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320 2019-01-21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0]
河北省武邑中学、枣强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联考语文试题
河北武邑中学2018-2019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联考
语文试题
命题人 曹月峰
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当前,面对丰富、纷繁的文艺创作,文艺批评显得相对滞后和弱化,甚至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表面看文艺批评一片繁荣,各类文章不计其数,但影响力与实际效能日益式微,信任度和亲和力逐渐萎缩。重塑文艺批评形象,倡导有态度的文艺批评,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②部分文艺批评工作者大量贩用从西方直接“拿来”的新奇概念和批评方法,导致中国本土文艺批评话语产生“失语”的焦虑。这种西化倾向,看似让人“眼花缭乱”,实际上是“水土不服”,无法对中国的文艺创作进行有效阐释、描述和理论概括。此类批评不是从实践和文本的具体分析出发,而是从现成理论出发,从主观结论出发,侵袭了文艺理论及批评的本体性,背离了文本的原意,有的甚至是明显的逻辑谬误。
③有态度的文艺批评要从中国文艺现实出发。中国文艺是中华民族生活、思想、情感的经验书写和审美表达,任何脱离文艺现实土壤的文艺批评,只能是隔靴搔痒。有态度的文艺批评需要激活传统,征用西方,在贯通中创新批评话语。创新是文艺的生命,要在提高原创力上下功夫,推动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在激活传统时,坚持“古为今用”,不可“食古不化”;在征用西方时,坚持“洋为中用”,避免“挟洋自重”。
④文艺批评主要是通过对文艺作品的鉴赏评论,洞烛幽微,评价得失。其作用表现为通过对具体作家作品真诚合理的分析评价,帮助作者总结经验。同时,通过批评阐释,传递真善美,帮助读者提高鉴赏水平和认知能力。因此,文艺批评工作者需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深厚的文艺修养。然而,在经济大潮中,部分文艺批评工作者在世俗功利的驱使下迷失了方向。为了朋友之谊,对粗劣的作品吹捧;为了一己之愤,无中生有;为了市场需要,穿凿附会。作为审美“导师”的文艺评论家“不能当市场的奴隶,不要沾满了铜臭气”。
⑤文艺批评的主要对象是文艺作品,任何脱离对象本体的文艺批评都是空洞无力的。然而,当前一些文艺批评常常表现出脱离对象本体的空泛化倾向,进行“坐而论道”式的概念演绎和空洞的术语堆砌;从某个不重要的细部出发,妄加演绎;还有先入为主,背离作品主旨,得出一些可疑甚至错误的判断。以上这些不及物的空泛化文艺批评对作者创作无益,对读者接受有害。
⑥文艺批评应该是清朗的,有着亲切而敦厚的品相;文艺批评更应该是有态度的,褒优贬劣、激浊扬清,真正成为成为文艺百花园良好生态的建设者与守护者。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当前缺乏有态度的文艺批评显得相对滞后和弱化,这种滞后和弱化造成一些不良影响。
B.文艺批评坚决不能离开对象本体,而坐而论道,否则对作者和读者都会带来不利影响。
浏览完整试题
C.运用创新思维,可以使传统与西方的理论为中国文艺批评带来积极作用,避免隔靴搔痒。
D.有价值意义、真诚合理的文艺批评,可以帮助作者认识不足,从而提高其创作水平。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当前中国文艺批评方面出现的问题为立论前提,逐层展开论述,结构严谨有序。
B.文章运用正反对比论证的手法,既指出了当前的一些错误的做法,又提出了合理的建议。
C.根据第三、四段的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有态度的文艺批评要立足中国现实和文艺作品。
