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月考试卷

阅读:473  2019-02-12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月考试卷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73]
江苏省苏州市第五中学2019届高三上学期10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苏州五中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阶段调研测试
高三语文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与深厚的艺术功底,没有较高的语言文字修养,是很难写出高 的作品来的。
(2)在3D投影技术的帮助下,一代歌后 ,“邓丽君”不仅和周杰伦共同演绎其经典金曲《你怎么说》,更为周杰伦的《千里之外》献声,引发众人大合唱。
(3)准确优雅地使用本国语言文字,对于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时代的大学生都很重要。这种能力的习得,不是 的事,也不是政治课或通识课所能取代。
A. 品味 栩栩如生 一蹴而就
B. 品位 栩栩如生 一朝一夕
C. 品味 惟妙惟肖 一朝一夕
D. 品位 惟妙惟肖 一蹴而就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考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主要应看与修饰对象合不合、与语境合不合、适用对象当不当。品味:①品尝味道;②琢磨体会,玩味;③品质和风味。品位:人或事物的品质、价值。第一句说的是作品的价值,故使用“品位”。 栩栩如生:形容形象生动逼真,跟活的一样。惟妙惟肖:模仿或描写得非常美妙,非常逼真。第二句中说的是人物形象跟活的一样,故使用“栩栩如生”。 一蹴而就:一踏脚就能成功。形容事情很容易办成。一朝一夕:一个早晨或一个晚上,指短暂的时间。第三句说的是短暂的时间,故使用“一朝一夕”。
考点: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尽管顶着诺贝尔文学奖的光环,莫言作品仍然遭到书店退货,这成为文学书籍市场滞销最新的、令人多少有点吃惊的案例。
B. 仅仅把学生记住一些知识性的东西,记住教师对文本解读的结果作为目标是不够的,教师还应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C. 2013年就在苹果商店上线的“芒果TV”移动应用,能够在近日引爆用户下载,主要得益于《我是歌手》在其网络平台的独家播出而助推的。
D. 随着各种手机APP的普及,无形中放大了人们对雾霾的焦虑,因为随手一划就能看到实时的空气质量指数,坏天气带给人的压迫感让你躲无可躲。
【答案】A
【解析】
病句题历来是高考热点,复习中首先要熟悉高考常考的六种病句类型,辨析时可采用紧缩主干法,先审主干再审枝叶。B项,“调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搭配不当;C项,“主要得益于《我是歌手》在其网络平台的独家播出而助推的”结构混乱;D项,介词“随着”赘余,造成整个句子缺少主语。
【考点定位】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辨析病句首先应熟知病句的类型,最常用的判别方法是划分句子结构成分,先看主谓宾,再看定状补,判断句子是否存在成分残缺赘余、搭配不当、结构混乱、语序不当等问题。如果结构上没有问题,可从逻辑意义上分析,看是否有表意不明、句意关系不当等问题。还有一个简捷的方法便是借助标志法,比如,如果句中出现关联词,可从关联词的搭配、语序、逻辑等三个方面考虑;如果出现介词,可从主语残缺、中途易辙、主客颠倒等角度考虑。本题B项压缩以后为“仅仅把……结果作为目标是不够的,教师……调动……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第一个分句没有问题,第二个分句的谓语和宾语搭配不当。C项提取主干之后得到“引爆用户下载……得益于……助推的”明显的句式杂糅,要么改为“引爆用户下载,主要得益于《我是歌手》在其网络平台的独家播出”,要么改为“引爆用户下载,主要由于《我是歌手》在其网络平台的独家播出而助推的”。D项前两个分句提取主干之后得到“随着……普及……放大了……焦虑”,缺少主语。


浏览完整试题3.下列诗句中,全都使用比喻修辞的一组是
①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④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岳飞《满江红》)
⑤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晏殊《浣溪沙》)
