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406  2019-01-25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06]
四川省成都市第十二中学2018届高三上学期九月月考语文试卷
2018年四川省成都市第十二中学高三上学期九月月考语文试卷
第Ⅰ卷 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直以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时间上说,是在明朝之前的。明朝之前,占据社会主流的,是清明理性的孔孟之道。崇尚自然、游离社会的道学,作为主流思想的补充,与儒学一起“相辅相成”、“一阴一阳”,使得社会主流思想具有强大活力。从总体上来说,中国文化的源头,无论是周公、老子、孔子,还是后来的诸子百家,都对人生保持清醒、冷静的理性态受,保持孔子学说实践理性的基本精神。
中国文化在明朝之前,占据社会主流的,是高蹈的士大夫精神。最显著的表现在于:人们崇天地人伦之间的道德,有高远的理想,讲究人格的修炼,反对人生世俗化,鄙视犬儒的人格特征。从春秋时代起,中国知识分子一直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使命,以追求道德、知识和审美为人生归宿。比如说孔子,从他的言语来看,更像是倡导一种人生价值观,追求人生的美学意义。又比如说庄子,他的学说,不像是哲学,更像是一种生活美学:道是无情却有情,看似说了很多超脱、冷酷的话,实际上透露出对于生命、本真的眷恋和爱护,要求对整体人生采取审美观照态度,不计功利是非,忘乎物我、主客、人己,以达到安详和宁静,让自我与整个宇宙合为一体。这就是中国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一以贯之的艺术清洁精神。
英国大哲学家罗素曾经说:“在艺术上,他们(中国人)追求精美,在生活上,他们追求情理。”这是说到关键了。
中国人的生活哲学就是如此,一方面高旷而幽远,另一方面也连着“地气”,是自发的浪漫主义和自发的经典主义的结合。道家是中国人思想的浪漫派,儒家是思想的经典派。当东汉年间佛教传入之后,这种以出世和解脱为目的的宗教体系遭到了儒学和道教的抵抗,从而消解了印度佛教中很多寡凉的成分。经过“中庸之道”的过滤,其中极端的成分得到了淡化,避免了理论或实践上的过火行为。也因此,一种中国特色的佛教观产生了,佛教在中国更多变身为“生活禅”,变成一种热爱生活创造人生的方式。中国人一方面避免了极端的“出世”之路,另一方面,由于心灵的滋养、美智的开发,使得东汉魏晋,包括后来的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以及唐宋元产生了很多高妙的艺术,“艺术人生”的观念也随之如植物一样葳蕤生长,很多艺术种类都在这个阶段达到了高峰,比如说唐诗、宋词、元曲、书法、绘画、音乐、舞蹈等等,它们洋溢着一种高蹈的精神追求,境界高远,洁净空旷,如清风明月,如古松苍翠。
中国的艺术精神到了明清之后,有低矮化的倾向。明清以后,由于社会形态的变化,专制制度进一步严酷;加上统治者出身和教育的局限,以及愚民政策的目的,整体文化和审美呈低俗化的倾向。随着“程朱理学”和科举制度的推行,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被扼制,审美弱化,艺术更趋“侏儒化”、“弱智化”。大众普罗的喜好抬头,刚正不阿的风骨软化,崇尚自由、自然、提升的审美精神也在丧失。不过尽管如此,在明清时代的中晚期,那种崇尚自然、物我两忘的高贵精神仍时有抬头,一批有着真正艺术精神的独立艺术作品或有出现。尽管如此,士大夫精神已不是艺术美和生活美的主旋律,它只是一种空谷幽兰的生命绝响。


浏览完整试题 (节选自赵焰《美的背后》,有删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清明理性的孔孟之道,明朝之前一直占据着社会的主流,道学只是主流思想的补充,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B.无论是高蹈的士大夫,还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知识分子,他们都有着一以贯之的艺术清洁精神。
C.以出世和解脱为目的的佛教传人时,曾遭到了儒学和道教的抵抗,经过“中庸之道”的过滤和淡化,更多成了中国特色的“生活禅”。
D.尽管明清之后的中国艺术精神倾向低矮化,但亲自然、空物我的高贵精神仍时有抬头,或有着一批真正艺术精神的独立作品。
