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2301  2018-12-27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01]
河南省商丘市回民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
河南省商丘市回民高级中学2019届高三语文12月月考试题
2018. 12
考生注意:
本卷命题范围:必修1~5。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新中国成立后,戏曲舞台逐渐采用导演制,有了专业的戏曲导演。戏曲导演主要来自两个方向:一是大学专业培养的或话剧导演出身;一是像我这样从戏曲演员转行的。无论哪种导演都要学会“化”,做个有丰富积累并能够准确表达的“化学家”。只有真正了解戏曲艺术真谛,有扎实的基础、丰厚的舞台实践经验,导演这条路才能走得更持久。
“化”一是指内在深化。导演专业出身的戏曲导演文化积淀和理论修养较高,表演经验相对薄弱或缺乏,传统基础较为薄弱,甚至对戏曲抱有偏见、意图“跨界改造”戏曲;从戏曲演员转行的导演,有扎实的科班基础和深厚的舞台情结,但历史文化滋养、艺术理论支撑相对薄弱。这两类导演都需取长补短、查漏补缺,唯有通过长期积累、丰富的实践和换位理解,才能达到创作内功的全面深化,才能真正称之为戏曲导演。
“化”也指创作过程中的“转化”。我一直秉持这个观点:古不陈旧,新不离本。上世纪80年代,戏曲界普遍认为传统太陈旧,应该搞一些大投资的改革,用绚烂的灯光、舞美和商业包装吸引眼球。我们尝试过,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观众一时新奇,拍手叫好,但遭到许多人反对。如今想来,当时我们的确丢弃了传统,把理应好好呵护的本体抛向边缘,幸好及时回头。这条弯路更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剧种的根以及传统“四功五法”的重要性。特别是昆曲,没了典雅的文学、细腻的表演和严格的曲牌格律,还是昆曲吗?脱离本体的创新都是不成立的,无根之木、无水之源不会长久。
那传统又当如何继承呢?老戏班有个说法叫“偷戏”。这个“偷”不是指原封不动地照搬照抄,而是以传统为基础,在剧种母体内恰当地转化与创新,即唯有“化”,才是继承和发展的科学态度。
“化”还体现在导演甘于“隐身”。恩师李紫贵先生以前经常教导我,导演绝不能喧宾夺主,传统技法、理念和剧种特征一定要“化”在演员身上、“化”在人物身上、“化”在作品里。同时,根据演员和行当流派的不同,“化”的方法也不尽相同,除了“化”,更要“活”,灵活地“化”,才能提升作品整体性和生命力。
当下我国尚有三百多个剧种,她们或古典雅致,或风华正茂,或婉转质朴,或高亢激越,都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组成部分,浓缩着国人千百年来的集体审美。无论是古老的昆曲、梨园戏、秦腔、京剧,还是年轻的越剧、沪剧、黄梅戏,不同剧种间都应打破壁垒,互相学习、吸收与借鉴,推动戏曲人学做“化学家”,通过不断推出优秀作品,将四功五法“化”作民族精神、“化”为文化自信、“化”为时代审美,最终“化”为强大的文化力量!(沈斌《好导演都是“化学家”》2018年11月02日24版《人民日报》)
l.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戏曲导演无论是何种出身,都要有丰富积累并能够准确表达,做一个“化学家”。
B.戏曲导演的创作内功全面深化,需要通过长期积累、丰富的实践和换位理解。
C.80年代戏曲界改革走了些弯路,虽然取得不错的经济效益,但观众反应不佳。
D.戏曲导演应该将传统技法等“化”在演员、剧中人物身上,“化”在作品里。


浏览完整试题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观点是“好导演都是‘化学家”’,这一说法新颖、形象生动,引人阅读。