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谭嗣同《狱中题壁》)
A. ①③ B. ②⑥ C. ③⑤ D. ④⑤
【答案】B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运用常用的修辞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诗句中,全都使用比喻修辞的一组”,题干已经指明考查的方向,如“比喻”,比喻包括明喻、暗喻、借喻。①“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诗句中把寂寞落泪的脸庞比作“一枝带着春雨的梨花”;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把满树的雪花比作“盛开的梨花”;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是把肝胆相照、光明磊落的“去留之心”,比作雄伟的昆仑山。这三句都使用比喻的修辞。③“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使用对偶的修辞;④“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使用对偶的修辞;⑤“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使用对偶的修辞,这三句没有使用比喻的修辞。故选B项。
【点睛】构成比喻内容上有三个要素:一是思想的对象,即本意;二是另外的事物,喻意;三是两事物的类似点,(共同处和相似处)。文辞上分为三个成份,即:本体 (被比喻的事物或情境)、喻词 (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喻体 (打比方的事物或情境)。有的辞书又将其构成增释到四个成份,即:本体、喻体、喻词和喻解。基本以3部分为主。
4.某校举办对联大赛,下面是某学生就“岳阳楼、黄鹤楼、滕王阁、蓬莱阁”四大名楼拟写的对联。所拟对联与楼名对应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云鹤俱空横笛在,古今无尽大江流。
②海市蜃楼仙人境,忠臣孝子紫殿高。
③眼底乾坤千里月,胸中忧乐万重山。
④孤鹜落霞生秋水,才人江上送夕阳。
A. ①③④② B. ③①④② C. ③②④① D. ④②③①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联内容的理解。“乾坤千里月”,洞庭湖畔岳阳楼、“云鹤”,武昌黄鹤楼、“孤鹜”,南昌滕王阁、“蜃楼仙人境”,烟台蓬莱阁。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假如说话有艺术,听话当然也有艺术。________。说话之用譬如衣服,一方面遮掩身体,一方面衬托显露身上某几个部分。我们绝不谴责衣服掩饰真情,歪曲事实。
①不过,不求甚解,总该懂得大意。
②听人说话,最好效陶渊明读书,不求甚解。
③责怪人家说话不真实,等于责怪一篇小说不是构自事实,一幅图画不如照相准确。
④若要细加注释,未免琐细。
⑤如果自己未得真谛,反一笔抹煞,认为一切说话都是撒谎造谣,那就忘却了说话根本是艺术。
A. ②①⑤③④ B. ⑤②④①③ C. ②④①⑤③ D. ⑤③④②①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语句衔接。结合“不求甚解”可以判断,②④①应该在一起。结合“说话之用譬如衣服”可知,后面主要讲“说话”,综合C项恰当。
二、文言文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余)弟培,字伯凝,乳名曰狮。五岁,从大父芝亭公为南直休宁县令。休宁多糖,伯凝性嗜饴,昼夜啖之,以疳疾坏双目。大母王夫人钟爱,求天下名医医之,费数千金不得疗。识者以狮者师也,或为先兆云。
伯凝虽瞽,性好读书,倩人读之,入耳辄能记忆。频听之不厌,读者舌敝,易数人不给。所读书,自经史子集,以至稗官野史,无不淹博。尤喜谈医书,架上医书不下数百余种,一一倩人读之,过耳亦辄能记忆。遂究心脉理,尽取名医所辑诸书,日夕研究,遂得其精髓。凡诊切诸病,触手即知。伯凝有力,多储药材,复精于炮制,药无不精,服无不效。凡有病者至其斋头,未尝赍一钱而取药去者,积数十人不厌,舍数百剂不吝,费数十金不惜也。嗣是寿花堂丸散刀圭,倾动越中。吾家十世祖为越郡名医,所开药肆,甲于两浙,后以阴功,子孙昌大。昔人云:“公侯之家,必复其祖。”伯凝殆即其后身矣。
伯凝尊人六符叔去世早,不得于我婶娘,屡遭家难。伯凝号泣旻天,卒得“赋隧”。族中凡修葺宗祠,解释狱讼,评论是非,分析田产,一切不公不法、可骇可愕之事,皆于伯凝取直。故伯凝之户履常满,伯凝皆一一分头应之,无不满志以去。
伯凝有一隙之暇,则喜玩古董,葺园亭,种花木,知无不为,兴无不尽。其内弟督兵江干,伯凝为之措粮饷,校枪棒,立营伍,讲阵法,真有三头六臂所不能尽为者,而伯凝以一瞽目之人,无不立办。则其双眼真可矐,而五官真不必备矣。
