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类目:首页试题中心课文同步练习

阅读:744  2019-03-03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重磅: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44]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基传练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A组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ké sòu(    )     轻jié(  )      ān dùn(    )
调gēng(  )    yōu yù(    )   shēn wù tòng jué(      )
不jì(  )    kāi(  )桌子    yōu(  )然
mǒ(  )杀    gē da(    )
2.结合课文内容或自己对鲁迅的了解,补充对联。
上联:奢侈冷漠精于索求
下联: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并改正。
(1)看着拥挤的人群,我的心情越来越焦燥,本来不满的情绪,也越想发泻出来。于是乎,我疯狂地跑向山顶,想要脱离这个纷嚣的世界。
(2)她把四叶草固定在卧室的墙上,以此作为自己最大的动力,但竞选的结果还是不理想,仅管发挥很出色,但在强手面前仍然略逊一酬。班长没有选上,只捞到一个课代表。
错别字
改 正
B组
4.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反正已十二点,电车已没有,那么再坐一会儿”,许先生如此劝着。
B.6月6日是“全国爱眼日”,今年的主题是“‘目’浴阳光,预防近视”。
C.要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形式和手段,采取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推动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让干部鼓足干劲。
D.自己不倒,啥都能过去;自己倒了,谁也扶不起你。
5.积累词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文素养。请分别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开头各写一个成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至深至纯师生情
——与周有光先生二三事
①在北京大学中文系读书时,系里曾邀请周有光先生给我们讲授文字改革课程,这样,我便有幸成了先生的学生。后来,我和先生的来往增多。
②我曾一直努力要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的文集,为此也和几家出版社联系过,但都未能成功。2000年2月初,我向上海文艺出版社郝铭鉴先生提及为周先生出版文集的事,郝先生对周先生素来敬仰,很爽快地同意出版四卷本《周有光语文论集》,并由他自己担任责编,不过要我大力协助,我把这件事报告给周先生,他也很高兴。周先生在和出版社签订合同时,特别注明主编是苏培成。我拿到这份合同稿把它转交给出版社时,删去了这句话,因为这些文章是周先生的著作,我很愿意做一点编辑加工,谈不到什么名利。这部论集出版时没有具体署名由谁主编,只在出版说明里提到“论集的编选工作主要由北京大学苏培成同志承担”,这就足够了。
③我和周先生很快就开始了论集的编选。周先生极为认真,经过多次商讨,最后取得一致意见:前三卷收录单行本著作,第四卷收单篇论文。每一卷文稿先由我复印做编辑加工,整理好后由先生审定。周先生同意后,再寄到出版社。我、周先生和出版社三方面合作愉快,工作进展顺利。论集出版后,郝先生亲自带着样书来京,我们一齐到周先生家。周先生专注地翻看样书,表示满意。至此,我终于了却了这桩心事。
④2007年5月,吴玉章基金委员会开展人文社会科学奖的评奖活动。我看到征集评奖作品公告后,按要求买了三部《周有光语文论集》,亲自送到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申请参评。事有凑巧,过了不久,我收到吴玉章基金委员会的聘书,聘请我为这次评奖的评委。我被分在语言学著作评选小组,组长是胡明扬先生。8月份,评选开始。我所在的小组专门召开专家座谈会听取意见。座谈会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郭锡良说:“我认为,在语言学类参评的图书中,只有《周有光语文论集》够得上特等奖!”他的意见得到了其他专家的响应,这部书最后被评为特等奖。