1. 【答案】C (扩大范围,原文是经过中庸之道的过滤,其中极端成分得到淡化,而非所有成分都得到淡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孔孟的儒学为主,以老庄的道学为辅,又佐以诸子百家,使到当时的社会主流思想得到了整体呈现。
B.文章引用英国大哲学家罗素的话,目的是用来证明中国历代士大夫和知识分子具有一以贯之的艺术清洁精神。
C.文章以明朝为时间的界点,分述了中国艺术精神的前后变化,呈现对照式,结构谨严。
D.文章论证方法灵活多变,修辞效果突显,例证与引证并举,比喻共比拟齐飞,语言鲜活,感染力强。
2. 【答案】 B (罗素的话是过渡句,承上启下。证明“中国知识分子一直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使命,以追求道德、知识和审美为人生归宿”以及证明“中国人的生活哲学一方面高旷幽远,一方面连着地气,是自发的浪漫主义和自发的经典主义的结合” )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艺术人生”观念影响下,许多艺术种类达到高峰,洋溢高蹈的精神追求,比如诗歌中的王维《山居秋暝》。
B.孔孟为代表的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巾国文化一直保持着人生和实践的理性精神。
C.中国知识分子一直以追求道德、知识和审美为人生归宿,艺术上,孔子追求精美,庄子追求情理。
D.清诗“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呈现出艺术审美的低俗化倾向。
3. 【答案】A (B以偏概全,偷换主语。儒学与道学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原文 “崇尚自然、游离社会的道学,作为主流思想的补充,与儒学一起相辅相成,一阴一阳,使得社会主流思想具有强大活力”。“一直”表述有误,原文的陈述主语是“中国文化的源头”,而非“中国文化”。C原文的意思应是“孔子庄子在艺术上追求精美,生活上追求情理”。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呈现低俗化”,理解错误,相反,是 “时有抬头的高贵精神”的体现。)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身后的眼睛 曾平
那是一头野猪。皎洁的月光洒在波澜起伏的包谷地上,也洒在对熟透的包谷棒子垂涎欲滴的野猪身上。
孩子的眼睛睁得圆圆的。野猪的眼睛也睁得圆圆的。孩子和野猪对视着。孩子的身后是一个临时搭建的窝棚,那是前几天他的父亲忙碌了一个下午的结果。窝棚的四周,是茂密的包谷林,山风一吹,哗啦哗啦地响个不停。
孩子把手中的木棒攥得水淋淋的,这是他目前唯一的武器和依靠。孩子的牙死死地咬紧,他怕自己一泄气,野猪趁势占了他的便宜。他是向父亲保证了的,他说他会比父亲看护得更好。父亲回家吃晚饭去了。孩子是吃了晚饭之后主动向妈妈提出来换父亲的。
野猪的肚子已经多次轰隆隆地响个不停。野猪眼露凶光,龇开满嘴獠牙,向前一连迈出了三大步。
孩子已经能嗅到扑面而来的野猪的臊气。
孩子完全可以放开喉咙喊他的父亲母亲——家就在不远的山坡下,但孩子没有。孩子握着木棒,勇敢地向野猪冲去。尽管只有一小步,但已经让野猪吃惊不已。野猪没有料到孩子居然敢向它反击,嗷嗷嗷地叫个不停。野猪的头猛地一缩,它准备拼着全身的力气和重量冲向孩子。
在窝棚的一个角落,一个汉子举起了猎枪。正在他准备扣动扳机的时候,一双手拦住了汉子。
汉子是孩子的父亲。拦住孩子父亲的是孩子的母亲。
孩子的母亲一边拦住孩子的父亲,一边悄悄地对孩子的父亲说,我们只需要一双眼睛!汉子只好收回那只蓄势待发的手。
孩子的父亲和母亲,眼睛全盯在孩子和野猪身上。月光洒在孩子父亲母亲紧张的脸上,他们的担心暴露无遗。孩子的父亲和母亲已经躲在窝棚的角落有些时候了。孩子没有退缩,也没有呼喊。他死死地咬紧牙,举起木棒严阵以待。
野猪和孩子对视着。野猪恨不得吞了孩子。
孩子恨不得将手中的木棒插进野猪龇满獠牙的嘴。
野猪喘着呼噜呼噜的粗气。
听得见孩子的心咚咚地跳动。月光照在孩子的脸上,青幽幽的。一粒粒的细汗,从孩子的额头缓缓地沁出。
野猪的身子立了起来。
孩子的木棒举过了头顶。他们都在积蓄力量。
突然,野猪扭转头,一溜烟儿地,跑了。
孩子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一屁股瘫在了地上。
