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名句默写填空专题训练

阅读:523  2018-12-27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名句默写填空专题训练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23]
2019江苏高考语文组合练:语用+名句名篇默写+文言文阅读+作文立意(7)
组合练7 语言文字运用+名句名篇默写+古诗词鉴赏+作文立意
(分值:60分 时间:6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2018•江苏冲刺预测卷一)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金黄色的葫芦上有灵动的仕女、威武的罗汉、各式各样的京剧脸谱、可爱的生肖,画面________,线条洗练流畅,看起来________;54岁的民间艺人栾清明有一手绝活——用烙铁在葫芦上作画。如今,栾清明不忍传统技艺流失,________,把技艺传承给自己的儿子。他们的作品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喜爱,“上阵父子兵”一时间也被传为佳话。
A.惟妙惟肖 别有风味 口传心授
B.有声有色 别有洞天 口口相传
C.有声有色 别有风味 口口相传
D.惟妙惟肖 别有洞天 口传心授
解析 ①惟妙惟肖: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生动形象。有声有色:形容说话或表演精彩生动。此处的陈述对象为“画面”,应选“惟妙惟肖”。②别有风味:另有一种美好的口味。比喻事物所另外具有的特殊色彩或趣味。别有洞天:指洞中另有一个天地,形容风景奇特或艺术创作,引人入胜。此处的陈述对象为“线条”,应选“别有风味”。③口传心授:指师徒间口头传授,内心领会。口口相传:不著文字,口头相传。此处的陈述对象为“手工技艺传承”,应选“口传心授”。
答案 A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无论是阅读或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
B.你如果随便从报章杂志里面挑一段文章来分析,你就会发现那里面的思想情感和语言,大半都是由“套板反应”起来的。
C.只要来自生活,发诸于真情,做到繁简适当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
D.阅读文言文,不仅可以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还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素养。
解析 A项搭配不当,应为“无论……还是”。C项重复赘余,“诸”即“之于”。D项语序不当,“不仅”与“还”连接的两个分句的内容应交换。
答案 B
3.(2018•江苏南通考前卷四)古人常以荷花喻人,下列诗歌中的荷花,不具此意的一项是(  )(3分)
A.秋荷独后时,摇落见风姿。无力争先发,非因后出奇。
B.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C.涉江玩秋水,爱此红蕖鲜。攀荷弄其珠,荡漾不成圆。
D.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解析 D项,描写西湖自然风光。
答案 D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3分)
文章的好坏与写作的快慢无关。________我们为文还是应该刻意求工,千锤百炼,虽不必“掷地作金石声”,总要尽力洗除一切肤泛猥杂的毛病。
①我们欣赏的是成品,不是过程。
②文不加点的人,也许是早有腹稿。
③顷刻之间成数千言,未必斐然可通。
④吟得一个字,拈断数根须,亦未必字字珠玑。
⑤袁虎倚马草露布,“手不辍笔,俄得七纸”,固然资为美谈,究非常人轨范。
A.④①⑤③② B.⑤②①④③
C.④③⑤①② D.③④①⑤②
解析 根据“快慢”前后照应选出③④;根据“固然”“也许”“还是”的语气贯穿来选出①⑤②。
答案 D
5.(2018•江苏靖江刘国钧中学模拟)下列诗句中,与漫画的情境最吻合的一项是(  )(3分)

A.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B.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浏览完整试题C.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
D.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解析 A项疏影横斜:梅花疏疏落落,斜横枝干投在水中的影子。暗香浮动:梅花散发的清幽香味在飘动。本画中不能体现“斜横枝干投在水中的影子”。B项有一树梅花凌寒早开,枝条洁白如玉条。它远离人来车往的村路,临近溪水桥边。本画中不能体现“枝条洁白如玉条”。D项没有“窗前月”。C项眼睛所看到的鲜花有千万朵,但真正让人赏心悦目的也只有两三朵而已,与漫画的情境最吻合。
答案 C
二、名句名篇默写(8分)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小弦切切如私语。(白居易《琵琶行》)
(2)扪参历井仰胁息,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蜀道难》)
(3)鼎铛玉石,金块珠砾,____________________,秦人视之,亦不甚惜。(杜牧《阿房宫赋》)
(4)____________________,不思其反。(《氓》)
(5)________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6)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7)荡胸生层云,____________________。(杜甫《望岳》)
(8)____________________,吹尽狂沙始到金。(刘禹锡《浪淘沙》)
答案 (1)大弦嘈嘈如急雨 (2)以手抚膺坐长叹
(3)弃掷逦迤 (4)信誓旦旦 (5)故不积跬步 (6)渺沧海之一粟 (7)决眦入归鸟 (8)千淘万漉虽辛苦
三、古诗词鉴赏(33分)
(一)(2018•江苏南师大附中考前模拟)阅读下面这首金词,完成7~8题。(11分)
水调歌头•赋三门津①
元好问
黄河九天上,人鬼瞰重关。长风怒卷高浪,飞洒日光寒。峻似吕梁千仞,壮似钱塘八月,直下洗尘寰。万象入横溃,依旧一峰②闲。  仰危巢,双鹄过,杳难攀。人间此险何用,万古秘神奸。不用燃犀下照③,未必佽飞④强射,有力障狂澜。唤取骑鲸客,挝鼓过银山。
【注】 ①三门津:三门峡。黄河流经此处,分成鬼门、神门、人门三股急流。时值蒙古军队南下,词人躲避战乱至三门峡一带。②一峰:屹立于中流的砥柱山。③燃犀下照:传说晋人温峤曾点燃犀角照见江中水怪。④佽飞:春秋时勇士,曾入江刺杀蛟龙。
7.上阕前七句,词人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来表现三门峡的自然奇观?(5分)
答:                                    
                                    
