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396 2018-12-15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96]
安徽省合肥三中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安徽省合肥三中 2018-2019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元曲”包括元曲杂剧和元散曲,照通常的理解,前者属于“戏剧”,后者属于“诗”,我们的元曲研究也基本上是按此一分为二而进行的。但对关汉卿而言,他是否也有“戏剧”与“诗”的分别呢?如果有,它们的分别在何处?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说:“套数则合一宫调中诸曲为一套,与杂剧一折略同。但杂剧以代言为事,而套数则以自叙为事,此其所以异也。”实际上,杂剧与散曲(王国维所谓的“套数”)有时并不易分别。赵景深先生《元人杂剧钩沉》中收入的套曲,当归为杂剧,还是归为散曲,实际上还可以继续探讨的。同样的,《全元散曲》中的很多套曲加上角色、宾白便与杂剧无异。杂剧与散曲的距离是否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遥远?杂剧研究、散曲研究的两分显然不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元曲。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断然将《元曲选》收入的明初贾仲明等所作六种杂剧排除于元曲之外,后来的研究者一般也依从王氏的区分,至于明代前期朱权、朱有燉继续进行的北杂剧创作,自然应归为“明杂剧”的研究范围。作为历史性研究,这样的区分无可厚非,但分割包片的研究有时却不利于较深入的研究。我们现在面对的元杂剧的基本材料主要是《元刊杂剧三十种》以及明万历年间的明抄、明刻本元人杂剧。元刊杂剧为民间坊刻本,错讹、残缺甚多,并不能代表元杂剧创作的“本来面目”。而朱有燉的杂剧现存明永乐、宣德年间的藩府原刻本,由于朱有燉作杂剧有意追求“金元风范”,所以他的现存剧作可能反映了一些杂剧创作的“本来面目”。又如《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最初发现时,曾引起很大的轰动。但半个世纪以来,除孙楷第、王季烈等先生曾做出一些考辨工作外,对于《脉望馆钞校本古今杂剧》,特别是其中的抄本杂剧,还缺少进一步的研究,而抄本杂剧可能反映了元杂剧表演形态等方面的问题。朱有燉的杂剧和脉望馆抄本杂剧长期不被重视,当然也有历史原因。前者出自贵族之手,后者染有帝王家的色彩。
80 年代以来,戏曲文物研究成为戏曲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中华戏曲》杂志的同仁们做了很多这方面的工作。山西新绛元墓戏雕的发现以及山西上党《迎神赛社礼节传簿》的发现,都是80 年代元曲研究的大事。但是,戏曲文物研究所取得的重大成绩并没有在同期或稍后的杂剧研究中反映出来。有的研究者习惯于沿着既有的逻辑思路奔驰,昧于纸上而不及地上。如元杂剧的表演体制、元杂剧的流布等问题,如果忽略戏曲文物的研究而径直做出结论,都是很危险的。
自近代以来,“白话文学”“俗文学”备受青睐,元曲研究(主要是元杂剧)适逢其时。新中国成立以来,重视有“人民性”的文学,元曲因为有“丰富的人民性”也得到高度评价。在雅与俗的取舍之间,元曲似乎总近于“俗”,所以与文人士大夫的雅词属两家。从学科建设看,也有理由分别归为曲学与词学。但元曲果真属于“俗文学”吗?元曲乃宋金词之变,这是明清人比较一致的看法,今人多以为是无根之谈。在近人吴梅、王易等研究者那里,词、曲的研究也仍未分家。赵山林先生对金词、元曲关系演变的考察,或可开阔我们的视野。元曲研究不能局限于元曲,仅仅凭借《元曲选》《元曲选外编》和《全元散曲》,外加上《录鬼簿》《中原音韵》和《太和正音谱》,在过去不够,在今日更显局促。多一点纵横上下,很有必要。
浏览完整试题
(选自《二十世纪元曲研究刍议》,有改动)
1.下列有关“元曲”的内容,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按照通常理解,元杂剧属于“戏剧”,而元散曲则属于“诗”。而有些套曲归为杂剧,还是归为散曲,还有待探讨。