浏览完整试题⑤在那次评选活动中,有一部参评图书是《图画文字说与人类文字的起源》,胡明扬先生要我仔细看看这部书,提出初步的意见供各位评委参考。我认真读了这部书,可是有的地方自己也拿不准,就想起了周先生,他是这方面的专家。我把书转给周先生,没几天就收到了先生写来的读后意见,指出:“把汉字说成是表意文字,不妥。这种旧说法,不符合事实。汉字中有假借字和形声字,都表音,而且数量大。汉字是表意和表音的意音文字。”“书中胡乱混淆语言学和文字学,不妥。文字学在逻辑分类上属于语言学,但是语言学的理论不能胡乱用于文字学。”
⑥虽然这部作品最后未能获奖,但书中引用的美国学者D.S.白瑟拉托《文字以前》中的话引起了周先生的注意。周先生没有读过这本书,很想读一读。他对我说,你看看北大图书馆有没有。我到北大图书馆一查,还真有,于是借出来给周先生送去。那时周先生已经102岁了,正在生病住院,我到医院把书交给他。这是本很厚的英文书,不到半个月,周先生就把书读完了。这令我十分敬佩。
⑦今年6月,周有光先生和我的通信集《语文书简》出版。书中收入我们之间往来的信件118封。《语文书简》出版后,语文学界一位有影响的专家给我发来邮件,谈了他的读后感。他说:“昨天一口气读完了《语文书简》,才知道您和周先生之间的师生情有多深、多纯,多么珍贵。我也从中获得做人、做学问的许多教益。”我受了他的鼓励,就写了这篇文章,用以自慰。
A组
6.将本文标题改为“与周有光先生二三事”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第③段“我终于了却了这桩心事”一句中的“这桩心事”具体指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第⑥段看,周有光先生的哪些品质令人敬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组
9.第⑦段引用语文学界一位有影响的专家的话,有哪些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你认为文中哪件事能够从正面体现“至深至纯师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钺①,早丧母,父娶后妻,生子,由是失爱。家贫,母即喋喋②罪过钺,父大怒逐之。钺数困,匍匐道中。比归,母又复杖之,屡濒③于死。钺依依④户外,俯首窃⑤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父卒,母与其子居,钺贩盐市中,时私其弟,问母饮食,致⑥甘鲜焉。后大饥⑦,母不能自活。钺往涕泣奉迎⑧。母内自惭,从之。钺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奉母终身怡然。既老且死,终不言其后母事也。
归氏孝子,予既列之家乘矣,身微贱而其行卓⑨,独其宗亲邻里知之,于是思以广其传焉。
【注释】①钺:人名。②喋喋:说话没完没了。③濒:接近。④依依:依恋的样子。⑤窃:偷偷地。⑥致:送达。⑦饥:饥荒,年成不好。⑧奉迎:迎接。奉,敬辞。⑨卓:高。
A组
1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母即/喋喋罪过钺。    B.身微贱/而其行卓。
C.时/私其弟。    D.奉母/终身怡然。
1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钺数困(    )    (2)钺贩盐市中(    )
(3)比归 (    )
B组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钺依依户外,俯首窃泪下,族人莫不怜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钺得食,先予母、弟,而己有饥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归钺的哪些孝行让人感动?请根据选文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萧红简介

