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443 2019-03-04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43]
四川省泸州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语文试题
泸州市高2016级第一次教学质量诊断性考试
高三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2题,共1 50分,共8页。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祝考试顺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面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经典是说不尽的。对于经典,人们总要追问,何谓经典?哪些是经典?经典是怎样确立的?又是什么时候被确认的?这些,自然是见仁见智了。在关于经典的多重含义下,我想是指那些真正进入了文化史、文学史,并在文化发展过程中起过重大作用,具有原创性和划时代意义以及永恒艺术魅力的作品。它们往往是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历史文化完美的体现,按先哲的说法,它们是“不可企及的高峰”。当然,这不是说它们在社会认识和艺术表现上已经达到了顶峰,只是因为经典名著往往标志着文化艺术发展到了一个时代的最高表现力,而作家又以完美的艺术语言和形式把身处的现实,以其特有的情感体验深深镌刻在文化艺术的纪念碑上,而当这个时代一去不复返,其完美的艺术表达和他的情感意识、体验以至他们对现实认识的独特视角,却永恒存在而不可能被取代、重复和超越。
经典作品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书”。我们不妨拿出几部人们再熟悉不过的经典小说文本,说明它们是如何从不同题材和类型共同叙写我们民族心灵史的。比如,《三国演义》并非如有的学者所说是一部“权谋书”。相反,它除了给人以阅读的愉悦和历史启迪以外,更是一首宏大的英雄史诗。它弘扬的是:民心为立国之本,人才为兴邦之本,战略为胜利之本。正因为如此,《三国演义》在雄浑悲壮的格调中弥漫与渗透着一种深沉的历史感悟。它作为我们民族在长期的政治和军事风云中形成的思想意识和感情心态的结晶,对民族的精神文化生活产生过广泛而深远的影响。看《水浒传》,我们会感到一种粗犷刚劲的艺术气氛扑面而来,有如深山大泽吹来的一股雄风,使人顿生凛然荡胸之感。刚性雄风,豪情惊世,不愧与我们民族性格中阳刚之气相称.据我所知,在世界小说史上,还罕有这样倾向鲜明、规模宏大的描写民众抗暴斗争的百万雄文,它可不是用一句“鼓吹暴力”就可以简单评判的小说。《西游记》是一部显示智慧力量的神魔小说。吴承恩写了神魔之争,但叉绝不严格按照正与邪、善与恶划分阵营。它揶揄了神,也嘲笑了魔;它有时把爱心投向魔,又不时把憎恶抛掷给神,并未偏于任何一方。而就小说的主调来说,《红楼梦》既是一支绚丽的燃烧着理想的青春浪漫曲,又是一首充满悲凉慷慨之音的挽诗。小说执著于对关的人性和人情的追求,特别是对那些不含杂质的少女的人性美感所焕发着和升华了的诗意,正是作者审美追求的诗化的美文学。
在反复阅读中建立自己的精神世界。经典的阅读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初读经典与重读经典、浅读经典与深读经典的过程,不仅仅是因为这些经典名著经过了时间的淘洗和历史的严格筛选,本身的存在证明了它们的不朽,因而需要反复阅读;也不仅仅因为随着我们人生阅历的积累和文学修养的不断提升而需要重读、深读、精读,以获得新的生命感悟和情感体验。这里说的经典阅读,是要从文化历史的发展过程着眼,摒弃种种错误阅读思想的影响,不断抵近经典作品的精神本质。改革开放,思想解放,冲破禁区,经典名著重印,给读书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气。重读或深阅读却绝非“再看一遍”,如果仅仅停留于此,那可能是无用的重复。重读的境界应当像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在《为什么读经典》一书中所言:经典,是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新发现的书;经典,是即使我们初读也好像是在重温的书。它启示我们,初读也好,重读也好,都意味着把经典作品完全置于新的阅读空间之中,即对经典进行主动的、参与式的、创造性的阅读。而这需要的,是营造一种精神氛围,张扬一种人文情怀,也许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一种期望之外的心灵激动。
