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秋学期高三期中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赤水,我做梦都(神往/前往)的地方!最近终于走进了这片神奇的土地,圆了我的夙愿。这里拥有上千平方干米的丹霞奇观,巨大的海拔高差,使得这一带峡谷(密集/密布),沟壑纵横,形成众多引人入胜的峡容奇观。三千多个大小瀑布分布在区域境内,形态各异,一步一景,①在这些数不胜数的峡谷中,风溪河尽头的赤水大瀑布峡谷当推第一。驱车前往。很远就能听到大瀑布先声夺人的雄浑轰鸣声。瀑声震彻山谷,如拍岸惊涛,似万马捣蹄,像爆竹冲天,类千人擂鼓。沿石径向瀑布移步,穿行遮天蔽日的林荫道,心神振颤摇荡,胸怀宽广豪放。峡谷深处,②;一天到晚,不论昼夜,时时(飄扬/飄洒)着漫天的雨雾。如此神奇的峡谷,在赤水数千大小不一的峡谷中绝无仅有,怎能不总是笼罩着一层神秘的面纱? 1. 在文中两处横线空处上依次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项是 A. ①闻名遐迩,美不胜收②一年四季,不分寒暑 B. ①美不胜收,闻名遐迩②一年四季,不分寒暑 C. ①闻名遐迩,美不胜收②不分寒暑,一年四季 D. ①美不胜收,闻名遐迩②不分寒暑,一年四季 2. 依次选用文中括号里的词话,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前往 密布 飘扬 B. 神往 密集 飘扬 C. 神往 密布 飘洒 D. 前往 密集 飘洒 3. 文中划横线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A. 瀑声震彻山谷,如爆竹冲天,似千人擂鼓,像拍岸惊涛,类万马捣蹄。 B. 瀑声震彻山谷,如千人擂鼓,似惊涛拍岸,像冲天爆竹,类万马捣蹄。 C. 瀑声震彻山谷,像爆竹冲天,似万马捣蹄,如千人擂鼓,类拍岸惊涛。 D. 瀑声震彻山谷,如千人擂鼓,似万马捣蹄,像冲天爆竹,类拍岸惊涛。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语句的衔接和连贯的能力。这是一道根据文意填空的题目,高考题目一般为科普类的说明性文字,文段表述结尾严密。要求填写的较为准确,这样就要注意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前后文之间的相互的提示和照应,尽量文中的词语组织句子进行填写,这样能够减小误差。①处是对前文“三千多个大小瀑布分布在区域境内,形态各异,一步一景”进行总结,并评说。所以填写“美不胜收,闻名遐迩”。排除AC两项。②处,此处选用的句子和横线后“一天到晚,不论昼夜”结构相同,排除CD。故答案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理解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作答这类试题,考生结合语境分析词语的含义,要仔细区别所给近义词词义的区别。第一处:神往:心里向往。前往:前去,去。根据语境选用词语“神往”。第二处:密布:分布得很稠密。密集:数量很多地聚在一处;稠密。根据语境选用词语“密布”。第三处,飘洒:飘舞着落下来。飘扬:在空中随风摆动。根据语境选用词语“飘洒”。故答案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首先考生要对例句进行分析:瀑声震彻山谷,如拍岸惊涛,似万马捣蹄,像爆竹冲天,类千人擂鼓。以上例句前后的语言逻辑适当。例如“瀑声震彻山谷,如千人擂鼓”听觉的词汇应该是紧密相连的。所以考生要注意所给语句的语言逻辑上的错误,结合对划线句子的理解及选项的把握,最终综合考虑,本题答案选D。 【点睛】正确使用词语的题目,有成语和熟语,有时还考核虚词。实词注意从词语的含义、感情色彩、固定搭配、程度的轻重、运用的范围等角度区分,成语注意从望文生义、对象错配、褒贬误用、语法搭配、似是而非的角度分析,虚词注意分析连接的句子之间的关系和虚词的用法和意义是否相符。本题属于近义词的辨析能力,考生要注意结合对语境和词义的把握,准确选项合适的词语。
浏览完整试题4.根据下列四首诗的内容推断,作品不能反映南宋末年时代背景的是 A.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B. 时有沙禽惊客梦,厌听枥马龁空槽。晓来细雨秋烟湿,意思三分是楚骚。 C. 一夜春雷百蛰空,山家篱落起蛇虫。无端蚯蚓争头角,触破莓苔气似虹。 D. 飘蓬一叶落天涯,潮溅青纱日未斜。好事官人无勾当,呼童上岸买青虾。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综合理解能力。考生要注意结合对诗句的理解和对题干的把握来辨别诗歌所表示的时代背景。选项A,是南宋词人谢枋得的《武夷山中》,诗意是:十年的岁月连回家的梦想都不曾有过,此时此刻我独立青峰之上面对着野水无涯。山雨初停的时候,天地间一片寂寥的景象,我要经历多少岁月才能修炼成梅花那样的品格呢;选项B,《樟镇夜泊》是宋朝著名文学家艾可叔的代表作品之一。