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单元练习

阅读:534  2018-12-30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34]
2019届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卷
第二单元检测卷(1)
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一、基础知识及运用(26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3分)
A.恐吓(hè)颓唐(tuí)筵席(yàn)
B.阔绰(chuò)烟囱(chōng) 中看(zhōng)
C.间或(jiān)腌臢(ā)名讳(huì)
D.附和(hè)荣膺(yīng)戏谑(xuè)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惦记 顷刻 妙手回春 不屑置辨
B.痱 子 洋溢 之乎者也 膀阔腰圆
C.隐匿 盘恒 咬牙切齿 提心吊胆
D.畜生 赔尝 勃然大怒 三顾茅庐
3.(四川乐山)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秀丽壮美的山川,神秘繁茂的森林,湛蓝高远的天空,都是大自然给我们的馈赠。
B.羽毛球飞到了树枝上,小明故意逞能,噌噌噌地爬了上去,球没捡到人却下不来了。
C.著名演员王刚把和珅这个老谋深算的角色演得入木三分,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美国特朗普政府实施制裁“中兴通讯”、发动中美贸易战、打击叙利亚政府等举措,其实是他们根深蒂固的霸权主义思想在作祟。
4.人物的刻画方法一般有:A肖像描写;B语言描写;C.动作描写;D.心理描写;E.神态描写。请指出下列各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4分)
(1)他从破衣袋里摸出四文大钱,放在我手里,见他满手是泥,原来他便用这手走来的。( )
(2)他的眼色,很像恳求掌柜,不要再提。( )
(3)这小狗还不赖,怪伶俐的,一口就咬破了这家伙的手指头!哈哈哈……( )
(4)不由捏紧了心,准备一睹气贯滇西的那江,却不料转出山口,依然是闷闷的雷。( )
5.下列对课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变色龙》一文塑造了警官奥楚蔑洛夫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沙皇走狗形象。
B.《孔乙己》一文中用第一人称来叙述,是因为这个故事是真实的。
C.《蒲柳人家》是一篇乡土气息很浓的小说,体现了中国农民质朴的人情美。
D.《溜索》这篇小说处处通过“我”的观察和感受来写,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6.(江西)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分)
A.民俗是民间流传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B.中餐的推广使豆腐日益受到各国的欢迎是可以预期的。
C.不仅议论要提出观点,还要有能证明观点的材料。
D.《水浒传》记述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
7.(重庆A卷)仿照下面画波浪线的句子,续写两个句子。(4分)
一生的时光,该由多少个温馨串织?那些虽然一纵即逝却潮润眼眸的感念,那些纵然久远亦不能淡忘的故事,都会在心中渐渐沉淀成一份最隽永的温馨。温馨是上学前妈妈语重心长的一句叮嘱,温馨是公园中老人互相搀扶的一对背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江西)班级拟开展“说教养”主题演讲活动,请参考下列材料,结合自己的认识,写一篇不超过200字的演讲稿。(3分)
【材料一】教养是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有教养的人必须具有良好的外在行为和美好的道 德品质。要完善个人修养,首先要致力于读书求学,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
【材料二】待人要谦虚,礼仪要得体,遇困境不气馁,获大奖不骄傲。(傅雷)
良好的教养不仅来自家庭和学 校,而且可以得之于自身。(利哈乔夫)
【材料三】周总理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与身边的服务人员一一握手道谢。


浏览完整试题李鸿章出使俄国,在公开场合随地吐了一口痰,被外国记者大加渲染,颜面尽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鉴赏(44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9~13题。(16分)
听人家背地里谈论,孔乙己原来也读过书,但终于没有进学,又不会营生;于是愈过愈穷,弄到将要讨饭了。幸而写得一笔好字,便替人家钞钞书,换一碗饭吃。可惜他又有一样坏脾气,便是好喝懒做。坐不到几天,便连人和书籍纸张笔砚,一齐失踪。如是几次,叫他钞书的人也没有了。孔乙己没有法,便免不了偶然做些偷窃的事。但他在我们店里,品行却比别人都好,就 是从不拖欠;虽然间或没有现钱,暂时记在粉板上,但不出一月,定然还清,从粉板上拭去了孔乙己的名字。
