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期中试卷
阅读:267 2019-01-24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7]
黑龙江省鸡西市第十九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2018—2019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学年语文试题
(试题总分:120分 答题时间:120分钟)
命题人:关云南 万德彧
温馨提示:易题不丢失半分,难题不放弃努力。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环境美学应该说是自有人类以来就存在的。有人就有环境,有环境必然有环境美,有环境美就意味着环境审美观。长期以来环境审美之所以较少被人们谈及,不是因为它不存在,而是它为别的论述特别是为自然审美观所代替。准确地说,环境审美隐含在自然审美观之中。
渔猎文明时代,人们逐水草而居,对关涉人类生存的自然界已有强烈的自觉意识,但这个时代只能说是环境意识的萌生期。人类的环境意识是在农业文明时代建立的,因为有了农业,人们才定居下来,才有了家。农业文明的一个重要现象就是生产与生活紧密联系,农民居住在田园,生产在田园。家庭人员不仅担任着不同的生活角色,也担任着不同的生产角色,这些不同的角色均是不可少的。农业文明时代的环境审美意识体现出了一种原始的生态平衡的意味。
工业文明的建立是由农民走向城市开始的。人类的主要生活环境由农村转为城市,城市环境与农村环境大不相同,这种文明培育的环境审美观念只能建立在以建筑为主体的城市景观上,而不再是兼具田园风味的自然山水景观。对于这种环境,进入城市的农民们在日常生活上由不适应到适应,在审美情感上由惊奇到赞美。而随着工业文明弊病的逐渐凸显,人们与这个主要由钢筋混凝土组建成的人工环境的关系发生了变化:日常生活上不再适应,审美情感上则转为厌恶甚至诅咒。人们渴望着新的文明,这个文明至少在观念上也部分地在实践上出现了,它就是生态文明。人们同时也在渴望着新的环境审美观——生态文明的审美观。
生态文明的审美观强调审美的一种重要性质:生态与文明的共生。从总体上来看,人类仍然在向自然索取资源,但这种索取增加了一项重要的内容与意义,那就是同时在对自然回赠,具体来说,就是力促自然生态平衡的修复与维持。现今人与自然的关系为共生,两者相互作用,相互生成:一方面自然满足人的需要,表现为自然向人的生成;另一方面人满足自然的需要,参与自然生态平衡的修复,表现为人向自然的生成。文明本质上是对自然的改造,这种改造本是破坏生态的,现在要求文明不破坏生态,而且参与已破坏的生态的修复,这说明生态与文明这一对天敌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了统一,这种统一的实现,只能是共生。它是文明的,也是合乎生态的,在一定意义上,生态文明的实质是人代自然或助自然司职——司生态之职。
人类传统的审美观均是漠视动植物的生命的,即使重视动植物的生命,也是站在人的立场上,黑格尔就强调动植物的生命只有在见出人的生命意味时才美。生态文明的审美观却不是这样认为的,它重视的是生态自身的意义。换句话说,动植物有它的生存权利,包括展示其美(当然这美是在人看来的)的权利。人当然可以欣赏这种美,但人要尊重这种美,这种尊重就是要明白,这种美其实并不是为人的,而是为动植物自身的。
在生态文明审美观中,生态平衡成为自然环境审美的核心。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自然环境的审美忽视了生态平衡,一味地从人的立场和利益的角度来欣赏和评价自然环境美。一些具有破坏生态平衡性质的自然美由于其感性形式能愉悦人类而得到人们的正面评价;而从生态文明的审美观来看,不论这种破坏生态平衡的自然景观的外在形式多么悦耳悦目,都不能给予其正面的评价。
浏览完整试题
生态文明审美观特别重视荒野的审美价值。荒野对于人类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荒野是生命之根。不仅人的肉体是荒野锻造出的产物,人的精神也是从荒野中得以诞生的。以巫术为突出特点的原始思维,还有以神灵崇拜为灵魂的情感与理念,均来自人们对荒野的感受。其次,荒野是维系地球上自然生态的骨干力量,正是因为地球上尚有不少的荒野存在,这个地球的生态系统基本上还能运转。试想,如果喜马拉雅山不再是荒野,而是成为类似黄山那样的旅游胜地了,那么整个地球上的生态会遭到如何巨大的破坏!重视保护荒野,为地球留下更多的荒野,既需要从科学上认识到荒野的重要性,也需要有新的审美观来欣赏荒野。因此,生态文明审美观的出现不仅为环境审美开辟了一个新天地,而且会深刻地影响到整个社会的审美风尚。
(摘编自陈望衡《再论环境美学的当代使命》)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隐含在自然审美观之中的环境审美,在人类诞生之时就已存在,它常常被别的论述所代替,较少被人们谈及。
