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1082  2019-02-09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三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82]
《过秦论》同步测试题
过秦论
1、下列词语中加粗字的读音全正确的一项是( )
A.逡巡(qūn) 锋镝(dí) 孝公既没(mò) 瓮牖绳枢(yǒu)
B.鞭笞(chī) 藩篱(fān) 蹑足行伍(xíng) 比权量力(liàng)
C.召滑(shào) 锄耰(yōu) 度长絜大(dú) 一夫作难(nàn)
D.劲弩(jìng) 非銛(tiān) 万乘之势(shang) 俯首系颈(xì)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秦国本来是一个西域小国,夹在西戎和中原各国之间,生存环境要比中原各国恶劣得多。直到周平王东迁洛邑时,秦国才被封为诸侯国。
B.朝鲜牡丹峰乐团首次来华演出,将演唱多首中文歌曲,这次演出定会成为推进朝中关系发展、增进两国有关领域友好交流合作。
C.读书学习不仅是一种个人行为,更是一种社会行为;不仅是一种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更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D.贾谊写《过秦论》的目的是为了用秦王朝灭亡的教训,委婉地批评当时的政治,引起汉文帝及上层统治者的警觉。
3、对下列句中加粗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务:致力,专力从事
B.惠文、武、昭襄蒙故业 蒙:遭受
C.秦无亡矢遗镞之费 费:耗费
D.振长策而御宇内 振:举起
4、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韩愈的《师说》就是阐明从师的道理的。
②“论”这种文体以论证为主,贾谊的《过秦论》即是如此。
③从秦汉开始,论说文体裁趋于多样化,‘论”“说” 是其中常见的两种。
④贾谊借古喻今.以提醒汉文帝要施行仁政,防止 重蹈秦始皇因施暴行而迅速灭亡之辙。
⑤在论证过程中,有的放矢,有破有立,有褒有贬, 有虚有实,有综合有分析,理论联系实际,极有说服力。
⑥“说”这种文体的主要特点是阐述某一事物、某一问题的义理。
A.③⑥①⑤②④ B.③②④⑥①⑤
C.⑥②④③①⑤ D.⑥①⑤③②④
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
A.二周:在东周王朝最后的周赧王时.东西周分治。 西周都于河南东部旧王城,东周则都巩,史称东西二周。
B.陶朱:即春秋时期越国的范蠡。他帮助越王勾践灭吴后,离开越国到陶(今山东定陶西北)?自称陶朱公。他因善于做生意而致富,所以后人常以 “陶朱”为富人的代称。
C.九州:雍州、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古时天下分九州,秦居雍州,六国分别居于其他八州。
D.战国七雄:春秋战国时期经过无数次战争,诸侯国仅剩下七个实力较强的,即秦、齐、楚、韩、赵、 魏、郑,合称为“战国七雄”。
6、下列句子中,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B.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
C.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D.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7、对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天下云集响应 ②外连衡而斗诸侯
③却匈奴七百余里 ④履至尊而制六合
⑤且夫天下非小弱也 ⑥序八州而朝同列
⑦囊括四海 ⑧陈涉瓮牖绳枢之子
A.①②③/④⑧/⑤⑥⑦ B.①⑦/②⑥⑧/③④/⑤
C.①⑦/②③④⑤/⑥⑧ D.①⑦/②③⑥/④⑧/⑤
8、下列各句中加粗的词语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
B.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C.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D.才能不及中人
9、下列句子中,加粗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浏览完整试题例句:以致天下之士
A.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B.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C.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D.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10、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外连衡而斗诸候 B.赢粮而景从
C.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D.倔起于阡陌之中
11、下列句中加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秦王亡矢遗镞之费 亡:丢失,失去