孔乙己喝过 半碗酒,涨红的脸色渐渐复了原,旁人便又问道:“孔乙己,你当真认识字么?”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辩的神气。他们便接着说道:“你怎的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在这时候,众人也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在这些时候,我可以附和着笑,掌柜是决不责备的。而且掌柜见了孔乙己,也每每这样问他,引人发笑。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有一回对我说道: “你读过书么?”我略略点一点头。他说:“读过书,……我便考你一考。茴香豆的茴字,怎样写的?”我想,讨饭一样的人,也配考我么?便回过脸去,不再理会。孔乙己等了许久,很恳切的说道:“不能写罢?……我教给你,记着!这些字应该记着。将来做掌柜的时候,写账要用。”我暗想我和掌柜的等级还很远呢,而且我们掌柜也从不将茴香豆上账;又好笑,又不耐烦,懒懒的答他道:“谁要你教,不是草头底下一个来回的回字么?”孔乙己显出极高兴的样子,将两个指头的长指甲敲着柜台,点头说:“对呀对呀!……回字有四样写法,你知道么?”我愈不耐烦了,努着嘴走远。孔乙己刚用指甲蘸了酒,想在柜上写字,见我毫不热心,便又叹一口气,显出极惋惜的样子。
有几回,邻居孩子听得笑声,也赶热闹,围住了孔乙己。他便给他们茴香豆吃,一人一颗。孩子吃完豆,仍然不散,眼睛都望着碟子。孔乙己着了慌, 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弯腰下去说道:“不多了,我已经不多了。”直起身又看一看豆,自己摇头说:“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于是这一群孩子都在笑声里走散了。
孔乙己是这样的使人快活,可是没有他,别人也便这么过。
9.第1段运用的记叙方法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第2段中画线句子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孔乙己自己知道不能和他们谈天,便只好向孩子说话。”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段多次写到三种人的“笑”,这三种“笑”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3分)
(1)孩子们的“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掌柜的“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酒客的“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末段的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2018•辽宁锦州)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14~19题。
(15分)
最后的牵手
雷抒雁
①这一次,是父亲的手握在母亲的手里。
②这是一双被岁月的牙齿啃得干瘦的手:灰黄的皮肤像是陈年的黄纸,上边满是渍一般的斑点;不安分的筋暴露着,略略使皮与指骨间有了一点点空隙。那些曾经使这手显得健壮和有力的肌肉消失了。这是长年疾病的折磨所雕凿出来的作品。
③可是,母亲仍然紧紧地握着这手,很久都是相对无言。突然,母亲感到那手在自己手心里动了一下,便放松了它。那手立即像渴望自由的鸟,轻轻地转动一下,反握住她的手。
④“要喝水吗?”母亲贴近父亲的脸低声地问。
⑤A父亲不回答,只是无力地拉着母亲的手。母亲知道,他实在是没有力量了,从那手上她已感到,生命准备从这个肉体上撤离。不过依着对五十多年来共同生活的理解,她随着那手的意愿,追寻着那手细微的指向,轻轻地向他身边移动着。到了胸前,她感觉到父亲的手指还在动。又移到颈边,那手指似乎还在命令:前进!不要停下来。
⑥母亲明白了,全力握紧那干枯的手,连同自己的手,一齐放在他的唇上。那干枯的手指不动了,只有嘴唇在轻轻嚅动。有一滴浑浊的泪从他灰黄多皱的脸颊上滚落下来。
⑦许多记忆一下子涌上她的心头。从这两双手第一次牵在一起的时候,父亲就这样把母亲纤细的手握在自己手里。那时,父亲的手健壮、红润而有力量。母亲想挣脱他的手,但像关在笼子里的鸟,冲不破那手指的门,直到她心甘情愿地让自己的手停留在他的手里。
⑧这两双手相牵着,走过一年又一年,直到他们的子女一个个长大,飞离他们身边。贫困的时候,他们坐在床边,父亲拉过母亲的手放在自己的手里;苦难的时候,他也拉起她的手放在自己的手里。手指好像是一些有灵性、会说话的独立生命,只要握在一起,就如同魔术师神奇地吹了一口气,什么就都有了。信心、勇气、财富,一切都有了。
⑨难道就是这两双手一相牵,就能相守一生?或许这只是他们自己独特的方式。
⑩可是,他们彼此听得懂这手的语言:关切、思念、幽怨、歉意、鼓励、安慰……现在,生命就要首先从他的一双手中滑落。曾经有过的共同的幸福记忆,都将从这一双手首先远去了。母亲的手在父亲的唇上只停留了短暂 一瞬,便感到那只干枯的手不再动了,失去了温度。屋子里突然一片静寂,原来那咕咕作响的氧气过滤瓶不再作声了。时间到了!