B.渔猎文明时代,人类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很强,对关涉自身生存的自然界已有强烈的自觉意识,环境审美意识也在此时萌生。
C.农业文明时代,家族环境、自然环境和工作环境合为一体,家庭成员兼任生活和生产角色,其环境审美意识有一种田园牧歌式的情调。
D.人类的环境审美观念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而变,基于工业文明日益显现的弊端,人类有了找寻、建立新的环境审美观的强烈诉求。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如今人同自然的关系为双向生成,人类向自然索取资源,同时需积极参与对自然生态平衡的修复与维持。
B.文明的本质是对自然的改造,这种改造会造成对生态的破坏,所以生态与文明是完全对立的,并且无法统一。
C.黑格尔认为动植物的生命美与不美,只取决于能否在其中见出人的生命意味,这是站在人的立场上来看的。
D.生态文明审美观秉持的生态公正原则,一定程度上是对人与诸物种的生命价值及地位的一种重新审视和反思。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请留下鲜花供人欣赏”的标牌变为“请让鲜花开放”,其实是对鲜花自有其开放权利的承认,人应该尊重这种权利。
B.重视荒野保护,既需要从科学上认识到荒野对于人类和维系地球自然生态的重要性,也需要有新的审美观来欣赏荒野。
C.自然景观的外在形式给人带来的愉悦审美感受固然重要,但只要它破坏生态平衡,人们就不能给予正面的评价。
D.生态文明审美观的出现符合时代背景,利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不单是审美欣赏的问题,更关乎人类的生存。
二、古代诗文阅读(38分)
(一) 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也。家本微贱。侯景之乱,寓在京都。景平,文帝出守吴兴,子高年十六,为总角,容貌美丽,状似妇人,于淮渚附部伍寄载欲还乡,文帝见而问之,曰:“能事我乎?”子高许诺。子高本名蛮子,文帝改名之。性恭谨,勤于侍奉,恒执备身刀及传酒炙。文帝性急,子高恒会意旨。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文帝甚宠爱之,未尝离于左右。文帝尝梦见骑马登山,路危欲堕,子高推捧而升。
文帝之讨张彪也,沈泰等先降,文帝据有州城,周文育镇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中又往慰劳众军文帝散兵稍集,子高引导入文育营。明日,与彪战,彪将申缙复降,彪奔松山,浙东平。文帝乃分麾下多配子高,子高亦轻财礼士,归之者甚众。
文帝嗣位,除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文招县子,邑三百户。王琳至于栅口,子高宿卫台内。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二年,迁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及征留异,随侯安都顿桃支岭岩下。时子高兵甲精锐,别御一营,单马入陈,伤项之左,一髻半落。异平,除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自临川征晋安,子高自安泉岭会于建安,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平,以功迁通直散骑常侍,进爵为伯,增邑并前四百户。六年,征为右卫将军,至都镇领军府。文帝不豫,入侍医药。废帝即位,迁散骑常侍,右卫如故,移顿于新安寺。
(节选自《陈书》)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中/又往慰劳众军/
B.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中/又往慰劳众军/
C.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中/又往慰劳众军/
D.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中/又往慰劳众军/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总角”指的是古时男子未成年时的发型,常用来指儿童时代。
B.“部伍”指的是军队的编制单位——部曲行伍,泛指部队。
C.“嗣位”指的是继承君主之位,“嗣”本义是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
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子高性情恭敬谨慎。与文帝相识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既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
