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598 2018-12-10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98]
《变色龙》课时作业
6 变色龙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敞开(chǎng) 伶俐(líng) 恐吓(xià)
B.魁梧(kuí) 赔偿(cháng) 乞丐(gài)
C.下贱胚子(pī) 洋溢(yì) 坎肩(kǎn)
D.戳(lù) 咳嗽(sou) 契诃夫(hē)
2.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商店和饭馆的门无精打彩地敞着。
B.忽然,这贱畜生无原无故就咬了我的手指头一口……
C.你那手指头一定是给小钉子弄破的,后来却意想天开,想得到一笔什么赔偿费了。
D.“他哥哥来啦?是乌拉吉米尔•伊凡尼奇吗?”奥楚蔑洛夫问,整个脸上洋溢着含笑的温情。
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近年来,北京电视台的几个文化类节目都办得栩栩如生。
B.他勉励大家让异想天开的创意成为未来探索创新的动力。
C.思想是人的大脑的产物,但人的大脑不会无缘无故产生某种思想。
D.患失眠症的人,夜晚难以入睡,白天无精打采,脾气也变得暴躁易怒。
4.下列对契诃夫以“变色龙”作为小说标题的用意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说明警官奥楚蔑洛夫像变色龙一样,一会儿脱下大衣,一会儿又穿上大衣。
B.讽刺沙皇制度下,统治阶级的走狗奥楚蔑洛夫趋炎附势、媚上欺下的多变性格。
C.讽刺奥楚蔑洛夫一会儿怕狗的主人,一会儿又不怕狗的主人的多变性格。
D.说明当时的社会制度迫使人们不得不经常改变自己的态度。
5.在下列句子后面的括号里,仿照示例用某种动物来比喻此类型的人。
示例:见风使舵的人——(变色龙)
(1)笑脸相迎、两面三刀的人——( )
(2)一毛不拔、吝啬钱财的人——( )
(3)孤陋寡闻、见识不广的人——( )
(4)代人受过、替人受罪的人——( )
(5)强横无赖、独霸一方的人——( )
(6)默不作声、踏实工作的人——( )
6.学习了《变色龙》后,某班决定开展一次以“纪念契诃夫”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2019年是契诃夫159周年诞辰,作为契诃夫的忠实读者,请你用一句话向这位深受人们爱戴的作家表达敬意。
(2)请你结合实际谈谈对现实生活中的“变色龙”的看法。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最后的常春藤叶
[美] 欧•亨利
华盛顿广场西面的一个小区,住着不少画家,他们寻求朝北的窗户以及低廉的房租。苏艾和琼珊也在此合租了一个房间。
年底,肺炎在不断蔓延,琼珊也被感染了。她病得很重,躺在一张铁床上,一动也不动,凝望着窗对面的空墙。
一天早晨,医生对苏艾说:“要治好,可能只有一成希望,这全在她自己要不要活,她是满肚子以为自己活不成了。人不想活,任何药都无效。”
医生走后,苏艾伤心地痛哭一场。屋子里,琼珊一动不动地躺着,被子底下的身体纹丝不动。苏艾走进来的时候以为她睡着了。忽然,传来一个低微的声音,重复着,苏艾快步走到床边,琼珊的眼睛睁得很大,望着窗外,数着:“9、8、7……”
苏艾看着窗外,满是疑惑:有什么可数的呢?一个空荡荡的院子,一堵空墙,一棵衰败的常春藤,藤上的叶子几乎都被吹掉了,只剩下些光秃秃的枝条缠附在剥落的砖块上。
“6,”琼珊几乎已是耳语,“越落越快了,三天前还有一百多片。又掉了!只剩五片了。”
“五片?什么?”
“叶子。等最后一片掉下来,我也就要去了。难道医生没有告诉你?”
“哟,那些破叶子跟你的病有什么相干?不要说傻话了。医生今天早晨还说你就快好了。喝点汤吧!”
浏览完整试题
琼珊直盯着窗外说:“不,我不想喝。又落了,只剩四片了!等最后一片掉下,我也就去了。”
“琼珊,答应我不要瞧窗外。行吗?”