B.文章从导演要深化内功,要继承和发展.要甘于“隐身”等角度阐述“化”的内涵。
C.本文论述辩证,语言准确,如“根据演员和行当流派的不同……除了‘化’,更要‘活”’。
D.文章以昆曲为例,说明昆曲演员需要具备典雅的文学、细腻的表演等扎实的功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戏曲导演抛弃了剧种的根以及传统“四功五法”,就是脱离本体,将无法创作。
B.戏曲导演有继承和发展的科学态度,在剧种母体内恰当地创新,体现“古为今用”精神。
C.戏曲导演为了遵从老一辈恩师的教导,将自身“隐”起来,这体现了一种奉献精神。
D.多剧种互相学习、吸收与借鉴,不断推出新作品,就可以“化”为强大的文化力量。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旧味清欢
程琼莲
立秋那日傍晚,下过一场透雨,树丛里忽然响起一阵蝉鸣,声音不复夏日嘹亮,嘶哑而悠长。
那是我家院内的一棵柿子树,硬而光滑的叶片绿中开始泛黄,蝉就躲在这些树叶里呜叫。一声声,喑哑的音色,余音在风里颤,袅袅不歇。蝉声像人用尽全身力气后的一声哀叹。我当时正走过树下,不期然那蝉鸣来了。我停住脚步,仔细地在树叶丛里寻找,并不见蝉的身影,只看见一树青中透黄的柿子叶,把天空切割得零零碎碎。
我不明白自己为什么会寻找一只入秋的蝉,我寻找的初衷是什么?就算找到又能怎样?固然我已不是顽劣的幼童,希望捉一只蝉来做玩具,无视蝉的痛苦与挣扎,就像幼时我的那些小伙伴,夏日里“噌”的一声爬上一棵树,身手敏捷捉住一只正在鼓噪的蝉,听任它在手里挣扎发出焦灼凄厉的叫声,乐得哈哈大笑。我一直都比较胆小,将一只活生生的动物抓住在手,我不认为有什么乐趣。况且我也不会爬树。
那么我的动机是被这只蝉的哀鸣打动?但我清楚我并不能帮到它。当秋风一起,气温降低,一只成蝉的生命连同它婉转的歌喉都将进入倒计时。这说不定是它最后的歌唱吧,它一样感受到了秋的脚步?
我想起盛夏,年轻的蝉躲在翠绿的枝叶间,激越歌唱,往往是一只领唱,亮开一声嗓子,高亢实的歌喉向着无限递进的高音攀上去,金嗓子简直羞煞人类的歌手。接着,一群蝉不甘示弱,一齐加入合唱,在这样浩大的歌唱里,阳光仿佛更亮更烈。人们躲在树荫下、房屋里,摇着扇子,一阵倦意上来头靠着木椅在声声蝉鸣里沉入梦乡,手中的扇子滑到地上,成了一只苍蝇的飞机场。
那时候的日子过得不急不缓,穷一些心里也不着慌。水稻种在门前水田里,正抽着穗,早先田里肥下得足,一丘稻子长得抽风一般,稻禾叶儿绿得沉甸甸的,看一眼那稻子,心里就有了底;红薯种在坡地上,红薯藤此刻正风风火火爬出了地界,红薯则在土里越长越大;圈里的肥猪吃了睡睡了吃,哼哼唧唧,心满意足的样子;鸡鸭在稻场前的草丛里觅食,一只惹是生非的红冠子大公鸡在鸡鸭群里乱窜;菜园里的瓜菜枝枝蔓蔓,被夏日里的几场透雨浇得枝肥叶大,黄瓜、豆荚、茄子,见天一个样,等着人去采摘。有了这几样,农人们心里踏实,在蝉鸣声里尽情打着瞌睡。
那时候我多半在和小伙伴玩游戏,跳房子、踢毽子、过家家,我们总能想到各种千奇百怪的玩法,自己把自己折腾个够,晚上吃了饭洗过澡,头一挨上枕头就睡,梦里还是做游戏。有时也要干活,我拎个竹篮和小伙伴一起去打猪草,一路上吵吵嚷嚷,像是在和蝉比谁的嗓门大。我去小河里捞鱼,拿个竹簸箕在水里晃荡,把一轮白亮的日头都晃碎了,忽然一下拎起,几尾小鱼在簸箕里欢蹦乱跳。有鱼吃咯——欢快的笑声盖住了蝉鸣。
那时候蝉鸣无处不在,乡村在蝉鸣声里笃定地翻过一页又一页日历。那时候我们以为日子都是这样一成不变的。
来小城后听见的蝉鸣相对少了,与乡村的慷慨高歌不同,小城里偶有微弱的蝉鸣,是绿化带或者见缝插针栽种的一棵树上的蝉,然而它们孤零零不成气候的鸣唱最终被城市声掩盖。我怀念小时候乡村里蝉儿辽阔的歌唱,声音饱满有力,激情澎湃,更见得村庄静寂,恍若洪荒。在这样浩瀚的声音里,恍惚觉得自己就是一只鸣蝉,日日引吭高歌,忘记了生之短暂。要不干脆就是一株野草,一棵杨树,一朵小花,是生活在大自然之中的任意一草一木。
何时,我们失去了那样的从容与无争?