孩子的父亲母亲长长地吐了一口气,走了过来。父亲激动地说,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父亲的脸上全是得意。
孩子看见父亲母亲从窝棚里走出来,突然扑向母亲的怀抱,号啕大哭。孩子不依不饶,小拳头擂在母亲的胸上,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一点儿也没有了先前的勇敢和顽强。
孩子的母亲抱起孩子,重复着孩子父亲的话,说,儿子,你一个人打跑了一头野猪!母亲的脸上全是赞扬。
孩子依然不依不饶,哭着说,你们为什么不帮我打野猪?母亲一本正经地说,我们帮了你啊!我和你父亲用眼睛在帮你!
孩子似懂非懂?他仔细地看了又看父亲母亲的眼睛,父亲母亲的眼睛和平时一模一样,怎么帮自己的啊?
那孩子就是我。那年我七岁。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起笔峥嵘,镜头径直展示了那“对熟透的包谷棒子垂涎欲滴的野猪”,直接点明了小说的内容,说明孩子是来看护窝棚的,他的任务是防止野猪偷食包谷棒子。
B.“孩子把手中的木棒攥得水淋淋的”,“孩子的牙死死地咬紧”,运用了细节描写,既表现了孩子惶恐害怕的心理,也表现了他为了与父亲的一言之诺,而敢与野猪相对峙的精神。
C.“孩子完全可以放开喉咙喊他的父亲母亲”,因为他的“家就在不远的山坡下”,但是孩子没有这么做,因为这是一种胆怯,一种懦弱,一种退缩。


展开余下试题D.小说最后追述道“那孩子就是我”“那年我七岁”,给人带来真实感,并给人以余音袅袅、韵味悠长之感。
4. 答案:A (“直接点明了小说的内容”错,应该是暗示小说的内容, 暗示孩子是来看护窝棚的)
5.这篇小说多次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刻画“孩子”的形象,请结合文本,从两个不同的角度作简要分析。(5分)

5. 【参考答案】
①通过环境描写烘托孩子形象,通过窝棚四周阴森恐怖的环境描写,烘托出孩子的勇敢。(或:借月光的描写来烘托孩子的坚定、勇敢。)
②借助“野猪”这一物象来衬托孩子形象,通过描写野猪的野蛮凶悍,从侧面表现孩子的勇敢。
③借助“孩子的父母”来表现“孩子”形象,通过父母对孩子的肯定赞扬,从侧面表现出孩子的勇敢。
(答对一点2分,两点5分。要有角度,有分析。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6.你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孩子”还是“孩子的父母”?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6分)

6. 【答案示例一】
小说的主人公是“孩子”。
①从情节上看,小说主要讲述了孩子战胜恐惧心理,独自打跑野猪的故事。
②从结构上看,小说以孩子独自战胜野猪为线索贯穿全文,表现了孩子面对 野猪时不易降服、不肯认输的硬骨头精神。
③从人物上看,孩子是小说中作者着墨较多的人物,小说写孩子的父母始终不帮助孩子打跑野猪,只在孩子背后支持鼓励,是为了衬托孩子,突出孩子的勇敢顽强。
④从主旨上看,孩子不依靠父母,靠自己的力量打跑野猪,揭示了小说的主旨:歌颂孩子独立面对困难时勇敢顽强、不轻易服输的精神。
【答案示例二】
小说的主人公是“孩子的父母”。
①小说的题目是《身后的眼睛》,在文中指的就是孩子的父母的眼睛。从情节上看,在孩子与野猪的搏斗过程中,父母虽担心孩子,但没有直接开枪去帮助孩子打跑野猪,而是在背后用眼睛默默地注视着孩子的行为。
②从结构上看,小说以孩子的父母在背后用眼睛支持鼓励孩子为暗线贯穿全文,孩子之所以表现得如此英勇无畏,都是因为有背后牵系的那“身后的眼睛”。
③从人物上看,小说虽以较多的笔墨写孩子,但孩子之所以敢于独自打跑野猪,就在于身后总有父母支持与鼓励,写孩子就是为了衬托出孩子父母的良苦用心以及正确的教育方式。
④从主旨上看,孩子的父母在背后支持鼓励孩子,揭示了小说的主旨:父母应该培养孩子独立自主战胜困难的勇气。
(答对1点2分,3点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智慧城市是运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促进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服务智慧化的新理念和新模式。智慧城市的最早提出者美国的IBM公司认为,城市由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环境的六个核心系统如组织(人)、业务/政务、交通、通讯、水和能源组成。这些系统以一种协作的方式相互衔接。而城市本身,则是由这些系统所组成的宏观系统。所以智慧城市的实质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 ——摘自科普中国网“智慧城市”条目