D.文章从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实、文艺作品与情操修养多个维度展开,使分析深刻有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艺批评工作者只有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出正确评论。
B.如果中国当前的文艺批评能避免不良倾向,则可以使文艺创作从中汲取营养和力量。
C.中国文艺有其自身的特点,西方的文艺概念与方法,无法对中国文艺做出有效指导。
D.有态度的文艺批评,不仅要立足中国文艺现实和文艺作品本体,更要讲道理修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没有地址的信
这是G省,山是大山,村是穷村。
接到大学录取通知书,对蒋晓梅来说,喜悦和愁苦几乎同时挂在她那弯弯的眉梢上。
虽然对于蒋父家的丫头考上大学早有预料,但这一天真的来了,那些七老八十的留守老人还是异常兴奋,他们把蒋父家那又矮又黑的小屋挤得水泄不通。但立即,哀叹声也塞满了屋子。面对接下来四年高昂的学费,不要说一条腿的蒋父,就是把整个小村都抖搂个底朝天,也供不起啊!人们至今还想不明白,为什么蒋父一个人死撑硬顶愣是要女儿读书,还非得送进大学不可。在这个重男轻女的穷山村里,不要说一个丫头,就是男孩,也没几个读完初中的。人们都说他中了邪了……
送走了乡亲,蒋晓梅对父亲说:“爹,我们老师说,现在大学有绿色通道,先入学,学费可以通过助学贷款啥的慢慢解决……”
蒋父猛吸一口土烟,点点头,没吭声。
“爹,我今天……可不可以问你,你到底为啥这样苦巴巴地供我念书?”蒋晓梅怯生生地小声问父亲,因为以前她只要一问这个,父亲就瞪眼,甚至还打过她。
这次蒋父没有瞪眼,更没有打骂女儿,而是转身从床下拖出一个破旧的木箱子,然后从里面抠出一个塑料皮包裹的布袋子,解开,里面是发黄的字条。蒋晓梅接过字条,发现上面有几行字。
“丫头,你念给我听听。”蒋父郑重地坐直腰板,像一个听话的小学生。
蒋晓梅仔细辨认着有些模糊的字迹,念道:“缺衣少食只是一时的贫穷,没有文化,将永远难以摆脱贫困。希望穿上这件衣服的小朋友一定要读书,好好读书直到上大学。如果今后孩子上学有困难,请和我们联系,我们将全力帮助你!绝不食言!联系地址海光市文昌路建德巷九号,电话2678336……”晓梅念完一头雾水,问“爹,这是哪儿来的?”
蒋父说:“丫头,还记得十年前,咱们这里遭过雪灾吗?全国各地给咱捐钱捐物……那天,我去乡里领救灾衣物,看见那件小孩穿的红色羽绒服,就给你领回来了,你说从没穿过那么暖和的衣服……这张字条就是在那件羽绒服的口袋里找到的,我问村里会计写的啥,他当时念给我听,我……不知道为啥,当时就觉得这城里的好心人说得在理,就……”
蒋晓梅问:“你联系过人家?”
蒋父摇头:“以前从来没有!”
蒋晓梅心头一颤:“爹,那……你留着这个啥意思?”
“我留着它,是在快支撑不住的时候,就偷偷拿出来看看,虽然你爹一个字不认识,但这上面说的话,我都记在心里……”停了停,蒋父说,“但是,今天在镇上,我打了那个电话……”
“爹,你想问人家要钱?”
“不,我是想告诉好心人,我女儿没有像村里的其他女孩那样早早地就嫁人了,然后就像她们的母亲一样祖祖辈辈都这么活下去……我女儿考上大学了,不会跟其他的山里女孩一样了,熬出头了!我要谢谢他……”
“人家怎么说?”
蒋父摇摇头:“电话打不通,说是没这个电话……我想,可能是电话号码错了,或者换了号码,但是不还有地址吗?丫头,给人家写封信吧,告诉他,没有十年前的字条,就没有你的今天……”
对于十年前的那次捐赠,胡美娟几乎没了印象,可当她打开那封由原住地街道辗转而来的挂号信,看到那熟悉的字迹时,心里咯噔一下子。世事沧桑,她的住址已经变换了多次,原来的地址不复存在,更要命的是,那个电话号码不仅升了八位数,当时匆忙中还忘了写区号。她把那张复印的字条拿给老伴儿看,老伴儿也惊愕不已,说:“老婆子,真没想到啊!人家不仅把咱写的字条保留到现在,还真的兑现了我们的期望。人家孩子考上大学了,肯定需要帮助啊!”可老两口反复看信,里面除了说些感谢的话,没有半个字提到钱或者需要帮助。更为奇怪的是,寄信地址一栏写着“地址内详”,可里面却没留下地址。信的末尾落款是:一个即将上大学的山里女孩。
胡美娟说:“老头子,这是怎么回事啊?”
