州同谷县,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上元二年冬,黄门侍郎、郑国公严武镇成都,奏为节度参谋、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郎,赐绯鱼袋。武与甫世旧,待遇甚隆。甫性褊躁,无器度,恃恩放恣。尝凭醉登武之床,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甫于成都浣花里种竹植树,结庐枕江,纵酒啸咏,与田畯野老相狎荡,无拘检。严武过之,有时不冠,其傲诞如此。永泰元年夏,武卒,甫无所依。及郭英乂代武镇成都,英乂武人粗暴,无能刺谒,乃游东蜀依高适。既至而适卒。是岁,崔宁杀英乂,杨子琳攻西川,蜀中大乱。甫以其家避乱荆、楚,扁舟下峡,未维舟而江陵乱,乃溯沿湘流,游衡山,寓居耒阳。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耒阳聂令知之,自棹舟迎甫而还。永泰二年,啖牛肉白酒,一夕而卒于耒阳,时年五十九。
子宗武,流落湖、湘而卒。元和中,宗武子嗣业,自耒阳迁甫之柩,归葬于偃师县西北首阳山之前。 (节选自《旧唐书•杜甫传》)
1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玄宗奇之,召试文章 奇:认为……奇妙
B.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 宵:在夜里
C.严武过之,有时不冠 过:指出过错
D.自棹舟迎甫而还 棹:用桨划
1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3分)
A.玄宗奇之         久之,召补京兆府功曹
B.儿女饿殍者数人      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C.乃溯沿湘流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D.时琯为宰相        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18.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杜甫凄苦人生的一项是( )(3分)
①授京兆府兵曹参军  ②甫自京师宵遁赴河西 
③贬琯为刺史,出甫为华州司功参军 ④自负薪采梠,儿女饿殍者数人
⑤瞪视武曰:“严挺之乃有此儿!” ⑥甫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1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甫出生于官宦之家,虽然没有考中进士,但因为文章写得好,仍然在天宝末年受到皇上的赏识。
B.杜甫因为自幼同房琯就有深交,所以在房琯讨伐叛军,兵败陈涛斜被免去宰相职务时,极力上疏救助,终因此招祸,也被免职。
C.严武和杜甫是世交,所以严武对待杜甫很优厚,在很多时候也能原谅杜甫的放肆行为。


展开余下试题D.由于郭英乂对待杜甫不好,高适也已经死去,再加上蜀中大乱,杜甫只好携家出川,生活颠沛流离,最后死在耒阳。
2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严挺之乃有此儿!”武虽急暴,不以为忤。(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尝游岳庙,为暴水所阻,旬日不得食。(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8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回答下列问题。
阮郎归 梅词
苏轼
暗香浮动月黄昏,堂前一树春。东风何事入西邻,儿家①常闭门。
雪肌冷,玉容真,香腮粉未匀。折花欲寄岭头人,江南日暮云。
【注释】①儿家:我家。
21.上阕“堂前一树春”的“春”字用得很有表现力,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词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请简要分析。(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名篇名句默写(12分)
2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一分,共12分)
①《蜀相》中写诸葛亮才智和功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书愤》在对比中更强烈地抒发了岁月蹉跎、壮志难酬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拟行路难》(其四)中,作者大放悲声、举杯驱愁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春江花月夜》中,与“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著名诗人谢灵运曾经住过的地方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杜甫的《登岳阳楼》描写洞庭的浩瀚无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文字应用(9分)
2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最美的是安平桥的秋天,天蓝水清,风声鹤唳,居民、游人如织,或由白塔入,踏着近九百年历史的长石板,直奔中亭;或从主口进,漫步公园步道,说笑间,若置身桃源。
B. 中国传统的严父慈母型的家庭关系,常令父亲们责无旁贷地承担起教育子女的义务,但也让父亲们不自觉地拉开了与子女间的距离,往往产生隔阂甚至矛盾。
C.晋江市文化产业周活动方案征求意见会上,与会代表从本行业、本单位的角度,广开言路,各抒己见,并就“如何更好搭建产业对接平台”等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D.车向清源山驶去,远眺山峦,日光下的松林碧若深兰,青如澄黛;下车拾阶而上,山路陡峭,弯弯曲曲地向上盘旋,一时虫鸣鸟啼,正有空谷足音之意境。
2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对于传说中这类拥有异常可怕力量的动物,尚武的古代欧洲人的真实心态恐怕还是敬畏多于憎恶的。
B.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经济实力的雄厚,更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和领导人的智慧。
C.作者细致观察,一泓清潭、汩汩流水、朗朗歌声,都能激发他的灵感,都能从中找到抒情叙事的切入点。
D.过于重视教育功能,文学作品会出现理性捆绑感性,思想大于形象,甚至全无艺术性,变成干巴巴的说教。
26.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现代诗歌的形式 ① 是美的,是 ② 它有整齐的美,抑扬的美,回环的美。这些美都是音乐所具备的, ③ 诗歌的形式美也可以说是诗歌的音乐美。在音乐理论中,有所谓“音乐的诗歌”;在诗歌形式美的理论中, ④ 应该有所谓“诗歌的音乐”。 ⑤ 音乐和诗歌不是一回事, ⑥ 二者有一个共同点:音乐和诗歌都是靠节奏来表现的。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 所以 因此 还 ╱ 然而
B 之所以 因为 所以 更 即使 ╱
C 之所以 / 但 也 虽然 可是
D / 因为 故而 也 尽管 但是
六、写作(60分)
27.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中国古代诗词作为内涵丰富的文学作品表现形式,能起到陶冶人的情操,丰富人的精神修养,化育后世的作用,比如:①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潜);②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③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陆游);④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⑤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苏轼);⑦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句子,合理关联,写一篇文章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养正中学2018年秋高二年语文学科期中考答案
一、文言知识考查(每题2分,共18分)
1.A(B、自夸;C、明白、知道;D、往)
2.C(A.名词作状语,“每天”;B.名词作动词,“向南飞”;D、动词的使动用法,“使……闻”)
3.D(ABC均为结构助词“的”,D为动词,意为“去,往,到”)
4.C(①⑥为状语后置句;②⑦为判断句;③④⑧为宾语前置句;⑤为定语后置句)
5 .B(“除”,任命官职。)
6.D(A.代词,它的;B.代词,其中的; C.代词,译为“我的”“我(自己)”;D.副词,表推测,大概)
7.A(A.表测度、商量语气,可译为“吧”。 B.C.D.表反问语气,可译为“吗”“呢”等。)
8.C(C介词,通过,经由。 A.B.D.副词,“于是、就”)
9.B(B.连词,表让步,尚且。 A.C.D.副词,暂且)
二、现代文阅读(2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10.B(“直接继承”有误)
11.D(强加因果)
12.B(诗歌政治性与实用性的强化,并不意味着不追求诗歌的文学
标签: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关于“福建省晋江”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1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