材料二 11月17日,2017亚太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在深圳会展中心启幕,论坛云集众多国内外领先智慧城市的政府代表及领袖,还有智慧城市领军企业的学者、精英,共同探讨智慧城市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应对智慧城市发展问题的解决方案,为同行以及观众打开思路,开拓视野。华为、中电科、平安科技、国民技术等众多智慧城市领域领军企业前来参展,还带来了各自的智慧解决方案和新近成果。
国家信息中心主任程晓波在致词时指出,全国各地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特别是在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方面不断深化,新型智慧城市已成为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典型载体和落实四化同步的范例。
程晓波表示,经过近几年的发展,自己很高兴见到中国智慧城市已经从最初的起跑、跟跑发展到当前的并跑阶段,到未来可能会实现领跑和超越。
程晓波表示,尽管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步伐非常快,但是,也必须要清醒的看到,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还存在诸多挑战。应对比如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满意度还要提高的问题,要在规划、设计、建设和评估过程中,要更多地调动大众参与积极性,还要通过移动互联、智慧应用来突破瓶颈,为大众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服务,让大众体会到智慧城市带来的现实获得感。
《程晓波:中国智慧城市建设已从“跟跑”发展到“并跑”阶段》节选
材料三 本届(2016)智慧城市评估体系共有六大类一级指标,包括智慧基础设施、智慧治理、智慧民生、智慧经济、智慧人群及保障体系。根据一级指标得分率情况来看,“保障体系”得分最高,整体情况普遍良好;“智慧基础设施”“智慧治理”两类指标的得分率都在40%上,表明大部分城市的建设水平相对较好;而“智慧经济”与“智慧民生”两类指标得分情况明显偏低,说明我国现阶段大部分城市在该方面的建设还明显不足,需要建设者们深入了解群众生活的真需求和期待,为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而通过对201个样本城市的行政区划对比,可见华东与华南地区平均得分明显高于全国平均分数,并且其智慧城市建设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地区;东北、华北、华中、西南四个地域成绩较为相近,智慧城市发展水平相对落后;而西北地区总体得分最低,需要加强开发。
——科学网《第六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发布》节选
材料四 图表 中投顾问对2017-2021年中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预测

7.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3分)
A.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它最早由美国的IBM公司提出,目的是实现城市智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提供美好生活,促进城市发展。
B.我国智慧城市建设推进步伐非常快,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理念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方面已经成为世界上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范例。