萧红
萧红,1911年6月1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府(今哈尔滨市呼兰区)的一个封建地主家庭,幼年丧母,1928年在哈尔滨读中学,接触“五四”运动以来的进步思想和中外文学,尤受鲁迅、茅盾和美国作家辛克莱的影响,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30年,萧红因反对包办婚姻,逃离家庭,与中学同学同居怀孕后被弃,困于旅馆,困窘间向报社投稿,并因此结识报社的萧军,两人相爱,萧红也从此走上写作之路。萧红一生受尽白眼冷遇,她的作品中最有成就的是回忆性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被香港“亚洲文坛”评为20世纪中文小说百强第九位。
被誉为“三十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现代文学史上一位极具个人特色的作家。她一生拒绝给定,拒绝平庸,这不仅体现在她对传统社会的抗争和对爱情自由的追求,更体现在她的文学创作中。不管是从题材选取还是手法运用,萧红都拒绝已有成法,另辟蹊径,坚持自己别致而独特的风格。在中国文学史上,萧红将北方乡村特有的荒凉旷野下人们的生存状态、风俗文化,第一次如此逼真地带入文坛,使文坛既陌生又无限新奇。
参考答案
3.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1.咳嗽 捷 安顿 羹 忧郁 深恶痛绝 济 揩 悠 抹 疙瘩 2.示例一:清廉贤达不辞劳苦 示例二:俭朴热忱甘于奉献 示例三:横眉铁肩正义凛然 示例四:呐喊疾呼不怕牺牲 示例五:无私宽广不求回报 示例六:低调冷静乐于付出 3.燥—躁 泻—泄 仅—尽 酬—筹(解析:“燥”的意思是缺少水分,所以应写作“焦躁”;“泻”的意思是液体很快地流,所以应写作“发泄”;“仅”的意思是仅仅、只,所以应写作“尽管”;“酬”的意思是报酬,所以应写作“略逊一筹”。) 4.A(解析:该项许先生说的话是一句完整的话,逗号应改为句号,并放在引号内。) 5.示例:一鼓作气、二龙戏珠、三顾茅庐、四平八稳、五湖四海、六亲不认、七嘴八舌、八面玲珑、九死一生、十全十美。(其他符合要求的成语也可) 6.不好。本文主标题“至深至纯师生情”直接表明了文章的中心,并且抒发了作者对这份师生情的珍惜。如果只用文章的副标题作为标题,只能高度概括本文的内容,不能体现作者的感情。 7.“我”要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文集。 8.活到老,学到老;治学严谨;求知欲强。 9.点明中心(或:揭示主题);照应题目(或:点题)。 10.示例一:“我”为周先生出版多卷本文集,不计名利。周先生在和出版社签订合同时,特别注明主编是苏培成,而“我”删去了这句话。 示例二:“我”看到征集评奖作品公告后,购买了三部周先生的文集,亲自申请参评,最终被评为特等奖。 示例三:“我”担任评委时,对一本参评书的内容有的地方拿不准,请周先生帮助审阅,很快就收到周先生的读后意见。 示例四:周先生和“我”的通信集《语文书简》出版,书中收入“我们”之间往来的信件118封。 11.A 12.(1)多次 (2)集市 (3)等到


展开余下试题13.(1)归钺(在)门外留恋不舍,(想进屋又不敢,)低着头偷偷地流泪,族人没有不怜悯(他)的。 (2)归钺有了食物,先给后母、弟弟(吃),而自己有饥饿的脸色。 14.①关心后母送食物;②灾荒年接后母侍奉;③忍饿让食物给后母;④侍奉后母始终很高兴;⑤从不说后母不好。
【参考译文】归钺,早年丧母,父亲又娶了后妻,生了个儿子,(归钺)从此失去父爱。家里贫困,后母就没完没了地说是归钺的过错,父亲大怒,赶走了他。归钺屡次遭到困扰,(在)路上爬行。等到回家,后母又用棍子打他,多次接近于打死。归钺(在)门外留恋不舍,(想进屋又不敢,)低着头偷偷地流泪,族人没有不怜悯(他)的。
父亲死后,后母只和他的儿子居住,归钺就(在)集市上卖盐,时常偷偷地见他的弟弟,询问后母的饮食,送给他们甘甜鲜美的食物。后来发生严重饥荒,后母不能养活自己。归钺前去,流着泪哭着恭敬地迎接(她)。后母内心自感惭愧,终于跟随归钺(回去)了。归钺有了食物,先给后母、弟弟(吃),而自己有饥饿的脸色。(他)很高兴地侍奉后母一直到死。(归钺)一直到已老将死,始终不说后母(不好)的事。
归氏家族的孝子,我已经把他写在家族史里了,(因为)他身份卑微但是品行高尚,只有他的亲族邻居知道他的事迹,于是想扩大他的名声。
标签:人教版 七年级 下册 课文同步练习
相关:关于“回忆鲁迅先”的其他试题
重磅: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744]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


关闭本页返回网站首页退出登录

导航:课件下载教学文摘杂文参考教学设计音像素材作文素材试题下载备课中心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8487054
联系手机: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