浏览完整试题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人们对经典的共识是:进入了文化史、文学史,并在文化发展中起过重大作用、具有原创性和划时代意义及永恒艺术魅力的作品。
B.经典是“不可企及的高峰”,它们在社会认识和艺术表现上已经达到了顶峰,永恒存在而不可能被取代、重复和超越。
C.《三国演义》弘扬民心为立国之本,人才为兴邦之本,战略为胜利之本,并非“权谋书”,所以是一首宏大的英雄史诗。
D.《红楼梦》既是一支绚丽的燃烧着理想的青春浪漫曲,又是一首充满悲凉慷慨之音的挽诗,叙写着我们民族的心灵史。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整体采用了层进式的结构,围绕经典阅读这一问题展开了论述。
B.文章论述了经典的含义,也论述了阅读经典的重要性,论证结构清晰。
C.文章注重分析经典作品的正反两面及相应的发展过程,具有辩证意味。
D.文章论证比较充分,二、三两个自然段分别运用了例证法和引证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等经典名著经过了历史严格筛选,本身的存在证明其不朽,需要反复阅读。
B.经典是一个民族的“心灵史书”,只要我们多看几遍,就能抵近经典作品的精神本质,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C.我们重读经典需要营造一种精神氛围,要能像初读那样带来新的发现,以获得新的生命感悟以及情感体验。
D.初读或重读经典要讲究方法,要将这些经典置于新的阅读空间中进行主动的、参与式的、创造性的阅读。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古巷乾坤
周铁钧
古巷多狭长略弯曲,也不宽,只要对面支起窗扇不会碰撞。铺地青石经年踩磨、风雨刷砺,鳞泽泛亮。巷子再老些,路面会有两条下凹的浅沟,那是数百年流轮撵出的辙印,蕴满岁月沧桑。
如没有临巷门窗,巷墙就很高,垒砌得厚重坚实。但窗多已泛黄龟裂,还隐现着精描细勾的花木山水、楼阁亭榭,半朦半掩地褪向时光深处。砖缝里膏泥都渐松蚀,用指尖去抠,便簌簌落下。
裹在陈年旧岁里的古巷,苍健安详,不为外界潮流、时尚所动。霓灯溢彩的街路喧嚣,广场舞乐曲播扬,却侵不进陡耸的青墙,巷内如僻廊静谷,别有乾坤:月亮顺巷口攀上来,清辉盈盈、如烟似帛,巷路枕着朦朦山影,迎候访古探幽的游人来此抖落浮躁,倾纵心绪,滤验风情。
我曾独步上海朱家角古镇,走着走着,环顾四周,尽是角脊老屋,步入其间,左转右拐,不见尽头,走得腰酸腿乏,仍出不得“迷魂巷”。忧心忡忡时,眼前突然变得坦阔,巷路径直通向一座气势宏伟的石桥,桥头耸立的岩碑上刻:“放生桥”。桥对面长街宽邃,招牌林立,店铺千家。坐在街头茶摊要了一壶龙井,向茶摊老板说:此处巷子太“乱”。老板笑道:朱家角称奇之处就是街宽巷窄,路生巷,巷连街,街通路,绵延不尽。
当晚,住宿一条古巷深处的小客店,院铺青石鳞泽泛光,幽静淡雅。客店隔壁,有一家小小的“书画斋”,主人是位银髯飘逸的老伯,斋中四壁挂满字画,幅幅笔墨遒劲、大气雄浑。我入室攀谈,畅言良久,问老伯可否求得墨宝?老伯应允,他正拨镇纸,墨毫飞动、中锋运笔,一联:“养浩然正气、极风云壮观”跃然纸上。玩味联意,彰显烟火平民身处狭巷,胸蕴乾坤的高远境界。
如今游历扬州,何园古巷入口处导游旗招展,扩音器嘈杂,鼎沸的人群依序入巷,逼仄跟进前行,头悬青天一线,“穿巷风”咄咄刺肤,导游讲述的多是黄宾虹、朱千华等一代名家,曾在园中开启多少思维创意,历经怎样尊卑荣辱、爱恨交织……走了许久,依然曲延不绝……
边走顾视左右,见巷墙嵌刻许多诗词:“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古宫闲地少,水巷小桥多。”这是唐代杜荀鹤写苏州古巷的,读诗生情,禁不住忆起人水桥互依、河巷舟相偎的吴越故郡苏州。