C.全国各地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也必须要清醒的看到,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还存在发展不均衡的情况。
D.预计,2017年我国智慧城市市场规模将达到6.0万亿元,未来五年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32.64%,2021年市场规模将达到18.7万亿元。
7.【答案】:B(答案分析:“已经成为世界上新型智慧城市发展范例”不准确)
8.依据上述材料,下列分析和理解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城市由关系到城市主要功能的不同类型的网络、基础设施和环境等核心系统组成,它们各自独立为城市的人提供生活保障。
B.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空间地理信息集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将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C.2017亚太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吸引了众多智慧城市领域的领军企业前来参展,可以推想,智慧城市建设的市场仍将大有可为。
D.依据第大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数据,东北、华北、华中、西南四个地域成绩较为相近,可见智慧城市发展水平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无关。


展开余下试题E.中国智慧城市已经从最初的起跑、跟跑发展到当前的并跑阶段,实现领跑和超越也必将指日可待。
8.【答案】:BC 选对1项得2分,两项得5分。(答案分析:A项“它们各自独立为城市的人提供生活保障”不恰当,城市各系统是以协作的方式互相衔接的;D项“智慧城市发展水平与当地经济发展水平无关”不当;E项“必将指日可待”不当,原文是“可能”。)
9.第六届“中国智慧城市发展水平评估报告”数据显示,“智慧民生”类指标得分偏低,请结合材料,谈谈加强智慧民生建设的建议。(4分)

9.参考答案:①调动大众积极参与智慧城市规划、设计、建设和评估过程;②了解大众的真需求和期待,为大众提供相应的服务;③通过移动互联、智慧应用来突破克服技术难关,使为群众提供的服务群众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①②两点各1分,第③点2分,共4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它答案,只要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吴道南,字会甫,崇仁人。万历十七年进士及第。授编修,进左中允。直讲东宫,太子偶旁瞩,道南即辍讲拱俟,太子为改容。历左谕德少詹事。擢礼部右侍郎,署部事。
道南遇事有操执,明达政体:朝鲜贡使归,请市火药,执不予。土鲁番贡玉,请勿纳。辽东议开科试士,以岩疆当重武,格不行。父丧归。服阕,即家拜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预机务,与方从哲并命。三辞不允,久之始入朝。故事,廷臣受官,先面谢乃莅任。帝不视朝久,皆先莅任。道南至,不获见,不敢入直。同官从哲为言,帝令先视事,道南疏谢。居数日,言:“臣就列经旬,仅下瑞王婚礼一疏。他若储宫出讲、诸王豫教、简大僚、举遗失、撤税使、补言官诸事,廷臣舌敝以请者,举皆杳然,岂陛下简置臣等意。”帝优诏答之,卒不行。迨帝因“梃击”之变,召见群臣慈宁宫。一道南始得面谢,自是不获再见。
道南辅大政不为诡随,颇有时望。岁丙辰,偕礼部尚书刘楚先典会试。吴江举人沈同和者,副都御史季文子,目不知书,贿礼部吏,与同里赵鸣阳联号舍。其首场七篇,自坊刻外,皆鸣阳笔也。榜发,同和第一,鸣阳亦中式,都下大哗。道南等亟检举,诏令覆试。同和竞日构一文。下吏,戍烟瘴,鸣阳亦除名。
先是汤宾尹科场事实道南发之其党侧目御史李嵩周师旦遂连主论道南而给事中刘文炳攻尤力道南疏辨乞休颇侵文炳。文炳遂极诋,御史张至发助之。道南不能堪,言:“台谏劾阁臣,职也,未有肆口谩骂者。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帝雅重道南,谪文炳外任,夺嵩等俸。御史韩浚、朱堦救文炳,复诋道南。道南益求去。杜门逾年,疏二十七上,帝犹勉留。会继母讣至,乃赐道里费,遣行人护归。天启初,以覃恩即家进太子太保。居二年卒。
