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61  2018-12-19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1]
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三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杨村三中高三年级二月考语文试卷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1~2题。
隆冬之际,西伯利亚的寒流(笼罩/席卷)欧亚大陆,狂风肆虐,草木凋凌,而那些春天的元素——温暖、雨水、绿叶、鲜花,都集结在位于热带的海南岛。海南岛就像是一艘花船,(系/停)在雷州半岛上,满载寒冬大陆的梦幻和想象。每年,从广州向漠河,春天昼夜兼程,都要进行一次生命版图的(扩展/扩充)。他像赤足奔跑的孩子,一路上用稚嫩的声音轻轻呼唤,于是万物苏醒,盛装应和,可谓“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迢迢旅途中,气候的巨大差异,导致众多物种中只能有限地参与这一盛会。木棉花花朵硕大,是南国花中豪杰,“一声铜鼓催开,千树珊瑚齐列,”但她终究无法走出岭南。当春天行经长江、黄河流域时,出场的是桃花、杏花等新主角,“桃花嫣然出篱笑,似开未开最有情”,然而她们却无法追随春天深入雪国,陆续抱憾退出,随后登场的便是白杨、连翘等北国耐寒植物。
1. 文中加点的词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肆虐 凋凌 B. 集结 昼夜兼程C. 版图 稚嫩 D. 嫣然 抱憾退出
2.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席卷 系 扩展B. 笼罩 停 扩展
C. 席卷 停 扩充 D. 笼罩 系 扩充
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013年,郎平就任中国女排主教练。她知人善任 ,派不同队员参加不同比赛,充分发挥她们各自的优势。她眼光长远,在培养年轻球员,尤其是天才型球员时,不揠苗助长。赛场上,她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带领队员们屡创佳绩。2016年,中国女排勇夺里约奥运会冠军,不言而喻地证明了郎平执教水平的高超。
A.知人善任 B.揠苗助长 C.运筹帷幄 D.不言而喻
4.下面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A.依托海量的普查成果,我国建成了包括重要地理国情要素、遥感影像及其他相关内容组成的地理国情数据库。
B.情景体验剧《又见敦煌》,昨天在新建的专属剧场首演,该剧以全新的观演模式带领观众进行了一次“古今穿越”。
C.这位前方记者采访到的专家表示,C919的试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大型商用飞机的研制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D.骑自行车健身时,因为在周期性的有氧运动中使锻炼者能够消耗较多的热量,所以减肥、塑身效果都比较明显。
5.下列诗句与所描绘的古代体育活动,对应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①乐手无踪洞箫吹,精灵盘丝任翻飞 ②雾縠云绡妙剪裁,好风相送上瑶台。
③浪设机关何所益,仅存边角未为雄④来疑神女从云下,去似姮娥到月边。
A.①下围棋 ②荡秋千 ③抖空竹 ④放风筝
B.①抖空竹 ②荡秋千 ③下围棋 ④放风筝
C.①下围棋 ②放风筝 ③抖空竹 ④荡秋千
D.①抖空竹 ②放风筝 ③下围棋 ④荡秋千
二、阅读下边的文字,完成6-8题
谈审美移情
所谓移情,通俗地说,就是指人面对天地万物时,把自己的情感移置到外在的天地万物身上去,似乎觉得它们也有同样的情感。当自己心花怒放时,似乎天地万物都在欢笑;苦闷悲哀时,似乎春花秋月也在悲愁。当然,天地万物不会欢笑,春花秋月也不会悲愁,是人把自己的悲欢移置到了他们身上。描绘此种移情现象的第一人是庄子。《庄子•秋水》篇中,庄子看见鱼儿“出游从容”,于是把自己在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庄子所述,是典型的审美移情现象。