老伴儿说:“怎么回事你还不明白吗?人家十年后才跟咱联系,并且不提帮助的事,不留地址,就是告诉咱,他们接受了我们的嘱托,并且兑现了……这是一个多么倔强而自尊的孩子啊!”
“我刚才上网查了一下,当年发生雪灾的地区,至今还是国家定点扶贫的特困地区,你想想,把一个女孩子一步步送进重点大学,该付出多少艰辛啊!”胡美娟越说越激动,“老头子,我们立即动身,去找到那个家,也兑现我们十年前的许诺。”
“对,就算她不告诉我们地址,也不说是哪个大学;就算找不到那个穿羽绒服的孩子,找不到保留这张字条的家庭,我们也要去兑现承诺,因为,那里还有许多渴望帮助的孩子和家庭……”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蒋父虽没有惊天动地之举,但其倔强的形象十分鲜明,比如,供女儿上大学,从未写信向人求助,十年来一直珍藏着字条。
B.本篇小说以其短小的篇幅展现了广阔的社会背景,比如,在文章开篇描写蒋家“又矮又小的小屋”,蒋晓娟对父亲说“现在大学有绿色通道”等。
展开余下试题
C.本文虽然没有华丽、诗意的语言,也没有英雄人物般的豪言壮语,但在朴实的内容里,却藏着动人的温暖,让人感动不已。
D.当蒋晓娟念字条时,蒋父坐得“像一个听话的小学生”;他虽然不识字,但将上面的内容牢记在心里。从中可以看出他对字条的珍视和对美好的向往。
5.有人说:“感动是可以传递和生长的。”请结合文本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6.小说虽然是围绕“助人”这件小事展开,但内涵丰富。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08年8月1日,中国第一条高铁京津城际铁路开通,2018年“八纵八横”高铁网初具规模,中国高铁运营里程从0到可以绕赤道半圈,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
十年来,京津城际、京沪高铁、郑西客专、哈大高铁……一条条高铁开通运营。2012年12月3日,中国自主研发的“和谐号”新一代高速动车组在京沪高铁路段试车,再次以486.1公里的惊人时速刷新高铁世界纪录。2012年12月26日,世界里程最长的高铁——京广高铁正式全线通车,2014年12月26日,世界上一次性建成里程最长的高铁——兰新高铁全线贯通,2017年9月21日,世界上高铁商业运营速度最快的高铁——京沪高铁“复兴号”实现350公里时速运营。
伴随着中国的发展强大,高铁十年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成功开辟了新天地,扩展了人们的生活半径,不仅改变了城市间的距离,也悄悄改变着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异地置业,跨省上班,双城生活。
(摘编自“中国青年网”,2018年8月2日)
材料二:
2004年,铁道部发布了高速铁路的招标公告。凭借国际大佬的地位,德国西门子向中国开出了“天价”转让费:每列原型车的价格3.5亿元人民币,而技术转让费高达39亿元。此外,他们对标书不响应之处多达50余项。
然而事实证明,西门子显然犯了经验主义错误,此时的中国,早已不是30年前的中国了。他们做梦都没有想到,中国人会不买他们的账——竞标首轮,西门子便被无情地扫地出局。最终,识时务的日本、法国、加拿大公司中标。西门子输得很惨,出局直接导致其股价大跌,谈判负责人引咎离华,在华谈判团成员全部被撤职……
没有谁会对中国市场视若无睹。一年后,西门子再次参加时速300公里以上动车组的竞标。面对中方给出的更加“苛刻”的竞标条件,西门子不仅将关键技术悉数打包进入标书,技术转让费也从上一轮的3.9亿欧元降到了8000万欧元,并无条件接受中方的技术转让方案和价格方案。
(摘编自《中国经济周刊》对中国铁路专家王梦恕院士的专访)
材料三:
凭借短短约26公里的高铁香港段,香港将于9月23日正式接通2.5万公里的国家高铁网络,从此不再是高铁“孤岛”,得以进一步融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市场,共享国家发展红利。