姑苏古巷素淡淳朴,千年初容、俗韵不改,每天熹微,几家巷门开了,踱出来的多是老者,他们既去晨练,也去赶“头汤面”,巷中世代递接的营生是“三虾面”店。面店门窗临巷,店主取活虾搓籽、取脑、剥仁,是为“三虾”。虾壳汤入锅烧开,趁沸下面,煮好捞出浇原汤,面润汁爽,原味本鲜。一碗面条,扬名千年姑苏,煮沸古巷乾坤。
古巷不光居住井市平民,也有宦官要臣府邸、文豪墨客栖室。盛唐国都长安城常乐巷,地处东城僻隅,狭巷幽深,却坐落亭榭绿地、莲池短桥的庭院。白居易在此居住10年,写出大量传世诗文,他后来被差往杭州为官,常乐古巷依然人声鼎沸、文玩古董交易火爆,堪比如今北京“琉璃厂”。一条古巷,滋养一个诗人,繁荣了一方文化;一个诗人,知名一条古巷,厚垒了盛唐的文化底蕴,随流逝的风华一起升值。
见一户老宅木门虚掩,向内张望,端坐藤椅上的老奶奶示意我进院,她几句讲述,便把时光曳到70多年前:那时,盛泽是称誉天下的绸都,巷里绸缎庄主豪院与渔樵蚕农寒门相邻,有“五步一面馆、十步一茶肆”的喧沸市井,也有织机脆响、梭声交汇的丝绸作坊,更有“十岁外皆能纺织”的巧手如林……
听着想着,竟觉真得步入人流熙攘、商铺林立的古巷,如历游“清明上河图”十里繁华,心内寂寥瞬间被市俗民风弥补,空旷意境填满匠心独运的沧桑构建。
展开余下试题
告别了好客的老人,迈出高高的青石门槛,前望古巷,不见尽头,沿平平仄仄的卵石路漫步,任心绪静然流淌,清风掠过耳畔,时空中似乎依旧传来吴根越角的故事,溢满巷路,演绎绵远、精彩的古巷乾坤……
4.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两段写古巷现状,作者细致描绘了古巷的窗、巷道、巷墙等,寓无穷感慨于其中,为下文奠定了情感基调。
B.作者将古巷内的苍健安详与古巷外的街路喧嚣、广场舞乐曲相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古巷遭受现代文明侵蚀的苦闷。
C.文中写“书画斋”老伯挥毫泼墨一事,表现了他高远的情怀,又通过老奶奶的讲述,写出了古巷昔日的喧沸繁华。
D.作者游历古巷,展开联想和想象,抒发内心真切感受,文章内容充实,结尾意蕴悠悠,令人沉浸在古巷的历史韵味中。
5.文中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小巷的古韵?请根据文意简要分析作答。(6分)
6.近年来,为了吸引游客,全国有很多地方投入巨资重建或新建古镇,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一现象的看法。(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近日,由杭州市人民政府、《小康》杂志社联合主办的2017中国休闲发展论坛在杭州开幕。来自政府、企业和行业组织的专家学者等300余名人士汇聚一堂,共商以休闲旅游为代表的休闲经济的美好前景。
据悉,中国休闲发展论坛是我国最早的以休闲为主题的国家级大型论坛,现已成功举办9届,每届都有新内容和新目标,十分引人瞩目。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在此背景下,以“全域旅游、田园城市与休闲发展”为主题的2017中国休闲发展论坛设置了“全域旅游发展与田园城市的理论和实践”“现代田园城市与休闲产业”“传统休闲文化与城市建设”“体育休闲与健康养生产业”“特色小镇的投资与建设”等五个分论坛,旨在深入挖掘休闲经济的光明前景,更好发挥休闲经济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经济日报》2017年11月14日)
材料二:
36个休闲城市评价指数排名一览表(2013-2017)
年份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重庆 成都 杭州 南京 武汉
2013 1 2 3 5 4 9 6 7 10
2014 1 2 3 5 4 8 6 7 11
2015 1 2 3 4 5 6 7 8 9
2016 1 2 3 5 4 6 7 9 8
2017 1 2 3 4 5 6 7 8 9
年份 天津 西安 昆明 沈阳 大连 宁波 青岛 福州 长沙
2013 8 11 16 14 13 12 17 21 20
2014 9 10 16 18 14 13 20 12 19
2015 10 11 12 15 17 13 14 19 18
2016 11 10 14 15 21 12 13 19 20
2017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年份 厦门 济南 哈尔滨 郑州 贵阳 南昌 合肥 长春 石家庄