⑪B母亲没有落泪,站起身来。望着那一张曾经无比熟悉、突然变得陌生的脸,她慢慢抓起父亲的手,轻轻地贴在自己唇边。她觉得沿着手臂的桥,那个人的生命跑了过来,融汇在自己身上。


展开余下试题⑫她相信自己不会孤单,明天,依然会是两个生命、两个灵魂面对这同一个世界。
(选自《读者》2018年第8期,有删改)
14 文章线索有串联全文、贯通文脉的作用。选文有两条线索,请说说明线、暗线分别是什么。(2分)
明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暗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选文第②段中画线句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灰黄的皮肤像是陈年的黄纸,上边满是渍一般的斑点;不安分的筋暴露着,略略使皮与指骨间有了一点点空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③段中画线句的妙处。(3分)
那手立即像渴望自由的鸟,轻轻地转动一下,反握住她的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7 选文第⑦⑧两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请结合语境分析A、B两处画波浪线的句子分别表现了人物怎样的心理。(2分)
A.父亲不回答,只是无力地拉着母亲的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母亲没有落泪,站起身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根据选文内容,理解下面句子的含义。(2分)
她觉得沿着手臂的桥,那个人的生命跑了过来,融汇在自己身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湖北恩施)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20~24题。
(13分)
奶奶的玉簪子
王秋珍
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
那个玉簪子,是当年奶奶的爸爸送给奶奶的妈妈的定情信物,奶奶一直视之如命。每天早上,奶奶再忙都会把发髻梳得一丝不乱。玉簪子被奶奶摸得日益剔透,散发着温润的光。它安安稳稳地插在奶奶的发髻上,就像奶奶平静的生活。
丢了玉簪子就是丢了奶奶的命。
奶奶终日愁眉紧锁。
爷爷帮奶奶找了这头翻了那头。“咱们眼睛花了记性差了,还是叫儿子回来找吧。小时候,他找东西可机灵了。”奶奶茫然而凄切的眼神让爷爷心痛。爷爷想不出别的法子,就五次三番地给父亲打电话。
父亲回家了。
见到父亲,奶奶的眼泪唰地下来了。父亲宽慰道:“妈,玉簪子会找回来的。”
奶奶拉住父亲的手,就像拉住了救命稻草。奶奶的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他会长了翅膀飞走。父亲让奶奶好好回忆回忆。玉簪子丢之前,自己去过哪些地方。
父亲跟着奶奶来到了田野。
田垄上,奶奶种的扁豆开花了,它们仰着小鸟一样的嘴巴,好像在和奶奶说话。奶奶轻轻地碰了碰它们的小脑袋说:“两天不见,又长大了。”父亲蹲下身,拨弄起扁豆。也许奶奶和扁豆聊天的时候,玉簪子掉了下来。奶奶看着父亲的侧影说:“小时候,你不爱吃扁豆,却爱画扁豆花。我就买了个大花盆,把扁豆种在家门口。”父亲“哦”了一声,直起身来,看着扁豆花,似乎想起了久远的时光。
走进菜地,一畦畦的菜好水灵呀。它们被奶奶伺候得像她的发髻一样,整整齐齐,乖巧听话。奶奶带父亲来到空心菜前。奶奶问:“还记得那个空心菜的故事吗?”父亲站在陌生的土地上,拨弄着和他生分的空心菜说:“记得记得。狐狸精妲己在纣王面前进谗言,要宰相比干挖心表忠诚。比干临死前,姜子牙给了他一道符,教他挖心后,将符贴于胸口,立即策马飞奔,不要回头,即使无心也不会死。比干照看做了,没想到中途遇到一个妇人在叫卖空心菜,比干好奇地一回头,立刻摔下马死了。”
奶奶点了点头,说:“小时候,你最爱看小人书。”奶奶老了,也许,她只想陷进回忆里,徜 徉老时光。
奶奶又带着父亲来到老房子里。老房子并不住人,但奶奶还是经常要去走走。二楼放着奶奶的织布机。这些年,奶奶不用它了,可她还是经常要去擦拭一番。父亲埋头细细地查找,织布机的上上下下、角角落落都不放过。奶奶在一边絮絮叨叨:“咱们东阳的土布没有名,你以前盖的荷花被就是我在这儿织的。”父亲不由得感叹道:“想不到一晃过去这么多年了。”在织布机边上,父亲发现了一个樟木箱子。箱子一尘不染,铜环上还泛着光,显然是有人经常打开它。玉簪子会不会遗落在里边?父亲打开了樟木箱,他的眼睛突然定住了。
他看到了什么?
