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用户注册
|
登录
中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首页
备课
教案
论文
杂文
试题
课件
素材
音像
公开课
类目:
首页
》
试题中心
》
月考试卷
阅读:297 2019-03-12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重磅:
备战2024 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97]
安徽省淮南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淮南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
2.答题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
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翻译是否能够准确传达原著精神? 事实上,不懂法语的林纾和精通法语的王寿昌之间的合作,早在19世纪末,就已经向中国的读者挑明了文学翻译中的一个事实:翻译就是两种或者两种以上语言的合作。这意味着文学的翻译,就是不同时代的合作,不同文化的合作,还有不同人生经历的合作。也许正因为此,有关具体的翻译作品的质疑之声,总是不绝于耳。当文学翻译从襁褓里的婴儿成长为一个巨人之后,质疑之声也变得越来越响亮。
多年来,总是有人喋喋不休地强调时代的差异、文化的差异和个人生活经历的差异,如何会在翻译的过程里伤害文学作品原作的精神。我的看法恰恰相反,我认为文学之所以长盛不衰,就是得益于差异的存在。
暂时抛开文学翻译,如果单纯从文学阅读的角度来说,任何一次阅读经历其实都是在补充和完善一部文学作品。当一个作者完成一部文学作品之后,仅仅是出版和发表意义上的完成。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开放的,是不可能完成的。一个又一个读者都是带着自己的文化背景、生活体验和个人感受,通过阅读来一次又一次地完成这部文学作品。简单地说,就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差异性,促成了这样的完成,文学的价值和文学的意义也在差异化的阅读中体现出来。
我承认,由于语言的不同,再加上文化的差异、时代的差异和个人生活背景之间的差异,会让一部文学作品在翻译成其他语言的过程中,丢失某些母语的特征和某些原作的特征,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不能以此作为标准,来衡量一部文学作品的翻译是否成功。一部文学作品的价值是通过整体的力量体现出来的,一部成功的翻译文学作品也应该是整体的,就像有时候作家在写作的过程中会犯上几个小错误,翻译家在翻译一部作品时也会同样犯上几个小错误,对此不必大惊小怪。因为人脑不是电脑,况且现在电脑也经常犯错误。
有些人就是喜欢做鸡蛋里面挑骨头的事,抓住几个翻译上的小问题大做文章(这些小问题也是见仁见智),先是以此批评翻译家的工作,继而大谈什么文化差异所造成的鸿沟如何难以跨越。这些人应该想一想,即便是母语读者,也会在阅读过程中忽略一些内容和强调一些内容。没有一个读者在阅读过程中的想法感受会和作者的写作过程完全一致。就是同一个作者,几年以后重读自己的作品时,其想法和感受也可能与当初写作时有差异。因此,在文学翻译因为差异的存在让原作失去某些特征的同时,也必须看到,翻译的差异性也会让原作的另外一些部分得到强化。
为什么翻译家的翻译过程会和读者的阅读过程十分相似? 其根本原因就是我前面说到的文学的开放性,就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永远不会完成的。我最后要说的是,译文会在一些地方输给原作,也会在另一些地方赢了原作。所以,好的译文应该和原作打成平局。
浏览完整试题
(余华《好的译文应该和原作打成平局》,有删节)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19世纪末的林纾和王寿昌合作进行文学翻译,这个事实已经证明了文学翻译是能够准确传达原著精神的事实。