B.子高聪明机警,全力帮助文帝。文帝性子急躁,子高总是能够领悟他的意旨。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继续攀登。
C.子高忠心耿耿。张彪偷袭城池,文帝逃出后,稍稍集合了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其引进文育军营中,并于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败走。
D.子高作战勇猛,屡立战功。征讨留异时,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发髻也被削掉一半。留异之乱被平定后,任贞毅将军、东阳太守等职。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每小题5分)
(1)及长,稍习骑射,颇有胆决,愿为将帅,及平杜龛,配以士卒。
展开余下试题
(2) 及琳平,子高所统益多,将士依附之者,子高尽力论进,文帝皆任使焉。
(二)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11分)
别王百谷
袁宏道
河上清霜雁字斜,西风匹马又天涯。
锦帆泾②绕郎官舍,冠子桥③通处士家。
好事每供挥林下塵④,清斋长谷前茶。
东邻不是无姝子,眼底何人解浣纱。
【注】①本诗为作者将要离开苏州时所作。②锦帆泾:苏州城内的河名。③冠子桥:苏州城内的桥名。④塵:古书上指鹿一类的动物,其尾可做指拂尘。魏晋清谈名士多执此物。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
A.首联的“清霜”、“雁”、“西风”等意象点明送别季节为秋季。
B.颔联的“郎官”和“处士”点明诗人和王百谷的身份,二人同为官场之人。
C.“好事”句写诗人和王百谷经常在一起像魏晋名士一样挥塵清谈。
D.“谷前茶”是指谷雨前的茶。诗中以清斋品茶来体现王百谷的清疏绝尘、情趣高雅。
E.“浣纱”本义是洗衣衣服,常用来代指西施。诗人以西施自比,抒发了怀才不遇之愁。
9.本诗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古诗文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荆轲刺秦王》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诗句:_____,_____。
(2)《泊秦淮》中,表现诗人担心国家安危,借古讽今的诗句是:“_____,_____。”
(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极力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
(4)《沁园春•长沙》旧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诗句: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应用(23分)
1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大力倡导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开发高效、低耗、无污染的新能源,政府责无旁贷。
②如果一般读者不认为我的这本小册子言不及义,编辑出版工作者又觉得它有可借鉴之处,那么我就心满意足了。
③他下笔处总有水泽之感,竟令人无从辨别这到底是画家亲历过的山水还是这山水源自那魂牵梦萦的神游之境。
④小长假期间,开车自驾游的市民特别多,有很多家庭倾巢而出,离开繁华喧嚣的都市,尽情享受天造地设的自然美景。
⑤自第三分钟朴智星被断球后,曼联队在5分钟内竟然无法控制局面,而阿森纳队排山倒海般地高速狂攻,压得曼联喘不过气来。
⑥这本应是一场实力相当的比赛,然而京安足球队经过与对手90分钟的激战,却兵不血刃,最终取得胜利。
A. 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①④⑥
12.下列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抗生素虽然对治疗严重的传染病和危及生命的细菌感染类疾病非常重要和必要,然而过度使用会使细菌产生抗药性,给公众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B. 面对群发短信,人们排斥的不是问候,而是怕这来得太“快”得问候打了折,更怕复制的祝福语和同质化的问候关心降低了“心灵的温度”。
C. 湖南卫视明亲子互动节目《爸爸去哪儿》自开播以来,众多粉丝除了关注五对父子的一举一动,也为节目组设置任务出谋划策。
D. 自去年12月份以来,全国出现了大面积的雾霾天气,一、二线城市局部区域的PM2.5值甚至爆表。呼和有效遏制雾霾天气不频发已成为各地的热点话题。