B.追亡逐北,伏尸百万 北:北边的军队
C.斩木为兵,揭竿为旗 揭:举
D.序八州而朝同列 序:引、招致
12、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A.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
B.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
C.非銛于钩戟长铩也
D.铸以为金人十二
1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过秦,意思是指出秦的过失。《过秦论》以总结秦亡的历史经验为主旨,是政论文中史论体的开山之作。这篇政论文,语言壮美,文采斐然,至今传诵不衰。
B.本文总叙了秦的崛起、强大、鼎盛到覆亡的过程,论述秦崛起和强大的原因,鲜明地提出了“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论点。
C.文章最突出的论证方法是对比论证,把秦与六国对比,秦朝与陈涉对比,六国与陈涉对比,水到渠成地得出自己的论点。
D.本文大量使用对偶句型、排比句法,形成一种自然流畅、明快而又错落有致的抒情节奏。
1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过秦论》中揭示秦王朝灭亡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
2.贾谊在《过秦论》中用排比的手法描写秦始皇武力统治天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秦论》中叙述秦始皇遣精兵良将镇守四方重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过秦论》中描写陈涉起义时,一呼百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5、《过秦论》着重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揭露了秦始皇的暴虐无道,最后指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
针对这一主旨,请为下面的上联对出下联。(二选一)
1.上联:焚书坑儒思万世而家天下嬴政何其愚也
下联:__________
2.上联:攻守已变不思变,江山焉能自保
下联:__________
16、下面是一篇文章的摘要,请你根据其信息内容提取三个关键词。
《过秦论》叙写了秦朝很多罪过,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应是“焚书坑儒”,它残暴地毁灭了和谐文化。汉代则吸取秦朝速亡的历史教训,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兴太学以养士,行教化美习俗”及选用贤才,大兴和谐文化的建议,实现了近五百年的统治。唐朝的繁荣昌盛,与隋朝实行科举制度密切相关,和谐文化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使封建统治延续了长达一千多年。
17、阅读下面文段,完成后面各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慕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业也。
1.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振长策而御宇内 策:马鞭子
B.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愚:愚昧
C.收天下之兵 兵:兵器
D.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固:坚固的地势
2.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B.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蒙故业,因遗策
C.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D.百越之君,俯首系颈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3.对这段文字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段文字的中心是写秦始皇的功业,即其统一天下的势如破竹和巩固天下的各种措施。
B.这段文字重点是讽刺秦始皇自以为可以保其帝业传之百世万世以至无穷。
C.这段文字刻意渲染“攻”时的秦是何等强大,意在与后来秦灭亡之迅速形成对比,突出文章的中心。
D.作者依次从政治、军事、文化、刑法、地理形势各个方面极力铺叙秦始皇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措施,在正面铺叙中现出暴政的魔影,意在为下文的“仁义不施”埋下伏笔。
4.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1)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__________
(2)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__________