B.总是有人不断强调时代、文化及个人经历的差异会在翻译过程中伤害文学作品的精神,作者却对此不以为然。
C.现在电脑也经常犯错误,何况人脑不比电脑,因此翻译家在翻译作品时也会犯些小错误,不必对此大惊小怪。
D.一方面,文学翻译会让原作失去某些特征,另一方面,文学翻译的差异性也可能会让原作的某些部分得到强化。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用“文学翻译是否能够准确传达原著精神”的问题引出对文学翻译质疑的现象,然后进行阐述,随之提出观点。
B.文章提出观点后,并没有顺势展开论述,而是宕开一笔,抛开文学翻译,从文学接受的角度展开,另辟蹊径,独具匠心。
C.文章后半部分强调,翻译过程中固然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错误,但是这些错误不仅不影响作品的质量,反会使之增强。
D.文章围绕翻译论题展开,最后落在文学的开放性上,进而指出,译文与原作相比,某些地方输给原作,某些地方赢了原作。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正是因为文学的翻译是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不同人生经历的合作,所以,我们总能听到对一些具体翻译作品的质疑之声。
B.不可否认,一部文学作品在翻译的过程中会丢失某些原作的特征,但是不能以此作为衡量一部文学作品翻译是否成功的标准。
C.一部成功的翻译文学作品应该和文学作品本身一样,价值是通过整体的力量体现出来的,所以作家写作时犯些小错误在所难免。
D.翻译家的翻译过程会和读者的阅读过程十分相似,它使得文学具有了开放性,就是指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永远不会完成的。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火眼金睛 侯发山
大高是河洛地区远近闻名的杂技演员。一般杂技演员都有绝招,否则,难以在这个行当里混,一招鲜,吃遍天嘛。可能大家都看过“口中喷火”的杂技,演员嘴里能喷出长长的火龙,或一团一团的火球。大高早就不玩这个了。按他的说法,这个是初级的,他玩的是眼中喷火,两股火苗从眼睛里喷出,像两条火蛇一样,而且,不是直线飞射,带拐弯的,像是舞蹈着的火龙。想想就很精彩,刺激。当初,这个杂技没名字,传得久了,大家就叫它“火眼金睛”。
大高有个徒弟叫阿三。说是徒弟,其实就是个跟班打杂的,跑跑腿,搬搬道具。阿三一直想学习“火眼金晴”,这也是他当初拜大高为师的原因,大高没有答应。问的次数多了,大高就告诉阿三,说眼里喷火是所有火术表演中最危险的,演员必须具有高超的技艺,竭尽所能去保证自身和周围观众的安全。因为表演过程需要火焰、易燃物和有毒燃料的参与,一不小心非死即伤。
这话说得语重心长,阿三却不以为然,以为大高自私,担心“教会徒弟,饿死师傅”,跟老辈子那些师傅一样,都要留一手。
死了张屠户,不吃带毛猪。阿三耳濡目染,加上偷偷观看师傅练习,也学得八九不离十。私下里,阿三瞒着师傅训练。阿三练习的时候,没有使用燃料,他倒不是怕危险,怕被师傅发现,就用水来替代燃料练习,练习的重点是如何控制喷射的方向和连贯性。
这天,阿三的老父亲老树来看望阿三。阿三正在配燃料(这个配方大高倒没有隐瞒,每次表演都安排阿三配制),当晚有一场表演,阿三不敢怠慢。老树看到地上滚落的空酒瓶,顺嘴问道:“用酒代替燃料? 咋不用汽油和酒精呢?”阿三说:“师傅说过,汽油和酒精是最危险的,千万不能使用,一不小心就会烧伤演员。”
老树问阿三:“你还没学会‘火眼金睛’?”
阿三哀怨地说:“师傅不教我。”
老树叹口气,好久,才恨恨地说:“当年我送你到这里,就是为了学习这个独门绝技。”
阿三说:“我偷偷学着呢。”
“阿三,阿三。”前台大高在喊。
“来了,师傅!”阿三应答着出去了。
大高说:“阿三,今天晚上你表演‘火眼金睛’。”
“师傅,我,我……”阿三有点不自然,莫非师傅知道自己偷学的事儿?
大高没有兴师问罪的意思,拍了拍阿三的肩膀,说:“今天不是你老父亲来了吗? 你就好好给他老人家表演一番,我知道你能行的。不慌张,我给你当助手。”
“师傅……”阿三的不自然很快被感动代替。
接下来,大高就给阿三讲解了几个要点,然后鼓励他上台表演。
就这样,阿三几个跟头的热身之后,开始正式表演“火眼金睛”。
没想到,两股火苗刚从阿三的眼里喷出,只听阿三“啊”地惨叫一声倒在地上,不停地在大桌上翻滚———阿三的两只眼睛着火了!