B.一般来说,“元曲”是由元杂剧和元散曲两部分组成的。但实际上,杂剧与散曲(所谓“套数”)有时并不易分别。
C.杂剧和散曲的两分法是很不科学的,这给我们深刻地理解元曲带来了一定的障碍,因此我们不能对元曲进行分类。
D. 《全元散曲》中的很多套曲加上角色等便成了杂剧,这说明杂剧和散曲二者的区别不大,不能简单地归为戏剧和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 分)
A.新中国成立以来,因为“白话文学”“俗文学”具有较强的“人民性”而备受青睐,元曲因有“丰富的人民性”而适逢其时,得到了高度的评价。
B.明清时人们认为元曲是宋金之词的延续发展,而现代人多不同意这一观点,但从历史的角度多一些纵横上下,对于当今的元曲研究是很有必要的。
C.元刊杂剧为民间坊刻本,不能说明元杂剧创作的真实情况,而朱有燉杂剧由于追求“金元风范”,故可能较为真实地反映杂剧创作的“真实面目”。
D.近代有的研究者在戏曲文物研究上取得了重大成绩,但这些成绩并未在同期或者稍后的杂剧研究中反映出来,元曲研究存在着步入认识误区的危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脉望馆钞》被发现时虽引起很大轰动,但并没有对它进行研究,原因在于它出自贵族之手,染有帝王家的色彩。
B.王国维认为同一宫调中的各曲合为一个套数,大体相当于杂剧中一折。二者区别在于杂剧为代言,套数为自叙。
C.戏曲文物研究确实取得了重大成绩,但有的研究者习惯于因循已有的思路,忽略戏曲文物研究直接就做出结论。
D.元曲有“丰富的人民性”,因此受到高度评价;但它究竟属于“雅文学”还是“俗文学”,一直以来也没有定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7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盯住刘大雄
王溱
卢浩被叫到领导办公室,进门便看到刘大雄。刘大雄是市纪委三处的头儿,这个处主要负责党风党纪。他们的办公室与卢浩所在的处门挨着门,是名副其实的部门邻居。平时没事,两个处的人还经常在走廊里聊聊天,说说笑话。
刘大雄一改过去见了面笑眯眯的模样,很严肃地对卢浩说:卢浩同志,根据举报,你和处里的有关人员在昨晚接受过下属单位的宴请,严重违反了八项规定,现在我们代表组织找你落实有关情况。
卢浩以为情况了解后,顶多写个检查,领导批评一番算完,没想到,一周后市纪委通知,给他和另外三名同去的党员,党内警告处分。
卢浩又气又窝囊,心里还有点不服气。刘大雄太那个了!这个平时看上去文绉绉的“邻居”同仁,在卢浩眼里一直是文弱书生的形象——细声慢语,喜欢书法,听说还得过大奖。许多人说,他不该干纪委,应该干宣传或者当教授。那意思除了赞美他知识渊博外,还有一层意思,就是书生心软,本不该在这下“狠手”的部门。现在看,他刘大雄绝不是“省油的灯”。人不可貌相啊!
想起那个不愿想的结果,卢浩心里就不舒服。受到同样处分的那三个同事也一天到晚嘀嘀咕咕,看脸色就知道,一肚子怨气。
这天,卢浩一看办公室加他正巧是那天去县里的四个人。同病相怜,四个人你一句我一句,说的全是自己如何“冤枉”。说着说着又提到刘大雄。因为喝了鲜榨果汁受到处分的小马说,真有意思,刘大雄就没有点“出格”的事?我就不信他们纪委的人就那么清廉?另一个同事说,受处理的滋味不好受,也该让他们自己尝尝。
盯住刘大雄。我们一起盯住 ,我不信他生活在真空中,只要他越雷池一步,我们就有话可说。
卢浩望着屋里的人说,四对目光聚在一起,如同建立起了同盟。
卢浩他们分了工,一天一个人,下班后盯住刘大雄,不管走到哪里,也不管多晚。宁可牺牲休息时间,也要想方设法抓住刘大雄的把柄。好在都有私家车,方便 。
轮了两遍班,小马有些沉不住气了,第二天上班时悄悄说,看来刘大雄这些人就是“钢铁”
炼成的,不食人间烟火。另一个同事似乎也有同感,说他前晚黑着灯在办公室窝了大半天,刘大雄居然从晚上六点钟进了办公室,一直到九点多才离开,其间就上了一趟卫生间卢浩从心里有点佩服刘大雄了,换位对比,自己未必做得到。
这天,晚上值班的同事急匆匆打来电话,说刘大雄下班没去食堂吃饭,直奔停车场,有一辆挂着像是公务车牌的面包车接上他走了。同事开着私家车正跟在车后面呢。
卢浩有些兴奋地搓着手,这回抓住了,看他怎么说。卢浩打车迅速向同事提供的酒店奔去。
车到酒店刚停下,便有笑容可掬的小姐迎上来。先生是来参加慈善义捐活动的嘉宾吗?