我终于明白寻找那只入秋的蝉也有惊喜的意味,像碰见阔别已久的儿时伙伴。那时雨正一阵一阵下着,紧一些慢一些。一阵风来,就有了秋日苦雨的意思。而蝉恰巧就在这时唱响,好像感受到了雨的凄婉调子,又像是为自己做最后的歌唱。蝉竭力鼓起最后的余勇,终是不济事,败下阵来,调子慢下来,暗下来。
我站在雨里发呆。
(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写立秋的傍晚,并且是雨后,给人以凄寒之感,加之蝉声“嘶哑而悠长”,因而引发了作者的感触。
B.文章二、三两段对“为什么要寻蝉”的探讨,体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能激发读者对散文意蕴的思考。
C.“蝉声像人用尽全身力气后的一声哀叹”“一群蝉不甘示弱,一齐加入合唱”等句中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得散文语言充满活力。
D.结尾句的“发呆”包含着作者对“蝉鸣”背后的社会、人生的诸多感悟,以此收束全篇,简洁有力,读来余味悠长。
5.结合文章,谈谈你对标题“旧味清欢”的理解。(6分)
6.本文的“蝉鸣”在散文谋篇布局中起到了哪些作用?(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别再吃了,有毒”“注意安全,地铁站被淹”“多一人转发,多一份希望”“扩散!扩散!捡到一张准考证,别耽误孩子高考”……近年来,这类看似是为人着想的“善意提醒”,在微博、微信群、朋友圈里频繁出现。不少读者来信反映有许多貌似关心体贴的“提醒”,实则是一种推销手段,其中也不乏谣言。这些谣言,除了涉及食品安全、健康养生,还主要涉及人身安全、政策法规等方面,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具有高度“贴近性”。
这些谣言看似“无伤大雅”,但也会产生严重后果。比如,很多谣言与食品安全有关,出现过“塑料紫菜”“棉花肉松”“假鸡蛋”等。谣言反复出现,会给被中伤的企业造成经济损失,也会给消费者带来困扰。据报道,今年年初,“塑料紫菜”谣言就导致多地超市下架紫菜产品,不少经销商退货。当然,比眼前显性危害更严重的后果在于,此类谣言看似温情体贴,实则误导公众。每一次的欺骗,都将损害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消解公众的善意和爱心。


展开余下试题(摘编白《人民日报》2018年7月24日)
材料二:
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徐敬宏分析,“朋友圈”里分享信息的基本都是亲朋好友或同事。在这里转发谣言一般会被认为是出于关心,收到信息的人们往往会收起心中的防线。在这样虚拟的“熟人社会”,谣言就会从这个“朋友圈”跳到另一个“朋友圈”,形成裂变式传播。各种以提醒、体贴形式传播的谣言还抓住长辈“宁可信其有”的心理,使其自愿转发。传播者出于好心随手转发,往往源于制造者的精心包装。记者发现:有的谣言以“善意提醒”为名,利用公众善心,让人放松警惕;不少打着“科学实验揭秘”“有图有真相”“权威人士透露”等幌子;还有的标题十分惊悚,比如“有毒”“致癌”“致死”等,吸引更多人注意。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张晋升表示,有人纯粹为了追求好玩刺激,故意编造传播一些无厘头信息。把转帖、跟帖多,看成是一种“荣誉”,甚至想以此成为“网红”,提高自身知名度。有的是利益驱动,个人或机构为了博取眼球,用流量赚广告费。江苏省公安厅网络安全保卫总队民警周千里认为,有的属于炮制谣言以打击竞争对手。商家借扩散谣言向竞争对手泼脏水,以此破坏对手在受众群体中的口碑,意图牟取不当市场利益。
(摘编白新华网2018年7月24日)
材料三:
近年来,相关部门和网络平台逐渐加大了对谣言的治理力度,一定程度上震慑丁网络违法行为。周千里认为,主管部门要把好关,完善舆情监测预警机制,对网络谣言做到及时发现,第一时间通报责任单位开展核查工作。同时,强化打击力度,依法对故意造谣或传谣者给予处罚,增加造谣者的违法成本,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