一把已经缺脚的弹弓、一个早已褪色的风车、一沓发黄的小人书……还有涂鸦着很多扁豆花的画。
奶奶正要开口,父亲抢了先:“就是用这把弹弓,我打破了人家的玻璃。是您带着我向人家登门道歉,还给人家装上了新玻璃。这个风车,是有一次赶会场时看见的,我很喜欢,您就省下了自己的午餐钱……”父亲说着说着,眼睛有些发涩了。
父亲闭了闭眼睛,稳了稳情绪,继续翻找。他的眼睛又一次定住了。
他看到了什么?
一只玉簪子!一只剔透的玉簪子!
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奶奶的精气神全回来了。
如今,当奶奶和我讲起这个故事,我总是问:玉簪子怎么会掉到樟木箱子里?为什么以前总也找不到?
奶奶总是笑而不语。
一旁的 父亲搔了搔头皮,说:“那时,我已经三年没回家了。”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2018年第7期)
20 根据下面的 提示填空,将小说情节补充完整。(2分)
不见簪 子→爷爷寻找→__________(田垄上找→菜地里找→__________)→找到簪子
21 文中画线处的细节描写表现了奶奶怎样的内心世界?(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玉簪子”这一物品在小说结构上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阅读全文,概括小说的主题。(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小说最后三段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50分)
25 (江苏南京)2018,日新月异的年头;2018,气象万千的时代。请以“__________在2018”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文学名著中的一个人物填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参考答案
1. D 解析:A项中的“筵”应读yán;B项中的“囱”应读cōng;C项中的“间”应读jiàn。
2. B 解析:A项中的“辨”应为“辩”;C项中的“恒”应为“桓”;D项中的“尝”应为“偿”。
3. C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能力。C项“人木三分”形容书法极有笔力,现多比喻分析问题很深刻,用在句中不恰当。
4. (1)C (2)E (3)B (4)D
5. B 解析:“故事是真实的”说法有误。
6. A 解析:本题考查辨别病句的能力。B项,结构混乱,应删除“是可以预期的”;C项,关联词位置不当,应把“议论”置于句首;D项,成分残缺,缺宾语,应在结尾加“的故事”。
7.示例:温馨是放假时外婆精心 准备的一桌佳肴 温馨是困惑时老师情真意 切的一次长谈


展开余下试题解析:本题考查语句仿写。首先明确仿写的内容要紧扣“温馨”。然后注意观察画线句的句式结构特点,且句意要连贯。
8. 示例: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做一个有教养的人”。什么是教养?教养是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有教养的人必具有良好的外在行为和美好的道德品质。周总理是一个有教养的人,他每次外出视察工作,离开当地时总是与身边的服务人员一一握手道谢。作为学生的我们,更应该加强自我修养,在学习和生活中要做到待人谦虚、礼仪得体,遇困难不气馁,有成绩不骄傲。同学们,让我们都做一个有教养的人吧!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材料、筛选信息、提炼表达的能力。演讲稿的结构,一般开头交代演讲的话题或主题,引起听众注意。主体部分全面展开论述,突出讲话中心,把所要表达的内容逐层交代清楚,给观 众留下深刻的印象;结尾部分总结全文,表明态度。
9. 插叙。
解析:常用的记叙方法有顺叙、倒叙、插叙。插叙是指在叙述过程中,由于表达内容的需要,暂时中断原来的叙述而插入另一段叙述。这段插入的叙述结束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插叙的内容,或是对叙述事件中的人物身份、性格作简要的介绍,或是对事件的发生作某些解释说明。
10 结构上:承上启下。内容上:渲染哄笑气氛,突出众人的冷酷无情和麻木不仁,揭示孔乙己的悲剧所在。
解析:可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思考。
11 这句话一方面表明孔乙己心灵的孤寂、境遇的凄凉,另一方面突出孔乙己的善良。
解析:可结合孔乙己的处境及其性格特点来思考。
12 (1)天真的笑 (2)没有人性的自私而卑劣的笑 (3)麻木不仁的笑
解析:应结合写作背景来思考。
13 示例:孔乙己只能作为供人取笑的对象,可有可无。
14 明线:(父母的)牵手。暗线:父母相伴一生的深情(父母之间的深厚感情)。
解析:此题考查梳理文章的线索。线索是叙事性文艺作品中贯穿整个情节发展的脉络,它把作品中的各个事件联成一体,表现形式可以是人物的活动、事件的发展或某一贯穿始终的事物。