1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崛起,① 促成了价值观的深刻变化,② 也激发了人们对个人利益认识的觉醒,反映在伦理思想上,③ 对人性的来源、内容和本质作了新的理论概括。其理论形式④ 不尽相同,⑤ 都这样或那样把“利欲”纳入人性范畴,⑥ 对其自然合理性作了明确的肯定。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A 不仅 还 还 虽 却 也
B / 而且 还 尽管 但 也
C 不仅 而且 就是 虽 但 并
D / 更 就是 尽管 却 并
14.下列句子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3分)
A. 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特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B. 尽管只是绵薄之力,但他费了很大的劲,我们应该感谢。
C. 我因临时有急事要办,不能光临贵校座谈会,深表歉意。
D. 这种陈词滥调的报告恐怕是没有人愿意恭听的。
15.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自助式养老是今年来人们在探寻的一种新型的养老模式。显然,不依靠政府养老,这就使政府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沉重的养老负担。而熟悉的人们在一起生活,就不会发生矛盾;不会发生矛盾,人们的心情自然就舒畅;这样,每个人都能延年益寿,长命百岁。
①熟悉的人在一起,不一定就不会发生矛盾。
②
③
16.仿照下面画线的句子,在横线上续写三个句子,要求:内容与“人生”“微笑”的话题有关,句式与画线句相同。 (6分)
人生如酒,有了微笑的美酒便飘着有人的醇香。
四、写作(50分)
2012年6月9日上海发生的一件事引发了一场关于规则与人情的争议。一名参加高考的学生,因为自行车坏了,结果迟到了2分钟。考场工作人员按照有关规定,拒绝考生进入考场。考生的妈妈先求情,后下跪,工作人员仍不允许考生进场。这名考生因为心急,想要翻墙入场,后被工作人员制止,最终未能参加考试。
上面的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标题,自选文体。(2)不少于800字。(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答案1. 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项偷换概念,这一时期萌生的是环境意识,而非环境审美意识。
2. 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B项曲解文意,根据原文“这说明生态与文明这一对天敌在更高的层面上实现了统一,这种统一的实现,只能是共生”,可知生态与文明并非完全对立且无法统一,共生是实现二者在更高层面上统一的唯一方式。
3. 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和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C项扩大范围,生态文明的审美观与传统审美观存在较大差异,原文中有“从生态文明的审美观来看”的限制。
4.选A 张彪自剡县夜还袭城,文帝自北门出,仓卒夕,军人扰乱,文育亦未测文帝所在,唯子高在侧,文帝乃遣子高自乱兵中往见文育,反命,酬答于中,又往慰劳众军。
5:选A “总角”指的是未成年时梳的发髻,不分男女。
6:选B “文帝在骑马登山时几乎要坠下山,得到子高的推扶才得以继续攀登”是文帝曾经做的梦,并不是事实。
7、(1)等到成年后,(子高)渐渐熟习了骑射之术,(处事)很有胆识决断,希望成为将帅。待到平定了杜龛,文帝配给他士卒。(得分点:“稍”“决”“平”各1分,句意2分)
(2)等到平定了王琳,子高所统率的士兵更多了,依附于他的将士,子高都尽力加以选拔进用,文帝也都加以任用。(得分点:“益”“论”“任”各1分,句意2分)
8.BE B项二人身份不同。“处士”:本指有才德而隐居不仕的人,后亦泛指未做过官的士人。E项“诗人自比西施”有误,应为诗人把朋友王百谷比作西施。
9.①羁旅游漂泊之愁。首联写清霜大雁,西风匹马,作者又要浪迹天涯,表达了漂泊之苦。②依依惜别之情。中间两联写作者和朋友常相往来,彼此对于各自居所周围的景物十分熟悉,常在一起交谈饮茶,离别在即,依依不舍。③对王百谷怀才不遇的惋惜之情。尾联以西施之美来比喻王百谷之才,无人了解王百谷之才,友人才华得不到施展,作者深表惋惜。(每点2分,共6分。)
展开余下试题