答案 夸张、比拟、对仗。
8.简述下阕词人表达的思想情感。(6分)
答:                                    
                                    
答案 ①对奸人藏身于险要之地的忧虑;②忠贞坚定力挽狂澜的意向志愿;③奋勇搏击征服惊涛骇浪的壮志豪情。
(二)(2018•江苏扬州中学四模)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9~10题。(11分)
忆秦娥
刘克庄
梅谢了,塞垣冻解鸿归早。鸿归早,凭伊问讯,大梁①遗老。  浙河西面②边声悄,淮河北去炊烟少。炊烟少,宣和③宫殿,冷烟衰草。
【注】 这首诗写于诗人任建阳(今属福建)令时,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东南一隅。①大梁:战国时魏国都城,即北宋首都汴京。②浙河西面:指宋代浙江西路,包括镇江一带,即当时接近宋、金分界(淮河)的前线地方。③宣和:北宋徽宗年号。
9.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作简要概括。(6分)
答:                                    
                                    
                                    
答案 (1)对北方骨肉同胞的挂念慰问;(2)对南宋当局苟且偷安,防务废弛的指责;(3)对中原残破,百姓生活荒凉的伤痛;(4)对故宫黍离,国家衰亡的悲愤。(答到任意三点得满分)
10.赏析词的最后两句“宣和宫殿,冷烟衰草”的艺术效果。(5分)
答:                                    
                                    
                                    
答案 对比,将昔日的繁华盛世和今日的衰败凄凉作对比;融情入景,将国家衰亡现状,自己的悲愤之情寄寓在眼前破败的景象中,含意深远,耐人体味。(纯用名词意象,画面感强,也算一点。)
(三)(2018•江苏泰州中学3月检测)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1~12题。(11分)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 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 ①本诗约作于1129年,北宋灭亡,高宗即位,立足未稳,金兵南下。苗傅、刘正彦在杭州胁迫高宗让位。
11.请赏析本诗写景的艺术手法。(5分)
答:                                    
                                    
                                    
解析 这是一道分析艺术手法的题目,本诗写景的艺术手法,写景的角度有顺序、着眼点和手法,着眼点是视听结合,手法是动静结合,答题时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答案 ①动静结合:“乱”,风起云涌;“浪卷”,波浪滔天,为动景。明月朗照、北斗横斜为静景。②视听结合: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明月北斗,俯瞰波浪汹涌,又听闻岳阳楼凄凉的角声。描写空旷凄凉、动荡不宁之景,烘托诗人忧伤不安的心情。(答“高低结合”亦可)
12.方回在《瀛奎律髓》中将本诗编入了“忠愤”门。请结合全诗分析其缘由。(6分)
答:                                    
                                    
                                    
解析 这是一道情感赏析的题目,答题时注意标题、注释和诗中表情达意的词语,主要语句有“欲问行朝旧消息”以及“酒添客泪愁仍溅”“眼中盗贼尚纵横”。


展开余下试题答案 忠:诗人自己为逃避战乱而“野泊”,一身乱离,却还“欲问行朝旧消息”,心系朝廷,表现其对国家之忠。②愤:愤时局动荡,兵荒马乱,使自己被迫成为“逋逃病客”,欲归而不得。愤“盗贼尚纵横”,内有贼臣当道,外有金兵入侵,导致政权不稳、国家不安,消息虽欲问而无由。
四、作文立意(4分)
13.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一位贫困的残疾老人承包荒山种植经济林。十五年后,满山的树成材了。为了卖个好价钱,老人找当地媒体帮忙宣传,没想到他被媒体宣传成义务植树、改造环境的好人。接着,各地媒体纷纷报道他的事迹,无数人被他的奉献精神所感动,有人还给他寄来钱物,政府部门也送来生活补助。村干部提醒他,树不能卖了,否则他的形象就毁了。卖,可以让他脱贫,更好地生活;不卖,可以保住自己意外获得的好名声,还可以为环保作贡献。
【参考立意】 本材料关于脱贫与环保的话题,是国家发展的中心话题,与本材料有关的知识点有三:一是经济林与生态林的区别,本材料中老人种的是用材型经济林,种树的目的就是为了砍树卖钱,二是用材型经济林在成长期也有环保作用,三是种植生态型经济林能很好地解决脱贫与环保的矛盾。
(1)赞同老人卖树。老人不应该被虚名所累,应该大胆说出自己种树的目的,然后将树卖个好价钱,让自己一家过上好一点的日子。残疾老人自身难保,不应该被动揽上改造环境的重任,媒体更不宜故意将老人打造成道德圣人。老人种树卖树,是无可厚非的,相信真相大白之后,社会会理解他的行为。残疾人自力更生,努力脱贫,是比改造环境更迫切、也更人性的事情。
(2)反对老人卖树。老人的行为可谓一举两得,他既获得了好名声,也为环保作了一份贡献,因此不能做既毁林又毁美誉的事情。大众对老人“义务植树”的行为是敬佩的,说明人心向善,人性向美,老人何不成全人们的美好期待呢?老人现在已经受到关注,好心人寄来钱,政府送来生活补助,相信老人即使不卖树,日子也不会比以前差。如果卖掉了树,就会让所有关心环保和热心公益的人士伤心失望,这是对社会向善之心的打击。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总复习 名句默写填空专题训练
相关:关于“2019江苏高”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2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