2013 23 19 18 15 29 31 25 24 22
2014 22 23 17 15 26 28 24 27 21
2015 20 22 21 16 23 28 24 27 25
2016 23 22 18 16 17 27 24 26 25
2017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年份 太原 南宁 乌鲁木齐 呼和浩特 银川 兰州 海口 西宁 拉萨
2013 28 26 33 27 36 32 30 34 35
2014 29 25 32 30 35 33 31 34 36
2015 32 30 29 31 33 35 26 36 34
2016 30 28 31 29 33 34 32 36 35
201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楼嘉军、徐爱萍《中国休闲城市建设现状分析与展望》)
材料三: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体闲经济研究中心主任王琪延在《休闲绿皮书:2017~2018年中国休闲发展报告》发布研讨会上介绍自己的调研成果时指出,从休假制度满意程度看,周休时间越短,对休假的满意程度越低,周体现状未能满足职工需求。为此,王琪延认为可以通过“做四休三”的方法来进行调节。
所谓“做四休三”是指一周工作4天,休息3天。《北京市民“大中小休”满意度研究》显示,对周休制度不满意的群体中,有15.1%的群体希望每周休息2天,有72.9%的群体希望休息3天,这一比例比对目前周休制度较为满意的群体(41.3%)高。鉴于此,当询问是否同意实施“做四休三”制度时,仅有12.5%的群体倾向于不同意,76.8%的群体倾向于同意,其中,57.2%的群体表示非常同意。
春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是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向心力的标志和象征。而且从汉代开始元宵节就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之一,也是合家团聚、其乐融融的日子,设立元宵节为法定节假日,有利于家庭和睦与社会稳定。因此,《北京市民“大中小休”满意度研究》指出,可以考虑延长春节假期到8天,同时增加元宵节为法定节假日。
(《中国青年报》2018年07月19日)
材料四:
“公共休闲服务要尽可能在规范管理和方便群众之间找好平衡点。比如社区图书馆,就可以投放门类更多、更新的书目,同时通过扫码等新技术实现同城随地借阅和归还,方便大家取用。别小看这替用户节省几步路的距离,其实很可能明显改善产品服务的使用体验和活跃度。美国麻省理工大学经济学家做过的相关实验表明,改善公共服务便捷性,会有效提高公众的参与率。”清华大学经管学院经济系副教授刘潇认为,有些公共服务效果欠佳,在于实施上没有多想一步。中国社科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建议,推动休闲经济发展,可以尝试将休闲发展纳入地方政府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财政预算和年度工作报告等,加强管理和考核,促使其更加重视休闲经济发展和居民休闲需求。
(《人民日报》2018年09月14日)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休闲城市评价指数的结果可以发现,目前中国休闲城市建设在空间上有差异,东部大部分休闲城市建设水平靠前。
B.从休闲城市评价指数的结果可以发现,目前中国休闲城市建设在时间上发展失衡:有的在上升,有的在下滑。
C.从中部各休闲城市具体的评价指数看,2013年-2017年,郑州明显下降,南昌明显上升,武汉、长沙两市略有提升。
D.从休闲城市评价指数的结果可以发现,银川、成都、西安、西宁、拉萨五个西部休闲城市建设水平正在稳步上升。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休闲发展论坛是我国最早以休闲为主题的国家级论坛,旨在深入挖掘休闲经济光明前景,更好发挥它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变化,人们对物质文化生活的要求更高,发展休闲经济可以满足民众的一些需求。