张晋升认为,貌似关心的谣言广受关注,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比如公众在健康养生方面存在较大知识缺口。卫生健康部门、科学机构可以鼓励推广正规的科普账号,提供量多质优的科普类新媒体产品。网警巡查执法账号、媒体、互联网企业可以共同建立反谣平台,形成辟谣合力。
从公众角度看,谣言容易流行,说明一些群众缺乏起码的常识和判断力,有从众、随大流、盲目猎奇的心理,有意无意间成为谣言的传播者。徐敬宏提醒,在收到社交媒体模糊、可疑信息时,不轻易转发,而要与权威媒体进行核实比对。
(摘编白央视新闻移动网2018年7月25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经过制造者精心包装、以各种提醒、体贴形式散布的谣言,往往能打动好心的传播者,以致形成裂变式传播。
B.有人故意编造、传播一些无厘头信息,把转帖、跟帖多看成是一种“成就”,甚至想以此来提高白身知名度。
C.在人们的微信群、朋友圈里频繁出现关心体贴的“善意提醒”,实则是误导公众、损害信任、消解爱心的谣言。
D.公众要提高谣言鉴别力,收到社交媒体模糊、可疑信息时,不要轻信、轻转,而要与权威媒体进行核实比对。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的个人或机构利欲熏心,希望用流量来赚取广告费,或炮制谣言以打击竞争对手,以便牟取不当的市场利益。
B.群众缺乏起码的常识和判断力,有从众、盲目猎奇和“宁可信其有”的心理,有意无意地成为谣言的传播者。
C.看似无伤大雅的网络谣言,因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能获取亲朋信任得以广泛传播,并产生严重后果。
D.相关部门和网络平台若能加大对谣言的治理力度,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就可对网络违法行为起到震慑作用。
9.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新华网,央视新闻移动网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
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 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杜紘字君章,起进士,为永年令。岁荒,民将他往,召谕父老曰:“令不能使汝必无行,若留,能使汝无饥。”皆喜听命。乃官给印券,使称贷于大家,约岁丰为督偿,于是咸得食,无徙者。明年稔,偿不愆素。神宗闻其材,用为大理详断官、检详枢密刑房,修《武经要略》。以职事对,帝翌日语宰相,嘉其论奏明白,未果用。紘每议狱,必傅经谊。又论:“天下囚应死,吏懦不行法,辄以疑谳。夫杀人而以疑谳,是纵民为杀之道也。请治妄谳者。”不从。擢刑部郎中。元祐初,为夏国母祭奠使。时夏人方修贡,入其国,礼犹倨,迓者至衣毛裘,设王人坐,蒙以黪,且不跪受诏。紘责之曰:“天王吊礼甚厚,今不可以加礼!”夏人畏惧加敬。他日,夏使至,请归复侵疆。紘逆之至馆,使欲入见有所陈,紘止之,答语颇不逊。紘曰:“国主设有请,必具表中,此大事也,朝廷肯以使人口语为可否乎?”随语连拄之,乃不敢言。知郓州。尝有揭帜城隅,著妖言其上,期为变,州民皆震。俄而草场白昼火,盖所揭一事也,民又益恐。或请大索城中,纺笑曰:“奸计正在是,冀因吾胶扰而发,奈何堕其术中?彼无能为也。”居无何,获盗,乃奸民为妖,如所揣,遂按诛之。徙知应天府,卒,年六十二。紘事兄纯礼甚备。在郓州闻讣,泣曰:“兄教我成立,今亡不得临,死不瞑矣。”适诣阙,迎其柩于都门,哀动行路。悉以奉钱给寡嫂,推其予恩,官其子若孙一人。宦京师时里人马随调选病卧逆旅紘载与归医视之随竟死为治丧第中或以为嫌不自恤其风义盖天性云(选白《宋史•杜紘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宦京师时/里人马随调选/病卧逆旅/紘载与归医/视之/随竟死/为治丧第中/或以为嫌/不白恤/其风义盖天性云/
B.宦京师时/里人马随调选/病卧逆旅/紘载与归/医视之/随竟死/为治丧第中/或以为嫌不白恤/其风义盖天性云/
C.宦京师时/里人马随调选/病卧逆旅/紘载与归/医视之/随竟死/为治丧第中/或以为嫌/不白恤/其风义盖天性云/
D.宦京师时/里人马随调选/病卧逆旅/紘载与归医/视之/随竟死/为治丧第中/或以为嫌不白恤/其风义盖天性云/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前三名为一甲,赐进士出身;其他二、三甲分赐同进士出身、进士及第。