(《明史•卷第二百一十七》,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先是/汤宾尹科场事/实道南发之/其党侧目/御史李嵩/周师旦遂连章论道南/而给事中刘文炳攻尤力/道南疏辨乞休/颇侵文炳/
B.先是汤宾尹科场事/实道南发之其党/侧目御史李嵩/周师旦遂连章论道南/而给事中刘文炳攻尤力/道南疏/辨乞休/颇侵文炳/
C.先是/汤宾尹科场事实/道南发之/其党侧目/御史李嵩/周师旦遂连章论道南/而给事中刘文炳攻尤力/道南疏/辨乞休/颇侵文炳/
D.先是/汤宾尹科场事/实道南发之其党/侧目御史李嵩/周师旦遂连章论道南/而给事中刘文炳攻尤力/道南疏辨乞休/颇侵文炳/
10. 【答案】A.原文“先是,汤宾尹科场事,实道南发之,其党侧目。御史李嵩、周师旦遂连章论道南,而给事中刘文炳攻尤力。道南疏辨乞休,颇侵文炳。”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考试者,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B.东宫是中国古代宫殿指称,因方位得名。后专指居住东宫的储君,即太子。
C.授、进、历、擢、署、拜在文中都是和官职有关的词语,其中进、擢指提升官职,署是代理官职。
D.礼部,中国古代官署,长官为礼部尚书,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11. 【答案】B.这个说法不准确。(1)太子所居之宫,也代指太子。(2)太后所居之宫,也代指太后。汉朝太后居长乐宫,长乐宫在未央宫东,故又称东宫。(3)妾媵所居之宫,代指嫔妃。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道南在东宫给太子讲学时,太子有时不专心,他就设法让太子集中精神听讲。
B.道南遇事有操守和主张。坚持不卖火药给朝鲜人贡的使者,也建议不收纳吐鲁番进贡的宝玉。
C.道南敢于直谏,但他在朝廷任职,却只被皇上召见一次,一生都没有得到重用。
D.道南因为揭发汤宾尹科场事,受到了御史李嵩、周师旦等人的攻击,但依旧得到皇帝的鼓励和挽留。
12.【答案】C.(“只被皇上召见一次”并不能推断出“他一直没有得到重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帝优诏答之,卒不行。迨帝因“梃击”之变,召见群臣慈宁宫。(5分)

(2) 台谏劾阁臣,职也,未有肆口谩骂者。臣辱国已甚,请立罢黜。(5分)

13.【答案】(1)皇帝下嘉奖诏书答复他,结果不实行。等到皇帝因“梃击”的变故,在慈宁宫召见群臣。(得分点:卒,1分。不行,1分。“召见群臣慈宁宫”省略“于”,也是状语后置句,1分。其余两句句意各1分。)
(2)台谏弹劾内阁臣子,是职责,但没有任意张口辱骂的。已经使国家遭受极其严重的侮辱,请立刻罢黜。(得分点:“台谏劾阁臣,职也”,判断句,1分。肆,任意,1分。辱,使动用法,1分。句意,2分(“台谏弹劾内阁臣子”“请立罢黜”)
参考译文:
吴道南,字会甫,崇仁人。万历十七年考上进士。受任编修,升为左中允。在东宫轮值讲读。太子偶尔看往别处,吴道南就停住不讲拱手等待,太子因此而严肃认真起来。曾任左谕德少詹事,被提拔为礼部右侍郎,代理部里事务。
吴道南遇事有操守和主张,对政治体制有明确而透彻的认识,朝鲜入贡的使臣请求购买火药,道南坚持不卖给他们。吐鲁番进贡宝玉,道南建议不收纳。辽东讨论开始科举考试读书人,他就认为险要边疆应当注重武备,就阻止了,不实行。父亲死亡,他回去守丧。守丧期满,就在家里被拜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参与机密事务,和方从哲同时被任命。他多次辞谢却不被允许,过了很久才入朝。按旧例,朝廷臣子接受官职,先当面感谢皇帝然后到任。当时皇帝很久没有上朝,官员们就都先到任了。吴道南到任,见不到皇帝,不敢入阁值班。同僚方从哲跟他说,皇帝命先就职,吴道南上疏谢恩。过了几天,进言:“臣到职已经十多天了,只下来瑞王婚礼的一封奏疏。其他如太子出宫讲读、各王事先教导、选任大官员、举荐遗漏的
标签:人教版 高三 上册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四川省成都”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06]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