琼珊闭了眼睛,脸色苍白,一动不动地躺在床上,就像是座横倒在地上的雕像。
“你睡会儿,我去把贝尔曼叫来,给我当那幅‘老矿工’的模特儿。”
贝尔曼是个画家。他年过六十,画画四十年,总说就要画他的那幅杰作了,可到现在也没有动笔。他除了偶尔画点广告外,什么也没画。他喝酒毫无节制,是一个火气十足的小老头子,十分瞧不起别人的温情。苏艾走进楼下他那间光线黯淡的小屋,他满嘴的酒气,两只发红的眼睛迎风流着泪。苏艾把琼珊的胡思乱想告诉了他,他嗤笑道:“世上竟有人蠢到因为那些该死的常春藤叶子落掉就想死?唉,可怜!”他喊道。
他们一起上楼,琼珊睡着了。他们不由得瞅着窗外那棵常春藤,都默默无言。贝尔曼当完模特就走了。大片的雪花伴着寒冷的雨不停地落下。
“把窗帘拉起来,我要看看。”琼珊第二天早晨醒来就低声地命令苏艾。
然而,看呀!一夜的风吹雨打,砖墙上还挂着一片藤叶。它是常春藤上最后的一片叶子。靠近茎部仍是深绿色,可锯齿形的叶子边缘已枯萎发黄,它傲然挂在一根离地二十多英尺的藤枝上。
“最后一片!我以为它不在了。今天它一定会落,我也会死的。”琼珊说。
白天总算过去了。暮色中,那片孤零零的藤叶紧紧地依附在靠墙的枝上。夜里,北风呼啸,拍打着窗户,雨水从屋檐上流泻下来。
天刚亮,琼珊就吩咐苏艾拉开窗帘。那片枯藤叶仍在那里。琼珊躺着,盯着看了许久。“苏艾,我是个坏女孩。想死是有罪的,天意让那片藤叶留着来证明我的坏。你给我拿点汤来吧!”她突然喊道。
下午,医生来了,临走对苏艾说:“她很快会好的。现在我得去楼下看另一个病人,他叫贝尔曼,也是肺炎。但年纪太大,病得很重,恐怕治不好了。”
房间里,琼珊正平静地靠着床织一条蓝色披肩。“有件事我要告诉你,亲爱的!”苏艾走过来抱着琼珊说,“贝尔曼先生患肺炎今天在医院里去世了。他只病了两天。从我们这儿离开后的第二天早晨,门房发现他痛得动弹不了,全身也都湿透了。他们不清楚他究竟去做了什么。后来,他们发现了一盏没有熄灭的灯笼,一把挪动过地方的梯子,几支扔得满地的画笔,一块涂抹着绿色和黄色颜料的调色板……亲爱的,瞧瞧,墙上那最后的一片藤叶。再想想,为什么风刮得那样厉害,它都从来不摇一摇呢?唉,这片叶子才是贝尔曼的杰作,就是在最后一片叶子掉下来的晚上,他把它画在那里的。”
(选文有删改)
7.小说中的贝尔曼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8.作者为什么在文中画线处三次写到琼珊躺着“一动不动”这一细节?请简要回答。(4分)
9.小说略去贝尔曼先生画“最后的常春藤叶”的过程,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10.小说最后一句体现了欧•亨利小说“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结尾艺术。请结合全文进行简要赏析。(6分)
11.小说运用对比的手法来展现人物的性格特点,将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请你仔细观察自己身边的人,运用对比的手法描写一个人物,清晰明了地表现这个人物的变化。(100字左右)
详解详析
1. [解析] B A项,“吓”应读“hè”;C项,“胚”应读“pēi”;D项,“戳”应读“chuō”。
2. [解析] D A项,“无精打彩”应为“无精打采”;B项,“无原无故”应为“无缘无故”;C项,“意想天开”应为“异想天开”。
3. [解析] A A项,“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本句用来形容“文化类节目”,用错了对象。B项,“异想天开”形容想法离奇,不切实际。指想法不同一般。C项,“无缘无故”指毫无原因,平白无故。D项,“无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4. B
5. (1)笑面虎 (2)铁公鸡 (3)井底蛙 (4)替罪羊 (5)地头蛇 (6)老黄牛
6. (1)示例:一个半世纪过去了,您宛如夜空中一颗闪烁的明星,为黑夜中行走的人们指引方向。我们永远怀念您!