B.郎中,古代官名。隋唐以后为尚书省六部二十四司诸曹司的长官,是尚书、侍郎、丞以下的官员。
C.元祜,宋哲宗赵煦的第一个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D.表,古代文体中奏章的一种,用于陈述较重大的事件。如诸葛亮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紘体恤百姓,重视亲情。任永年县令时,他设法帮助百姓渡过饥荒;侍奉兄长礼节周到,并悉心照顾兄长的家人。
B.杜紘审案严谨,执法严格。对于罪案,他结合经书的义理加以审决;对于懦弱无能的官吏,他建议朝廷加以惩处。
C.杜紘忠君爱国,不辱使命。担任夏国母祭奠使时不卑不亢,维护国格;面对西夏索要疆土的无理要求,他严辞驳斥。
D.杜紘足智多谋,沉着冷静。担任应天府知府的时候,有人妖言惑众,妄图引起民变,他以静制动,成功阻止了动乱。


展开余下试题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l)以职事对,帝翌日语宰相,嘉其论奏明白,未果用。
(2)居无何,获盗,乃奸民为妖,如所揣,遂按诛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秋波媚①
陆 游
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②,望长安南山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③,应待人来。
[注]①这是陆游国难当头被任命担任军中要务时所作。当时有利的形势和军中威武的生活,让他触景生情写下此词。②高兴亭:地处南宋抗金前线,正对长安南山。③灞桥、曲江均为长安著名景地。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二句描绘了前线的秋色与紧张的战斗气氛,哀怨的号角声与烽火的光焰交织在一起,渲染出一幅有声有色的雄浑画面。
B.词人借景抒情,角声、烽火为下文登高酹酒抒发诗兴提供了一个意境开阔的背景,同时为全词奠定雄浑、激昂的感情基调。
C.高歌击筑,凭高洒酒,引起词人收复关中成功在望的无限感慨,角声之哀、歌声之悲,都是词人当时内心忧郁哀愁的再现。
D.这首词紧扣“望”字,词人登高望远,借所见所闻写出内心所感,既有典型的现实主义风格,又有鲜明的浪漫主义情调。
15.这首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感情?请结合上下两阕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登高》中“ , ”两句描写了诗人饱经沧桑、年华已老、因病戒酒的境况。
(2)屈原在《离骚》中以“ , ”表明白己追慕古代圣贤、宁死也要坚守正义的决心。
(3)古人常借酒来抒发情怀,苏轼在《赤壁赋》中用“ , ” 写曹操攻破荆州后在长江边上横着长矛饮酒作诗。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艺术丰富了城市景观,点燃了平凡单调的城市生活。手绘墙成为城市亮丽的风景,是城市年轻、富有活力的象征,与城市文化建设和艺术环境融为一体,有积极的文化意义和健康文明的审美价值。墙壁本身是 的,但当它穿上绚烂的外衣,附上一个有趣的艺术灵魂,便能 地影响居民对文明和艺术的认知,提升居民的文化艺术鉴赏水准。将图画与城市文化元素相结合,能够激发艺术家内心的创作动力,创作出更富有美感和艺术价值的作品。让艺术更加生活化,更加贴近大众,赋予艺术更多自由的空间,艺术家便有了更广阔的舞台,有了更多的受众,有了内心更强大的表达需求,这样持续的正向刺激无疑对艺术本身的发展很有促进作用。
同时,广大受众也是受益者。艺术离普通大众更接近,更能装点美化自己的生活,未来也会有更多属于自己的表达,通过艺术家的作品体现出来。( )。手绘墙仅仅是一个艺术门类以一种方式走近大众,能成为 的网红,说明反响热烈,也说明目前这样的形式还比较少见。所以,我们的城市管理者或许应该 地想想怎么给艺术更多的空间,让艺术走近普通人,为人们对于真善美的追求搭建更多更畅达的通道。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将图画与城市文化元素相结合,能够激发艺术家的创作功力,让他们创作出更富有美感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B.将图面与城市文化元素相结合,艺术家能够激发内心的创作动力,创作m更富有美感和艺术价值的作品。