浏览完整试题然而,对移情现象作出真正的理论概括是晚近的事。最早把移情作为一种美学观念提出来的是德国学者费舍尔父子。他们认为,我们对周围世界的审美观照,是情感的自发的外射作用,也就是说,审美观照不是主体面对客体时的感受活动,而是外射活动,即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我们的眼睛所感知到的人物和事物中去,在费舍尔父子那里,移情观念已大体上确定了,但通过形而上的论证把移情说提高到科学形态的则是德国美学家立普斯。因为移情说的影响巨大,以至于有人把立普斯誉为美学界的达尔文。
审美移情作为一种审美体验,其本质是一种对象化的自我享受。这就是说,审美体验作为一种审美享受,所欣赏并为之感到愉快的不是客观的对象,而是自我的情感。在审美享受的瞬间,是人把自我的情感移入到一个与自我不同的对象(自然、社会、艺术中的事物)中去,并且在对象中玩味自我本身。
审美移情的基本特征是主客消融、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物我互赠。移情和感受不同。在感受活动中,主体面对客体,主客体是分离的,界限是清楚的。但在移情活动中,主体移入客体,客体也似乎移入主体,主客体融合为一,已不存在界限。对主体而言,他完全地沉没到对象中去,在对象中流连忘返,进入忘我境界;对客体而言,它与生命颤动的主体融合为一,实现了无情事物的有情化,无生命事物的生命化。也就是说,在移情之际,不但物我两忘、物我同一,而且物我互赠、物我回还。清代大画家石涛在描述自己创作的心理状态时所说的“山川脱胎于予,予脱胎于山川”“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就是审美移情中的物我互赠、物我回还的情境。
审美移情发生的原因是同情感与类似联想。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模仿”。但立普斯的观点更可信。他认为,审美移情起源于人的类似联想。人都有一种自然倾向或愿望,要把类似的东西放在同一个观点下去理解,所以总是按照切身经验的类比,去看待身外发生的事件。这就是说,审美的人都是有同情心,以自己体验到的某类情感,去类比、理解周围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这种同情,不但及于他人,也及于其他生物及无生物。
审美移情的功能是人的情感的自由解放。尽管移情不一定伴随美感,但美感则必定伴随移情。因为审美移情能给人以充分的自由。人的不自由常常来自人自身。自身是有限的,它是自由的牢笼。可是在审美移情的瞬间,自身的牢笼被打破了,“自我”可以与天地万物相往来,获得了自由伸张的机会。“自我”与天地万物的界限消失了,人的情感也就从有限扩大到了无限。
6.下列关于移情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秋水》中,庄子把自己出游中体验到的快乐之情移置到鱼身上,觉得鱼在出游时也是快乐的。这实际上是庄子对自己感情的对象化享受。
B.最早把移情作为一种美学观念提出来的,是德国学者费舍尔父子。但是,立普斯对移情的阐释才使得移情说具有了科学形态,他也因之深受赞誉。
C.在审美移情说看来,人的审美体验是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欣赏中,触生出千种情绪、万般感受,从而体验到审美对象所具有的独特的审美价值。
D.移情与感受不同。在感受活动中,主客二分,主体在客体面前保持自我,物我两立;而在移情时,主体与客体的界限被打破,主体客体相融合。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虽然对移情现象作出理论概括的主要是西方的美学家,不过《庄子•秋水》中对“鱼之乐”的记载表明我国的哲学家早已经描绘了这种现象。
B.关于审美移情的起因,曾经出现过不同的观点。谷鲁斯等人认为,引起移情的原因是人的生理活动,移情源自于人的“内模仿”,这种观点不可信。
C.审美的人以自己体验到的某类情感,去类比、理解周围看起来是同类的事物,这与人要把类似的东西放在同一个观点下去理解的自然倾向是一致的。