艾可叔咸淳四年(1268)进士。历任吉水县文学、新建县丞、西台中丞,官至御史中丞。入元不仕。以诗文著称;选项D,是南宋文天祥的诗句,写于南宋末年宋没落之际;选项C,是北宋词人王禹偁《春居杂兴》,所以写的不是南宋末年的时代背景。故答案选C。 5.某位老师向学生讲述下文的用意,最可能是希望学生: 农民问教授:“一个聋哑人到五金行买钉子,他先把左手的两个指头放在桌上,然后用右手做鎚钉的样子。店员拿出鎚子,他摇摇头,用右手指了指左手的两个指头;店员拿出钉子,他点点头。这时,一个盲人走进来。先生,请您想一下,他会如何买到一把剪刀?”教授从容答道:“简单。他只要伸出两个指头,模仿剪刀的样子就可以了。”农民笑起来:“先生,他不需要这样,盲人是会说话的。” A. 勿受既有认知限制 B. 莫因专业蒙蔽真相 C. 审慎辨析言语歧义 D. 勇于质疑权威观点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意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要求选出“某位老师向学生讲述下文的用意,最可能是希望学生”,这就要求考生先分析材料的意思,然后再分析老师讲述的用意。材料中,农民先给教授讲述聋哑人买钉子的过程,农民把聋哑人买钉子的过程讲述的非常详细,然后问教授“一个盲人走进来”会如何买到“剪刀”,教授的回答是“他只要伸出两个指头,模仿剪刀的样子就可以了”,教授之所以会这样说,是因为前面农民说“一个聋哑人到五金行买钉子,他先把左手的两个指头放在桌上,然后用右手做鎚钉的样子”,农民的讲述在教授的心中留下印象,把教授往这个方面指引,因而忽略了“盲人是会说话的”这一常识,教授是受到自己既有认知的限制,而老师给学生讲述这个故事的目的就是希望学生不要受到自己既有认知的限制,故选A项。 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雅賺 郑板桥先生,书法钟王,参以米蔡,转似篆隶;画则得所南瓮家法,更参以徐青藤老人,挥洒雄杰之致,便卓然大家。 其时,商家因盐政都转,咸重先生,遂争求先生书画,以为荣。各商皆得之,唯商人某甲,出身微贱,赋性尤鄙,先生恶之,虽重值,誓不允所请。某甲自顾厅事,无先生尺楮零缣,私衷羞恧,百计求之,终不得。 先生性好游。一日,携短僮,信步出东郭,渐至无人踪。视乱坟丛葬间,隐隐有屋角。再一回头,则有小村落在焉。茅屋数椽,制绝精雅,又无墙垣,即至门首。 始见主人出,彼此略叙述,语颇投契。问叟名氏,曰:“老夫甄姓,西川人,流寓于此。”须臾问:“先生能饮乎?”曰:“能。”曰:“盘餐市远无兼味,奈何?”既而自思曰:“釜中狗肉甚烂,然非所以款高贤。”先生性嗜此,闻之垂涎,曰:“仆最喜狗肉,是亦愿狗生八足者。”叟曰:“善。”先生起敬曰:“请浮一大白,仆恨相见晚矣!”视日已下山,先生辞退。叟殷殷送过桥曰:“仆与君,同一不合时宜者,如有余暇,可着屐过我。” 交月余,渐与谈诗词,皆得妙谛,唯绝口不论书画。先生一日不能忍,告叟曰:“翁亦知某善书画乎?”曰:“不知。”曰:“自信沉迷于此,已三折肱。近今士大夫,颇有嗜痴癖,争致拙作,甚非易事。翁素壁既空空,何不以素楮使献所长,亦藉酬东道谊?”曰:“劝君且进一杯,呼儿磨墨,顷既相逢,何敢失之交臂。”先生投袂而起,视斋中笔墨纸砚已就,即为挥毫,顷刻十余帧,然后一一书款。叟曰:“小泉乃怪叟字,请赐呼,荣甚。”先生诧曰:“何翁雅人,与贱商某甲同号?”叟曰:“偶相同耳。鲁有两曾参,同名何害?要有清浊之辨耳。”先生信以为实,即书“小泉”二字与之,旋又畅饮,归则已二鼓矣,同人问何之,先生盛夸叟。 翌晨,众果偕去,则茅舍全无,唯一湾流水,满地肴核而已。先生大惊,以为遇鬼;旋豁然悟,大叹曰:“商人狡狯,竟能仿萧翼故事,赚我书画耶!”归则使人潜侦,某甲家则已满壁悬挂,墨渖淋漓犹未干也。 (选自《夜雨秋灯录》,有删改) 6. 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成重先生重:敬重 B. 请浮一大白浮:满饮 C. 争致拙作致:招引 D. 同名何害害:妨碍 7.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本文写了书画大师郑板桥被商人诓骗的故事。这则骗人与被人骗的故事所包含的人生哲理是发人深思的。 B. 商人某甲设计圈套不同于一般骗子,他处处针对郑板桥的爱好,个性来设置骗局,让郑板桥不知不觉中上当了。 C. 郑板桥在给老翁挥毫画了十多幅画后,老翁告诉郑板析他的字叫“小泉”,郑板桥终于发现老翁和商人某甲同号,是同一人。 D. 那板桥一直以为遇到的老人是个隐者,等到和众人一起去,才发现自己被商人某甲诓骗了。 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赋性尤鄙,先生恶之,虽重值,誓不允所请。 (2) 翁素壁既空空,何不以素楮使献所长,亦藉酬东道谊? 9. 请简要概括郑板桥先生的特点。 【答案】6. C 7. C 8. (1)(商人某甲)秉性特别庸俗,先生很厌恶他,虽然商人愿意出高价钱,郑板桥却发誓不答应他的请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