C.2017中国休闲发展论坛设置了“现代田园城市与休闲产业”“体育休闲与健康养生产业”等五个分论坛,这与十九大报告精神一一对应。
D.周休时间越短,人们对休假的满意程度越低。周休现状未能满足职工需求,针对这种情况,王琪延、刘潇、宋瑞等都提出了很好的应对措施。
9.依据上述材料,请简要回答我们应当如何发展休闲经济。(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吕景初,字冲之,开封酸枣人。以父荫试秘书省校书郎,举进士,历汝州推官,改著作佐郎、知夏阳县,佥书河南府判官,通判并州。
张贵妃薨,有司请依荆王故事,辍视朝五日,或欲更增日。听上裁,乃增至七日。景初言:“妃一品,当辍朝三日,礼官希旨,使恩礼过荆王,不可以示天下。”不报。妃既追册为皇后,又诏立忌,景初力争,乃罢。
嘉祐初,大雨水,景初曰:“此阴盛阳微之诫也。”乃上疏称:“商、周之盛,并建同姓;两汉皇子,多封大国;有唐宗室,出为刺史;国朝二宗,相继尹京。是欲本支盛强,有磐石之安,则奸雄不敢内窥,而天下有所倚望矣。愿择宗子之贤者,使得问安侍膳于宫中,以消奸萌,或尹京典郡,为夹辅之势。”
展开余下试题
时狄青为枢密使,得士卒心,议者忧其为变。景初奏疏曰:“天象谪见,妖人讹言,权臣有虚声,为兵众所附,中外为之恂恂。此机会之际,间不容发,盖以未立皇子,社稷有此大忧。惟陛下蚤为之计,则人心不摇,国本固矣。”数诣中书白执政,请出青。文彦博以青忠谨有素,外言皆小人为之,不足置意。景初曰:“青虽忠,如众心何?盖为小人无识,则或以致变。大臣宜为朝廷虑,毋牵闾里恩也。”知制诰刘敞亦论之甚力,卒出青知陈州。
李仲昌以河事败,内遣中人置狱。景初意贾昌朝为之即言事无根原不出政府恐阴邪用此以中伤善良乃更遣御史同讯迁右司谏安抚河北。还,奏比部员外郎郑平占籍真定,有田七百余顷,因请均其徭役,著限田令。以户部员外郎兼侍御史知杂事,判都水监,改度支副使,迁吏部员外郎,擢天章阁待制、知谏院,以病,未入谢而卒。
(选自《宋史》,有删减)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景初意贾昌朝为之/即言/事无根原/不出政府/恐阴邪用此以中伤/善良乃更/遣御史同讯/迁右司谏/安抚河北
B.景初意贾昌朝为之/即言事无根原/不出政府/恐阴邪用此/以中伤善良/乃更遣/御史同讯/迁右司谏/安抚河北
C.景初意贾昌朝为之/即言事无根原/不出政府/恐阴邪/用此以中伤善良/乃更遣/御史同讯/迁右司谏/安抚河北
D.景初意贾昌朝为之/即言/事无根原/不出政府/恐阴邪用此/以中伤善良/乃更遣御史同讯/迁右司谏/安抚河北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荫,庇荫,古时指子孙因先代有功勋而受到封赏,“封妻荫子”中的“荫”也有此意。
B.宗子指大宗的嫡长子,又指族长和皇族子弟。在本文中和“宗室”通用,指皇族子。
C.社为谷神,稷为土地神。古时君主祭祀社稷,祈求丰收,后来就用社稷来代指国家。
D.籍在我国古代有登记在册的意思,“占籍”在本文中的意思是指上报户口,入籍定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吕景初谨守礼制。对于张贵妃丧事辍朝天数的问题,他不像其他官员那样迎合皇帝,而是坚持自己的看法进言争辩,最终阻止了皇帝有违礼法的命令。
B.吕景初思虑长远。他认为历史上许多朝代,有任命同姓或宗室担任要职的先例,这样能使国家安如磐石,因此他希望皇帝能学习古人的做法。
C.吕景初忠君爱国。狄青为士兵所拥戴,人们又有狄青兵变的议论,吕景初认为国家尚未立皇子,情势危急,为了国家安全,应将狄青调离京城。
D.吕景初抑制豪强。针对比部员外郎郑平在真定广占农田的现象,他奏请皇帝,要求郑平承担徭役,并著限田令,用来限制权贵之人的田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有司请依荆王故事,辍视朝五日,或欲更增日。(5分)
(2)惟陛下蚤为之计,则人心不摇,国本固矣。(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采桑子•塞上咏雪花
纳兰性德
非关癖爱轻模样,冷处偏佳。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
谢娘别后谁能惜,飘泊天涯。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