D.审美移情能让人的情感自由解放。美感必定伴随着移情,因为审美移情能帮人打破自身的有限性,让自我的必灵丰富化,给人带来充分的自由。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商隐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等诗句,都体现了审美移情,是诗人把自己体验过的情感移置到景或物身上的结果。
B.郑板桥《竹石》诗:“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从审美移情看,诗人审美欣赏的对象不是竹石,而是移入竹石形象中的自我情感。
C.北宋画家文与可画竹时,“其身与竹化,无穷出清新”。“身与竹化”所强调的是竹已化为画家的精神,获得了人的生命存在。这是移情中出现的物我两忘、物我同一的境界。
D.在“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中,南宋词人辛弃疾以移情的方式把自己的深情移入青山,青山因此就妩媚起来。此时主题的情感是移置在青山中,只属于青山的。
三、 词论
【宋】李清照
声诗并著,最盛于唐。开元、天宝间,有李八郎者,能歌擅天下。时新及第进士开宴曲江,榜中一名士,先召李,使易服隐姓名,衣冠故敝,精神惨沮,与同之宴所。曰:“表弟愿与坐末。”众皆不顾。既酒行乐作,歌者进,时曹元谦、念奴为冠。歌罢,众皆咨嗟称赏。名士忽指李曰:“请表弟歌。”众皆哂,或有怒者。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罗拜曰:“此李八郎也。”自后郑、卫之声日炽,流靡之变日烦。唐已有《菩萨蛮》、《春光好》、《莎鸡子》、《更漏子》、《浣溪沙》、《梦江南》、《渔父》等词,不可遍举。
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息。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故有“小楼吹彻玉笙寒”、“吹皱一池春水”之词。语虽甚奇,所谓“亡国之音哀以思”也。
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又涵养百余年,始有柳屯田永者,变旧声作新声,出《乐章集》,大得声称于世。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又有张子野、宋子京兄弟、沈唐、元绛、晁次膺辈继出,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至晏元献、欧阳永叔、苏子瞻,学际天人,作为小歌词,直如酌蠡水于大海,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又往往不协音律,何耶?
盖诗文分平侧,而歌词分五音,又分五声,又分六律,又分清浊轻重。且如近世所谓《声声慢》、《雨中花》、《喜迁莺》,既押平声韵,又押入声韵;《玉楼春》本押平声韵,有押去声,又押入声。本押仄声韵,如押上声则协;如押入声,则不可歌矣。王介甫、曾子固,文章似西汉,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不可读也。


展开余下试题乃知词别是一家,知之者少。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重典。秦即专主情致,而少故实。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黄即尚故实而多疵病,譬如良玉有瑕,价自减矣。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使易服隐姓名 易:交换
B.逮至本朝,礼乐文武大备 备:完备、齐备
C.独江南李氏君臣尚文雅 尚:尚且
D.作为小歌词 作为:当作
1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与同之宴所 ②及其所之既倦
B.①亡国之音哀以思 ②樊哙起,利而饮
C.①直如酌蠡水于大海 ②不拘于时
D.①乃知词别是一家 ②今其志乃反不能及
11.下列句子全都直接表明“词别是一家”标准的一组是( )