(2)示例一:这类人见风使舵、阿谀奉承、媚上欺下、无耻至极,他们善于迎合某些人,从而得到一些好处,但他们也遭到许多人的唾弃。
示例二:我认为在我们这个社会中,之所以有这类人存在,是因为有适合于他们生存的土壤,他们才有机可乘。要想减少此类人物,必须加强思想、道德、体制等方面的建设。
7. [解析]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解答此题要注意准确和全面,人物形象概括主要从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信息中来提取整合;另外,还可以根据情节、环境、作者的客观介绍等方面的信息来提取概括。通读全文,找出描写贝尔曼先生的语句,分析概括即可。
[答案] ①他穷困潦倒。他靠画点广告维持生活,喝酒无节制。②他待人不和善,内心却柔软。他嗤笑琼珊犯傻的想法,又觉得她可怜。③他善良,有同情心。为让琼珊有信心活下去,他冒雨爬上围墙去画藤叶。
8. [解析] 从文章内容来看,琼珊躺着“一动不动”,说明她的病情十分严重。好多人因为肺炎失去了生命,她病得又这样严重,这让她对活下去不抱什么希望,这是本文故事发生的背景;正因为她对生活没有了信心,才有了下文贝尔曼先生画画的行为,所以这一细节描写又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内容作铺垫的作用。
[答案] ①表现琼珊病情严重,对生活失去了希望,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②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写出了琼珊的绝望;③为下文写贝尔曼先生画画,表现他崇高的爱心和高超的画技作铺垫。
9. [解析] 综合全文来分析,那片叶子让本来就是画家的琼珊都没有看出来是假的,充分表现了贝尔曼先生画技的精湛和高超;同时,略去这一情节,也使小说的结尾更出人意料,从而更能表现出贝尔曼先生精神的崇高。
[答案] ①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让读者自己想象贝尔曼先生冒雨在墙上艰难画出藤叶的场景。②实现小说情节的逆转。使结尾苏艾转述的内容出人意料。(意思对即可)
10. [解析] 解答此题应扣住“情理之中”和“意料之外”作答。小说的结尾“在意料之外”表现在:贝尔曼先生出场时,是一个让人讨厌的火气十足的老头,但在结尾,为了增加琼珊活下去的希望,这个老头却不顾惜自己的生命,冒雨画最后一片树叶,最后得肺炎而去世。小说的结尾又“在情理之中”,结合前文的细节描写可发现这一点。如:老画家听到琼珊的“胡思乱想”后说的话,表现了他的善良和同情心,为下文写他冒雨去画常春藤树叶埋下了伏笔,使这一情节又在情理之中了。
[答案] ①意料之外:贝尔曼画了那片藤叶。②情理之中:在风吹雨打之下,那片藤叶仍傲然地挂在围墙的枯藤上;贝尔曼表面冷漠却内心柔软;贝尔曼一直想画一幅属于自己的杰作。③小说这样结尾,丰富了贝尔曼这一形象,表达了对温暖人性的赞美。
11. 示例:老师真的发怒了,把我吓了一大跳!看,那眼睛瞪得溜圆,眼眉拧着劲儿地向眉心聚拢,脸色发白,紧咬着牙不说话,就这气势就能把人吓倒。他平时可不是这样儿的,一脸的笑意,眼睛眯成一条缝儿,连说话的声音都是那么平和。看来老师今天是真的生气了! (122.240.198.39)
上一篇:
《孔乙己》课时作业
下一篇:
《溜索》课时作业
标签:
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
关于“变色龙》课”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98]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