香港特区政府政务司司长张建宗形容,高铁香港段是一条打通香港与内地的全新“大动脉”,标志着香港正昂然迈进一个新里程,“前路尽在掌握,让香港再创先河,展开全速前进的新一页。”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宋恩荣认为,香港作为国家最开放的商业城市,如能接通国家庞大的高铁网络,肯定可以提升竞争力。香港是以服务业为主的经济体系,特点是人员往来速度越快,越有利发展。故此,除了与旅游业相关行业外,高铁香港段可以为香港高增值服务业,包括金融服务、地产、贸易及物流业等,带来正面帮助,进而推动香港经济。
港人“北上”就业、投资及创业将越来越活跃,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这是高铁带给香港经济最大的效益。高铁亦可带动内地民众到香港投资、设立公司分部等,为香港经济增长带来正面贡献。还有人预测,港人通过旅行团、个人游体验高铁快捷便利后,或会逐渐养成“坐高铁”习惯,部分人甚至搬到大湾区居住,这些都是高铁新时代可能带来的改变。
(摘编自“新华网”, 2018年9月19日)
材料四:
2014年6月24日,中国与欧洲国家马其顿签署了出售6列高速列车的协议,这是中国高速列车首次出口到欧洲。同年7月25日,土耳其安伊高铁二期工程通车,这是中国在海外参与修建的首条高铁线路。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国高铁加快了迈出国门的脚步。
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随着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外交布局,中国高铁走出去也迎来了良好的外部条件。从国内到国际,由点线到跨洲越洋,共享中国改革发展的红利,搭乘中国列车的便利,已经或者正在成为众多国家的选项和抉择。而中国高铁发展也将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遵循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加强创新开放合作。
客观地说,在新的出海征程上,中国高铁还面临不少困难。比如,在国际高铁市场上,隐蔽性或技术性的国际贸易壁垒一直存在。以欧洲为例,中国高铁在进入欧洲市场时必须采用欧洲标准,中国高铁所有的产品设备都要经过欧洲认证,不仅要交纳不菲的认证费用,而且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同时,中国高铁“走出去”,有时还面临知识产权方面的阻碍和经验不足的问题。
(摘编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10月26日)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高铁不仅推动了中国铁路的发展,更对中国社会产生了积极的、深远的影响。
B.中国高铁进入香港后,加强两地的联系,使之融入了国家发展之中,有利于香港的发展。
C.这十年,中国高铁经历了从无到有、从“请进来”到“走出去”的过程,不断刷新着记录。
D.中国特色的外交布局为高铁走向世界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条件,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开放合作。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以真实的时间、确凿有力的事实,侧重介绍十年来中国高铁的总体发展情况。
B.材料二通过王梦恕院士的介绍,可以看出中国高铁技术学习借鉴和艰难发展的一面。
C.材料三侧重表现中国高铁会给香港在经济、政治、旅游、民生等领域,带来全面的影响。
D.材料四从有利和不利环境两个方面,客观分析了中国高铁走向国际市场所面临的问题。