①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②然皆句读不葺之诗尔
③歌词分五音④虽时时有妙语,而破碎何足名家
⑤若作一小歌词,则人必绝倒⑥晏苦无铺叙,贺苦少重典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①③⑥ D.②④⑥
12.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清照的《词论》,叙述词的源流演变,总结以前各家创作的优缺点,指出了词体的特点及创作的标准。
B.李清照的《词论》,以阐述唐时乐歌的繁荣及乐歌和词曲的密切关系,作为她提出词“别是一家说”的根据。
C.李清照认为词是“歌词”,必须有别于诗,词在协音律等方面,都有自己的特色。
D.李清照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主张应区分诗词的领域,对两种不同样式的文学应该做出不同的对待。
13.阅读下面的文言小段。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新句,正确的一项是( )
治官如治家,古人常有是训矣。盖一家之事,无缓急巨细,皆所当知。有所不知,则有所不治也。况牧.民之长,百责所丛,若庠序,若传置,若仓廥,若囹圄,若沟洫,若桥障,凡所司者甚众也。相.时度力,弊者葺之,污者洁之,堙者疏之,缺者补之,旧所无有者经营之。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前辈谓公家之务,一毫不尽其心,即为苟禄,获罪于天。
A.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
B.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
C.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
D.若曰/彼之不修何预/我事瞬息代去自苦/奚为此念/一萌则庶务皆隳矣
14.翻译句子。(8分)
(1)众皆哂,或有怒者。及转喉发声,歌一曲,众皆泣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五代干戈,四海瓜分豆剖,斯文道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譬如贫家美女,虽极妍丽丰逸,而终乏富贵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唐诗,回答问题。(8分)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重送裴郎中贬吉州
刘长卿
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
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5. 这两首送别诗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其中都写到“水流”,简要分析他们之间的相同和不同之处。(4分)
16. 比较分析,请说出这两首诗最后一句在表达和抒情上各有何特点?(4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联想是回忆的一种形式。表象联想就是表象之间彼此互相引起的。“(1) ,秋水共长天一色”,这是由空间上的接近而引起的联想。“故垒西边,人道是,(2)_______________”,由历史事件发生的地点联想到有关历史人物,这是相关联想。“问君能有几多愁, (3) ”由“愁”想到江水长流,这是由特征相似引起的联想。“丛菊两开他日泪,(4)_______________”,眼前景,触景生情,伤心折肠,这是因果联想。《琵琶行》中的两句“(5) ,(6)_______________”,由琴声想到珠玉声,是声音的类比联想。
四、阅读下文,并回答问题。
在河之洲
陈忠实
①东过渭河,田堰层迭的渭北高原,在灰云和浓雾里隐隐呈现出独特的风貌,无论立陡的垴(nǎo),无论舒缓的漫坡,都被青葱葱的麦子覆盖着,如此博大深沉,又如此舒展柔缦,无法想象仅仅在两个月之前的残破与苍凉,顿然发生对黄土高原深蕴不露的神奇伟力的感动。