大高明白过来后急忙扑火。后来,阿三被送往医院,性命无忧,两只眼睛给烧毁了。
阿三的父亲老树要到官府告大高。大高求情道:“阿三残废了,今后怎么生活? 不如让他跟着我,我保证一辈子照顾他,并教他几个能够养活自己的杂技。”
老树想了想,也就答应了。
后来,师傅两人无意中说起那次意外。大高说,那次燃料被人更换,添加了汽油。
阿三大吃一惊,气愤地说:“师傅,果真如此? 您怎么不报官啊?”
“没有证据,报官也没用。”大高说罢,长叹一声。
其实,大高已经猜测到,那次从中做手脚的是阿三的父亲老树,害怕自己吃官司,来了个恶人先告状。大高知道,一旦猜测被证实,老树的牢狱之灾是免不掉的。阿三呢? 他如何接受这个现实?
所以,大高没有报官。
有一次回家,阿三跟父亲老树说起这事。老树默了半天,才说:“阿三,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以后你要好好待你的师傅!”
阿三懵懂地点了点头,感觉这天父亲跟往常不一样,有点怪怪的。
不过,自从阿三的眼睛失明后,大高再没表演过“火眼金睛”,以致于到了今天,这门杂技也就失传了。
(节选自《小说月刊》2018年6期)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叙事巧妙,开篇入题,简单的一句“大高是河洛地区远近闻名的杂技演员”,便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
展开余下试题
B.“说是徒弟,其实就是个跟班打杂的,跑跑腿,搬搬道具”,既暗示了阿三没学到“火眼金睛”绝技的原因,也为下文情节发展作了铺垫。
C.大高认为没有证据,报官也没用,所以他虽然怀疑老树在燃料中做了手脚,却只好无奈地作出了不报官,自己一辈子照顾阿三的选择。
D.小说的语言特色鲜明,巧用俗语,朴实无华而又极富表现力,像文中的“一招鲜,吃遍天”“死了张屠户,不吃带毛猪”,读来自然亲切。
5.小说开头描写杂技“火眼金睛”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6分)
6.自从阿三的眼睛失明后,大高为什么再没表演过“火眼金睛”?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8日,网上流传一段视频,视频中一名开宝马车男子与骑电动车男子在路口发生争执,“宝马
男”从车中拿出长刀砍向骑车男子,未想到长刀掉落被骑车男子捡起,骑车男子持刀还击将“宝马
男”杀害。
据调查,事发27日晚间,江苏省昆山市震川路一路口。视频中显示,一辆白色宝马车驶入非机动车道,与正常骑行的电动车发生争执,宝马车后座一男子下车与骑车人发生口角并推搡。此时,宝马车司机从车上下来,对骑车人拳打脚踢,后又返回车内拿出一把长刀,砍向骑车人。骑车人虽连连躲避,但仍被砍中。未曾想宝马司机砍人时,长刀不慎落地,骑车人抢先一步捡起长刀,反过来砍向宝马司机,宝马司机连连躲避逃窜,但骑车人依然追上连砍数刀。后来,相关图片和网络信息显示,宝马车司机被骑车人砍杀致死。
事件发生后,网友们议论纷纷。有人认为,骑车人属于正当防卫,有网友表示:“单车男后面追上去,是为了阻止纹身男及其帮凶回车拿另外的刀具,仍在正当防卫的范围内。”也有人认为,骑车人属于防卫过当,微信名为“沈队长”的网友说:“如果砍一两刀就没事! 砍的刀数多了属于防卫过当!”