9.请结合所给材料,以高铁为例谈一谈我国现今的强大带来哪些有利的影响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韦挺,京兆万年人。谨孝悌,有令才。太子遇之厚,宫臣无与比。或言太子与宫臣谋逆,又庆州刺史杨文干坐大逆诛,辞连东宫,由是挺与王珪等皆流越巂。贞观初,荐为尚书右丞。挺曰:“臣驽下,不足以辱高位,且非勋非旧,愿后臣以劝立功者。”不听。初,挺为大夫时,马周为监察御史,挺不甚礼。及周为中书令,帝欲湔拭用之,周言挺愎于自用,非宰相器,遂寝。帝将讨辽东,择主饷运者。挺父故为营州总管,有能声,尝经略高丽,故札藏家,挺上之。帝悦曰:“自幽去辽无州县,吾军靡所仰食,卿为朕图之。”即诏挺节度,许以便宜。挺遣燕州司马王安德行渠,作漕舻转粮,自桑乾水抵卢思台,行八百里,渠塞不可通。挺以方苦寒,未可进,遂下米台侧,廥之,待冻泮乃运以为解。即上言:“度王师至,食且足。”帝不悦曰:“我明年师出,挺乃度它岁运,何哉?”即诏繁畤令韦怀质驰按。怀质还诬劾:“挺在幽州日置酒弗忧职不前视渠长利即造船行粟绵八百里乃悟非是欲进则不得还且水涸六师所须,恐不如陛下之素。”帝怒。敕治书侍御史唐临驰传,械挺赴洛阳,废为民。仍令白衣散从。帝破盖牟城,诏挺将兵镇守,示复用。城与贼新城接,日夜转斗无休时。挺以失职,内不平,作书谢所善公孙常。常,以他事系,投缳死。索橐中得挺书,言所屯危蹙,意怨望,贬象州刺史。岁余卒,年五十八。
展开余下试题
(《新唐书•韦挺传》,有改动)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挺在幽州日/置酒/弗忧职不前/视渠长利/即造船行粟/绵八百里/乃悟非是/欲进则不得/还且水涸/
B.挺在幽州/日置酒/弗忧职/不前视渠长利/即造船行粟/绵八百里/乃悟非是/欲进则不得/还且水涸/
C.挺在幽州/日置酒/弗忧职不前/视渠长利/即造船行粟/绵八百里/乃悟非是/欲进/则不得还/且水涸/
D.挺在幽州日/置酒/弗忧职/不前视渠长利/即造船行粟/绵八百里/乃悟非是/欲进/则不得还/且水涸/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孝悌”,指尊敬父母,讲求孝道。儒家历来重视孝,视之为“人伦之公理”。
B.“流”,即放逐、流放,是隋唐之时“五刑”(笞、杖、徒、流、死)之一。
C.“中书令”,文中指三省之一——中书省的长官,与司马迁所任中书令不同。
D.“驰传”,文中之意为“驾驭驿站的车马疾行”,在古代也指驿站的一种马车。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韦挺深受器重,多委以重任。他被推荐为尚书右丞时,上言拒绝,而未皇帝采纳;当征讨辽东时,皇帝下诏让其节度,并允许见机行事。
B.韦挺世代为官,忠诚于朝廷。他的父亲曾为营州总管,为政得力,并了解高丽的情况;后来皇上出兵辽东时,他献上原来的信件,深得皇帝欢心。
C.韦挺审时度势,以灵活治事。他接受向辽地运送军粮的任务后,先派遣王安德查看地势;后来行船遇阻,加之当时又苦寒不利,因此停运待时。
D.韦挺因诬受责,被革职为民。他因转运粮食问题,受到韦怀质的不公对待,因而被皇帝责罚,后再贬为民,戴上刑具押往洛阳,并一路由百姓跟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臣驽下,不足以辱高位,且非勋非旧,愿后臣以劝立功者。
(2)索橐中得挺书,言所屯危蹙,意怨望,贬象州刺史。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献始兴公①
王维
宁栖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粱肉,崎岖见王侯。
鄙哉匹夫节,布褐将白头。任智诚则短,守仁固其优。
侧闻大君子,安问党与讎。所不卖公器,动为苍生谋。
贱子跪自陈:可为帐下不?感激有公议,曲私非所求。
注:①始兴公,即张九龄。王维写此诗,希望获得张九龄的赏识提拔。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篇两句连用两个“宁”字,有利于作者抒发强烈的情感态度和追求志向。
B.第三句中的“粱肉”比喻富贵的生活,“不用”一词表明作者的厌恶之情。
C.“匹夫”“贱子”是作者谦称自己,“大君子”则用来赞美张九龄,用语得体恰当。
D.“野树林”“涧水流”所营造的意境,与“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有异曲同工之妙。
15.本诗前半部分表现厌恶官场之意,而后半部分又表现欲获赏识提拔之情。前后是否矛盾?请表明你的观点,并结合文本加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正如“山水风月柳”一样,女子在中国诗歌中也是一道不可或缺的风景。她在《关雎》里,