C.将图画与城市文化元素相结合,能够激发艺术家内心的创作动力,使他们创作m更富有美感的作品。
D.将图画与城市文化元素相结合,艺术家的创作动力能够被激发,创作 JLH更富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无疑,城市管理者是很愿意看到这种双赢局面的
B.这种双赢的局面,无疑也是城市管理者所愿意看到的
C.对于这种双赢的局面,无疑是城市管理者愿意看到的
D.无疑,这种双赢局面为城市管理者所愿意看到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冷若冰霜 潜移默化 炙手可热 深思熟虑
B.索然无味 潜滋暗长 妇孺皆知 处心积虑
C.冷若冰霜 潜滋暗长 炙手可热 处心积虑
D.索然无味 潜移默化 妇孺皆知 深思熟虑
20.下面是某物流公司一则通告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根据北京市安全生产委员会的招呼,自11月20日开始至12月底,北京地区打算集中40天时间搞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专项行动。在这段时间里,发往北京的实物礼品发货及配送时间将受到影响。给您带来不便,我们非常不好意思。
21.下面是我国国内第三方付款支付平台——支付宝的支付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明洪武初年,朱元璋为防沿海军阀余党与海盗滋扰,下令实施海禁。明太祖下令“寸板不许下海”。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洪武二十三年(1390),朱元璋再次发布“禁外藩交通令”。此时,中国是世界上先进的、强盛的国家。此后,逐渐落寞。
材料二:2018年11月5日至10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举办。“进博会”这一平台供来自130多个国家的3000多家企业签约参展。参展企业将通过展示、洽谈,发现商机,深化合作,这将更加丰富中国市场,满足消费者多样化需求。“进博会”表明中国正以更加开放的胸襟拥抱这个世界。
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白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回民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1 2月月考•高三语文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但观众反应不佳”错,原文说“观众一时新奇,拍手叫好,但遭到许多人反对”,说明有观众反应好,有观众反应不好。)
2.D(不是要求“昆曲演员”,这里是说昆曲本身有这些特质,戏曲导演在创作过程中不能抛弃这些特质。)
3.B(A.“将无法创作”说法不当,原文说“脱离本体的创新都是不成立的,无根之木、无水之源不会长久”。
C.“为了遵从老一辈恩师的教导”错误,可以说“为了提升作品整体性和生命力”。D.“‘化’为强大的文化力量”需要一个过程,且“新作品”不一定是“优秀作品”。)
4.A(“给人以凄寒之感”于文无据。)
5.①往昔的日子过得不急不缓,即使穷一些,内心也不着慌。(3分)②往昔的日子从容而无争,生活朴素、单纯而欢快。(3分)
6.①结构上,“蝉鸣”是行文线索,并且前后呼应,使得结构严谨。②内容上,“蝉鸣”连接着现在和过往,引发了作者对过往的追忆。③情感上,秋天的“蝉鸣”引起了作者的关注,引发了作者对“旧味清欢”的情感体验,是作者感情的载体。(每点2分,共6分)
7.C(说法绝对。材料一第一段说,“不少读者来信反映有许多貌似关心体贴的‘提醒’,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河南省商丘”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301]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