卢浩愣了,一时竟没反应过来。
是捐赠活动,不是饭局啊!他把同事拉到黑影处说。那,刘大雄来做什么?他不是书法家协会的会员吗,来捐字的。慈善总会派车去接的。我刚才在登记处看到了,他捐了两幅条幅。
这一出戏演得真是让卢浩脸上无彩。
卢浩发现,刘大雄的工作似乎总是做不完。加班,成了正常工作,甚至周六周日都照旧来办公室。“敌变我变”,卢浩他们也随着刘大雄的规律调换策略。周六周日也来“陪”着。
开始,无所事事,玩个游戏,听个歌曲,后来觉得时间这么流失了可惜,便开始看书,写笔记,甚至做第二天工作计划。习惯成自然,不长时间,这“盯梢”工作变成了自觉工作。
下午卢浩开完会正要回办公室,在楼道遇上一位五十多岁的妇女,她跟卢浩打听,刘大雄处长在哪办公?妇女手里拿着一个大尼龙绸包,鼓鼓囊囊。卢浩脑子一下子飞速转起来。是不是来行贿的?
刘大雄大概没在办公室,出来送妇女的是徐副调研员,卢浩一听声音就知道是他。
你以后千万别来送了,这土特产刘处长不会收的,我们也不会收。你丈夫有问题,是他的事。
但孩子有病做手术需要钱,我们力所能及捐点是应该的。
事后卢浩打听到,刘大雄他们处理了一个基层干部,被移交司法机关判了刑,并罚了款。那个干部的孩子恰好重病需要巨额手术费。刘大雄和处里的人得知后,悄悄捐了一些钱。
展开余下试题
知道事情的原委后,卢浩久久没说话,他眼前晃来晃去总是刘大雄的影子。那影子一会儿变小一会儿变大,最后慢慢地定格在脑海里,挥之不去。
年底到了,让卢浩想不到的是,他们处被提名先进处室。卢浩瞄了一眼隔壁办公室,心里五味杂陈。
这天轮到小马晚上“值班”,但突然接到家里电话,说亲戚要来,让下班回家团聚。
卢处,能不能缓一天再盯?
不盯了,以后不再盯刘大雄了。卢浩若有所思地回答。
那盯住谁?
盯住自己。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小说以卢浩被叫到领导办公室开头,为故事设置了一个矛盾冲突的爆发点,容易抓住读者眼球,激发阅读兴趣。
B.小说通过写刘大雄经受住卢浩等人的盯查考验的故事,揭示了一个朴素而深刻的道理:
身正不怕影子斜。
C.卢浩等人被处分后陷入走投无路的境地,为了报复,他们盯住刘大雄,希望能抓住刘大雄的把柄,以牙还牙。
D.小说注意运用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内心情感,比如,通过写卢浩知道事情原委后“久久没说话”这一细节,写出卢浩又愧又敬的复杂情感。
5.小说中的刘大雄主要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7 分)
答:
6.小说以“盯住自己”结尾,这样处理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7 分)
答: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材料一:
在全球电影产业的交流、合作与协同发展日益密切的大环境下,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第二个电影大国。从大国走向强国之路,如何提升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成为中国电影人考虑的关键问题。上海电影集团董事长任仲伦认为,创作有影响力的电影是开拓国际市场的关键。“对制片公司来讲,产业链条的强化和发展很重要,要创作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这样才能支撑电影产业发展,否则电影强国的实现是没有依据的。”他指出,我国影视产业还处在发展期,电影发展机会多,未来,中国的影视产业依然有很大的投资机会。对此,马中骏也表示赞同,他指出,我们正处在一个好的时代和机遇期,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影工作者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只要你有专业性,你做得足够好,市场自然认可。”
(选自“央广网”2018 年 6 月 19 日)
材料二:
近年来,历史虚无主义暗流涌动,一些人打着“重写历史”“范式转换”“还原真相”等旗号,鼓吹“告别革命”大肆歪曲历史、诋毁英雄,意图从根本上否定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些言论通过网络不断地发酵和扩散,起到了相当恶劣的作用。因此,抵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关系着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安全。为此,我们必须站在唯物史观的立场上,积极运用新媒体占领信息传播的制高点,讲好中国故事,传递好中国声音,増强人们的历史认同和价值认同。
(选自“光明网”2018 年 4 月 23 日)
材 料三:
要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首先要把好故事变成具有世界通用文化符号的好作品。比如,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独特的生活方式、武侠片中“以和为贵”的价值观念等,都是辨识度很高的文化符号。这也是《英雄》《十面埋伏》等武侠片在海外大获成功的重要原因。把中国好故事变成好作品,还有一个案例是王家卫导演的《一代宗师》,它不仅在亚洲其他国家好评如潮,还发行了美国版。