“ ① ”,成为君子思慕的对象;她在《离骚》中,“ ② , ③ ”,屈子以其自比,表达政治苦闷之情;她在《诗经•氓》中,“ ④ , ⑤ ”,是一位日夜操劳的贤妇;她在《观刈麦》里,“ ⑥ ”,行走在田野间。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一桥飞三地,天堑变通途。2018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使港珠澳三地构成“1小时生活圈”,大大促进了三地交流。这令海内外对过去连一根火柴都需要进口的中国 。这条全长55公里的大型跨海通道,是全球最长的沉管隧道及世界跨海距离最长的桥隧组合公路,它比美国旧金山的金门大桥长20倍,其钢材足以建造60座埃菲尔铁塔。称之为“世界第一”可谓 。建造该桥时,为尽量减少对桥下水流和中华白海豚栖息地的影响,大桥采用单柱墩支撑、桩埋海床中、减少数量等措施,有效减少了污染和对航运的阻碍,实现了白海豚“零伤亡”的目标。这大大改变了过去 的为单纯追求经济而忽略环境的做法,很好落实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国家要求。大桥的 之处还不止于此。为了改善驾驶员穿越大桥时的疲倦无聊感,设计师还为桥面主甲板加装了曲线,看起来就像一条蜿蜒的蛇。大桥将改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经济不平衡,可能使该地区成为“中国最具吸引力的旅游中心”。港珠澳大桥的开通标志着跨境融合的又一个里程碑,在“一国两制”的原则下树立了良好的合作范例。“( )你看到了它,就会知道自己与祖国联系在了一起。”这是每一位港澳同胞真挚的心声。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刮目相看 名不虚传 本末倒置 自出机杼
B.另眼相看 名副其实 舍本逐末 独具匠心
C.另眼相看 名不虚传 本末倒置 自出机杼
D.刮目相看 名副其实 舍本逐末 独具匠心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为了减少驾驶员穿越大桥时的疲倦无聊感,设计师还为桥面主甲板加装了曲线,使其看起来就像一条蜿蜒的蛇。
B.为了缓解驾驶员穿越大桥时的疲倦无聊感,设计师还为桥面主甲板加装了曲线,看起来就像一条蜿蜒的蛇。
C.为了减少驾驶员穿越大桥时的疲倦无聊感,设计师还为桥面主甲板加上了曲线,使其看起来就像一条蜿蜒的蛇。
D.为了缓解驾驶员穿越大桥时的疲倦无聊感,设计师还为桥面主甲板加上了曲线,看起来就像一条蜿蜒的蛇。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座大桥像脐带一样将香港与内地联系起来。
B.这座大桥将香港与内地联系起来,就像脐带一样。
C.这座大桥像一道充满希望的虹将香港与内地联系起来。
D.这座大桥将内地与香港联系起来,就像脐带一样。
20.下面文段中,对“淤泥”一词的理解有三处存在偷换概念的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5分)
要做到“出淤泥而不染”,首先就要坚守理想,为人生寻找永不熄灭的指向灯。屈原坚守理想,方能“举世皆浊我独清”,遗世独立,成为爱国典范;贝多芬坚守理想,方能扼住“命运的咽喉”,历尽艰辛,成为音乐巨人;霍金坚守理想,方能验证“活着就有希望”,战胜病魔,成为宇宙之王。坚守理想,才能让我们在万变的环境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避免同流合污。
“淤泥”在文中指污浊的环境。
①“万变的环境”不能等同于污浊的环境。
②
③
21.请根据下面对人物事迹的介绍,为英雄人物写一段颁奖词。要求:至少使用两种修辞手法,不少于60字。(6分)
2018年7月27日,王继才在开山岛执勤时突发疾病,经抢救无效去世
上一篇:
贵州省贵阳三十八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
下一篇:
河南省济源四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河北省武邑”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320]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