②我的心绪早已舒展欢愉起来,却不完全因为满川满原的绿色的浸染和撩拨,更有潜藏心底的一个极富诱惑的企盼,即将踏访2000多年前那位“窈窕淑女”曾经生活和恋爱的“在河之洲”了。确切地说,早在几天之前朋友相约的时候,我的心里就踊跃着期待着,去看那块神秘莫测的“在河之洲”。
③在河之洲,在哪条河边的哪一块芳草地上,曾经出现过一位窈窕淑女,而且演绎出千古诵唱不衰的美丽的爱情诗篇?神秘而又圣洁的“在河之洲”,就在我的心底潜存下来。我现在就奔着那方神秘而又圣洁的芳草地来了。
④远远便瞅见了黄河。黄河紧紧贴着绵延起伏的群山似的断崖的崖根,静静地悄无声息地涌流着。黄河冲出禹门,又冲出晋陕大峡谷,到这里才放松了,温柔了,也需要抒情低吟了,抖落下沉重的泥沙,孕育出渭北高原这方半晓秀美的河洲。这是令人一瞅就感到心灵震颤的一方绿洲,顿然便自惭想象的狭窄和局限。这里坦坦荡荡铺展开的绿莹莹的芦苇,左望不见边际,右眺也不见边际,沿着黄河也装饰着黄河竟有3万多亩,那一派芦苇的青葱的绿色所蕴聚的气象,在人初见的一瞬便感到巨大的摇撼和震颤。我站在坡坎上,久久说不出一句话来,那方自少年时代就潜存心底的“在河之洲”,完全不及现实的洽川之壮美。
⑤芦苇正长到和我一般高,齐刷刷,绿莹莹,宽宽的叶子上绣积着一层茸茸白毛,纯净到纤尘不染。我漫步在芦苇荡里青草铺垫的小道上,似可感到正值青春期的芦苇的呼吸。我自然想到那位身姿窈窕的淑女,也许在麦田里锄草,在桑树上采摘桑叶,在芦苇丛里聆听鸟鸣,高原的地脉和洽川芦荡的气颤,孕育出窈窕壮健的身姿和洒脱清爽的质地,才会让那个万众景仰的周文王一见钟情,倾心求爱。我便暗自好笑少年时期自己的无知与轻狂,好逑的君子可是西周的周文王啊,那里还有比他更能称得起君子的君子呢!一个君王向一个锄地割麦采桑养蚕的民间女子求爱,就在这莽莽苍苍郁郁葱葱的芦苇荡里,留下《诗经》开篇的爱情诗篇,萦绕在这个民族每一个子孙的情感之湖里,滋润了2000余年,依然在诵着吟着品着咂着,成了一种永恒。
⑥雨下起来了。芦苇荡里白茫茫一片铺天盖地的雨雾,腾起排山倒海般雨打苇叶的啸声,一波一波撞击人的胸膛。走到芦苇荡里一处开阔地时,看到一幅奇景,好大的一个水塘里,竟然有几十个人在戏水,男人女人,年轻人居多,也有头发稀落皮肉松弛的上了年岁的人。这个时月里的渭北高原,又下着大雨,气温不过十度,那些人只穿泳衣在水塘里戏闹着,似乎不可思议。这是一个温泉,名处女泉,大约从文王向民间淑女求爱之前就涌流到今天了。温泉蒸腾着白色的水汽,像一只沸滚的大锅,一团一团温热湿润的水汽向四周的芦苇丛里弥漫,幻如仙境。洽川人得了这一塘好水,各夏都可以尽情洗浴了,自古形成一个风俗,女子出嫁前夜,必定到处女泉净身,真是如诗如画。温泉自地下冒涌出来,冲起沙粒,对浴者的皮肤冲击搓磨,比现代浴室超豪华设施美妙得远了。在洽川,这样的泉有多起,细如蚁穴,大如车轮。《水经注》等多种典籍都有生动具体的描绘。现在成了各地旅客观尝或享受沙浪浴的好去处了。


展开余下试题⑦这肯定是我见过的最绝妙的温泉了,也肯定是我观赏到的最壮观最气魄的芦苇荡了,造化给缺雨干旱的渭北高原赐予这样迷人的一方绿地一塘好水,弥足珍贵。我在孙犁的小说散文里领略过荷花淀和芦苇荡的诗意美,前不久从媒体上看到有干涸的危机,不免扼腕;从京剧《沙家浜》里知道江南有一气可藏匿新四军的芦苇荡,不知还有芦苇否?芦苇丛生的湿地沙滩,被誉为地球的肺。无需特意强调,谁都知道其对于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功能。
⑧我便庆幸,在黄河滩的洽川,芦苇在蓬勃着,温泉在涌着冒着,现代淑女和现代君子,在这一方芳草地上,演绎着风流。
18第三段在全文有什么作用,试从结构和内容的角度加以分析。(4分)
19赏析文中划横线的句子。(4分)
20文章以“在河之洲”为题,具有怎样的深刻内涵?(5分)
21情怀指含有某种感情的心境,结合全文,请探究文中体现出的作者情怀
(5分)
五、语言文字运用。
22.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文中的横线处,使上下文语意连贯,只填序号。(4分)
答:
中国人吃早饭的习惯,始于两千多年前的汉代。此后,华夏大部分地区,大都实行早午晚三餐制,利于生活也利于生产。 , , , , , ,一样样精致的茶点,被一双双灵巧的手赋予生命。一日之计在于晨,在“民以食为天”的传统中国,早餐早已成为一种特有的文化载体了。
①在广州,早餐享受的就是过程,师傅为准备一份点心可能需要忙碌整整3个小时