要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还要学会把好故事“讲好”。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要“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其中,“融通中外”正是中国电影国际化创作必须遵循的要旨,要选择能激起中西方共鸣的故事,既在内容上融汇中国文化,又在形式上实现国际表达。比较成功的例子是 2015 年的《狼图腾》和《滚蛋吧,肿瘤君》,这两部影片都是典型的中国故事国际表达的代表作,它们曾在数十个国家展映,各国观众或为草原生活的艰难所震撼,或为身患绝症的坚强所感动。与此同时,把国外公共组织和学者发展为用电影“讲好”中国故事的阵地和专业力 量的努力,更让我们插上了巡游世界的翅膀。比如,我们与拿督黄纪达基金会的合作让中国经典默片《神女》配乐放映,在各大电影节绽放异彩;与英国电影学会(BFI)的合作,则让中国享誉世界的影史名作《小城之春》修复版成为在英格兰地区发行的第一部修复版中国经典影片。
(选自孙向辉《“融通中外”,如何用电影在海外讲好“中国故事”》)
材料四:
站在新时代大门口反观反思中国电影,我们同时看到隐患和欠缺。许多平庸之作呼应我们周遭弥漫的泛娱乐文化、亚文化之风气而生。平庸之作多表现为雷同化、表面化和粗疏化:只关注娱乐不关注思想;只关注生活表象而不探究生活中的发展趋势。对生活没有新发现,对艺术没有新表达;盲目跟风克隆,执着于缺少新意的翻拍与续拍。平庸创作一味在市场热项目中寻找风向,模仿效法。2017 年生产故事影片 798 部,在影院公映的影片只有 396 部,一半的国产电影因平庸、粗疏被电影市场淘汰。创作平庸之风势必弱化原创力,弱化精品意识。于是,轻电影、小电影、悦电影才时不时地大行其道。容忍平庸之作,容忍创作平庸之风,就会放弃国产电影的荣誉感和尊严感,就会丧失创作的主体精神和新时代的创作目标感。必须对屡见不鲜、习以为常的平庸之风,说不!(选自《光明日报》2018 年 4 月 12 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创作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品,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才能支撑电影产业发展,实现电影强国的梦想。
B.泛娱乐文化、亚文化之风的盛行导致原创力和精品意识弱化,致使轻电影、小电影、悦电影等平庸之作时不时地大行其道。
C.《狼图腾》和《滚蛋吧,肿瘤君》等大获成功是因为它们内容上融汇了中国文化,形式上实现了国际表达。
D.把中国好故事变成具有世界通用文化符号的好作品,是提升中国电影在国际市场的话语权的有效手段。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材料一分析了全球电影产业的交流、合作与协同发展的大环境,为中国电影产业的未来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B.材料二对历史虚无主义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坚定了人们认同历史、尊重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
C、由材料四可知因一味追求平庸、粗疏的创作风向,2017 年我国生产的故事影片有一半被电影市场淘汰。
D.从四则材料可知,“中国好故事”是指具有中国独特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能激起中西方共鸣的故事。
9.在新的历史背景下,中国电影如何开拓国际市场?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 分)
二、古诗文阅读(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陈情表
李 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
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
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展开余下试题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0.下列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3 分)
①终鲜兄弟:最终没有兄弟。
②行年四岁:经历了四年。
③供养无主:没有主人供养。
④辞不赴命:辞谢不接受任命。
⑤日笃:一天一天沉重。
⑥日薄西山:太阳接近西山。用日落比喻人的寿命即将终了。
⑦伏惟:伏惟思量。古时下级对上级表示恭敬的用语,奏疏和书信里常用。
⑧死当结草:死后再算账。
A.①②③④ B.③⑤⑥⑧ C.①④⑥⑦ D.②④⑥⑧
11、下列文化常识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期功,分为“期”和“功”。“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穿大功服(9 个月)、小功服(5 个月)的亲族,这都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
B、陛,是宫殿。古代臣子不敢直达皇上,就告诉在陛下的人,请他们转达,所以用陛下代称皇上。
C、征、辟指征召布衣出仕,与“举秀才”“察孝廉”一样,是自上而下选拔官吏的制度。
D、“授”“迁”“补”“擢”是古代官职任免升降的术语,常见的还有“拜”“转”“徙”“升”等。“授”“拜” “补”是关于任职授官的,“擢”“升”是关于提升职务的,“徙”“转”“迁”是关于调动职务的。
12、指出表述有误的一项()(3 分)
A.晋武帝征诏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 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 的表文。
B.本文开篇就提出不愿应诏,接着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致使君王收回成命。
C.本文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 的感染力。