(节选自《昆山日报》2018年8月29日)
材料二:
《刑法》第20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负刑事责任。”
(摘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材料三:
我国目前在正当防卫的认定问题上面临以下三重困境:
私力救济必需性与备用性的矛盾。从国家层面看,正当防卫制度属于公民的一种私力救济权,即在公力救济无法及时到达的情境下,公民可以进行私力救济。由于公力救济的不足,加之人类自然具有的防卫本能,使得防卫权成为一项必然存在的自然权利。与此同时,现代国家机器的建立,将刑罚权归于国家所有,公力救济优先于私力救济。这就决定了私力救济是一种后备力量,作为一项次位救济手段,不适宜提倡适用。于是,这对矛盾就转化为提倡防卫权与限制防卫权之间的此消彼长。与之相应,有一种现象值得关注:一方面,在理念上提倡公民行使正当防卫权。但在另一方面,司法实践对正当防卫的认定,表现出限制防卫权行使的趋势。
公民行使权利和滥用权利的边界模糊。从公民层面看,在涉及正当防卫的诸多案件中,绝大多数案件起因都是被告人与被害人之间存在矛盾。可见正当防卫权行使的背景之一是行为人面对被激化的矛盾。如果放宽正当防卫的认定,就会不可避免存在滥用防卫权的潜在危险。虽然有防卫过当制度的保障,但防卫过当作为一种法定从轻情节,刑罚力度较一般犯罪较为轻缓。一旦正当防卫权被滥用,社会秩序的混乱与不稳定是可想而知的。可是,从目前司法认定正当防卫的严格程度来看,防卫权的基本行使已然受到过度限制。面对不法侵害,也许行为人只能一味退让,一旦反抗,稍不留意造成对方轻伤或更为严重的损害结果,就难以避免刑事处罚。正确行使权利与滥用权利的边界十分模糊,司法审判人员难以把握。
司法审判公正性与操作性的矛盾。从制度运行层面看,司法公正的实现有赖于正确认定案件事实,准确适用法律。然而,在法律适用上,正当防卫案件虽然案情一般较为简单,但是在衡量对比各成立要件上却具有一定难度。在事实认定上,被告人要主张正当防卫的事实必须提供充足的证据。可是,正当防卫案件多发于肢体冲突中,具有变化迅速、突发性以及隐蔽性等特点。举证难的情况是客观存在的,其结果往往是辩护意见不予采纳。
与此同时,信访问题始终是横亘在司法实践中的一道难题,尤其是在出现死伤结果时必须有人对此负责的观念依然存在。面对被害人及其家属的重压,碍于压力,加上工作考核的存在,司法机关很难作出防卫人因正当防卫而无罪的处理。
(尚玉明《认定正当防卫的三重困境》,有删节)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关于昆山市血案,视频显示,白色宝马车违章在先,宝马车后座一男子欺人在后,且又先持刀砍人,只是因凶器落地被骑车人捡起反击,将其砍杀致死。
B.昆山市血案发生后,网友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认为骑车人行为无可非议,属于正当防卫;但也有网友认为骑车人的行为超过限度,属于防卫过当。
C.我国《刑法》关于正当防卫的规定中,要想判定一个行为属于正当防卫,权利受到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是一个必备的要件,如非“正在进行”,则不属于。
D.私力救济必需性与备用性的矛盾,公民行使权利和滥用权利的边界模糊,司法审判公正性与操作性的矛盾,这是我国当前认定正当防卫面临的三重困境。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宝马车男子被骑电动车男子持刀还击杀害后,认为防卫过当的一方主要着眼于骑车男子在对方已经丧失抵抗力情况下,依然继续伤害对方并将其杀害。
B.关于正当防卫,即便防卫过当应负刑事责任的,也应减轻或者免除处罚,对正在进行的一些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造成罪犯伤亡也不属防卫过当。
C.私力救济和公力救济之间的矛盾有时会转化为提倡防卫权与限制防卫权之间的此消彼长,导致司法实践对正当防卫的认定,表现出限制防卫权行使的趋势。
D.公民行使权利和滥用权利的边界模糊,让司法审判人员面对正当防卫的案件时难以把握,加上被害人及其家属的重压,司法机关很难作出正当防卫的认定。
9.促进我国当前关于正当防卫的认定需要哪些相关方协作? 请简述各方所起的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周德兴,濠人。与太祖∙∙同里,少相得。从定滁、和。渡江,累战皆有功,迁左翼大元帅。从讨赣州、安福、永新,拔吉安。再进湖广行省左丞。同杨璟讨广西,攻永州。进克武冈州,分兵据险,绝靖江声援。广西平,功多。洪武三年封江夏侯,岁禄千五百石,予世券∙∙。