【注】此词作于康熙十七年十月,诗人随驾北巡塞上时。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一、二句诗人直抒胸臆,表明自己喜欢雪花,在于雪花轻盈的形态,不在于雪花处在寒冷之地。
B.三、四句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出了雪花与牡丹等人间富贵花的不同,表现雪花高洁的品性。
C.五、六句用典,悲叹东晋咏雪的才女谢道韫死后,再也无人怜惜雪花,雪花只落得漂泊天涯的命运。
D.整首词中诗人以雪花自况,托物言志,委婉含蓄地表达出诗人追求的至清至洁的精神境界。
15.请简要赏析“寒月悲笳,万里西风瀚海沙”的妙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赤壁赋》中“ , ”两句运用侧面描写表现了洞箫声极强的感染力。
(2)杜甫《春望》一诗中通过细节展现诗人衰老形象的两句是“ , ”。
(3)屈原《离骚》中“ , ”两句表达了诗人愿以古代圣贤的正道作为自己终身奉行的准则。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9分)
缂丝是中国传统丝绸艺术品中的精华,其精湛的技艺令人 。缂丝工艺极为复杂,图案极为优美,可谓 。缂丝工艺曾用于制作“龙袍”,是只有王公贵族一度才能专享的“织中圣品”。“雀踏花枝出素纨,曾闻人说缂丝难。要知应是宣和物,莫作寻常黹绣看。”宋徽宗为缂丝名家朱克柔的作品所题的这首诗,道出了缂丝千百年来深受上层人物喜爱的原因。缂丝作品立体感强,所选的题材又都是人们 的,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完全可以和名家书画媲美。缂丝是个慢功夫,“通经断纬”的制作方法,从开始到结束,要经过落经线、牵经线、套筘、弯结、嵌后轴经、拖经面、嵌前轴经、捎经面、挑交等16道工序,仅一厘米见方的布面上,就要穿插过24根经线,可即便是 的老手,一天也只能织出一两寸素地缂丝,遇到图案繁复、花色细腻的画稿,可能一天仅能织几厘米。今天,( ),这门古老的技艺正被国人重新认识。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拍案叫绝 鬼斧神工 司空见惯 驾轻就熟
B.叹为观止 巧夺天工 喜闻乐见 驾轻就熟
C.拍案叫绝 巧夺天工 喜闻乐见 熟能生巧
D.叹为观止 鬼斧神工 司空见惯 熟能生巧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缂丝工艺曾用于制作“龙袍”,是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一度专享的“织中圣品”。
B.曾用于制作“龙袍”的缂丝工艺,是一度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专享的“织中圣品”。
C.缂丝曾用于制作“龙袍”,是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一度专享的“织中圣品”。
D.缂丝曾用于制作“龙袍”,是一度只有王公贵族才能专享的“织中圣品”。
19.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现代服装中的缂丝这一技法正在被巧妙地运用
B.现代服装中正在巧妙地运用缂丝这一技法
C.缂丝这一技法正在被巧妙地运用到现代服装中
D.巧妙的缂丝这一技法正在被运用到现代服装中
20.下面是一封信的主要内容,其中有五处用语不恰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恩师好!时光荏苒,与您分别几年,我甚是想念。您的音容宛
上一篇:
上海杨浦区2019届高三上学期一模语文试卷
下一篇:
四川省内江铁路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入学考试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四川省泸州”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443]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