D.文章始终围绕“愿乞终养,辞不赴命”八个字展开,在简洁的笔墨中寄寓了深深的情感。
13、请翻译下面的句子。(10 分)
(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5 分)
(2)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远游
杜甫
贱子何人记,迷芳著处家。
竹风连野色,江沫拥春沙。
种药扶衰病,吟诗解叹嗟。
似闻胡骑走,失喜问京华。
【注】本是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诗人时在梓州(今四川三台)。著处:处处,到处。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首联叙远游之迹:远游多年,迷失方向,处处为家,因此,对远方的儿子非常惦记。
B.颔联既描写眼前之景,又即景寓情,以飘摇动荡的风竹、江沙隐喻自己的人生际遇。
C.颈联述远游之事:强扶衰病之躯种药,借吟诗来排解嗟叹,字里行间充满悲苦之情。
D.全诗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层次分明,章法谨严,颇能体现杜诗沉郁顿挫之风。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6.(1) 归去来兮辞》中表现诗人自斟自酌,享受室中之乐,心情很愉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这是真正的隐士之乐,和刘禹锡《陋室铭》中的“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异曲同工。
(2)王勃的《滕王阁序》一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野鸭高飞、晚霞绚烂的秋景图,成为千古绝唱。
(3)庄子《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第Ⅱ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7-19 题。
宋人的“意”如何呢?大概看来它几乎是晋人之韵的重现。苏轼一生屡遭磨难而不改旷达之性,一直以佛老思想为其儒家思想之外的另一精神支柱。对于书法,苏轼主张“书初无意佳乃佳尔”,黄庭坚不吝以“天然自工”来赞美。以其作品《黄州寒食帖》来说,写得________,一气呵成。其中字体大小的变换、力度轻重的控制与节奏的缓急等,都是________,毫无做作之态。
然而即使这样________的作品,其韵味也与《兰亭集序》不大一样。首先是强烈的个性。全篇几乎都用外露的侧锋笔法,而字的大小、力度和行笔的节奏也起伏剧烈;如《前赤壁赋》,其字形多欹侧,笔法既继承王羲之等前人笔意,又自由不拘,( ),尽显其书法个性,即“端庄杂流丽,刚健含婀娜”。《兰亭集序》则多以中锋行笔,优雅从容,在笔法与结构等要素的和谐中透出淡淡的韵味。其次是浓烈的情感抒发。这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而《兰亭集序》则不仅全篇内容显得_________,只在篇末一点淡淡的忧伤,而且在书写的过程中,也以轻松的方式保持着字形和章法各方面的流畅,不令其产生突兀的阻滞。因此,前者表现出较为浓郁的“意”,后者则显得“无为而治”。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行云流水 信马由缰 相得益彰 悠然自得B.行云流水 信手拈来 浑然天成 悠然自得C.天衣无缝 信马由缰 浑然天成 泰然自若D.天衣无缝 信手拈来 相得益彰 泰然自若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进而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B.进而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C.因此通篇作品既颇具跌宕摇曳之姿,又端整沉着
D.因此通篇作品既端整沉着,又颇具跌宕摇曳之姿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A.这不仅在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B.不仅诗的笔法的变换,而且在内容中鲜明可感,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C.这不仅在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D.不仅诗的内容中鲜明可感,而且在其笔法的变换、其字势的倾侧乃至不惜失衡、其章法的多处促迫安排中也每每可见。
20 、学校举办对联展览,下面是某学生收集的四副对联,对联与人物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3 分)
著作最谨严,岂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
狂到世人皆欲杀,醉来天子不能呼。
世事洞明皆儿女情事,人情练达即释道真理。
功名事业清流山,道德文章丰乐亭。
A.老舍 李白 曹雪芹 韩愈 B.鲁迅 柳永 庄子 欧阳修
C.鲁迅 李
上一篇:
湖南省长郡中学2019届高三月考试卷(四)语文试题
下一篇:
2019届江苏省徐州市高三12月信息卷语文试题(逐题解析)
标签:
人教版
高二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安徽省合肥”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9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