是岁,慈利土酋覃垕① 连茅冈诸寨为乱,长沙洞苗俱煽动。太祖命德兴为征南将军,帅师讨平之。明年伐蜀,副汤和为征西左将军,克保宁。先是,傅友德已克阶、文,而和所帅舟师未进。及保宁下,两路军始合。蜀平,论功,帝以和功由德兴,赏德兴而面责和。且追数征蛮事,谓覃垕之役,杨璟不能克,赵庸中道返,功无与德兴比者。复副邓愈为征南左将军,帅赵庸、左君弼出南宁,平婪凤、安田诸州蛮,克泗城州,功复出诸将上。赏倍于大将,命署中立府,行大都督府事。德兴功既盛,且恃帝故人,营第宅逾制。有司列其罪,诏特宥之。十三年命理福建军务,旋召还。明年,五溪蛮乱∙∙。德兴已老,力请行,帝壮而遣之,赐手书曰:“赵充国图征西羌,马援请讨交址,朕常嘉其事,谓今人所难。卿忠勤不怠,何忝前贤,靖乱安民,在此行也。”至五溪,蛮悉散走。十八年,楚王桢讨思州五开蛮,复以德兴为副将军。决荆州岳山坝以溉田,岁增官租四千三百石,楚人德之。还乡,赐黄金二百两,白金二千两,文绮百匹。
展开余下试题
居无何,帝谓德兴:“福建功未竟,卿虽老,尚勉为朕行。”德兴至闽按籍佥练得民兵十万余人相视要害筑城一十六置巡司四十有五防海之策始备。逾三年,归第,复令节制凤阳留守司,并训练属卫军士。诸勋臣存者,德兴年最高。岁时入朝,赐予不绝。二十五年八月,以其子骥乱宫,并坐诛死。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二十》)
注:①土酋覃垕(hòu):土家族首领覃垕。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德兴至闽/按籍佥练/得民兵十万/余人相视要害/筑城一十六/置巡司四十/有五防海之策始备
B.德兴至闽/按籍佥练得民兵/十万余人相视要害/筑城一十六/置巡司四十/有五防海之策/始备
C.德兴至闽/按籍佥练/得民兵十万余人/相视要害/筑城一十六/置巡司四十有五/防海之策始备
D.德兴至闽/按籍佥练得民兵/十万余人相视/要害筑城一十六/置巡司四十/有五防海之策/始备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祖,文中指朱元璋的庙号。这样的称谓,用于封建时代,皇帝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按照一定的标准而起的名号,如高祖、太宗等。
B.世券,又称铁券,是明代帝王赐予功臣的使其世代享有特权的凭证。若子孙犯罪,无论何种罪行,取券勘合,折其功过予以赦免。
C.蛮,古代对南部民族的称呼。春秋时各诸侯国经济文化上较先进而自称华夏,他们把较为落后的小国或部落称之为戎、狄、蛮、夷。
D.留守司,古代官署名,自宋朝到明朝皆有设置。明太祖洪武十四年设置了隶属凤阳行都督府的中都留守司,设留守、左右副留守各一。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德兴屡立战功,深受赏识。周德兴与太祖同乡且关系融洽,跟随太祖平定滁州、赣州,攻占永州,立功较多,洪武三年被封为江夏侯。
B.周德兴恃功而骄,行为逾矩。周德兴取得大的功业后,又依仗是太祖的故人,建造的官邸超出了规格,有司条列其罪行上报皇帝,太祖予以宽恕。
C.周德兴老骥伏枥,主动请缨。五溪蛮乱之时,周德兴不顾年老,主动请缨为国分忧,太祖赞叹其行为,并亲自写信加以勉励。
D.周德兴年高有勋,晚景可叹。存活的诸位功勋大臣中,周德兴的年龄最长,皇帝经常赏赐他。然而,因其子犯罪,周德兴连坐被处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蜀平,论功,帝以和功由德兴,赏德兴而面责和。
(2)决荆州岳山坝以溉田,岁增官租四千三百石,楚人德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落星寺四首(其三) 黄庭坚
落星开士① 深结屋,龙阁老翁来赋诗。
小雨藏山客坐久,长江接天帆到迟。
宴寝② 清香与世隔,画图妙绝无人知。
蜂房各自开户牖,处处煮茶藤一枝。
【注】①开士:和尚。②宴寝,指休息起居之室。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落星开士深结屋”的“深”字是全诗的关键,下文便全从“深”字铺展开去。
B.“小雨藏山客坐久”和“帆到迟”,写出了诗人为雨所阻,不能及时出行的无奈之情。
C.“画图妙绝无人知”,既表现了诗人对画图的赞美,又紧扣着起句“深结屋”三字。
D.这首诗不用典故,不加藻饰,笔致清淡,留给读者无限低回的余地,耐人寻味。
15.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 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逍遥游》中描写鹏鸟要飞到南海的飞翔状态的句子是“ , ”。
(2)白居易的《琵琶行》中,运用比喻手法描写琵琶声休止的一句是“ ”,通过写景侧面烘托琵琶声音乐效果的一句是“ ”。