云间有唐士雅者,五岁失明,耳受诗书,不下万卷。其所著《唐诗解》诸书,援引笺注,虽至隐僻之书,无不搜到;作诗文,则出口如注,缮写者手不及追。然余观其人,貌甚朴陋,闭户枯坐,无异木偶,其欲如吾伯凝之多才多艺,机巧挥霍,盖万不及一者矣。故吾谓伯凝似左丘明,似晋师旷,似高渐离。咄咄伯凝,盖以一身而兼有之矣。
(选自张岱《琅嬛文集》,有删改)
6.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无不淹博 淹:广博
B. 未尝赍一钱而取药去者 赍:带着
C. 嗣是寿花堂丸散刀圭,倾动越中 嗣:后代
D. 援引笺注 援:引用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伯凝在医术上的成就是因为家庭熏陶,他家祖传的医书有一百多种,储备的药材也很多。
B. 伯凝五岁眼睛就失明了,父亲早逝,与母亲相处不好,但他自小就得到祖父祖母的喜爱。
C. 伯凝失明或跟大量吃糖有关,而有见识的人认为他乳名为“狮”或许就是预示他失明的征兆。


展开余下试题D. 作者写唐士雅著书、创作诗文及外貌等情况目的是为了衬托伯凝的多才多艺,机巧敏捷。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频听之不厌,读者舌敝,易数人不给。
(2)作诗文,则出口如注,缮写者手不及追。
9. 文中作者说“咄咄伯凝,盖以一身而兼有之矣”,试结合全文概括伯凝“兼有”的具体内容。
【答案】6. C 7. A
8. (1)连续听也不感到满足,(为他)读书的人舌头读破,换了几个人都不能够供应他(听)的需要。
(2)(他)写诗文,话说出来就像水流灌注一样(快),誊写的人手写来不及赶上(他的速度)。
9. 学问高、才识过人;处事公正公平;有侠义心肠(仁爱之心、慈悲善良)
【解析】
【6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本题中,C项,“嗣是寿花堂丸散刀圭,倾动越中”中“嗣”如解释为“后代”则与语境不合,这段话是说“从此,寿花堂的药物,使越中的人都感到佩服”,句中的“嗣”应是副词,自,从,“嗣是”意思是“从此”。故选C项。
【7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A项,“……他家祖传的医书有一百多种,储备的药材也很多”错误,文中说的是“尤喜谈医书,架上医书不下数百余种,……”,文中说的是“不下数百余种”,意思是“不少于几百多种”。故选A项。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频”,连续;“厌”,满足;“敝”,破;“易”,换;“数”,几个;“给”,供应。第二句中,句首添加主语“他”;“则”,就;“注”,水流;“缮写”,誊写;“不及”“来不及赶上(他的速度)”。
【9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文中作者说‘咄咄伯凝,盖以一身而兼有之矣’,试结合全文概括伯凝‘兼有’的具体内容”,考生要先到文中找到题干中的引文,“咄咄伯凝,盖以一身而兼有之矣”,在文章最后一段,然后理解其意思,这句话是说“厉害啊,(这个)伯凝,大概是以一人之身而同时具有他们的长处了啊”,再到前面找出兼有哪几个人的长处,“故吾谓伯凝似左丘明,似晋师旷,似高渐离”,这应是说伯凝像“左丘明”“晋师旷”“高渐离”,考生既要关注文中对伯凝的评价和事件中的表现,还要关注这几个人各自的特点。如最后一段,作者提到“唐士雅”这个人写诗文,话说出来如同水流灌注一样(快),誊写的人手写来不及赶上(他的速度),但是作者依然认为“其欲如吾伯凝之多才多艺,机巧挥霍,盖万不及一者矣”,由此可知看出,伯凝这个人多才多艺、才识过人;如第二段写他施舍药剂,这表现出伯凝的仁爱之心(富有善心,乐善好施,乐于助人);如第三段族中凡是修葺宗祠,解释讼案,评论是非,分割田产,一切不公不法、可怕可惊之事,都到伯凝这儿来评判是非曲直,而且这些人没有不满意而离开的,这些表现出伯凝处事公正公平。考生围绕这些内容进行概括即可。
【点睛】理解文言实词的意思,可以采取因文定义法:由于任何一个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只可能有一个意义,因此可因文来定义,即根据具体的上下文语境来判断某个实词的具体意项。答题时要把实词放回到原文语境中,结合上下文意思去理解。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通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解答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这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
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附译文:
(我)的弟弟(张)培,字伯凝,乳名叫狮。五岁时,我的叔祖芝亭公担任南直隶省休宁县的县令。休宁产糖多,伯凝性喜吃糖,早晚吃糖,(结果)因为疳疾损伤了两只眼睛。祖母王夫人特别疼爱他,寻找天下名医给他治疗,化费了数千两银子也没能治好。有见识的人认为(他乳名中的)狮就是“师旷”的“师”,或许就是他失明的先兆。