(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__________
1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大政(节选)
贾谊
行之善也,粹以为福己矣;行之恶也,粹以为灾己矣。故受天之福者,天不功焉;被天之灾,则亦毋怨天矣,行自为取之也。知善而弗行,谓之不明;知恶而弗改,必受天殃。天有常福,必与有德;天有常灾,必与夺民时。故夫民者,至贱而不可简也,至愚而不可欺也。故自古至于今,与民为仇者,有迟有速,而民必胜之。知善而弗行谓之狂,知恶而不改谓之惑。故夫狂与惑者,圣王之戒也,而君子之愧也。呜呼!戒之戒之!岂其以狂与惑自为之?明君而君子乎,闻善而行之如争,闻恶而改之如雠,然后祸灾可离,然后保福也。戒之戒之!
诛赏之慎焉故与其杀无辜也宁失于有罪也故夫罪也者疑则附之去已夫功也者疑则附之与已。则此毋有无罪而见诛,毋有有功而无赏者矣。戒之哉!戒之哉!诛赏之慎焉,故古之立刑也,以禁不肖,以起怠惰之民也。是以一罪疑则弗遂诛也,故不肖得改也;故一功疑则必弗倍也,故愚民可劝也。是以上有仁誉而下有治名。疑罪从去,仁也;疑功从予,信也。戒之哉!戒之哉!慎其下,故诛而不忌,赏而不曲,不反民之罪而重之,不灭民之功而弃之。故上为非,则谏而止之,以道弼之;下为非,则矜而恕之,道而赦之,柔而假之。故虽有不肖民,化而则之。故虽昔者之帝王,其所贵其臣者,如此而已矣。
人臣之道,思善则献之于上,闻善则献之于上,知善则献之于上。夫民者,唯君者有之,为人臣者助君理之。故夫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故君以知贤为明,吏以爱民为忠。故臣忠则君明,此之谓圣王。故官有假[注]而德无假,位有卑而义无卑。故位下而义高者,虽卑,贵也;位高而义下者,虽贵,必穷。呜呼!戒之哉!戒之哉!行道不能,穷困及之。


展开余下试题 【注】 假:给予、赐予。
1.对下列加粗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行之善也,粹以为福己矣 粹:聚集
B.故夫民者,至贱而不可简也 简:简约
C.故诛而不忌,赏而不曲 忌:畏惧
D.人臣之道,思善则献之于上 道:引导
2.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诛赏之慎焉/故与其杀无辜也/宁失于有罪也/故夫罪也者疑/则附之去已/夫功也者疑/则附之与已
B.诛赏之慎焉/故与其杀无辜/也宁失于有罪也/故夫罪也者/疑则附之去已/夫功也者/疑则附之与已
C.诛赏之慎焉/故与其杀无辜也/宁失于有罪也/故夫罪也者/疑则附之去已/夫功也者/疑则附之与已
D.诛赏之慎焉/故与其杀无辜/也宁失于有罪也/故夫罪也者疑/则附之去已/夫功也者疑/则附之与已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贾谊认为自身的行为不正,就会得到报应,就会“被天之灾”。
B.作者指出惩处和奖赏一定要慎重再慎重,并举古代设置刑罚,用来禁止不良行为和教化懒惰的人为例,告诫当今统治者要执法为公。
C.贾谊把天灾与人祸联系起来,告诫统治者不要把政治上的过失归咎于“天命”,要更多地进行自省。
D.贾谊认为官职有假的,但品德没有假的;地位有低下的,道义也有低下的。地位低的不一定会尊崇道义;像国君那样地位高的因为尊崇道义必然不会遭受困窘。
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善而行之如争,闻恶而改之如雠,然后祸灾可离,然后保福也。
译文:__________
(2)疑罪从去,仁也;疑功从予,信也。
译文:__________
(3)故夫为人臣者,以富乐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
译文:__________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B、蹑足行伍háng,C、度长絜大duï,D、非銛xiān
2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B项,成分残缺,可在“友好交流合作”后加“重要契机”。
C项,语序不当,可将“一种社会责任和历史责任”与“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调换位置。
D项,句式杂糅,可去掉“的目的”或“为了”。
3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蒙:继承
4答案及解析:
答案:B
5答案及解析:
答案:D
6答案及解析:
答案:D
7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①⑦名词作状语/②③⑥使动用法/④⑧名词作动词/⑤形容词作动词。
8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恐惧:古今意义都是“害怕”。B项,古义:在这时,在这种情况下;今义:连词,表示后一事紧接着前一事,后一事往往是由前一事引起的。C项,古义:崤山以东,指东方诸国;今义:山东省。D项,古义:平常的人;今义:为双方介绍买卖、调解纠纷并做见证的人。
9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例句与C项均为连词,表目的,可以译为“来”。A项,介词,用。B项,介词,把。D项,介词,凭借。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A、“衡”通“横”,B、“景”通“影”,D、“倔”通“崛”
11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 北:败北,溃败的军队。