10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11答案:A ①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 ②言不及义:只说些无聊的话,不涉及正经道理 ③魂牵梦萦:形容思念情切 ④倾巢而出:出动全部力量,贬义词。此处不合语境。⑤排山倒海:形容力量强,声势大。 ⑥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没有沾血,指未经交锋而取得了胜利。此处不合语境。
12答案:B A“虽然”要放在“抗生素”前面。C 偷换主语,应把“自”挪到“湖南”前面D 不合逻辑,应将“不”去掉。
13答案:C 根据上下文意可知,①②是递进关系,③表示解释,④⑤表示转折,⑥表示递进
14D A项“笑纳”是客套话,用于请别人手下礼物。此处用来指自己手下别人的礼物,不恰当。B项“绵薄”是谦辞,指自己薄弱的能力。“绵薄之力”是一种较为谦虚的表达方式,尽管帮助了,却说是只帮助一点点,一般用于自己。此处用来形容别人,不恰当。C项“光临”是敬辞,称宾客来到。此处用来形容“我”,不恰当。
15答案:2.不发生矛盾,人们的心情不一定就舒畅。
3. 心情舒畅,不一定都能延年益寿,长命百岁。
16答案:人生如书,有了微笑的书籍便有了丰富的内涵;
人生如画,有了微笑的画卷便添了亮丽的色彩;
人生如歌,有了微笑的歌声便多了动人的旋律;
作文【题解】
材料是一个新闻事件,先点出事件引发了一场争论,然后简单叙述事件。写作要求中没有“全面理解材料”的字样,可以从材料中自选角度立意,即可从工作人员、妈妈、考生中任选一人,也可以综合其中一个、两个或三个人的看法和做法;对人物观点和做法可以赞成,也可以反对,言之有理即可。但在立意判断时应该研究本则材料的特殊性,本则材料由概括句和事例组成,而且关系紧密。概括句暗示了(其实也指明了)出题人的意图,本次作文的基本立意范围——规则与人情,事例中也隐含了一个重要信息“考生违规,考场工作人员坚守规则,不为人情所动”。
【立意方向参考】
切题(依据既符合范围,又切合材料)
1.规则至上,人情不能动摇规则
2.人情可以完善或改变不合理的规则
3.规则中应该蕴含人情味
4.不违规则,不失人情
5.严守规则,彰显公平是最大的人情
合题(依据切合材料内涵即可,可以脱离概括句的范围)
1.为人处事应未雨绸缪或早作准备(考生因自行车坏了只迟到两分钟)
2.遭遇意外应理性处理(考生想翻墙进入考场)
3.做人不能没有自尊(妈妈下跪)
4.母爱是伟大的(妈妈为孩子进考场求情下跪)
5.忠于职守,认真尽责(考场工作人员不准迟到考生进场)
6.固守规则,不知变通(考场工作人员不准迟到考生进场,导致该考生缺考)
【参考译文】
韩子高,会稽山阴人。门第低微。侯景之乱时,子高寄居于京师。侯景之乱被平定后,文帝出京镇守吴兴,子高当时十六岁,在小时候他就容貌美丽,看上去像个妇人一般。他在淮渚想要搭军队作战的车子还乡,文帝见了,问他说:“你能侍奉我吗?”子高同意了。子高原名蛮子,文帝为他更名为子高。(子高)生性恭敬谨慎,尽心尽力地侍奉(文帝),常常带着刀保护文帝的安全,也常为文帝端盘子送酒食。文帝性子急,子高总能领悟其意旨。等到成年后,(子高)渐渐熟习了骑射之术,(处事)很有胆识决断,希望成为将帅。待到平定了杜龛,文帝配给他士卒。文帝十分宠爱他,不曾让他离开身边。文帝曾经梦见骑马登山,道路险恶,几乎要坠下山去,子高推扶他而使他得以继续攀登。
文帝讨伐张彪时,沈泰等人率先投降,文帝占据了州城,周文育镇守北郭香岩寺。张彪自剡县乘夜回军偷袭城池,文帝从北门逃出,事变发生在昏暗的黄昏,军队非常混乱,周文育也不知文帝在哪里,只有子高在文帝身边。文帝便派子高从乱军中前往见周文育,子高在昏暗中复命应答,又赶去慰劳众军。文帝稍稍集合一些游散之兵,子高将之引入文育军营中。次日,与张彪作战,张彪的部将申缙又来投降,张彪便逃跑到松山,浙东平定。文帝于是将手下大部分的兵马配给子高,子高也轻视钱财,礼贤下士,归附他的人很多。
文帝即位,任命他为右军将军。天嘉元年,封(子高)为文招县子,封邑三百户。王琳到栅口时,子高在台内值班。等到平定了王琳,子高所统率的士兵更多了,依附于他的将士,子高都尽力加以选拔进用,文帝也都加以任用。天嘉二年,升为员外散骑常侍、壮武将军、成州刺史。等到征讨留异时,子高随侯安都驻扎在桃支岭岩下。当时子高兵强马壮,装备精良,另外统率一营人马,单骑冲入敌阵,伤了左颈,头上的发髻也被削掉一半。留异之乱被平定后,(子高)任假节、贞毅将军、东阳太守。五年,章昭达等人从临川征讨晋安,子高从安泉岭出发与他们在建安会师,在诸将中人马最为强盛。晋安之乱被平定后,凭借功绩升任通直散骑常侍,晋爵为伯,增加的邑户连同之前的封邑共四百户。六年,被征为右卫将军,回到京师,镇守领军府。文帝病重,(子高)入内侍奉医药。废帝即位,子高晋升为散骑常侍,仍任右卫将军,移营驻扎在新安寺。
上一篇:
河南省辉县市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语文试卷
下一篇:
湖北省汉阳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一
上册
期中试卷
相关:
关于“黑龙江省鸡”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6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