(3)范仲淹的《渔家傲•秋思》中“ , ”两句交织着诗人思乡的苦情和卫国的豪情。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从载人航天、量子卫星、“中国天眼”等大国重器,到被誉为“新四大发明”的高铁、支付宝、共享单车和网购,当前中国创新成果 。在这一轮的全球创新竞赛中,我国从“跟跑者”到“并跑者”,进而成为一些领域的“领跑者”。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 ,群策群力,跑出中国创新“加速度”。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 )。不跑出创新“加速度”,怎能成为领跑者?
过去五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创新推动了国民经济发展,改善了生活,也惠及了世界。一批新模式、新业态、新科技走出国门,成为我们递给世界的“创新名片”,海外“拷贝中国”的案例越来越多。
要跑出创新“加速度”,就要突出把人才作为创新的第一资源,深化人才体制改革,激发所有人的创新活力,让每个有创新意愿的人都有 的机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完善和落实创新激励政策,明确提出“有悖于激励创新的陈规旧章,要抓紧修改或废止”。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层出不穷 精益求精 方兴未艾 小试锋芒
B.层出不穷 集思广益 蔚然成风 小试锋芒
C.屡见不鲜 集思广益 方兴未艾 大显身手
D.屡见不鲜 精益求精 蔚然成风 大显身手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创新慢了会落后,不创新也会落后
B.要想不落后,只有不断地努力创新
C.不创新会落后,创新慢了也会落后
D.只有不断地努力创新,才能不落后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有悖于激励创新的陈规旧章,要抓紧修改或废止”的要求,进一步强调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
B.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完善和落实创新激励政策的要求,明确提出“有悖于激励创新的陈规旧章,要抓紧修改或废止”。
C.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明确强调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提出“有悖于激励创新的陈规旧章,要抓紧修改或废止”的要求。
D.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落实和完善创新激励政策,明确提出“有悖于激励创新的陈规旧章,要抓紧修改或废止”的要求。
20.下面是某杂志社一则征稿初稿的片段,在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五处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征稿启示
上一篇:
安徽省合肥第一中学2019届、马鞍山第二中学等六校教育研究会高三第二次联考语文试卷(解析版)
下一篇:
安徽省皖江名校联盟2019届高三开年摸底大联考语文试卷
标签:
人教版
高三
总复习
月考试卷
相关:
关于“安徽省淮南”的其他试题
重磅:
备战2024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
下载试题完整文档
[下载次数:297]
部编人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统编版高中试题按册查询
高一必修上
|
高一必修下
|
高二选修上
|
高二选修中
|
高二选修下
苏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
初三总复习
必修一
|
必修二
|
必修三
|
必修四
|
必修五
|
选修
|
高三总复习
语文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北师大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沪教版试题按册查询
七年级上
|
七年级下
|
八年级上
|
八年级下
|
九年级上
|
九年级下
把本页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红楼
孔子
庄子
李白
杜甫
苏轼
东坡
鲁迅
高考
讲坛
神话
唐诗
宋词
诗歌
小说
散文
关闭本页
》
返回网站首页
》
退出登录
导航:
课件下载
》
教学文摘
》
杂文参考
》
教学设计
》
音像素材
》
作文素材
》
试题下载
》
备课中心
》
中学英语教学资源网
》
小学语文教学资源网
本站管理员:尹瑞文 QQ:
8487054
联系手机:
13958889955
电脑版