伯凝虽然眼睛盲了,生性喜欢读书,请人(为他)念书,耳朵听到就能记住。连续听也不感到满足。读书的人舌头读破,换了几个人都不能供应他(听)的需要。所读的书,从经史子集,到稗官野史,没有不广泛涉略的。特别喜欢谈医术的书,书架上的医书不少于几百多种,(伯凝)请人一本一本地读,他过耳就能记住。于是推求心脉之理,把名医所编的各种医书全都拿来,早晚研究,便得到了它们的精华。大凡切脉察看病状,一碰手就知道病情。(他)多多储备药材,又精于制药,所制的药没有不精良的,(病人)服后没有不成功的。所有生病的人到他的书斋,不曾拿着一个铜钱来拿药而离开的人,累积到几十人也不感到嫌恶,施舍几百剂药也不吝啬,花费几十两银子也不感到可惜。从此,寿花堂的药物,使越中的人都感到佩服。我家十世祖是越郡的名医,所开的药店,在两浙名列第一,后来因为阴德,子孙盛大。从前的人说:“公侯之家,一定有恢复祖上荣耀的人。”伯凝大概就是他的转世之身。
伯凝的父亲六符叔去世早,与我的婶娘相处不好,屡遭家庭不幸。伯凝对天号哭,终于母子和好。族中凡是修葺宗祠,解释讼案,评论是非,分割田产,一切不公不法、可怕可惊之事,都到伯凝这儿来评判是非曲直。因此,伯凝家里常常挤满了来人,伯凝都一一分别回应,没有不满意而离开的。
伯凝有一点点空闲,就喜欢玩赏古董,修葺园林亭子,种植花木,凡他知道的没有不去做的,也没有不尽兴的。他的内弟在江干督兵,伯凝为他筹措粮食军饷,演练枪棒,制定军纪,讲解排兵布阵之道,真是有三头六臂的人也不能都做到的,伯凝却以一个目盲之人,没有不立即办到的。那么,他的双眼真可以失明,而且五官真不必完备了。


展开余下试题松江有叫唐士雅的人,五岁失明,用耳听读诗书,不少于一万卷。他所写的《唐诗解》各书,引用的笺注,即使冷僻到极点的书,也没有不搜求到的;(他)写诗文,话说出来如同水流灌注一样(快),誊写的人手写来不及赶上(他的速度)。但是我看他人,相貌很质朴鄙陋,闭户枯坐,和木偶没有什么两样,他想要和我家伯凝一样多才多艺,机智敏捷,大概比不上万分之一的。所以,我认为伯凝像左丘明,像晋国的师旷,像高渐离。厉害啊,(这个)伯凝,大概是以一人之身而同时具有他们的长处了啊。
三、古诗词鉴赏(11分)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送客至潜水驿
刘禹锡
候吏①立沙际②,田家连竹溪。
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
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
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
注:①候吏:驿站管理者。②沙际:水边。
(1)首联、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农家画面?
(2)请简要赏析颈联的写景手法。
(3)尾联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描绘了秋日中午竹溪环绕田舍、枫林社鼓喧腾、茅屋声声鸡鸣的祥和温暖的农村安居图。
(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也行,以鹊噪衬托禾地之静,蝶飞动景衬托晚禾秋草静景);视听结合(晚禾、秋草是视觉描写,鹊噪是听觉描写);远近结合(鹊噪晚禾地是远景,蝶飞秋草畦是近景)
(3)照应诗题,表明全诗主旨;呼应首句,点明送客地点;借景抒情,以驿马再三嘶鸣烘托(渲染)依依惜别之情。
【解析】
【详解】(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首联、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农家画面”,考生要先圈出首联、颔联中描绘的景物,抓住其特点进行描绘,最后概括其特点。“候吏立沙际,田家连竹溪。枫林社日鼓,茅屋午时鸡”,第一句交代“候吏”的观察点,即“立沙际”,后面应是他所见之景,后面三句可以说一句一景,“田家连竹溪”是说竹溪围绕着田家,“枫林社日鼓”是说枫林社鼓喧腾,“茅屋午时鸡”是说午时茅屋鸡鸣声声,整幅画面宁静清新,一派田园风光,一派水乡野趣。诵读诗歌的首联和颔联,我们仿佛看到如下画面,溪流边,一片竹林与树林荫着的茅屋柴门里,声声鸡鸣夹杂着几声犬吠。稻田里,进食的鸟雀追逐叫唤。近处地头花草丛生,彩蝶翩翩。宁静中又有一些鲜活。划破宁静的还有鼓声,那枫林深处传来的,社日祭祀土地菩萨的鼓声。社鼓声召来了远远近近的人们,老人来了,孩子们来了,男人女人们来了。他们祭祀欢宴,庆祝丰收。那欢乐热闹场面可想而知。宁静的村落,喧闹的社林,世道平和,生民乐业。明确这些之后,再概括画面,概括的时候一般按照“特点+地点(或季节)”的模式进行。考生按照这种模式进行答题即可。