15 细节描写。生动地写出了父亲的手的干瘦和苍老,体现出父亲饱经风霜,且病得很重。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作品描写手法。从描写的角度考虑,“灰黄的皮肤”“不安分的筋暴露着”属于细节描写,“灰黄”“斑点”写出了父亲的手的干瘦和苍老,“不安分的筋暴露”、皮肤“灰黄”写出了父亲饱经风霜且病得严重。
16 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出弥留之际的父亲对母亲深深的依恋和不舍(表现出父亲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品味语言的表达效果。
17 插叙。补充交代了父母从第一次牵手起,便一直双手相牵共同面对生活的幸福记忆,写出了父母的牵手具有神奇的力量,表现了父母之间具有深厚的感情。
解析:本题考查插叙及其作用。插叙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的叙述方法。
18 A.父亲临终前对母亲的不舍。 B.母亲能够平静、坦然地面对父 亲的离世。
19 父母心手相牵,父亲的生命已经融入到母亲的生命中。父亲虽然去世了,但在母亲心中,父亲并没有离开,会永远陪伴她。解析:此题考查对文中句子含义和作用的理解把握。句中的“沿着手臂的桥”指的是父母心手相牵。句中所表达的情感是:在母亲心中,父亲并没有离开,会永远陪伴她。
20 父亲寻找 老屋里找
解析:本题考查梳理故事情节,通读全文即可概括出答案。
21 奶奶心中充满了对儿子的爱,十分珍惜与儿子相见的时光,生怕儿子会很快离开。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人物的心理。答题时,需要结合上下文来分析,同时联系小说的主旨来揣摩。“生怕他会长了翅膀飞走”表现的是一位老母亲对儿子的依赖和慈爱。
22 起到了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
解析:答题时,可以紧扣题干中的“结构”这一要求,抓住文中“奶奶的玉簪子不见了”(开头)、“爷爷帮奶奶找了这头翻了那头”(中间)、“奶奶的玉簪子就这样被父亲找到了”(结尾)等内容,由此可见,“玉簪子”贯穿全文,起着线索作用。
23 小说叙述了奶奶“骗”父亲回家找玉簪子的故事,表现了老人需要子女更多的关爱,子女应该常回家陪伴老人的主题。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主旨。把握文章主旨最基本的要求是必须从整体上把握全文,要能对所给材料进行宏观上的把握,做到对整篇文章了然于胸,这样才能把握文意,领会作者的目的和意图。
24 示例一:不能删去。因为:①交代了奶奶要父亲回家的真正原因,情节更加完整;②深化了小说主题;③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④结尾产生了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示例二:能删去。因为:①删去后情节结构是完整的;②仍有明确的主题;③仍有较鲜明的人物形象;④结尾“奶奶的精气神 全回来了”照应前文。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重要语段的作用。开放性试题,肯定或否定回答皆可,但要言之有理,言之有序。答题时,需要紧扣小说的要素,从情节的完整、人物形象的刻画等方面加以分析;同时,注意结尾、呼应等方面的作用。
25 【思路点拨】审题选材:题目对横线部分有范围界定——选择文学名著中的一个人物来填写,而不是学生身边一个熟悉的人或者朋友。因此,学生应该在自己熟悉的文学作品中找熟悉的人物进行想象,把一个文学作品的人物放到现实的2018年中,想象根据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会发生什么事情。
立意:题目中的提示语也至关重要——2018,日新月异的年头;2018,气象万千的时代。学生要紧扣“日新月异”和“气象万千”,通过人物经历的事情反映这个主题。
文体:文体上以记叙文或者记叙性散文为主。
谋篇布局:这个作文题表面上看仿佛是一场穿越——书中人物穿越到现实中来,写作内核其实是写实,用书中人物的经历表现2018年的现实。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最喜欢、最熟悉的名著中的人物,让他跨越 时空的界限,在某个想象的情境中演绎他的故事:这个人物在新的时 期会有怎样的遭遇,会有怎样的反 应,其思想乃至人 生轨迹会产生怎样的变化……可以说,只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加上精巧的构思,书中的人物与现实一定可以碰撞出精彩的篇章。
【范文】
唐僧在2018
眼前的江水翻涌不息,一浪拍过一浪,似孩童不慎打翻了墨砚,在水中浮现蹁
标签:人教版 九年级 下册 单元练习
相关:关于“2019届九年”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53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