②现代城市里,早餐的首要需求就是简单快捷
③天津人最懂得这一点
④不是所有早餐都以快取胜
⑤尽管一日三餐,几乎成为人类共同的饮食制度,同样的饭食在中国.却变幻出不同的生活节奏,塑造出各异的人生感受
⑥煎饼果子,外柔内脆,鲜香兼备,享受它只需要两分钟
23.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至美的“你”,写一段抒情文字(可以写诗),描绘你心中的至美。要求:感情真挚,句子整散结合,富有文采。写100-120个字。(7分)
六作文
截至8月8日,由吴京导演的《战狼2》以累计35.06亿的票房刷新中国影史票房纪录,登顶中国电影票房总冠军,创中国电影史票房新纪录。电影是以因非洲战乱而“撤侨”的真实故事为背景。其中的经典台词令人印象深刻。
①人生是需要磨练的,只要走好脚下的路就够了。②伟大的民族,你永远不能低估。③请记住,要有实力。④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⑤这个世界并不和平,我们只是生活在一个和平的国家。⑥人无挚爱,便是苟活。
请你从中选出两三句立意,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文章不少于800字。(60分)
1A 2.A 3.D 4.B 5.D 6.C 7.B 8.D
9.B 10.A 11.C 12.D 13.A
14①众人都晒笑起来,甚至还有人生气起来。等到李八宝一曲歌唱完后,却引得众人都哭了起来。
②到了五代的时候,各路诸侯纷纷建国,中华大地战乱不断,斯文扫地
③就象一个贫穷人家的美女,虽然长得很漂亮,打扮也很时尚,但骨子里却始终缺乏那种与生俱来的富贵气态
15相同:都是借对水流抱怨来表达自己的心情,都用了反衬的手法(2分)。不同:许诗以水流“急”来反衬自己内心对友人的依依难舍之情(1分),刘诗则通过一个“自”字.以无情衬有情,表现了朋友离去后自己心中的伤感和孤独(1分)。(4分。意思对即可)
16许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以风雨凄迷的景色来映衬心中的烦闷和惆帐,含蓄而富有感染力(2分)。刘诗则是对照写景,借万里“青山”中一叶“孤舟”表现朋友的孤独寂寞和自己政治上失落苦闷,感情浓烈,言近旨远(2分)。(4分。意思对即可)
17、①落霞与孤鹜齐飞 ②三国周郎赤壁
③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④孤舟一系故园心
⑤嘈嘈切切错杂弹⑥大珠小珠落玉盘
18.①从结构上看,该段承上自下,即上承前文想象中的“在河之洲”,下启后文现实中“在河之洲”。(2分)
②在内容上,以想象中的“在河之洲”的神秘衬托现实中“在河之洲”的美丽。(2分)
19.拟人。(1分)“温柔”“抒情低吟”指黄河由晋陕大峡谷的奔腾咆哮变得悄无声息,“抖落下沉重的泥沙”指黄河由浑独变为清澈。(1分)将黄河人格化,鲜明活泼地表现其水文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黄河的喜爱之情。(2分)
20.(5分)在河之洲既指令人心灵震撼、自然和谐的黄河与芦苇荡,也是作者心目中人类赖以生存的美好的自然环境;作者借此唤起读者对人类与大自然关系的思考,引发读者对生存环境问题的关注。
21.(5分)①对神秘的中华远古文明的神住。文章第二段说“更有潜藏心底的一个极富诱感的企盼,即将踏访2000年前那位‘窃窕淑女’曾经生活和恋爱的‘在河之洲’了”。
②对真挚爱情的歌颂。文章第五段作者驰骋想象,热情歌颂了周文王与民间女子美好而永恒的爱情。
③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文章5、6两段对眼前的黄河与芦苇、温泉上沐浴男女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大自然的歌颂之情。
④对和谐生态遭破坏的忧虑,文章第七段对孙犁笔下荷花淀有面临干湖危机的叙述以及对《沙家浜》中芦苇地的担优。
22. 答案:523641
23. 作文略 (218.76.216.156)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天津市武清”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