12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例句和C项都是状语后置,A、判断句,B、被动句,D、定语后置。
13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应为“论述秦灭亡的原因”
14答案及解析:
答案:1.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2.振长策而御宇内; 吞二周而亡诸侯; 履至尊而制六合; 执敲扑而鞭笞天下
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4.天下云集响应; 贏粮而景从
15答案及解析:
答案:1.斩木揭竿将百人以亡秦族陈涉不亦雄哉; 2.仁义该施未曾施,王朝果真瓦解
16答案及解析:
答案:和谐文化、历史教训、繁荣昌盛
解析: 提取关键词实质上就是压缩语段。很显然,这个语段的话题是和谐文化问题,所以,“和谐文化”这个词就是我们在答题时首先要考虑的。文段通过正反事例论证构建和谐文化的必要性,据此即可找出另外两个关键词。
17答案及解析:
答案:1.B; 2.D; 3.B; 4.(1)登上了帝位控制着整个天下,用严酷的刑罚来奴役天下的百姓。
(2)然后凭借华山做城墙,凭借黄河做护城河。
(3)优良的将领以强劲的弓弩守卫着要害的地方,可靠的大臣,精锐的士卒陈列着坚利的兵器,盘问来往行人。
解析:1.愚:使„„愚昧
2.D项“之”均为结构助词“的”,A、以:连词“来”/ 凭借;B、因:凭借/ 沿袭;C、而:表修饰的连词/ 表转折
3.“重点是„”不正确,这段文字的重点或说是中心是A项内容。
18答案及解析:
答案:1.A; 2.C; 3.D; 4.(1)听说善事就如同争抢一般去做,听到邪恶习气就如同对待仇敌一样去改正,这样以后灾祸就会远离,这样以后才能得到上天保佑和降福。
(2)对罪行有疑问时免于惩处,这便是仁德;对赏功之事有疑问时予以奖赏,这便是诚信。
(3)所以做臣下的以使人民富裕快乐为自己的功绩,以使人民贫穷困苦为自己的罪过。
解析:1.B项,简:轻视。C项,忌:招致怨恨。D项,道:原则。
2.抓住句中虚词“焉”“也”“者”等进行断句。A项,第4处和第6处错;B项,第2处错;D项,第2处,第4处和第6处错。
3.D项,原文意思为:官职可以赐予,而品德不能赐予;地位有低下者,道义却没有低下者。地位低的尊崇道义,地位虽然低下,实则高贵;地位高而不尊崇道义,即使地位高,也一定遭受困窘。
4.【参考译文】
行为善良就会集聚为福;行为邪恶就会集聚为灾祸。所以受到上天福佑的人,并不是上天的帮助;而被上天降灾的人,也没什么好埋怨上天的,这都是自身的行为不正得到的报应。知道什么是有益却不做,叫作不明智;知道什么是有害却不改正的,一定会遭到天谴。上天有固定的福佑,一定会赐给有德之人;上天有固定的灾难,一定会降给那些让百姓耽误农事的人。所以对于百姓,即使是地位极低的人,也不可以轻视,即使是最愚笨的人,也不可以欺骗。所以从古到今,凡与人民为敌的,有快有慢,但最终人民一定会胜利。知道好却不实行称为狂悖,知道有害却不改正称为昏庸。所以狂悖和昏庸的事,都是圣明的君王所要戒除的,也是君子以为愧疚的。啊!要谨慎再谨慎啊!难道要依照狂悖与昏庸的标准行事吗?圣明的君主和君子啊,听说善事就如同争抢一般去做,听到邪恶习气就如同对待仇敌一样去改正,这样以后灾祸就会远离,这样以后才能得到上天保佑和降福。要谨慎啊!再谨慎啊!
惩罚和奖赏不能不慎重,所以与其杀掉无罪之人,不如漏掉有罪之人。所以对于给人定罪的事情,若有疑问就要以无罪免除处罚;对于有功者的奖赏,若有疑问就要予以奖赏。这样就不会发生没有罪而被惩处,没有有功劳而得不到奖赏的情况。一定要谨慎啊!再谨慎啊!惩处和奖赏一定要慎重,因而古代设置刑罚,用来禁止不良行为和教化懒惰的人。因此对一个人定罪时若有疑问,就不要马上予以惩处,所以不贤之人会改正;对一个人的功劳奖赏时若有疑问,不要背弃奖赏的许诺,所以愚昧的百姓也会得到鼓励。因此国君便有了仁德的声誉,各级官吏也有了善于治政的名声。对罪行有疑问时免于惩处,这便是仁德;对赏功之事有疑问时予以奖赏,这便是诚信。对此要慎重啊!要慎重啊!谨慎地对待臣下,所以惩罚时就不会招致怨恨了,赏赐时不徇私情,不会反复地处罚百姓加重对百姓的惩处,不会埋没民众的功绩而遗弃他们。所以君主做了错事,臣下就要进谏并能予以制止,用正确的原则纠正他;臣下做错了事,君王就要同情并宽恕他,以正确的原则赦免他,并感化和宽容他。所以即使有不贤之民,也能教化并使之回到正道上来。因而即使是古代的圣王,他们所看重大臣的做法,也不过如此而已。
做臣下的原则是想到了好的治国之策要进献给国君,听到好的治国之策要进献给国君,了解到了好的治国之策要进献给国君。人民只有国君才能领导他们,做臣下的要帮助国君管理他们。所以做臣下的以使人民富裕快乐为自己的功绩,以使人民贫穷困苦为自己的罪过。
所以做君王的以了解发现贤能者为圣明,做官员的以爱民为尽职尽责。所以说大臣能尽职尽责,君王便会圣明,这便叫作圣明的君主。所以,官职可以赐予,而品德不能赐予,地位有低下者,道义却没有低下者。所以说,地位低的人尊崇道义,即使地位低下,实则高贵;地位高而不尊崇道义,即使地位高,也一定遭受困窘。唉!要慎重啊!要慎重啊!如果行为有违于善道,一定会落入困窘的境地。
标签: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三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过秦论》同”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1082]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