(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简要赏析颈联的写景手法”,题干给出了鉴赏的角度,即“写景的手法”,考生要回顾写景的手法包括哪些,然后分析颈联写了哪些景,从哪些角度、使用何种方式来写的,有何效果。“鹊噪晚禾地,蝶飞秋草畦”,这是说喜鹊在晚庄稼里鸣叫,蝴蝶在秋草垅上翩飞。前一句中,“鹊噪”是动态,“晚禾地”是静态,后一句中,“蝶飞”是动态,“秋草畦”是静态,这是以声衬寂,以动衬静,表现出晚禾地和秋草畦的安静,这是从动静的角度分析;如从感官角度来分析,前一句中“鹊噪”是声音,这是听觉,而“晚禾”“蝶飞”等都是视觉,这是视听结合;从空间角度来看,前一句是远景,后一句是近景,等等。考生围绕这些角度分析即可。
(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尾联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这是针对诗歌尾联设题,考生要先明确诗歌尾联一般的作用,一般有总结全诗、卒章显志(直抒胸臆)、呼应开头、照应标题、借景抒情等作用。“驿楼宫树近,疲马再三嘶”,尾联是说“在靠近驿亭的树下,疲惫的马在不住地长嘶”,照应了诗歌标题“秋日送客至潜水驿”中“潜水驿”这一信息,且与首联“候吏立沙际”中“候吏”呼应,交代了诗歌标题“秋日送客”的地点,同时诗歌的尾句写疲惫的驿马一声声地嘶鸣,这是以景结情,用驿马的长嘶来渲染送别时的不舍之情。考生围绕这些方面进行答题即可。
【点睛】写景的方法主要有描写的顺序,主要有空间和时间两类:空间顺序,如远近、里外、高低、上下、点面等;时间顺序,如一年的春夏秋冬、白天夜晚等。多感官描写,指综合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觉器官去描写景物,这样写出来的景有声有色有味、可触可感,能更好把读者带入诗歌所描写的画面,体会其中的意境。色彩的运用,通过对景物色彩的描写形成强烈色彩感,形成色调鲜明的意境美,为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服务,有两种基本方法:色彩的组合、色彩的对比。动静,所谓动静,是指在写景时既描写具有静态特点的景物又描写具有动态特点的景物,使动与静和谐统一于一幅画面中,一般有如下几种方式:化动为静,以静写动;化静为动,以动写静;动静结合,相映成趣;以动衬静,以静衬动。虚实,不仅写眼前之景(实景),还会回忆以往之景、想象远方或未来之景、描写梦中之景等。这以往之景、想象之景、梦中之景,统称为虚景。修辞(比喻、比拟、夸张等)、对比、白描与细描、寓情于景等。
四、名句名篇默写(8分)
1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惟草木之零落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屈原《离骚》)
(2) ___________________,无以至千里。(荀子《劝学》)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渺沧海之一粟。(苏轼《赤壁赋》)
(4)座中泣下谁最多?_____________________。(白居易《琵琶行》)
(5)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__________?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6)前者呼,后者应,_____________,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7) _________________,文武之道也。(《礼记》)
(8)横眉冷对千夫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自嘲》)
【答案】 (1). 恐美人之迟暮 (2). 故不积跬步 (3). 寄蜉蝣于天地 (4). 江州司马青衫湿 (5).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6). 伛偻提携 (7). 一张一弛 (8). 俯首甘为孺子牛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本题属于后者。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跬步”“蜉蝣”“江州”“伛偻”“携”“弛”“首”“孺”等。
五、现代文阅读(一)(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列小题。
蝉声
郭枫
⑴我爱听蝉,打从很小的时候起。
⑵夏来了,蝉声呼唤着绿阴,绿阴涨满了黄河两岸。
⑶夏,丰富着哪!在黄河两岸,那大平原,可真是正正式式的大平原,那么平整!那么辽阔!让你张大了眼睛看也看不到边。平原没有边,翻滚在平原上的麦浪也没有边。麦浪,像浩瀚的海洋,摇荡啊摇荡,摇荡着那些庄稼汉的欢笑,摇荡着那些青布包头的大姑娘们的希望,摇荡着那些像石头一样的孩子们傻傻的梦想。麦浪,在六月的阳光下
标签:苏教版 高三 月考试卷
相关:关于“江苏省苏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7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